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艺术名家百人陇上行”乡村振兴艺术创作工程采风活动启动

    近日,“甘肃艺术名家百人陇上行”乡村振兴艺术创作工程采风活动在甘肃画院启动,来自全省各地的艺术家从兰州出发,奔赴甘南、陇南两地重点旅游示范村开展创作采风活动。

    “甘肃艺术名家百人陇上行”乡村振兴艺术创作工程采风活动由省文旅厅主办,甘肃画院、甘肃文旅集团承办。采风活动以乡村振兴艺术创作工程为主题,是全省“文化进万家、旅游迎新春”百日攻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文旅系统深入实施陇原文艺高峰攀登工程的具体实践。活动于12月18日至25日在甘南和陇南两地举办。

    据悉,“甘肃艺术名家百人陇上行”乡村振兴艺术创作工程将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将在2022年冬季、2023年春耕和秋收期间,分批组织以画家为主,舞蹈、音乐、文艺研究等各方面文艺人才深入各重点乡村,开展美术、音乐、舞蹈、摄影采风创作,创作一批反映乡村风貌、人文景观等的优秀艺术作品。第二阶段将于2023年8月至9月,组织对所有创作艺术作品进行评选。第三阶段将于2023年“十一”前后,举办汇报展览展演,借助优秀艺术作品展现我省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发展成就,加大对全省重点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为美丽乡村提供文化滋养,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2022-12-20
  • 护好生态幸福长

    铲牛粪、喂草料……12月3日一早,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扎河乡治赛村的牧民索南朋措,在村集体合作社的牛圈里忙得脚不沾地。他说:“这两年环境越来越好,草长得好牛也就壮,今天出栏的牛应该可以卖个好价钱。”

    远处的砖瓦房内,索南朋措的妻子尕沙求忠在制作酥油。她说:“牛奶好,做出的酥油也好,过两天我拿到县上去卖点钱,给家里人买几件新衣服。”

    在牛圈里忙活完,索南朋措带上袖标,拿好望远镜等装备,骑上摩托车去上班了。“我是一名生态管护员,每隔几天都会进山巡护一次,一个月有1800元的工资,合作社年底有分红,放牧也有补贴,生活很幸福啊!”

    在扎河乡像索南朋措这样吃上“生态饭”的家庭很多。

    “我们扎河乡地处三江源腹地,平均海拔4700米,自然条件恶劣,过去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卖牛羊,由于过度放牧导致牧场沙化日益严重,生活质量开始走下坡路。”扎河乡党委书记索南旦正说。

    2016年,扎河乡借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契机,选聘了2008名草原生态管护员,精准解决了偏远山区困难群众就业增收的问题。在这一基础上,该乡以“建强网格阵地、推进网格治理”为手段,组建了110个管护网格管理小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将村级党组织建设和草原生态管护有效联动,推动“党建+环保”工作全覆盖,运用网格化管护格局,细化管护任务,由各小组成员选举推荐的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定期巡护、督导检查工作,并将巡护情况上报乡保护站。

    马赛村党支部书记哇西洛尼说:“我们把全村28个网格化管理小组和512名草原生态管护员调动起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各类破坏草原环境的行为得到遏止,草原火灾险情大幅下降,确保了全乡45.13万公顷的天然草场得到有效管理。

    同时,扎河乡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加大生态系统修复力度,大力实施退牧还草等生态治理项目,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产业转变,形成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索南旦正说:“我们乡在下辖四村均成立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采取草场轮牧、季节性休牧的模式,让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草量明显增加,牧民纷纷通过草场承包、股份合作、提供劳务等方式与合作社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强化。”

    “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扎河乡干部群众从自然资源的利用者转变为保护者,通过有效管护守住了草原生态,为产业永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过上了生态美好、富裕幸福的日子。

    2022-12-19
  • 把准方向主动作为 奋力谱写新时代壮美广西财政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财政在广西发展大局中的定位,自觉把财政工作嵌入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全局来思考、谋划和推进,全力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绿色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聚焦发力,在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新征程中展现财政担当、作出财政贡献。


    统筹财政资源,全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纵深推进财源建设,建立健全与税收贡献挂钩的资金分配机制,确保财政收入保持与经济协调增长。统筹用好现有政策和资金,着力支持打好工业振兴攻坚战,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升级,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优化支出结构,全力打好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持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三农”投入保障,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投入比例和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推进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左右江革命老区协调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健全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履行好分配调节职能,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健康广西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创新投入方式,全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找准财政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支持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强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同配合,持续健全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桂惠贷”贴息政策,支持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规范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用好用活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统筹专项资金、专项债券等渠道,支持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落实财税支持政策,推动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落细经费保障政策,积极支持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版。积极落实支持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支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和RCEP全面深入实施。大力支持高水平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在跨境金融服务创新、区域重大金融改革等方面给予激励和奖补,培养壮大各类市场承接主体。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多渠道支持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用足用活政策,全力推动绿色发展

    坚持把保护好广西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健全财政绿色发展保障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实施漓江、西江、南流江、九洲江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程,强化重点海湾系统治理和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系统保护修复,完善珠江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巩固推进粤桂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成果,探索建立湘桂长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开展西江流域跨省区横向生态补偿,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污染防治投入机制。落实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公益林管护,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支持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支持漓江、九洲江、南流江、钦江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积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分类实施差异化财税支持政策,强化财税政策资金绿色导向,引导各地发展绿色经济、做强大健康产业、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研究制定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财税政策措施,支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健全体制机制,全力维护国家安全

