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和浩特市推出系列购房惠民补贴新政策

    9月23日,呼和浩特市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为稳经济大盘,引人才落户,促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政府制定多项购房惠民补贴政策,并于9月29日-10月31日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A馆)举行的呼和浩特市“筑巢引凤·乐居青城”房产展销月期间正式启用。


    购房消费补贴政策,将于10月1日至5日房产展销月集中展示期执行。届时现场发放《消费券》,凭《消费券》购买参展房源(仅限商品住宅),享受抵扣房款补贴。


    购房契税补贴政策,将于9月29日至10月31日房产展销月活动持续期执行。凡购买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已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已完成不动产首次登记的可售房源(包含住宅、公寓、商业及办公,不包含二手房),缴纳契税后,给予所纳契税100%的财政补贴。


    吸引人才购房补贴政策长期有效。在呼和浩特市域内非公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毕业5年内首次在市域内购房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依据《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条支持人才就业创业配套实施办法》(呼政发〔2022〕26号)享受购房专项补贴。


    另外,有关部门还将在房产展销月活动现场专门设立“购房政策咨询服务台”,为市民解读惠民补贴政策,及时解决消费者在购房中存在问题。(记者皇甫秀玲)

    2022-09-26
  • 6个单体建筑 500多张床位 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养老公寓进入资产交接阶段

    9月23日上午,物业工作人员在自治区示范性养老公寓院内进行绿化维护。记者安寅东摄


    9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养老公寓,只见院内树木修剪整齐,房间窗明几净,走廊和各活动区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自治区“五个大起底”行动有力推动下,该项目近日进入资产交接阶段。


    养老公寓位于呼和浩特赛罕区,由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牵头、自治区政府投资建设、原自治区代建管理局实施代建。项目占地199亩,一期工程于2013年开工建设,总投资3.25亿元,规划建设了公寓楼、功能服务楼、文体馆等6个单体建筑和连廊,能够容纳至少520张床位。主体工程竣工后,一直没有投入使用。


    全区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该项目纳入“大起底”工作中。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和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责成自治区国资委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对养老公寓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清查,及时更新资产登记台账,确保账实相符,为下一步移交工作奠定基础。责成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将养老公寓资产移交自治区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持有,并计入资本金。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抓紧推动养老公寓投入运营,有效盘活闲置资产。9月20日下午,自治区国资委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了资产移交工作对接会议。


    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综合保障中心主任赵胜利介绍说,目前,养老公寓已初步具备使用条件。我们将做好资产移交以及过渡期内院区的日常维护工作,为项目投入运营做好准备,使国有资产尽早发挥应有效能。(记者戴宏安寅东)


    短评


    定了就干干就干好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在自治区“五个大起底”行动有力推动下,自治区示范性养老公寓进入资产交接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带头打样,雷厉风行动起来、干起来,为闲置资产谋出路、披“嫁衣”,是自上而下引领推动工作、有效盘活闲置资产的实打实行动。


    内蒙古资源富集,但没有一点是多余的,也经不起浪费。有效盘活闲置资产,是“五个大起底”行动的重要内容,是释放发展空间、激发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自治区党委、政府向问题开刀、向困难挥拳,实打实、硬碰硬,进一步唤醒沉睡资源,变资产为资本、变包袱为财富,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新活力,为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盘活闲置资产,还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积极探索新方式、新路径,推动各类问题有效解决。画精“作战图”,明确“时间表”,细化“任务书”,敢于动真碰硬,自觉担当作为,自上而下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力,就能干出速度、干出气势、干出成效。(籍海洋)

    2022-09-26
  • 个~十~百~千~万~亿,天津小站稻丰收的“家国密码”!

    “庆丰收迎盛会”


    ——风吹过稻田,满满都是丰收的声音。


    现场再度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全市种植的小站稻连续两年突破100万亩!最新农情调查显示,长势良好丰收在望,预计单产和总产将再创历史新高!亩产最高有望达到1100公斤,稳稳位于全国前列!


