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复工率94.4% 前4月内蒙古2991个重大项目开复工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最新消息:截至4月底,全区有2991个重大项目开复工,开复工率94.4%,较3月底增加410个,实现了能开尽开。





    项目是做大经济总量的主抓手、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2023年全区计划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项目3169个,年度计划完成建设投资7879亿元,较去年实际完成投资多1543亿元,增长34.3%。截至4月底,全区已完成建设投资2111亿元,较3月底增加86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07亿元,同比增长24%。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牢牢坚持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鲜明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再提速、再提质、再提效。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力度,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前4个月,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7.2%,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2.5个百分点。


    各地坚持项目为要、环境是金,一门心思聚产业、一刻不停推项目、一以贯之优环境,推动重大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记者李永桃)

    2023-05-31
  • 内蒙古:全力以赴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人民网呼和浩特5月29日电(记者富丽娟实习生拓宇婷)5月29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第6场——自治区发改委专场)。发布会对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推进落实“五大任务”的举措、进展和成效进行了介绍。








    新闻发布会现场。实习生拓宇婷摄


    健全工作机制,夯实推进“五大任务”责任体系。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高度重视推进“五大任务”落实,将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多次召开党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推进落实。印发了推进“五大任务”工作落实机制,并制定了工作流程图,建立了长效推进、日常调度、重大问题会商和宣传推广等机制。


    强化统筹协调,形成推进“五大任务”强大合力。注重发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牵头作用,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联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14个厅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实施方案》,配套制定了2022年度、2023年度的重点工作任务清单,进一步夯实“三年有方案、年年有清单”的工作基础,突出“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大前提,全力打造全域生态安全格局,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二是强化工作协同。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先后建立了任务落实、工作推进、总结评估、督察督办、宣传推广等制度,基本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推进落实机制。三是强化宣传解读。累计向知名媒体推送稿件30篇、接受专访8次,利用新媒体宣传报道380余篇。面向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征集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典型案例,及时总结推广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鲜活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推进“五大任务”落实成效。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严格对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围绕“五大任务”明确的计划书、施工图、时间表,加强政策引领、谋划项目储备、争取资金支持。一是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方面。坚持以“双碳”目标为牵引,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二是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方面。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为边疆稳定、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提供有效保障。三是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坚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产业链减碳,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促进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基地方面。坚持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文章。五是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方面。坚持以更高的站位谋划向北开放、更大的格局促进区域发展、更宽的视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2023-05-30
  •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孙绍骋主持

    5月29日,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


    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现有组成人员73人,出席本次会议的共67人,符合法定人数。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绍骋主持会议。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林少春,副主任段志强、艾丽华、李秉荣、吴艳刚出席会议。自治区副主席包献华、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永君列席会议。





    5月29日,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马建荃摄


    通过会议议程后,会议分别听取了包献华、李永君和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欣作的关于提请任免职人员情况的说明。


    会议听取了自治区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锦春作的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萨仁作的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促进条例(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张作厚作的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促进条例(草案)》的说明,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条例(草案)》的说明,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草案)》的说明;自治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罗虎在作的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草案)》的说明;自治区财政厅厅长鞠树文作的《关于调整内蒙古自治区矿泉水资源税计征方式及税额标准》的说明;自治区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冯玉臻作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内蒙古自治区统计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会议听取了包献华作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更好保障全民健康工作情况的报告;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孙俊青作的关于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情况的报告;自治区商务厅厅长张鸿福作的关于加强战略规划发展泛口岸经济情况的报告;自治区农牧厅厅长郭占江作的关于推进种业振兴情况的报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郝庆文作的关于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郭欣作的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


    会议还审议了部分设区的市、自治旗人大常委会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区政府关于2023年自治区本级预算调整方案的报告,关于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交付的第1-18号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自治区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盟工作委员会负责同志,各设区的市和计划单列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自治区监察委员会、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陈春艳)

    2023-05-30
  • 从“不毛之地”到“赛马小城”——一座塞上小城的“赛马经济”

    新华社太原5月27日电(记者刘扬涛、季嘉东、唐诗凝)夏初时节,塞北的风带着丝丝凉意吹过片片绿荫,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玉龙国际赛马场上骅骝长嘶、人声鼎沸,2023玉龙国际赛马公开赛暨中国马主联盟系列常规赛正在进行。赛道上,一匹匹骏马在骑师的催促下奋蹄疾驰,马儿冲过终点线的瞬间,看台上数千名观众爆发出热烈欢呼。





    右玉县位于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林木绿化率不到0.3%,一年到头,黄风肆虐。70多年来,右玉县干部群众持续不断植树造林,林木绿化率提高到现在的57%,创造了将“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的生态奇迹。


    “近年来,右玉县立足绿色资源,坚持绿色发展,探索从‘绿起来’到‘富起来’,发展赛马产业就是其中一项实践。”右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赵一虎说。


    玉龙国际赛马公开赛的主办方之一——山西玉龙马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于十多年前,起初他们只是举办一些小型赛事,如今已发展形成集比赛、马匹训练、养殖繁育、拍卖为一体的赛马产业。





