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沂南:孟良崮下板栗飘香 村民喜获丰收

    金秋时节,又到了板栗飘香的季节。连日来,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农户们抓住晴好天气进行板栗收获、拣选、外销等工作,板栗园里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











    孟良崮山脚下的孙祖镇,有几万亩山林,历来有种植板栗的传统。这些山岭薄地缺水少肥,位置陡峭,不适合种植庄稼,但这里的土壤呈中性和微酸性,富硒,含磷、钾较多,特别适宜种植板栗。上世纪90年代前后,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这些山岭薄地种上了栗子树,加上这几年的陆续补种,刘家峪村每家每户都有不少板栗树,多的户有上千棵,一些年纪大的老人也能管理四五百棵。








    “现在路也修好了,俺们不用肩挑人扛了,开着三轮车上来,打好的栗子用车就拉回家了,非常方便。”刘家峪村村民张永兴信心满满,“今年收成还不错,我家种了五六亩,估计每亩能收入2000元。”


    在不远处的书堂村,由村党支部书记领办成立了书堂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板栗种植技术培训、苗木繁育、收购销售于一体,并成功注册“书堂板栗”商标,打造地产优质农产品品牌。为进一步在小板栗身上挖金子,孙祖镇还引进了石丰板栗合作社,实现收购、储存和加工一条龙,加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丰厚的板栗收入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铺就了村民增收致富路。

    2021-09-22
  • 山东荣成:“最美公路”助力乡村振兴

    9月17日,遍布山东荣成各地的城乡公路,让行人如走在画卷中。


    近年来,山东省荣成市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将优化路网建设、改善出行条件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更快带动当地群众增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截至目前,山东省荣成市的硬化路和公交车已双双实现“村村通”。






    9月17日,遍布山东荣成各地的城乡公路,让行人如走在画卷中。





    9月17日,遍布山东荣成各地的城乡公路,让行人如走在画卷中。





    9月17日,遍布山东荣成各地的城乡公路,让行人如走在画卷中。

    2021-09-22
  • 莲花山两大滑雪场开始造雪全球最长的斜拉式玻璃悬索桥落户长春莲花山

    7月22日,世茂集团与赫奕旅游携手启动签约仪式,将携手在长春莲花山世茂滑雪场打造中国最长的斜拉式玻璃悬索桥,为长春再添文旅新地标。





    签约仪式现场


    据悉,玻璃悬索桥长约528米、宽约3米、落差高达80余米,投资约7200万,将于今年11月完工,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长的斜拉式玻璃悬索桥。在桥面设计上,玻璃悬索桥融入3D视觉效果和7D动感特效,通过声、光、电、触、感、闻、突等高科技特殊效果,使游客体验到空前的沉浸感。





    玻璃悬索桥效果图


    玻璃悬索桥在设计上采用仿生手法将桥体与景区生态、美景相融合,形成桥在山中生、山桥本一体的意境,并对建设前期设计、中期各个施工环节、后期运营维护等各种管理措施严把质量关,确保为游客提供安全的游玩体验。


    此外,还将设置高空漂流项目,长约3000米、落差高达180余米,投资约2800万;七彩滑180米,四条滑道,投资600万,预计今年10月完工。

    2021-09-18
  • 蛟河市白石山镇润泽谷旅游生态园

    蛟河市白石山镇润泽谷旅游生态园,自2013年开始筹建,生态园距离302国道5公里,地址在白石山镇永青村一队东侧,自驾可以导航,交通十分便利,园区内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是真正的天然大氧吧。

    2021-09-18
  • 延吉人民公园又见金达莱花盛开

    春暖花开,风细柳斜。延吉人民公园里金达莱花笑迎春天,开得正艳。朵朵花儿鲜红似火,灿若云霞,在阳光的衬托下十分美丽,引得市民纷纷停下脚步,用镜头记录美好的春色。(金洪石)

