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绍骋王莉霞张延昆拜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光谦



    七月二十七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自治区政协主席张延昆在呼和浩特拜会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王光谦。记者马建荃摄

    7月27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自治区政协主席张延昆在呼和浩特拜会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王光谦。

    王光谦首先对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长期以来对民盟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内蒙古的发展日新月异,成绩令人鼓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民盟的重点工作高度契合,民盟将充分发挥在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人才优势,重点围绕水网建设、防沙治沙、河湖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更好地帮助内蒙古研究对策、争取支持、破解难题,共同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到位。

    孙绍骋对王光谦一行表示欢迎。他说,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围绕“闯新路、进中游”做好工作。内蒙古的发展既面临着人才、观念、机制等方面制约,也受水资源短缺的限制,希望民盟多给我们提供智力支持,在水网规划、水利建设等方面多提供帮助。民盟在生态领域人才荟萃,欢迎多组织专家到内蒙古研究指导防沙治沙工作,助力我们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自治区领导于立新、张磊参加活动。(记者刘晓冬)

    2023-07-28
  • 青春绽放在大运之城——世界大学生运动员人文交流活动正式启动

    新华社成都7月26日电(记者袁秋岳、卢宥伊)“青春绽放——世界大学生运动员人文交流活动”启动仪式26日晚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举行。

    该活动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

    当晚,“国宝新韵”博物馆文创大集、“大运记忆”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悦读中国”文化精品展示、“魅力非遗”中国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等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正式发布。

    启动仪式上,京剧《原神:神女劈观》再度亮相,箜篌联奏中外名曲,中外青年共唱大运歌曲,呈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明对话交流。



    据悉,作为本次交流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青春InTime”——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联欢会将于29日晚在大运村东盟艺术中心剧场举行,以国风、民乐、川江号子、说唱、街舞、电声等多元形式,为大学生运动员提供交流互动、增进理解、深化友谊的舞台。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激动人心的时刻,各种文化在此碰撞。我认为大运会是一个可以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好机会。”国际大体联青年记者计划导师里卡尔多·罗马尼说。

    蹴鞠、投壶、射箭、空竹……活动现场,外国大学生们饶有兴致地体验起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由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20余家国内知名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文创联展也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博物馆文创大集将体育与文化等进行多态链接,是真正的年轻态。”北京画院院长、策展人吴洪亮在启动仪式现场发言称,“一组信笺、一只香囊、一个玩偶甚至是小小的冰箱贴,都会让中华文化散发新光彩、传递新能量。”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更使得这个城市荡漾着青春的力量,生气勃勃。”作家阿来作为活动受邀嘉宾发言称,国际运动盛会的召开,为中华民族与全世界和平交往搭建了宽阔桥梁。

    人文交流系列活动正式开启后,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将会愈加热闹非凡。活动试运行期间,大运村内已经有不少运动员呼朋唤友地来到体验场所,跟非遗传承人学皮影、画脸谱、穿汉服……

    “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拥有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而体育能很好地消除‘不同’,建立联结。”曾多次参加“汉语桥”比赛的埃及留学生刘正曦感慨,大运会也是极好的文化交流机会。



    在活动现场,四川大学博物馆联合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中山大学博物馆等国内6家大学博物馆向参加本次大运会的全体运动员发出终身免费参观的邀约。

    2023-07-27
  • 大运会,成都准备好了

    盛夏时节,“大运之城”成都生机勃发,绿意盎然。来自全球的青春之火即将点燃,梦想激情绽放,共谱大运乐章。2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正式开幕。这是继2001年北京、2011年深圳之后,中国大陆第三次举办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也是中国西部首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

    共襄青春盛宴,同赴大运之约。从一场场活力四射的火炬传递,到焕然一新的大运会场馆,再到丰富多彩的世界青年交流活动……成都,已经准备好了!

    全部就绪大运村生活多姿多彩

    推进场馆新建和既有场馆改造,大运会49个场馆中,36个场馆为既有建筑改造升级,13个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目前,所有场馆经过多次测试,已经整装待发。

    作为成都大运会核心场馆,东安湖体育公园包含综合运动场、多功能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和综合小球馆,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将承担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以及体操、游泳等项目赛事。



    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场馆中心执行副主任白雪介绍,作为四川省唯一一个甲级游泳跳水馆,场馆采用智能化的水处理系统,可以远程自动对水质进行监控和水温控制,游泳比赛采用的计时计分系统也可以达到万分之一秒的精确度。“我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赛前各项检查,努力做到最好。”白雪说。

    东安湖体育公园内的另一侧,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已于25日正式运行,面向全球注册媒体敞开大门,为媒体记者提供赛事报道所需的办公、语言、交通、餐饮、技术、商业配套等各类设施与服务。丰富多彩的大运会新闻报道将从这里传向世界,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此次盛会。

    记者了解到,主媒体中心从25日开始进入24小时运行,在大运会期间累计运行30天,是运行时间最长的非竞赛场馆。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媒体工作间。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食、住、行、赛、购、娱”,运动员村也准备好了!

