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幅“大片”让内蒙古“出圈”又出彩

    光影传情,意韵达意。最美四月天,“内蒙古印象”摄影展亮相中国美术馆,117幅“大片”让观众饱览北疆风华,尽享视觉盛宴,“内蒙古印象”就像一扇窗,全国各地的游客透过这扇窗,认识内蒙古,感受内蒙古,爱上内蒙古。


    千万次传播吸睛又“吸粉”


    “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开幕当日,有35家媒体,近百名记者到中国美术馆采访,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晚间新闻”栏目、中国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中央媒体,北京日报、新京报、澎湃新闻、凤凰网等媒体集中推出报道,各媒体共推出原创报道616篇(条)。


    截至4月6日,全网涉及“内蒙古印象”相关信息8691篇(条),累计浏览量6140万+。3月23日至4月11日,全网关于“‘内蒙古印象’摄影展”相关信息共1970篇(条),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澎湃新闻等网站700余个网页和客户端转载转发,总传播量超3600万次。


    内蒙古日报策划并推出全媒体产品58篇(条),多角度、全方位对本次摄影展进行了精彩的报道。


    摄影展期间,除了周一闭馆外,其余每天预约人数均接近中国美术馆预约上限。


    这一次,内蒙古凭颜值、凭实力,吸睛又“吸粉”,“出圈”又出彩。很多游客看了摄影展后觉得与内蒙古“相见恨晚”,这里就是“诗和远方”,他们中有的为内蒙古点赞:“内蒙古做到了生态和发展兼顾,这很不容易。”有的许下心愿:“看了摄影展,一定建议亲戚朋友都去看看内蒙古。”他们不约而同送上祝福:“内蒙古会越来越好的!”


    千万个精彩瞬间浓缩于光影


    内蒙古因其壮美的自然风光,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摄影家、摄影爱好者来采风、拍摄,他们以镜头为画笔、光影作颜料,千万个美好的瞬间被永久定格。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一批优秀的摄影家把春夏秋冬的草原,把新时代的草原凝聚在镜头里,让那些时代的风采,草原的风华,呈现在世人眼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内蒙古印象”摄影展,让全国全世界了解新时代的内蒙古。


    始于颜值,终于品质。如果说壮美是内蒙古的“颜值”,那么和美与善美就是内蒙古的精神“内核”。


    摄影作品《多民族一家人》讲述的就是一个和和美美的故事,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有这样一个家庭,家中三代同堂51口人,来自6个民族。作品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其乐融融。内蒙古是我国成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区,享有“模范自治区”的美誉,内蒙古各族儿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讲到内蒙古的善美,有太多动人的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家喻户晓,“齐心协力建包钢”代代流传。


    4月1日,带着孩子观看“内蒙古印象”摄影展的北京市民黄女士说:“孩子对《凯旋》这幅作品很感兴趣,我告诉他,东风着陆场是航天员叔叔返回地球的第一站。”


    《凯旋》拍摄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60余年中,几百颗卫星、15艘神舟飞船在位于额济纳旗的东风航天城成功发射,14艘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和嫦娥五号返回器降落在内蒙古中部草原和位于内蒙古西部的东风着陆场。60多年来,额济纳旗各族人民始终以支持服务国防为己任,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这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最好的牧场为航天”这是内蒙古为祖国星辰大海事业作出的贡献。


    内蒙古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陈贝说:“这次摄影展的所有作品,都饱含了对内蒙古的热爱,体现了内蒙古壮美和美善美、可信可亲可爱的形象,真切表达了内蒙古对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时代的深情礼赞。这样的活动应该多举办,让全国人民对内蒙古的印象更加深刻。”


    千万种风情等你来领略


    如果到内蒙古旅游,您最想看什么?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您又能够看到什么?“内蒙古印象”摄影展通过“最·风光”“亮·印记”“韵·北疆”三个部分,完美回答了这些问题。


    在摄影人的镜头中,内蒙古总是多姿多彩的。春有《耕耘》,沃野生金;夏天《生命之舞》,唯美浪漫;秋季《秋叶枫红》,看万山红遍;冬天《冬日晨曲》,冰雪激情飞扬。


    当观众看到《大漠奏响光伏乐章》《焊花绽放》《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云海之光》等一幅幅把内蒙古自然资源与现代高科技密切联系的作品时,又会惊叹于这里的快速发展,对内蒙古的印象便会超出草原、森林等传统符号,变得立体而丰富起来。