    2021-09-18
  • 走近安图——看脱贫攻坚:贫困发生率降至零背后的“安图秘密”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吉林省安图县委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走过“十三五”的奋斗征程,安图县的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9.5%降至零,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6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3148元,增长了4倍。“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2020年4月11日,吉林省政府批准安图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背后安图人有着怎样的辛苦付出和不为人知的“秘密”?笔者为您揭晓。





    桑黄基地


    全县80个贫困村“待哺解渴”9000余人盼脱贫


    “安图县下辖7镇2乡、180个行政村,幅员面积7444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人、农业人口98566人,2002年,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认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动态调整,全县共有贫困村80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10户、9318人。这个形势还是很严峻的,可以说全县80个贫困村‘待哺解渴’,9000余人期盼脱贫,这要找方法、找路径、给政策,大家压力都很大。”谈起过往,安图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为了早日实现“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的目标,安图县制定了“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攻坚,一切工作服从脱贫攻坚,一切工作服务脱贫攻坚”的工作方针,全面扛起脱贫攻坚责任。全县上下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在党建引领、政策帮扶、干部下沉、产业带动、东西部协作等有力措施带动下,安图县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确保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了贫困村有序退出,2017年退出30个、2018年退出32个、2019年退出18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序脱贫,2016年脱贫1714人、2017年脱贫2610人、2018年脱贫2074人、2019年脱贫2894人,2020年,安图县成功实现脱贫摘帽,并在贫困县摘帽省级实地核查和第三方评估中,群众满意度为全省第一名、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一名。


    县级领导班子全投入、全覆盖千方百计促脱贫


    “脱贫攻坚工作有数据做支撑,我们的努力也有一组组的数字做支撑,有‘2+2+3+18’,还有‘9+12+15’,更有‘五天四夜’呢!”安图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回忆过往如数家珍。


    为了发挥好县级领导以上率下作用,安图县构建了“2+2+3+18”协同工作机制,即县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2位县委副书记、1位组织部部长、1位县政府副县长和1位政协副主席、18位县级领导协同工作,实现县级领导班子力量全投入、全覆盖。建立“9+12+15”入村工作机制,即每月县级领导不少于9天、包保部门“一把手”不少于12天、乡镇党政“一把手”不少于15天下沉一线抓指导、抓帮扶。严格执行驻村干部“五天四夜”驻村工作制度,确保真蹲真驻真帮扶。


    同时,聚焦提升村级组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带富力,创新实施“双培养、双增强”工程,全力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农村优秀致富人才培养成党员干部,实现1000余名党员干部领办创办致富项目,128名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其中14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推动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身份“双转变”“双提升”。组建8个“中心村”党委,以产业为轴心,党委带支部、支部促产业、产业联农户,推行“十项任务”清单,实现组织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产业共强、任务共落目标。成立驻村第一书记协会,将全部第一书记和村书记吸纳为会员,并开展直播代言、联合经营等线上、线下活动,积极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累计产生效益近50万元,收益覆盖全部贫困人口。


    围绕破解“精神贫困”难题,创新开展以懒变勤、勤变能、能变富、富变典为主要内容的“四变”行动,探索实践了激励自主脱贫“农村党员户挂牌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圆梦行动”“爱心超市”等举措,并通过以奖代补和因户设岗等方式,撬动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在贫困群众中形成了懂政策、感党恩、革陋习、图自强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累计投入生产奖补资金655.5万元,撬动创业脱贫、务工脱贫、公益脱贫,切实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五个一批”开对“药方子”助村民拔掉“穷根子”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安图县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为贫困村开“药方”,助力村民拔“穷根”。





