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云海

    9月7日清晨,一场秋雨过后,河北省遵化市北部山区云雾缥缈,长城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美如画卷(无人机照片)。






    9月7日清晨,一场秋雨过后,河北省遵化市北部山区云雾缥缈,长城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美如画卷(无人机照片)。





    9月7日清晨,一场秋雨过后,河北省遵化市北部山区云雾缥缈,长城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美如画卷(无人机照片)。

    2021-09-14
  • 雏形初现!博野将用最美景色迎接八方来客

    9月9日,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道路绿化。


    第四届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博野观摩项目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各项工作按照进度有序推进。其中,景区旅游专线已经竣工,沿线花海已打造完成,千年梨园甬路正在加紧铺设,茂兰广场、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已完成基建,绿化工作正在同步开展。(文图:王雷杜斌张媛石成钰)





    9月9日,工作人员在进行绿化。





    9月9日,工作人员在加紧铺设园区内道路。





    9月9日,工作人员在紧张施工。





    9月9日,航拍千年梨园崭新的马路。





    9月9日,千年梨园的花海美如画。

    2021-09-14
  • 河北平山:秋日采摘忙

    9月11日,在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一家家庭农场,果农展示采摘的苹果。


    时下,正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苹果收获的季节,果农忙着采摘成熟的苹果,供应市场。

    2021-09-14
  • 李元平:扎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李元平在环县华池县调研时强调


    扎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8月28日至30日,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元平深入环县、华池县调研抗旱救灾和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情况,强调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扎实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全力抓好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任务落实。


    李元平强调,要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任务,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采取有力措施抗旱保收、减灾增收,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因灾、因病出现严重困难的群众,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切实提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质量和实效,着力建设堪当乡村振兴重任的骨干队伍,持续夯实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推动各类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聚集,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要坚持上下联动、协同发力,靠实帮扶责任,形成推进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调研期间,李元平在华池县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会,对做好华池县联系帮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苗政)

    2021-08-31
  • 淄博市淄川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台头实践”

    河道沿岸景观怡人,配套健身设施齐全;农家小院里干净整洁、整齐有序;村庄规划统一,实现靓、美、绿、亮四化;文化广场休闲娱乐活动不断……这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台头村实施美丽乡村项目,打造“美丽乡村,和谐村庄”带来的新变化。


    据了解,龙泉镇台头村于2017年全面启动美丽乡村的创建,并于2020年成功创建为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还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市级生态文明村”“淄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自从河道改造后,环境变得更好,为村民又增添了一处休闲娱乐场所!”台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介绍。每当夜幕降临,台头村的村民会结伴在河道沿岸或散步,或拉呱,脸上带有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得益于台头村实施的般河支流改造工程,除了河道清淤,还砌筑了仿古护岸,设计阶梯瀑布景观,并实施沿岸绿化、休闲步道,安排2名河道专管员负责日常巡查、河道清理工作,让台头村重现“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目标。


    美丽乡村的“长治久美”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更离不开项目工程的实施。台头村围绕生态振兴的目标,全力建设美丽乡村,对村内主干道路进行沥青硬化,统一规划停车线,村内巷道统一铺设透水砖10200平方米;利用户下门前空地,统一花池高度、地砖颜色,修建花池300余个,总绿化面积1000余平方米;对沿街住户门楼、外墙统一进行仿古建筑整修,外墙统一制作党建内容彩绘,全村粉刷面积达10万平方米;主干道安装路灯20杆,巷道安装太阳能灯100个。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村拆除乱搭乱建5000平方米,户厕改造、环卫一体化保洁率均达到100%,创建成为首批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常态化开展周五常态化志愿活动,结合“美在家庭”活动日、学习观摩示范户家庭等活动,定期为贫困家庭打扫卫生。


    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党章学堂”于2019年5月在龙泉镇台头村启用,已先后接待省内外各个学习团队500余个3万余人,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红色新地标。如今,台头村的传统文化长廊、休闲广场、高标准文体中心已成为村民休闲健身、聊天拉呱的重要场所。


    通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台头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该村成功创建美在家庭示范户410户、美在家庭标兵户160户,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完善,村庄整体形象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被誉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台头实践”。(闫盛霆陈淑丽)

    2021-08-27
  • 大同市云冈区如何扮“靓”美丽乡村?

