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春市开展城市环境专项整治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全国文明城创建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整洁亮丽的城市环境,16日,长春市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决定利用1个月时间,在全市开展城市环境专项整治工作。


    城市环境专项整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市突出人性化、科学化、精细化目标,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压责任、下功夫。


    本次城市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从加强老旧散小区管理,全面修复“城市伤痕”,加强建筑工地管理,整治各类违法占道,规范户外广告牌匾,整治规范各类架空线杆,城市窗口区域治理,拆除违法建筑和加强停车管理等方面展开,据了解,整治工作中,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每日开展自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清单汇总上报。市里将以巡查、暗访、督办和媒体曝光方式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2021-09-18
  • 长春新区将携16户重点企业亮相东北亚博览会

    第十三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正在紧张筹备。长春新区将现身吉林馆,带领16户区内重点企业参展。


    长春新区展位共设置新区成就、产业新区、创新创业载体、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临空经济、国际陆港、新区“十四五”展望8个部分,将围绕长春新区高标准推进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和改革创新,加快打造生物医药、IT、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努力打造支撑长春、辐射全省的创新型产业基地和引领东北、全国一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成产业高端、创新活跃、开放包容、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区等方面进行展览展示。

    2021-09-18
  • 用好“活教材” 激励新担当——吉林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综述

    吉林,一片厚重的红色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红色文化。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地区,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的发起地、抗美援朝的后援地,也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吉林人民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和悲壮激越的战争遗存,为吉林大地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传承弘扬、保护利用工作,全省各地不断创新活用,突出地域特色,擦亮红色品牌,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助推吉林红色资源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深挖共建红色矿藏愈加丰富


    吉林是一座精神富矿,随着全省红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矿藏愈显丰富。


    马骏、杨靖宇、刘英俊、王大珩、黄大年、郑德荣家喻户晓,东北抗联、“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共和国长子”影响深远。


    如何引导全省各地挖掘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精心部署,高位推动全省红色资源的开发、保护、利用、弘扬工作落实落细,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吉林省进一步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在全省深入实施红色文化研究阐释工程、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程、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工程、红色文化精品创作工程、红色旅游发展工程;省委宣传部牵头制定《在全省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五走进”红色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推动各地各部门扎实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组织专家研究提炼形成“三地三摇篮”概括表述,推动全省干部群众在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中用好红色资源,汲取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省文化和旅游厅制定“活化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完善红色旅游规划体系,建立红色旅游发展协调机制,打好吉林红色旅游“6”张牌,推动红色资源和红色旅游深度融合,助推党史学习教育热在群众、“火”在基层……


    红色资源是一座精神富矿,红色文化遗址是这座精神富矿里重要的有形资产。我省成立革命文物处,负责全省革命文物保护与红色旅游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革命旧址269处、烈士纪念设施541处、革命历史类纪念馆(博物馆)28家、馆藏革命文物6000余件(含珍贵文物724件)、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70余家。


    传承发扬红色文化魅力凸显


    一个个红色人物、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处处红色旧址……背后的红色故事,无不传递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红色故事感人至深。如何讲好红色故事、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好地了解先辈们的革命事迹,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省委宣讲团精心编写《宣讲提纲》,集体备课,先后两轮赴全省各地和部分企业、高校开展宣讲活动230余场,实现市(州)县(区)全覆盖;市县两级组建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1400余场;调动全省1.6万余名理论志愿者和基层宣讲员,遴选一批红色传人、“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深入全省93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层社区、企业、学校等,开展红色传人讲红色故事、“时代楷模”讲奋斗故事、汉语朝鲜语双语宣讲等特色宣讲活动。


    挖据整理,加强红色文化研究阐释。省委党史研究室扎实推进《东北沦陷史》等文献类著作编写工作,完成《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第一卷(1921—1949)修订及再版,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地方工作重要论述资料汇编》《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的100年》《中国共产党在吉林一百年画卷》《吉林抗日英烈谱》《红色传人讲红色故事》《巡礼吉林——以英模命名的那些地方》等党史学习读物,摄制纪录片《百年红星耀吉林》《信仰的光芒》。