    脱贫致富手拍粉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通过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与贫困户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建成了县级统筹项目、因村施策和庭院经济“四小项目”脱贫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小”产业体系,累计投入资金6.74亿元,实施45.54兆瓦光伏发电等产业扶贫项目216个,累计产生综合效益9400余万元。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并重,全面提质提升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和保障能力,通过采取因地制宜和遵循需求导向的措施,累计投入资金11.62亿元,实施道路、桥梁、安全饮水、小流域治理等项目833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对居住在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设施落后村屯的39户71人实施易地搬迁,采取集中安置25户50人、行政村内分散安置11户18人、县城购房安置3户3人,并通过土地流转、担任公益岗、纳入一张网、低保等方式,保障收入稳定,实现了易地搬迁脱贫的目标。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借助林业改革有利契机,深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探索将生态资源转变为发展资源的有效路径,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有效助推脱贫攻坚,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依托森林管护、“河长制”政策,累计选聘701名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年人均增收8000元,选聘河道保洁员322名、年人均增收8400元,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聚力控辍保学工作重点,制定出台了《安图县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安图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有效保障了各学段政策及救助政策扎实落实。全面推进薄弱校改造,与东北师大附中合作推动“深耕计划”,通过双向交流、实践培训不断提升教职员工业务能力水平;创新开展“小手拉大手”爱心课堂、贫困学生社会实践等活动,并针对智障、残疾等学生,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确保每个贫困家庭学生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实现了无一人因贫辍学、无一户因学致贫,彻底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低保线由2016年的3300元提高到目前的4080元,实现了“两线合一”应纳尽纳。落实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贫困人口乡居民养老保100%。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405人次、378万元。落实临时救助政策,将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实行“一事一议”、阳光操作,发放补贴55人次,救助资金5.1万元,惠及贫困人口16人次。


    东西部扶贫协作添亮色人、财、产、销全线给力


    在安图县的脱贫攻坚道路上,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堪称绘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自2016年宁波市奉化区与安图县缔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合作关系以来,安奉两地精诚合作、聚焦精准、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帮扶任务。奉化区出人、出钱、出产业、帮销售,为安图脱贫添了一抹亮色。


    2016年以来,安奉两地以干部人才交流为纽带,在脱贫攻坚、教育等方面深入交流,各领域均取得良好成效。奉化区选派挂职干部3人、专技人才104人到安图开展帮扶工作;安图县选派挂职干部9人、专技人才9人赴奉化区、宁海县进行学习。举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党政干部培训5456人次,举办教育、卫生、农业等专技人才培训2605人次。


    宁波市区(县)在援建资金方面给予安图县大力支持,安排援建资金1.6亿元(其中,奉化安排资金1.585亿元,宁海县安排资金150万元),实施援建项目44个,目前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带动(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85人,帮扶项目在安图“遍地开花”,贫困群众“笑逐颜开”。奉化区大力开展帮扶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向安图捐款捐物,四年累计捐赠资金物资共计4357万元,其中,帮扶资金2752万元,物资折合现金1605万元,位居全延边州第一,贫困群众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浙拖奔野拖拉机厂工人在组装拖拉机


    2016年以来,宁波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纷纷到安图投资兴业,吉林顺源、康喜乐嘉、浙拖奔野、千济方等浙江企业成功落户安图,累计实际到位投资2.05亿元。其中,年产3万吨杏鲍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投入资金7291亿元,完成五栋厂房建设,厂房内杏鲍菇制包、培育、出菇等生产线和车间均已完成安装,正在进行试生产,产品已纳入延边州扶贫产品目录,目前正在申请全国扶贫产品目录;康喜乐嘉农业科技扶贫基地投入资金2065万元,建设供餐中心,温室大棚43栋,种植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养殖肉鸡等;安图县矿泉水园区引进的吉林泰维华钡燃气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490万元;浙拖奔野拖拉机项目投入资金1121.5万元,已于2020年8月投产;浙江千济方公司投入资金1000万元,建设20万平方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及年产3000吨桑黄加工生产线;百花谷朝鲜族百年部落旅游项目投入资金1690万元,目前已投产经营;安图维也纳国际温泉大酒店投入资金1749万元,计划于2021年正式运营。通过产业合作建立新合乡桑黄种植、亮兵镇新胜农产品加工、浙拖奔野拖拉机扶贫车间3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7人就业。大力开展消费扶贫,积极联系奉化区7家延边特产经销商、企业,将安图特色农产品销往浙江省多个地区,另外,安图宁海同心圆长白山第一县安图特产展示中心也在销售安图农特产品,累计采购、销售特色农产品金额达6676万元,带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92人。


