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仁万山:农机技能大比武助推春耕生产

    为抢抓农时推进春耕备耕,大力实施粮油产能提升工程,持续掀起春季农业生产高潮。5月6日,万山区2023年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暨农机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大坪乡黄花村举行。








    比赛现场。彭俊摄


    活动现场,全区11个乡镇街道参赛队伍、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机手共20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水稻机械化育秧、无人机植保飞防、拖拉机犁田等农机技能开展同台竞技,相互比速度、比质量、比稳定性,充分展示了各位农机手的精湛技艺和农业机械的巨大优势,达到了竞技交流提升农机技能水平的效果。








    农技大比武。肖浩摄


    经过激烈角逐,大坪乡代表队综合得分第一,获得比赛一等奖。代表大坪乡参加拖拉机犁田项目的吴敬平喜上眉梢。吴敬平表示,能够参加这个比赛,和各个乡镇街道的农机人员进行切磋交流,能够促进农机技能的提升。同时,新式农机的推广让他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他希望农机的推广使用能为当地农业带来巨大改变。








    万山区2023年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现场。彭俊摄


    举办此次技能比武活动是万山区坚决扛起稳定粮油安全政治责任,加快农机推广使用的有效措施,也是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机操作技能,推动全区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实际行动。


    “举办比赛是为了更好的推广农机使用,希望农民朋友能够立足自身实际,通过机械强农、技术强农的手段,发挥机械化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做到应收尽收、应播尽播。”万山区农业农村局区划中心主任陈守刚说。








    万山区2023农机技能大比武现场。彭俊摄


    近年来,万山区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转型升级这根主线,加快推进农机化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机械化作业正逐步成为农业作业主流。目前区内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4家,其中区级合作社11家,市级合作社3家,全区现有农业机械装备2万余台。耕管种收机械化率达53.7%。





    选手参加农技大比武。肖浩摄


    下一步,万山区将在农机购置补贴、先进农业机械引进、农机作业服务、农机合作社运行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机械化水平,打造农机产业新高地,为乡村振兴、农业生产提供支撑保障。(夏明凡、肖浩、彭俊)

    2023-05-09
  •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讲述感召与决心——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编者按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并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


    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殷切期望: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农民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金山街道东元社区的农田里插秧。新华社发


    从2009年至今,中国农业大学探索建立了覆盖全国24个省区市91个县市区旗的139个科技小院,培养了大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对于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将如何切实行动?我们邀请师生代表畅谈心声。


    【师生讲述】


    让知识在田间变为生产力


    讲述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纸短情长、字字千钧。我们致力于培养的学生,就是要扎根一线为农民做实事、解难事,就是要在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中做科研、治学问,就是要在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培养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总书记对同学们的充分肯定和殷殷嘱托,让我们激动万分、备受鼓舞,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右二)在云南古生村指导学生和当地村民开展农业绿色生产实践。光明图片


    作为科技小院的指导教师之一,带领师生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是我科研生活的真实写照。科技小院师生每年有200多天扎根农村,把教学、科研和推广延伸到乡野田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农业生产从种到收,从整地到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科技小院师生全程提供“保姆式”系统服务,让农民对技术产生兴趣,引导农民自愿采纳新技术,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小院人才培养的特点之一,就是“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将研究生培养过程植根于广大乡村,使其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农业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中,调动地方政府和农业企业参与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拓展研究生培养队伍,有效解决了研究生培养平台短缺、条件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多方参与、多主体联合,有效解决了研究生培养与被培养主体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而制约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质量的问题,最终实现“勤思多悟立德、实干真学树人”,形成了科技小院“零距离爱知笃行,干中学追求卓越”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党和国家对农业科技越来越重视,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时代。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用自己的抱负与热忱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在实践中厚植爱农情怀、学农热情、强农责任,不断练就兴农本领,矢志担当起农业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


    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建设理念,科技小院将勇担立德树人、爱农兴农的时代重任,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等战略需求,大力推进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校地合作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不断在农业科技核心关键领域和“卡脖子”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不断提升爱农兴农新型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适应度,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助推“一带一路”农业绿色转型


    讲述人:中国农业大学驻扎科技小院青年教师焦小强


    这几天,我反复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回信中总书记称赞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恰恰就是驻扎在科技小院的同学们身上的特有气质。