    聚焦青少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鼓励学校到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开展现场教学,让红色文化滋养心灵、涵育德行。组织全省少先队员开展“红领巾讲解员”志愿讲解服务,累计在全国少工委微信公众号“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平台注册讲解员15万余名,上传作品3万余件。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我省党史学习教育遍地开花。各条战线、各个岗位、各个年龄层的人,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红色故事中,孜孜以求地汲取着助推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的奋进力量。


    激励担当红色旅游助推高质量发展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


    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省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各级党组织学习培训重要内容中,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基地的作用,结合建党、建军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党史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主题党课等“五个一”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理想和信念,发扬优良革命传统,献身党和国家事业。


    山水为脊,红色为脉,文化为魂。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乡村休闲、都市生活等各类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将红色资源转化成发展优势,助推吉林高质量发展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长春市立足文旅融合发展新形势,重点从“红色观光”延伸到“红色教育”和“红色践行”“红色研学”等,不断优化红色旅游空间布局、推进旅游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四平市将遍布全城的红色点位串联成一条条微旅行线路,生动复刻一段段红色历史,打造红色旅游产业链;靖宇县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围绕“英雄圣地矿泉名城北国药都生态绿乡”品牌形象,实现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融合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回望来路,红色始终滋养着吉林这片辽阔的黑土地。眺望前方,我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安排,进一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推动红色文化成为庆祝建党百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社会共识的宝贵财富,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2021-09-18
  • 山西省出台“2+1”融资机制并顺利实施

    9月9日,记者从山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山西农担)获悉,我省出台的“2+1”(再贷款+融资担保+信贷)融资机制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已有30余家地方法人银行拟与山西农担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其中7家已递交授信资料。


    近日,为加大对实体经济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风险分担及资金撬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再贷款使用水平和效果,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联合省财政厅、省金融办出台了“2+1”融资机制。“2+1”融资机制,是在人民银行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过程中,按照规范统一的合作框架,积极将全省政府性和农业信贷两类融资担保纳入,作为银行信贷风险分担的有力补充,为市场主体融资增信、增额。


    其中,“再贷款+农业信贷担保+信贷”模式是在人民银行实施再贷款政策过程中将农业信贷担保纳入,引导地方银行加大对农业产业信贷投放力度,从而有效发挥再贷款政策的杠杆撬动作用。这一模式的建立,为地方法人银行与山西农担进一步强化业务合作搭建了助力桥梁,也为有效发挥银担协同支农助农作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下一步,山西农担将加快推进“2+1”融资机制方案扎实落地,积极联合各地方法人银行推动再贷款投向农业产业,进一步降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引入更多金融活水。

    2021-09-17
  • 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预计10月开园

    “听说有个兵工厂的文化园要开放了,到底在什么地方啊?会有什么东西展出啊……”最近几天,许多市民和网友或拨打山西晚报热线或在山西晚报客户端留言询问。


    9月15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市杏花岭区巨轮街道胜利街旁,提前参观了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这里共占地115亩,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现保留有不可移动的6处省级文物和17栋国家工业遗产建筑,保留有清末、民国、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可移动工业实物遗产20000余种,包括兵工厂旧址、火炮博物馆、晋造工业文化体验馆等多个场馆,届时爱好军事、工业机械的市民都可以来参观学习、游玩。


    园内多个展馆已基本完工


    15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时,大院里仍然有工人师傅在忙碌着铺地砖。周围多个建筑都是民国时期的老式建筑。项目部主任刘贵红介绍,目前除了大院里面还在紧张施工、铺砖以外,其他多个展馆都已经基本完工。


    院子中间有三个大型绿色罐体,旁边地下开着口子,下面密密麻麻布置着管道。刘贵红说,这管道最下面是民国时期建设的,上面一层是新中国成立后新造的,而这三个大型罐体,则是改革开放前使用的,之后才废弃不用。


    “这是装机油的,当时统购统销,需要提前买回来存放,后来能随时买到机油了,就废弃了。”刘贵红一边说,一边带领山西晚报记者走访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


