• 首府假期推出50项特色文旅活动

    今年“五一”假期,呼和浩特市重磅推出互动潮玩、文化惠民、沉浸演艺、展览展示、漫步计划五大主题50项特色文旅活动,为市民游客精心打造适宜的度假“优选清单”,多层次满足假日出游需求。

    根据不同群体的特性和需求,举办一系列参与性强的互动活动。针对少年儿童,相继举办“公园有意思”亲子自然节、“20分钟放空计划”闻香识城科普展、伊利健康谷萌宠嘉年华等活动;针对年轻人,举办塞上老街“最青城最青春”音乐派对,炫酷的舞台为年轻人带来视听盛宴,还有大黑河电音派对露营节等具有较强互动性、科技感的活动;针对老年人,举办“老哇塞了”艺术市集、合唱展演等活动。

    开展有“温度”的文化惠民活动,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在敕勒川草原举行室外“欢腾的敕勒川”环境演艺和室内“欢腾的敕勒川”文化惠民演出,向观众展示多彩的草原韵味;各公共文化场馆和文博场馆推出文化惠民展陈与展演活动,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举行“文旅+”多业态融合活动,打造消费新场景。

    “文旅+商务”方面,在王府井奥莱如意小镇举办青城百老汇街景演出、在大黑河军事文化乐园设置新能源汽车展,发放政府惠民消费券及购买补贴,通过开展融合创新和沉浸式文旅活动,提升群众购物体验;线上联合美团推出“一城看北疆”美好生活在青城消费场景,结合假日消费特点,开展各类线上促销活动。

    “文旅+交通”方面,依托赏花活动热度,举办免费公交赏花、“坐着高铁来青城”系列主题活动。

    “文旅+城市建设”方面,在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举办城市音乐客厅主题活动、在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举办春享音乐会等,随着活动的深入进行,将不断创新开展“文旅+”多业态融合活动,引爆经济新热点。


    另外,呼和浩特文旅局围绕“一城烟火、一城风光、一城文脉、一城滋味、一城闲适、一城收获”六大方面展示呼和浩特的文旅特色主题,推出旅游线路及攻略,为广大市民游客奉上独具特色的假日盛宴。

    2024-04-30
  • 鄂温克族自治旗:植此青绿共筑绿色屏障

    开春即开干,起步就冲刺。今年入春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防沙治沙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相继破土动工。近日,巴彦托海镇团结嘎查义务植树工程开始栽植树苗,为春日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增添了一抹浓重的绿色。








    巴彦托海镇团结嘎查义务植树工程开始栽植树苗(韩哲摄)


    在巴彦托海镇团结嘎查义务植树工程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工作人员按照提前规划方案,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栽植工作,现场一片繁忙景象。100余人相互协作、干劲十足,挥动铁铲松泥培土,踩土固株定根,齐心协力栽下一株株樟子松。两天忙碌过后,栽种好的8000余株树苗昂然挺立,在春日明媚阳光下萌发出盎然生机。

    鄂温克族自治旗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德小智说:“这就是巴彦托海地区伊敏河东岸沙化台地,这块地有200亩,今年三月份我们提前整理了场地,划定了植树造林区域,并进行了挖坑工作。4月21日开始,我们组织了100余人进行栽植树苗,目前已经栽植了八千多棵。预计5月1前,完成12000株项目。”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草甸核心区域,国土面积19111平方公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59.5%,森林覆盖率33.1%,实施好防沙治沙、“三北”工程及各类生态工程意义重大。近年来,鄂温克族自治旗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格落实草畜平衡、林草长、河湖长等生态文明制度,在林草生态修复与保护、退耕还草、森林灾害防控、打击盗挖野生药材、优质牧草培育等方面投入巨大、成效显著,为林草生态建设夯实了基础。

    2024年,鄂温克族自治旗全力推进“三北”工程和三大标志性战役,结合我旗气候特点、地域特色,科学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明确防沙治沙、生态治理、植树造林任务,紧盯目标重点、序时进度,真抓实干,不断凝聚生态保护建设共识。


    鄂温克族自治旗将全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推动防沙治沙、“三北”工程及各类生态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切实保障防沙治沙、“三北”工程及各类生态工程资金专款专用,对符合开工条件的项目资金立即拨付到位。做好光伏治沙、碳汇交易、生态旅游等文章。同时,积极谋划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积极探索“新能源+”产消一体化模式,努力实现保护生态、推动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多赢。

