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义乌:这里的夜市“国际范”



    位于浙江省义乌市稠城街道的三挺路夜市灯火通明,一片热闹的景象。众多消费者走进夜市,选购来自义乌市场的各类商品。



    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空气中弥漫着的美食香气……夜市中,熟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三挺路夜市旁的商贸区同样热闹非凡,这里也是中外客商来义的重要打卡点。



    长期以来,受益于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带来的人流量,义乌夜间经济发展势头向好。



    义乌市大陈镇上坑仁村推出“水韵上坑仁”项目。水中吃火锅、溪里玩麻将……趟着八都溪清凉的溪水,一个集美食美景的热带风情星光夜肆成为今夏义乌市民与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



    “水上星光夜肆是大陈镇帮我们村里对接的乡贤助共富项目,依托水韵上坑仁嬉水平台建立了一个有趣、有年轻活力的城市近郊游新业态,打造能够融入年轻人群的热带风情夜市示范项目。”义乌市大陈镇上坑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楼永有表示。

    2023-08-07
  • 安徽省新增9家4A景区

    近日,省文旅厅发布公告,安徽新增9家4A级景区。分别是:蚌埠市固镇县垓下景区、阜阳市阜南县枫柏岗景区、阜阳市临泉县魔幻之都文化旅游景区、滁州市来安县池杉湖湿地公园、滁州市南谯区皇甫山景区、六安市霍山县大峡谷景区、马鞍山市当涂县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景区、宣城市宣州区水东古镇景区、安庆市岳西县青云峡景区等9家旅游景区达到4A旅游景区标准要求,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

    2023-08-04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

    新展陈新看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青铜鸟足神像。图为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核心阅读

    2.2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近600件首次展出的文物……日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四川广汉市落成使用,向观众展示最新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和科技手段,让人们领略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源远流长。

    日前,四川德阳广汉市西北,静静流淌的鸭子河畔,闭馆一个多月的三星堆博物馆开门迎客。

    早上不到8点,三星堆博物馆入口处的广场上就挤满了慕名前来的游客。湛蓝的天空下,新落成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玻璃幕墙汇成的“古蜀之眼”格外明亮。

    1986年和2020年,三星堆遗址连续启动两次共8座祭祀坑的发掘,出土文物近两万件。三星堆遗址代表了数千年前的古蜀文明面貌和发展水平,是同时期长江流域文化内涵最丰富、面积最大的都城遗址。

    新馆内,人们在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及新出土的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等文物前久久驻足,领略数千年前古蜀先民创造的灿烂文明,见证“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重要成果,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和源远流长。



    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图为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包括新出土文物300余件

    站在广场一角,就能尽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的全貌——流畅蜿蜒的石材墙面、超大透亮的青铜眼、倾斜而下的种植屋面……登高俯瞰,新馆由3个起伏相连、相互堆叠的弧形建筑构成,“堆列三星”,再现古城墙“三星伴月”。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组合而成的外立面与天然花岗石堆砌而成的堆体,形成了三星堆标志性的“古蜀之眼”。

    与老馆相比,新馆面积更大,展陈面积达2.2万平方米,展出各类文物共1500余件(套),其中有近600件文物为首次与观众见面,包括新出土文物300余件。

    首次对外披露的青铜神坛组合,由八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兽和上有13个小型青铜人像的镂空基台、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坛人像和青铜持鸟立人像、七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以及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喇叭座顶尊跪坐人像等部分拼合而成,造型繁复,内涵丰富,反映了古蜀的祭祀活动场景。

    新馆布展分为“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三大部分,展览形式设计新颖,强化文物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完整的1号青铜神树和2号青铜神树的“零件”在同一空间陈列,令古代铸造工艺一目了然;月亮湾古城墙剖面的巨幅展示,再现三星堆古老神秘文化;通过裸眼3D技术还原的考古方舱,让参观者得以沉浸式体验文物出土的精彩瞬间。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中的沉浸式考古方舱场景,展现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发掘现场。图为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金面惊艳,青铜呈奇,一件件三星堆文物沉淀和讲述着中华文明早期的瑰丽与神奇、多元与创新。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除了展品上新,新馆还重构了展览内容,精心梳理了三星堆考古成果,站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高度,深度解读三星堆的重要意义。

