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内蒙古完成防沙治沙任务750万亩,居全国前列

    2022年全区共完成造林474万亩、种草1716万亩,均超额完成国家年度计划任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750万亩,居全国前列。

    内蒙古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生态环境基础十分脆弱。多年来,内蒙古全力推进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全区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实现了“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重大历史性转变。

    2022年,内蒙古紧紧围绕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采取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进程。对暂时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区域,实行封禁保护;严格落实草畜平衡制度,防止超载过牧造成草地退化、沙化。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开垦沙化土地、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破坏沙区生态环境的行为。

    同时,内蒙古把防沙治沙与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扶持发展沙地林果、中草药材、新能源、沙漠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目前,全区林沙龙头企业达到52家,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记者霍晓庆)

    2022-12-22
  • 里程碑!内蒙古新能源并网装机突破6000万千瓦

    据自治区能源局最新消息:截至12月20日,内蒙古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突破6000万千瓦,达到6013万千瓦,预计年底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将达到6500万千瓦以上。这是继2020年12月全区新能源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之后,内蒙古新能源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6亿千瓦、约占全国的57%,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94亿千瓦、约占全国的21%。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牢牢把握国家新能源重大战略机遇,依托良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及区位发展优势,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着力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今年以来,自治区能源局坚持目标导向,统筹协调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印发了风电光伏、储能、氢能、新能源装备等一系列规划和指导性文件,编制了《全区新能源开发布局与有序利用规划方案》,对自治区风光资源潜力、布局和有序利用进行系统性摸底和规划,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批零碳低碳园区、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并通过抓试点、抓谋划、抓落实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内蒙古新能源跨越式发展。

    在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方面,内蒙古全力推进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四大沙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形成了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已纳入国家第一、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目前,第一批2020万千瓦项目已全部开工,第二批1188万千瓦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第三批1170万千瓦项目已上报国家。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市场化消纳场景示范建设,分批实施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优先推动市场化并网新能源,以新增负荷促进新能源消纳。其中,已经批复燃煤自备电厂可再生能源替代工程项目5个、配套新能源规模180.5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5个、配套新能源规模350.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7个、配套新能源规模167.5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21个、配套新能源规模708.625万千瓦;火电灵活性改造消纳新能源涉及12家发电企业、配套新能源规模514.12万千瓦;全额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39个、配套新能源规模49.6万千瓦。

    “目前,全区在建待建新能源项目总规模达1亿千瓦以上,从新能源项目批复和建设情况看,接下来全区新能源每月并网装机规模将会以百万千瓦计大步跃升,预计到2023年全区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将突破9000万千瓦。”自治区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记者康丽娜)

    2022-12-22
  • 办事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自治区医保局对38项事项进行“一放三减”

    记者从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自“两优”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结合民生实际,本着应放尽放、能减尽减、服务最优的目标,对医保部门涉及的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大梳理、大解剖,对38项事项开展“一放三减”工作,全面推动医保服务“快办”“办好”。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浩蒙表示,在“一放”方面,将行政权力事项“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三级)”1项下放至盟市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自治区本级单位参保登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医疗费用手工(零星)报销等22项高频医保经办业务权限下放到盟市和旗县,群众可在全区范围内就近选择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同时对7项事项进行清理取消。在“三减”方面,对2项行政权力事项和25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优化精简。减材料上,内蒙古通过业财一体化系统的上线使用,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费用结算和定点零售药店费用结算2项共4个工作量较大的材料,实现全程线上结算,让企业感受实实在在的便利;减环节上,通过内部管理的提质增效,将全区24个高频服务事项的审核岗和前台反馈岗整合,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减时限上,对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特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三级)、医疗救助对象手工(零星)报销时限、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等7项事项压减共143个工作日。

    据悉,“一放三减”工作完成后,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行政权力事项可下放率达100%,公共服务事项放权减权率达81%。在国家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规定基础上,材料精简30%,环节精简26%,时限压缩50%,即时办结事项达到15项,比国家规定事项多出4项,办事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记者梅刚)

    2022-12-21
  • 稳中求进 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〇二二年内蒙古经济发展述评(上篇)

    时间有分量吗?时间本无分量。


    然而,打开2022年以来内蒙古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大事记,沉甸甸的成绩单跃然纸上。

    ——2022年全区粮食产量780.1亿斤,比上年增加12亿斤,内蒙古迎来第十九个丰收年。

    ——前11个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9个百分点。

    ——前10个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6万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

    成绩单背后,隐含着一个深层次的发展之问:2022年以来,在疫情屡屡来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区上下共克时艰的复杂背景下,内蒙古靠什么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

    一往无前:政策措施掷地有声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面对无可回避的发展之问,内蒙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五大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以继往开来、一往无前的使命担当重实干、务实功、求实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为市场主体退税减税降费超过500亿元“放水养鱼”……12盟市众多市场主体减负上阵迎战经济下行!

