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位列国庆热门旅游城市第八

    日前,阿里旗下飞猪数据显示,随着国庆临近,机票、酒店、民宿、周边游、长线游、租车的预订量环比上一周增长均超100%。国庆热门旅游城市中,西安位列第八,也是西北唯一上榜城市,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入选关注度最高的博物馆。






    长线游方面,西北、西南“黑马目的地”频出。飞猪数据显示,国庆前往拉萨、三亚、银川、乌鲁木齐、西宁、兰州等地的机票预订量增长80%以上。按照订单量排序,首都北京位列国庆热门旅游目的地第一,上海、成都、深圳、杭州、广州、重庆、西安、武汉及长沙分列第二至第十位。


    重温红色记忆、参访革命遗址、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旅游成为年轻人国庆旅游的新亮点。飞猪平台上,90后红色旅游预订量环比增长超100%,00后增长超130%。长沙、湘潭、南昌、遵义、延安、嘉兴、井冈山等成为红色旅游热门目的地。


    博物馆、考古、天文等文旅融合体验受热捧,相关商品预订量环比增长超450%,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北京国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搜索热度较高。


    此外,体验独特的乡村民宿正是让年轻人玩到乡村的重要吸引力。近一周,飞猪平台上乡村民宿预订量环比上周增长超100%,90后乡村民宿的平均消费金额同比涨约两成,大理、丽江、舟山、桂林、北海、黔东南、黄山、嘉兴、阿坝及张家界等地乡村民宿表现亮眼。(记者杨明)

    2021-09-28
  • 【2021年“安全生产陕西行”】陕西延安: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连续八年无重大事故

    9月22日,由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共同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2021年“安全生产陕西行”活动走进陕西省延安市。


    近年来,延安市结合全市安全生产实际,在全省17个专项整治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运行”和“地质灾害”2个安全专项整治,形成了“1+2+19”模式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同时,把“三年行动”列入《目标责任书》、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考核、“月排名通报”的重要工作内容,每月对各县区、管委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排名通报。对发现的隐患,分门别类,建档立卡,建立清单进行整改,特别是对发现的重大隐患,通过《安委会督办令》和《安委办督办函》的形式挂牌督办。并采取计划执法、集中执法、专项执法、联合执法相结合的办法,带着专家和媒体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重点部位、要害场所、关键环节开展执法检查。


    延安市通过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采取的一系列切实可行措施,今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连续八年没有发生重大以上事故,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采访团走进延安市应急管理局新华网詹乐游摄


    “‘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排查一般隐患14083处,已整改13129处;重大隐患59处,已整改57处,对于未整改到位的隐患已落实了整改责任、措施和时限等要求。对近5年较大以上事故调查处理和防范整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切实解决了一批安全生产共性问题,确保了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延安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仝小林说。


    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坚决打赢隐患治理歼灭战


    延安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将道路交通安全放在安全生产大背景下开展,以“三年行动”为第一主线,建立动态排查、通报整改、公布提示“三位一体”隐患清零常态机制,截至目前,延安市共摸排出41处安全隐患,目前已全部整改结束。


    “延安市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截止到今年8月大幅下降,事故起数同比下降51.96%,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4.44%,受伤人数同比下降53.57%,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44.93%,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排名陕西省第2名。”延安市交警队副支队长张忠强说。


    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坚持陈兵一线,严管严控,保持对酒驾、超员、超速、农用车非法载人等严重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树立问题就是隐患,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主动发现问题,精准施策。结合三年行动集中攻坚阶段要求,分析当前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扎实开展三年行动整治“回头看”工作,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大整治攻坚力度,推动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消防安全打造行业标杆


    延安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在陕西省率先召开了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现场会,打造行业标杆示范单位,联合教育、文旅等6部门印发了行业系统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则,全面开展达标示范工作。


    “截至目前,已帮助企业发现并整改火灾隐患458处,对全市1433栋高层建筑负责人、管理人进行了集中约谈,建立了‘两个清单’,依托红色革命旧址,组建了‘红色革命旧址消防志愿者联盟’主要负责在红色革命旧址(景区)开展消防安全提示和宣传培训工作。”延安市消防副支队长王艳鑫说。


    三年行动以来,延安支队共检查社会单位13522家次,“三停”66家,临时查封251家,行政处罚335万余元,有效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风险隐患。目前,社会面火灾形势平稳,延安市未发生有影响的火灾。





    “安全生产延安行”媒体记者采访活动汇报会新华网詹乐游摄


    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城市运行安全生产


    延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认真履行本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牵头推进职责,夯实安全监管责任,扎实开展攻坚行动。截至目前,城市运行领域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安全形势平稳有序。


    城市运行领域安全包括城市水气热等城市“生命线”,城市公园、广场、桥梁、隧道、垃圾填埋处理、综合管廊、排污、内涝排洪等市政公用设施运行安全。


    “下半年将继续开展城市运行安全生产百日整治行动,重点对城镇燃气、建筑工地、市政设施、地下管网、排水防涝,开展风险研判、隐患排查、集中整治、集中攻坚、精准执法、应急演练、警示教育、宣传“五进”、安全培训、暗查暗访十大活动。”延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谭小成表示,将继续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深入推进城市运行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詹乐游)

    2021-09-28
  • 历史的回声 健康的脚步——建设体育强国的“中国答卷”