    为什么叫1898呢?刘贵红说,太原兵工厂前身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时任山西巡抚胡聘之两次奏请清政府设立以制造军火为目的的山西机器局,距今约120年历史。随后,刘贵红带领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兵工厂旧址,这里不仅存放着大量的实物,包括中式和日式的保险柜,也有打字机、日式计算机等,同时,翔实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展示了太原兵工厂的更替兴衰史。


    太原兵工厂是山西省唯一一处清末官办兵器制造工业旧址,是山西省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省内外军事工业影响深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雁门关战役、娘子关战役、忻口战役、保卫太原等战役中,太原兵工厂制造的武器弹药是山西抗日战场的重要装备保障。


    保留2万多件工业遗存实物


    在晋造工坊内,展示了山西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馆内保留了大概20000多件遗存的工业实物,这些工业遗存实物展示了清末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工业生产水平。工业遗存实物涵盖了机器设备、武器装备以及各式各样的刀具、量具、夹具、磨具、辅具等,也有一些工业设备的设计图纸、报纸、杂志、历史照片、书籍资料等。


    “这些刀具都是2011年从地里挖掘出来的,这是1937年的刀具,当时有个说法是三分技术七分刀具,没有好的刀具,做不出好的工业配件来。”刘贵红还介绍,这里有许多国家可移动文物,约有40件,包括一些耐火砖、特殊的工具等。此外,各式各样的铣床、车床、铡床等,分门别类,非常齐全。


    这里不仅可以看到那段时期我国产出的机器设备,也可以看到当时引入到我国的一些其他国家的先进设备。这些珍贵的历史材料,对于当下研究我国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产业园区还建立了一座工人运动纪念馆,在该馆内不仅可以详细了解到太原战役的相关历史,也可以参观到当时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遗迹,例如徽章、报纸、服饰等,同时也可以了解到那时太原兵工厂工人们的生平事迹。通过参观这座纪念馆,人们可以详细了解到山西工人运动的相关历史。


    山西晚报记者发现展区里有几门造型宏伟的大炮,以及多种机械设备。工作人员介绍,有些设备甚至还是蒸汽机带动的,后来才变成每个机器由一个电动机带动。


    开园后游客可进行多种体验


    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是在原太原兵工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过半年的建设,目前已完成“三馆一坊”的初步建设。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兵器博物馆、山西工人运动纪念馆、民国实景体验馆、晋造工坊、教育培训中心、文创产业聚集区、文体休闲中心等。该产业园主要以工业博物馆、文创展示区、国防教育体验区这几部分为基础开始建设的,并且现在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开放条件。9月底完成西出口建设后,预计10月份就可开园。


    这座产业园不仅是一座天然的“军事博物馆”,更是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刘贵红介绍,园区内还有一处单独的体验馆,目前正在建设中,体验馆建成之后,人们可以在馆内通过VR等方式,真实地感受到当时那个年代的战争状况,从而使人们铭记历史,同时明白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同时,他们还有真人CS项目,并与各个学校联系,进行研学之旅,让更多学生来真实体验这些工业实物,包括军事方面、工业制造、机械方面的学科,都可以来这里参观学习。


    同时,园区的公众号也正在紧张建设中,建成之后方便市民线上预约参观。项目负责人表示,园区开放之后,大部分展览区域对外是免费开放的。


    “1898太原兵工厂文化产业园保留了老厂区,也保留了很多工业实物,留住一段历史,也给老百姓一个可以触摸历史的地方,一个展现山西兵工文化的场所。”刘贵红说。

    2021-09-17
  • 亮品牌、唱大戏、走线上 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庆祝活动来了

    发布会现场。


    让农民群众说起来、唱起来、舞起来,让农业企业打品牌、促营销、拓市场……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新闻发言人张软斌介绍了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山西庆祝活动暨第七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总体情况。


    张软斌介绍称,以“庆丰收、感党恩”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四个丰收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丰收节。山西的庆祝活动将于9月23日至26日在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举行。