    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领导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财政安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大退出竞争性领域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动零基预算改革走深走实,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稳妥推进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责配置更为合理、收入划分更加规范、财力分布相对均衡、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开好规范举债“前门”,严堵违法违规举债“后门”,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优先地位,强化财政运行和基层“三保”监测,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兜住基层“三保”底线,防范化解各类财政风险。加大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统筹做好民族工作经费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大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落实边民补助政策,深入推进新时代守边固边兴边。完善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经费保障政策,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广西和平安广西。支持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主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支持加强地方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健全财政应急管理政策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锻造坚强队伍,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统一领导,健全完善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落实到位。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深入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巩固拓展“四强”党支部建设成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持续深入推进清廉财政机关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022-12-19
  • 弘德村:定点帮扶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冬日暖阳下,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的文化广场上,孩子们在玩耍、老人们在下棋聊天……

    近年来,随着宁夏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这个偏僻小乡村旧貌换新颜:曾经泥泞的小路被宽阔的柏油路取代,一座座新房显示出当地百姓生活的富足……村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村民生活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弘德村的变化只是红寺堡区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中的一个缩影。当地扶贫干部感慨地说,“这些变化离不开国家烟草专卖局多年来的帮扶和支持。”

    201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中央的部署下对口帮扶红寺堡区,在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等方面倾情帮扶,不仅给当地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更给他们带来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多年帮扶下,继红寺堡区退出贫困县(区)序列后,又于2021年入列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始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在进一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征程中,国家烟草专卖局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通过党建引领、项目实施、消费帮扶等一系列帮扶政策,在产业增收、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

    国家烟草专卖局立足烟草行业消费市场和红寺堡区优质农特产品优势,积极拓展产品消费渠道,部分烟草行业单位通过工会福利、食堂采购、职工团购等方式加大消费帮扶力度,采购金额超过3100万元;针对近年来红寺堡区陆续在广东、福建等地开设的农特产品专营店,为扩大销售,国家烟草专卖局协调当地烟草局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为农特产品专营店办理烟草专卖许可证,扩大经营范围,拓展产品市场,提升经营效益。与此同时,依托宁夏烟草“润夏”零售品牌,结合红寺堡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活动契机,协调宁夏区局向红寺堡区定向捐赠55万元、向帮扶村定向捐赠13万元,创新打造乡村振兴综合体示范样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集合“卷烟零售、综合超市、助农帮扶、积分超市、便民服务”五大功能,突出“一店一特色”,分别在兴旺村、杨柳村、周新村建设3家综合体,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

    “对于脱贫地区而言,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国家烟草专卖局不断优化帮扶思路,不仅给红寺堡区带来了帮扶资金,更倾力在当地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自治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强与湖南中烟的沟通协调,先后支持当地的扶贫车间弘德包装公司进行设备改造、工艺改进,稳定市场销售,对接山东中烟、云南中烟,争取到5万箱盒皮订单,进一步拓展市场、稳产扩量、提升效益;协调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部门、湖南中烟向弘德车间提供50余万元纸箱订单,有效解决车间订单不足、生产力过剩等难题;对接黑龙江烟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中国烟草龙烟连锁直营店设置红寺堡农特产品专柜,双方合作2个月,销售额超300万元,拓展农特产品市场,尤其是缓解了葡萄酒产业起步晚、知名度不高、市场销售乏力的困境。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开展教育帮扶,不仅是点亮困难家庭子女人生梦想的途径,也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对此,国家烟草专卖局主动牵线,为红寺堡二中与北京丰台二中搭建起结对联建的“桥梁”。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个平台,把北京名师请到移民区,借助北京优势教育资源,按阶段、分主题、多形式开展在线教研、跟岗研修、互访互学、班级联建、学生夏令营等活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在帮扶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还协调红寺堡区人民医院与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等深化帮扶关系,柔性引进宁夏医科大学多名专家定期坐诊,深入开展业务协作、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功能互补等方面合作,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的支持下,今年烟草行业对于红寺堡区的帮扶资金总额已达到4237万元,其中:国家烟草专卖局帮扶项目资金由去年的3500万元增加到3700万元、党建帮扶专项资金150万元、烟草行业所属企业捐赠资金387万元。同时,积极争取到上海烟草集团与上海汽车集团联合向红寺堡区捐赠2台医疗救护车,总价值超过110万元。

    如今,漫步于红寺堡区,从书声琅琅的中学校园到窗明几净的村小学校园;从集中连片的工业园区到散布于村头的扶贫工厂……一块块“国家烟草专卖局援建”的铭牌,见证着国家烟草专卖局在推进乡村振兴路上的无私帮扶。(记者张瑛)

    2022-12-16
  • 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澄塘镇故村村第一书记曹勇: 持续奋斗,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018年3月,曹勇由江西省宜丰县农业局选派到澄塘镇故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几年来,他先后在澄塘镇故村村、茜港村脱贫工作中积极作为,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脱贫致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生动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刚来故村的时候,村里基本上没有什么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曹勇回忆道。