    2024-04-26
  • 内蒙古:全力打造高标准“蒙”字标品牌形象

    4月2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做优做强农牧业品牌工作方案,打造高标准的“蒙”字标品牌形象,“蒙”字标工作推进组办公室组织60家获证企业共同商讨品牌建设“五统一”措施。

    据了解,“五统一”措施包括:统一品牌,以“蒙”字标——大草原优品区域公用品牌统领全区区域公用品牌;统一标准,以“蒙”字标认证为牵引,制定大草原优品产品认证标准;统一标识,在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蒙”字标认证标识;统一宣传,以“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蒙’字标——大草原优品”为唯一主题,开展品牌发布、线上线下展示推介;统一营销,推动建立区内外营销中心,为获得“蒙”字标认证企业产品搭建输出平台、对接销售渠道,统一打造“蒙”字标——大草原优品品牌。


    此外,今年我区还将精心打造“蒙”字标大草原优品直播间,充分发挥“传递信任、保障品质、服务经济”的核心价值,让企业在“蒙”字标品牌宣传、推介、营销等方面发挥合力,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4-25
  • 祖国北疆的“大地宠儿”

    在祖国北疆大地,黄河几字弯。草原与湖泊共同谱写着一首深情厚意的诗篇,大漠与戈壁遥相辉映,骏马与牛羊在广阔的土地上驰骋,她用无尽的暖意拥抱你,用炙热的双手向你挥手,她就是暖城鄂尔多斯。

    有人说她是上天的“宠儿”,凭借着天然的“羊煤土气”(即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资源在祖国北疆站稳了脚跟。的确如此,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羊绒制品产自这里;煤炭探明储量2102亿吨,约占全国六分之一;拥有占据全中国储量50%的稀土资源;天然气探明储量4.9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三分之一。

    一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更是让全国各地的人们迅速认识了鄂尔多斯这座北方城市。鄂尔多斯市是享誉世界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主产区,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优质山羊绒原料基地,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阿尔巴斯绒山羊种源基地。羊绒年产量达3300吨,占全国的1/2、世界的2/5,是中国绒城、世界绒都。

    但是她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将“羊煤土气”变成了“扬眉吐气”,为国家的生态环境、低碳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鄂尔多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正在打造世界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最大的储能产业基地、最大的氢能产业基地、最大的新能源重卡基地。

    预计到“十四五”末,鄂尔多斯新能源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风光氢储车”产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

    不仅如此,在生态治理方面,鄂尔多斯一直在不断努力。鄂尔多斯有着毛乌素沙漠和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她把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绿洲,创造了人类历史的一大奇迹。让沙漠上长出农作物,将绿色新能源产业搬到沙漠上……这么多年,鄂尔多斯凭借着久久为功的精神在沙漠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个祖国北疆的“宠儿”,还拥有全国首个以城市为载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康巴什。在这里,你不仅能免费欣赏到“亚洲第一高音乐喷泉”表演,还能来一场文化盛宴。鄂尔多斯大剧院、鄂尔多斯图书馆、鄂尔多斯博物馆遥相辉映,设计独具特色。暖城书吧里,一人一书一咖啡,可以度过一个悠闲且惬意的下午。

    这个“宠儿”也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一直在积极寻求发展,重视人才引进。去年年末,鄂尔多斯发布“人才新政2.0版”,其新亮点和新突破可用“高、广、活、细、快”五个字来概括。对顶尖人才的待遇、覆盖范围、管理体制等方面均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为进一步寻找到人才、保留住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鄂尔多斯,智慧化、便捷化的设施和设备渐渐映入眼帘,一站式服务暖城暖心。店小二式的服务让企业在鄂尔多斯安心投资、舒心创业,许多项目实现了“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凭着政策最贴心、办事最省心、投资最安心、服务最暖心、生活最舒心,“五心”极优服务走在全国前列,获得全国“2023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2023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称号,还连续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估中排名第一。


    这个祖国北疆的“大地宠儿”,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向全世界展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2024-04-22
  • 内蒙古由草资源大省向草产业强区转变

    全产业链产值已达802.1亿元






    内蒙古由草资源大省向草产业强区转变


    为推动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日前自治区林草局联合农牧厅印发《2024年推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通过保障饲草供给安全、提升饲草供给水平、保障良种供给、做大做强草企业、不断开拓区外市场5项重点任务,推动内蒙古由草资源大省向草产业强区转变。