    “主要活动有9项,包括一场大集、两个论坛、两场对接、两台大戏、两场大赛。”张软斌表示,为营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城乡共庆丰收的浓厚节庆氛围,让农民群众说起来、唱起来、舞起来,让农业企业打品牌、促营销、拓市场,山西将丰收节和农交会两项活动整体策划,同期举办。


    其中,“一场大集”是开幕式暨群众庆祝活动,“两个论坛”是2021乡村振兴(太谷)论坛和第三届绿色植保技术创新国际高端论坛,“两场对接”是“百家龙头企业进山西”对接活动和全国商超、采购商产销对接活动,“两台大戏”是“庆丰收·感党恩”山西庆祝农民丰收节主题晚会暨农业品牌之夜和金秋大戏庆丰收活动,“两场大赛”是山西省农机操作手大赛暨植保无人机大赛和农民工歌手大赛。


    “为充分体现了鲜明乡村特色、贴近农民群众,活动期间将安排7场由新创精品剧目、红色经典剧目、优秀传统剧目组成‘金秋大戏’,邀请晋剧名家名角演绎四大梆子戏曲名剧。”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文志介绍称,各地农民群众将在现场自发组织表演社火、非遗、传统戏曲、魔术杂技、广场舞等一系列极具乡土气息的表演。


    除了线下活动,本次庆祝活动还将进行线上展示。“山西将全新推出线上农交会,开通线上电商交易系统、直播系统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发布系统,实现线上线下展览展示深度融合和全方位互动。”赵文杰介绍说。


    对此,神农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冀俊强称,本次系列活动期间,神农科技集团将开展电商直播展销活动,建立农交会网站、小程序、公众号、视频号,开展系列广告宣传。


    “考虑到近期的疫情防控形势,组委会将在入口管控、住宿接待、展会活动、物流快递、设施环境等环节加强管控、检测。宾客及观众在参加活动时需出示‘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居民健康卡’。”张软斌说。

    2021-09-17
  • 淮安区:着力将“百里画廊”打造成靓丽淮安的城市名片

    今年以来,淮安区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暨“百里画廊”建设工作,确保把“百里画廊”打造成靓丽淮安的城市名片,早日重现“漕运盛景”,在新时代续写“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灿烂篇章。

    一是以建设淮安市展示“象征意义”窗口的目标追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百里画廊”建设的重大意义。“百里画廊”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的重点中心工作,更是该区展现“窗口”意识、彰显“窗口”作为的重要政治任务。该区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充分认清“百里画廊”建设的重大意义,提高站位、全力推动、展现作为。站在“根脉延续”的历史维度,深刻把握建设“百里画廊”对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站在“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深刻把握建设“百里画廊”对展示“象征意义”的重要意义;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角度,深刻把握建设“百里画廊”对实现“比学赶超”的重要意义。

    二是以全力打造“传世经典”的定位追求,高标准谋划实施“百里画廊”的重点任务。该区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凸显“百里画廊”百美之美。注重系统谋篇布局,以塑造“百里画廊”的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水韵人文之美、绿色发展之美为目标,把“百里画廊”打造成最具特色的生态走廊、文化长廊、产业连廊和幸福画廊。突出核心区域打造,将“四湖一垠一镇”为重点的7.4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打造成老城复兴的示范标杆。突出上下衔接融合,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推动实现大运河“百里画廊”规划与总体规划和上位规划的有机衔接和整体协调。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让运河沿线各美其美。以生态绘底色,全面构建连续贯通的蓝绿生态网络体系。以产业提成色,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动“产、城、镇”融合发展。以宜居增靓色,围绕农房改善“两带三圈”,结合特色田园乡村、水美乡村等建设,让群众体验到更多家门口的“微幸福”。以人文显特色,深度挖掘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彰显不同文化的独特韵味。