    根据故村地理优势,曹勇决定在故村建设桑葚采摘园。“当时项目资金还没有下达,我和村‘两委’干部每人垫资5000元,发展了近八亩的果桑采摘基地,第二年就有了一万多元的收益。”

    随后,该村成立了宜丰县扶助种养专业合作社,引进了江西正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了1400多亩土地,种植茭白和芦笋等一系列经济作物。“我们通过合作社入股江西正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方式,每年有两万块钱的分红收益。”曹勇说。

    “果园务工人员都是优先聘用贫困户,有一个贫困户在合作社上班,当年的工资就达到了6000多元。”据介绍,一连串的扶贫举措,帮助全村22户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5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多元。

    为了让贫困户“站得起”,而且“走得稳、走得远、走得好”,曹勇千方百计争资争项发展扶贫产业的同时,大力开展智力扶贫,力争使每个贫困户都掌握一至二项致富本领。

    利用在农业部门的优势,曹勇联系县乡农技人员为故村产业扶贫提供技术保障,广泛开展果桑、木耳栽培和劳动技能培训,聘请县乡农技人员担任技术顾问,通过现场指导、导师帮带等方式让参与务工的贫困户掌握好木耳、果桑、绿色水稻等栽培技术,逐步培养出乡土技术人才和致富能手。

    “自从曹书记来我们村当第一书记,村民富裕了很多,收入也增加了很多,集体经济也搞得很活跃,群众非常满意。”故村村脱贫户罗产生欣喜地说。

    2021年8月,曹勇再次被选派到故村村担任第一书记,针对该村部分农田桥梁损毁严重等情况,他带领村干部积极沟通协调,在水利部门争取移民资金19万元,用于加固河道、修建部分水毁河岸。

    此外,还争取到13万移民资金用于安装路灯,为积极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使桑椹产量避免受病虫害影响,他带领村干部积极防治,通过铺地膜、药物防治,桑葚产量较往年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每当看到村民亲切地对我打招呼,我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未来,我将持续奋斗,为故村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曹勇坚定地说。

    2022-12-16
  • 农行莒县支行开展“金融服务进乡镇”专项服务活动

    近日,为进一步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推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落地落实,农行莒县支行联合长岭镇政府举办首场“乡村振兴看农行·金融服务进乡镇”专项服务活动。

    期间,该行面向长岭镇农业龙头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养殖户代表全面介绍了农行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政策、惠农产品,并就涉农企业主和农户关心的贷款利率、准入条件等逐一做了解答,获得一致好评。

    该行党委书记、行长齐东表示,下一步,农行莒县支行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县委县政府“突破莒县”工作部署,以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为定位,持续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看农行·金融服务进乡镇”专项服务活动,将惠农金融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送到田间地头,全方位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黄庆波)

    2022-12-15
  • 质量立农 绿色兴农 品牌强农 北京市打造农产品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北京市立足首善之区定位,坚持“质量立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发展思路,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和《北京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方案》提出的“到2025年,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量翻一番”为目标,稳步推进绿色食品各项工作,在标志许可、证后管理、标准宣贯和规程指导等方面持续下功夫,打造市场认可、消费者放心的“京”字号绿色食品品牌,在京郊大地上书写首都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绿色食品——全过程质量控制,构筑高质量发展金字招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食用“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绿色食品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王女士,到超市选购食材时,总会对“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情有独钟”。

    作为专业“吃货”,王女士发现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西红柿在口感上更有柿子味、口感更沙,酸酸甜甜的挺有风味。上网一查,“产自优良环境、全程质量控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了解越多,王女士愈感觉到绿色食品让家人在健康饮食方面有了更多的保障,渐渐成为绿色食品的忠实“粉丝”。

    王女士只是绿色食品消费的一个缩影,折射出的却是千千万万个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品质的高度认可与信赖。这背后是绿色食品从产地环境监测、种养过程管控、技术指导提升等等全程质量控制下的高标准的层层遴选把关。

    据了解,北京市立足首善之区定位,持续推进绿色食品各项工作,打造市场认可、消费者放心的“京”字号绿色食品品牌。据北京市农业部门相关人员介绍,北京市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即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过程中,严格落实技术标准,通过标准化生产,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和产品的安全优质。简单地用六句话概括,就是“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管理有制度”。

    该负责人表示,为完善全程质量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根据基层的实际需求,把绿色食品相关标准转化为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简明操作手册、明白纸,方便基地严格操作。在顺义、昌平、房山等多个绿色食品基地,记者看到,由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印制的《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化学农药清单》、《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等,都被做成了塑封卡片或挂板,悬挂于生产大棚里或者置于技术管理人员的案桌、宣传区域和农药库房的显著位置。

    北京华山天甲农林技术中心的王彦武在拿到塑封挂板和记录本时高兴地说,“卡片非常实用,哪些肥料农药能用清清楚楚,方便技术人员随学随用,要完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来操作”。

    据了解,截至2022年11月底,北京市绿色食品企业已有86家,产品384个,产量35.64万吨,其中农产品(菜篮子+粮食)获证企业55家280个产品,产量24.75万吨。

    绿色产业——坚守绿色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

    立足“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市情农情,北京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扶持绿色食品企业延展产业链,做大做强,为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引领的创新发展之路。

