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伦贝尔市:细化措施有序推进全面起底

    呼伦贝尔市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针对经济领域长期存在的低质低效、闲置浪费问题,细化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深入开展待批项目、闲置土地、沉淀资金、“半拉子”工程、开发区建设“五大起底行动”,确保大起底行动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起底工作,分别在市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等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部署大起底工作。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牵头制定了《呼伦贝尔市待批项目大起底工作方案》《呼伦贝尔市“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方案》《呼伦贝尔市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大起底消化处置工作方案》《呼伦贝尔市沉淀资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呼伦贝尔市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方案》,明确了大起底工作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措施举措等内容。

    呼伦贝尔市发展改革委第一时间启动待批项目、“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基础性工作,制定方案,组建工作专班,精准摸清待批项目和“半拉子”工程底数。针对自治区反馈的6617个待批项目大起底清单、674个“半拉子”工程大起底清单,呼伦贝尔市发展改革委切实发挥工作专班作用,调度市直项目主管部门,围绕待批项目、超期未审批项目、已立项未开工项目,以及因故没有完工形成“半拉子”的工程、已完工未投入使用项目、已完工项目、正常推进在建项目、未开工项目、影响较大的旗县级项目摸清底数,已完成了第一轮摸底,正在开展第二轮底数确认。

    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局通过梳理全市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情况,研究处置消化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单位,向各旗市区政府分别下发督办函,开展点对点指导,有针对性地督导旗市区分类确定处置方式。为强化推进大起底工作落实落细,呼伦贝尔市自然资源局已按旗市区建立清单台账,逐个项目、逐个地块明确产生原因、处置措施、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责任人等内容。截至8月25日,全市批而未供土地已消化596.1亩,消化比例为23%;闲置土地已处置176.25亩,处置比例为13.3%。

    呼伦贝尔市各级财政部门将部门自查结果、人民银行提供的数据和预算一体化账户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反复进行比对、查缺补漏,动态完善实有资金账户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底数清楚。截至8月29日,全市已摸排预算单位2340户,实有资金账户4998个,基本掌握了部门资金的结构、余额、性质等情况,为全面挤压沉淀资金空间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呼伦贝尔市已初步完成2016年以来开发区待批项目、沉淀资金、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停产企业、停建项目、园区各项指标等方面的前期摸底排查工作;统筹将待批项目、沉淀资金、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半拉子”工程等4个方面内容纳入全市其他4个大起底范围。下一步,呼伦贝尔市将健全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资金、土地、项目等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提升园区单位土地产出效益。(记者李玉琢)

    2022-09-02
  • 擦亮民生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民生保障综述

    幸福的成色,必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家门口就能上好学、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技能培训让人轻松就业、贫困户住上安全房、养老金连年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56岁……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犹如和煦春风,温润着百姓心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内蒙古各族人民,先后2次到内蒙古考察,连续5年参加全国人代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的发展擘画蓝图、明确路径。10年来,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区上下守望相助、感恩奋进,不断擦亮民生底色,提升幸福成色。

    饭碗端得更稳了

    “我们夫妻俩都是技术工人,每月工资上万元,如今,生活更殷实了。”通辽市科左中旗南珠日河嘎查哈达夫妻俩都在现代牧业(通辽)公司上班。

    在这家公司,有200多个像哈达一样的农牧区劳动力,完成了从农牧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技能培训让我轻松就业,每个月工资6000多块,还在城里买了楼房。”哈达的妻子笑开了花。

    如今,转移就业收入已成为农牧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2012年以来,内蒙古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均保持在245万人以上,每年有10万名城镇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家住乌兰察布市的小王,2019年辞掉北京的工作回乡,在当地创业扶持政策的支持下,他成立了家政服务公司,不仅自己活出精彩人生,还帮助残疾人走上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饭碗。内蒙古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从岗位开发、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方面综合施策,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12年以来,一组组数据如同一串串美丽的音符,奏出了促就业工作的铿锵之音。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的较低水平,“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职业技能培训遍地开花。全区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301.3万人次,发放补贴资金32.66亿元,职业技能人才由125.3万人增加至350.9万人。