    三是以奋力走在“淮安市前列”的使命追求,切实凝聚建设“百里画廊”的强大合力。“百里画廊”建设既是一项“规定动作”,也是一场“个性比拼”,该区以强烈的使命感,全力投入“百里画廊”建设,全方位压实各方责任,确保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地、高质高效完成。组织领导再强化,政策保障再完善,督查考核再过硬。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将“百里画廊”建设纳入全区大目标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督查结果的运用,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坚持系统谋划,高标准开展大运河“百里画廊”规划编制工作,确保区级规划和市级规划统一衔接。突出项目引领,围绕“文旅兴区”战略,进一步细化编排项目,做到每个片区、每个项目都充分彰显淮安区文化特色和古城魅力。落实各方责任,定期进行会办推进,确保将大运河“百里画廊”淮安区段建设成为改善河湖环境的生态绿廊、促进产业升级的生产走廊、通往民生幸福的生活长廊。

    2021-09-16
  • 让市树市花成为亮丽城市名片

    白露时节,走在禅城区祖庙路上,一排排十多米高的白兰树枝繁叶茂,阔伞形树冠绿意盎然,郁郁葱葱的绿叶中,白色的白兰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淡雅幽远的清香。

    每年4月至9月,正是白兰花开得最盛之时。作为佛山市树、市花,目前仅在禅城区种植的白兰树就达4000多棵。为擦亮市树市花这张城市名片,自今年7月起至10月,佛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开展为期4个月的佛山市树市花摄影、短视频、征文大赛,参赛者最高可获奖金3000元。



    祖庙门前的白兰树枝繁叶茂。/杨紫澄摄

    白兰情结

    老佛山的独特记忆

    “每逢花开时节,走过祖庙路,都有淡淡的花香萦绕,让人心情舒畅。”在老佛山郑国山的记忆中,上世纪50年代,祖庙路就种有白兰树。“以前祖庙路附近有条龙须沟,后来大家将河涌填平了,种上大批白兰树。白兰开花时,整条祖庙路芳香阵阵,远近闻名,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打卡点。”

    郑国山说,每逢白兰树开花,祖庙路上暗香萦绕,祖庙路因此也被称作“香花路”,成为不少老佛山的集体记忆。路旁林立的白兰树使祖庙路成为佛山的“白兰一条街”,这一带的白兰树普遍树龄较大。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白兰在佛山的栽植历史长远,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时期,由于种植方式简单、成花美丽,不少佛山街坊都喜欢在家门口种上几棵。

    禅城区园林绿化养护中心园林工程师李志东介绍,白兰原产亚洲热带地区,绿荫效果好,又有清香,花期集中在4月至9月。目前禅城区种植白兰树4000多棵,分布在祖庙路、高基街、松风路、中山路等路段。

    白兰之所以成为佛山市树市花,是当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时期,由市民投票选出来。1997年下半年,佛山建委和园林处在中山公园和百花广场设投票点,收集市树市花选票,得票最多的就是白兰,其次是大叶紫薇。1997年12月10日,佛山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决定佛山市的市树、市花为白兰。自此,白兰正式成为佛山的人文及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志。

    “小时候,我家附近就有一棵白兰树,每到开花季节就能闻到白兰独特的香味,沁人心脾。”家住南海桂城的老佛山顾新华说,白兰树高大挺拔,白兰花香清新淡雅,很难让人不喜爱。



    白兰花

    白兰印象

    低调雅致清香幽远

    汾江河畔,一排排白兰树叶色浓绿,一辆洒水车刚好经过,水花在太阳照射下呈现一道缤纷的彩虹,与路边的青青绿树相得益彰。这是摄影爱好者黎静昕镜头下的白兰花之美。从事园林绿化工作的黎静昕在中山公园工作了七八年,每年都会用镜头记录公园里的各色花草。

    有时候路过白兰树下,她会捡一些散落在地上的白色小花,拿一个瓷碟装上水,将白兰花梗朝里浸在水里,白兰花遇水会渐渐张开,整间办公室都萦绕着怡人的暗香。“用水养着白兰花,它的香气可以持续整个星期。”黎静昕说,“白兰外表看起来低调,却是一种很有内涵的花,作为佛山市树市花,再合适不过。”