    位于房山区琉璃河镇的北京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就通过大力发展可食用菊花绿色产业,以绿色食用菊花为媒,吸引城区游客到房山区周庄村观赏菊花、采摘菊花、品尝特色菊花宴,闯出了一条从种植、餐饮、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链式绿色产业发展模式

    “食用菊花是我们研发的有知识产权的品种,以绿色标准种植食用菊,用了5年多的时间反复试验,才有了今天品类丰富的菊花宴。”北京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雷说。食用菊花的选种、培植、生长等环节的质量管控都是非常严格的,并不是任何菊花都可以用来做菜的。

    据了解,该合作社立足集体经济,以绿色食品为引领驱动发展,以种植食用菊花为起点,总结经验,优化模式,创新发展,不断延展下游产业链,相继帮助村民建设农家院,以“四统一”管理模式,确保村民在菊花三个月的盛产期里最低纯收入达到2万元。

    此外,合作社还加大了以菊花为绿色食材的产品开发力度,其所研发的菊花饼、菊花酱、菊花酒、菊花香皂、菊花精油等深加工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推出,为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这仅仅是北京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一个缩影。为让更多的绿色食品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北京市启动了种植业绿色农产品整体推进工作,编写了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具体程序,将继续遵照“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常态化持续提升获证绿色食品知名度、美誉度,加强产销对接,引导市民绿色消费,持续打造和拓宽高质量农产品“绿色”发展之路。

    2022-12-15
  • 乡村城市开课堂 分层宣讲见成效

    小雪过后,赤峰市敖汉旗萨力巴乡萨力巴村进入了农闲时节。在大石棚组组长王克俭家里,20多位村民代表挤得满满当当,一场“炕头讲堂”正在开讲。该村党总支书记赵国顺坐在炕中间,用乡音宣讲着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赵国顺说,“咱们农村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的各项措施,萨力巴村明年首先要扩大‘土地托管’改革的成果,将托管面积扩大到2000亩!”赵国顺的宣讲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燃起了农民新的希望。

    另一边,在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巴彦浩舒嘎查,乌兰牧骑小分队正在牧民温都苏家里开展“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演出。乌兰牧骑小分队演员表演的《牧民歌唱共产党》《总书记回信暖心间》《民族团结是幸福》等原创节目,赢得了温都苏一家阵阵热情的掌声。乌兰牧骑小分队队长麻宏博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我们克什克腾旗乌兰牧骑积极响应,创作出了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作品,努力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像种子一样扎根基层!”

    自11月中旬起,赤峰市组建干部宣讲团、理论工作者宣讲团、“百姓名嘴”宣讲团等8支市委宣讲团,共100名宣讲员,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万家”宣讲活动,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进行宣讲。目前,已开展宣讲100多场次、受众1万人。宣讲内容与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方面相结合,既包括党的二十大精神,又包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办法,做到内容贴近实际、又突出内蒙古特色。

    线下宣讲热火朝天,线上宣传如火如荼。近日,由赤峰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理声嘹亮·云端讲堂”正式启动,首期面向宁城县宣讲。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研究员徐利颖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从党的二十大的意义到如何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再到如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内蒙古落地生根,讲故事、举例子,讲得很生动。宁城县党员干部群众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认真聆听讲座,有的通过弹幕与老师亲切互动,全市有19.8万余人同时在线观看讲座。赤峰市还通过新媒体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制作音频系列和视频系列产品《一起读报告》,在广播电视台、机关工委等各类微信公众号和“学习强国”内蒙古平台等刊播,目前已制作完成10期,各旗县区同步推送。(记者王塔娜)

    2022-12-14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全文如下。


    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2022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实行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三条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第四条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动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责任落实、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工作报告、监督检查等机制并抓好组织实施。

    第二章部门责任

    第五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乡村振兴责任主要包括: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职责研究和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拟订并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组织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乡村振兴中的重大问题。

    (三)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物质基础,健全辅之以利、辅之以义保障机制,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并组织实施配套政策,健全并推进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重点帮扶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等重点区域,持续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加扎实、更可持续。

    (五)落实行业或者领域内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提出和落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规范和健全制度措施、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六)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农垦、农业水价、集体林权、国有林场林区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

    (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等方面对乡村振兴予以优先保障,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八)总结推介乡村振兴经验典型。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监测评价。按照规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有关督查考核、示范创建、表彰奖励等工作。

    第六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安排部署,负责牵头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重大政策研究、重大事项协调、重大任务督促落实等工作。

    第七条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规定和职责分工落实乡村振兴各项任务,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党组(党委)对本单位本系统乡村振兴工作负主体责任,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第三章地方责任

    第八条地方党委和政府乡村振兴责任主要包括: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将乡村振兴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党委和政府工作重点统筹谋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推动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专项规划和年度任务并组织实施。

    (三)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保质保量完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目标任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面提高本地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四)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切实运行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五)立足本地区农业农村优势特色资源规划发展乡村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六)鼓励和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专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八)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以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促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九)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减轻基层组织负担。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和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及时妥善处理信访事项,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及时处置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风险隐患。持续整治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十一)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县域统筹。依法编制村庄规划,分类有序推进村庄建设,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持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