    创业带动就业释放倍增效应。全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0.7亿元,建成创业园和孵化基地等343家,入驻实体3.78万户,带动就业33.4万人。

    10年来,内蒙古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00元增加到34108元,群众的收入高了,底气足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社保有了定心丸

    当把1000元钱交到社保部门时,农民魏三吃下“定心丸”。早在2008年,魏三专程到市里咨询:“农民能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吗?”答案是否定的。

    2012年,内蒙古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农民和城镇居民享有同一制度、同一待遇,最高缴费档次均是1000元。魏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最高缴费档次。

    10年来,内蒙古社会保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1228万人增加到161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967.7万人跃升到2192.2万人,连年提高养老金、医保补助、低保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努力解决好群众的后顾之忧。

    扩面的同时,提高待遇,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最强音”。

    68岁的锡林郭勒盟多伦县退休职工何山,每月养老金到手有4000多块,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49岁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农民刘瑛患有乳腺癌,每次住院都享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待遇,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

    一张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网逐渐编密织牢。

    全区养老机构床位从13.58万张增加到21.33万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从614个增长到1165个,各式各样的为老餐厅和老年健康设施加速普及。集中、分散供养孤儿生活保障标准连年提高。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特困人员供养制度不断完善。

    在编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的同时,这10年,内蒙古全面推进就业和社保公共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窗办”,就业和社保等151项公共服务实现“网上办”、61项实现“掌上办”、136项实现“一窗办”,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保服务。

    健康护佑加砝码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内蒙古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全区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44岁提高到2020年的77.56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从2012年的20.14/10万、6.37‰下降到了2021年的9.92/10万、3.13‰。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被实实在在落实在了行动上。

    2021年以来,内蒙古有效处置了二连浩特、额济纳、满洲里、呼和浩特等地疫情,全力守护全区2400多万各族人民的平安与幸福。

    今年,呼和浩特市81岁的王华,通过家人线上下单,实现医护人员上门完成康复护理;阿拉善阿左旗牧民奥登坐在家中电脑前,和内蒙古中医院的专家“面对面”问诊,开药、缴费、配药等都能在网上办妥。

    据了解,2019年开始,内蒙古多家公立医院陆续推出“互联网+护理”服务,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了便利服务。内蒙古多家医院开通的云诊室,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同时,内蒙古建成了五级医疗卫生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加强,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医疗健康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4951个,其中公立医院806个、农村牧区卫生院125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妇幼卫生机构11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4个。全区医疗卫生单位拥有病床16.7万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13.4万张、乡镇卫生院拥有病床2.1万张、妇幼卫生机构拥有病床0.4万张。全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8.4万人,注册护士8.9万人。农村牧区拥有村卫生室1.3万个,拥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万人……

    而且内蒙古早于全国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每一项政策,都浸润着沉甸甸的民生情怀;每一个数据,都考量着百姓的幸福尺度。

    15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圆了全面小康梦;

    全域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等达到了90%以上;

    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盟市随迁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入学;

    全区累计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6.4万户、危房改造116.65万户,配套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160多万套,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近140万套;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35.3平方米和32.8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5.4平方米和7.9平方米;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7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0%。

    10年来,内蒙古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给予温暖回应,一大批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解决,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幸福、未来更美好。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化为生动实践,内蒙古用行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2022-09-01
  • 筑牢国家粮食安全 呼伦贝尔频出“实招”

    又到一年丰收季,沃野良田穗飘香。从8月中旬开始,呼伦贝尔2818.14万亩农作物喜开丰收镰,拉开秋收序幕。


    “农牧场紧盯春播、夏管、秋收全过程,在保证作物适时灌溉的同时,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作物丰产丰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呼伦贝尔农垦上库力农牧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英君的脸上满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几年,呼伦贝尔市将优化粮食品种结构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优先方向,稳定玉米、小麦、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大豆、油菜种植面积,保证优势高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呼伦贝尔市农牧局副局长李永鑫介绍。