    科技小院的同学们人均一年驻扎农村200余天,他们肩扛责任、心怀“大我”、眼中有光、脚下有路。这是在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过程中踏实历练、深入思考而形成的,是新时代农学学子对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更是科技小院的灵魂所在。有了这种精气神,任何风雨困难,都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


    我们通过设立“中非科技小院”,培养了60多名非洲研究生。按照“1+1+1”的培养模式,非洲留学生第一年在中国进行理论学习和科技小院的实践教育;第二年回到非洲,按照科技小院的模式与非洲小农户一起开展本地化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第三年返回中国进一步学习研究。非洲留学生每年驻扎在科技小院的时间是150天以上。经过三年的学习锻炼,他们对农村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技术的掌握更加熟练,对在科技小院中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深入农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掌握得更加牢靠。他们将科技小院的模式落地在非洲,在非洲国家讲述中国故事、分享中国智慧。


    面向未来,我们更要秉承科技小院的初心和使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同时,团结更多“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推动更多国际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传授中国经验、担当交流使者,通过中国科技小院,助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作为科技小院的青年教师,我们将在生产一线与同学们并肩作战、共同成长。


    农民笑脸就是最好的回报


    讲述人:河北省曲周县苗乐园科技小院学生丁良靖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我们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高度评价了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自觉行动,句句鼓舞人心、字字催人奋进。作为河北曲周县苗乐园科技小院的一名学生,我深感自豪。








    河北省曲周县前衙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在葡萄种植园内测试葡萄糖分。新华社发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但农活干的却不多,直到来到河北曲周,来到科技小院,深入农村一线,自己亲手种植甜叶菊,才切身感受到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的渴求。正是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培养出的爱农情怀,在无形中激励着我练就兴农本领,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如今,我驻扎在苗乐园科技小院已经有一年半时间了,我始终记得,科技小院的老师教育我们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小院里的生活忙碌而充实,虽然苦过累过,但看到农民收获后的喜悦,我深感这一切都值得。在曲周,我们科技小院的同学们调研全县甜叶菊产业基本情况,联合本地龙头企业全力推广甜叶菊种植,积极培训农户甜叶菊种植技术,帮助他们稳产增产、保本增收,在曲周县连年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保证了甜叶菊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我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农民们增收后的笑脸,就是对我们“自找苦吃”的最好回报。


    在科技小院的学习生活中,我从一个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听不懂方言、喝不惯曲周水的外乡人,变成了一名随时可以进村入户的“荣誉村民”,变成了一名可以为农民深入讲解种植技术的“讲师”,成了农民眼中的甜叶菊种植“专家”,自己也深深融入了这片土地。感谢科技小院为我们创造的锻炼机会和成长环境,让我们能够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实现青年人的价值和梦想。


    农业多面手守护苍山洱海


    讲述人:云南省湾桥镇古生村科技小院学生王明阳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我们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这份肯定、嘱托和鞭策,将化为我们矢志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


    科技小院模式是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新模式。自2009年在河北曲周建立第一个科技小院起,10多年来,小院的工作模式和规模也在不断发生改变。2022年,我们一群年轻人来到云南大理,开启了一条洱海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协同推进之路。








    云南古生村科技小院师生在查看油菜薹长势。刘铮摄/光明图片


    研究生入学两年来,我已经在小院驻扎了440多天。在科技小院,我们在生产实践中寻找问题,在服务实践中探求答案。在这一年多与农户的共同劳作中,我体会到了农民“披蓑半夜耕”的辛苦;在一次次的农户培训和田间科普活动中,我体会到了自己矢志服务“三农”的青春价值,也从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研究生,变成了服务农业生产的多面手。


    虽然我们驻扎在小院,可我们想做的事从来不限于这方小天地。在科技小院,我们实现了课堂学习与田间实践的紧密结合。10多年来,小院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从学校到小院,我们是继承“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精神的小院学子;从小院到学校,我们又是“团结、朴实、求是、创新”的农大青年。


    今后,我们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洱海边的田埂上激扬青春梦想,守住苍山碧绿洱海清波,助推农业绿色发展,努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根在土地志在“三农”


    讲述人:北京市平谷区西樊各庄科技小院学生王雯欣


    在科技小院这几年,我们驻扎在大江南北不同的乡村,却怀揣着强农兴农这个共同梦想;我们面对着不同的农业生产实际,却牢记着农业绿色发展这一相同目标。我们曾在小院里写过“大文章”,曾为了“虫口夺粮”连夜奔忙,曾走家串户做农业技术推广,曾住进农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深入了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才会知道“象牙塔”里的研究成果变成生产实践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沉淀出一份份朴素真挚的为民情怀。