    内蒙古文化底蕴深厚,《旧貌与新颜》《驯鹿人家》两幅摄影作品,可以让观众领略到这里厚重的人文历史、独特的民俗风情。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内蒙古不远,毗邻京津冀,飞机高铁公路,通江达海;内蒙古很近,内联八省,外接俄蒙,欢迎八方宾朋,共同传递内蒙古的美好故事。


    “摄影是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的事业。内蒙古的自然之美、发展之美、和谐之美、幸福之美,为摄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张世瑜表示,作为摄影人,有责任用手中的镜头发现内蒙古的千姿百态,用心中的镜头定格更多精彩瞬间,用更多更好的作品来提升内蒙古知名度和美誉度,把内蒙古精彩故事,讲给全国、全世界人民听。


    4月11日,“内蒙古印象”摄影展圆满落幕,告别是为了再次重逢,内蒙古正积蓄着更美更好的姿态与魅力,迎接下一次更多镜头的聚焦。(记者冯雪玉)

    2023-04-12
  • 内蒙古认定首批自治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近日,自治区人社厅认定呼和浩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包头人力资本产业园为第一批内蒙古自治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标志着内蒙古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集聚实现新突破、品牌建设实现新跨越。





    据了解,自治区人社厅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法》,明确产业园建设地方标准,及时指导相关盟市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会同自治区发改、财政、商务、市场等部门共同制定出台《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就产业发展、行业建设等提出具体支持举措。同时,开展全区人力资源服务诚信机构评选工作,推进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管理、服务和产品创新。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95家,行业年营收近131亿元,从业人员1.3万人,基本形成招聘服务、人事代理、劳务派遣、人才测评等业态完整的产业链。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将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加快引进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业品牌企业,培育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人力资源服务业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进一步提升产业园集聚规模和发展水平。(记者梅刚)

    2023-04-12
  • 鄂尔多斯:跨境电商模式助力羊绒制品出口海外

    近日,86件货值65万元的羊绒制品在鄂尔多斯海关以跨境电商“9710”模式完成出口申报,对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拓宽国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以前公司订单基本来源于老客户,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跨境电商店铺,新增美国、德国和英国的客户,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费者能够通过电商平台了解产品,通过‘9710’模式出口,完全不愁订单。”鄂尔多斯市雅安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安香兰介绍说。


    “9710”即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指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与境外企业达成交易后,通过跨境物流将货物直接出口至境外企业,并向海关传输相关电子数据的模式。通过该模式,企业不仅可以简化零散、小单的出口交易环节与程序,其出口货物也可享受优先查验,在降低通关成本、提高通关时效的同时还可享受跨境电商相关政策红利。


    为支持企业抓住发展机遇,享受新模式带来的优惠便利,鄂尔多斯海关从加强政策引导、创新监管模式、畅通物流通道、完善监管配套等方面综合施策,定期组织“线上+线下”政策专题宣讲会,“一对一”指导跨境电商企业办理备案登记、系统对接、规范申报等工作,鼓励企业依托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享受优先查验、一体通关等优惠政策,推动跨境电商与“一带一路”物流渠道融合,不断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快速发展。(记者郝雪莲实习生高磊)

    2023-04-11
  • 智能巡检,内蒙古从生产源头抓安全

    4月9日,记者从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获悉,内蒙古各地通过应用智能化技术和组建专业化队伍等举措,持续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今年以来,内蒙古各地应急管理部门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引导企业通过应用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筑牢安全生产监管防线。近日,在乌海市内蒙古兴发科技公司生产区,企业引进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对每台设备的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巡检。为保障安全生产,企业还安装了具备广角、微距、热成像等功能的摄像机和高空鹰眼等设备,根据不同任务需求巡检路线,实时把采集到的数据传到系统进行运算分析,发现问题实时报警。该公司工程师王丰说:“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可以识别漏液、超压、超温等隐患,实现24小时自主巡航,完全替代人工检查,提升了安全生产监管的效率。”


    据介绍,内蒙古多地还组建了专业人才队伍保障安全生产。连日来,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应急管理局与特聘的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工作组,对辖区工贸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丰镇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赵拓告诉记者:“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专家会出具相关意见书,经由丰镇市应急管理局整理汇总,并下达执法文书,限期整改。”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各地正在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推行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紧盯易发重特大事故的高危行业领域,全面推行“评估+执法+服务”专项行动,在危化、非煤矿山、冶金工贸等行业开展专项整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记者帅政)