    阿荣旗霍尔奇镇强盛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于强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于强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较去年增加近1万亩,还种了1万亩玉米。这些既是轮作模式的需要,也是响应国家稳粮扩豆的号召。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全国100个商品粮基地和500个商品粮大县之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年均约36亿斤。近年来建成的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在节水、节电、节肥、节药、节人工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至20%。

    “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建设及建后管护等高标准农田工程措施的应用,粮食旱涝保收、产能稳定。”莫旗农村经营指导与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克琰说。

    一餐一饭,关乎国家安危和人民幸福,既要守好耕地红线的“命根子”,更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钱赚。今年上半年,呼伦贝尔市落实扶持政策,为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资金3.34亿多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1.44亿多元。明确扩大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差额达200元以上,给予油菜生产者补贴和8.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贴,生产者补贴资金将于农产品集中上市前发放完毕。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以保障粮食生产为重点,在防灾减灾、优化结构、绿色生产、落实重大项目等方面发力,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现代化装备水平,持续提升绿色安全粮油产品比例,实施好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增强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全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记者李新军)

    2022-08-31
  • 内蒙古绿色建筑面积达1158万平方米

    记者从自治区住建厅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区通过施工图审查的绿色建筑项目共1042项,达1158.81万平方米。其中,呼和浩特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等4个盟市的绿色建筑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9%以上。



    近年来,内蒙古认真贯彻碳达峰、碳中和及能耗“双控”要求,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大绿色建材应用力度,推进实施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制度,健全绿色建材市场体系,提升绿色建材产品质量,增加绿色建材产品供给,引导绿色产品消费,促进建材工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或使用财政资金的建设项目,以及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5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建筑项目,率先采用获得认证的绿色建材产品。

    据了解,今年全区各地住建部门成立建筑工业化绿色发展专班,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认证工作,搭建绿色建材认证标识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积极组织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拉动绿色消费。同时,自治区将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机制,做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规范的培训宣传贯彻工作,提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推动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截至目前,全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56项,达45.47万平方米。全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面积达313.50万平方米。(记者薛来)

    2022-08-30
  • 阿拉善盟:快速高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自治区启动“五个大起底”专项行动以来,阿拉善盟委、行署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深入开展五个方面大起底行动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有关精神,制定印发阿拉善盟五个方面大起底工作方案,成立深入开展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督查,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全面有序开展沉淀资金自查工作。该盟财政、审计等部门于8月5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全区沉淀资金大起底专项行动的通知》,成立了工作专班,对全盟沉淀资金起底范围、主要任务、实施步骤等进行详细的安排。连日来,全盟各级财政部门会同人民银行、审计部门,认真组织开展摸底排查,重点掌握资金结构、来源、余额、性质、使用、所属年度等情况。专项行动将在9月20日前完成重点核查,10月31日前完成清理盘活,11月18日前完成总结上报。

    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待批项目和“半拉子”工程排查整改。该盟于8月10日印发了《阿拉善盟“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起底范围和具体任务。目前,该盟盟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各旗(区)进一步分类梳理本行业“半拉子”工程存在的问题台账,要求经盟直各行业主管部门、各旗区主要负责同志双签字后确定,台账一经确定,盘活一个销号一个,不得随意调减。据了解,该盟将于8月31日前完成摸底排查,10月31日前完成处置方案和意见,明确处置措施、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12月31日前完成集中处置,全面推动盘活“半拉子”工程。

    在住建领域待审批项目方面,该盟于8月12日印发了《阿拉善盟待批项目大起底方案》。根据自治区反馈的六类清单,连日来盟、旗住建部门对2016年至今住建领域的项目重点梳理。阿拉善盟要求要充分发挥工程审批系统作用,全面起底未开工项目待批事项,做到分类处置、限时办结;以同步“回头看”的形式严格审查,不合规的项目务必于12月底前清退出库,符合条件的限时审批、应批尽批。