    小站稻,天津产,中国粮。


    两个世纪


    海河以南、渤海湾畔


    古老的南运河在此与田埂稻谷相遇





    天津小站镇这一面积不足64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悠长的历史泽养和富饶的农耕文明。小站地盘虽小,却早早就声名远扬,19世纪末的“天津小站”是近代欧洲地图上唯一被标注的“中国小镇”。





    “一家焖米饭,邻里八家香!”

    2022-09-24
  • 自治区领导机关刀刃向内带头大起底 停工8年的自治区本级东河二期项目昨日进场施工

    自治区本级东河二期项目改造工程施工现场。记者闫晨光摄


    9月22日上午,停工8年的自治区本级东河二期项目进入进场施工阶段。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有的在拆除钢筋棍,有的在驾驶挖掘机和装载机拆除地面遗留建筑、清理施工现场。


    据了解,位于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的东河二期项目是自治区本级实施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占地74亩。因国家政策调整,项目已经停工8年。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和自治区政府常务会审议,将东河二期项目列入自治区本级首批实施的“半拉子”工程大起底项目之一,由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牵头,加快推进东河建设项目拆除恢复改造。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立即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协调自治区财政厅、住建厅等部门召开项目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对项目开展了预算、评审、启动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委托自治区代建中心实施项目代建。待项目拆除恢复施工完成后,及时移交呼和浩特市政府进行绿化施工。


    自治区代建中心主任王文志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噪音和灰尘污染,项目采取静力破碎和常规机械拆除相结合的方式施工。施工中将按照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安全施工、加快进度,争取在11月中旬前保质保量完工。


    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瑞怀表示,实施东河二期项目改造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上率下,真抓实干,深入推进“半拉子”工程大起底的具体行动。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五个大起底”行动。下一步,将继续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协同配合,实行日调度、周会商工作机制,高效实施改造工程。(记者崔楠蔡冬梅)

    2022-09-23
  • 太仆寺旗:筑梦十年结硕果 砥砺前行创辉煌

    十年跨越发展,十年沧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太仆寺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砥砺前行、奋勇争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十年来,太仆寺旗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浓墨重彩地绘就了一幅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活美好的壮美画卷。


    全力以赴推动综合经济实力新提升


    十年来,太仆寺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扬长避短,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全旗经济持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十年来,该旗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366.5亿元,年均增长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2.9亿元,年均增长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7789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2.2亿元,年均增长12.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21394元和6691元提高至2021年的40083元和15463元,年均增长7.2%和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2年的6.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9.1亿元,年均增长4%,开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初步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工业体系


    十年来,太仆寺旗始终把工业经济作为立旗之本、强旗之基,打破“工业发展受制于资源人才匮乏”的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人力资源优势,把握锡林郭勒盟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和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育产业。


    十年来,该旗累计引进建设唐合人造金刚石、五丰肉牛精深加工、佰惠生制糖、生泰尔制药、雄安纸塑制品、85万千瓦风电等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9个,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9户,工业税收占比超过45%,初步形成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材料、高新技术和轻工建材行业为架构,以肉、酒、油、糖、药、塑、电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期间,锡林郭勒盟承接产业转移开发区宝昌产业园成功升格为自治区二类园区,入驻企业由10户增加到55户,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驰名商标2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1家、自治区酒类院士工作站1家,工业产业门类由4大类增加到10大类,工业产品由近10种增加到超100种,安置就业由1500人增加到3100人。


    彻底改变农村牧区落后面貌


    十年来,太仆寺旗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压实各方责任,在全区创新提出“3+3”产业带贫机制,依托龙头企业,通过资产收益、牛羊托养托管、“龙头企业就业+产业基地”“特色种养+庭院经济+电商”等6种带贫模式,累计带动2万名贫困人口通过入股分红、兜底保障、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稳定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达标。期间,该旗谋划建成一批优质产业扶贫项目,年资产和经营性收益近5000万元,176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7万元,73个重点嘎查村超过25万元。