    来自湖北的骑师李方格入行已有十多年,每年5月到9月的比赛季,他都会来右玉参赛,一年的收入有大半来自比赛的奖金。“过去国内的赛马比赛规模相对较小,也不如现在规范,随着行业的发展,这些年出现了像玉龙这样的赛事,比赛场地越来越完备,规则越来越明晰,奖金也越来越高。”他笑着说,“虽然和欧洲一些国家的明星骑师还没法比,但现在我们从安全、保障、收入各方面都好了很多。”


    像李方格这样的比赛常客还有很多。来自玉龙马业的练马师斯日古楞目前管理着两个马房的七八名骑师和几十匹赛马,他告诉记者,他们每年的春夏两季基本都在右玉度过,到了秋冬季节则会带着马匹到湖北去训练和比赛。“右玉有国内最顶尖的速度赛马比赛之一,每年会有100多场比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家马房、一两百名从业人员,高手云集。”





    山西玉龙马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文英告诉记者,2018年他们与太原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太原理工大学玉龙国际赛马学院,每年招收约20名学生。“随着赛马产业的发展壮大,对专业型马房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年广东等地的不少马房都在全国各地招人,因此这些学生就业形势很好。”他说。


    除了赛事与训练,赛马的养殖与拍卖是产业的另一大重点。杨文英介绍说,目前他们养殖的赛马有近千匹,拥有种公马近10匹,每年繁育小马100匹左右,能够获得2000万元左右的拍卖收入。“用赛事带动产业,用拍卖收入反哺赛事奖金,形成良性循环。”他说,“今年5月我们刚刚与香港马会签订协议,为他们代养一部分退赛的马匹,提供赛马的养老服务。今后我们还会开发更多业态,继续拓宽产业链。”





    赛马经济的兴起带动了当地百姓的就业增收,杨文英介绍说,目前公司有骑师、练马师、裁判员、马工、兽医、钉蹄师、接待人员、后勤员工等固定职工近200人,此外他们还与当地种植大户合作,为马匹提供饲料。“最大的一户种植户每年要向我们销售价值500多万元的苜蓿草。”他说。


    如今,赛马已经成为右玉县的一张新“名片”。“通过网络全球直播,玉龙国际赛马公开赛在高峰时段能够吸引两三万人观看。每年有近20万游客为了观看比赛、参观马场来到右玉。”赵一虎说,“右玉正在探索一条‘体育+文旅’的发展新路,赛马产业仍有更多潜力等待我们挖掘。”

    2023-05-29
  • 今年前4个月,进出口贸易值同比增长105.3%,创2003年以来新高。作为连接内蒙古与世界的大“枢纽”——二连浩特:注入新活力 开放更包容

    二连浩特,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在这样一座城市里,可以见证哪些故事?


    5月上旬,沐浴着和煦的阳光,记者来到了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口岸,感受着这里的与众不同。


    听——汽车喇叭声、钢轨摩擦声、人们的吆喝声声声入耳,如同一场交响乐,演奏着这里的繁荣。


    看——各大物流园区里琳琅满目的货物一车一车通关出境,去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实现它们的价值。


    二连浩特市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她位于自治区的正北方,与蒙古国扎门乌德口岸隔界相望,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口岸城市,是运距最短欧亚大陆桥的交通枢纽,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边境陆路口岸,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是国家和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


    据二连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二连浩特口岸进出口贸易值129.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3%,外贸进出口值创2003年以来新高。作为连接内蒙古与世界的一个大“枢纽”,二连浩特不止于二连浩特。


    韩国第一零售企业emart公司蒙古国分公司总经理达·玛希巴图也在5月来到二连浩特,于他而言,这里不仅仅是中国的一个边陲小城,而是一个连通世界的门户枢纽。在二连浩特市唯一一家有果蔬类农产品出口资质和海关入驻(监管)的企业二连浩特市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有限责任公司里,大小货车与人流来来往往。达·玛希巴图考察着这里的果蔬。


    “蒙古国的冬天温度较低,温室种植果蔬成本太高,基本上蒙古国的果蔬都要靠进口。中国出口的果蔬质量都比较高,我们每年的进口量达到10万吨。”达·玛希巴图用蒙古语说,主要进口的果蔬有苹果、香蕉、西红柿、青椒等。


    昊罡果蔬粮油进出口园区总经理张玉成说:“园区果蔬年均出口量10万吨左右,占蒙古国果蔬食品进口总量的90%。出口的各类果蔬主要来自于内蒙古的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以及赤峰各旗县,同时辐射包括北京、山东、福建、浙江、山西等区外诸多省市地区。”


    果蔬还未唱罢,汽车已经登场。在二连浩特市环宇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一辆辆工程车和奇瑞新能源轿车已经被装上大车,正在排队等候报关。另一边,钢材与小包装杂货也“忙得飞起”,正从中国的货车往蒙古国的车辆上倒装,等待过秤、报关、出关、过边检。


    环宇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紧邻二连新公路口岸出境通道,是二连新公路口岸配套的出口物流园区,2020年被自治区商务厅认定为“自治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2023年1-4月,通关货物总量约44万吨,出口商品车2489台。目前,发往俄罗斯的货物增长明显。”环宇国际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左亮说,公司服务口岸、自治区及全国进出口企业百余家,为近百人提供就业岗位。