    9月21日中秋明月夜,在西安奥体中心,被称为第十四届全运会“顶级流量”的苏炳添,第十次打开“十秒大关”,以9秒95创造全运会赛会纪录的成绩,拿到首块个人全运会男子百米金牌。


    “我想通过自己的训练告诉大家,超过30岁的我依然可以跑得更快。我想告诉年轻人,即使他们25岁,还有两届奥运会的时间留给他们来努力,不要被前人传下来的一些话限制自己!”苏炳添说。


    苏炳添成功的背后,源于正在建设体育强国路上奋进的伟大祖国。科学的训练、严苛的自律再配以优质的赛场设施,圆了他的体育梦。


    圆梦的不仅有体育健儿,还有首次承办全运会的西部地区省份——陕西。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多的人不仅有机会在家门口一睹奥运冠军风采,还有机会体验日益均等化的体育公共服务,为在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添能加油。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陕西全运会是一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体育盛会。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路上,一幅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中国答卷”正徐徐展开。





    9月21日,广东队选手苏炳添(右四)在全运会男子百米决赛中以9秒95的成绩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王曦摄


    奋斗有我


    东京奥运会女子蹦床项目银牌得主刘灵玲从日本回国后,髋部旧伤复发。从解除隔离到来西安参赛,刘灵玲接受治疗的时间太短,治疗效果不佳。


    关键时刻,这位“蹦床女神”在打了两针封闭后,忍着伤痛,坚持上场征战全运会。在三天内打满全部三场比赛后,刘灵玲用一枚女子个人项目铜牌回报了自己的付出。


    在田径赛场,女子撑杆跳高选手李玲以4米70夺冠之后,尽管疲惫不堪,但依然决定将横杆高度升至4米75,向自己2019年创造的4米72亚洲纪录发起冲击。


    两次挑战失败之后,李玲和教练商量后简单补水,侧卧在地上,开启了短暂的休憩模式。此时,场地上的径赛项目已经结束,现场观众看到李玲像当年的伊辛巴耶娃那样开始冥想时,也安静下来。偌大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陷入寂静。


    虽然,最终李玲的第三次尝试也以失败告终,但她收获的是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人们愿意把欢呼献给冠军,但更愿意把它献给勇于拼搏、挑战自我的勇者。


    拼搏作风不仅是老将的专属,在男子篮球U19赛场的铜牌争夺战中,江苏队的小伙子们在半场落后26分的情况下,下半场上演了一出逆转好戏,最终以83:81战胜山东队,站上领奖台。





    这是9月15日拍摄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外景。新华社记者吴刚摄


    “半决赛的失利确实让我们受到很大影响,中场休息时教练让我们平复心情,做好自己,把自己应有的水平发挥出来。”全场拿到28分并抢下11个篮板的江苏队球员张陈治锋,赛后眼中写满坚毅。经历一次大赛,人们看到中国篮球的年轻一代,完成了对生理、心理极限的淬炼。大家对这个项目未来的美好期待,从这里徐徐铺展开来。


    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不仅是专业运动员,普通人也可以在全运会这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健身成果。本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设置19个大项、185个小项。来陕西参加群众赛事活动的1423名运动员中,不少人能和竞技项目的运动员一样在设施完备的运动员村里同吃同住。


    不只是“明星的全运会”,更是“你我的全运会”。在体育被公认为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激励手段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的共识: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使命在肩,奋斗有我,没有人会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9月5日,福建队选手刘灵玲在全运会蹦床女子团体决赛比赛中。新华社记者许雅楠摄


    西部力量


    作为见证周秦汉唐中华文明无上风光的陕西,作为见证红色体育事业在黄土高原上发光发热、助力中国革命进程的陕西,曾在进入21世纪后两度申办全运会失利。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西安城市交通拥堵,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地铁工程预算估计不准确,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尚有提升空间……一个个不利因素叠加在一起,让陕西省在与中东部省(区、市)关于全运会承办权的较量中,全面落于下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陕西省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关怀备至。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革命圣地延安向世界宣告告别绝对贫困,这座在埃德加·斯诺笔下被描绘为“我在中国见到的最贫困的地区之一”,226万老区人民迈进全面小康新生活。





    9月22日,浙江队选手李玲在全运会女子撑竿跳高决赛中。新华社记者宋彦桦摄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紧扣追赶超越目标和“五个扎实”要求,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2016年,陕西生产总值为19165.39亿元,2020年,该数字增长到26181.86亿元。即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陕西仍然交出高质量发展的高分答卷。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继承红色基因,凝聚起新的磅礴力量,努力绘就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陕西省省会西安抓住十四运会主会场城市契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让千年古都再焕青春:地铁通车总运营里程达259公里、建成17条快速路和11座大型互通立交、改造提升599条背街小巷道路,新建的“三河一山”生态绿道和“幸福林带”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举办十四运会新建或改建的53个体育场馆,分布在陕西省各地,很多都已成为所在城市的新地标。





    这是2020年6月30日拍摄的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为保证十四运会精彩圆满举行,陕西省一些中学和大学承担了部分办赛任务。西安中学在筹备举办十四运会赛事时,抽调老师参与办赛。“很多老师早上在教学区正常教学,下午和晚上就到比赛场馆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半夜。”西安中学副校长薛党鹏说。


    作为一所具有119年历史和文化积淀的综合性大学,西北大学以“专业高水平、保障高效率、服务高质量”为工作标准,用心、用情、用力抓好竞赛组织、疫情防控、媒体转播、志愿者服务等工作,构建起运转高效、协作顺畅、标准规范的工作体系,圆满完成了蹦床和艺术体操项目的保障工作。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体育馆也被诸多媒体人称为全运会“最佳赛区”。