    体现多学科研究成果,观众可近距离观察文物修复过程

    凸眼巨耳的青铜纵目面具、通高2米多的青铜大立人像、近4米高的青铜神树……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被认为是古蜀先民丰富想象力和精湛手工艺的完美结合。

    从丝绸痕迹的发现到祭祀坑形成年代的确定,从植物考古发现水稻到动物考古追寻象牙来源,近年来三星堆多学科研究的成果在展览中都有体现。

    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的一大亮点,就是多学科尤其是现代科技手段的参与,这在实验室考古区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一轮考古中,便携式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全球定位仪测量器等高科技大量运用,形成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新模式,是我国考古发掘现场科学保护的范例。

    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室主任、陈列保管部副部长郭汉中的工位上,摆放着不久前八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青铜神坛底座,旁边是若干残断的神坛部件和修复工具,另一侧的桌子上则是等比例的青铜神坛“研究性复原”3D打印模型。

    郭汉中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近40年,参与修复文物6000余件,尤其是参与了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的文物修复。



    游客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谢勇摄(影像中国)

    2021年,随着三星堆遗址6个新的祭祀坑启动发掘,郭汉中再次忙碌起来。如今的文物修复方法多样,例如X光探伤、CT、金相分析等,令修复工作如虎添翼。

    在郭汉中看来,文物修复急不得,不能一味“跟时间赛跑”,“这一轮考古发掘出土了上万件文物,现在还在清理和拼对阶段。”郭汉中说,在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保护与修复馆,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文物修复的过程。

    运用智能建造技术和设备,博物馆“更聪明”

    “新出土文物、新研究成果、新陈列方式,新馆采用科技和艺术手段展现数千年前的三星堆文明,全面提升了参观体验。”这是考古爱好者王先生第三次来三星堆博物馆,前两次去的都是老馆,此次他特意带儿子来新馆参观。

    从2022年3月开工到2023年7月投用,400余天的时间里,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这座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类博物馆单体建筑从无到有,用快速度、高品质、新技术,筑就了世界级大型博物馆建设的新典范。

    “三星堆博物馆展陈文物种类繁多。针对象牙、玉石、青铜器、金器等不同库区文物各不相同的温度、湿度及空气洁净度要求,安装运用了恒温恒湿系统、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系统等一大批智能建造技术和设备。”负责建设的中建八局项目经理李文博说,新馆设计不只要让观众看得开心,也要让文物“入住安心”。

    不只硬件给力,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还在文物保藏、展陈等方面深度融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建设智慧博物馆,打造复合型文创空间,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生动、便利的观展体验。



    三星堆第三发掘区出土的陶高领瓮(后)和陶镂孔圈足盘。图为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为保证三星堆新出土重器能在新馆陈列中与观众见面,以及下一步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新馆采用了数字化修复演示的新展陈方式。

    根据修复专家和AI算法对文物的拼对,数字化修复演示利用多媒体演绎,实现相关重器1∶1真实拼合修复全貌以及细节解读的动画展示。这种全新的展陈方式,将AI技术、3D打印用于文物修复和展陈,兼顾文物保护需求与陈列展示效果。

    此外,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了包含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导览系统、智慧讲解系统、票务系统、藏品管理系统、学术资源管理系统、文物在线监测、门户及公共服务资源等在内的智慧博物馆系统,让博物馆更“聪明”。

    “一定要做得更好、更上一层楼,不负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厚爱。”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说,博物馆将以最珍贵的文物、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最具特色的体验方式,向来自全世界的观众展示最美的三星堆。

    2023-08-04
  • 青岛:有一种幸福叫“公园就在家门口”

    近日,青岛市南区泰州路口袋公园凭借“小景大美”,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有了这个小公园,我们感觉太幸福了,散步、健身、遛娃,更不用说这里还这么漂亮。”提起家门口的小公园,住在周边的居民方燕连连称赞。泰州路口袋公园的前身是原市卫生局1956年出资扩建的亢家庄尿站,后租给环卫职工居住,但是房屋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经过集中整治、拆除私搭乱建等建设改造后,泰州路临建房存续66年的重大安全问题、信访问题、历史遗留问题被彻底解决。与此同时,为完善城市功能,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提升,市南区在此处建设面积13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公园分为3个区域: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和市民议事厅,搭配植物景观,配备服务设施,挖掘所在地“亢家庄”的历史,将民俗文化在公园展现,命名为亢家庄公园。