    我们深深意识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当增产增收的喜悦绽放在农民面庞,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绘成现实,我们何其有幸:山乡巨变中,有我们每个小院人的选择和坚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加体会到“自找苦吃”创造出的幸福美好。


    作为知农爱农的青年学子,科技小院是我们成长为青年先锋和事业闯将的大田野、大舞台。如今,我们根在土地,志在“三农”,和乡村这片沃土共成长。

    2023-05-08
  • 重庆酉阳:农文旅融合绘就古村寨共富新景

    “大山的木叶烂成堆,只因小郎不会吹……”初夏的绵绵细雨中,一阵悠扬的歌声从深山古村寨里飘出。72岁的土家族妇女石敦兰站在院子里唱山歌,一曲罢了,她热情招呼游客到自家农家乐吃午饭。


    行走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古朴风貌和现代元素在这里交融。顺着石板路拾级而上,一座座吊脚楼立在山前,雨水沿屋檐滴落,绿荫花丛点缀其间。走进屋中更“别有洞天”,苗绣工坊、临崖咖啡馆、无人超市、土家民宿和乡村书院一应俱全,丰富的现代化业态让这个小村庄充满生机。





    何家岩村具有特色的土家传统民居。新华社记者周思宇摄


    “从贫困村到探索中的‘共富村’,这些年,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花田乡党委书记邹艺介绍,何家岩村地处武陵山深处,紧邻菖蒲大草原,以万亩梯田和优质大米远近闻名,但由于交通不便、人才和资金缺乏,村庄发展水平长期滞后。


    云雾朦胧中,站在高处俯瞰何家岩村的梯田,阡陌纵横、满目青翠。村民齐腾云说,常听老一辈人说何家岩的米尤其香,因为这里“大日头明晃晃,龙洞子水淌淌,云顶子润汪汪”,意思是光照、泉水、云雾都很好。“但过去分散化种植和经营,难以形成统一的区域品牌,大米价格始终上不来。”邹艺说。


    为提升种植规模化程度,自2013年以来,何家岩村建成5000亩水稻核心示范基地,由村集体合作社统一供种、指导和收购,逐渐打响了品牌。邹艺介绍,如今深山梯田更走上了云端,2022年何家岩村和平台公司共同推出“何家岩云稻米”项目,全国9298名农场主通过“认养”稻田成为“云上农场主”,100亩稻田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6万元。


    何家岩村党支部书记江皇甫告诉记者,项目总收入中的30多万元直接分给参与种植管理的农户,11万余元用于稻米加工、包装、物流,剩余的20余万元存入了全村共富基金,用于全村发展与年终分红。村民何绍华笑呵呵地说,自己拿出6亩地参与项目,分红1万多元,“比自己种地轻松不少,收益还更高了”。





    何家岩村的梯田景观。新华社记者周思宇摄


    近年来,何家岩村稻谷飘香,村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通过做强“贡米+乡村旅游”,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这个古村寨不仅焕发了新活力,更通过共富乡村合作社等机制带动全体村民享受发展红利,一幅村美人和民富的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开。


    “我们充分利用梯田古寨、星空草原、土苗故事等优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江皇甫介绍,目前村里开办农家乐56户,2022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0万元。


    村民何钢就经营着一家乡村农家乐,去年升级改造后生意越来越红火,收入达到20多万元。何钢的农家乐还入股参加了共富乡村合作社,成为民宿示范改造户,带动不少村民就近务工和销售农特产品。“一个人富不是真正的富,我想带动乡亲们一起富起来。”何钢说。


    据了解,何家岩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成立的共富乡村合作社目前已有46户农户加入,去年120名村民在合作社务工共获得收入110余万元。2022年,何家岩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79万元,较2021年增长4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6%。


    村民们告诉记者,以前每逢下雨,村里道路就泥泞不堪,人们穿筒靴才能通行,而今道路经过整修后变得平整干净,村民出行方便了不少。“大家都在感慨,共富乡村真是好,一定要加把劲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何绍华说。


    “何家岩村是酉阳探索共富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书记祁美文说,通过把外部动能转换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能,何家岩村走出了一条特色资源村寨“自己的发展自己干,自己的资源自己赚”的共富乡村新路。下一步,酉阳将坚持把农民作为共富乡村建设的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充分利用海拔、星空、传统村落等特色资源,加快形成内生式乡村振兴模式。