    9月23日,在全运会五人制篮球男子19岁以下组铜牌赛中,江苏队教练汤仑(右二)赛后与队员庆祝。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强国梦想


    25日晚,归化运动员郑妮娜力和她的外公——首届全运会男子跳高项目冠军得主段其炎,一起登上十四运会女子七项全能项目领奖台的场面令人动容。


    “我们国家对运动员的那种全力支持和保障,在国外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回国训练的这个赛季,我进步很大,希望明年亚运会能夺冠,为中国争光!”郑妮娜力说。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从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体育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这是空中俯瞰宛如两叶绿肺的西安沣河梁家滩运动公园(5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邵瑞摄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至今,短短三十余年间,我国已在北京、广州、深圳、南京等地,相继举办了奥运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青奥会等世界和洲际顶级大赛。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奥林匹克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一届后,即将在一百多天后举办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更将让北京成为全球首座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其他举办综合性运动会的城市,发展步伐也快速健康。


    而下届全运会,将由广东、香港、澳门共同承办。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能够与广东及澳门共同承办十五运会,是继香港在东京奥运会取得历史性佳绩后、一项提振香港体育发展的重大举措。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全运会走进粤港澳,不仅会助力大湾区在开放创新中持续发展,对赛会自身与时俱进也助益良多。





    9月22日拍摄的全运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女子组500米直道赛颁奖仪式。新华社发(苏巧将摄)


    全运会见证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转变。1959年举办的首届全运会,响应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时代召唤。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情况下,从百年前的“东亚病夫”,到如今的体育大国,2021年,在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已被赋予全新内涵和外延的体育,再次凝聚成一种撼天动地的正能量,鼓舞着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不断前进。


    虽然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日新月异,但已取得的成绩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仅从全民健身角度来看,解决体育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之间的矛盾,缩小不同地区之间全民健身基础设施不平衡、发展不充分问题,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所在。





    9月25日,山西队选手郑妮娜力(左)和外公兼教练段其炎在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吹响“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进军号。十四运会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简约、安全、精彩办赛,增强了国人在新历史坐标上答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这份全新答卷的信心和干劲。





    这是7月1日拍摄的西安“幸福林带”内的天井(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使命在肩,奋斗有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各方面都强起来,中国体育也一定会强起来,在“最好的时代”渐入佳境。





    这是9月27日拍摄的第十四届全运会闭幕式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会会旗交接仪式。新华社记者宋彦桦摄

    2021-09-28
  • 四川小轮车队:“酷炫”全运会

    小轮车自由式花园赛冠军夏皇耀。





    小轮车自由式花园赛冠军海洋。


    9月19日,对于四川小轮车队来说,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21年全运会小轮车自由式花园赛迎来了第一个比赛日。在自由式花园赛中,四川小轮车队酷炫表演大放异彩——夏皇耀摘得女子项目金牌,这也是小轮车自由式花园赛全运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而在男子项目比赛中,四川选手海洋、林硕堂、陈建波包揽了前三名。


    小轮车是一项新的竞技比赛项目,车把360度旋转的设计,让选手可以在赛道上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花样动作。无论是追求速度的小轮车泥地竞速,还是追求技巧难度的自由式小轮车,都是观赏与挑战并存的运动。今年是小轮车项目首次进入全运会的正式比赛,此番战绩确定了四川小轮车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薛剑


    肩上8根钢钉


    南充16岁小将摘得项目首金


    不时深呼吸,不时舔舔嘴唇,刚出场的夏皇耀,骑在小轮车上显得有些紧张。16岁的她,是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此时距离她开始练习小轮车不过3年左右。调整好心态,夏皇耀伸手向裁判示意“可以开始了”。一声号响,她从曲面高台俯冲下去,在中间飞台上腾空360度旋转并转动车把,赢得满堂喝彩,“太帅了!”“加油!”“自由式小轮车的评分标准是多元的,裁判会根据选手两轮表现依次给出分数,最后平均值即为最终分。而评分依据则是选手的动作技术难度、飞跃高度、流畅性、独创性、个人风格、动作多样性等。”场边解说介绍道。


    轻巧的飞跃,迅速的腾空,在一分钟里,夏皇耀与小轮车融为一体,以一个“超人”动作干脆利落结束了首轮比赛。第二轮比赛,夏皇耀依然保持高水平发挥,最终以84.12分夺得本届全运会女子自由式小轮车赛冠军。


    “自由式小轮车最具魅力的地方在于它总能让我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希望以后能够代表国家去参加更高水平的赛事。”夏皇耀说。她的家乡南充市营山县在2017年建成了BMX自行车运动中心,当时从未接触过自行车运动的夏皇耀和妹妹夏虹琳被送到基地来试训,当时一起来训练的孩子很多,但由于训练非常苦、要求非常高,最后剩下的就只有夏皇耀姐妹。


    小轮车训练有多辛苦?夏皇耀锁骨和肩膀至今还打着8根钢钉,这是2020年9月一次训练时意外受伤的结果。她是克服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带着8根钢钉走到了全运会赛场的,如今收获的全运会金牌,也许就是对其坚韧的回报。