    在内蒙古盛辉英利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嗡嗡”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忙碌着生产水泥电杆。


    “这是今年4月接的生产订单,全部都要出口到蒙古国。由于材料不同,每根电杆680元到2300元不等,总价值200多万元。”内蒙古盛辉英利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高志贤说。


    在几家主营进口商品的超市,记者看到俄罗斯的面粉、橄榄油,蒙古国的糖果,法国的红酒,东南亚的蜜饯果脯,哈萨克斯坦的手工编织品,还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水晶、珍珠等各式珠宝首饰,以及来自不同国家的香水,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游客在这里很难不“剁手”。


    作为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除了互贸,二连浩特还坚持把扩大向北开放作为口岸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加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统筹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获批,中蒙国际马术演艺基地、恐龙博物馆装修布展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国门景区升格为4A级景区……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走上了更加宽阔开放的发展道路。


    二连浩特,不止于二连浩特。

    2023-05-29
  • “打卡”中关村论坛 内蒙古元素“冲浪”科技巨潮

    5月的北京,繁花盛开。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关村论坛开幕。





    5月25日至30日期间,论坛会议、展览展示、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及配套活动6大板块的150场活动在这场科技盛会中陆续上演。


    秉承中关村论坛“科技办会”理念,本届论坛突出“智慧、绿色、云上”三大办会方向,全面展示美好生活新样态及未来发展新样貌。“数字人”隔空互动、裸眼3D屏、云智能刺绣机、元宇宙会场……论坛现场科技感十足,带给观众极具沉浸感的体验。


    记者发现,富含“内蒙古元素”的科技成果惊艳亮相。


    25日晚举办的论坛开幕式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十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其中,重大科技成果“陆相页岩油技术革命及战略突破”依托鄂尔多斯盆地建设了国家级示范区,获得了一批重大勘探发现,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26日的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新技术新产品首发推介系列活动院所高校专场议程上,清华大学副教授张晨曦、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志超在路演发布环节中,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围绕双碳领域及固态电池技术在内蒙古开展的技术创新,这些成果落地转化,将面向经济主战场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肉牛新品种华西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与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合作培育,有力助推了当地肉牛养殖产业转型升级。


    在本次活动“重头戏”之一的2023中关村论坛展览(科博会)上,一批汇聚国内外重大进展、先进技术的产品纷纷亮相,这些成果不仅面向前沿,而且和产业应用紧密相关。在首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相关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展区,都有内蒙古协同发力取得的先进技术成果。依托内蒙古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资源优势,越来越多科技成果向内蒙古涌动、集聚,展示出强劲新动能。


    开展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内蒙古科创中心(北京)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负责人尹晓红介绍,随着京蒙协作不断走向深入,内蒙古与北京加强优势互补、全面深化科技合作,近3年来,京蒙合作科技项目294个、引进技术298项,共建创新平台73个,共享高层次专家500余人,通过京蒙合作引进技术成果的数量、交易金额均居自治区外来技术交易首位。


    “此行我们了解了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技术和产品走向,对学校围绕‘五大任务’推进科教产深度融合和加强有组织科研有启示作用。”内蒙古工业大学校长郭喜说,学校将积极对接区外优质创新资源,协作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更务实高效地推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我比较关注氢能、风光等内蒙古具备广阔发展空间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希望寻求更多契合自治区特色的新技术新成果,助推产业升级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曹瑾鑫说。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今天的内蒙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渴望科技创新。希望越来越多的团队扎根内蒙古,与内蒙古共同成长、相互成就,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冯家举表示。(记者白莲)

    2023-05-29
  • 线上人气旺,城市竞争力更足

    从“网红”到“长红”,将“流量”变“留量”


    线上人气旺,城市竞争力更足


    借助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平台,一批新老网红城市在线上“圈粉”无数。从“8D魔幻”的重庆、网红美食众多的长沙,到因热播电视剧走红的广东江门和云南大理,再到因烧烤“爆红”的淄博等,不少城市凭借自身特色吸引各地游客前去“打卡”。如何从“网红”到“长红”、将“流量”变“留量”,把线上人气转化成发展动力,塑造真正的城市竞争力,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旅游短视频受欢迎


    从事服装行业的杭州姑娘小赵热衷旅行,她和几个好友喜欢看短视频平台的热门景点视频,然后愉快地结伴“打卡”,或领略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或感受奇妙的历史文化习俗,或品尝令人垂涎三尺的地方特色美食。“拍照、拍短视频,发抖音、发朋友圈,是旅游中必做的。”她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前不久,一段百余名学生在江西南昌滕王阁前集体背诵《滕王阁序》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随之,背诵《滕王阁序》即可免费游滕王阁的话题热度不断升温,游客随手拍摄的短视频也能成为传播爆款。