    (十二)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户内家庭成员依法平等享有的各项权益,在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不减少、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弱、农民利益不受损等底线基础上,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用好试点试验手段,推动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落地见效。

    (十三)统筹资源要素配置支持乡村振兴,优先保障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确保投入力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完善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满足乡村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民住宅用地合理需求。

    (十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推进议事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第九条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负总责,并确保乡村振兴责任制层层落实。

    省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责任主要包括:

    (一)结合本地区实际谋划确定乡村振兴阶段性目标任务和针对性政策措施,抓好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分工、重大项目实施、重要资源配置等。

    (二)每年主持召开党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乡村振兴年度重点任务。定期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决策重大事项,研究审议乡村振兴有关重要法规、规划、政策以及改革事项。定期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学习。

    (三)组织开展乡村振兴督促指导和工作调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及时纠正和处理乡村振兴领域违纪违规问题。落实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带头定点联系1个以上涉农县。

    (四)推动完善考核监督、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党委常委会委员、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抓好分管(含协管、联系,下同)行业(领域)或者部门(单位)乡村振兴具体工作。

    第十条市级党委和政府负责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发挥好以市带县作用。

    市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责任主要包括:

    (一)研究提出推进乡村振兴的阶段目标、年度计划和具体安排,及时分解工作任务,指导县级抓好落实,对乡村振兴有关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和管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监督。

    (二)每年主持召开党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年度重点任务。定期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工作汇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及时研究解决乡村振兴重大问题。定期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学习。

    (三)定点联系1个以上涉农乡镇,定期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总结经验做法、研究解决问题、指导推进工作。

    (四)督促党委常委会委员、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抓好分管行业(领域)或者部门(单位)乡村振兴具体工作。

    第十一条县级党委和政府是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

    县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乡村振兴工作上,责任主要包括:

    (一)结合本地区实际谋划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年度目标任务,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做好乡村振兴进度安排、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工作推进等,组织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

    (二)每年主持召开党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年度重点任务。定期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工作,不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现场推进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定期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学习。

    (三)推动建立乡村振兴推进机制,组织攻坚重点任务,谋划推进落实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政策,确保乡村振兴每年都有新进展。

    (四)以县域为单位组织明确村庄分类,优化村庄布局,指导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建立乡村振兴相关项目库,健全乡村振兴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对乡村振兴资金项目管理负首要责任。

    (五)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经常性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定点联系1个以上行政村,原则上任期内基本走遍辖区内所有行政村,协调解决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六)督促党委常委会委员、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根据职责分工抓好分管行业(领域)或者部门(单位)乡村振兴具体工作。

    第十二条乡镇党委和政府应当把乡村振兴作为中心任务,发挥基层基础作用,健全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一村一策”加强精准指导服务,组织编制村庄规划,抓好乡村振兴资金项目落地、重点任务落实。

    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谋划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抓手,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组织落实上级党委和政府部署的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经常性、制度化进村入户开展调研,原则上任期内走遍辖区所有自然村组。

    第十三条村党组织统一领导村级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村民委员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基础性作用,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组织动员农民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确定本村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并组织实施,具体落实各级各部门下达的各类政策、项目、资金等。及时公开村级党务、村务、财务情况,公布惠农政策落实、土地征收征用以及土地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等情况。

    村党组织书记是本村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抓好具体任务落实,加强与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帮扶力量沟通协调,经常性入户走访农民群众,原则上每年走遍或者联系本村所有农户,及时协调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第四章社会动员

    第十四条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应当履行帮扶责任,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年度计划,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举措,持续选派挂职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工作指导,督促政策落实,提高帮扶实效。

    第十五条东西部协作双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坚持双向协作、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等领域对口帮扶工作,深化区县、村企、学校、医院等结对帮扶,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等,把帮扶重点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十六条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应当发挥优势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及无党派人士等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十七条支持军队持续推进定点帮扶工作,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帮扶成效,协助建强基层组织,支持提高民生服务水平,深化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积极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

    第十八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探索建立健全企业支持乡村振兴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鼓励引导各类公益慈善资金支持乡村振兴。鼓励公民个人主动参与乡村振兴。

    第五章考核监督

    第十九条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省级党委和政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定考核办法。坚持全面考核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统一规范与分类考核相结合、实绩考核与督导检查相结合,重点考核省级党委和政府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以及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乡村振兴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每年制定考核工作方案,明确考核指标和具体程序,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考核结果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后,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通报,并作为对省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以及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省级党委和政府参照上述规定,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探索采取第三方评估、暗访抽查、群众认可度调查等方式对各地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评估评价。考核工作应当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出现频繁报数据材料、过度留痕等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第二十条实行乡村振兴工作报告制度。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每年向上级党委和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

    各级党委应当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作为向本级党的代表大会、党委全体会议报告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一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开展督查,督查结果纳入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每年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开展督查。

    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定期对下级党委和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开展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实落地。

    第二十二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乡村振兴决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执纪问责。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审计署、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和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等实施监督。

    第二十三条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依法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当对本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第六章奖惩

    第二十四条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对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到位、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帮扶主体,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激励。

    第二十五条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的,应当依照有关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追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建立常态化约谈机制,对乡村振兴工作中履职不力、工作滞后的,上级党委和政府应当约谈下级党委和政府,本级党委和政府应当约谈同级有关部门。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22-12-14
  • 小麦价格总体上涨产业链下游经营承压 对供需平衡影响有限