    7月22日,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正式启用。走进位于成都大学校园内的大运村,“成都成就梦想”的中英文标语随处可见。作为全球青年的“成都家园”,大运村以“建改结合”方式融入成都大学校园,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能容纳约11000人入住。

    大运村不仅为各代表队提供了世界各地不同风味的美食,还配备了自动驾驶巴士、新一代AI智能翻译等高科技设施。

    除了吃住行,大运村还为广大“村民”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休闲活动,可谓“文体两开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汉语桥”中文学习互动体验活动……借助赛事平台,让参与其中的大学生运动员相互影响、了解世界、开拓视野。



    大运村一景。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青春飞扬运动员们满怀期待

    飞扬青春,拥抱梦想。26日,历经全国25所高校和开幕式所在地东安湖体育公园的接力传递,成都大运会火炬传递圆满完成。28日,“蓉火”将再次点燃全球青年的梦想。

    即将参加成都大运会比赛的曹茂园作为第67棒火炬手进行了传递,他说:“成都大运会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和条件,我很荣幸成为火炬手,自己能做的就是全力准备,争取为祖国争光!”

    赛事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各参赛代表团已陆续抵达。像曹茂园一样,来自全球的大学生运动员已经迫不及待,准备在成都享受比赛、收获友谊、成就梦想。



    7月26日,火炬手曹茂园在火炬传递中。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在机场就已经感觉到成都是一座现代化大城市,很适合举办大型运动会。”近日,参加成都大运会的巴西代表团成员一行抵达成都,巴西代表团新闻联络官凯莉刚下飞机,就开心地跟同伴分享起她对成都的初印象。

    除了运动员,大运会场馆还有很多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成都大运会期间,成都35所高校的2万名赛会志愿者将在竞赛场馆、大运村、主媒体中心、开闭幕式、技术官员驻地、机场车站、接待酒店等场所参与成都大运会赛事志愿服务。

    “成都是一座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市,大运会重新点燃了我对运动的热情。”作为成都大运会志愿者,来自意大利的四川大学研究生李艾利热切期盼着成都大运会的召开。

    氛围浓厚成都拥抱世界

    成都大运会的举办,也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成都这座中国西部城市的大门。热情好客的公园城市,成都已经准备好了!

    “运动员将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获得独特的体验,不仅是体育竞赛,大运会的教育科研活动和成都的城市文化都令人神往。”今年3月踏足成都,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对这座城市不惜溢美之词,“成都丰富的城市生活引人入胜,传统建筑、大熊猫基地等都将成为参赛者的难忘体验。”



    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左)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代表团团长春季会议上参与交流。新华社发(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在很多外国运动员眼中,这座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都市也是一座“国际范”十足的城市。

    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已累计建成1500多个大小公园,实施增绿项目1.1万个,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0.5%、44.5%……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运动员们,将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绿意葱茏。



    成都锦城湖公园。新华社发(杜宁摄)

    当前,公园已融入成都市民日常生活中:早上公园跑步,周末在公园观展、看比赛、运动、露营……身处公园城市,人人参与其中,人人享受其中,大家的幸福感与日俱增。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提升至578.6亿元,较2018年增长44.5%;2022年,成都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1005亿元、增加值385亿元,相比2018年分别增长59%、79%。

    盛夏蓉城,激情澎湃,全球瞩目。大运会,成都准备好了!

    2023-07-27
  • 揭秘“蓉宝”身边的“功夫熊猫”家族

    继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之后,又一只大熊猫火了,这就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吉祥物——“蓉宝”。



    7月17日,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抵蓉的巴西代表团成员在等候行李时拍摄机场内的大运会吉祥物“蓉宝”装饰。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运动健将“芝麻”化身“蓉宝”

    大运会前的成都,你能在街头骑行“蓉宝”元素的定制自行车,在高铁站乘坐“蓉宝”代言的旅游列车,甚至能逛满是各种“蓉宝”的“熊猫邮局”。



    这是7月19日在成都市一家成都大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内拍摄的成都大运会川剧变脸盲盒“蓉宝”玩偶。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在杜甫草堂、武侯祠等成都网红景点,不少游客手捧“蓉宝”特许商品留影。“蓉宝”纪念徽章、“蓉宝”衍纸画、“蓉宝”盲盒玩偶都是抢手货,市场供不应求。