    生长于互联网环境的年轻人展现了独特的文旅消费观念,他们更注重旅游体验和由此带来的社交话题。短视频已成为重要的传播和表达工具,调动了游客记录和发现城市魅力的积极性。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旅游短视频更直观、更丰富,兼具故事性、娱乐性。此外,游客拍的短视频中,景点和美食往往更接地气,更能近距离体味一个城市。另外,朋友们都喜欢去的“打卡地”,自己也去打个卡,彼此之间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连接,这是一种社交新形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史宇鹏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越来越多城市通过打造网红城市形象吸引各地游客,是因为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互联网获取信息,这使得城市可以在网络上以较低成本触达广大消费者,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的旅游观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热门景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景区和名胜古迹,更广泛地扩展到了美食、文艺、时尚等各个领域。淄博烧烤在社交媒体上的走红是一个好例子,它吸引了一大批网友前往品尝、打卡分享。”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刘典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不少城市都在互联网宣传推广方面下了功夫,通过打造城市“网红”形象,提高城市受关注度,促进文旅发展。


    放大城市的独特优势


    网红城市的培育和打造,需要结合本地资源、文化、历史、美景、美食等优势,突出其独有特色。


    刘典说,城市本身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必须吸引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更多人关注。例如淄博的特色烧烤、西安的历史底蕴等,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让游客们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带动了这些城市的旅游业发展。“被网民热议的城市不一定是传统旅游城市,城市可以通过创新发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开发特色文旅产品,进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全方位发展,良好的营销策略是放大城市特点的必要手段。”


    不少城市提供新奇好玩的旅游产品,让城市与众不同,避免与其他城市的同质化竞争。比如,柳州开通嗦粉、夜宵美食等公交专线,途经各螺蛳粉“网红店”、各大夜市,还在洋紫荆花季开通“赏花专线”;南昌市打造滕王阁IP,逐渐形成以滕王阁风景名胜区、南昌拌粉、瓦罐汤等为标识的城市旅游名片;南京推陈出新,在莫愁湖景区举办以国风雅集为特色的“非遗市集”,在达摩古洞景区推出达摩石窟光影艺术馆,在绿博园推出艺术展等。


    在现实中,也有部分地区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比如不顾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照搬引进不倒翁表演、玻璃栈道、天空之镜、灯光秀等“打卡”元素。“必须防止一味追逐网络即时效应,博出位、博惊奇,尤其要防止一哄而上、照搬照抄、名实不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说,每座城市都有自身的基因,要塑造城市独有的形象和气质。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爆红”实难得,“长红”更不易。业内人士指出,如果网红城市不能顺势而为,及时补足城市在公共交通、道路、住宿、餐饮、城市治理等方面的短板,“网红”效应的生命周期可能会非常短。


    加速整体旅游环境和服务的提升至关重要。今年3月以来,“淄博烧烤”关键词在各互联网平台的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巨大流量不仅为淄博当地的烧烤从业者带来商机,也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商家、市民配合得很好,营造了快乐和谐、互相信任的氛围,用‘人情之美’、真诚的态度打动了游客,共同维护‘淄博烧烤’的形象。”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王曙光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淄博市民热情、友善、好客,在交通、饮食、住宿等方面对外来旅游者怀有善意;商家不“宰客”,诚信自律,没有缺斤少两、坐地起价;政府拿出诚意和行动,反应速度很快,通过成立烧烤协会、举办烧烤节活动、开通烧烤专列、调整公交线路、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等,为游客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与便利。


    “网红城市,不仅是在网上红的城市。一座网红城市,如果要红得长久、守住流量,得形成高质量的发展模式。”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注意力经济”时代,如何将线上流量转化为城市核心竞争力,最终吸引人潮涌入并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才是城市打造“网红标签”的最终目的。


    金元浦认为,把线上流量转化为现实红利,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要到位,还需要在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旅游升级换代上做更细致的工作,通过新技术、新管理、新运营的系统建设,不断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参与感及融入感。


    史宇鹏说,要拿出更广的视野,把网红城市建设与城市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建设等内容一体通盘考虑,通过旅游服务向游客全方位地展示城市的发展风貌;把旅游服务作为城市的流量入口,以游客流带动人才流、资金流,真正做到把旅游的流量密码转化为城市的财富密码。(海外网李雪钦)

    2023-05-26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织密立体网络 强化发展支撑——浙江加快交通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眼下,位于浙江义乌的杭温铁路二期下旺特大桥连续梁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加紧施工,确保工程进度。


    “下旺特大桥贯通后,意味着全线桥梁贯通。指挥部优化设计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施工效率,压缩了施工工期。”杭温铁路二期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张均清说。


    杭温铁路二期项目是浙江省首条省方全资建设的高铁项目,由浙江交通集团主导投资建设。杭温铁路全线建成后,将串联起浙江省内杭州、金义、温州三大都市经济圈,是浙江实现“省域1小时交通圈”的关键工程。截至目前,杭温铁路二期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62.09亿元,占总投资的65.5%,计划于2024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





    3月26日,杭温铁路二期项目最长隧道——木匪岭隧道顺利贯通。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发挥着支撑引领作用。近年来,浙江加快交通项目建设,努力构建内畅外联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距离铁路湖州站不到10分钟车程,20余幢不同规模建筑在西塞科学谷错落分布。自去年8月开园以来,这里已汇聚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1个科研项目,以及约500名科研人员。