    十年来,该旗产业扶贫带贫工作走在全区前列,2020年底高质量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和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顺利摘掉戴了25年的国贫旗帽子,与全国、全区、全盟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太仆寺旗累计投入23亿元,改造农村牧区危房1.11万户,修缮房屋2.77万处,拆除危旧土房6.93万处,新建和拓宽通村道路579公里,硬化街巷588公里,安装“户户通”8335套,新建改造校舍21处,新建和维修标准化卫生室109所,配齐175个嘎查村文化室设施设备,建设便民超市和村级电商服务站167个,新建垃圾收集转运站55处、新型户厕3051处,栽植苗木38万亩,农村牧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十年来,该旗认真落实“为养而种、种养一体”发展思路,累计减羊21.6万只,增牛2.3万头,农牧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同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基地”产业化经济,肉、油、糖、药、菜、薯等10个产加销链条初具规模,农企利益联结日益紧密,种养业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绿色化程度明显提高。


    走出一条城镇建设管理新路子


    十年来,太仆寺旗在旗府所在地宝昌镇以新区完善功能、旧区改造提升为重点,不断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镇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休闲小镇。


    十年来,该旗累计投入20亿元,新建市政道路23.2公里,新增城镇绿化37.4万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到18.7%;新建自来水厂1处、改造旧区水厂1处,配套建设及改造供水管网59公里,供水能力提升一倍;新建及改造雨污管网144公里,污水收集率由67%提高到92%;新建热电联产项目稳定运行,配套新建供热管网17.1公里,改造老旧供热管网37.5公里,供热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改造提升老旧小区32个,直接受益4518户。与此同时,建设中水厂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提升至一级A,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具备运行条件;采取PPP模式利用中水建成宝昌文化公园,结束了宝昌镇没有亲水休闲健身场所的历史,显著提升了城镇宜居水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投运,居民区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彻底解决;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4137户,拆出空地1100亩,为城镇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办成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


    十年来,太仆寺旗始终将民生事业当作为政之本、施政之基,千方百计确保民生领域支出,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累计征集就业岗位7万个,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标准持续提高,高龄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77周岁以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实现“十七连调”。


    十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和不懈争取,促成太锡快速铁路途经太旗并设站,即将结束太仆寺旗没有铁路的历史,为该旗融入首都经济圈奠定了基础;新建改造县乡公路392.3公里,难行路段全部改善,长期制约全旗发展的省道304线即将竣工通车;新建4所公办幼儿园和2处农村教学点,中等职业教育中心、蒙古族学校综合楼、第五小学综合楼、公共实训基地和7所小学塑胶操场、5所学校风雨操场等项目顺利实施,招聘急缺教师384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与此同时,该旗中蒙医院、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3所卫生院和11所蒙中医馆顺利投入使用,旗医院新增传染病、精神病等专业科室,引进血液透析、核磁、64排CT等先进设备,旗医院传染病房楼、旗疾控中心鼠疫监测项目投入使用,医疗保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自治区卫生城镇。


    十年来,太仆寺旗压实各方责任,构建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体系,3个PCR核酸检测实验室建成投用。建成锡林郭勒盟一流的医养结合示范性区域敬老院,开设床位300张,养老服务和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被国家卫健委评选为2020年全国“敬老文明号”单位;新建社区服务阵地和卫生服务中心3处,公益性公墓和殡仪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新建和改造大型超市3处,建成4处职工文化健身中心,全盟旗县首家院线影院投运,乌兰牧骑艺术中心开工建设。


    十年来,该旗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草原植被平均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实现“双提高”。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宝昌镇文化公园


    十年来,太仆寺旗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突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扎实开展“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系列主题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太仆寺旗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完善权力运行和制约机制,深入开展“最强党支部”创建,完成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圆满完成全旗苏木乡镇党委、182个嘎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如期实现“一肩挑”100%目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十年成长路,再创辉煌时。20.4万太仆寺旗儿女壮志在胸、豪情满怀,将以在锡林郭勒盟南部率先崛起的雄心,全面争先创优的信心,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决心,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9-23
  • 内蒙古:促进建筑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新闻发布会现场。实习生姚颖超摄


    人民网呼和浩特9月22日电(富丽娟、实习生姚颖超)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召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内蒙古自治区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政策例行吹风会。


    据介绍,《若干措施》的助企政策的重点主要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方面,突破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业企业资质逐级晋升规定,已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直接申请自治区权限内对应的总承包所包含的同等级专业承包资质。对企业申请资质的业绩、注册人员等条件适当放宽。