    为了推动“五个大起底”专项行动落实落细,8月25日,阿拉善盟召开了全盟“五个大起底”工作推进会议,对全盟待批项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沉淀资金、“半拉子”工程、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安排。会议要求各旗区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交卷意识、交账观念,压紧压实责任、细化实化举措,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全力推动大起底工作有序开展、落地见效。要抢抓政策机遇,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全面起底、建立台账、列出清单、明确时限、精准处置,有效推动一批待批项目落地开工、“半拉子”工程重启竣工、闲置土地盘活利用、沉淀资金科学使用,让各类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切实打牢发展基础、积蓄发展动能。(记者刘宏章)

    2022-08-29
  • 呼和浩特市:迅速行动全面对接全力推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议精神和自治区“五个大起底”行动的决策部署,呼和浩特市迅速行动,全面对接,全力推进“五个大起底”行动。





    呼和浩特市制定印发了《呼和浩特市待批项目大起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大起底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对全市2016年以来通过自治区在线审批平台立项的项目进行起底。大起底行动8月底前完成摸底自查、建立台账,9月至12月开展分类处置、集中办理,12月底前建立机制、总结通报,对行动进行全面总结检查,并对现有审批流程开展全面优化,建立长效机制。在推进待批项目大起底过程中,呼和浩特市注重上下贯通、分类施策,针对需要办理但还在组件阶段、不符合产业政策不再实施、已提交申请不合规退回等6类待批项目细化制定了10项具体措施,确保每一类、每一个项目都能够精准识别、精准处置。


    呼和浩特市高位推动“半拉子”工程大起底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压实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责任,有序推进。力争8月底前建立“半拉子”工程清单;9月30日前将列入“半拉子”工程的项目全部制定“一项一策”工作方案,形成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2022年10月至2023年底开展集中处置。2022年年底前,具备条件的“半拉子”工程要激活,2023年年底前实现所有“半拉子”工程全部复工。


    按照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向各盟市下达的“十四五”期间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任务目标,呼和浩特市在“十四五”期间计划盘活批而未供土地8.21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18万亩。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已经对照批而未供、闲置土地消化处置清单,完成了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矢量数据上图比对工作,并已针对每宗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的成因进行了核实、分析和汇总,会同多部门共同研究,按照“一地一策”的原则分类提出了处置措施。


    呼和浩特市本次沉淀资金大起底的范围是截至2022年7月底,全市各级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中的各类资金,以及各级财政代编的非预算单位(不含企业)实有资金账户中的本级财政拨付资金。目前,各级财政部门已向人民银行提供预算单位名单,经商业银行查询、财政一体化系统比对筛查后,已将账户及余额情况分发至各单位自查,同时协同人民银行进一步查漏补缺,确保预算单位全部纳入清理统计范围。专项行动将在9月20日前完成重点核查,10月31日前完成清理盘活,12月5日前进行总结完善。


    呼和浩特市开发区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自2022年8月开始至2022年12月结束。截至目前,各开发区已针对开发区待批项目、沉淀资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停产企业和停建项目、园区各项指标6方面重点问题进行了初步起底摸排,正在进一步细化摸底台账,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记者王雅静)

    2022-08-25
  • 追风逐日 点绿成金——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感恩奋进,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伟大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


    从8月24日起,内蒙古日报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内蒙古新答卷”专栏,从党的建设、民主法治、工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农牧业、生态建设、民生事业、乡村振兴、对外开放等方面,集中推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发展成就系列特稿,展示各行业各领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具体实践和亮丽答卷,敬请关注。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2011年12月,中国电信集团与自治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内蒙古首个云计算项目揭开神秘面纱。


    “2012年信息园着手建设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大风一起,黄沙漫天。”健步行走在“水立方”型的数据中心大楼前,全程参与中国电信内蒙古信息产业园建设的项目主管崔智勇感慨万千。


    短短10年时间,在和林格尔新区这片热土,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项目……一个个云计算项目拔地而起。目前,这里建成运营、正在建设和洽谈推进的数据中心项目已有16个。和林格尔新区已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数据中心园区,扮演着国家“东数西算”内蒙古枢纽的重要角色。云集信息以每秒2000万亿次运算速率直抵用户端。