    包揽奖牌背后


    四川小轮车布局发力


    每一块奖牌都来之不易:海洋,这名今年刚满18岁的小伙子,练习小轮车不过3年多的时间,可是已经遭遇了两次骨折。17岁的林硕堂,在一次训练中摔坏了脾,刚刚康复,他就骑上小轮车再返赛道。同为“00后”的陈建波,身体里的钢钉还没有取掉……


    由于小轮车成为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因此四川和全国其他省份一样,都是在2017年前后组建了小轮车队。海洋加入四川小轮车队的经历非常奇特——主教练吴丹一天在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了他骑小轮车的视频,顿时眼前一亮。于是,吴丹“三顾茅庐”,最终赢得了海洋这个“00后”小伙子的信任,并将他从重庆带回了四川。


    小轮车训练很辛苦而且容易受伤,不少苗子知难而退,陆续离开了。不过,海洋、林硕堂、陈建波等20多名孩子留了下来,他们跟着四川小轮车队主教练吴丹风里来雨里去,苦练不辍……


    “每一枚金牌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是努力拼搏奋进的故事,也是四川体育人不断突破自我、向更高目标奋进的故事。”同样是运动员出身的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校长、奥运冠军殷剑,看着这些“挂彩”的小运动员们忍不住落泪,她动情地说道:“他们都是四川的骄傲!”


    四川小轮车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夺取全运会奖牌的巨大进步,得益于四川对于小轮车运动的重视。组队初期,因为没有场地,吴丹就只能带着弟子们四处打游击。为了解决缺场地的问题,四川省体育局与广安市武胜县达成合作协议,在武胜县修建了一座能够承办国际赛事的BMX自行车运动中心,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符合奥运会比赛标准的小轮车自由式固定比赛场地,也是国内规格最高、面积最大、功能最完善的小轮车自由式专业场地。目前,四川已经拥有不止一处自行车运动中心了。此外,从2017年开始,UCI都市自行车世界锦标赛就落户成都,更多川籍选手能够通过这样的高水平赛事不断学习进步。

    2021-09-27
  • 一口“川普”不要怕 怕的是公务场合你不说

    近日,省语委印发《关于在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一步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通知》,要求各级党政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在公务场合必须使用普通话,全省公务人员在3年内确保达到普通话三级甲等以上水平。


    这一消息在披露后,引发全网热议。公务人员在公务场合说普通话是新要求也是硬性要求吗?要达到普通话三级甲等以上水平是不是很难?


    为此,省语委办相关负责人和推普工作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公务场合必须讲普通话是新要求吗?


    并不是,其实是履行法定责任


    “推广使用普通话,是法律规定的公民责任。”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副院长许丹雅说。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此次省语委要求公务人员在公务场合必须使用普通话,并不是新要求。”许丹雅介绍,早在2004年,《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进一步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接待、发表讲话、发布信息等履行公务时应当使用普通话”。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以及召开的全国、全省语言文字工作会议,都对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出明确要求。


    省教育厅副厅长、省语委副主任戴作安在全省机关公务用语调查情况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全省党政机关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是履行法定责任,对于提高公务人员依法行政、文明行政水平,树立良好机关形象,带头示范和引领全社会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重要意义。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在公务场合,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政府部门形象,更应自觉使用普通话。”许丹雅表示,特别是在涉及市外、省外工作对接时,使用普通话能减少因方言造成的沟通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展示良好形象。


    有网友担心,在公务人员中强制推广普通话,会破坏方言的传承。省语委办相关负责人说,如此担心大可不必,使用普通话和保护方言是和谐共存关系。“公务人员必须使用普通话的规定仅限于公务场合,非公务场合照样可以讲方言,甚至也可以参与到保护传承方言的行动中。”


    三级甲等是不是很难达到?


    并不难,四川人常说的“川普”差不多就是“三甲”水平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普通话等级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教师必须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通知要求,对未达到上述普通话等级要求的人员,各地、各单位要督促其加强培训学习,限期达到规定要求,确保全省公务人员在3年内全部达到普通话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对新入职公务人员原则上应要求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三级甲等。


    三级甲等是不是很难达到?许丹雅介绍说,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三级甲等水平为倒数第二等级。


    四川省普通话测试是机考,考试内容有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个项目,总分为100分。三级甲等具体要求为:70分及其以上但不足80分,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明显,词汇、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参加过普通话测试的公务人员,普遍表示达到三级甲等水平并不难,“其实,我们四川人常说的(川普)就差不多是三级甲等水平。”


    许丹雅分析,新入职公务人员以年轻人为主,基本都能达到三级甲等。部分年龄偏大,特别是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公务人员,可能面临“不会说”难题,对于这部分群体还需加强普通话培训,“拉他们一把”。


    省语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地方方言,有针对性地开展普通话培训,公务人员也可结合工作实际,聘请专家上门培训。目前,全省已建普通话水平测试站103个(测试点108个),21个市(州)、78所高校和广电、商务、交通、卫生等行业都建立了普通话测试站。公务人员按归口管理原则采取就近就便形式,预约测试机构安排专场进行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也可个人在网上报名参加测试。测试后1个月可取得等级证书。


    下一步,四川省将强化普通话应用能力培训。通知指出,各地、各单位将普通话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培训重要内容,安排专项经费对公务人员普通话应用能力进行提升培训和合格测试。对未达到普通话等级要求的人员,要加强督促。同时全面开展领导干部学普用普示范引领行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真正成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用语。

    2021-09-27
  • 四川做强文旅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在202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将正式授牌。届时,全省将有31个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和36个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自省委提出“扎实抓好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命名一批天府旅游名县,将文旅经济打造成为四川的支柱产业”,已有3年。