    此外,在民生福祉方面,累计投资11.62亿元,实施道路、桥梁、安全饮水、小流域治理等项目833个,使用东西部援建资金4237万元,实施东西部基础设施项目14个,实现通村通屯硬化路全覆盖100%、191663人的安全饮水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入户普及率达99.97%,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取水方便程度均达标;2252户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全县用电保障、广播电视通讯、网络覆盖、客运班车村村通覆盖率达到100%。


    脱贫惠民成色好、质量高


    饮水保障方面。累计投入1.5亿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426处,并对全县180个村、299个屯进行全覆盖普查,入户普及率达99.97%,目前,180个行政村水量、水质、供水保证率、取水方便程度均达标。


    教育保障方面。向2010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累计发放资助金1451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金163.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受益1088人次。投入资金7813万元用于薄弱校舍设施建设,义务教育阶段无身体正常的因贫辍学学生、无一户因学致贫。





    石门镇茶条村被誉为“中国朝鲜族第一酱村”,村民们跳起了脱贫致富喜悦舞蹈


    医疗保障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新农合缴费率100%;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90%,慢性病签约5006人、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80%,大病救治贫困人口663人。


    住房保障方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2252户,对四类人员危房进行了全覆盖排查和改造工作,贫困户安全住房率达到100%。


    电商扶贫方面。建成145个村级服务站,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4.86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7.22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1.51亿元。


    消费扶贫方面。开展驻村书记“形象大使”代言推销特产。目前,全县消费扶贫完成销售额5400余万元,贫困户人均收益可达2000元左右。


    文化扶贫方面。9个乡镇文化站、180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投入资金1460万元,建设135个文化活动广场,除城中村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外实现了全覆盖。


    目前,安图县正严格落实《安图县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四不摘”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做到责任不松、政策不减、帮扶力度不降、监管落实到位。对因病、因学、因灾、因产业、因就业等防贫对象98566人进行系统监测,并将30户64人纳入防贫保险金发放范围,截至目前,没有新增返贫、致贫户。

    2021-09-18
  • 锦绣海棠果 丰产又增收

    8月29日,左权县红不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员工在采摘、分拣锦绣海棠果,并通过电商销往黑龙江、广东、湖南和浙江等地。2019年,该公司流转农民土地100亩栽植锦绣海棠果树,今年已有50亩挂果,亩产达1000公斤,可收入近百万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2021-09-17
  • 生态修复展新貌

    8月30日,在太原市尖草坪区慕云山,新栽种的树木装点着山体。去年8月,慕云山生态修复治理开始,项目区域面积共1.082平方公里。共治理废弃场地5处,主要包括废弃场地和排土场治理项目两个类型。通过对四处高陡边坡坡脚及道路旁区域设置绿化带、对无法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区域设绿化区、开展兰村泉域涵养林绿化工程等增加绿化面积991083平方米。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全面植被恢复和山体绿化。

    2021-09-17
  • 乡村美景入画来

    这是8月26日拍摄的穿过左权县赵家庄村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近年来,左权县以“左权绿”品牌底色,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理念,将植绿、产业、治水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太行中段最具特色的生态水景村,助推乡村振兴

    2021-09-17
  • 雨后芦芽山现云海

    山峰在壮观的云海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近日,山西省宁武县芦芽山迎来降雨。雨后,这里出现壮美的云海景观。