    二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方面,持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联合验收、联合测绘、联合审图、告知承诺制等措施。区域评估成果的应用面更加广泛。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零门槛入驻全区统一的建设领域网上中介服务超市。


    三是减轻建筑业企业负担方面,全面推行保函和保险替代现金缴纳工程各类保证金。使用预算安排的资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活动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建设,专项资金和专项债务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工程进度给付。健全人工费动态调整机制和主材价格涨跌风险分担机制。


    四是保障建筑业企业权益方面,不得将应由招标人承担的招标代理服务费用转嫁给中标企业。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


    五是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方面,鼓励自治区龙头企业与央企采取联合体形式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优秀区外企业,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创新研发,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清理取消中小微、民营建筑业企业参与投标或承揽业务的各类限制条件。


    六是建筑业转型升级方面,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园区)享受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相关政策,装配率超过50%的装配式建筑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


    内蒙古住建厅副厅长刘建华表示,下一步将开展困难企业结对帮扶,加强督导检查和专题评估,并建立自治区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合力。

    2022-09-23
  • 库伦旗“刮”起一股文明乡风

    前几天,通辽市库伦旗茫汗苏木哈图嘎查牧民那顺巴雅尔一家人十分繁忙。原来,他家刚盖了新房子,为了新家的整体效果,一家人正忙着为新房子添置新家具。虽然各个汗流浃背,但他们的脸上却挂着抑制不住的笑容。


    那顺巴雅尔家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他的母亲已经90多岁高龄,双目失明10多年,一直由夫妻俩精心照顾,儿子在小时候因为发高烧导致聋哑。虽然生活上充满变故,但是那顺巴雅尔夫妇并没有向生活低头,一家人勤勤恳恳,孝敬老人、关爱子女,用实际行动奏响了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的和谐乐章。


    “我们家几代人都是这样。到了我们这一代,也要把孝敬老人的好传统、好家风传承下去。”那顺巴雅尔笑着说。


    走进库伦旗先进苏木赵怀子嘎查,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让人流连忘返。近年来,嘎查“两委”班子积极动员群众开展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干部群众齐上阵,对村内生活垃圾、道路沟渠、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这几年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大家都积极做好门前‘三包’,嘎查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怀子嘎查党支部书记冯海峰介绍。


    在库伦镇固日班白嘎查,有一家特殊的“超市”,小超市不大,发挥的作用可不小。这家“超市”销售的商品与一般超市没什么不同,但购买方式却大不相同,这里流通的“货币”是“积分”。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环境保护、孝老爱亲、团结邻里、移风易俗等活动赚取积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得到这个积分很光荣、很自豪。主要是觉得做正能量的事得到了认可,还能通过劳动换东西,干劲儿就更足了。”正在用积分兑换面粉的村民包德森喜不自禁。


    如今,库伦旗“刮”起一股文明乡风。人们惊喜地发现,随着全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来,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农牧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正在为全旗乡村振兴事业注入强大力量。(记者薛来)

    2022-09-22
  • 鄂尔多斯市:释放激励效应 促进担当作为

    开栏的话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即日起,内蒙古日报开设“喜迎二十大组工争优先”专栏,积极宣传全区组织工作创新实践、特色亮点和先进典型,集中反映全区组织系统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组织部门讲政治、抓落实、强作风的精神风貌,以组织工作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赛场”上分优劣,让实干者脱颖而出。鄂尔多斯市开展基层党组织“比武争星”“擂台比武”活动,今年以来,在各领域评选优秀党组织书记245名,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表彰奖励。


    考核中见真章,让“躺平者”无所遁形。开展“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由群众对部门单位及其负责人进行评价、“画像”。


    窥一斑而知全豹,鄂尔多斯市的一系列举措,旗帜鲜明地树立起了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我们通过正反向激励塑造奖优罚差重业绩的奋斗环境,不断提振干部担当作为精气神,切实把干部担当作为的好形象立起来。”鄂尔多斯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折喜文说道。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揭榜领题”工作部署开展以来,鄂尔多斯市全面查摆“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问题破解方案,明确了“干部工作巩固提升专项行动”23项具体对标任务,建立了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项目台账,切实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强化基层干部待遇保障。落实评先奖优、带薪休假等各项待遇保障政策措施,全面推行专职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和嘎查村“基础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激励”薪酬体系,让干部从心底里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解决个别干部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无心之失”“探索之误”的问题,鄂尔多斯市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先后为35名干部澄清正名。