    3年来,四川旅游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四川旅游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跻身全国“第一方阵”,文旅发展再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增速逐渐放缓,全国各地千帆竞发、追兵渐近,新冠肺炎疫情下旅游业更是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2019年2月,四川省印发《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经过5年努力,建成50个天府旅游名县,引领全省县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夯实全省经济发展基础。


    目前,全省已有140多个县参与到“名县赛马”中来,用事实和数据证明,四川旅游高质量发展,落点在县域,受益也在县域;用经验和成果论证,“赛马机制”激活各地内生动力,通过做强文旅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长得快,但块头小”


    县域旅游寻求破解之道


    说起2019年前的柳江,柳江古镇景区管委会主任帅明华抛出三组数字和三个词:“工作人员20人,常住居民6000人,单日游客最多超3万人”“人少,事多,管理难”。


    每年吸引200万游客的柳江不缺游客,但让管理者头疼的是每年多达百件的投诉和诉讼。县域文旅,缺钱缺人缺动力,是制约发展的大问题。早在3年前,一份对全省183个县域旅游相关负责人全覆盖的采访调查报告显示:仅1/5的县(市、区)把文旅产业作为当地支柱产业。近五成县(市、区)负责人表示,文旅产业“长得快,但块头小”,规模不够。部分县市干部还表示,考核导向也是制约文旅产业发展的原因之一,文旅产业发展在中心工作中的摆位“不够重要”。


    这些声音切中县域文旅产业发展“痛点”。县域旅游怎么搞?


    天府旅游名县评选,让183个县(市、区)上台大PK。各地不得不直面问题,寻求破解之道。


    创建条件严苛:县域旅游经济规模、游客满意度等几十个指标逐项打分,既有专家现场检查,更有第三方暗访评估;


    选拔环节严苛:申报、资格审查、抽样调查与暗访、大数据评估、现场检查、主流媒体评价、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评价等多个比赛关口,纪检人员全程监督,公平公开竞争;


    奖励丰厚诱人:除3000万元资金外,还有项目、用地、融资、营销等多方面支持,在绩效考核、评优指标、人才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表现优秀的干部还能获得优先提拔。


    县域文旅发展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竞争这块‘招牌’的过程,也是缺什么、补什么不断探路的过程。”洪雅县委书记宋良勇说。


    3年评选,大邑县参加了3年。“演讲人”连华也从县长变成了县委书记。“第一年赶考试一试,第二年铆足了劲却还差一点,第三年找差距补短板从头再来。”


    政策主导下的竞争与激励,极大激发了各地的内生动力,这一机制被生动地形容为“名县赛马”机制。


    从“创评”到“用好”


    各县因地制宜做答卷


    2020年,洪雅县成功获评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柳江古镇管理已有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洪雅县旅游投诉总量比2019年同期下降50%,比2020年同期下降30%。


    不止洪雅,据统计,前两批天府旅游名县游客满意率普遍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


    9月,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和候选县进入公示阶段。省文旅厅透露,2021年全省申报天府旅游名县及候选县的县近百个,加上此前已评选出的,占四川省183个县(市、区)总量超七成。


    “有了第一批打样,规则和路径更加明确,到了第二批、第三批,竞争进入白热化。”评选中,并非自然资源最好、名气最大的地方就最有优势,每个获评的地方都必须凭实力说话、用特色取胜:长宁县做足“竹”特色,一根竹子融合“三产”,挑起百亿元产值;广安区做“亮”红色旅游,邓小平故里吸引千万游客,“免票”景区带动百亿元收入;南江县变文旅产业为支柱产业,做强龙头景区,光雾山成功创建5A级景区。


    获评后,如何用好“天府旅游名县”这块金字招牌?各县因地制宜做答卷。


    米易县大力发展康养支柱产业,凭借“阳光康养”吸引无数游客。目前,全县旅居一个月以上的康养人群占常住人口的30%以上。“发展康养产业这条路走对了!”米易县委书记蔡君说。


    宣汉县通过不断做“加法”,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抓手。在巴山大峡谷,天然滑雪场建起来,悬崖秋千和跨度680米、落差380米的玻璃桥建起来,游客随之而来。当地村民朱国富介绍,自己从一个吃不饱的山里娃,到漂泊水上的船工、接受帮扶的贫困户,再到如今成为农家乐老板,景区的打造,让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感受到巨变。


    荥经县将天府旅游名县创建作为打造“小县优城”的抓手。通过3年创建提升,注重非遗保护利用、美化城市环境、提升景区品质,荥经县不仅进入今年的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名单,还将省级文明城市收入囊中。


    两年多来,已有超过30个县将文旅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曾经的重工业区变“景区”,涌现出米易县、南江县、广安区、宣汉县等多个天府旅游名县;曾经的老风景区变为网红“打卡”地,大邑县“安仁奇境花园”、剑阁县“剑门长歌”、峨眉山市“只有峨眉山”等新场景、新玩法层出不穷。


    今年上半年,前两批20个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县域文旅经济对当地税收贡献率达15%以上,旅游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超过13%,文旅产业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5%。前两批天府旅游名县和30个候选县中,有10个县分别被评为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和进步县,6个县被命名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单位、助推19个贫困县实现脱贫。