    2021-09-17
  • 西固区河口镇河口村:精心打造旅游业 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坐落于黄河岸边的河口村,依托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精心打造旅游业,村民经营农家乐收入翻番,在家门口就能守着绿水青山。千年古镇,以独特的风貌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成为城市人的都市田园。9月13日,“美丽乡村记者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西固区河口村,领略古镇千年的文化魅力,观赏古色古香的乡村风韵。

    1古宅民俗焕发新活力

    走进张钱友经营的“老院子”农家乐,古色古香又具农家特色,且摆满了绿植,包间内一桌一炕。游客等餐时间可以到镇内街道游玩,或是躺在炕上休息,桌子上炖着招牌菜柴火鸡,非常适合一家人围桌享用。“之所以叫‘老院子’,是因为这座院子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我们一家数代都住在这里。”张钱友说,老院子原先并不在古镇主街道,而是在一个小巷道内。2019年6月,张钱友前往新疆昌吉学习柴火鸡,回到村里开始着手改造自家院子,2020年5月,老院子正式对外营业。一年多来,老院子已经打出了名气,深受本地村民和游客的喜爱,是必去的网红打卡地。目前,老院子日平均接待游客10桌以上,月营业额10万元以上。

    西固区河口镇景区办副主任张伟表示,河口村留存了多样的文化遗存,古城池、古码头遗址、碑文石刻、四街十七巷、四合院、张氏祠堂、清代纱灯等历史文物别具特色。特别是河口古民居,是河口古文化遗址保存最多的古民宅,作为兰州现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群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现存的较为完好的古民居有37处,200多间,是我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的一个缩影。山水之间有古城,河口古镇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更注重原汁原味展示古镇风貌,从微小的细节出发让小镇到处透着精致,就连原来的背街小巷也经过局部改造成为游客歇脚的小吃店,使小镇风貌和商业环境得到融合。

    2开展各类主题文艺节目

    河口古镇具有浓郁的西北特色风貌,喀啰川广场透着西北的沧桑与意境,甘肃第一海关的四合院讲述着丝路水旱码头的荣耀。如今,人们来到河口古镇会有些不同的文化体验,让山水的美景带有人文意蕴,更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小镇时光。9月12日,最新一期《走进乡村看小康》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播出,让河口村又上了一把“热搜”。如今走在喀啰川文化广场,首届“喀啰川·黄河文化艺术周”的热情似乎还没有散去。西固区“喀啰川·黄河文化艺术周”已在河口大景区开办两届,黄河大合唱、河口之夜烟花秀、DJ灯光秀、嗨迪LIVE、《记忆·盘古》大型激光水舞秀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给游客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也为有效提升河口大景区品质品味注入浓墨重彩的一笔。张伟说,西固区占据着黄河上游流域重要地理位置,黄河流经西固37.5公里。西固区把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幸福线”,着眼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地处黄河西固段上游的河口古镇作为重点,持续推进大景区建设,先后成功打造“记忆盘古”水舞秀、十里黄河金岸、喀啰川广场、东西南北中五座古城楼、37座古民居院落等一批核心观光体验项目,并辐射带动水居丹霞等周边景区的开发运营,黄河文化艺术周通过一日一主题、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让河口大景区“色香味”俱全。

    3柴火鸡、农家馍打造农家餐饮

    时光悠悠,小镇年华,行走在河口古镇,老街上有慢时光,城楼下有市井味道,水乡的美好停滞了匆匆岁月。河口村依托优美的山水风景、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生态环境,在资源挖掘和建设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改造古镇风貌,配套完善内部设施,着力改善旅游服务,跻身为兰州乃至甘肃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目前,古镇有农家乐50家、小吃店25家、农副产品土特产等30余家,带动就业人员2000余人。河口镇立足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年味·河口”古镇春节文化活动,筹备了古镇美食大赛、“最美丹霞”摄影大赛、戏迷票友大赛、社火大拜年、乡街春晚、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集中力量打造老王古法酿皮、刘一味柴火鸡、小红农家馍等一批网红农家餐饮店,从品牌形象、装饰风格、就餐环境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农家餐饮整体风貌,进一步完善古镇业态。2008年以来,河口村先后被国家及省、市评为“全国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首批绿色村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特色小镇建设单位”“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和全市唯一的“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优秀村等称号。