    7月18日,市民在成都市一家成都大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内选购特许商品。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目前,成都大运会围绕吉祥物“蓉宝”主题,累计推出玩具类、徽章类、文具类、邮票邮品类等18大系列1000余款特许商品,在城市商圈、热门景区、地铁站等区域开设的相关特许商品零售店(点)达400多家。



    4月24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芝麻”在吃竹子。新华社发(陈居伟摄)

    “蓉宝”的原型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一只名为“芝麻”的大熊猫。在此前的网友票选中,“芝麻”票数第一当选为成都大运会的吉祥物原型。



    4月24日,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大熊猫“芝麻”抱着“冰蛋糕”玩耍。新华社发(陈居伟摄)

    今年刚满6岁的“芝麻”,是一名“运动健将”,为在成都大运会期间更好地迎接八方来客,“芝麻”正在“闭关锻炼”,认真“干饭”。“芝麻”的饲养员杨诚介绍说:“它生性活泼好动,对新场地十分好奇,不但每天‘锻炼’还和饲养员‘斗智斗勇’。目前,‘芝麻’身体十分健康,体重已经达到130公斤。”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右图为大熊猫“娅娅”;左图为大熊猫“晶晶”。新华社发

    成都的“功夫熊猫”家族

    记者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了解到,像“芝麻”这样的“功夫熊猫”还有不少。

    芝麻出身“运动世家”,她的外曾祖母就是“亚运公主”——“娅娅”。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当天,世界首对人工繁殖存活的大熊猫双胞胎出生,姐姐被取名为“娅娅”。“娅娅”在2003年生下女儿“毛毛”——成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晶晶的创作原型,2005年生下“毛毛”的妹妹,后据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名字,命名为“晶晶”。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之际,成都另一只“明星”大熊猫诞生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其命名“科比”,与当年的奥运会吉祥物同名,被称为“奥运大熊猫”。“科比”长大后,成为150公斤重的“体育健将”。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大熊猫“科比”;右图为大熊猫“奥林匹亚”(右上)、大熊猫“福娃”(右下)。新华社发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科比”的女儿“成绩”产下一对龙凤胎,成都熊猫基地特意为它们取名为“迎迎”“妮妮”。2015年“科比”的女儿“科琳”产下一对雌性双胞胎幼仔,由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命名为“奥林匹亚”与“福娃”,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根深叶茂、发扬光大,“功夫熊猫”家族再续奥运情缘。

    目前,“功夫熊猫”家族“人丁兴旺”。1987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立,最开始只有6只从野外抢救留下的大熊猫。截至2022年底,基地共有237只大熊猫,种群内个体健康状况和行为健康状况均良好,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种群。

    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根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成都片区有野生大熊猫73只,高等植物2000多种。

    功夫熊猫的“大使生涯”

    大熊猫和中国大型体育赛事的情缘,还在不断延续。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盼盼”、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晶晶”、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墩墩”,再到今天的“蓉宝”,每个大熊猫元素的吉祥物都集时代审美和独特设计于一身,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记忆。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人民的宠儿。多年来,大熊猫一次又一次担任和平和友谊的使者走出国门,博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据统计,我国已与17个国家的22个动物园开展大熊猫合作研究。截至2022年,旅居海外的大熊猫及其幼崽共有64只,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友好大使”。

    7月21日,60余名来自巴西、法国、阿根廷等代表团的成员抵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我知道这里是大熊猫的故乡。”巴西运动员乔凡娜·科雷亚表示,已将看大熊猫列入行程。维吉尔·洛佩斯是巴西代表团篮球队教练,他对体验成都美食和文化充满期待。“当然,也很期待看到大熊猫。”

    一位长期从事大熊猫保护和繁育的专家说,大熊猫历经数百万年而延续,在野外面临各种恶劣环境却生命力极强,非常契合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大熊猫虽然是食肉目动物,有着锋利的犬齿和食肉动物的消化道,但它们99%的食物是竹子,并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



    这是7月13日拍摄的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与吉祥物“蓉宝”合影。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大运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接受采访后不忘和“蓉宝”合影,对熊猫和“蓉宝”也是喜爱有加。陈维亚希望将“追求梦想、奋力拼搏、青春友谊”的大运精神融入整个仪式和表演中,向全世界青年奉献一场“阳光灿烂”的开幕式。