    “名县赛马”新赛道


    激活各个“细胞”活起来


    今年,迎来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评选。有人发问:好的都被评完了,继续评下去金字招牌的含金量会不会降低?对此,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天府旅游名县评选并非目标,而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建设的初衷不是选出好的,淘汰不好的;而是通过竞争让不好的变好,让好的变得更好。”


    “不到一个月,申请的贷款就批了。”9月3日,四川沐云文旅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俊春从雅安农商银行得到消息,他修建民宿的1000多万元资金缺口有着落了。为张俊春解燃眉之急的,是雅安市雨城区文旅产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目前,雨城区获得的3000万元天府旅游名县奖励奖金,已成功撬动10亿元的投入。


    “名县赛马”新的赛道正在开启。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评选的第3年,省文旅厅出台相关考核机制“回头看”,对考评结果落后的县“动真格”、严格执行检查、复核、退出机制。


    总结运用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经验做法,“名县赛马”机制拓展至“天府旅游名牌”。今年5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决定在全省开展系列“天府旅游名牌”建设工作。根据“赛制”,自2021年起,全省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评选(推选),每次评选命名天府旅游名镇不超过10个、名村不超过30个,天府旅游名宿、名导、名品根据申报推荐情况,择优评选命名或推选发布。


    “天府旅游名牌”的评选,不再局限于文旅部门,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多部门深入参与,各领域紧密衔接。与此同时,“名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要素展开,不仅是政府层面“动起来”,县域层面“热起来”,更激活各个“细胞”活起来,带动整个行业乃至更多民生领域行业参与进来,共同推动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

    2021-09-27
  • “安逸走四川”有这些“新姿势”

    四川稻城亚丁景区。稻城亚丁景区管理局供图


    2021国庆黄金周进入倒计时,国内旅游市场也正逐步复苏。9月26日,记者从携程、驴妈妈、同程等多家旅游平台的预测数据中发现,成都成为国庆出游热搜关键词,与北京、上海等地一同登上全国旅游热门目的地排行榜前五。


    红色旅游、最佳彩林地游、最佳亲子游、自驾游、美食生态游……金秋时节的四川愈发迷人。今年国庆黄金周怎样安逸走四川?记者为你解锁多种“新姿势”。


    看变化


    短距离、少切换、周边深度游和品质游是趋势


    同程《2021“十一”黄金周旅行趋势报告》显示,此次黄金周期间国内游人数预计将达到6.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八成以上。


    从携程预订数据来看,截至9月21日,预订量最高的热门的目的地为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广州等城市。


    分析今年国庆出游的新变化,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告诉记者,相比2019年,不少目的地产品如三亚价格下降5%-20%。省内游、当地游等周边游时间延长;出行形式上,熟人组团自驾,精品小团、私家团、一单一团受青睐。


    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教授邹光勇表示:“受疫情不确定性和管控因素的影响,短距离、少切换、周边深度游和品质游是趋势,高档酒店、餐饮消费、特色民宿以及乡村旅游景区需求有望保持较大增长,旅游年龄也依然保持年轻化特点。”


    从景区类型来看,游客主要以主题乐园、博物馆、动物园、水族馆、特色街区、城市公园等具有“城市度假”标志的景区预订为主,预订占比权重达到近七成。其次是山岳、古城古镇、泡温泉、湖泊等周边休闲度假类型景区。


    出游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最高。北京环球度假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毕棚沟、刘公岛和南京欢乐谷成为90后国庆最喜欢带娃去的地方。





    蜀南竹海翠色葱葱。省文旅厅供图


    看亮点


    四川有多个景美人少的“新鲜”地可打卡


    9月中下旬,秋风乍起,四川彩林红叶季将进入至美时刻。日前,在“多彩金秋安逸四川”主题发布会上,省文旅厅面向全国游客发布了十条大饱眼福的四川最美彩林精品旅游线路。


    这些路线,贯穿着九寨沟、黄龙、光雾山、黑水、米亚罗、唐家河、龙苍沟、神木垒等全省金秋赏景胜地,涵盖了川西、川北、川东、川南各版图,为国庆出游的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要让各地游客都能“安逸走四川”,遍地开花的彩林美景并不是唯一选择。要看新、看奇,避开“打堆堆”不看人潮,怎么办?据初步统计,全省21个市州在国庆前后推出了30余条线路为各地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


    可以一路向西:从雨城雅安到情歌之城康定,木格措里耀眼夺目的七色彩林让人陶醉;摄影家天堂新都桥,金灿灿的白杨簇拥着浅白的藏式民居,美轮美奂;塔公草原风光如画;被誉为“中国地质百慕大”的墨石公园,让你产生身在另一星球的浪漫错觉;


    可以一路向北:从位于德阳“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博物馆一路行向绵阳江油“李白故里”,直往攀登“剑门关”;


    可以一路向南:经“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的乐山,前往“万里长江第一县”的南溪,游览长江上游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门——“文明门”;


    可以一路向东:拜谒广安的邓小平故里、仪陇的朱德故里、乐至的陈毅故里,再走进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在森林覆盖率74%的景区中感受“麻柳刺绣”“李家狮舞”“平溪傩戏”等非遗文化项目……