    2023-05-08
  • 安徽肥西:花卉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5月5日,在肥西县经开区一家农林科技企业,市民在花卉种植大棚内留影。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特色产业,通过培育花卉龙头企业、建设花卉培育基地、打造花卉精品园等举措,推动花卉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肥西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33万亩。


    新华社发(陈家乐摄)

    2023-05-06
  • 农业农村部部署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的通知》,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进行部署。第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选取了南美白对虾、虹鳟、斑节对虾、虾夷扇贝等7个重要养殖品种为攻关对象,采取科研单位加企业联合攻关的形式,深化产学研结合,加强优势互补,为水产种业振兴提供种源支撑。

    2023-05-06
  • 长白山:乡村振兴激活“最后的木屋村落”

    木瓦片、木房梁、木墙体、木烟囱……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镇,长白山密林深处,有一座世代相传了300多年的锦江木屋村,这里是当今长白山地区保护最完好的满族木屋群落之一,被称为长白山“最后的木屋村落”。





    300余年沧桑变迁,锦江木屋村一度日渐衰败、人去屋空,而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全国各地的人们纷至沓来。


    据考证,锦江木屋村始建于康熙年间。后来,一个个木屋依山就势不断建起,慢慢地聚集起了几十户人家。20世纪80年代起,专家们在长白山区发现了多处木屋村落遗存,其中锦江木屋村保存最为完好。木屋村几乎都在深山密林,村民主要以伐木、挖参、渔猎等谋生。


    改革开放以来,锦江木屋村大多数村民尤其是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进城务工。最后全村只剩下10多户居民,且多为留守老人。绝大多数木屋无人居住,年久失修,个别甚至出现坍塌现象。


    漫江镇党委书记高云海介绍,为保护和盘活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行动起来。2006年抚松县将锦江木屋村列为县级传统居民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规定在保护范围内,不得私建砖瓦房,不得擅自采伐树木,不得任意拆迁房屋,保护木屋原始面貌。


    2013年,锦江木屋村作为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满族古木屋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木屋村从此声名鹊起。2015年,在吉林省民委支持下,抚松县启动整村修缮工作,至2018年分两期投入1000多万元,共对50栋房屋进行了修缮保护,并将其中遗存的38栋老木屋列为省级保护单位。


    近几年,抚松县和漫江镇还不断加大木屋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对村内木质栈道、石砌道路、地下饮水管网等附属设施进行了修建。


    如今,浓浓的关东民俗风情,再加上春花、夏荫、秋林、冬雪等四季景致,锦江木屋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产生了巨大的住宿、餐饮、购物需求。


    近日,记者走进木屋村。远处是绵延静寂的长白山,近处是潺潺流过的锦江水,一幢幢木屋沿着山势鳞次栉比地列阵排开。一栋栋房屋以粗细不同的树干卯榫相扣为墙,外敷黄泥,挡风御寒;房顶以片片木瓦铺就,防水隔雪;屋外烟囱,选用空心老树做成,有的烟囱已有七八十“岁”……每当炊烟升起,这里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记者到村时,恰逢村干部左永志接待一个来自深圳的旅游团,3辆大客车载着120多名游客来到村里。


    游客们在村民于艳霞家,观赏了传统的剪纸文化;在盖庆兰家,吃上了刚出锅的大煎饼;在孟凡荣家,喝上热乎乎醇香的豆浆……“有吃有喝,到这里真不想走了。”广东一位姓任的女士说。


    在村博物馆,64岁的村民邹吉友给大家讲起了关东文化,特别是人参文化,引起了游人们极大兴趣。


    在村民姜绪成与老伴儿摆的土特产小摊位前,游人们争相购买起了人参、枸杞、蜂蜜等等。“一年能多收入三四万元吧,作为大山里的农民,我们很知足了。”62岁的姜绪成乐得合不拢嘴。


    “我不喜欢城市的喧嚣,坚持守护着这份原始,看到我的努力,能为村民们增加收入,真的很快乐,感觉找到了人生价值。”左永志说。


    “一年可接待数万游客,木屋村越来越有名,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木屋村讲解员卢永玲说。

    2023-05-05
  • 助力乡村振兴 朝阳区妇联赴内蒙古开展支援合作活动

    4月26日至4月27日,朝阳区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苏静带队赴内蒙古乌兰察布卓资县和察右后旗开展帮扶调研活动。


