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开远:菊花新品绽放园区

    秋高气爽,正是赏菊好时节,开远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在开远天华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菊创园”的大棚温室中,目前在国际市场流行的500余个中高端切花菊品种、100余个盆花品种一经亮相,就获得了游客的青睐。


    国庆假期,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开远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开远天华公司举办了首届名花论坛,在9月底获得云南“10大名花”称号的花企汇聚园区,他们不仅带来获奖花卉,还围绕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共同探讨新品种推广、新技术选育、设施设备提升和品牌建设的经验和成果,通过建立“云花”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云花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云南花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陈发棣”专家工作站入驻园区以来,与花企密切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在这次展会上首次推出了20余个迷你型菊花新品种。


    活动中,日本益农奇精兴园、荷兰大丽孚等9家全球领先的花卉种苗育种公司,通过“云发布”进行线上线下交流;高校、企业、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对花卉种植户开展了技术培训、指导;农田微型气象设备、物流、加工、包装、农资等花卉产业链企业也进行了现场展示。


    “今天看到了好多新品种、新技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畅游花海,让通海县云合花卉合作社理事长毕光旺感到振奋。他说:“听了专家和花企老总的交流发言,让我更有信心抓住我省发展云花的机遇,带领合作社的花农走上致富路。”

    2021-10-12
  • 走进丽江 发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密码”

    日前,由COP15云南省筹备办新闻宣传部主办、丽江市委网信办承办的丽江高山之旅——COP15云南生物多样性全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多位网络短视频创作达人及主流媒体记者走进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自然中心暨滇金丝猴保护站等地,徒步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探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密码”。





    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一景(9月28日摄)。新华网邢苏蓉摄


    连月来,COP15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以及于日前启动的“舍不得的丽江”COP15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行摄丽江专场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此次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丽江,旨在透过媒体和专家视角,讲好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掀起大众关注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潮。





    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内的康藏荆芥(9月28日摄)。新华网邢苏蓉摄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资源管护能力


    丽江老君山以生物多样性、滇金丝猴及其栖息环境和高山冰蚀湖群、高山丹霞地貌、高山草甸和多样民族文化及风情为主要特征,原始森林、冰川遗迹、丹霞奇峰、高山湖泊、江河峡谷、高山草甸、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以及多民族人文资源聚集于一体,具有突出的科学、环境、文化以及独特的风景审美价值。





    丽江市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内的紫娇花(9月28日摄)。新华网邢苏蓉摄


    据了解,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以下简称“老君山管理局”)成立于2011年10月,多年来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对老君山遗产地、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公园实行统一规划、管理、保护、经营,全方位布局保护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了“管理机构主动管、职能部门配合管、县乡政府共同管、社区群众齐参与”的共管机制。


    为进一步掌握老君山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现状,提高滇金丝猴老君山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水平,改善该种群的濒危状况,老君山管理局严格限定开发范围,进行分区分类管理,研究制定滇金丝猴调查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并支持开展滇金丝猴监测调查和巡护工作。





    丽江市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内的鬼吹箫(9月28日摄)。新华网邢苏蓉摄


    在多方支持下,丽江市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保护中心”)在老君山金丝厂景区和大坪子安装了100多台红外相机,以每平方公里为单位初步构建起区域野生动物的监测网络,同时,聘请大理大学相关专家在金丝厂安装了5台气象监测仪,用于监测老君山的气温和降雨量变化,以此实施对老君山以及滇金丝猴的保护。





    工作人员在介绍如何使用红外相机(9月28日摄)。新华网邢苏蓉摄


    推进社区参与保护与发展同行


    丽江老君山景区居住着2630户9465人社区居民,为推进旅游与社区协调发展,保护中心加强资源巡查巡护,及时掌握资源状况,设置资源管护点,吸收社区居民加入生态环境巡护巡查工作。同时,开展旅游反哺,让社区居民享受旅游红利。截至目前,景区经营企业已发放1847.176万元,让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黎明僳僳族乡居住在景区内的700多名村民享受到旅游开发带来的红利。





    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内的松萝(9月28日摄)。新华网邢苏蓉摄


    据老君山管理局副局长张志贵介绍,2014年以来,丽江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录用社区居民110人进景区就业,截至目前,已带领社区600多户居民就业。同时,老君山管理局还支持丽江市玉龙县石头白族乡利苴村委会成立玉龙县石头乡弥司子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实施“一群猴子+一片森林+一方百姓+一支队伍”的保护策略,政府、社区、社会公益组织、企业多方携手合作,保护共同的生存家园。