    ——强化能上能下机制。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制定落实县处级干部召回管理办法,设立作风建设“蜗牛席”,着力整治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今年以来,对工作成效不大、干部反响不好、群众口碑不佳、不适宜担任现职的22名干部果断进行调整或免职,让“不出错也不干活”的干部坐不住、下得来。


    一批批党员干部奔赴急难险重第一线、改革开放最前沿、疫情防控主战场等岗位摔打磨砺,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家人们,这是我们村里自己产的老醋,古法酿造,传统工艺,纯天然、醋味浓,大家多多支持……”近日,在鄂尔多斯市党群服务中心的直播间里,驻村第一书记化身好物推荐官,一声声卖力“吆喝”为本地特色农牧产品“打call”,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激励更多干部见贤思齐、实干进取。


    参加完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的陈立东,还没来得及休息,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陈立东曾任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党委书记兼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近日,经鄂尔多斯市委研究,任命他为达拉特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针对纳林陶亥镇驻地企业多、外来人口多的实际。陈立东探索出了以网格化大党建为引领的“党建+社会治理”模式,将全镇细化为168个单元网格,构建起镇党委领导下的19个党支部、26个企业党组织共1400余名党员联系服务全镇5万名群众的“一盘棋”工作格局。此外,他坚持把做好“绿”“煤”“水”三篇大文章作为头等要事,打出了绿色矿山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清四乱”行动等一套组合拳。


    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是鄂尔多斯向全市干部作出的承诺。


    广大干部坚定必胜之志,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历史担当,奋发有为、攻坚克难,争取更大荣光。(记者宋爽)

    2022-09-22
  • 内蒙古:一揽子用能政策为有效投资添动力

    “我们正全力打好用能政策‘组合拳’,筑牢经济增长‘压舱石’,精准把握投资重点,加强有效投资重要项目用能要素保障,确保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3000亿元金融工具支持项目在三季度稳妥有序推进实施。”日前,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把节约优先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保用能,稳增长,促发展。围绕国家“能耗强度严格控制、能耗总量弹性管理”的政策调整变化,今年7月份,内蒙古先后印发《关于完善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政策保障“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管控目录》,修订《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若干保障措施》,配套产业准入、用能预算、监测预警、用能监管、差别电价等一系列工作措施。一揽子政策架起能耗总量弹性管理政策体系“四梁八柱”。


    《关于完善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政策保障“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优化完善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强化能耗双控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对内蒙古来讲,节约资源就是要多保护、少开发、不浪费。今年7月14日,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低水平盲目发展管控目录》的通知,从产业准入、淘汰退出、节能、环保四个方面精准细化“两高”低水平项目管控要求,强化源头和过程节能降碳、减排治污。


    “通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倒逼地方转方式、调结构,腾出用能空间,这也是增加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的重要手段。”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指出。


    内蒙古减少“一刀切”管理,杜绝“运动式”减碳,更加突出用能效率的引导作用,合理保障低能耗强度优质项目用能需求。今年1到8月份,自治区本级批复127个新建项目的节能审查,总投资2295亿元,大大提高了有效投资,保障了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源”。(记者李永桃)

    2022-09-21
  • 十年磨一剑 北疆焕新颜——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综述

    十年磨一剑,北疆焕新颜。


    1.22亿亩,是十年间内蒙古营造林的面积,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名副其实。


    2.86亿亩,是十年间内蒙古种草的面积,天堂草原壮丽辽阔,北疆万里绿色长城日益牢固。





    1200万亩,是十年间内蒙古年均防沙治沙面积,绿进沙退,京津“风沙源”变成了首都“后花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扛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坚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转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以顶层设计固绿水青山之本