    10年沧桑巨变,10年砥砺奋进,内蒙古数据中心的建设史仿佛一部浓缩的内蒙古工业奋斗史。


    巍巍大青山,滔滔黄河水,见证着内蒙古上下同欲、披荆斩棘、驰而不息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足迹。


    补齐短板: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开枝散叶


    “低起点、高增长,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产业结构单一、链条不长,多数产业处在成长阶段,产品初级化低端化特征明显,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面对这些工业发展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作出一系列关乎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构建多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提升资源型产业层次、提高非资源型产业比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内蒙古工业经济实力;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着力推动内蒙古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内蒙古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战场主阵地在工业,重点难点和突破点也在工业。无论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还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都必须始终把工业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紧紧抓在手上,让工业这个‘脊梁’真正挺起来、硬起来。”今年2月21日,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擂鼓重锤地提出了内蒙古的“工业振兴计划”。自治区政府下发《关于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意见》及配套方案,同时出台了关于煤炭、风电光伏新能源、氢能、新型储能的4个“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


    沿着党的十八大以来划定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内蒙古各级各部门饱蘸浓墨、奋笔疾书,一幅幅工业经济昂扬发展的动人图景徐徐展开——


    今年4月,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传来捷报,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


    昔日“一煤独大”的鄂尔多斯市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如今,鄂尔多斯市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基地,煤炭深加工产业链、煤基新兴产业链水平走进世界前列,“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风生水起。


    8月3日,2022第三届中国铝工业高质量发展峰会暨铝产品展会在通辽市霍林郭勒市开幕。霍林郭勒市缘煤而建、因铝而兴,正在倾力打造以延伸产业链、攀升价值链为目标的千亿级绿色铝基新材料生产基地。


    窥一域而知全貌。放眼全区,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开枝散叶,点“绿”成金。


    “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走出伊利、蒙牛两大世界乳业十强企业,乳品产销研发链由国内200多个地市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及五大洲。


    包头市建成世界最大的稀土钢轨生产基地,“一带一路”沿线70多个国家和国内几十条铁路都有“包钢制造”。


    通辽市成为“中国蒙医药之都”,蒙医药产品惠及国内多地和“一带一路”沿线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民。


    乌海市及周边地区利用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等产业集聚优势,形成全国最大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拥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


    阿拉善盟建成世界最大的高端靛蓝生产基地,全球每10条经典“蓝”牛仔裤,有9条用阿拉善的靛蓝剂染成。


    巴彦淖尔市“天赋河套”绿色农畜产品畅销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调整结构:新兴产业动能十足风光无限


    逐浪奔涌的时代大潮,不进是退,慢进亦是退。奋进的号音嘹亮,奔跑的脚步铿锵。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了工业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10年来,以进为要,内蒙古工业经济总量、规模实现新突破。2012年到2021年,内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500多亿元增长到7900多亿元,年均增长7.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煤炭产量连续10年稳定在10亿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外送煤炭、外送电规模居全国首位;


    10年来,以绿为底,内蒙古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绿色清洁能源实现大发展、大跨越,风、光并网规模居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从1610万千瓦增加到5600万千瓦,增长2倍多,全区超三分之一的电力装机和超五分之一的全社会用电量来自新能源,成为全国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10年来,以融为媒,内蒙古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迈上新台阶。移动网络建设从3G到5G迭代更新、跨越式发展,4G网络覆盖率达99.4%,5G基站达到2.5万座,基本实现盟市、旗县驻地、重点厂矿园区5G网络全覆盖。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营,彻底改写了我国西部地区数据流量需要通过北京、上海等地长途绕转的历史。建成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基地,累计建成数据中心32个,服务器承载能力达到160万台,“青城之光”、旷世人工智能等多个超算平台开通运行,创造了中国超算的“内蒙古速度”。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北疆大地处处奔涌着创新的活力、发展的动力。日新月异的变化讲述着内蒙古工业由“傻大粗”向“高精尖”迈进的嬗变。