    “当地居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砍树人变成护林人,从狩猎人变成守护人。我们开发了以滇金丝猴保护为主题的课程,开展面向社区和公众的自然教育活动,希望能够吸引社区和社会公众参与到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之中,同时加强栖息地可持续管理,努力建设滇金丝猴友好社区。”张志贵说道。





    工作人员开展巡护巡查工作经过的小道(9月28日摄)。新华网邢苏蓉摄


    此外,保护中心还从社区产品设计需求出发,融合社区民族文化和滇金丝猴保护地元素,为居民推广羊毛毡工艺品定制技术,帮助居民制作满足定制需求的手工艺品,支持推出滇金丝猴咖啡,拓展滇金丝猴保护的宣传效应,在保护老君山生物多样性的同时,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1-10-12
  • 寒露农事忙

    10月8日,农民驾驶收割机在麻江县坝芒乡乐坪村抢收水稻(无人机照片)。


    当日是寒露节气,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坝芒乡乐坪村,农民驾驶收割机抢收晚稻,确保颗粒归仓。

    2021-10-11
  • 晚宴

    抗战胜利76周年之际,一桌一年一度的特殊晚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抗日山下如期进行。


    国网江苏电力抗日山共产党员服务队邀请93岁的抗战老兵马入营,以及连续40多年在抗日山革命烈士纪念馆担任义务讲解员的万德华大妈齐聚一堂,用亲手烹饪的饭菜向他们致敬,共同缅怀抗战先烈,纪念抗战胜利。这也是他们延续了十多年的传统。


    据悉,从1985年至今,国网江苏电力抗日山共产党员服务队以“心系革命老区,服务红色后裔”为理念,扎根当地,代代传承,30多年来先后服务过十多名抗战老兵,累计开展各类帮扶活动130多次。

    2021-10-11
  • 走进乡村看小康|留青山、护绿水、守净土 白塔“生态风情”有本有源

    秋分时节,画里乡村。在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的果树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果实,一派瓜果飘香的丰收景象。


    看着眼前的白塔村,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经济薄弱村。如今,作为“全国生态文化村”,白塔村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现代生态农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这得益于白塔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打出了乡土风味、田园风光、生态风情三张名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说。





    专心打造“白塔味道”,让“乡土风味”有滋有味


    刚当上任村书记时,看着乡亲们在温饱边缘挣扎,欧阳华心里很不是滋味,“必须谋一条出路,让乡亲们有个盼头,过上好日子。”他下定决心要让村民们的口袋“鼓起来”。


    欧阳华说:“土地就是农民创业致富的最大舞台,因此我们也要一直踏在土地上做致富文章。”他外出考察后,决定把种植南天竹作为白塔村脱贫致富的第一个项目,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率先示范种植。


    “跟着书记干,准没错的咧!”村民王志平随后也开始种植南天竹,第一年收入就达到7万余元,夫妻俩开心地一夜没睡着。


    看到南天竹产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益,村民们纷纷加入。小小南天竹,现已成为白塔村致富的“金牌产业”,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亩产值最多可达5万元。


    “今年南天竹的价格是十年来的最高峰,种得最多的农户种了100多亩,年收入接近500万。”欧阳华高兴地说。


    除了南天竹,白塔村还建立了茭白、樱花、苗木、无公害大米、特色瓜果、优质茶叶等农业示范基地。2018年,白塔村率先组织成立了新媒体工作室,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拓宽当地特产的销售渠道,让“白塔味道”系列特色农产品走上“云销售”平台。欧阳华还亲自上阵直播带货,帮助农户与商家对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带动经济发展,收获了不少“粉丝”和慕名而来的观光游客。


    精心挖掘乡土资源,让“田园风光”有声有色


    俯瞰白塔村,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是毗邻云湖风景区,山清水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很多景点和旅游度假项目纷纷落户于此。这几年,村里建成了一批“可吃、可住、可体验”的高端精品特色民宿,还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坚持“一村一品”发展定位,形成观光农业产业链,实现集体与个人“双赢共富”。


    “这几年,我们村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村民们说,“家家户户盖洋楼,钱包也都鼓起来了,这多亏了我们的好书记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产业发展的同时,不忘生态环境保护,“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去爱护环境”——这是白塔人的共识。白塔人都知道,村里最宝贵的资源就是生态,生态不好,村外的人引不来,村里的人留不住。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欧阳华和村民们坚持从生态入手,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白塔村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留青山、护绿水、守净土的发展要求,同时,抓好生态农业、自然环境、文化底蕴三方面建设,让原先的贫困村华丽蜕变,成为经济稳步提升、环境日益秀美、文化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在环境,更要美在发展。白塔村依靠现代高效农业和乡村旅游两大支柱产业,一跃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特色村”。