    公园充分拓展了居民休闲活动空间,延续北侧现有花坛的圆形景观要素,通过线型铺装将场地内的各功能空间进行串联;场地以树池座椅所在的空间为核心,西侧由廊架为主体构成亢家庄记忆空间;南部和北部配置休憩空间;东部配置健身器材,整体以植物景观衬托。经过改造建设,新建成的“口袋公园”不但消除了安全隐患,还给社区增添一大特色景点,让附近的居民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就近健身”。

    今年以来,市南区积极推进城市更新各项工作,向辖区存续多年的历史遗留难题出击,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有机更新建设公园城市、盘活城区“闲置空间”、优化市民生活环境等举措,以城市更新推动城区换新颜,推动精致城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李沧

    多处口袋公园建成

    让居民出门见景

    近年来,李沧区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提出将口袋公园建设与社区建设相结合的目标,建设集绿化、美化、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口袋公园,让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

    8月2日,记者来到广水路与合川路路口,看到合川路东侧和西侧都建成了口袋公园。“我基本天天来活动,以前想找个遛弯的地方比较困难,现在家门口有了这么漂亮的口袋公园,不仅环境好,还有健身器材,对于爱运动的人来说,锻炼有了新去处。”家住合川路的市民孙先生说。



    记者从李沧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指挥部了解到,此处口袋公园于近日建成,共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占地800多平方米,地面铺装采用彩色透水地坪混凝土,种植对节白蜡、造型小叶女贞等植被,在打造立体型绿化景观的同时,搭配特色景观廊架、特色花坛座椅及防腐木平台等景观小品,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游乐休闲的好去处。

    记者了解到,李沧区近年来将十梅庵路北、遵义路北、常川路西、广水路及大枣园文化公园等地块纳入2023年度口袋公园建设。其中广水路3处口袋公园已完工、东川路口袋公园也已完工。大枣园文化公园正在加快推动地下空间开发,目前已基本封顶,完成后将启动地上公园建设。

    近年来,李沧区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进行口袋公园建设,已建成84个口袋公园,居民推窗即可见绿,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5.3%,位居全市第一,不断提升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和幸福感。

    胶州

    “两河”历史文化公园

    明年上半年改造完工

    云溪河、护城河——胶州市“两河”历史文化公园改造项目进度如何?作为今年胶州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重点实施的工程项目,进展令人关注。8月2日记者了解到,目前工程已经过半,预计明年上半年完工。届时,市民将拥有文化底蕴深厚、景观丰富多彩的城市滨河休闲空间。

    2日,在位于云溪河的“缘起——市舶司”文化节点,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地面铺装和绿化施工的收尾工作。据了解,“缘起——市舶司”文化节点占地6000多平方米,目前绿化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在保留原有乔木的基础上,施工人员新栽植了早樱、朴树、石楠等乔木60多棵。同时,翻新了原有的步行桥,完成了绿道垫层和景墙的基础施工。

    胶州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云溪河、护城河“两河”历史文化公园,通过雕塑小品、文化景墙、园区广播、扫码读史等多种方式,系统展现胶州历史上繁荣兴旺的贸易场景、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和美轮美奂的自然风貌,目前总工程量过半,绿化清表完成90%,乔木种植工作基本完成,新建绿道垫层完成60%,节点景墙基础施工完成50%,预计2024年上半年全线完工。

    2023-08-03
  • 济南打出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组合拳”

    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8月2日上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在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有关情况。

    每年安排3000余万元财政资金、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路20条、授牌“泉城人家”民宿集聚区15个、打造景区化村庄77个、每年累计吸引游客200多万人次……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济南市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真金白银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为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近年来,济南不断健全完善部门联合、市区(县)联动的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机制。制定扶持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相关政策措施,强化资金支持,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3000余万元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同时,制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5个区县编制县域旅游发展规划、20多个涉及乡村旅游的片区制定专项规划和30多个村庄景区化提升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其中,章丘区编制全区旅游规划2个、街道、镇旅游规划7个、景区化村庄规划11个。围绕强化人才支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累计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5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乡村旅游明白人和带头人。