    连月来,大同市云冈区多措并举,立体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着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纵向到底,三级联动,全方位推进责任落实


    云冈区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了“区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的工作机制。


    据了解,鸦儿崖乡成立了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完善“三包制”,释放村民建、村民管“大效能”,建立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云冈镇确定一河、两社区、三条道路为整治重点,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和任务推进相关工作。


    截至7月底,全区6个乡镇94个行政村清理整治点域1004处、垃圾78557.7吨,消除交通安全隐患27处,取缔违法占地11处,复垦农田面积114亩。


    聚焦重点,分域推进,全覆盖开展环境整治


    云冈区重点关注各乡镇所辖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等区域,采取集中清扫与日常清扫相结合、党员干部带头与群众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分领域推进整治行动。


    云冈镇云佛新村是整村移民搬迁小区,居民达两万多人。针对主路两侧商铺私搭乱建问题,7月26日,该镇将小区里的违建拆除。西韩岭乡联合云冈区市容监察管理处围绕重点区域,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治理。


    对标对表,多措并举,分档次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云冈区各乡镇对照山西省乡村振兴局印发的《山西省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行动规范(试行)》,分类确定示范村、提升村、整治村,选树一批样板典型和学习标杆,形成典型示范、样板引领、整体提升的创建格局。


    鸦儿崖乡以“党员带头、干部先行、群众响应”的方式,利用微信群、宣传栏等平台,通过张贴标语、喇叭广播、印发资料、微信推送等方式,动员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培养爱护环境、守护家园的主人翁意识,集中精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满意度。


    同时,先行示范村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将环境维护、生活卫生、善行公益、文化参与、配合工作等方面行为纳入积分管理,村级管理小组按月组织评比,积分可在“文明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辛恺然夏鹏程)

    2021-08-26
  • 山东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 打造“秀水乡村

    山东省因地制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实现“变废为宝”打造“秀水乡村”


    在农家小院里或者房前屋后,一个集生态净化、生物净化于一体的原位生态净化槽就能让生活污水完成“变身”——污水经隔油沉淀一体池、无动力生态净化槽处理后,可用于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不仅实现污水“变废为宝”,还能起到改善农村景观的效果。


    这是蒙阴县根据自身山区村庄居住特点,探索出的农村污水治理三种生态化治理模式之一。原位生态净化槽、微生态潜流湿地、强化快渗池,这三种治理模式,在污水治理设施上栽植蔬菜、花草,进而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就地处理、综合利用。今年6月,山东省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会议,对蒙阴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进行了现场观摩。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的重要内容。2019年以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立足山东省农村实际,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以打造“秀水乡村”品牌为抓手,走出一条符合山东省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截至7月底,全省新增完成农村环境整治的行政村756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验收的行政村670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巩固提升验收的行政村105个,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验收134处。


    在工作推进中,山东省注重加强技术指导提升治理水平。印发《山东省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大纲》,指导16市170个县(市、区,含高新区、开发区等)和20个连片治理区编制完成实施方案。先后印发2批《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适用方式与技术汇编》,组织开展符合“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标准、适合山东省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案例征集工作,编印《秀水乡村建设—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案例汇编(一)》,指导各地选择合适的治理方式、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组成工作帮扶组,赴16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帮扶,提升污水治理水平。


    污水处理设施建得成,还得用得好。近年来,随着农民用水设施的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大批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营,促进了农村环境面貌的改善。但一些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实际利用率并不高的问题也随之显露,主要涉及建设运营经费不足、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五莲县抓住建设管理这个“关键”,加快全域系统治理。一方面将水利、住建、生态环境部门的供排水项目资金,全部整合到县水务集团,集中财力办大事;另一方面,通过争取专项债券和政策性贷款等方式,融取资金2亿元,进一步缓解了投资压力。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山东省坚持走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治理路子,根据农村特点分区域分类别选择治理模式,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短板,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开展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工作,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陈晓婉)(完)

    2021-08-25
  • 莎车:扮靓美丽乡村 乐享幸福生活

    今年以来,莎车县托木吾斯塘镇墩巴格村以打造生态、整洁、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为目标,抓好垃圾处理、道路硬化、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走进托木吾斯塘镇墩巴格村,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安居房、整洁有序的院落使人切实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新面貌。


    走进村民木卡代斯·麦麦提家,她正在客厅打扫卫生,客厅里家具齐全,院子里有菜园、葡萄架、棚圈,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让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幸福。“我们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现在都是现代化的装修和家电,院子里有随手可摘的新鲜菜地,做饭都很方便。以前村里到处都是土路,现在家家户户门口都有水泥路,路边还有路灯,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


    近年来,墩巴格村根据该村实际情况,积极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建设村民文化广场、购置健身器材、完善村民院落围墙,还借助惠民政策为村民免费发放果树苗、蔬菜苗,帮助村民发展庭院经济。闲暇之余,大家伙儿们还会来到村民文化广场,锻炼身体,表演节目,日子越过越充实。


    村民努尔艾力·阿布力孜说:“有时候我们就约几个朋友去村里活动广场打个篮球或者是锻炼身体,村“两委”也给我们安排一些文艺活动,尽量把我们的生活过得充实一点、健康一点。”