    宏图绘就风帆起,满怀豪情向未来。踏着喜迎二十大的激越鼓点,内蒙古各族人民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奋斗的姿态阔步前行。内蒙古既要按照新的理念发展好“羊煤土气”,也要抓住新能源发展的契机“追风逐日”,全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全力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让内蒙古的“绿”意更浓、“绿”能更足,用绿色发展扮靓产业高原。

    2022-08-24
  • 把内蒙古形象立起来·呼伦贝尔行动启动

    8月22日上午,“草原全媒”全媒体传播计划把内蒙古形象立起来·呼伦贝尔行动在海拉尔启动。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坚决落实自治区关于“把内蒙古形象立起来”的工作部署要求,全市上下把精神状态提起来,把干事劲头鼓起来,把发展脚步跑起来,把呼伦贝尔形象立起来,激励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


    本次活动以“什么样的地方,才是呼伦贝尔”为主题,将在《内蒙古日报》重点推出《什么样的状态,才是呼伦贝尔》主打文章和连版报道,并通过系列短视频、手绘长图、网络直播等“七个一”的全媒体报道形式,全方位解读呼伦贝尔的风景与品质、情怀与担当,多角度、立体化呈现呼伦贝尔重实干、务实功、求实效的新风貌,突出展示全市上下在“立形象、勇担当、马上办”等方面取得的新业绩。(记者薛来呼伦贝尔日报记者陈静文)

    2022-08-23
  • 内蒙古政府采购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日前从在鄂尔多斯市举行的全区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系统上线现场会上获悉:内蒙古近年来以“数字采购”和“阳光采购”为核心,在全面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上不断破题起势,突出“三个坚持”,政府采购信息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坚持数字转型、数据治理,为政府采购插上“数字化翅膀”——目前,内蒙古已在全国率先建成政府采购信息化“全区一张网”,政府采购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网上全覆盖、网下无交易”全面实现,远程不见面开标基本实现,采购电子卖场普遍应用,采购金额突破60亿元,累计为采购人节约资金1.8亿元。

    坚持法治思维,以法为据,打造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政府采购环境——70多个自治区规范性、制度性文件密集出台,拆除门槛,放开准入,采购活动中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得到全面清理;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嵌入政府采购全周期,人为因素有效减少,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成立全国首个政府采购行政裁决机构,推进全区政府采购投诉事项网上受理,采购当事人维权通道更加畅通。

    坚持企业为先、企业为重,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提升政府采购便利度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行政府采购远程开标、不见面开标,免收供应商交易平台登记环节入场费、交易服务费,累计为采购供应商减负超亿元;推进实施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贷款,发放贷款超2亿元,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缓解;及时退还中小企业采购活动投标保证金12亿元;以电子保函替代投标保证金,减少供应商资金占用7000余万元。

    现场会上,鄂尔多斯市与哈尔滨市签订了政府采购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记者杨帆)

    2022-08-22
  • 内蒙古全区重大项目开复工率达99%

    8月18日,记者从全区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视频会议上获悉,今年以来截至8月15日,全区计划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滚动更新到3325个,已开复工项目3302个,开复工率99%。全区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有力地支撑了全区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快速增长,1至7月份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4%,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4.7个百分点。





    从重大项目投资类型看,政府投资项目1159个,年度争取完成投资1314亿元,已开复工1138个,已完成投资764亿元,进度为58%;企业投资项目2166个,年度争取完成投资4455亿元,已开复工2164个,已完成投资3428亿元,进度为77%。在招商引资方面,1至7月份,各盟市党政主要领导外出带队招商68次,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办招商引资活动121场,达成签约项目3291个。在重大项目储备方面,截至8月15日,全区共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6万个,总投资13.7万亿元。总体看,项目储备数量呈稳步增长态势。(记者霍晓庆)

    2022-08-19
  • 一起醉美大兴安!内蒙古启动大兴安主题文旅系列活动

    8月17日下午,“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大兴安主题系列活动在呼伦贝尔市正式启动。人民网刘艺琳摄