    2021-09-16
  • 永登县龙泉寺镇龙泉村:环境整治增“颜值”美丽乡村“靓”起来




    村民魏稳道的美丽小院

    走进永登县龙泉寺镇龙泉村,徜徉在乡村阡陌,一幅干净整洁、活力四射的新农村画面扑面而来,整洁利落的庭院内,水厕清洁规范,院落窗明墙净;平整硬化的村道街巷里,看不见一丝垃圾的踪影,宁静而质朴的村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连日来,“美丽乡村记者行”采访团走进永登县龙泉寺镇龙泉村,体验乡村环境治理、打造美丽乡村的“样板间”。

    给村民带来满满幸福感

    推开龙泉村村民魏稳道家的大门,老魏正在打理自家院内的一块小菜园,院子被打扫的干净整洁,菜园里一片生机勃勃。辣椒、黄瓜、西红柿等果实挂满枝头,菜园四周月季、菊花开的正艳,一旁的苹果树上又红又大的果子压满枝头。

    “这两年,村里垃圾没了,环境美了,每天出门心情都舒畅了。”说起乡村环境整治行动带来的变化,魏稳道赞不绝口。改变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魏稳道告诉记者,环境整治行动中,政府给村里每家每户进行了厕所改装,还安装了电炕。

    现在的龙泉村,不仅保留了农家田园特色,又有了城市的干净整洁。“自从厕所改装后,孙女每天都要求我把厕所打扫干净,说是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现在家里不但有水冲厕所,还有电炕,自来水也通进了家里,和以前相比,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美好!”魏稳道开心地说。

    据了解,自永登县全域城乡融合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龙泉寺镇提出全域城乡融合环境综合整治“3346”工作举措,即“3”机制: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经费筹措机制、小手拉大手,共建清洁家园机制、群众监督举报机制;“3”办法:农户人居环境评比办法、卫生厕所排污员和垃圾转运员考核管理办法、“1+X”一体化网格员考核管理办法;“4”哨:乡镇吹哨、部门应哨、全员跟哨、社会评哨;“6”动:引领示范带动、每天一毛钱撬动、四级网格联动、项目建设驱动、小手拉大手互动、监督考核促动。以打造龙泉高速公路出口到龙泉村广场段为突破口,按照“先点后线、先面后里、先公后户、先路后院、先地后空”的整体思路,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版块推进,全域治理,最终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

    “以前,我们村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路旁到处是垃圾堆、臭水沟。”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龙泉村党支部书记魏芳道深有感触。现在的龙泉村,干净平坦的水泥路穿村而过,宽敞的文化广场上,老人们在树荫下惬意的乘凉,孩子们在广场上肆意奔跑玩耍,篮球架、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乡村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映衬着一张张笑颜,美丽乡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人人参与环境整治,人人享受美丽乡村。魏芳道告诉记者,在环境综合整治中,村里首先以“每天一毛钱,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的思路进行人居环境改造。所谓“每天一毛钱”,就是向农户每天收取一毛钱的管理费用,用于环卫工人的工资和整治的开支。同时实行积分管理办法,通过评比对门前责任三包合格的农户进行积分奖励,这些积分还可以到村里的积分超市换取生活用品,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带动广大村民积极地参与到环境整治中来。

    据了解,龙泉寺镇将以龙泉村为示范点,进一步对接周边产业村,汇聚发展优势,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带动国道312线沿线各村发展,积极争取在全镇范围内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1-09-16

  • 首 页  上一页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