    前段时间,多地小麦价格不断上涨,个别地方小麦价格甚至突破每斤1.7元。进入12月份,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相继优化,物流运输阻碍不断缓解,小麦上货量增加,小麦价格开始小幅下跌,但仍然呈现高位波动态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研究预测部部长申洪源认为,小麦价格上涨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但也会增加制粉企业运营成本。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大环境下,必须确保小麦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既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又不会因粮价过高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

    今年小麦市场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明显,但总体呈上涨态势。河北柏乡县内步乡韩村种粮大户武立科去年秋冬季种了800多亩优质强筋冬小麦,今年夏收期间小麦亩产量达1000多斤,当地优质强筋小麦价格从夏季上市时的每斤1.65元左右涨至现在的每斤1.69元左右,价格上涨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武立科表示,每年春节前是面粉需求旺季,小麦价格还会上涨,他留了约20万斤小麦等到春节前再卖,以期获得更高的收益。

    今年新麦上市以来,虽然国内小麦价格多次高位回落,但进入10月份后,小麦价格保持回升趋势。11月份,国内小麦主产区市场行情仍处于上行通道,虽然期间有所波折,但偏紧的市场环境让小麦价格没有脱离既定轨道。

    进入12月份,小麦供需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主产区制粉企业收购价格下滑。申洪源认为,企业下调小麦收购价格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小麦市场供应有增加趋势。近期,国内多地再次优化疫情防控办法,物流渠道逐步畅通,基层售粮节奏加快,同时,不少贸易商也加大了出库力度,制粉企业门前到货车辆增加,借机下调了收购价格。二是制粉企业继续扩大生产的动力不足。从当前制粉企业的收入结构来看,面粉价格继续上调的难度越来越大,麸皮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但随着豆粕价格高位回落,饲料养殖企业对麸皮的采购力度也有所减弱。所以,制粉企业维持当前开机率,不仅能对麸皮行情产生支撑作用,也能避免因面粉产量提升而出现降价促销的不利局面。三是近期玉米价格大幅下跌,东北、华北产区玉米价格平均跌幅在80元/吨至120元/吨不等,玉米和小麦之间的价差再次扩大,制约了饲料企业、养殖企业恢复采购小麦的行为,这也是导致小麦价格回落的原因之一。

    专家表示,短期内小麦市场供应量不会出现大的变化,但从中长期来看,市场供应势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年末,食品企业进入备货阶段,面粉消费开始提升,制粉企业为保住销售渠道将提高开机率,小麦消费也会显著增加,这将为其价格上涨提供支撑。

    产业链下游经营承压

    目前,山东普通小麦粉厂收购价格在每斤1.64元至每斤1.67元之间,优质小麦在每斤1.73元至每斤1.75元之间。河北藁城区五星面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新良表示,我国粮食生产仍以一家一户的小农户生产为主,生产成本高。“小麦价格的适度上涨有利于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改善小麦供需状况。不过,小麦价格上涨会给下游加工企业带来经营压力。”杨新良说。

    山东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付蕊告诉记者,小麦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不过他们公司在夏收期间收购了小麦,有20万吨的小麦库存,价格较低、质量较好,暂时可以缓解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和供货紧张压力。

    面对小麦价格高企、成本居高不下的经营困境,制粉企业小幅上调面粉价格,而次粉和麸皮价格在饲料需求增加的带动下强势上涨,使得制粉企业营收有所改善。截至11月底,主产区30粉出厂价格多在3680元/吨至3840元/吨之间,月环比每吨上涨20元至60元;次粉价格在2880元/吨至3000元/吨之间,麸皮的主流出厂价格在2580元/吨至2680元/吨之间,比上月同期每吨上涨100元至160元不等。

    申洪源表示,养殖需求增加以及疫情多点散发导致企业平均开机率有所下降,是导致次粉和麸皮价格稳步攀升的两个主要因素。目前,面粉消费低迷、饲用需求提升,多数制粉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粉路和加工工艺来改善麸皮和次粉品质,以获取更好的收益。

    有业内人士表示,面粉加工产能过剩、市场无序竞争以及长时间的“麦强粉弱”,是造成面粉生产企业经营压力大的根本原因。解决之道就是持续提高面粉加工行业集中度,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全力推动小麦精深加工,提高粮食资源利用率,提升小麦附加值,逐步摆脱产业发展困境。

    对供需平衡影响有限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小麦连年丰收、库存充实、供需基本平衡,市场供应有充分保障。当前,小麦的主要用途为食用、饲用消费和工业消费。其中,小麦饲用消费量波动是影响我国小麦供需平衡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饲料业、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小麦饲用得到进一步推广,饲用量总体呈增长态势。

    小麦和玉米作为两大能量原料,因为二者之间具有替代性,所以它们的比价关系是决定小麦饲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今年小麦与玉米价差扩大,小麦不具备饲用优势,小麦饲用消费同比大幅减少,产需形势恢复到平衡略余的常年水平。另外,小麦品质也是影响小麦饲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小麦相关指标达不到制粉标准,就只能转作饲用。今年我国小麦产量1.36亿吨,同比增加129万吨,创历史新高,不仅产量高,质量也高。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11月2日发布的《2022年13省份新收获小麦质量监测报告》,2022年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新疆13个主产省份新收获小麦中等(三等)以上比例为96.2%,一等比例达63.1%,不完善粒率平均值3.1%,其中符合最低收购价要求(≤10%)的比例为98.9%。