    ——动真碰硬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全区一批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闲置土地、沉淀资金等重获“生机”!

    ——出台促进风电光伏、氢能发展等4个“意见”……推动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区施工图展开行动画卷!

    ——出台30条政策措施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制造”跨入拥抱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时代!

    ——推出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1+7+2”组合式政策大礼包……面对疫情考验的内蒙古决心让服务业涅槃重生!

    ——出台奶业振兴9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工程……内蒙古志在以富民产业力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

    ——层层传导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一批稳基础、利长远的项目重磅亮相,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厚积薄发!

    ——推出130项坚持稳中求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内蒙古稳定宏观经济信心坚定、行动坚决!

    ……

    从现实抉择到擘画深耕,内蒙古稳定宏观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掷地有声、催人奋进!

    为者常成:生动实践勇者常至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推动高质量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希望在哪里?沿着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指向,生动实践作出深情回答——

    进入2022年,乌海市民惊奇地发现,一辆辆崭新的氢燃料矿用车、公交车往来穿梭于当地。

    这些“吃氢排水”的无污染车辆从哪里来?在乌海市海易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我们找到了答案。

    公司生产车间,经过多道工序,一辆辆新能源矿用车陆续走下生产线。

    “依托乌海市工业园区氢资源富集优势,公司研发制造出氢能电池及氢能源汽车,现已在当地投入使用。”海易通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负责人周致帆说。

    岂止是新能源汽车产业?

    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乌海市现已建成国内首条液氢生产线,不仅填补了国内产业空白,也打开了液氢商业化应用之门。

    这是一条转型自强的发展之路——如今,乌海市千里山工业园区以氢基熔融还原工艺推动传统“碳冶金”向“氢冶金”转变,实现了冶金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

    岂止是乌海市?

    隆冬时节,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明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大米加工车间,机器作业声不绝于耳……生产线终端,晶亮饱满的大米被打包成袋。

    “今年合作社名下有200多水稻订单种植户,从目前情况看,预计回收水稻2000多吨,又是一个丰收年!”合作社理事长杨明武说。

    “合作社+农户”,只是兴安盟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2年,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兴安盟打造形成12个千亩优质高效增粮示范区和5个万亩农业示范区;“种、养、加、售”全产业链上,全盟绿色食品企业增至114户。

    ……

    行稳致远,勇者必达。每一滴汗水,都为梦想之花注入生机;每一次拼搏,都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光芒。

    负重致远:追绿前进砥砺前行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稳定宏观经济,又岂止是乌海市、兴安盟?

    高质量发展光芒,照耀包头市追“绿”前行的希望之路!

    2022年以来,包头市在绿色制造、生态农业等11个领域签约700多亿元投资项目……绿色转型成为包头市砥砺前行、负重致远推动经济发展主旋律。

    负重致远的新征程上,充满“绿能量”的包头市行动与时俱进——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有效盘活低效用地、闲置土地2000多亩用于绿色制造业发展。

    与时俱进的行动,彰显包头市志在绿色发展的远大产业抱负——有效盘活的土地上,总投资140亿元、全链条节能环保的双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正式投产,金力永磁年产2万吨稀土永磁、科田磁业年产8000吨钕铁硼等一批稀土高端绿色制造项目安家落户。

    “我们以‘五个大起底’行动为契机,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稳定经济运行。”包头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强说。

    高质量发展光芒,照耀赤峰市低碳发展的希望之路!

    2022年,围绕新能源应用和共享储能、能碳管理、森林碳汇等低碳产业,赤峰市与远景科技集团展开战略合作,签下400亿元合作投资项目。

    高质量发展光芒,照耀鄂尔多斯市向“新”而兴的希望之路!

    2022年,鄂尔多斯市超过千亿元的高质量项目投资直指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进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境界。

    ……

    承压前进,砥砺前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创稳中求进新局面,内蒙古经济发展充满希望。”内蒙古社科联副主席朱晓俊说。

    直面考验:风雨兼程不辱使命

    希望之路上,怎能忘——2022年以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内蒙古而言,注定是一番风雨兼程的前行;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对内蒙古而言,注定是一次不辱使命的前行。

    在2022年以来这个特殊的时间单元,置身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环境,内蒙古经济经历了超乎寻常的重大考验!稳定宏观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为内蒙古经济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开辟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光明的前景,蕴含内蒙古“种好塞外粮”的使命担当!