    目前,全市策划打造了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20条,推出一批郊野泉水游、红色研学游等主题线路产品,打造了历城区东泉乡村度假、莱芜区雪野乡村度假、平阴县芳蕾玫瑰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突出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和市场转化,济南打造了章丘区三德范村、石匣村、石子口村,商河县孟庄铺村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名村样板。



    破解民宿业发展瓶颈

    为破解民宿发展瓶颈,济南市率先在省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民宿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南市民宿管理办法》和四个配套标准(条件),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申办手续。据悉,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民宿业发展专项资金,为全省民宿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济南做法。截至目前,全市授牌“泉城人家”民宿集聚区15个、精品民宿650个、客房1925间,带动62个村旅游发展。

    按照集聚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思路,济南加快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示范村、“泉城人家”精品民宿等五大类样板。目前,济南已推进建设齐鲁8号风情路、五彩山村、王老雕栏山、玉带玫香等6个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同时,每年重点建设2个乡村旅游集聚片区、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力构建乡村旅游集群矩阵。

    今年,济南将指导区县持续开展“泉城人家”民宿联审,力争全年新增“泉城人家”民宿经营主体不少于15家、客房200间。组织开展“泉城人家”民宿星级评定,并按标准实施扶持奖励。同时,积极创建省级星级旅游民宿及民宿集聚区,打造乡村旅游新标杆。

    策划举办“乡村好时节”活动

    今年,省、市把乡村旅游列入了乡村振兴考核。济南将加大推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力度,重点打造2处乡村旅游集聚片区、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聚焦培育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济南拟创建1个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或镇,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同时,推进精品文旅名镇创建工作,将重点培育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历城区港沟街道、章丘区官庄街道等。

    今年,济南将实施乡村“新空间、新场景、新活动”培育计划,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更好满足游客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农村传统特色文化,开发一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的现代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策划举办“乡村好时节”活动,重点指导章丘区“乡村好时节”——长城脚下有好戏活动的开展、支持章丘若谷山居民宿与市儿童艺术剧院打造沉浸式儿童互动体验剧《若谷精灵之森林大冒险》,开展文旅融合试点工作,评选“乡村好时节”活动优秀案例。

    章丘明水古城10月试营业

    在泉城济南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中,章丘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章丘区以文旅融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助推乡村振兴。在2021年、2022年济南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连续两年列第1位,荣获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据介绍,章丘区以明水古城、绣源河华侨城、长鹿白云湖休博园等重大项目为引爆点,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与乌镇陈向宏团队合作的明水古城项目,将于10月份试营业。同时,白云湖长鹿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施工。

    章丘区积极推进“非遗”传承发展,成立了章丘非遗联盟,发布了全国首个龙山黑陶团体标准,建设了“山东手造”章丘非遗展示体验中心。目前,全区现有济南市级以上非遗项目44项,认定非遗工坊20处。

    2023-08-03
  • 安溪镇:一半茶香 一半时光

    安然若素洗忧愁,繁华尽处听溪流。8月1日,由铜梁区委、区政府主办,铜梁区文旅委承办的“周末到铜梁镇长晒主题”活动走进安溪镇。镇长刘彦邀请大家走进这个铜梁最南端的小镇,感受安栖、安心、安逸的小镇时光。

    安溪镇因地处小安溪河畔而得名,建镇至今已有百年光景。大山深处的梭罗古树、摩崖岩壁上的石刻造像、依水而建的民居院落、横跨光阴的清代古桥,都是漫长岁月对安溪的馈赠,更是悠长历史绵延至今的记忆。

    好山好水出好茶。说起安溪,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茶。早在北宋时期,安溪人便开始种茶制茶,当时的安溪茶作为铜梁巴岳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汉赵坡、娥眉白芽、雅安蒙顶,同为蜀茶的“四大珍品”,享誉八方。

    如今,安溪人传承创新做强茶产业、做响茶品牌,种植绿茶6500亩,培育黄金茶、银芽、秀芽、银珍多个系列,其中“水南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龙毓秀芽”获第13届“三峡杯”名茶金奖。此外,当地还种植油茶2000余亩,金滩村(油茶)更是获评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千年茶文化中的重德、尚和、崇俭、贵真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安溪人,孕育出“忠孝仁爱、勤俭耕读”的家风。勤劳勇敢的安溪人,更是在岁月更迭中,将安溪建造成人人安居乐业,家家安闲自在的美好家园。

    未来,安溪将大力发展研学、康养、垂钓、休闲等特色项目,努力建设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治理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安溪。让我们一起打开视频,感受安溪的绿水青山、烟火诗意吧!