    在卓资县,帮扶调研组一行走访慰问了4户因病致贫妇女和留守困境儿童家庭,为她们送去了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了解她们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和学习情况,并鼓励妇女树立信心,战胜困难,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


    帮扶调研组还走访了县妇联重点扶持项目——梨花绣乡土车间,了解县妇联带动搬迁上楼妇女灵活就业情况以及梨花绣车间的发展运营、销售情况。结合现状,帮扶调研组在创意设计、产品销售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及合作意向。


    在察右后旗的支援合作调研座谈会上,朝阳区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潘小俪介绍了支援合作工作开展情况。两年来,朝阳区妇联整合爱心资源,为当地困难妇女儿童捐款捐物合计55万元,实施了捐资助学、困难帮扶、学习角改造、妇女技能培训等项目,为当地困难妇女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圆满完成支援合作任务。


    察右后旗妇联、教体局等各单位介绍了对口帮扶的具体需求,爱心企业针对帮扶需求,结合公司业务,提出可以在妇女就业、美育教育、法律服务、农产品助力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苏静表示,针对各单位的需求,朝阳区妇联将做好需求梳理和具体对接工作,细化落实方案,进一步整合区域部门和社会资源,设计好服务项目,将支援合作工作做深做实。


    下一步,朝阳区妇联与支援合作地区妇联将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妇联职能,汇聚资源和力量,倾情倾力开展支援合作结对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2023-05-05
  • 山东滕州:农村闲散边角地、宅基地变“宝地”

    新华社济南5月3日电(记者邵鲁文)走进山东滕州市南沙河镇北古石村,几处修缮一新的石头房院落里,前来游玩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这几处石头房,如今是村里的非遗展馆、儒学讲堂、民间艺术馆等公共展馆,平日里既承接村里的文化活动,也迎接来参观的游客。





    在非遗展馆的展柜里,精美的虎头鞋、虎头帽、虎头玩偶等布艺手工艺品依次陈列。今年76岁的村民朱绍英说,她现在每天都在这里缝制手工艺品,最近几天来的游客很多,不少人对她缝制的虎头鞋感兴趣,纷纷购买。


    “这几处房子,过去都是废弃的老屋,早已无人居住。”南沙河镇北古石村党支部书记王茂生告诉记者,村里不少石头房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人口流动,近六十户人家的院落都废弃了,时间一长,院墙倒塌,院内杂草丛生,很影响村容村貌。


    为了盘活这些闲置土地,唤醒“沉睡资源”,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基础上,北古石村将一部分废弃的老宅修缮,打造成文化展馆,对另一部分进行统一清理,种植葡萄、樱桃等经济作物。“借着整理这些闲置资源的机会,村里还同步拓宽了道路。如今,不仅村容村貌大幅改善,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王茂生说,修缮一新的石头房古色古香,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北古石村现在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网红村”。


    记者在山东滕州看到,当地不少村庄都将村内的边角地、废弃坑道、闲置宅基地进行整理、利用,过去杂乱无章、长期荒废的土地变成了促进村里增收的“宝地”。


    柴胡店镇安后村,是一个以葡萄种植产业为特色的村庄。村里随处可见沿着道路搭建而成的葡萄架。“近年来,我们填平了村内道路两旁的沟沟坎坎,拓宽道路的同时,沿着路两侧,搭建钢结构葡萄架。除此之外,还统一整理出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闲置的边角地,用来种植葡萄。”柴胡店镇安后村村委委员、会计绳仃爱告诉记者,村里统一整理出的荒废和闲置边角地有30多亩,这些土地种植葡萄一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十多万元。


    安后村村民种世宝告诉记者,村里已经连续6年举办了葡萄采摘节,这期间,各地来的游客很多,热闹得仿佛农村大集一样。“过去每家每户的闲置边角地,现在种上葡萄,每年能有一两万元的收益。不仅如此,现在一进村满眼都是绿色,真是既有风景,又有‘钱景’。”种世宝说。


    记者了解到,山东滕州还将继续推动乡村“边角经济”“闲置经济”,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发挥整合闲置资源成效突出村的示范带动作用,逐步由点扩面,实现农村闲置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2023-05-04
  •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 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回信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


    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向你们、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习近平


    2023年5月1日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得知大家通过学校设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我很欣慰。


    习近平强调,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回信全文另发)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前,该校已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代表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的收获和体会,表达了为农业强国建设作贡献的坚定决心。