    前三季度,全区65个旗县建成农作物增产高产的130个“万亩示范片”、690个“千亩示范方”、240个“百亩示范田”。

    光明的前景,蕴含内蒙古经济效益提升的发展荣光!

    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民营服务业利润均实现快速增长;前11个月,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30.7亿元,同比增长22.1%。

    光明的前景,蕴含内蒙古扩大有效内需的使命担当!

    前11个月,全区基础设施投资和新能源产业、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39.3%、85.8%、90.0%。

    光明的前景,蕴含内蒙古品牌国际化的发展荣光!

    前11个月,伊利乳品和兴安盟大米、“天赋河套”等系列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新征程上,内蒙古品牌跻身世界舞台争取市场话语权。

    光明的前景,蕴含内蒙古打造发展新优势的使命担当!

    今年以来,内蒙古煤炭产量、发电量、液化天然气产量和外运煤炭、外送电量均居全国前列,并率先在全国构建形成以“风光氢储+”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高端制造一体化产业链;包钢稀土高铁钢轨等“稀土+”产品远销“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和地区……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新征程上,内蒙古不负众望、勇毅前行。

    光明的前景,蕴含内蒙古融入发展新格局的发展荣光!

    前11个月,内蒙古进出口总额超过去年全年,出口额增速高于进口额增速14.9个百分点……在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新征程上,内蒙古迎难而上、志在未来。

    光明的前景,蕴含内蒙古“发展为了人民”的使命担当!

    前三季度,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83元,同比增长6.2%,高于同期经济增速。

    ……

    追梦不止:自强不息继续“赶考”

    发展与挑战,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也因此,前景光明的征途上,在奋起自强推动经济稳中有进的拼搏中,内蒙古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面对今年以来的严峻形势,自治区决策层发出全区动员令:“要经受住抗疫斗争的考验,积极主动担当作为。”

    担当作为的路上,内蒙古开辟出一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2年前10个月,内蒙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超2400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初预期任务,经济质效稳中有升。

    2022年前三季度,全区经济总量平均每个季度跨上一个5000亿元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越千险而踔厉奋发,历万难而自强不息。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脆弱复苏、区内国内经济承压前行的复杂背景下,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内蒙古以奋发有为的确定性赢得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实事求是地看,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上升等重大挑战,内蒙古能取得这样的经济发展成效,实为不易,为全区经济进一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奠定了基础。”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张永军说。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2022年以来的内蒙古实践证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开辟高质量发展希望之路的最好选择。

    因为梦想,所以选择远方。重温2022年以来的内蒙古经济发展,能激发起我们珍惜今天、追梦未来的勇气。

    历史没有终点,挑战未有穷期,追梦未有止境。“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希望在,梦就在;不奋斗,无未来。

    沿着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的方向,沿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向,沿着2022年以来蕴含使命担当与荣光的内蒙古发展走向,一条直通经济高质量发展诗和远方的康庄大道,正在脚下延伸!(记者杨帆)

    2022-12-21
  • 全区提前完成年度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任务

    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内蒙古已提前完成2022年度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区批而未供土地消化面积13.2303万亩,完成年度消化任务(10.2万亩)的129.71%。全区闲置土地处置面积5.76万亩,已超额完成年度处置任务。

    全区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工作开展以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对土地市场监测与监管系统填报内容、具体操作等进行详细培训,切实提高各地处置能力。对各盟市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要求进行督促,确保各盟市大起底工作取得实际成效。各盟市锚定目标、紧锣密鼓、稳步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工作,目前,全区大部分盟市已完成2022年度目标任务。

    其中,呼和浩特市始终把消化批而未供土地和处置闲置土地作为本年度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一号工程”,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截至12月9日,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185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02.15%,已处置闲置土地0.6248万亩,任务完成率260.35%。

    乌兰察布市周密部署,多措并举扎实推动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盘活利用工作,截至12月18日,已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4041亩,完成率143%;处置闲置土地5937亩,完成率270%。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有一处2012年获批的47.2949公顷建设用地,一直未完成供地,属于批而未供土地。自治区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行动开展以后,商都县采用“先存量后新增”思路,通过查找对比近几年的批而未供“一张图”台账等,优先使用存量土地,解决项目落地问题。今年12月1日,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对商都县农牧和科技局拟选址建设商都县国家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园区项目予以批准,核发《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沉睡”多年的47.2949公顷批而未供土地最终被“唤醒”。据悉,该项目拟投资1.44亿元。