    “西塞科学谷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去年9月,合杭高铁湖杭段开通和杭州西站启用,湖州与杭州形成同城效应,浙江大学科研人员往来更加便利。”湖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孔亮说,2024年沪苏湖铁路开通,将进一步助推长三角人流、物流、资金流活跃度提升。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题中之义,对原本处于交通末梢的海岛山区来说,“开路架桥”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浙南山区的泰顺县罗阳镇交垟工业区,浙江壹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设备正开足马力生产高性能水刺无纺布,产品运用于医用口罩、手术衣等领域。


    “2021年公司在泰顺县签约落户,文泰高速的通车是当时选址的重要参考因素。”公司董事长周恩德说,交通条件的改善提升极大弥补了其区位的不足,有利于当地转化生态环境价值和投资成本优势,培育发展潜力。


    泰顺县是浙江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的缩影。舟岱大桥通车,结束岱山县长期以来不通陆路的历史,舟山连岛工程再扩容;衢宁铁路、杭台高铁先后通车,庆元县、天台县、新昌县等地有了铁路……近年来,新建工程沿线地区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区域发展潜力源源激活。





    图为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桥吊司机在操作桥吊远程控制系统。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距离码头约3公里的远控操作室内,桥吊司机坐在电脑屏幕前推动摇杆,远程控制桥吊精准完成集装箱装卸。今年1月至4月,这座东方大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131.42万标准箱,同比增加3.38%。


    “宁波舟山港地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黄金地理位置,我们持续推进智慧港口建设,用新技术提升作业效率,保障供应链畅通,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任小波说。


    作为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浙江省提出到2027年,形成世界一流强港等10方面标志性成果,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实现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科技创新、行业治理和支撑带动先行引领。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蔡洪表示,下一步,浙江将以2027年基本建成高水平交通强省为目标,以更优质的交通服务助力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2023-05-26
  • 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最新成果在鄂尔多斯市发布

    活动现场。人民网齐浩男摄


    人民网鄂尔多斯5月24日电(齐浩男)5月24日上午,以“储备安全科学减损”为主题的内蒙古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中国·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2022)》发布活动在鄂尔多斯市举行。





    活动现场。人民网齐浩男摄


    2023内蒙古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人民网齐浩男摄


    中国·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以内蒙古粮食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粮食生产、仓储物流、产业竞争力、粮食购销、综合保障五个维度铸造了一把“数字标尺”,刻画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水平。


    据介绍,2021年,中国·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达125.85点,较上年上涨4.77%。从分项指标看,五项一级指标均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产业竞争力分项指数增长最为显著,达141.55点,较上年增长12.40%,成为拉动总指数增长的强力因素。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国忠在活动仪式上表示,内蒙古深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转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强化协同保障,全链条推动节粮减损,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仓储物流设施体系加快建设,调控手段日趋完善,应急保障更加有力,粮食呈现高质量稳定发展态势。


    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副市长苏翠芳介绍,2022年,鄂尔多斯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98万亩,产量突破42亿斤,储备各类粮食18.5万吨、各类应急救灾物资16.2万件。下一步,鄂尔多斯市将用好粮食指数成果,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优质粮食工程”等重点工作。


    据了解,内蒙古粮食高质量发展指数由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编制,于2021年3月在北京首次发布。

    2023-05-25
  • 鄂尔多斯市打造“四个世界级产业” 加快能源城市转型发展

    初夏的鄂尔多斯市天蓝水静,绿意盎然。


    5月19日,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进大会召开,会议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


    “国务院批复同意鄂尔多斯市以荒漠化防治和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我市推动资源型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鄂尔多斯市委主要领导表示。








    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进大会现场。人民网记者白建平摄


    在此之前的5月6日,鄂尔多斯召开了第十七届国际煤炭及能源工业博览会,为期3天的博览会上,国家能源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等1219家企业参展,华为露天矿无人驾驶解决方案、科大讯飞工业设备卫士等矿山领域最新成果首次亮相。


    鄂尔多斯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全市煤炭、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国1/6和1/3,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煤电基地和西气东输基地,年煤炭产销量8亿吨,天然气产能300亿立方米,发电量1300亿度;全国每5吨用煤就有1吨来自鄂尔多斯;鄂尔多斯煤炭开采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全国领先,现代煤化工产能2000万吨,“风光氢储车”五大新能源产业全面起势;这里更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绒都。


    在坚决扛牢能源保供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如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如何实现能源城市转型发展?鄂尔多斯提出了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世界级能源产业、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世界级新能源产业、世界级羊绒产业。


    科技赋能,澎湃动力彰显“能”的魅力担当


    提到鄂尔多斯市,人们总能想到那句“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如今,鄂尔多斯正用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彰显“能”的担当魅力。








    鄂尔多斯市现代羊绒产业园。人民网富丽娟摄


    鄂尔多斯地处北纬37°,不仅是世界畜牧业黄金带,也是世界畜牧业古老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阿尔巴斯绒山羊种源基地,是全国优质山羊绒原料基地,鄂尔多斯市羊绒产量占内蒙古的52%,占全国22%,占世界13%。多年来,鄂尔多斯推动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优质羊绒主产区、羊绒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走进鄂尔多斯集团现代羊绒产业园的车间,一排排电脑横机正在自动运转。来自鄂托克草原的优质阿尔巴斯山羊绒变成了一件件优质的羊绒服装产品,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