    2021-09-27
  • 激活文化资源 打造城市名片

    赏戏曲、聆听故事,闲暇之余在江南水乡观景品美食,其乐无穷。在苏州昆山,一场文化盛宴正如火如荼展开。

    9月23日至29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昆剧艺术节在苏州昆山举办。

    26台剧目打造沉浸式体验

    本届昆剧艺术节从全国范围内,遴选了22台优秀昆剧大戏和折子戏组台参演,并邀请了桂剧、高甲戏、川剧、苏剧4个地方戏曲剧种的优秀剧目参与演出,涵盖《瞿秋白》《自有后来人》《江姐》等一批革命历史题材的新创剧目。值得一提的是,活动还坚持“低票价”惠民原则,设置了10元、60元、80元三档惠民票价,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剧场、欣赏艺术。

    为了让全国喜爱昆曲的观众“足不出户”就能“进剧场,看大戏”,本届昆剧艺术节26台参演剧目还将在“文艺中国”“君到苏州”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演播,这也是昆剧艺术节首次以线上演播的形式,向全国观众全面展示艺术节精彩内容。这一创新形式不仅让文化成果共享,还能及时收集各地专家、业界人士和广大观众的意见建议,并反馈给演出院团和主创团队,促进观演互动,共同打磨精品,推动昆曲艺术创作再上新台阶。

    文旅融合彰显苏州特色

    26台剧目展演、“低票价”惠民……随着昆剧艺术节的举办,传统文化逐渐走出深闺,进入寻常百姓家。为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昆山、走进戏曲的世界,本届昆剧艺术节期间还将举办纪念苏州昆剧传习所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第九届中国昆曲学术座谈会、2021虎丘曲会等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进而掀起苏州秋季旅游的高潮,本届昆剧艺术节还与第三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三届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第十届苏州创博会同期举办。具有江南特质和苏州当地文化内涵的精品剧目、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也让苏州声音“传出来”,让江南文化“火起来”。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昆剧艺术节自2000年起每三年一届固定在苏州举办,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经过多年的举办,苏州昆山掀起了一股看戏、聊戏、关注戏曲传承发展的热潮,昆剧艺术节也成为一场全国戏迷的视听盛宴、一项文化惠民的品牌活动、一张亮丽多彩的文化名片。

    2021-09-26
  • 打造大城市大养老“广州方案”

    2021年10月1日,《广州市养老服务条例》将正式施行。该条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基本养老服务概念,明确由政府主导、保障全体老年人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让全体老年人公平获得公共服务。






    如何落细落实?如何人人享有?


    广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州市按照中央关于加快养老服务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市的部署要求,着力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并公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涵盖医食住行,覆盖了老人全生命周期照护,打造大城市大养老“广州方案”。


    改变看得见


    这些养老服务,人人可享


    近年来,广州市的公办养老机构、政府委托运营的养老服务设施、享受政府资助等优惠的普惠型民办养老服务组织,均实行普惠性收费。他们按照全市统一的照顾需求等级评定制度,由养老管理员根据评估结果,为老年人制定服务方案,以精准匹配供需,落地56项老年人照顾服务创新措施。


    在广州,每位老年人都享有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公共交通等优待,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全体医保参保人员,长寿保健金覆盖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并实施“智慧”主动发放。


    此外,广州实施全市统一、困难失能优先、公开公平透明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以及向民办养老机构购买床位制度,困难老人可以优先无偿或低偿入住养老院,在此基础上,确保其他老年人机会均等轮候入住。目前,已有逾6400名老年人通过轮候入住公办养老机构。


    在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方面,广州正织密织牢各级各部门责任网、社会组织网、志愿服务网、家庭成员网、联系帮扶网、科技支撑网等“六张网”,将低保标准提高到1120元/人/月;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提高至1680元/人/月;城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1792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平均达到1853元/人/月。


    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对于关爱服务的需求大。广州因此制定十条措施,建立覆盖全市特殊群体老年人的动态管理数据库和关爱地图,定期巡访、主动服务。“广州社工红棉守护热线”“长者心声热线”等热线的开通,为特殊群体老年人提供了应急支援、精神慰藉等支持。


    “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的功能也不断提升,给长者们提供紧急呼援、定位、健康监测、电子围栏等个性化服务。近两年来,已累计为11.6万余名用户提供定期关怀服务2799万人次、紧急呼援6.7万人次、健康监测3175万人次。


    服务有保障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面拓展


    由于身体机能变化,不少长者需要全方位的专业照护服务。然而,是否入住养老院,成为了长者及其亲人面临的一个“艰难抉择”。对部分长者及其家属而言,一方面,他们不知道有哪些养老院可以入住,另一方面则是担心养老院都在偏远郊区。


    近年来,广州不仅增加养老床位供给总量,自2013年起,还推动了市区两级公办养老机构扩建,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目前,广州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51间,床位7.5万张,从2016年起每千名老人床位数持续达到40张,让长者们都“住得上”。


    其中,社区嵌入式养老是解决中心城区“一床难求”难题、探索符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举措。广州市58.4%的床位分布在中心片区,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在中心城区就近养老的愿望。


    在“家政+养老”方面,广州建立“护理员+家政员”养老服务队伍,支持家政服务机构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全部街镇开展“家政+养老”服务并延伸村居。


    聚焦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广州也不断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全方位延伸至助餐配餐、医养康养、家政养老等服务,实施助餐配餐服务优化提升工程。如今,广州1047个长者饭堂100%实现刷社保卡就餐,11个区将重度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25个高校、企事业单位饭堂向老年人开放,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100%,护理型床位占比67%。


    为优化资源配置,广州市民政局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人员、设施、服务、管理、信誉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估结果与购买服务、资助补贴等挂钩,并在官方网站公示和公布。当前,全市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58家)占全省37%,五星级养老机构(21家)占全省的53%。