    2023-04-11
  • 一季度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创历史新高

    据自治区商务厅消息,依据各口岸日报粗算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达到2239.4万吨,超出历史最高值(2019年2100.9万吨)6.6%,同比增长197.2%。


    其中,进口货物2059.3万吨,同比增长242.2%;出口货物180.1万吨,同比增长18.6%。客运量45.7万人,同比增长550.6%;交通工具30.3万辆(列架次),同比增长394%。自“乙类乙管”政策实施以来,全区口岸进一步释放活力。一季度口岸运行主要指标持续稳中向好,甘其毛都、策克、满都拉等多个口岸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全区已有6个陆路口岸实现客货双通。


    “一季度从全区口岸运行总体情况来看,各口岸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提升通关过货能力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探索推进AGV、TIR、货运包机等新型便利化通关模式。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支持各口岸抓项目、优环境、增动能,集聚发展优势,进一步推动全区口岸高质量发展。”自治区商务厅口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高慧)

    2023-04-10
  • 建设基层医保服务站(点)4925个 内蒙古着力打造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

    2023年,内蒙古将建设完成1025个苏木乡镇(街道)基层医保服务站、3900个嘎查村(社区)基层医保服务点,着力打造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内蒙古印发《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基层医保服务站(点)建设实施方案》,从职能授权、服务场所、人员配备等方面规范“十到位”建设标准,明确服务站承担职工和居民参保登记、门诊费用报销、生育津贴支付、异地就医备案等17项业务;服务点承担居民参保登记、参保信息查询、异地就医备案等7项业务,保障群众办理医保业务的基本需求。截至一季度末,全区已建成314个基层医保服务站、1009个基层医保服务点,计划今年9月底前全部建成。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将通过开展全区医保经办业务集中培训、全区医保经办练兵比武活动等,全面提升基层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和水平。(记者梅刚)

    2023-04-10
  • 强基铸魂,聚党建合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四家子村,升级后的党群服务中心,以全面、便捷、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参加活动和咨询问题党员、群众们的连连赞叹。“设施设备这么齐全,我们党员群众都可以过来举办活动吗?”“这个直播培训太及时了,怎么才能参与呢?”依托市县乡村四级党群服务中心,兴安盟为各族群众提供完善的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积小胜为大胜,化量变为质变。近年来,内蒙古基层党组织建设呈现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区建成党群服务中心1.5万余个,实现了盟市、旗县(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全覆盖;全区建成网格党支部(党小组)1.32万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5万余人,红色底色愈加鲜明,红色引擎愈加强劲。

    展望未来,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的组织不仅要“铺天盖地”建起来,更要“顶天立地”强起来。广大党员把铮铮誓言化为行动书写在祖国北疆,在服务保障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中凝聚起磅礴力量。

    学习立心补钙铸魂

    “集中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下一步,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务实行动,全力以赴推动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更多的内蒙古好粮、好肉、好奶,让‘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越唱越响亮。”日前,参加了全区厅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轮训班后,一位学员深有感触地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内蒙古坚持把思想理论武装摆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位置,用理想信念凝神聚力、固本培元,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各级党组织通过中心组学习、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巡回宣传宣讲、基层大讲堂等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分层级、分专题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全方位、多角度开展面向大众的宣传阐释,引导党员干部深学深读、精学精研。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秦介绍,内蒙古深入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组织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网络培训、马背党校、理论轻骑兵等形式,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通过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为努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能力支撑。”张秦说。

    激励担当作为,既要常补“精神之钙”,不断坚定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信心;又要常赋“专业之能”,推动党员干部紧跟形势任务变化转变思维模式、加快知识更新、提升能力素养,练就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真本领。

    赤峰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乔宇驰说,全市上下奋力提升干部能力、增强干部本领,大兴调查研究,把干部在“三种本领”“四种能力”方面的短板弱项摸清楚,实施干部能力持续提升工程,常态化办好赤峰干部大讲堂,让干部的能力素质适应事业发展需要。

    “理论宣传宣讲是让党的创新理论迅速、广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有效途径。要推出一批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文章,创新宣传形式载体,形成网上网下良性互动。要组织力量加大研究阐释力度,推出系统性与学理性并重、说理透彻与文风活泼兼备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内蒙古党校(行政学院)副教授于美丽说。