    针织厂工人正在做合身工作。人民网寇雅楠摄


    针织二厂编织车间里,一台台智能化设备取代了人工作业。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一件成品羊绒衫,需要120道程序,这也是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品质所在。针织二厂现有电脑横机360台,另外还有国产提花设备36台,年产能达到154万件。


    目前,鄂尔多斯集团拥有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羊绒制品分技术委员会等2个行业协会,1个国际标准工作机构召集人单位,1个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缔约型合作组织和406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建立了完善的“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体系,年技术研发投入超1亿元,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专利46项,累计承担科技项目46项,有16项科技成果获得纺织行业及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鄂尔多斯市推深做实“科技兴蒙”行动,推动“科技新政30条”扎实落地,推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围绕振兴羊绒产业发展,从羊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着手,立项实施了16项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兴蒙重点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计划项目,开展了羊绒产业相关技术集成示范、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载体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鄂尔多斯市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


    鄂尔多斯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绒都,近年来还大力推动煤炭生产方式变革,坚持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导向。


    走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上湾煤矿,生产指挥中心的可视化大屏画面上,正实时显示着煤矿井下生产各环节情况。生产指挥控制中心集数据关联分析、设备集中控制、决策处理于一体,是煤矿的“最强大脑”。2021年煤矿建成了“5G+UWB”井下全覆盖网络,井下所有数据都能够实时回传到地面,工作人员可以对井下所有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一键启动,及时发现、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安全系数大幅度提升的同时,采煤效率也在提升。在井下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平台上,直径3.5米的两只滚筒式采煤刀一前一后、一上一下,在接近3层楼高的煤壁上垂直飞旋,一刀下去从机头割到机尾就是3000吨煤,是常规工作面开采的两倍。








    8.8米综采作业现场。鄂尔多斯市能源局供图


    据介绍,上湾煤矿是国家能源集团“5G+”智能示范煤矿,研发了融合网络交换、人员定位、IP电话等7套设备的综合基站。手机能从地面到井下全程通话不中断。


    2022年,鄂尔多斯市成立国家级“矿鸿”工业互联创新实验室,新增智能化采掘工作面52处。目前,鄂尔多斯市单井60万吨以下产能全部淘汰,平均单井产能300万吨,煤炭开采工艺世界领先,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回采率分别为100%、80%。


    按照相关规划,2025年鄂尔多斯市所有生产煤矿将全部建成绿色矿山和智能矿山。





    “载山”5月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露天煤矿进行无人编组作业运行。受访者供图


    5月6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载山”新能源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正式“上岗”。“载山”可实现近程遥控、远程驾驶、无人驾驶三种控制模式,能够应用于露天矿山、散货码头等多场景的重载物料运输,显著提高矿山运输效率与安全性,大幅降低人力成本与环境污染。内蒙古山河巨鼎矿用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江安东表示,相较于传统装备,每个矿山智能运载机器人可省去2名驾驶员的配备需求,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约40万元。


    转型升级,寻找新能源革命的星辰大海


    “去内蒙古寻找什么?寻找新能源革命的星辰大海。”


    4月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的内蒙古自治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表示,企业在鄂尔多斯创建了中国首个零碳产业园,让绿色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有机结合在一起。他表示:“内蒙古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地方,鄂尔多斯未来可期。”


    2022年4月,鄂尔多斯市政府携手远景科技集团打造的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全球首个真正落地的零碳产业园。








    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受访者供图


    园区80%的能源直接来自于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通过电网回购绿电,从而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园区基于“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三大创新支柱而打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北方地区最大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国内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工厂、全国最大的绿氢生产输出基地和燃料电池重卡应用基地”,已成为零碳产业园对外展示的三张“金名片”。


    “家里有矿”的鄂尔多斯,正在努力跳脱资源天赋的“舒适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锻造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


    5月中旬,在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的核心区,有这样一番罕见的景象,一望无际的“蓝海”下方,无数绿色的嫩芽从沙漠中探出了头。


    这里的“蓝海”指的是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中占地10亩的光伏板。大跨度柔性支架距离沙地有4米余高,可以通行大型机械助力种植,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带动乡村振兴”的立体综合光伏治沙。


    “现在板间种植的四翅滨藜、沙柳花棒、杨柴等沙生牧草,既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也能饲养畜禽。”内蒙古库布其光氢治沙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杜洪光说。


    据了解,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十四五”时期国家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项目建成后,可修复治理沙漠10万亩,年均减少向黄河输沙200万吨,实现向蒙西电网年均供应绿色电力约40亿千瓦时,助力国家“双碳”目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落地。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受访者供图


    距离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光伏治沙项目200余公里之外乌审旗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图克工业项目区建设如火如荼。