    此外,广州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协议,主动公布养老服务地图和区、街镇咨询投诉电话,定期召开座谈会或开展调查访谈,听取老年人意见建议,强化行业自律,并主动接受舆论和公众监督。撰文:陈伊纯廖培金

    2021-09-26
  • 广东全力保障电力供应

    9月上旬以来,在副热带高压、“康森”“灿都”双台风影响下,广东省持续高温干旱,全省平均最高气温达34.4℃,比常年同期偏高2.2℃。“烧烤”模式下,广东省用电需求不断攀升,截至9月23日,全省统调最高负荷需求达1.41亿千瓦,比去年最高负荷增长11%,负荷已七创历史新高。






    高温“加持”


    电量负荷双增长


    作为典型的气温“敏感”型地区,广东在31℃—37℃之间,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电力负荷便将提高200万—300万千瓦。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广东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省内电力需求保持高速增长。目前正是“金九银十”订单高峰期,尤其是二产、三产用电需求持续旺盛。1—8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5252.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3%,其中二产、三产用电量分别增长18.30%和23.13%,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分别增长7.83%和11.08%。受一次能源供应、燃料价格以及机组长期顶峰发电设备存在缺陷等因素影响,省内机组发电能力有限,当前电力供应形势紧张。


    目前,全省各市已启动有序用电预案,省内多地工业企业“开三停四”甚至“开二停五”错峰用电,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一定影响。


    统筹协调


    全力保障全省电力供应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并全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近期电力供应紧张状况。


    全力增加电力供给,保障广东省电煤供应,督促天然气供应主体保障天然气供应,满足机组发电需要,督促电厂做好发电燃料和辅料储备工作,确保高峰时段机组稳定可靠运行。推进重点电源项目及送出工程建设,确保项目按期投产,增加供应能力。同时,组织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加强关键设备、线路的巡查和运行维护,均衡机组检修安排,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发挥南方电网资源调配大平台作用,全力统筹协调西电增加供应,按最大能力送电广东,增加外电供应能力。


    此外,组织电网企业结合气象信息,加强负荷走势预测分析,提高负荷预测准确率。精准精细抓需求侧管理,政企联动,落实好有序用电计划,引导各生产企业适当调整生产安排,严格落实“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要求,切实保障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最大限度降低有序用电对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各方努力下,电力供应紧张局面预计将逐步得到缓解。


    企业自觉配合


    全社会共同参与


    为切实保障全省电力有序供应,共渡难关,需要企业自觉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当本地区启动有序用电时,相关生产企业要按照有序用电预案要求、自觉执行有序用电,积极配合调整生产安排,缓解当日用电高峰时段压力。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将联合供电企业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有序用电线路和企业现场加强巡查并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此外,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宾馆、酒楼、娱乐场所和写字楼等第三产业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自觉减少用电负荷,如降低空调设备运行功率、减少不必要的光亮工程照明等。同时呼吁广大市民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如将空调调到26度或以上,共同营造良好的用电环境。

    2021-09-26
  • 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启用 首批6000名本科生入住

    “欢迎新同学!”9月23日,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在阵阵秋雨中迎来了首批6000名本科新生。






    “请出示绿码、测量体温……”23日上午,随着2021级新生陆续报到,坐落于清远市省职教城内的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变得热闹起来。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避免大量人员过多接触,清远校区迎新时家长一律不得入校,广东金融学院提前召集了400多名志愿者身穿红色马甲活跃在清远校区校园各处,协助同学们顺利入住。


    “学校把最有优势、最具前沿的学科办在清远。”广东金融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有9个二级学院和39个专业入驻清远校区,校区采取“2+2”的办学模式,即大一、大二学生在清远校区学习,大三、大四在广州本部学习。


    今年,粤东粤西粤北4个地市有了当地首所本科高校,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的正式启用,让清远实现了“大学梦”。清远校区由广东金融学院与清远市政府共建,于2018年2月签约,2019年9月正式启动建设,今年秋季建成并启用第一批28万平方米校舍。

    2021-09-26
  • 盘锦: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1%

    盘锦厕所革命变“将就”为“讲究”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1%,实现应改尽改


    “室内厕所实在好,卫生方便还能冲澡儿,再也不怕冬天冻屁股夏天蚊子咬,就连在城里上班的儿女回家次数也多了。”金秋时节,记者在盘锦农村采访,看到满眼丰收景象的同时,更听到农民对厕所革命的交口称赞。


    目前,盘锦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1%,实现了应改尽改。各项数据均达到国家、省改厕目标要求,并且在全省率先完成国家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创建任务。


    盘锦市组织各县区对全市21个镇、17个涉农街道、323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开展农村改厕基础数据调查摸底,逐户确定农户的改厕意愿,不断总结改厕工作经验,为改厕工作提供了真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同时,积极推进改厕试点,规范履行改厕程序,确保工程规范实施。


    在把关改厕质量过程中,盘锦市各县区的厕具采购严格选择正规企业;选定中铁十四局等有技术能力、有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监管做到专业工程监理人员和市、县、镇、村、群众五级监管人员同时到位、共同负责;建立市包县区、县区包镇、镇包村、村包户的四级干部包保责任制。


    厕所革命是小村庄里的大工程,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里子工程”。盘锦市厕所革命直面农村群众生活的“方便”问题,变“将就”为“讲究”,让“方便”更方便,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2021-09-24

  • 首 页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