    人民网呼伦贝尔8月17日电(寇雅楠、刘艺琳)初春山花烂漫,入夏绿海浩瀚,深秋层林尽染,隆冬青松傲雪。8月17日下午,“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大兴安主题系列活动在呼伦贝尔市正式启动。


    “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系列主题活动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内蒙古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系列活动包括万里茶道、大草原、大黄河、大兴安、大沙漠、大冰雪六大主题。


    大兴安主题系列活动主要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和乌阿海满地区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围绕“大森林”“大湿地”“大湖泊”“大草原”4个分主题,推出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推介展示活动,吸引广大群众享受美好旅程,感悟生态文化、感悟森林文化、感悟冷极文化,全面展示内蒙古大兴安岭优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积极营造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良好氛围。


    在启动仪式上,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杜明燕分别从游、行、食、宿、娱五个方面推介了大兴安岭主题系列活动。据杜明燕介绍,2022年9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兴安盟行政公署、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和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旅游局协办“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之大兴安主题系列活动将举办10项活动。


    一、“感悟中华文化·畅游祖国北疆”之大兴安主题系列活动(呼伦贝尔)启动暨大兴安岭森林风景道(步道)开通仪式。包括秘境·大兴安岭金秋穿越之旅发车仪式、大型情景歌舞史诗《兴安颂》专场演出和“绿色兴安千里画卷”内蒙古大兴安岭摄影作品展。


    二、呼伦贝尔自然博物馆开馆仪式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呼伦贝尔生态文明主题展和金色兴安摄影油画展。


    三、敖鲁古雅驯鹿文化博物馆开馆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四、“行走冷极、穿越兴安”万人徒步活动和森林马拉松。


    五、鄂伦春国际森林山地运动季。包括鄂伦春国际森林山地自行车赛、鄂伦春国际攀岩挑战赛、鄂伦春射弩邀请赛、鄂伦春族猎乡篮球邀请赛等。


    六、多彩呼伦贝尔短视频大赛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系列丛书《听风》《寻味》新书发布会。


    七、呼伦贝尔大兴安岭森林文化艺术惠民月启动。包括演绎大兴安岭地区冰与火的生命历程话剧《八百里高寒》展映;表现森工林业先进人物于海俊的光辉事迹《林海俊杰》实景剧演出和电影《兴安岭上》首映式暨院线上线仪式。


    八、兴安盟艺术采风活动。包括文艺演出、艺术创作、文旅产品展览、文化产业研讨等文化活动。


    九、兴安盟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稻田音乐节和五角枫摄影大赛。


    十、兴安盟阿尔山市首届城市综合运动会系列活动和阿尔山市森林音乐节。

    2022-08-18
  • 内蒙古·乌海2022航空嘉年华开幕

    8月16日,内蒙古·乌海2022航空嘉年华在乌海湖畔盛大开幕。活动期间,飞行表演、飞行器静态展等让现场观众目不暇接,直呼过瘾。


    在当天上午进行的飞行表演活动中,飞行表演队在乌海湖上空轮番献技,俯冲转弯、空中倒飞、同步滚转、左右交替反方向飞行、多机造型编队等精彩默契的表演让人大饱眼福。本次活动共有8支飞行队、26架飞行器参加,不仅有直升机飞行表演、单人动力伞表演、运动类固定翼飞机表演,还有空中跳伞表演等。活动同时进行了飞行器静态展示,30架次的各类飞行器停放在乌海湖一号码头旁,吸引了众多市民和航空爱好者争相拍照。

    据了解,本次航空嘉年华为期1个月。期间,还将举办乌海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座谈会、乌海通航产业项目签约等活动。此次航空嘉年华旨在促进国内通用航空业界交流合作,搭建政策研讨、技术交流、展示展览、科普体验平台,打造宣传通航发展政策、展示行业良好形象、促成招商洽谈合作的重要窗口,助力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郝飚)

    2022-08-17

  • 首 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