    秋日的通辽市阿日昆都楞草原壮美辽阔,一捆捆打好的牧草散落其上,不知名的溪流潺潺湲湲。


    1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由于长期超载放牧,草原生态退化,多条河流断流,沙尘暴频繁。2013年,扎鲁特旗下决心启动生态移民工程,对阿日昆都楞地区11个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嘎查全部搬迁转移,并实行全年禁牧禁垦。如今,这片封禁保护区已是一碧万顷,干涸的河流又重新流淌起来,一度不见了的野生动物也回来了。


    大青山,是阴山山地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区域。然而,由于战争和无序开发等原因,曾经“草木茂盛”的大青山,部分山地成为秃山,成群的矿坑和危岩体触目惊心,一度成为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的“扬尘器”。


    2012年起,内蒙古对大青山南坡实施抢救性保护,将遗留的195家采石采矿企业、276家工矿企业全部清理退出,并实施生态修复工程。10年过去,大青山南坡已重回“画屏森列”的风采。


    成长的阵痛让人深刻警醒,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使命在肩。从超载放牧到让广袤草原“带薪休假”,从无序掠夺到矿山关停整改,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中,内蒙古清醒而又坚定: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一旦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毫不犹豫把生态环境挺在前头。”


    毫不犹豫的决心,毫不含糊的取舍。内蒙古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奏响生态文明建设“最强音”。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全区87%的面积划入限制开发区域,51%的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从源头杜绝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实施能耗双控,严格产业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以零容忍的态度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出台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零容忍;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一律实行清单式、销号式、问责式整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国率先开展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以顶层设计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出台《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改革的意见》,搭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框架;颁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用好考核指挥棒;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林长制,每一段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林子都明确责任人。


    理念指引、制度保障、重拳整治,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以奋斗之姿赴绿水青山之约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古诗里,沙漠绝域的荒凉令人生畏。但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双千万亩努古斯台项目区,我们看到的却是茫茫樟子松林海。


    内蒙古是我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四大沙漠”和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如今,一代代奋进者为黄沙披上绿装、让沙海“生”金,内蒙古成为全国治沙成效最显著的省份之一。


    逐绿前行的脚步不止。十年来,内蒙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厚植绿色优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守护好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


    一手抓护绿、扩绿。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力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持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严格执行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实施公路、村屯、矿区园区、黄河两岸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


    一手抓防污、治污。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散乱污”企业治理、清洁取暖改造,严禁秸秆焚烧;全面改善河湖水质,“一湖两海”保护与治理深入推进;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牧区生活污水治理,狠抓工业污染防治。


    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十年来,全区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全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较2015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国考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较2016年提高了22.9个百分点。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一道横跨祖国北疆的万里绿色长城迅速崛起。


    以点绿成“金”之笔绘绿富同兴画卷


    被困在一条不到18公里长的山沟里,一出门就上山,全村600多口人,只有1000来亩山坡地。直到2010年,雷营子村还是赤峰市喀喇沁旗的深度贫困村,出村只能通过驴车和拖拉机。


    山沟挡住了出路,却也升腾起无限的希望。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好山好水,成了发展旅游业最好的资源。


    2012年,出村的路修成,村集体带头开了2家农家乐,没想到第一年就挣了钱。如今,全村民宿、农家乐已经发展到29家,168人在家门口就业。随着村里旅游设施不断健全,游客纷至沓来,2021年,村全年接待游客超17万人,2022年预计能达到24.5万人次。


    雷营子村,这个曾经困在山沟里的深度贫困村,依托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内蒙古,在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中找到了“共生”之法、“多赢”之路。


    登上乌兰浩特市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高高的云影台,利用矿坑内部的高度差打造的天池和跌水瀑布景观尽收眼底。矿坑裸露的岩石与满目青翠融合,提醒人们它在成为旅游景区前的形态。


    2017年,乌兰浩特对这个曾经尘土飞扬、寸草不生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让昔日“城市伤疤”变成旅游景区。如今,它已成为乌兰浩特市旅游新地标和城市新名片,成为推动全域旅游、全域振兴的示范。