    2023-07-26
  • 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正式运行

    新华社成都7月25日电(记者陈地、董小红)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开幕。25日,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MMC)正式运行。

    本届大运会期间,主媒体中心是媒体记者们的“大本营”、新闻信息的“总枢纽”,为媒体记者提供赛事报道所需的办公、语言、交通、餐饮、技术、商业配套等各类设施与服务。大量新闻报道将从这里传向世界,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成都大运会。

    主媒体中心紧邻成都东安湖,外形设计参考传统书院建筑,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由主新闻中心(MPC)和国际广播中心(IBC)共同组成。主新闻中心主要包含媒体工作间、新闻发布厅、媒体采访间等区域。

    在主新闻中心,还设有医疗站、阅读角、成都大运会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邮局、自助银行区、运动休闲区等配套服务区。通过专业的区域划分,媒体记者可体验到便利、现代、人性化的生活服务,丰富工作之余的休闲时光。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向全球媒体记者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川蜀特色,主媒体中心在二楼的露天小广场上设置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医文化、川剧表演、年画制作、糖画制作、泸州油纸伞展示、八段锦表演等。

    主媒体中心从25日开始进入24小时运行,在成都大运会期间累计运行30天,是运行时间最长的非竞赛场馆。

    2023-07-26
  • 2023年全国夏季乡村“村晚”鄂尔多斯市示范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人民网鄂尔多斯7月23日电(寇雅楠、实习生李宇琼)7月22日上午,别具特色的“大地欢歌恋上暖城”2023年全国夏季乡村“村晚”鄂尔多斯市示范展示活动暨中国民族音乐普及鄂尔多斯市推广中心授牌仪式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九城宫旅游景区成功举办。


    2023年全国夏季乡村“村晚”以舞蹈《和风扇五》开场,舞蹈、器乐合奏、二人台等15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盛宴。台上演员们以“乡音”传递“乡情”,用朴实无华的方式展现了幸福生活和浓浓的乡村文化,台下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村民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一个个精彩瞬间。此外,活动现场还有非遗活动展示、乡村美食推荐、乡村那达慕等20余项活动,充分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乡村风情。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秦磊在致辞中表示,鄂尔多斯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引领,深入开展“四季村晚”活动,不断传承文化底蕴、激发文化活力,切实把“村晚”打造成反映农牧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振兴新气象的载体,打造成春夏秋冬永不落幕的乡村文化平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展现文化新担当。

    2023-07-25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贵州:守护河流的“志愿力量”

    为加强河湖治理和保护,贵州于2017年在全国率先构建涵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河长体系。同年,共青团贵州省委发起了面向全社会招募“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担任河湖民间义务监督员的活动。

    王吉勇就是其中一员。在他看来,“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犹如给各级河长配备了“助手”。

    “目前,‘青清河’志愿者重点覆盖了省、市、县三级河长体系,主要是配合河长做好日常巡河工作,对水污染、河道乱搭乱建等情况登记上报。”王吉勇说,志愿护河更多在于凝聚社会力量,将巡河护河的触角向基层延伸得更广。

    事实上,在成为一名“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之前,王吉勇就是一位环保公益人士,他成立了生态公益发展组织,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参与巡河护河,宣传河长制,广泛号召社会力量参与贵州河湖环境保护。

    “我最早关注清水江的水环境情况,之前网箱养鱼、污水直排、河岸乱搭乱建等问题较突出。”王吉勇说,在与清水江“打交道”的这些年,自己增长了不少专业知识,也见证了清水江水环境逐渐向好的变化。

    此前,王吉勇与专家团队一起跋山涉水对清水江进行走访调研,随后他还联合不少志愿者跨越贵州、湖南两省,完成了清水江400多公里干流的环境调查。

    翻看王吉勇采集的河流巡护图片,一幅幅照片见证了这位“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的不懈努力:流经黔西市的三岔河,贯穿六盘水市钟山区的水城河以及安顺贯城河……他的志愿护河足迹留在了贵州很多地方。

    “贵州是长江和珠江的上游生态屏障,我们管控不好河流污染问题,那么下游必然会受影响。”王吉勇说,自己之前给对接的省级河长提交过关于三岔河水环境的调查报告,推动了相关问题的解决,联动护河成效逐渐凸显。

    截至目前,贵州像王吉勇一样的“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共有4.32万人。

    这些年,为了更好地配合河长制工作,共青团贵州省委还在省级层面成立了贵州省“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服务总队,并在市级、县级层面分别成立了“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服务支队和大队。