    谈起未来展望,欧阳华充满期待,他说:“未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将是家家门前有花园、后院有菜园,把美丽乡村打造成公园,手机随便一拍,就是花花草草和村民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

    2021-10-11
  • 出发!一路好“丰”景

    金色、黄色、绿色、红色……秋意正浓,五彩斑斓的颜色勾勒出一派好“丰”景。丰收的颜色可以有多惊艳?丰收的果实有多香甜?假日里一起出发去探寻秋天之美吧~(王玥黎茵如)

    2021-10-11
  • 济南:北城新“明珠”与小清河牵手成景

    济南云锦湖公园亦即备受关注的北湖公园,是泉城特色风貌带“南山北水”的组成部分,公园内湖光潋滟,绿意盎然,观景平台、生态栈道等各具特色。








    截至目前,历经4年的建设,云锦湖新增水域工作全部完成,湖面四周岸堤固定成形,环湖景观路实现连通,游客可以实现环湖游。同时,新建的水上观景平台、各类植被景观、广场喷泉、水榭、健身步道等,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云锦湖公园建设前








    新建成的云锦湖公园


    受前期持续降雨影响,目前云锦湖水源充足,碧绿的湖水如同翠玉镶嵌在小清河畔,与小清河“牵手”,形成南侧是湖、北侧是河的融合式景观带。登高观望,可见小清河与云锦湖遥相呼应,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周边的高楼,岸边杨柳依依。











    通过今年秋季和2017年10月拍摄的照片对比,可见昔日的荒地和老厂房如今大变样,形成一派建筑与自然交相辉映的美景,甚是美哉!

    2021-10-09
  • 古城台儿庄:传统非遗激活假日夜经济



    10月1日晚,台儿庄古城的民间艺人为游客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火龙钢花”。新华社发(高启民摄)


    新华社济南10月5日电(记者邵鲁文)“十一”期间,位于山东省枣庄市的台儿庄古城夜晚灯火辉煌。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火龙钢花,每晚都会在古城内的复兴广场前上演。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的铁水被拍打至高空,瞬间绽放成朵朵“钢花”,宛如千万颗流星划破夜空,让游客大饱眼福。


    记者了解到,为丰富台儿庄古城的夜游体验,火龙钢花项目已由过去的节庆活动变为常态化演出。此外,鲁南皮影戏、柳琴戏、山东快书等20多项传统文化演出,每天也在古城内不同景点表演展示。游客穿梭在古街小巷中,欣赏美景的同时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


    台儿庄古城旅游集团副总经理黄晓莉告诉记者,近年来,台儿庄古城以保护、传承、利用非遗为示范,将非遗有机融入景区,不断提升景区品质和文化内涵。同时,创新非遗演艺作品,如鲁南山花皮影《乾隆皇帝巡游台儿庄》。通过与传统非遗的有效融合,激发了夜间消费新活力。


    记者在台儿庄古城看到,当地还把不少非遗项目搬进展馆,成为传承文化的生动课堂。如今台儿庄古城内拥有运河招幌博物馆、药典博物馆、珠算博物馆、酒文化体验馆等40多家不同主题的博物馆,不少博物馆在夜间保持开放,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台儿庄古城听戏曲、看杂技、赏民俗、观夜色,让夜间出行、游玩变得丰富多彩。”江苏徐州游客李连海说

    2021-10-09
  • 三亚南山景区国庆假期迎客9.22万人次

    今年国庆假期,三亚成为众多游客打卡游玩目的地。据悉,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精心筹备了“祝福祖国”“告白祖国”、非遗文化展示等多彩活动和文旅大餐,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感受金秋美景和人文魅力。国庆长假七天,南山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9.22万人次,其中散客是主力军。图为10月3日,家长带着孩子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游览、拍照。新华网发(陈文武摄)





    10月4日,游客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游览、拍照。新华网发(陈文武摄)





    10月6日,家长带着孩子在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打卡点拍照。新华网发(陈文武摄)





    10月7日,游客在雨中的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游览。新华网发(陈文武摄)





    国庆假期,三亚南山景区志愿者为游客提供便民服务。新华网发(陈文武摄)





    国庆期间,游客在三亚南山景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中心欣赏古筝演奏。新华网发(陈文武摄)

    2021-10-09
  • 全运会冲浪比赛海南万宁开赛

    8月26日,河北队选手董子豪在男子短板预赛中。当日,第十四届全运会冲浪比赛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开赛。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8月26日,四川队选手周华鑫在男子短板预赛中。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新华社海口8月26日电(记者刘博)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冲浪比赛26日在海南万宁拉开帷幕,全国13支冲浪代表队集结日月湾,124名运动员将争夺两块金牌。