    考虑到国内市场需求,国内企业也会适当进口饲用小麦,不过,进口量占国内小麦产量的比重很小。今年受国际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小麦进口量同比下降。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784万吨,同比减少24万吨,但仍属于进口较多的年份。从国际市场来看,当前全球小麦供需形势仍然延续宽松局面。据美国农业部最新发布的粮食供需报告,预估2022/2023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7.827亿吨,或再创历史新高。这为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小麦余缺创造了有利条件。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表示,今年被俄乌冲突扰乱的国际小麦市场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供需重建,现在已经形成新的供需平衡。作为小麦进口大国,我国不断增强全球粮食供应链管理能力,已经构建起小麦进口多元化格局,从今年进口来源地看,小麦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法国和加拿大等国,能够确保小麦进口安全,保障国内小麦稳定供应。(记者刘慧)

    2022-12-12
  • 山东:让“领头雁”飞得更高

    11月29日,强冷空气来袭,烟台市蓬莱区小门家镇沈余村的4个蔬菜大棚内却暖意融融。棚内6亩多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十多名党员群众在小门家镇党委党校的农业技术讲师周亚男的带领下,对栽植的芹菜、大头菜、韭菜等进行田间管理。今年,沈余村党支部领办了合作社,以种植大棚水果和蔬菜为发展项目,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遇到很多新问题。全村50多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了乡镇党校的专题研修班,为我们发展合作社、兴办农业项目进行了专题培训。乡镇党校还安排了讲师现场指导,这真是一场‘及时雨’。”村党支部书记孙全军说,乡镇党校的课程送来了中央精神和好政策,也送来了农业新技术,可以说是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围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小门家镇党委党校开设理论政策、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明实践、基层党建、生态提升、农技推广等7大课程套餐,根据辖区村庄不同需求,对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提供菜单式系统培训,农村党员进党校“进修”成为常态,有效提升农村党员群众的综合素质,为村庄发展提供充足动能。

    烟台市下辖6711个村(居),基层党员有28万余名,基层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到县级以上党校学习的机会不多。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农村党员需要有一个平台,让他们持续“加油充电”。2021年以来,烟台市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党校(党员教育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阵地、师资、课程、管理等各类资源,在全市所有镇街打造159所乡镇(街道)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力争用5年时间把全体党员轮训一遍,打通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以此推动基层党员教育常态化、规范化,为乡村振兴蓄力赋能。

    眼下,昆嵛镇军石村党支部书记蒋焕焕带领党员群众商议着明年中药材、小杂粮、烟薯25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计划,讨论着怎么优化乡村旅游项目提升村集体收益。

    “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需要借鉴各地的宝贵经验。昆嵛镇党校办了专题培训班,讲了许多具体化、可借鉴、可参考的乡村振兴案例,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农业现代化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给军石村发展带来了‘金点子’。”蒋焕焕告诉记者,在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月一次的乡镇党校培训,不仅有理论知识学习,还有先进地区的乡村振兴经验,真正让参训学员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迸发了激情。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进行全面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谋划和布局,突出党建引领,实现理念思维的“换血改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昆嵛镇党校立足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统筹保护区各类特色优势资源,围绕打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难点堵点,开设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设计乡村振兴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术精讲、经典案例分析等系列课程,解决了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扫清了群众致富道路上的绊脚石。

    “战场泊农业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共栽植文冠果600亩,大樱桃、桑葚、贝贝南瓜400余亩,逐步成为集赏花品果、采摘游乐、农业体验等要素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近日,海阳市郭城镇党委党校举办了村“两委”成员培训班。郭城镇党委副书记、党校副校长郭浩介绍,郭城镇党委党校依托原有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纪念馆和生态产业园等资源进行改造,将复原建设的许世友旧居、抗大学校场所改造成为乡镇党校的现场实训区,学习的沉浸感、体验感大大增强。乡镇党校今年已吸引56批次党员前来学习,实训式教学模式让全镇党员干部受益匪浅,成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摇篮。

    乡镇党校是基层党员教育的主阵地,基层党员上党校成为常态。为了把乡镇党校用好用活,烟台市提出了“开门办学”的思路,纵向打通乡镇、县、市各级党校资源,横向联通村庄、企业、合作社等各类教学资源,让乡镇党校真正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以莱阳市姜疃镇党委党校为例,其核心教学区选在“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濯村。除核心教学区外,党校还设置了现场教学区、素质拓展区、“三同”教育区和餐饮住宿区4个功能区,以及鲁花集团、上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12处现场教学点。“我们镇党员普遍面临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问题,关起门做培训,很难保证学习效果。所以,我们拆掉围墙,把鲁花集团、上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纳入党校的教学点。边学边干,理论结合实践,党员干部反响很好。”姜疃镇党委书记、党校校长王振聪说。(董卿从春龙通讯员徐进缪康杰张越)

    2022-12-09
  • 将乡村旅游名片擦得更亮 ——城步桃林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动乡村振兴