    今年25岁的蒋泽南是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的一名政府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市级“青清河”保护河湖志愿者。这些年,他主要参与麦架河的巡护工作,也见证着麦架河的变化。

    “麦架河紧邻集镇,存在部分污染。经过持续治理,包括修建污水处理系统、河道清淤、推行垃圾分类等,河水水质逐渐改善。”蒋泽南说,通过志愿护河宣传,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巡河护河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

    每次巡河,蒋泽南都会穿上印有青年志愿者标识的红马甲。目前,参与巡河活动的各类青年力量近500人,那一抹“志愿红”正在汇聚成守护河湖的青春力量。

    共青团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剑说,贵州在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中积极发挥青年作用,号召青年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了朋辈教育功能。

    “截至今年6月,省级‘青清河’志愿者累计巡河3753次,向各级河长办反映河湖信息2382条(次)。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青年通过各种渠道成为‘民间河长’。”李剑说。

    2023-07-25
  •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 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6月5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考察,主持召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党中央工作后第4次来内蒙古考察,是内蒙古发展进程中又一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全区2400多万各族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

    自治区党委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深政治关怀、重重期望嘱托,统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要求和这次考察时作出的新的重要指示要求,动员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推动内蒙古经济总量进入全国中游做好工作,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闯新路、进中游,不是另起炉灶,也不能一味守成,有的要坚持不变、一抓到底,有的则要加紧改变、重塑再造。必须坚定不移、一抓到底的,是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需要加紧改变、重塑再造的,是产业结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无论“变”与“不变”,都要以实干出成果、求实效。

    坚定不移办好两件大事

    两件大事是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的统领性要求,是内蒙古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新路的关键性抓手。2022年自治区党委制定了五大任务实施方案,前不久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至此办好两件大事有了更为系统的战略谋划、更为完整的工作体系。近期自治区人大研究制定的6个促进条例也要集中出台,这将为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办好两件大事提供法治保障。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

    对五大任务,我们将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时作出的新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有关任务细化充实到具体实施方案中,纳入总台账和年度任务清单,紧锣密鼓地推进落实。在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这个定位,在一如既往地做好已开展工作的同时,加快制定实施“三北”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着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全力完成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任务,确保每年都有新的重大进展。

    在建设成为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吸取阿拉善盟新井煤矿坍塌事故等血的教训,一刻也不放松地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快推进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确保彻底整改到位。统筹抓好各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加大力度推进稳边固边,确保全区社会大局稳定。

    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完成国家煤电保供任务,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紧抓快干推进新能源发展,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做精彩。

    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发挥好农牧业优势”的重要指示要求,继续在突破“地、水、种和粮、肉、奶”的瓶颈制约上想办法,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发展和舍饲圈养、草种繁育,出台“奶九条”升级版,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地区“不能搞大水漫灌”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决向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开刀”,推动各领域的水耗都降下来。

    在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方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口岸和腹地联动发展,解决好中欧班列“酒肉穿肠过”问题,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

    对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引导全区上下在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边疆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兴边稳边固边、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弘扬新风正气等七个方面做模范。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考察内蒙古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这一重大论断,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方针。我们将全面对标检视,认真查找和整改工作中存在的不到位、有偏差的问题,将坚决贯彻、充分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作为制定地方性法规、出台政策类文件的前置审核条件,从源头上保证各项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

    二是组织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为了解决一些群众对党的方针了解不够、对党的惠民政策感知不深、参与支持各项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区328个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试点。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全面推开这项活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知党恩、念党好、跟党走的自觉。

    三是打响“北疆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和生动展现内蒙古大地上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丰富人文资源,融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等于一体,打造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共同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本内容的“北疆文化”品牌,让根植北疆大地的优秀文化在新时代火起来、活起来,为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四是做好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进一步建强教师队伍、丰富教学资源、创新办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各民族青少年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就业、融入现代社会。

    下大气力调结构、转观念、改作风

    结构、观念、作风问题,一直是内蒙古发展中的“拦路虎”,具有很强的惯性和顽固性。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指引,持续用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问题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顽疾。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的重要指示要求,在继续做大能源资源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互补性、关联性强的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拉长能源产业链条,做好“煤头化尾”“追风逐日”的文章,以“绿”为链,全产业链推进煤炭、新能源产业发展,千方百计把研发设计、装备制造、运维服务、市场营销等关联配套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推进稀土产业科技创新,有针对性地培育打造支柱产业和行业领头羊。着力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让更多的农畜产品“接二连三”,尽可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强区内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好旅游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内蒙古旅游消费。对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坚持不懈地往下做,积小胜为大胜。