    2023-05-04
  • 七星关区:樱桃产业绿了青山 富了村民

    每年四月,在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发达村,漫山遍野的樱桃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红樱桃,绿叶青翠欲滴,相映成趣。








    七星关区杨家湾镇,樱桃成熟,果农采收忙。廖婉君摄


    果农们背上背篓,穿梭其间,双手不停地在树上采摘,考验的是眼和手的配合,讲究一个快字,他们要赶在中午烈日之前,将“娇气”的樱桃送到采购商的手中。


    “17斤6两,88元。”随着一声吆喝,周训齐接过手中的钱,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又回到地里继续采摘。周训齐家里有10余亩的樱桃树,往年收购价格稍高的时候,能卖2万元左右,算是村里的种植大户。








    七星关区杨家湾镇,樱桃成熟,果农采收忙。廖婉君摄


    “收购的价格每天都不同,要看他们采摘品质的好坏。”收购商一边将刚到来的樱桃装箱,一边和果农们解释着价格波动的原因,平均每天要收3到4千斤樱桃,装箱之后运往市内各大批发市场,供不应求。


    收购现场,人声鼎沸,十几位村民排着队,等待着称重,也有不少慕名而来体验采摘的游客。





    七星关区杨家湾镇,樱桃成熟,果农采收忙。廖婉君摄


    樱桃种植不仅绿了青山、美了环境,也为当地的百姓带来收入。游客们到这里可以体验摘樱桃、品樱桃,还可以在这里游玩、赏景,体验农家乐生活。








    七星关区杨家湾镇,樱桃成熟,果农采收忙。廖婉君摄


    杨家湾镇除了发达村樱桃园3000亩,还有七星村、大埂子村、杨家湾社区共计8000余亩,因适宜的气候、土壤条件,这里的樱桃每年产量很可观,品质优良,个大味甜。








    七星关区杨家湾镇,樱桃成熟,果农采收忙。廖婉君摄








    七星关区杨家湾镇,樱桃成熟,果农采收忙。廖婉君摄


    “樱桃产业是村里的传统产业,2010年以来,将老品种换成玛瑙红,每亩的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杨家湾镇副镇长刘流介绍,该镇围绕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挖樱桃产业潜力与优势,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廖婉君、郑德松)





    七星关区杨家湾镇,樱桃成熟,果农采收忙。廖婉君摄

    2023-04-28
  • 推进农村能源革命 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

    近日,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与国家乡村振兴局四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并印发《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下称《方案》),旨在加大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力度,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表示,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是能源改革和发展的沃土,通过发展风、光、水等多能互补,可以提高能源服务水平,实现县域能源结构优化,推动能源发展变革。


    依托丰富可再生资源


    加快建立多元供能体系


    农村能源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十四五”规划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总体部署。多份关于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构建乡村现代能源体系的文件也相继出台,逐步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健全农村能源体系。


    《通知》明确,到2025年,试点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超过30%,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60%。同时,《方案》提出,要建立可再生能源多元供能体系,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就地就近开发和利用。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乡村能源结构和供应体系仍存在以化石能源为主的问题,难以支撑乡村振兴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给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压力。我国农村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这在满足未来农村新增能源需求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农村能源结构优化转型。因此,亟需通过试点县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可再生能源多元供能体系。


    “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意味着农村能源革命将在全国范围内以更大力度展开。”国家电投农村清洁能源创新中心主任王捍忠表示,全球农村清洁能源发展面临很多共性的技术、模式、政策难题,我国农村能源革命的实践,为突破这些难题提供了宝贵的探索经验、丰富的解决方案。


    形成多能互补格局


    持续推进县域高效用能


    如何找到农村化石能源的高效替代方案,是农村能源改革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方案》中明确,推动农村能源消费革命,要实现县域清洁高效用能、提升农村智慧用能水平。加强适用于农村应用场景的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研发应用,探索建设电、气、冷、热一体供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农村进行能源改革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能源资源禀赋,可促进能源技术水平提升,其次经济性好,可再生能源变革成本低,发展阻力较小。此外,农村生物质能丰富,通过丰富的生物质能、风、光结合,有助于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协同发展。


    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可以通过建设而分布式低碳能源网络、发展农村光伏发电、使用太阳能供热采暖、生物天然气示范工程建设等现代工业手段实现,对农村风、光、水、生物质、地热等资源进行利用,实现县域清洁高效用能。”杜祥琬建议。