    2023-08-02
  • 村美业兴百姓富——江西吉安乡村发展“致富经”

    新华社南昌8月1日电题:村美业兴百姓富——江西吉安乡村发展“致富经”

    新华社记者陈柱佐

    新乡贤敲开“致富门”、留住乡愁的“致富田”、走出山区的“致富果”……记者近日在江西省吉安市走访多个乡村发现,这些乡村通过人才反哺家乡促进产业融合、用好自然资源带动村民就业、借力电商优势拓宽销路等方法,找到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致富经”。

    新乡贤敲开“致富门”

    走进吉安县桐坪镇上溪村云天麓谷景区,几幢庐陵风格的古建筑矗立在眼前。跨过石条门进入屋内,古色古香又兼具现代美学风格的布置令人惊叹。

    古建民宿聚落群由濒临倒闭的古民居整体迁建改造而成。

    “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有几栋老宅准备拆除,我不忍惊艳的传统古建筑消失,便筹资买下。”景区负责人王槐基说,现已还原明清时期古建筑3栋,内设16间客房,游客不仅能眼观庐陵文化之美,还能身居其中住宿休闲,古建筑以另一种方式“活”了起来。



    图为吉安县桐坪镇上溪村云天麓谷景区古建民宿。新华社记者陈柱佐摄

    回归乡村,发展家园。2015年,感受到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乡贤王槐基返乡创业,带领周边80余户村民共同建设云天麓谷景区。目前景区已形成古建民宿聚落群、云谷牧场、帐篷营地、国际垂钓中心、采摘园五大板块,有效实现一、三产业深度融合。

    新乡贤敲开“致富门”,带领村民走上“共富路”。现如今,景区成立产业合作社,吸纳100户343名村民入股,发展井冈蜜橘、蜜柚共710亩,每年预计分红6.93万元。

    留住乡愁的“致富田”

    沿盘山公路驱车数十里,一片随山势蜿蜒、层层叠叠的梯田映入眼帘。遂川县左安镇桃源村桃源梯田景区依托5000余亩梯田,打造帐篷营地、精品民宿、商业休闲区、农家餐厅等多种经营项目,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创造出不少就业机会。



    图为雨后云雾缭绕的遂川县左安镇桃源村桃源梯田景区。新华社记者陈柱佐摄

    村民甘海燕原来外出务工多年,几年前得知景区正在招工便回来应聘出纳员一职。她说:“工作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终于不用在外漂泊了。”现在越来越多像她这样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桃源村村委会副主任曾庆泉介绍,景区现有员工100余人,其中85%的工作岗位由当地村民担任,去年人均年收入14500元,同比增长16%。一方梯田不仅留住了乡愁,还成了村民的“致富田”。

    走出山区的“致富果”

    果业是峡江县金坪民族乡的优势富民产业,种植面积达4800亩。眼下正值翠冠梨收获季,跟往年不同,今年的果园更显忙碌。

    “短短三天,我种的翠冠梨就卖了4万斤!”刚下播的果农冷小燕激动地说,通过“试水”电商直播,今年这批翠冠梨畅销全国。

    培养乡村人才,助力乡村发展。今年3月,吉安市举办民族乡村振兴骨干培训班,冷小燕便是培训班里的一员。“那次学到很多关于电商的知识,不光我,其他人也从中收获满满。”冷小燕边说边指着果园的方向。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有个年轻小伙儿正在直播:“我手上的翠冠梨,汁多饱满‘嘎嘣脆’,今天在直播间10元两斤包邮带回家,喜欢的老铁快下单!”平时果园只见果农采摘,如今还吸引大批网友在线围观,热闹非凡。



    图为当地电商主播在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水果种植园直播介绍翠冠梨。新华社记者陈柱佐摄