    着力转变思想观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指示要求,教育引导全区上下坚决摒弃“我不如人”的念头、“发展不用太急了”的想法、“重过程不重结果”的意识、“没有成方不敢开药”的做法、“看眼前不看长远”的思维、“不讲细节、差不多就行”的心态、“重生产轻经营”的观念,以新观念好作风干好各项工作。最当紧的是和“我不如人”的念头说再见,把在一些领域创一流、当标兵的雄心壮志树起来,充分发挥内蒙古“羊、煤、土、气”、林草风光等资源优势和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加紧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积极抢占制高点,以优势特色产业的领跑带动地区经济后来居上。树立“改错就是改革”的观念,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审计监督指出、主题教育检视、调查研究发现、监督贯通协调平台汇总的问题整改,在改的过程中寻找解难题、促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树立“理顺和健全体制机制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观念,聚焦防沙治沙、节约用水、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开发区建设、与央企合作、土地和碳汇指标交易、水权交易、信访代办、治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尽快把相关制度机制建立起来,用机制改进工作、提升质效。树立“节约就是增长、就是发展”的观念,继续深化“五个大起底”,对未处置的“半拉子”工程、僵尸企业等一鼓作气攻下来,把能、水、粮、地、矿、材和人力等各领域的资源节约工作都做起来,多给子孙后代留财富。树立“深化区域合作也是开放”的观念,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的联通,积极承接国内先进产业转移。用好京蒙协作平台,深入实施“六个倍增计划”,深化与北京的全方位合作,密切同雄安新区的合作联系,实现借力发展。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学正风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解决工作中“慢”“粗”“虚”的问题。深入开展“三多三少三慢”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推进“规范、精减、提速”,完善正向激励和反向惩戒机制,犒赏“快马”,鞭打“慢牛”,全力推动各项工作提速提质提效。坚决改变一些干部粗粗拉拉、大呼隆的毛病,推动各级凡事都往细里抓、往深里抓。从自治区层面带头做起,解决过度留痕和台账泛滥问题,大幅压减督查调度频次,让广大干部把心思和精力真正用在研究解决问题上。





    以“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实打实干抓落实

    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成好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任务,必须心无旁骛地谋实事、干实事。我们将大力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三北精神”,雷厉风行地动起来、干起来,以更大力度和更实举措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增强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把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往成了干。一是静下心来研究解决问题。强化“有解思维”,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对优化经济布局、开发区建设管理、做大做强稀土产业、物流业提质增效等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沉下心来调查研究,切实把工作从哪入手、重点抓什么、具体怎么干都想清楚、琢磨透,找出方法、拿出举措。二是一竿子插到底推动落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自觉做到“我开的会我贯彻,我作的批示我落实,我制定的政策我兑现,我做的调研我推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工作做好。三是拿实实在在的成果交卷。坚持全链条抓落实,研究问题就研究透,干工作就干彻底,做好抓落实的“后半篇文章”,最终拿成果交卷,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开展经验成果大起底,让成果和经验由“盆景”变成“森林”。内蒙古有不少地方和部门单位的工作干得很好,但许多成果和经验还是一个个的“盆景”,没有长成“树林”,更没有形成“森林”。我们将加大对各类成果和经验的挖掘、总结、推广和运用力度,推动各方面互学互鉴、取长补短,不断增强以新思路打开新局面的紧迫感和本领。同时,鼓励党员干部敢想敢干、创新创造,努力形成有利于出成果出经验的良好生态。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对我们提出的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的重要要求,在中央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做好各项工作,推动第一批主题教育在继续深入“学”的同时,加快“研”“查”“改”进度,努力以高标准的要求和高质量的成果,为第二批主题教育打好样。组织参加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地方和部门单位提前谋划、按时启动,不折不扣完成好规定动作,结合实际谋划开展好自选动作,确保取得实效。

    内蒙古有习近平总书记4次考察、10次重要讲话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的宝贵政治财富,同时享有多重叠加的国家政策支持,还有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越来越足的发展干劲,正处于重大历史机遇期、各种优势集中彰显期、转型发展提速期。我们坚信,只要全区上下坚定信心、只争朝夕、实打实干,就一定能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7月24日第1版

    2023-07-24
  • 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和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 | 暨特奥会火炬在呼伦贝尔传递

    7月23日,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和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特奥会火炬在呼伦贝尔市传递。



    上午10点,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和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特奥会圣火在全场注目下被点燃,参与今天火炬传递的火炬手共有20名,他们是来自自治区及呼伦贝尔市社会各界的优秀代表。