    兴安盟大力创新,自主研发实景三维平台,搭建全盟批而未供、闲置土地“一张图”数据库,全面摸清底数,建立项目分类清单,为大起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目前,批而未供土地已消化13512.6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68.9%;闲置土地已处置3260.4亩,完成率366.44%。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原兴安盟湘蒙农业开发科技有限公司农产品加工物流园项目闲置的157亩土地,通过引进内蒙古华阳牛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屠宰及熟食制品生产加工项目,也“活”了起来。据了解,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5亿元。

    “通过全区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行动,进一步盘活了土地资源,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对未完成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年度任务的盟市进行督导,持续发力,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真正让‘沉睡’的土地资源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坚决打赢大起底专项行动这场攻坚战。”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处长姜飞月介绍说。(记者阿妮尔)

    2022-12-20
  • 前11个月包头市出口贸易额位列全区第一

    据包头海关统计,2022年前11个月,包头市进出口219.7亿元,其中出口106.9亿元,同比增长3.7%,出口贸易额位列自治区第一。


    从出口重点商品来看,前11个月,出口钢材类62.9亿元,占包头市总出口贸易额近60%,主要为包钢集团出口钢材;出口机电产品22.4亿元,增长近7成,成为包头市又一出口支柱产业。

    前11个月,包头海关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该市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积极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水平,推广“两步申报”“汇总征税”,推广原产地证书“智能审核+自助打印”审签模式,跟进企业RCEP应用情况,助力外贸企业抢抓发展机遇。同时,支持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通过“一企一策”多维度指导企业成为经核准出口商,落实“较低查验率、优先通关”等AEO企业便利措施,帮助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推进辖区外贸高质量发展。包头海关全方位服务包钢、北重等重点企业,助力钢铁制品、矿用车辆等包头制造更多走出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记者格日勒图)

    2022-12-20
  • 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强调,要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我们要全面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水利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重点任务,着力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提供水安全保障。”日前,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生效友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生效友强调: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抓实抓细“五个大起底”专项行动,同时做实做细“两优”专项行动,切实把“规范、精简、提速”的要求落实到水利工作全流程各方面,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地交账交卷。做好全区水利工作,要在5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布好局。抓住国家编制全国水网规划的重要契机,做好全区的水网编制工作,推动内蒙古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接入国家水网,按照东北水网规划编制进度要求,争取2023年底完成;加快推进引嫩济锡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末开工建设;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引绰济辽工程、引绰济辽二期工程以及内蒙古支线工程,2023年争取开工建设黄河内蒙古段堤防达标和治理工程,持续推进河套、镫口扬水灌区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等。

    二是开好源。积极争取黄河等流域用水指标,规划实施好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强蓄滞洪区建设,提升水保障能力。积极争取生态水指标,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深入实施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全面提升再生水、疏干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是节好流。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紧研究解决一些地区存在的农业“大水漫灌”、地下水超采等问题。加快区域水量分配,严格取用水管理,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加快补齐节水工程短板。实施好国家“十四五”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现代化改造、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等项目,压减秋浇、春灌等非作物生长期用水。同时,加强定额执行检查,把秋浇春灌用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坚决杜绝大水漫灌浪费水的现象,深化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收支两条线、差额补贴等改革措施,为灌区管理单位开展农业节水卸下包袱;起底盘活闲置水指标。

    四是建好机制。探索用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用水权交易等办法,倒逼水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农业节水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等节水工程建设;督促地方建立节水奖补机制,调动农民节约用水积极性;加快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研究论证,农业灌溉水价按成本到位;完善水权转让和交易制度;坚持“两手发力”,按照“工程建得成、水量节得出、企业能承受”的原则,深入研究确定盟市间二期水权转让价格形成机制;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五是管好钱。完善水利资金分配管理制度,探索减少或取消盟市、旗县配套资金,同时严肃惩戒违规行为,让财政纪律真正成为“高压线”,确保专项资金不被挤占、挪用,重点完善水利资金分配管理制度。取消或减少中央投资水利项目的盟市及旗县配套资金;会同财政厅研究设立水利建设项目资金专户,对水利资金进行专户管理,避免被挤占、挪用,保证水利工程顺利实施。2023年,对滞留、挤占和挪用中央和自治区水利资金的盟市、旗县,核减水利资金,限制项目审批,让财政纪律真正成为“高压线”;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积极拓展水利建设筹资渠道,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更大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保障大规模水利建设资金需要。(记者张慧玲)

    2022-12-19
  • 呼和浩特成为全国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

    日前,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地区范围的通知,决定新增14个地区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呼和浩特市入列。