    “近几天收入约有20万元,而且这还只是平台买家已经确认收货的数额。”冷小燕得意地打开记账本,上面记着最近三天的到账记录。

    说话间,快递小哥打来电话,催着要跟她确认发货事宜。另一边,一个个发往北京、杭州、成都等地的快递正“整装待发”。走出山区的“致富果”,让越来越多人尝到了甜头。

    2023-08-02
  • 鄂尔多斯:“火热”的沙漠旅游



    7月29日,游客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中的银肯塔拉景区游玩。

    盛夏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游客络绎不绝,沙漠旅游一派火热。游客们在饱览大漠美景的同时,也体验骑骆驼、滑沙等项目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7月29日,游客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中的银肯塔拉景区拍照。

    盛夏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游客络绎不绝,沙漠旅游一派火热。游客们在饱览大漠美景的同时,也体验骑骆驼、滑沙等项目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游客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中的银肯塔拉景区体验骑骆驼(7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

    盛夏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游客络绎不绝,沙漠旅游一派火热。游客们在饱览大漠美景的同时,也体验骑骆驼、滑沙等项目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游客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中的银肯塔拉景区体验骑骆驼(7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

    盛夏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游客络绎不绝,沙漠旅游一派火热。游客们在饱览大漠美景的同时,也体验骑骆驼、滑沙等项目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7月29日,游客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中的银肯塔拉景区体验骑骆驼。

    盛夏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游客络绎不绝,沙漠旅游一派火热。游客们在饱览大漠美景的同时,也体验骑骆驼、滑沙等项目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7月29日,游客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中的银肯塔拉景区体验观光缆车。

    盛夏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游客络绎不绝,沙漠旅游一派火热。游客们在饱览大漠美景的同时,也体验骑骆驼、滑沙等项目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7月29日,游客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库布其沙漠中的银肯塔拉景区体验观光缆车。

    盛夏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境内的库布其沙漠游客络绎不绝,沙漠旅游一派火热。游客们在饱览大漠美景的同时,也体验骑骆驼、滑沙等项目的独特魅力。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2023-08-01
  • 乌兰察布旅游专列首列开行

    7月28日下午,一列满载300余名游客的旅游专列缓缓驶入乌兰察布高铁站,这标志着“草原避暑之都·乌兰察布号”旅游专列首列正式开行。

    16时25分,乌兰察布高铁站1号站台,悠扬的马头琴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工作人员向300余名刚刚抵达乌兰察布站的游客献上吉祥的哈达。

    “乌兰察布,我来啦!”走出火车站、北京游客段周俊高兴地说:“我还是很久以前来过一次乌兰察布,没想到现在变得这么美丽,不仅街道干净而且高楼林立,真的特别好。”

    “草原避暑之都·乌兰察布号”旅游专列的开行,是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游客旅游出行需求,拉动全市文旅体康养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擦亮“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这块城市品牌。此次旅游专列的游客将利用三天两晚的时间亲身感受“黄花沟、苏木山”的造化神奇、“察哈尔火山”的千年积淀、“集宁国际皮革城、乌兰察布之夜”的独特魅力。

    2023-08-01
  • 11家省级党报代表赴山东探访“数字”发展新亮点

    7月25日—28日,“大河奔涌‘数’说新发展”202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级党报媒体行走进山东,“数字”黄河有什么新亮点?智慧山东有什么新发展?本报记者跟随黄河流域九省(区)及长江流域省级党报媒体代表团一同进行探访。

    “数”说科技:“最强大脑”输出前沿智慧

    作为黄河流域的“最强大脑”,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肩负着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提供算力和数据支持的重任。据了解,在ISC2023高性能计算大会上,济南超算所构建的验证性计算集群在10节点研究型榜单登顶夺冠,继济南超算山河计算集群在ISC2022夺冠后再次大幅刷新了该榜单历史最好成绩,领先以往历史纪录15倍。这不仅意味着济南超算的存储基础设施问鼎全球,也标志着我国存储系统实现“弯道超车”。

    作为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链主”企业,浪潮集团积极实施硬件、软件、云计算服务“三轮驱动”战略,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应用软件、大数据、新一代通信等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浪潮凭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技术实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中国、数字强省建设。

    “数”说生态:黄河入海口的“黑科技”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伫立于安澜码头一侧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正借助“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技支撑。