    呼和火炬手:我感到荣幸,火炬代表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祝贺内蒙古第十五届运动会和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



    火炬手在3.5公里的路程中,一棒接一棒传递拼搏向上的力量。在自治区“十五运”主题歌曲《让梦飞翔》中,呼伦贝尔站圣火传递仪式圆满结束。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和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特奥会火炬传递活动于7月1日至8月7日举行。呼伦贝尔站传递结束后,火种将回到鄂尔多斯市进行为期7天的传递,8月8日晚送达开幕式主会场点燃主火炬塔。

    2023-07-24
  • 内蒙古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在锡林郭勒启幕 王莉霞宣布开幕

    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7月23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在锡林郭勒启幕。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宣布开幕。





    7月23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第33届旅游那达慕在锡林郭勒启幕。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宣布开幕。记者韩卿立摄

    自治区领导杨进、罗志虎出席开幕式,张佰成致辞。





    7月23日上午,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锡林郭勒盟委书记张佰成致辞。记者韩卿立摄

    牧歌悠扬、彩旗飘荡,数万名游客和群众欢聚在锡林郭勒旅游那达慕风情园,喜迎盛会。9时,舒缓悠长的蒙古长调和雄浑深沉的火不思、马头琴齐奏拉开了本届旅游那达慕的帷幕。开幕式以“中华颂”为主题,分为亮丽北疆、守望相助、中华民族一家亲三个篇章。马术、搏克表演、呼麦演唱、翼装飞行……一个个游客与群众共同参与的精彩节目生动展现了全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的壮美画卷。开幕式结束时,现场所有人齐唱《歌唱祖国》,尽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心。

















    本届旅游那达慕将持续2个月,期间锡林郭勒盟各地分别安排有搏克、射箭、赛马“男儿三艺”比赛、草原游客三项赛、少年那达慕等传统那达慕活动,以及草原音乐那达慕、中国超模时尚盛典、马都全国车王争霸赛、中国马术大赛、中国马都大赛马等赛事和演出,还有“百对新人”草原旅拍、锡林郭勒草原露营季、草原夜色美音乐美食季、网红达人那达慕及农畜产品展示系列活动,让广大游客在享受锡林郭勒大草原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的同时,体会到“天天那达慕、全域皆可游”。

    2023-07-24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廊坊临空经济区打造航空物流新高地

    各种设备开足马力运转,工人们忙碌着搬运材料……在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以下简称廊坊临空经济区)的极兔华北区运营中心项目现场,记者看到这里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即将投入试运行。






    “运营中心预计设置60个卸车卡位,2套自动化分拣矩阵,6套自动分拣线。”该项目现场负责人张海波介绍,投入运营后,每天可处理快递量约200万单,服务范围延展至全国20多个代理区和100多个转运中心。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廊坊临空经济区依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枢纽优势,全面提速园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







    廊坊国际现代商贸物流CBD(2023年6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今年3月,廊坊临空经济区标志性城市综合体——廊坊国际现代商贸物流CBD启动运营。通过政策、服务、配套三重利好叠加的方式,这里吸引了京东国际、圆通国际、极兔华北区运营中心等66家商贸物流企业签约入驻。







    “以廊坊国际现代商贸物流CBD为龙头,我们规划了总面积12.7平方公里,集国际货物贸易、转运、仓储、加工、分拨、通关保税、多式联运于一体的廊坊临空国际商贸物流港。”廊坊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宁说。







    李宁介绍,未来还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空枢纽作用,持续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供应链、消费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五链融合”,全力推动廊坊临空经济区商贸物流枢纽功能提档升级。







    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今年,廊坊临空经济区坚持把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三条主链”产业之一,推进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加快构筑以航空物流为引领的国际化多式联运体系和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记者在廊坊航空物流服务基地项目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加紧进行幕墙、机电等安装施工。该项目总投资11.72亿元,计划于明年3月竣工投用。







    “项目将引入自动化设备,包括智能货架、智慧仓储设备,冷库最低温度可达零下60摄氏度,建成后主要用于肉类、水产品、果蔬等产品储藏及食品加工,打造全温区、全业态的大宗进出口冷链物流一站式服务平台。”中建科工集团廊坊航空物流服务基地项目党支部副书记蒲玉斌说。







    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未来。李宁表示,今年以来,廊坊临空经济区累计签约40个优质项目、总投资约64亿元。







    未来,廊坊临空经济区将充分发挥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三区叠加”优势,利用连通全国、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不断完善现有供应链服务体系,打造航空物流新高地。(记者宋晨、齐雷杰、任丽颖、杲均丰、袁全)