    对20多岁的钟惠君来说,对白兰花的最初印象源于奶奶的喜爱。小时候,她在三水长大,奶奶住的小区有一棵白兰树,每次经过时奶奶都会捡几朵白兰花,回家后放在钟惠君的枕头下,白兰花淡淡的花香一路伴随着她成长。

    “我拍摄的视频展示了白兰清新雅致的形象,低调而不张扬。这跟佛山人的性格很像,温和而务实。它可能不是最光彩夺目的花,但清香幽远的花香会让人记住它。”钟惠君觉得,作为佛山市树市花,白兰很好地体现了佛山人的性格和精神。

    如今,在禅城区高基街、松风路等路段,一排排白兰树高大挺拔;南海区海三路、天佑六路、奇腾路等白兰主题道路已经成形,顺德区清晖园、钟楼公园、西树林公园等白兰主题树林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种植在高明区和三水区各条道路的白兰也在这个夏日与市民见面。

    今年9月,第一次来佛山旅游的李贯英记住了祖庙路,不是因为城市商业的繁华,而是因为种植在道路两边的白兰树,“花香怡人,清新自然,白兰花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佛山。”

    如此独特的白兰,在众多市民心中是什么模样?今年7月起至10月,市城管执法局开展2021年佛山市树市花(白兰)系列宣传活动,比赛分为摄影组、短视频组和征文组,活动为期4个月。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市民均可获得奖金,最高奖金3000元。

    市城管执法局提醒,参与活动只需关注“佛山城管执法”微信公众号,在后台回复“寻找市树市花”关键词,点击链接并填写相应信息、上传照片/短视频/文档,然后提交即可。

    如何发挥特色

    加强宣传挖掘内涵美和形式美

    随着佛山城市园林绿化品质不断提升,在城市形象升级中,佛山将如何发挥白兰的特色?市城管执法局表示,未来将加大市树市花白兰的应用和宣传,以《佛山市绿化景观风貌设计指引》为依托,在公园、道路等城市绿地建设或改造中加大白兰、桂花、香樟等芳香植物的应用力度,加强白兰作为市树市花内涵美和形式美的宣传挖掘,营造四季香景不同的园林绿化景观和芳香体验。

    近年来,市城管执法局相继开展了“新一轮绿化佛山大行动”“美丽佛山五年绿化行动计划”等,不断强化城市管理及文化融合,营造美好生活环境,公园绿地布局更加合理,“组团城市,绿脉相通、绿廊环绕、公园棋布”的绿地系统格局更加明显。据统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16年的40.98%提高到2020年的45.61%,建成区绿地率从38.58%提高到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4.67平方米上升到19.21平方米。

    接下来,佛山将实施绿美工程,打造公园城市。例如,实施造亮点、强门户、织花景、添芬芳、促共享、显特色、飞彩带、融文化等八大策略开展中心城区绿化品质提升。同时,开展公园城市建设新发展理念研究,加强与相关研究单位沟通交流,加快开展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的前期工作,做实顶层设计谋划,将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作为推动佛山城市转型提质、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2021-09-16
  • 维护公共设施 点亮城市名片

    公共设施是一座城市文化与形象的名片,承担着公共服务与美化环境的作用,也是反映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城市管理者作为城市的“服务员”,维护城市公共设施责无旁贷。

    9月14日下午,泗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位于青年路和人民路交叉路口附近一处宣传栏倾倒并压在了人行道上,执法队员立即下车查看。此宣传栏倒地对行人来往造成了困扰,在车辆穿行的马路边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队长一边与执法人员们合力将倾倒的宣传栏扶起,一边安排人员回局取工具,使用铁锹共同将宣传栏加固。时值正午,路边不时有好奇的行人经过,探头看到执法人员干的热火朝天,汗水涟涟的蓝色制服紧贴在身上,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称赞。

    不到20分钟,执法人员便完成了加固工作,再次检查稳妥后,他们又来到附近门头商户,提醒并嘱托若附近公共设施出现安全问题时请及时告知相关部门或通知附近城管值勤人员,商户纷纷表示支持和认可。之后便投入到日常巡查工作中。