    干部担当凝心聚力

    去年以来,内蒙古制定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2条措施、容错纠错8条意见等制度办法,打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组合拳”。自治区党委首次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表彰,评选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100名优秀干部,吹响奋勇担当的“集结号”;部署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着力在规范、精减、提速上下功夫……聚焦努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内蒙古始终保持着满格状态。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关键是要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凯说,从内蒙古来讲,就要聚焦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来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干部,让更多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香起来”“红起来”“用起来”。今后要探索分领域分层级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对盟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旗县(市、区)委书记,开展“五大任务”落实情况专项考核,要把是否真正担当作为考实考准,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同时,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把大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问题,与着力消除影响担当作为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制度机制,把激励担当更好融入干部选育管用和容错纠错之中,让竞相担当蔚然成风。

    “兴安盟制定完善全盟‘五大任务’考核指标及评价办法,将落实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党员干部强化报账意识、交卷意识、成果意识,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兴安盟委书记张晓兵介绍,全盟深化“考绩治庸强担当”,优化“三本清单”季度述职评议制度,深入开展“担当作为好干部”评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狠抓落实之风、担当尽责之风,营造真抓实干、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同时,实施“讲政治、强素质、敢担当”锻造工程,加强嘎查村两委班子、乡土人才、致富带头人等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兴安工匠”扩面培训和“乡土人才”提质培训,加速人才集聚,激发创新活力。

    乔宇驰说,赤峰市奋力把选人用人导向树立得更鲜明,在严把政治标准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实绩实效,深化“督考联动”“综合指标+特色指标”考核体系,切实把优秀班子考出来,把干得好的干部用起来,加大调整不担当不作为和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同时,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设身处地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推动政策待遇向基层一线倾斜,在全市形成上下一心、凝心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的生动局面。

    于美丽认为,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游离于责任之外,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要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风见雨的泥菩萨。当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干担当的号角已经吹响,党员干部要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筑根强基蓄力笃行

    春潮奔涌,兴安盟突泉县新生村阳光樱桃采摘园的温室大棚内,施肥、浇灌、疏花、授粉……管理员王军忙个不停。5年前,王军开始研究走特色种植的路子,如今,他的樱桃采摘园共有3座大棚,樱桃果的产量今年预计能达到1000多斤。

    “村里人均耕地少,水浇地更少,要想增加村民收入,只能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张永久说。

    张晓兵介绍,兴安盟实施强基固本“创模范、抓提升、树品牌”行动,打造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和“头雁”骨干队伍。在农村牧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推广联村集体经济模式,实施“晓景”式带头人产业发展联盟行动,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质效;在城镇社区,深化“全域互联共建”,精心打造“红色物业”“四微治理”等特色品牌,推深做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边境地区,大力实施基础固边、产业兴边、保障稳边、团结戍边“四项工程”,用绣花功夫建设“一流边防线”……打好“党建牌”、结出“幸福果”的生动实践不胜枚举。

    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好了就是凝聚力,抓细了就是竞争力。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副书记(兼)贾利霞说,基层党建工作坚持大抓基层、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针对农村牧区、城市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新兴组织、边境地区的不同特点,分领域开展以“亮职责任务、晒工作成效、比担当作为”为主要内容的“亮晒比”活动。聚焦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全领域创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全面锻造“头雁”骨干队伍、全力构筑基层治理体系、全新打造北疆党建品牌,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引领基层治理、促民族团结进步等工作,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创新创先、担当作为。

    百舸争流千帆竞,阔步高歌新征程。激荡光荣与梦想、满怀憧憬与期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磨砺中坚守初心,在奋斗中勇担使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精彩篇章。

    2023-04-07
  • 内蒙古3地入选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道地中蒙药材基地、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隆兴昌镇向日葵基地、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亚东镇大豆绿色生产基地3地入选。

    据了解,经各省推荐、专家评审,100个基地入选第二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这100个基地是围绕粮棉油糖、果菜茶药等主要种植业产业遴选出的新一批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多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每个基地种植规模粮棉油不少于10000亩,果菜茶不少于5000亩,药材、蚕桑等特色作物不少于1000亩。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深入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突出重点作物和优势区域,着力打造产业基础强、规模效益好、科技水平高、生产特色鲜明的种植业生产基地,示范带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记者韩雪茹见习记者方圆)

    2023-04-07
  • 内蒙古首笔行邮税电子缴库落地满洲里

    记者从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了解到,近日,内蒙古首笔行邮税电子税票在国家金库满洲里市支库成功入库,实现了行邮税全程电子直缴入库,标志着满洲里口岸正式启动旅检现场电子化财关库银征收模式,助力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