    根据方案要求,2024年内蒙古要建成42万亩草种繁育基地,修复退化沙化天然羊草草地149万亩、通过柠条改良草场和营造灌木林种植柠条100万亩。推进重要饲草生产集聚发展,发展优质饲草种植1753万亩。推动草产业园建设,争取再推动1家草产业企业实现首发上市,2家自治区龙头企业升级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企业达30家及以上,年营业收入超500万元企业数量达到50家以上,基本形成生态绿色、要素融合集聚、高产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为“十四五”末草产业突破千亿元大关打下扎实基础。


    据林草部门统计,2023年全区各类饲草产量达7543万吨、同比增长2.4%,草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802.1亿元,饲草产量和产值均居于全国首位。有效保障了全区1.4亿头只牲畜的“吃饭问题”,助力支撑了奶、牛、羊、绒4条重点产业链近5000亿元产值。

    2024-04-19
  • 不让市民挨冷受冻!呼和浩特温暖工程开工

    4月15日,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天育星园小区温暖工程改造现场,施工人员正在挖沟敷设供热管网。当日,呼和浩特市温暖工程正式开工。











    敷设供热管网



    据呼和浩特市城发供热公司三合村分公司副经理贾银春介绍,天育星园小区于2012年建成,供热面积9.5万平方米,用户668户,因该小区4~8号楼用户室内采暖系统布局不合理,正常供热情况下,1~3号楼室内采暖效果正常,但4~8号楼用户采暖效果较差。如果提高供热温度、流量,4~8号楼用户采暖效果正常,但1~3号楼用户室内温度则会过高。为解决该小区室内供热系统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此次温暖工程计划对小区进行分区供热改造,即更换供热机组1套、新建供热二次管网300米,将4~8号楼改为独立供热,从根本上解决热量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小区改造工程预计半个月完工。











    施工现场


    为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温暖工程部署要求,呼和浩特市把温暖工程作为民生“一号工程”,全面起底热源、热网、热企、热用户存在的系列问题,扩充热源保障、联通供热管网、规范行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推动供热行业高质量发展,坚决不让首府市民挨冷受冻。

    “今天,呼和浩特市第一批79个小区温暖工程改造开工,其他项目5月陆续开工。温暖工程计划对全市1027个小区进行改造,确保9月底前全部完成。”4月15日,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主任云俊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今年呼和浩特市将新建17.6公里城市东环网,同步完成204公里老旧供热一次管网改造,金山热电、京能热电、呼和浩特热电、金桥热电四大热源实现“互联互通”,供热环网由“C”型升级为“O”型。同时,完成4554公里老旧供热二次管网、280个换热站、1027个管网“大串联”小区更新改造,彻底解决“一户积气,全楼不热”的问题。此外,通过加装外墙保温和更换门窗的方式,完成8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彻底解决户内“跑风漏气”问题。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建设全市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在热源、热网关键节点安装计量和流量控制阀,在城区全部1504个换热站和5%的用户室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实现“哪里不热”实时反馈、“哪里漏水”精准定位,全市热源智慧调配。


    今年,大唐托电热源入呼工程将新增供热能力3300万平方米,金山二期热源入呼工程供热能力新增500万平方米,主城区热电联产供热面积达到1.45亿平方米,占比达到81%。对城区8处36台燃煤供热锅炉进行清洁热源替代,保留作为应急调峰热源,新增“应急调峰”能力2500万平方米,切实提升极寒天气供热保障能力。

    2024-04-16
  • 青海门源发生4.5级地震 尚未接到伤亡报告

    4月15日2时16分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4.5级地震。截至记者发稿时,当地官方尚未接到伤亡报告。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15日2时16分在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37.78度,东经101.24度。

    据悉,震中距门源县城55公里、祁连县97公里、海晏县101公里,距海北藏族自治州97公里,距省会西宁市138公里。

    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61次,最大地震是2022年1月8日在青海海北州门源县发生的6.9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仅有2公里。

    据记者了解,地震发生时,海北州祁连县、刚察县、海晏县和西宁市等多地震感明显。


    上午7时,门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德芬告知记者:“目前排查的情况一切正常。”

    2024-04-15
  • “五一”前完成50%高速公路限速优化调整内蒙古高等级公路迈入“提速”时代

    4月10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公安厅联合召开全区公路限速调整暨优化出行服务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两部门正式启动全区高等级公路限速调整工作,将联合对全区限速低于120公里/小时的高速公路、限速低于80公里/小时的一级公路进行分区域、分车型、分车道限速优化调整,高等级公路迈入“提速”时代。