    不久前,冲浪首次作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在东京奥运会亮相,这次也是首次进入全运会大家庭,成为35个大项之一。本次冲浪比赛项目设置与东京奥运会一致,分为男、女子短板两个小项。预赛于8月26日至9月3日进行,与2021年全国冲浪锦标赛(短板)合并举办,全国冲浪锦标赛的公开组将产生男、女子短板各32个全运会决赛名额。决赛将于9月8日至14日举行。本次比赛还邀请了8名外籍裁判,通过远程视频方式,采用东京奥运会冲浪打分系统给选手打分。


    据了解,预赛共有124名运动员参加,年龄最小的仅10岁,最大的29岁,平均年龄16岁。通过本次赛事的历练,年轻运动员有望迅速成长,成为巴黎奥运会冲浪项目储备人才。


    “我的目标就是冲击2024巴黎奥运会的比赛资格。”20岁的海南队队员黄莹莹说。她曾获得2020年全国冲浪锦标赛公开组女子短板亚军。当日赛后她说:“今天浪况良好,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已经晋级到下一轮比赛。本次比赛我的目标就是打进决赛。”


    冲浪是本届全运会在陕西省外举办比赛的5个项目之一,也是唯一在海南省举办的比赛,其预赛、决赛均在万宁市日月湾进行。自2010年起,万宁日月湾已成功举办11届万宁国际冲浪赛,落户多项国内外顶级冲浪比赛,累计吸引全球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顶尖运动员参赛。


    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万宁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8月26日,参赛选手在男子短板预赛中。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8月26日,福建队选手吴思彤在女子短板预赛中。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8月26日,福建队选手吴思彤在女子短板预赛中。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8月26日,广西队选手潘若瑜在女子短板预赛中。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8月26日,河南队选手杜辰悦在男子短板预赛中。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8月26日,山西队选手马毅豪在男子短板预赛中。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8月26日,辽宁队选手高恒在男子短板预赛中。新华社记者周佳谊摄

    2021-10-09
  • 贵州安顺:宜居乡村“梳新妆”

    今年以来,贵州省安顺市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围绕“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重点,聚焦乡村“脏、乱、差”人居环境问题,全面开展宜居乡村创建行动。


    日前,记者在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走访时看到,宽阔平坦的村道,干净整洁的院落,彬彬有礼的村民,在山水辉映间显得格外动人,这里的一座座小山村,纷纷打开了“一键美颜”功能,颜值、气质大幅提升。


    环境改善城里人来乡下散步


    短短几个月时间,普定县化处镇的乡村变了样。房前花园,屋后菜园,垃圾归箱,污水入管……“美丽乡村”跃然眼前。


    化处镇化新村村民罗传英家门前的花坛里,三角梅、兰花竞相开放。一旁的菜园里,辣椒、茄子、豌豆、生姜等各色蔬菜应有尽有。对于年过花甲的罗传英来说,收拾菜园、管护花草,成了老年生活的“重头戏”,“每天都要看一下我这些花,给它们浇浇水、修修枝,看到花开了,我就特别开心。”


    更让罗传英开心的是,村里一条年久失修的主干道,通过这次宜居乡村创建,也翻修一新。5米宽的大路打她家门前过,进进出出方便了不少。





    9月2日拍摄的化处镇焦家村民居。新华网卢志佳摄


    每天吃了晚饭,罗传英都要在“新路”上休闲散步,“最近遇到不少镇上的人,吃了晚饭也到我们这里来散步。”罗传英说道。


    化处镇焦家村的变化更大。


    得益于安顺市支持的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焦家村建设了一座污水生态治理系统,通过“调解预处理+人工湿地”的生态治理工艺以及污水管网的建设,过去村里污水横流的现象彻底得到改变。“我们这里以前没有建污水管网,村民居住也比较分散,村民的生活用水很多都直接排到路上,特别影响环境,现在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路面都是清清爽爽的。”焦家村村支书张振刚说。





    9月2日拍摄的化处镇焦家村污水处理设施。新华网卢志佳摄


    另外,焦家村的环境提升还得到了广州市花都区的资金支持。花都区投入400余万元,为焦家村进行了村居外立面改造,建设了垃圾转运站和新时代农培中心。如今,放眼望去,一栋栋粉墙黛瓦的民房错落有致,显得格外清爽整洁。


    随意走进一户村民家中,只见窗明几净,墙面清爽,客厅、厨房、卫生间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张振刚说,通过群众大会、院坝会、入户广播等形式的宣传,不少村民意识上发生了从“要我干净”到“我要干净”的明显转变,村民们都彼此效仿,争创“宜居乡村示范户”。