    通知要求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区要结合本地特点,培育二手车出口相关的维修整备、检测认证、仓储物流、金融信保等配套服务体系。此次获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将为呼和浩特市培育和发展外贸新业态,辐射周边地区做优做强二手车出口业务,促进首府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据了解,为全力推动首府纳入二手车试点城市范围,拓展城市外贸新业态,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成立了专项工作组,第一时间编制完成报请试点城市的工作方案并完成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申报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呼和浩特市的二手车出口试点申请于11月29日正式获得同意批复。

    目前,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已成功引入内蒙古赫菲特汽车有限公司,将借助试点城市机遇积极开展改装车及新能源车整车出口业务。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业态规模,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正在积极研究制定鼓励二手车出口业务配套政策,全力挖掘本土二手车出口产业市场潜力,着力引进检测维修、运输物流等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丰富业态种类,努力把呼和浩特打造成为北方地区二手车出口基地,助力首府外向型经济发展。(记者王雅静)

    2022-12-19
  • 待批项目大起底进入收尾阶段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大待批项目大起底和“半拉子”工程大起底行动力度,采取销号处置、开展线上督导、做好建章立制、加强宣传报道、配合巡视工作等举措,不断压实行业部门和盟市责任。截至目前,全区待批项目大起底进入收尾阶段,“半拉子”工程大起底有序推进。

    截至12月12日,全区待批项目大起底中待批台账8061个项目,涉及18126个审批事项,已办结7843个项目、17770个事项,办结率分别为97.3%、98.04%;补批台账1265个项目,涉及1951个审批事项,已办结1258个项目、1944个事项,办结率分别为99.4%、99.6%。

    截至12月13日,全区纳入“半拉子”工程台账项目387个,已盘活项目82个,盘活率21.2%。已盘活项目分别是自治区级11个项目,巴彦淖尔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各盘活10个以上。(记者李永桃)

    2022-12-16
  • 前10月内蒙古发电量和液化天然气产量居全国第一

    自治区统计局最新消息:今年1-10月,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液化天然气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从发电量看,今年1-10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超过5200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量的7.6%,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发电量同比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其中,全区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6.1%)占同期全国火力发电量的9.0%,位居全国第一;全区风力发电量占同期全国风力发电量的14.4%,位居全国第一;全区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11.2%)占同期全国太阳能发电量的7.2%,位居全国第五。

    从液化天然气产量看,1-10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液化天然气产量395.4万吨,占同期全国液化天然气产量的27.5%;液化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0.5%,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并拉动同期全国液化天然气产量增长2.9个百分点。同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第四,占同期全国天然气产量的12.7%。(记者杨帆)

    2022-12-16
  • 守住底线 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访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旭军

    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为推进这一目标任务,今年以来自治区都做了哪些努力和工作,今后又将如何贯彻落实,全力推动这一重大任务落地见效、开花结果?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旭军。

    王旭军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打造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内蒙古是祖国的“北大门”、首都的“护城河”,在国家总体安全大局中战略地位重要、职责使命特殊。以内蒙古之稳守卫边疆安全、拱卫首都安全,对于服务保障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坚决扛起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这一重大政治责任,充分发挥政法机关‘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为党的二十大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这条主线,统筹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王旭军说。

    接着,王旭军从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今年以来内蒙古为推动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一是细化实化重点任务,按照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牵头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实施方案》,制定了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二是切实维护安全稳定,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三是合力强边固防,筑牢口岸安全防线,加强边境管控,着力打造北疆安全稳定高地和沿边开放重要支点。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执法司法智能化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按照自治区党委统一部署,正在起草争取中央和国家支持的报告,努力获得更多政策和项目支持。

    王旭军表示,下一步,内蒙古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全面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深化反分裂、反颠覆、反恐怖、反邪教斗争,强化网络社会综合治理,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建立预防为主治理模式,加快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到2025年12个盟市全部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采访最后,王旭军说:“我们还将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出台差异化扶持优待政策,加强边境地区‘水电路讯’军民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问题。同时,精准完善执法司法政策措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良性互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记者李晗)

    2022-12-15
  • 内蒙古民政厅下达2023年高龄津贴生活补助资金4.42亿元

    近日,自治区民政厅提前下达2023年高龄津贴生活补助资金4.42亿元,用于为全区80周岁(含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切实加强高龄老人基本生活保障,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我区高龄津贴政策覆盖高龄老人54.97万,补贴标准为80—99周岁老人每人每月100元,10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600元。(记者赵曦)

    2022-12-15

  • 首 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