    保护区研发的“鸟脸识别”技术,利用大数据库和专家智库,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遥感、雷达、无人机等信息技术手段,监测中心实现对黄河三角洲的环境、生物多样性进行全面监测,并对道路出入口、鸟类分布区、道路节点等关键位置实行24小时全面监控,实时掌握人为活动状况。

    保护区新建的空气质量监测站,可实时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变化情况,及时、科学指导保护区空气质量监管与保护工作。

    在生态系统监测方面,保护区建设了3处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场,全面掌握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保护区还构建了科学补水监测网络,实时监测水位、流量、水质、降雨量等信息,可根据湿地需水量生态阈值进行科学补水。

    一系列湿地修复工程与“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的落地,有力促进了黄河三角洲“河陆滩海”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2018年以来,现行流路的造陆、蚀退面积达到基本平衡。

    “数”说安全:一“幕”了然一“图”到底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智慧化工园区项目中控室的智慧大屏幕,正在对57个危化品生产装置和182个危化品罐区进行实时监控,每个罐体的压力、温度、可燃或有毒气体浓度等动态数据,均可在大屏幕上呈现。通过接入企业在重点装置和罐区的DCS系统,可实现风险源的实时管控,如有事故发生,平台页面会在事故发生地自动生成救援预案,指挥中心将全面进入应急战时状态,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淄博市孝妇河流域智慧化项目通过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建设了“一张图”系统,全面提升河湖管理的感知可视化能力,水库的详细信息、水位和蓄水量等趋势变化以及水库现状均能实时查看,系统里还全面汇聚了淄博市的实时雨情、水情、水质、污水厂、视频、气象等数据,为防汛减灾和水资源调配提供了有力支撑。

    东营港智慧化工园区一“幕”了然,孝妇河流域智慧化建设则一“图”到底。高空瞭望的“电子鹰”、安全监管的“预警犬”、水位监测的“全知鱼”……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加持,助力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淄博市孝妇河流域实现了“安全监管从传统排查向实时监测的转变”“环保监管从人工执法向智能追踪的转变”“应急救援从碎片应用向系统集成的转变”。

    “数”说生活: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在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借助杨庙智慧云平台,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授权用印、远程审批、自动盖章等流程,此外,所辖村落数量、人口数量、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数据也能在上面悉数呈现。

    杨庙社区运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GIS、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手段,搭建起的“数字杨庙”智慧云平台,既满足了政府综合治理效能提升的目标,又满足个人和家庭用户安全的需要、参与乡村治理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农民数字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山东数字强省建设实力雄厚、条件坚实,已部署全球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建成济南、青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成为全国唯一“双枢纽”省份,截至目前,山东省数据中心在用标准机架总数达到30万个,累计开通5G基站18.2万个。今年3月,“黄河流域算网联盟”成立仪式在济南举行,联盟将围绕黄河流域算网生态建设,积极布局“沿黄算力网络”、打造“沿黄大数据中心”、建设“数字孪生黄河平台”、共建“算网创新创业共同体”、成立算网行业高端智库等重要任务开展工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贡献算网力量,唱响更加精彩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记者赵元君丁宁)

    2023-07-31
  • 呼和浩特市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林格尔县、和林格尔新区现场会召开

    7月30日,呼和浩特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林格尔县、和林格尔新区现场会召开。



    会议指出,和林格尔县要发挥蒙牛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做强做优奶业、肉业、草业、食品加工业产业链,争创国家级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园。和林格尔新区要重点围绕国家“东数西算”数据中心集群、自治区人才科创中心、首府城市副中心建设“三个定位”,加快构建数据中心集群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临空经济产业链“四条产业链”。要握指成拳、抱团发展,在产业谋划、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体化推进,加快教育、医疗、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要聚企成群、聚产成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

    会议强调,各旗县区、各部门在观摩中一定要心有所触、思有所悟,通过现场看、现场比、现场交流,提高认识、找准方向,相互学习、比学赶超,达到学先进找差距、赶先进促提升的效果。要找准定位,对本地区产业深入分析,抓住重点,集中精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要提升层次,做好“筑巢引凤、腾笼换鸟”的文章,瞄准“高精尖”,紧盯“专新特”招大引强,持续推动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要坚定信心,保持韧劲,按照产业发展规律,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在真抓实干中不断积蓄发展动能。(记者郑学良通讯员云静)