    青山绿水增“颜值”,更增“价值”。绿富同兴的鲜活画卷在内蒙古大地徐徐展开。


    兴安盟文化旅游形象推广语“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火出圈,山水成为独具竞争力的资源;巴彦淖尔市磴口县,45万亩梭梭不仅将乌兰布和沙漠移动的沙丘牢牢固定,在梭梭上人工接种的12万亩肉苁蓉亩收入能达到6000多元,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内蒙古森工集团先行先试,率先实现碳汇交易,把“空气”变成钱,探索出生态价值转化新途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逐梦绿富美的路上,内蒙古永不止步;在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路上,内蒙古勇毅前行。(记者霍晓庆)

    2022-09-21
  • 第二届“院士青城行”在敕勒川草原举行

    9月17日,以“聚智汇力,科技赋能,引领首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院士青城行”活动在敕勒川草原举行。国内知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相聚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共商合作、共谋发展,为开创首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赋能助力。


    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包钢致辞,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玉刚,自治区副主席包献华出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等院士专家现场或以视频方式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闫楚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杨开忠、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院士刘科等围绕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相关内容分别作了主旨报告。


    据悉,“院士青城行”活动自去年举办以来,大量科技成果落地呼和浩特,带来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挥了科技创新的引领示范作用。


    本届“院士青城行”活动,将继续聚焦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以院士专家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全力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使更多院士、专家把创新事业布局到首府,把研究成果转化在首府,把新模式、新场景、新思路实践到首府,助力首府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赋能首府高质量发展。


    当日,内蒙古创新产业平台与首批入驻的科创企业成功签约落地10个合作项目。(记者皇甫秀玲)

    2022-09-20
  • 社会安定 人民安宁——内蒙古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步履坚实

    内蒙古外接俄蒙,内联八省,横跨“三北”,在国家安全稳定大局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坚决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好祖国的“北大门”,当好北京的“护城河”,维护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


    秋风送爽,阳光明媚。赤峰市喀喇沁旗旺业甸公安进京检查站,车辆川流不息。


    “你好,请把后备箱打开看一下。”


    检查站执勤民警对可疑车辆和危险物品严格进行检查、核查,最大限度过滤、消除不安全因素,切实发挥“环京护城河”作用。


    这是平安内蒙古建设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加快构建大安全格局、完善大平安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确保国家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在祖国北疆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格日勒敖都段边境正常!”


    “向洪格尔段延伸巡航!”


    近日,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鹰巡”无人机警航队升空,巡护千里边境,将安全稳定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初秋,兴安盟阿尔山境内的哈拉哈河碧波荡漾。距界河不远的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连三角山哨所矗立在群山制高点,执勤哨兵威武伫立,守护着边关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内蒙古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持续建强“党委把方向、政府总协调、军队当骨干、警方抓治理、民众为基础”的边防管控体系,在1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构建起稳边固防的“天罗地网”。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为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一线,人民调解组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解疑难复杂案件,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和“民转刑、刑转命”案件。5年来,全区各地人民调解组织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4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6.97%,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入夜,通辽市科尔沁区九中夜市流光溢彩、人头攒动,市民和游客在此尽情饱览美景、品尝美食。


    世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9月9日至11日,全区公安机关全警动员、精锐尽出,开展第三次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集中清理各类安全风险隐患,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全力守护城市的这份“烟火气”。


    集中统一行动期间,全区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4679处,抓获现行违法犯罪人员1206人、在逃人员33人,查处酒驾477起、醉驾237起,为打造休闲平安夜市保驾护航。


    全区公安机关坚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不断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实效转化为维护安全稳定的实际行动——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并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2018年以来,已打掉涉黑组织69个、涉恶犯罪团伙1097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1265名,查扣资产298.85亿元。


    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破坏草原林地违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猎狐”“云剑”“昆仑”一系列专项行动,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


    强力推进命案攻坚,现行命案连续6年保持下降、连续4年全破,成果史无前例。


    向违法犯罪“亮剑”,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法治精神进一步彰显,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


    风正时济,自当破浪扬帆;任重道远,还需策马扬鞭。全区上下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苦干实干、拼搏奋进,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以内蒙古之稳守卫边疆安全、拱卫首都安全。(记者陈春艳)

    2022-09-20

  • 首 页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