    做好城市管理,就是爱护城市的点点滴滴,维护城市整洁有序,执业于基层,服务于人民,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在广大市民的参与和共同维护下,携手并进建设美丽家园。

    2021-09-16
  • 打造美丽宜居武胜样板





    武胜县城航拍。记者夏俊林摄


    “我在新客运站上班,每天选择步行前往,因为早晚空气好,道路两旁风景优美,一路走过来就像是走在天然‘氧吧’里,别提有多惬意了。”9月13日,家住武胜县迎宾大道御景湾的居民刘一茹在上班途中说道。

    近年来,武胜县按照“一街一品、一路一景”要求,结合城市街道主题,筛选花化、香化、彩化植物作为控制道路总体景观基调树种,完成迎宾大道A段、龙女湖旅游区滨江路、人民南路、弘武大道等主干道美化提升。

    此外,按照广安市统一部署,该县围绕亮山亮水亮文化,积极打造“休闲江湾城”,着力建设休闲之城、公园之城、幸福之城。

    加强扬尘污染管控

    创建空气质量“A+”城市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县城区内建筑工地快速增多,防控“扬尘源”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9月11日,记者在四川泰兴房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现场看到,围挡护栏喷淋设施规范有序,洗车槽、除尘雾炮机、防尘覆盖网一应俱全,呈现出整洁有序、文明施工的场景,一旁的扬尘实时监测仪显示该工地扬尘数值未超标。

    据四川泰兴房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舒建明介绍,为减少扬尘污染,该工地设置了施工围挡,围挡上安装了喷淋设施;工地大门口设置了洗车槽,随时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同时安装了雾炮机,用防尘布对裸土进行了覆盖。

    此外,为深入推进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武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标本兼治、长效治理”的原则,持续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对在建工地扬尘进行源头管控,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我们安排专人对所有在建工地进行常态化管理,对扬尘抑尘设施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监管检查,保证所有工地做到扬尘抑尘。”武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熊海燕说。

    近段时间以来,武胜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行政执法大队加强源头管控,对城区30余个在建施工项目进行巡查,对扬尘不达标的5个施工项目进行行政处罚,责令其限期整改,有效解决了当前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了绿色施工环境和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武胜县严格落实网格化监管责任,紧盯污染源,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截至9月12日,武胜县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优良天数122天,优良天数率90.2%,PM2.5平均浓度为25.5微克/立方米。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激发活力提升幸福指数

    9月14日,在武胜县利民街22号老旧小区项目改造现场,工人们正在对新建的化粪池绑扎钢筋,同时对楼道墙面破损涂料进行清理。

    “我们每天安排了20余名工人参与施工,目前已经完成楼道改造和绿化场地清理,正在进行化粪池新建、外墙修复以及排水管道清理修复工作。”该项目施工负责人肖永林说,下一步还将进行监控、门禁系统的安装,以及地面黑化等改造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项目改造。

    据悉,全县此次参加改造的项目有19个。在供水、供气、供电项目改造完成后,还将对各个纳入改造计划的小区进行移动通信、消防、停车、垃圾投放等设施修建。此次改造计划,涉及居民楼186栋、居民3277户,建筑面积约36.95万平方米。

    老旧小区改造,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利益,也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

    武胜县住建局局长朱涛表示,改造前,该局联合各社区通过走家入户宣传、召开坝坝会等方式,充分吸取居民群众的诉求意愿;改造中,该局组建工作专班,全程跟踪,及时解决突发情况,确保改造项目“接地气”“切民生”。

    田兴明大爷居住在已经改造好的武胜县振兴路160号祝家大院,每天早晨,他都要在小区里转上一大圈,然后去凉亭找老友下象棋、聊天,生活非常惬意。

    “以前我们小区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经过改造后,环境变美了,我们的居住体验好了,生活也越来越安逸。”不少居民都表示,自己居住多年的老旧小区现在住得越来越舒心,也焕发了新活力。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自动开启“美颜模式”