    2023-07-31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护一江碧水 展蝶变新姿——湖南推动长江生态保护新观察

    地处长江腹部,拥有长江中游最重要的通江湖泊和最主要的调蓄湖泊洞庭湖……湖南在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的棋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湖南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科学统筹发展与保护,从“守护好一江碧水”出发,推动生态环境、产业转型、开放格局迎来蝶变。

    从污水横流到郁郁青青

    盛夏时节,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江豚湾景区一带,长江碧波浩渺,两岸郁郁青青。长江管理站林阁老巡护监测点的监测员邓铁牛沿着岸边巡查,不时停下脚步,侧耳细听芦苇荡里的鸟鸣,用望远镜观察,静待江豚跃出水面。



    2023年7月2日,长江岳阳段江豚湾两岸郁郁青青。(许理伟摄)

    “别看现在漂亮,过去这里可是脏乱差有名的华龙码头。”今年55岁的邓铁牛在长江边长大,见证了长江岸线变化,“2016年之前,这一带砂石堆积如山,混凝土搅拌场污水横流,卡车川流不息。”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会后,湖南持续开展长江岸线专项整治。截至目前,拆除沿江小散码头泊位42个,提质改造码头泊位66个;退还长江岸线7.24公里,整治长江岸线66.3公里,长江岸线复绿2.9万亩;35家沿江化工企业,30家已关停或搬迁改造;一批多年形成的生活污水直排、违规采砂等问题得到解决。

    经过强力整治,华龙码头被拆除,江滩复绿,生态步道等休闲设施修建,曾经脏乱差的华龙码头成为4A级景区、长江边的网红打卡地。

    从“化工围江”到绿色工厂

    “烟锁江湖、污水横流”——当地人曾如此描述湖南“化工围江”的景象。

    石化产业沿江而兴,湖南岳阳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化工基地。不过,这个千亿级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化工围江”问题也日益突出。

    尽管化工是沿江地区支柱产业,但湖南不惜“断臂求生”,于2020年对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启动“关改搬转”,关停退出粗放型企业,再引导安全环保达标、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搬入化工园区,既能严密监管排放,又便于产业集群成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图为2022年11月拍摄的湖南福尔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搬迁前场景。下图为2023年4月拍摄的该公司搬迁后场景。(临湘市委宣传部供图)

    位于临湘市的湖南化工农药生产基地,一度有22家化工企业,形成长达2公里的沿江化工产业带。为彻底转型升级,临湘在距长江7公里外新建了高标准的绿色精细化工产业园,并对所有老厂彻底拆除,进行土壤修复。

    走进绿色精细化工产业园,明亮的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湖南福尔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搬迁,完成工艺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能耗大幅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年产能由3.5万吨增至16.5万吨。转型后,这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董事长李永战感慨:“以前生产粗放,产品也缺乏竞争力,走上绿色发展道路,前景更广阔了。”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高地

    面朝长江,站在城陵矶港的高处,只见巨大的集装箱被缓缓起吊到大船上,装卸、运输的车辆穿梭,港口一派热闹景象。

    拥有163公里长江岸线、长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的城陵矶港,以及洞庭湖水系,让作为内陆腹地的湖南具有水运优势。但是,在粗放式“靠水吃水”的发展阶段,这一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据城陵矶新港区党工委书记李建华介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长江岸线开发无序,港口设备设施落后,污染问题突出,岳阳拥有城陵矶港这个“金饭碗”,进出口额却一度在湖南排名倒数第四。

    要长效守护好一江碧水,必须围绕“与江共生”,发挥水的优势,推进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2018年以来,城陵矶关停拆除小散码头,集中优势做强大港口,斥资4.1亿元实施了城陵矶老港提质改造工程,水、公、铁、空多式联运持续得到完善。同时,随着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等9个国家级开放平台陆续设立,国家的政策加持也不断强化。



    图为岳阳市城陵矶港“胶囊”形散货大棚(2023年4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泽国摄

    基础不断夯实后,城陵矶港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相比2018年翻了一番。城陵矶港也成为继重庆港、武汉港之后,长江中上游第三个百万标箱港口。

    “我们会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用大港口推进大开放,为湖南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贡献力量。”李建华说。

    2023-07-28

  • 首 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