    依托乌审旗丰富的煤炭资源、土地资源、可再生资源、矿井疏干水(矿井下疏干水指在煤矿采掘中,由于地层构造在井下涌出的废水)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空间,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这里投资了一个“世界级”现代煤化工大项目。公司总经理韩华山告诉记者:“我们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立足从源头就实现绿色发展,利用新能源‘绿电’电解制‘绿氢’,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生产高端化工材料,实现了煤化工与绿氢耦合发展,将建成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绿氢+煤制烯烃产业基地,在行业内探索开创了一条用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碳中和’科学路径。”


    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孔繁飞接受采访时表示,围绕落实“双碳”目标,鄂尔多斯实施煤炭与天然气绿色产业转型升级、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风光氢储新能源倍增、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等5项工程,加快构建集能源生产、装备制造、应用示范于一体的“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


    “真情”招商引“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4月5日,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助理分析师卞晓宇和研究院节能减碳团队,再次来到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机场调研。“那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机场制热制冷整体情况。”卞晓宇说,“将伊金霍洛旗机场做成零碳机场,是我们研究院现在的重点项目之一。现在方案已经完成,正在等待正式论证。”


    2022年9月,为支撑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北京大学与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卞晓宇从武汉工程大学硕士毕业后选择来到鄂尔多斯,他说:“研究院发展前景很大,平台广阔,最重要的是顺应国家双碳战略。希望能为国家尽自己的一点力量,为环境和后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郝洪亮介绍,研究院确立“能源战略与碳中和路径”“智慧矿山”“新型储能”“节能减碳”等9个项目研究方向,组成以北京大学各相关学院为主的项目研究团队,着力推进几项重点工作。包括全国重点实验室及研发机构建设、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承接、示范应用项目搭建、技术转移转化项目落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人才队伍建设等。


    鄂尔多斯市深入实施人才科创驱动三年行动,出台科技、人才新政两个“30条”,成立内蒙古首家碳中和研究院,建成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建设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国矿大内蒙古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深化与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引进院士2名。鄂尔多斯市正以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鄂尔多斯用真情引智,用真心招商。“作为企业家,我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和五星服务。”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总经理韩华山说:“在建设过程中遇到小问题,旗里的领导直接打电话帮忙解决。如果问题多了就召开专题会,把问题拿出来一个一个梳理,逐一解决。”


    同样对鄂尔多斯市营商环境赞赏有加的,还有华景新材行政部副部长关巍。华景新材料零碳产业园4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坐落于伊金霍洛旗。关巍说:“从与当地政府达成意向起,我们只用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拿地的相关手续。在后续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政府协调解决也非常迅速。”


    关巍还表示,政府的招商投资力度比较大。前期由政府先代建工厂,企业后期再回购。“我们建设期间不产生营业收入,政府如果能够在前期垫资代建的话,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我们项目在建设阶段资金紧张的问题。”


    鄂尔多斯致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用心用情提供暖心高效服务。2022年2月,鄂尔多斯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发布《鄂尔多斯市对标先进建设最优营商环境行动方案(500条)》,一是推行“极简”审批。项目立项即申即办,前期手续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一站办理、帮办代办。企业开办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日办结。二是强化“极优”服务。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重点项目采取“领导包联+工作专班”,全力保障项目快步建设。三是打造“极惠”支持。实施十项金融赋能行动,出台支持产业集群发展若干政策,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截至今年4月末,鄂尔多斯市500条任务中,已申请完成491条,申请完成率为98.2%。


    2023年“新春第一会”鄂尔多斯市聚焦营商环境,提出了打造“五心”营商环境品牌,让企业家有钱赚、给企业家吃下定心丸、让企业家成为座上宾、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再次为迈向争创全国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城市持续发力。


    构筑新引擎,凸显新优势。鄂尔多斯正在一步步实现华丽转身。在“四个世界级产业”建设的铿锵足音里,鄂尔多斯加快实现能源城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已由“一煤独大”向多业并举转变。现代化鄂尔多斯建设正驭风而上、逐光前行、“能”动未来。

    2023-05-25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浙江:数字化改革里的民生温度

    当前,浙江数字政府、数字政务不断深入民生领域,给广大群众带来更便利的政务服务。近日,记者在浙江多地体验“一件事”一窗通办,感受数字化改革里的民生温度。


    走进杭州市拱墅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排队等候的人不多,处处井然有序。


    “没想到这么方便,带了一张身份证,填了一张表,去了一个窗口,就提交完成了。”正在办理退休各项事宜的吴大伯连连称赞,办理人已告知他退休手续已当场办结,下个月就可以领到第一笔养老金。


    据了解,以前办理退休相关手续需要填写10多张表格,跑多个部门。2019年,浙江推出“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联办服务,即从群众需求出发,将原来涉及退休审批、社保、医保、企退服务中心、公积金等多个部门的办事事项进行集成。


    “通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塑,退休事项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办,不仅让群众少跑腿,工作人员也减少了很多繁琐复杂的审结工作。”拱墅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退审批科负责人说。


    如果申请人线下流程不熟悉、线上办理不会操作怎么办?记者看到,在办事大厅各个办事点位,站有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和戴蓝绶带的政务服务导办员,他们有的指导群众自助使用手机完成相关业务办理,有的一对一整理材料、复印资料、填写表格,帮助解答疑难。