    2023-07-24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端起“金饭碗” 吃上“生态饭”——共护一江清水的江西“密码”

    从满目疮疤的废弃矿山到游人如织的休闲公园,从“与鸟争食”的渔业村镇到远近闻名的观鸟胜地,从高耗能的污染企业到低排放的节能标兵……江西正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切实筑牢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让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以“治山理水”推进“美丽提质”

    行走在长江畔的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夫山矿山公园,只见近处的绿意葱茏与远处的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曾经,这处自2013年起一直处于废弃状态的白云石矿,因粗放开采一度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山体裸露。

    瑞昌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委副书记王剑说,瑞昌将生态修复与铜岭铜矿遗址相融合,引入挂网喷播、岩壁刻字等新型修复工艺,结合当地特色铜文化和非遗剪纸,建成“铜源剪影”文化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以前卖石头,如今卖风景、卖文化,景区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夏畈镇自然资源办干事陈世斌说,随着游客蜂拥而来,有200多名村民在景区就业。



    如今的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夫山矿山公园绿意葱茏。新华社记者刘杨摄

    不只是瑞昌,一场场力度空前的生态修复行动在江西全域开展:全省完成7023座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修复面积35.58万亩,修复座数、面积均约占总数的68%;在九江,临长江1公里范围之内的小化工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在赣州,仅去年就治理水土流失500平方公里……

    近年来,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省,统筹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造林636.1万亩,修复湿地7.5万亩,生态优势持续巩固。

    从“人鸟争食”到“观鸟致富”

    走进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只见主干道的电线杆是一只只“白鹤”,各处观鸟点也建成树木、鸟巢、鸟蛋的模样。

    此前当地人多以捕鱼为生,与鸟争食。46岁的范昭鹏原先是渔民,“每天清晨三四点就要出门,有时还会遇到风浪,不仅危险,鱼还越捕越少。”



    这是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吴城镇鄱阳湖区拍摄的白鹤(2022年4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小龙摄)

    从渔业村镇到观鸟胜地,乡镇面貌因护鸟而变。

    “生态账不是看短期,必须为长远计。我们2019年开始建设候鸟小镇,已吸引各方投资18亿元用于小镇建设。”永修县吴城镇镇长闵瑞说。

    在当地政府引导下,范昭鹏告别了与风浪搏击的捕鱼生活,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收入翻了一番,“年均营业额能有20多万元。”

    随着生态红利逐渐变现,观鸟经济已带动全镇400多户、1500多人参与餐饮、民宿等业态。今年上半年共吸引游客3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5%。

    长江江西段,这样的主动作为还有很多:九江市都昌县人工繁育苦草,为候鸟建造“生态食堂”;九江市彭泽县建立长江生态管护队,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活动;南昌市东湖区通过“一增一减”,丰富水生生物、减少水体污染,让江豚再现赣江扬子洲水域。

    南昌扬子洲“江豚湾”成网红打卡地、鄱阳湖水域首次发现翻石鹬、一次性发现包括近百条刀鱼洄游的刀鱼群……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郑光泉说,随着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江西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提升,每年在鄱阳湖栖息的水鸟达70余万只,珍稀候鸟超过60种。

    产业“含绿量”促成发展“含金量”

    原料车间、窑炉运行、制造车间、抛光工序……距离长江4公里的九江市濂溪区产业园内,九江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的能耗智能监测系统平台上,实时跳动着每项能耗指标。

    “企业2020年完成煤改气后单位产品能耗降低了80%,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工业废水可循环利用和工业废渣再回收利用,双双达到零排放标准。”公司副总经理邹秀成说,每年水处理费用能节约50余万元、废泥回收利用节约500万元。



    这是九江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刘杨摄

    推动上千家企业实现技改转型、成功培育1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年实施重大技改项目1432个……近年来,九江推动传统产业从“制造”走向“智造”,实现了经济增长、能耗下降、环境改善的多赢。

    九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委书记、局长娄琦说,九江市鼓励企业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进工业资源循环利用,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5%。

    北枕长江、南倚庐山的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内,江西第一艘新能源船舶“西海新源一号”进入动力设备安装阶段。九江市濂溪区委书记、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党工委书记赵和平说,当地主攻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赛道,6年间累计落户数字经济项目100多个,总投资额超600亿元,注册企业超过330家。

    江西正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加快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5年底,建成省级绿色园区50家以上、绿色工厂400家以上,80%以上的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应炯说。

    2023-07-24

  • 首 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