    全区高等级公路限速调整专项工作组将按照分类施策、先易后难、远近结合、确保安全的原则,通过采取调整限速、完善设施、规范执法等措施,着力解决高等级公路限速低、限速标志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力争在2024年“五一”前完成50%高速公路限速优化调整,2025年底完成具备条件的高等级公路限速调整整体工作。

    “通过技术指标核查,目前我们初步确定了拟调整路段,路政执法、公安交管、运营养护单位正在对拟调整路段进行逐段现场核查,经现场核查后,将最终确定调整路段。”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调整路段确定后将向社会公告,同时交通运输部门将调整公路标志标识标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步调整限速系统及测速设备。


    此外,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还将开展旅游服务保障水平提升、巡游出租车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适老化无障碍交通出行服务扩面提质增效、高速公路超限超载专项整治等7个专项行动,确保交通运输路况水平、服务品质等取得实质性成效,不断优化群众出行体验感。

    2024-04-11
  • 这场招聘会为退役军人量身定岗

    为促进退役军人暨随军随调家属充分就业,搭建企业与退役军人的双向交流平台,近日,“戎耀青城、职引未来”2024年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军属专场招聘会在内蒙古电子信息学院(呼和浩特退役军人产业学院)举行。

    此次招聘会,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就业合作的21家企业提供了612个就业岗位,涵盖乳业、农牧业、新能源、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安全技术、金融、教育等领域。招聘会设置招聘信息和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专区,为退役军人等提供就业创业一站式服务,吸引300余名退役军人、军属前来求职,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00余人次。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组织实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计划”和“千企连千兵计划”,每年公开征集优选中央、自治区驻呼企业、呼和浩特地区规模企业约1000家,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目前,通过线上线下开展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125场次,3772家企业提供7万余个岗位,3800余名退役军人达成就业意向。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及各旗县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坚持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退役军人军属专场招聘会,优选退役军人就业合作企业,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进一步探索就业新模式,带动更多企业为退役军人军属提供优质岗位,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实现精准高质量就业。

    2024-04-09
  • 首届内蒙古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开赛

    3月30日,由自治区民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总工会主办的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内蒙古自治区选拔赛暨首届内蒙古自治区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巴彦淖尔市开赛。

    来自全区12个盟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康复辅助器具中心的210余名选手,将通过理论知识测试和实操技能竞赛等方式进行为期2天的角逐。大赛分为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护理员、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和社会救助“比武练兵”行动决赛7个赛项,均为单人赛项。养老护理员、遗体火化师、公墓管理员、假肢装配工、矫形器装配工5个赛项的前2名选手将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

    本次大赛是内蒙古民政系统举办的首届自治区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也是内蒙古民政领域竞赛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次赛事。

    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集中办赛,为内蒙古民政领域的“能工巧匠”提供了一个展示风采、切磋技艺、交流经验的平台,在全区民政系统掀起了“练本领、赛技能、筑匠心”的热潮,激励民政行业职工崇尚技能、学习技能、投身技能、提升技能,提高养老服务、儿童和残疾人福利、殡葬服务行业技能人才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内蒙古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4-04-01
  • 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2024年03月28日09时40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西部和南部将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7级以上,我区西部偏东、中部大部和东部偏南地区伴有沙尘天气。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大风工作;

    2.关好门窗,加固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遮盖建筑物资;

    3.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回港避风或者绕道航行等;

    4.行人注意尽量少骑自行车,刮风时不要在广告牌、临时搭建物等下面逗留;


    5.有关部门和单位注意森林、草原等防火。

    2024-03-28
  • 赤峰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居内蒙古首位

    3月27日,记者从赤峰市科技局获悉,赤峰市2023年登记科技成果166项,较上年度增长55.14%,登记数量居自治区首位。

    近年来,赤峰市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科技成果登记数量持续增长。科技成果登记范围涉及装备制造、新材料、化工、电子信息、医疗等多个产业领域。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完成科技成果共101项,占比达60.84%,成果数量明显高于其他主体分类。在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应用技术类共138项,占比达83.73%,居于主导地位。

    据介绍,赤峰市坚持以创新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成果评价、成果登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为手段,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持续完善技术市场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技术市场发展成效显著。特别是科技成果评价精益求精,自2022年首次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以来,已有2项通过评价的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23年全市共完成科技成果评价5项,其中“内蒙古维拉斯托矿集区石英脉型锡多金属矿绿色高效回收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半干旱区珍稀果松嫁接技术创新与应用”等3项成果总体处于国内领先及先进水平。

    赤峰市科技局局长王健表示,该市将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导向,聚焦重点产业、关键领域,推动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建设“创新赤峰”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024-03-28

  • 首 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