    据了解,自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积极与海关部门进行对接,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为行邮税电子缴库工作试点地区,在制度、系统、人员等方面做足充分储备,并指导试点地区做好参数维护、联调测试等相关工作,为行邮税电子缴库顺利落地奠定基础。


    “该项工作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解决了一直以来行邮税采用纸质凭证缴库、手工操作环节多、入境人员等待时间长等问题,纳税人可通过手机银行、云闪付、支付宝等多种渠道缴纳税款,税款入库时间从原来3到5个工作日缩短到实时入库,大幅提高了旅客通关速度和税款入库效率,给纳税人带来了极大便利。”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有关工作人员说。(记者李永桃)

    2023-04-06
  • 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百强企业受表扬

    4月3日,国家税务总局呼和浩特市税务局围绕“税惠千万家共建现代化”主题举行第32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并联合呼和浩特市工商业联合会对伊利集团、内蒙古巨华房地产开发集团等呼和浩特市2022年度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百强企业进行通报表扬。





    据悉,2022年呼和浩特市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百强企业共计纳税63.2亿元,为首府经济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通过表扬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坚定信心明方向、振奋精神再出发,以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呼和浩特第32个全国税收宣传月的启动,该局将继续扎实开展“春雨润苗”、惠企直通车等系列活动,继续加大“银税”融资平台应用力度,打造银税企多元联动、助企纾困的良好新格局。(记者李永桃)

    2023-04-06
  • 扛起“强国有我”青春之责——自治区高校巡讲团第一小分队走进内蒙古高校宣讲

    近日,自治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巡讲团第一宣讲小分队走进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宣讲。


    宣讲以鲜活、生动的分享会方式进行。安少婷、莫伶等7位来自盟市讲师团、自治区高校的巡讲团成员,通过真人真事,饱含深情地讲述了各族干部群众立足本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故事,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大局中,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3月24日,巡讲小分队走进内蒙古医科大学。《青春在田野绽放》《从中国基建看中国式现代化》《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一个个专题报告通过接地气的故事、有温度的讲述让现场师生受益良多,大家认真聆听、仔细记录。该校宣传部副部长雪婧说:“宣讲活动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便于我们更加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干部,我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全面落实‘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紧密结合起来,以本次巡讲活动为契机,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在校园营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浓厚氛围。”


    该校第一临床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赵志博说:“聆听报告会,我汲取到了更多的智慧与力量。作为一名医学专业大学生,我将在专业领域刻苦钻研,自觉肩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奉献无悔青春。”


    3月27日,内蒙古财经大学新教学楼二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宣讲活动高潮迭起,反响热烈。“莫伶老师讲的‘中国式现代化’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家乡乌兰察布通了高铁,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让当地群众生活越来越美好,我更加坚定了回到家乡、扎根基层的志向。”该校商务学院学生邢嘉芮说。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驰而不息的过程,去年,我们组织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知识竞赛,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镜头下的三下乡’‘尚行创业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形成以学促知、以知促行的浓厚氛围。作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我们要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传播者和笃行者,与学生共同成长,引导学生以奋斗姿态与新时代双向奔赴。”内蒙古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辅导员谷超说。


    3月28日,在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00多位师生代表现场聆听宣讲,其他师生同步线上观看。生动、接地气、沉浸式的宣讲引发师生强烈共鸣,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该校青年教师张雪说:“分享会式的报告娓娓道来、贴近师生,有利于我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认识、深刻理解。我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用心、用爱开展好学生工作,用情、用力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引导广大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肩负起‘强国一代’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该校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大二学生白舒婷说:“听完宣讲,我深深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干出来的,我们青年学生责无旁贷。我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坚持理想、坚守初心的不竭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努力实现成为‘大国工匠’的梦想,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3月31日,在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巡讲小分队成员通过“短、小、精、撼”的宣讲,用一段段鲜活感人的故事展现了挺膺担当的青年力量和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点燃了全体师生心怀家国的火种。


    参会师生一致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勇毅前行,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该校大二学生姜红宇说:“分享会让我受益匪浅。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青年人手中。我要把小我融入大我,与时代同频共振,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在火热的实践中奋斗拼搏,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4月1日,兴安职业技术学院300余名师生认真聆听了宣讲。宣讲会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用典型事例、生动的语言和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入解读,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精神大餐。


    该校学生张家骏聆听宣讲后深有感触,他说:“我和同学们收获满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要严格要求自己,扛起‘强国有我’的青春之责,践行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立志报国的实际行动。”

    2023-04-04
  • 卫星上的“内蒙古交通”,亮了!