    “这边路修好了,沿途都是风景,我每天饭后都要和家人来这边走走。”9月12日,带着小孩在叶家山公园散步的曾倩笑着对记者说道。

    武胜县围绕“交通便捷、生态宜居中高端居住区”的片区定位,规划形成“一带、两心、多片区”总体布局,在仁和片区北侧规划一条生态绿带,以社区服务中心及生态公园绿心组成的城市核心、以叶家山公园为绿心,串联形成公共景观带,打造山水相依的多个高品质居住组团片区。

    走进武胜县太平铺片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对该项目地下室顶板和部分标准层木工支模进行施工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目前整个项目总共有500余人同时施工,确保各个环节有序衔接,项目如期完成。”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在武胜县体育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人们正在加快场馆看台和主体钢结构施工。据悉,该项目占地41.39亩,建筑面积19735平方米,主要建设各类大小不同的运动场馆与室外附属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以举办篮球、排球、羽毛球以及大型演出等节会赛事活动,市民运动也有了好去处。

    随着“休闲江湾城”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叶家山公园、白鹤观公园、唐家山森林公园加快建成,滨江路、上东街升级改造如火如荼,一批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武胜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大楼、中医院城南院区、第二人民医院等一大批民生补短项目加快推进……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了,生活也越来越便捷,居住在这里真的很幸福。”对于城市功能越来越完善,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市民幸福感不断“飙”升。(记者肖雪)

    2021-09-16
  • 河北张家口:崇礼太子城体育公园建成

    9月8日,游人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体育公园栈道上行走。


    近日,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太子城体育公园建成。该公园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集体育健身和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该公园北侧紧临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云顶滑雪公园入口区,南侧紧临张家口冬奥村广场区和太子城遗址公园,利用自然地形以及周边规划的成熟配套设施,组成一座符合国际标准的全季山地体育公园。

    2021-09-14
  • 河北隆尧永兴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永兴村街景。


    走进河北省隆尧县永兴村,映入眼帘的是笔直宽敞的街道,红黄相间的便道砖,规划有序的绿植和生动有趣的文化墙。“这还是我们的永兴村吗,怎么变得这么漂亮!”长年在外务工的永兴村村民李兴华返乡时激动地说。


    “我们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并通过‘全民共建’进行集资,共筹集资金48万余元,对村内基础设施进行了全方面改造,实现了亮化美化村容村貌全覆盖。”永兴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印国介绍说。


    去年以来,永兴村对全村主街道进行扩面翻新,新修、翻修街道1700米。与此同时,彻底改变农村道路污水、下雨天道路积水等问题,修建下水道3400多米,实现全村主次街道全覆盖。


    为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永兴村在道路两侧高标准铺设便道砖12000平方米,新植绿植1410余棵,聘请专业人员绘制文化墙共计12000平方米。


    李印国说:“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村庄美,还要实现农民富、农业强。”


    永兴村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鼓励种植大户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化种植,实现更高产量,更高收益。近两年,永兴村土地流转2170余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0%。冬桃、香菜、麻山药、冬瓜等高效农业在永兴村遍地开花。


    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参与到城镇化进程中。永兴村外出务工人员李建强说:“现在家里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我们可以安心在外地工作了。”陈彦华家有三个劳动力,每年在外务工收入高达15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的每年净收益6000元,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在永兴村,还有很多村民像李建强、陈彦华一样通过土地流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收益最大化。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现在环境变美了,家里家外干干净净,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回乡创业的大学生李扬扬说。


    李扬扬根据自己大学所学专业优势,紧跟农村电商发展势头,在永兴村创办了河北淘中淘商贸有限公司,公司以实体批发的形式,销售本地和附近地区农产品,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还帮助更多农民销售农产品,真正实现了自己致富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聚焦乡村振兴,我们干部既要当‘智多星’,又要当‘领头羊’,还要当‘实干家’。我们要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引进现代高效农业,注重人才引进,让乡村振兴的梦想早日实现。”李印国信心满怀地说。

    2021-09-14

  • 首 页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