    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化处镇还在全镇范围内清理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拆除私搭乱建。规范镇区沿街商铺及农贸市场摆摊设点,修复镇区污水管网、建设公共地段绿化。经过集中整治,化处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宜居乡村面貌不断显现。


    共建共享“大手小手”一起干


    基础设施是硬件,意识培养是软件。改善人居环境,化处镇还注重激发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的主动性、创造性。


    化处镇按照镇级主导、村级主力、群众共建的工作思路,通过打造“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等村级治理主力军,大力推动宜居乡村建设。


    化新村组织党员、退役军人、村民等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治安维护、矛盾纠纷调解、政策理论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周一上午,我们的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都会自发打扫村里的环境卫生,有时间的村民也会一起参与。”化新村党支部书记胡波介绍,志愿服务队和环卫工形成了良好的互补,环卫工主要负责主干道的路面卫生,志愿服务队则主攻房前屋后的卫生死角。


    目前,化处镇成立了20支志愿服务队,每周发动干部群众清扫路面边沟、清理杂草广告、清除垃圾废品等,对镇域内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进行集中清理拆除等。


    创建宜居乡村,规范村民行为,村规民约也发挥了不小作用。比如焦家村通过“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助推移风易俗新变化。


    张振刚介绍,“红白理事会”通过开村民大会的方式,约定了村民操办婚丧嫁娶的办理标准、宴请人数、操办流程等,引导群众树立喜事新办、丧事俭办、厚养薄葬的理念。





    9月2日,化处镇焦家村一位村民在家中洗碗。新华网卢志佳摄


    “比如说办丧事,以前一般都要摆十几二十桌,每桌15个菜左右,现在我们提倡减少桌数,每桌6大碗菜,减少浪费,减轻部分群众家庭负担,村民们也都很支持。”张振刚说。


    此外,化处镇还在全镇中小学发起“小手牵大手”活动,通过孩子们带动家庭成员提高环境整治意识。


    “我们还把村委会提供的花卉种子发放给孩子们,他们回家种在房前屋后,然后和家里的老人一起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焦家小学老师褚永琴告诉记者。


    “通过宜居乡村创建,我们逐渐把文明、生态的理念渗透到村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这也为推动乡村振兴凝聚强大精神动力。”化处镇党委书记罗小东说。


    村美民富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


    村美促业兴,业兴助民富。


    通过提升乡村风貌,改善人居环境,化处镇的一些乡村正努力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





    7月26日航拍的贵州省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的千亩荷塘。新华网卢志佳摄


    化处镇水井村背靠朵贝山,磨香河穿村而过,窄口水库坐落于此,地势平坦开阔、阳光充沛、水源充足。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水井村村支“两委”确立了“茶果上山、香葱进地、莲藕下田”的产业发展思路。


    在普定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水井村注册成立了村集体公司,借助政府助力贫困村发展的政策,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莲藕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余亩,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千亩荷田”。


    驱车行驶在“千亩荷田”的观光道上,浓浓的绿意在两边飞驰,大大小小的各色荷花美不胜收,荷塘四周,一排排青灰色的房屋排列整齐,俨然一派山里江南的模样。


    水井村老支书董开明介绍,鲜藕及藕粉等农产品可以为村民带来直接收益,通过提升村里的人居环境、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引导村民开办农家乐、组织举办“荷花节”等举措,“井”上添花的水井村吸引来大量游客,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贵州普定县化处镇水井村千亩盛开的荷花引来众多游客驻足赏花(7月26日摄)。新华网卢志佳摄


    “吸引游客来首先就得有良好的环境,现在我们的旅游产业有了起色,大家都更自觉地爱护房前屋后的卫生环境了。”村里藕御坊农家乐的经营户吴海和告诉记者,荷花盛开的时候,他的农家乐曾接待过100多名游客,3个月下来,经营收入可以达到10余万元。


    乡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2016年以来,水井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从4800多元增长到1万余元。


    一个个村庄的美丽蝶变,伴随蔬菜、茶叶等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兴起,化处镇推动高效产业与宜居乡村融合发展,促进农业“接二连三”,一幅“村美、业兴、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1-10-08
  • 贵州遵义:辣椒丰收生产忙

    9月26日,工人在遵义市新蒲新区辣椒城内忙碌。


    目前正值辣椒收获的季节,在位于贵州遵义新蒲新区的中国辣椒城内,工人们忙着分拣、加工、转运辣椒,一派红火景象。

    2021-10-08

  • 首 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