    荣乌高速准格尔黄河特大桥。(图片由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供)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全国两会期间,有5组卫星对比图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海内外网友点赞热议:“Thisisarealchange.(这是真正的变化)”“Admirable!(令人钦佩)”。


    这5组图片分别展示了中国过去10年在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扶贫攻坚、交通建设、对外开放等领域的显著变化。其中第四组卫星对比图显示了2013年5月、2023年2月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的样貌——10年前连接通辽市和扎鲁特旗鲁北镇的通(辽)鲁(北)普通国道变成了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变化岂止通辽市,放眼全区,如今高速公路早已贯穿内蒙古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全部通一级及以上公路,所有苏木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嘎查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12个公路口岸全部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1.6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7694公里。


    “现在村里的路修好了,畜牧业、旅游业跟着好起来了!村里家家户户都开上了小轿车,住上了新房子,走上了幸福路。2022年我们嘎查人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说起如今的好日子,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满脸自豪。


    不断翻面的牛排在镜头前的煎锅里滋滋作响,通往嘎查的公路上,运送牛肉、牛排等各种制品的车辆络绎不绝。2020年,受疫情影响,吴云波开始尝试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带货,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吴云波也成了嘎查新“网红”。


    如今,东萨拉嘎查玛拉沁艾力养牛合作社的订单一年比一年“火爆”。1月20日,合作社迎来了第十次分红大会,全村207户入社群众喜提分红205万元。“村里的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很多外地游客自驾到我们这里来,东萨拉嘎查现在成了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吴云波说。


    “从满洲里出关,7天就能送到莫斯科客商的仓库,果蔬通过满洲里口岸出口到俄罗斯运距短、用时少,随着海满高速公路通车,冷链运输会更快捷,现在我们的生意越来越好做。”在满洲里口岸物流园,商贸企业的负责人张卫强正在指挥着工人将内地运来的大蒜装车。


    满洲里海关查验科工作人员介绍,中国果蔬种类丰富、品质优良,非常受俄罗斯民众欢迎。新年伊始,满洲里公路口岸就迎来了果蔬出口旺季,出口量及贸易值都有所增长。


    作为祖国的北大门,内蒙古向内连接着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鄂尔多斯煤炭、兴安盟大米、天赋河套各色果蔬走向全国各地市场。向外连接着俄罗斯和蒙古国,并通过俄蒙陆路通道与欧洲大陆联通,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等主要口岸全部通一级公路,满载着生活用品、能源物资的集装箱大货车从国门驶出驶入,以跨境物流为引领的中蒙俄国际道路运输大通道将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2022年,内蒙古国际道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2611.3万吨,同比增长60.4%,居全国第一。


    内蒙古联通内外的“交通网”正越织越密,区域协作的“关系网”正越扩越大。


    “养骆驼是我们的主要产业,现在我有可挤奶的骆驼70多峰,每天能产奶200多公斤。”天未破晓,阿拉善右旗巴彦高勒苏木巴音宝格德嘎查养驼户阿拉腾就和几名挤奶工开始忙碌,将新鲜的骆驼奶送到加工企业销售。


    地处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交汇地带的阿拉善右旗拥有全国第一家骆驼研究院,建成了内蒙古首个骆驼产业科技园,开发出骆驼奶、奶粉、奶片、有机精品骆驼肉等系列产品。2022年7月,全长478公里、穿越阿拉善境内3个旗的331国道北银根至路井段进入试运营阶段,成为出入阿拉善盟的又一条东西大通道,给像阿拉腾这样的养殖户带来了新商机,也为沿线的边境旗县和口岸带来了新活力。


    “路通畅了,送奶更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骆驼奶卖不出去了。”阿拉腾说。目前,阿拉善右旗骆驼产业从业农牧民有2500余人,养殖户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交通变了,速度变了,面貌也跟着变了。交通运输升腾起百姓安全便捷出行的希望与梦想,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轮快马追风。


    2023年,内蒙古计划完成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0亿元,实施重大项目62项,实施断头路项目15条,年内打通8条国省干线,建设规模达1万公里。“今年,内蒙古将全力构建横贯东西、纵连南北、顺通北京、畅联八省、抵边达海、城乡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车辆从远方来,又向远方去,车轮碾过的路既是交通之路,更是发展之路。一条条路,正从繁华街道、农田村舍蜿蜒而出,把青山和绿水、城市和农村、未来和希望连成一片,在祖国正北方铺展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记者高慧)

    2023-04-04

  • 首 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