    12月6日,桃林村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佳伟摄


    冬日的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桃林村,溪水潺潺,岸边的鸭群悠然沐浴着暖阳,游步道上铺满金黄的落叶。

    12月6日至7日,桃林村连开两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镇领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致富带头人、村民代表等聚集一堂,大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围绕“如何进一步擦亮旅游名片、壮大特色产业”展开讨论,结合自身实际为乡村振兴工作献计献策。

    “让大家的‘旅游饭’吃得更香”

    桃林村以桃林闻名,每年2月中下旬,2万多株桃花争相开放,吸引数以万计游客前来观赏。桃林村是城步县城前往南山牧场的必经之地,赏花渐渐火热起来,随之衍生出水上乐园、苗族文化表演、农家乐、民宿等产业,桃林村从一个小山村蝶变为年综合旅游收入达800多万元的旅游知名村。2018年以来,先后获评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2021年被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6日上午,桃林村村部,第一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开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宣讲会主讲人——丹口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黄智华说,“桃林村如何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如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话音刚落,邵阳市委宣传部驻桃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肖芳亮说:“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桃林村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擦亮4张旅游名片,即做强二月桃花观赏项目、做大水上乐园项目、做好苗族文化表演项目、做实民宿项目,让大家的‘旅游饭’吃得更香,实现共同富裕。”

    “做好苗族文化表演项目,我觉得要重建古建筑‘桃林宝校’‘两树图腾’,维修桃林民族文化园和文化展示平台,这样就可以承接更多民俗文化表演。”桃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阳昌利讲到这,很是兴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我觉得承接文化表演也是一种增加村集体经济的新方式,而且我们村有基础、有文化优势。”

    作为青衣苗族支系聚居的原始古村落,桃林村苗文化底蕴浓厚。目前,村里成立了一家古苗寨苗文化演艺公司,解决了52人就业。每逢重大节日,村里的专业团队为游客表演傩戏、非遗吊龙舞等。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后,我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将带领更多父老乡亲涉猎民宿行业,把经营民宿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带动大家致富。”回乡创业青年、十里桃林民宿负责人刘利红说,“村里民国时期的吊脚楼建筑大都保存良好,可以对这些建筑进行提质改造,变成民宿,这样能留住更多的客源。”

    “确实,我们村目前有农家乐50余家,但民宿、旅店仅5家,旅游旺季时,客人来了没地方住。”肖芳亮说,“我们在争取资金,对100栋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同时,鼓励村民参与改造,每户将奖补2万元,民宿经营所得90%归村民所有,10%归村集体。增加民宿数量,是桃林村明年创建国家3A级景区最关键一步。”

    “我们这帮‘老把式’也要玩出新花样”

    7日上午,第二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在桃林村樱桃谷百亩采摘园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发展好黄桃、百香果、桑葚等特色产业,让钱袋子鼓起来、存款多起来。”主讲人邵阳市委宣传部驻桃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肖芳亮说。

    采摘园内,10多名村民手倚农具,全神贯注聆听,脸上露出笑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让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下一步,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村民就业。”桃林村4组村民龚石荣激动地说。龚石荣以前是贫困户,通过种植百香果脱贫,并且带动村里10人就业,帮助村民年人均增收1.5万元。

    听了宣讲,樱桃谷采摘园负责人刘冬梅说:“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新农人是莫大鼓舞,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我将进一步建设好水果采摘园,带领村民一起发展,争取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果园。”

    “你这个想法很好,我们桃林村人均耕地仅0.5亩,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土地种植果树,发展果园经济,既不耽误种粮,又能创收。”肖芳亮赞同刘冬梅的想法,并指着樱桃谷对面的山地说,“明年,村里打算再建一个100亩的果树基地,采取‘公司+村集体+村民’的经营模式,村民既有务工工资,还能分红。”

    旅游的火热促进了水果的消费,这些年,桃林村乘势而上,种植果树300多亩,计划将果树种植面积扩大至500亩。

    水果产量有了,销路如何跟上,肖芳亮笑着对村支书阳昌利说:“光靠旅游带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这帮‘老把式’也要玩出新花样,瞄准直播带货,村里要加强与优秀网红苗家阿涛等联系,一起携手将水果卖出大山。”

    【基层声音】

    桃林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阳昌利:

    当了10多年的村干部,我见证了桃林村一步步变成旅游村的过程。桃林村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村民的勤奋努力。当然,桃林村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瓶颈期,比如“民宿数量不足”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我们吃了定心丸。党中央把目光聚焦农村、支持农村,我相信桃林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

    准确定位,农村大有可为

    采访结束的当晚,记者漫步桃林村沿河游步道,沿河两边灯光璀璨,流光溢彩,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

    桃林村有9个村民小组280户1286人,居住苗、侗、汉、壮4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95%。该村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和原有资源,准确定位发展“旅游+特色产业”。将一、二、三、五、六组村民小组定为旅游区,将四、七、八、九组村民小组定为观光采摘特色农业区,一个组都不落下。如今桃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5万元以上。

    其实,我省不少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村,靠近景区或就在景区,可以发展旅游业;有的村,靠近城区,可以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制造业;有的村,有自己的传统优势产业,可以放心大胆将其发展壮大……只要定位准确、因地制宜,都大有可为。

    2022-12-09

  • 首 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