    陈喜芬是拱墅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一名政务服务导办员。“今天上午已经服务了20多位办事群众。遇到老年人、孕妇、残障人士,我们会陪办、代办。”陈喜芬说。





    5月19日,在杭州市拱墅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一位老年市民向政务服务导办员陈喜芬(左二)咨询。新华社记者张璇摄


    据了解,浙江多地多个窗口已经实现“网办优先、自助为辅、窗口兜底”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记者在浙江宁波慈溪市看到,基层服务点的服务模式也在不断翻新,“一网通办”大厅工作台、自助终端来到乡镇基层,窗口人员也来到群众身边。


    市民周波是这项数字化改革服务模式的受益人之一。今年初她要求继承其父母在观海卫镇昌明村的房子,妹妹自愿放弃继承权。以前办理这样的房产继承大事,群众常被种种繁琐的业务环节所困扰。乡镇基层设立“公证E通”办证点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周波姐妹俩很快完成了网上公证流程。公证处后台接收办证信息后,线下审查,很快就出具公证书并邮寄送达当事人,免去了她们一次次往市区跑的麻烦。





    1月10日,在慈溪公证处的“在线公证”前,工作人员指导市民操作。新华社记者张璇摄


    “我们上线的‘公证E通’实现了符合要求的申请人在和不在慈溪,都可以办理。”慈溪市公证处主任王文佳说,2022年通过“公证E通”在线办理件数占总办理公证量的60.82%。如今这一创新数字政务举措已被列为宁波市推广项目。


    从“最多跑一次”“跑零次”到“上门代办”“无感智办”,从“一窗受理”“一事联办”到“跨省通办”“一网通办”,从“可办”“能办”到“好办”“易办”,数字化改革助推公共服务提档升级,政务服务跑出了“浙江速度”。


    作为群众、企业服务的总入口,“浙里办”已经上线近9年。截至目前,“浙里办”汇聚“出生”“企业开办”等40个多部门联办“一件事”,集成驾驶证、行驶证、健康医保卡等290余本高频电子证照,实名注册用户数突破1亿,日均活跃用户数300万。





    5月19日,杭州市拱墅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展示牌展示“浙里办”。新华社记者张璇摄


    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理念指引下,以数字赋能民生,浙江将进一步加快推动开发各类便民应用场景,促进运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3-05-24
  •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丨湖南:突出务实管用推动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扎实开展“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活动,全面开展调查研究,系统梳理突出问题,积极谋划专项整治,推动党员干部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湖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主题教育要以思想教育、理论武装打头,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务实管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解决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要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找准载体和抓手,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扑下身子察实情、干实事、抓落实、求实效,带动各级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确保全省主题教育高质量开展。


    湖南省委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及时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开展专题研讨,示范带动第一批开展主题教育单位精心办班学、专题研讨学,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一篇一篇读、逐段逐句悟,做到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谈认识、谈收获,交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案例和体会,提出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


    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湖南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美好蓝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长达800米的比亚迪总装车间里,2万多个零部件在这里完成最终装配,每1分钟就有1台汽车从流水线上诞生。5月15日,在长沙市雨花经济开发区的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湖南省工信厅一行深入生产车间一线,开展汽车产业提质增效专题调研。


    了解企业今年以来生产经营情况,询问新上车型生产销售情况,听取柔化生产线情况介绍,收集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工信部门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调查研究,精准解决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湖南省工信厅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确定了工业稳增长、产业集群培育、智赋万企、数字化转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11个调研重点,共梳理形成35个调研课题。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抓细问题梳理,坚持小切口、具体化,逐一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把群众、企业是否满意作为调查研究工作的根本评判标准。”


    大兴调查研究,奔着问题去,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困难。位于武陵山腹地的新晃侗族自治县,青山绵延深处,群牛悠然自得。5月6日,湖南省乡村振兴局主题教育调研组一行5人走基层、访企业、入农户,把脉黄牛特色产业发展,问计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目前主要困难是销售人才难引进、留不住,导致市场打不开、生产线仅用得上1/3”“贷款申请贴息需要正规销售发票,对小规模养殖户来讲手续比较苛刻”“核心瓶颈是种源培育周期长、投入大,希望上级在这方面给予脱贫地区倾斜支持”……


    面对侗乡干部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调研人员深入走访,问计于民。截至目前,湖南乡村振兴局班子成员已带队赴基层调研15次,正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突出问题。


    结合主题教育调研活动,湖南省发改委深入全省12个市州、45个县市区,聚焦69.4万易地搬迁群众和2460个集中安置点,开展第一批次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覆盖巡查检查,切实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在邵阳市新宁县,有群众向调研组反映安置点存在用水难问题。调研组组织相关部门立行立改,把周边学校的自来水连通到安置点,同时打深井取水,建设增压水塔,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为年老体弱的搬迁户提水送水到家。“这回真正解决了我们用水的烦心事。”新宁县马头桥镇狮子村安置点群众吕科华高兴地说。


    湖南省委主题教育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湖南将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多干破难题、促发展的实事,多办惠民生、解民忧的好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实际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2023-05-24

  • 首 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