    近年来,多地积极布局农村清洁能源发展,通过能源发展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去年,华能集团探索建立首个碳中和新乡村渔光互补综合示范项目。依托光伏发电与现代养殖业相结合的“渔光一体”模式,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殖”“一种资源,两个产业”的集约发展模式,在生产清洁能源的同时发展智能生态农业。项目建成后,年均上网电量约为3.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万吨。为乡村振兴与“双碳”融合发展提供了样本。


    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


    因地制宜为能源改革谋篇布局


    推进农村能源改革,谋篇布局至关重要。《方案》提出,要提升清洁能源普遍服务水平,深化能源领域“放管服”。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对农村能源建设的政策支持大多属于鼓励尝试型,并没有上升到常规性普遍性推进阶段。政策设置较零碎,实施主体多样,难以形成统一合力。不同项目之间缺乏协调与合作,无法形成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体系。此外,在项目运行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市场主体故意设置收费环节等现象,使供需双方合作受阻,增加交易成本。


    “因此,要优化考核管理机制,不同类型的农村需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推动能源变革。”杜祥琬建议,要立足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统筹考虑城市和农村能源的共性特征,以实现资源均衡配置、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同时,要加强农村能源革命的宣传教育,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能源建设与应用,加大农村地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节能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其文化科技水平。


    “此外,可以通过科学布局农村清洁能源体系建设,建立促进发展的财税、金融、科技、土地、人才政策体系,提升政策的整体性、协调性、规制性与效力性。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重点监管清洁能源的价格、用量、合同签订等事项,对不予落实、违规操作的,运用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处罚,加大农村用能致污的监管及惩罚力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綦鲁明表示。(杜天舒对本文亦有贡献)

    2023-04-28
  • 靶向监管护农资 不负春光抢农时

    谷雨时节,农事正忙。家住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哈乐镇下白沙泉村农民樊聪亮正忙着修整耕地、采购农资,做着播种土豆前的最后准备。


    早在3月初,樊聪亮便开始陆续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这几年,买上假农资的几率基本没有了,执法人员检查的次数多,商家把关严,作为农民我们也懂得如何选择靠谱的农资。”拿着精心挑选的复合肥,樊聪亮心里是踏实的。


    春耕备耕是农民的大事,也是市场监管系统的“心头事”。


    从立春开始,全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从源头入手,全力为春耕备耕生产保驾护航。


    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黄合少镇基层供销社,记者看到货架上摆放的各类种子都是明码标价,销售人员针对农户的需求认真讲解着种子品类……红吉讨号村村民王德喜每年都在这里买种子,这家经营了三十多年的供销社也一直是周边农户的信赖之选。“品种多质量有保证,买着放心。”王德喜说。


    “这类农资产品有台账和销售记录吗?销售的农药进行实名登记了吗?赛罕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详细询问该农资经营店铺生产经营状况、进销货台账规范、农药购买实名制落实等情况。“检查很有必要,我们都会积极配合,通过检查,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能够得到有效规范,也能从源头上遏制劣质农资产品流入市场。现在店里已购进化肥2万吨,种子4万袋,确保农资产品保质保量供应到农户手中。”赛罕区黄合少镇基层供销社主任赵长生说着,顺手拿出最新台账,积极配合执法人员的随机抽查。


    类似的检查在各盟市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阿拉善盟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通过查看农资产品进销价格、进销货票据等,重点对尿素、二铵、复合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资产品销售行为是否存在明码标价不规范、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价格欺诈、商业混淆、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进行了监督检查。在乌海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以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农资经营集散地为重点,聚焦主要品种、消费者投诉多的农资产品,开展专项检查。


    赤峰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开展靶向精准抽检,完善化肥、农膜、滴灌带、柴油等农资产品监督抽检实施细则,委托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抽样及检测,确保每一种流通的农资产品安全可靠。


    鄂尔多斯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告诫农资销售企业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失效、变质的产品,不得掺杂、掺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在包头市,九原区市场监管局沙河市场监管所本着“查资质、找问题、重指导”原则,重点查看辖区内农机具经销者的主体资格,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有无擅自改变登记事项等违法行为。同时,检查农机具是否有厂名厂址、质量合格证明,产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有无商标侵权、以次充好、旧配件翻新、伪造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


    抓源头,提质量,护民生,农资监管一直在路上。(记者李国萍)

    2023-04-27

  • 首 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