    墩巴格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全村进行整体发展规划设计,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通过“户集、村收、乡镇转运”的方式,切实解决村里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现在乡村环境更美了,村民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更足了。


    墩巴格村党支部书记邵桂东说:“鼓励群众向现代化家居生活发展,生活环境和穿戴打扮都要与时代接轨,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我们将积极完善农村生活设施,着力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2021-08-24
  • 美丽乡村的课堂别样“红”

    “紫藤长廊、民俗茶话、荷香凉亭”风景如画、浸润心田。如皋市城北街道平园池村学习出新招,当地结合荷乡文化培育,将红色元素融入其中。


    邀请理论专家、百姓名嘴为党员干部群众宣讲党史,组织开展“诵读红色经典重温百年党史”活动,在怒放的紫藤花下,朗读者用情、聆听者用心,百年辉煌党史成为汲取前行的力量。截至目前,“紫藤党史课堂”已开展20场,覆盖党员千余人。


    党史故事长廊、抗战实景模拟区、时光印记展览区、百姓茶话区等,以及在民俗馆内开展“重温革命诗词、重唱红色经典、重学农耕文化”等主题活动,让村民群众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交流互动,在游中学、在学中游。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18.6万人次,覆盖党员2万人次。


    “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学习成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千亩荷塘旁的“荷香凉亭”,是与群众唠嗑中察民情、知民意的“情报站”。106间老街门面房重新打造成农民街景,6.2公里环村“彩虹”骑行道将全村休闲农业景点串点成线,道路沿线增添“荷乡”元素,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2021-08-23
  • 东湾镇 美丽乡村展新姿

    初秋时节,风微凉、菜花香。穿行在靖远县东湾镇大坝村的田野间,移步即成画,处处皆美景——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村落、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特色产业基地、一张张满怀幸福的笑脸,让东湾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坝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近些年,大坝村以“绿色产品”为发展方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全村推广建设蔬菜大棚,走出了一条集约化、设施化蔬菜发展之路。

    “以前的大棚,草帘子都得靠人力拉,费时又费力。后来村里引进推广了电动卷帘机、自动洒水车、智能通风设施,种大棚就方便多了。”经营着3座日光温室大棚的村民张晶晶,高兴地说着这些年的变化。

    昔日的农田逐渐蜕变升级,蔬菜产业结出累累硕果,为村民们孕育出增收致富的新希望。“我这三个棚一年毛收入在10万元以上,农忙的时候还得雇一二十个人,也能给附近的人提供务工机会。”张晶晶说道。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大坝村现已建成日光温室2500余座,茄子、辣椒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2020年底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万元。日光温室以其显著的产量和价格优势,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大坝村党支部书记袁明山介绍说:“下一步,村里计划对传统日光温室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加装智能化管理系统,打造千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发展智慧农业为导向,建设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增加群众收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产业发展成果。”

    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近年来,大坝村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大力气,为建成生活便捷、幸福宜居的美丽乡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的大坝村,村社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草繁茂,各种独具乡村特色的景观点缀其中。“道路油化、硬化了,主干道还装上了路灯,出行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村民滕爱云说。

    “我们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垃圾清运制度,实现‘垃圾不落地’无害化处理。今年还对村内渠道进行了清淤整修治理,对13公里棚间路进行了硬化。”袁明山介绍说。

    沿着大坝村主干道走进村党群服务中心,国家电网东湾供电所员工张安详正在给村民们讲解网上缴纳电费流程。“现在网络发达,手机连上无线网,坐在家里不用出门,就能缴电费、医疗保险等,方便得很。”村民李正平说。

    一村一幅山水画,一户一处田园景。从“点上发力”到“面上开花”,东湾镇全面推进镇村主导产业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升级、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下一步,东湾镇将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思路,大力推进‘稻香村·瓜园’‘菜根香·大坝’‘天地人·三合’等特色乡村的打造升级,全面提升乡村面貌,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把东湾镇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样板乡镇。”东湾镇党委书记张全璟说。

    2021-08-20
  • 全维度管控抒写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厦门新篇





    大帽山凭借迷人的自然风光,成为不少市民周末网红打卡地。

    分类管控,或保留,或优化提升;精选特色村庄,试点探索,形成全市可复制推广工作模式;多村联编,从区域视角统筹空间布局,实现空间上的错位发展……

    7月8日,福建省村庄规划现场会在厦门召开,厦门市在村庄规划领域的一系列做法和典型经验,得到全省与会嘉宾、专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次大会由福建省自然资源厅主办、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承办。

    在深入探索“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方法、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上,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全域全要素编制村庄规划,构建全维度管控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形成了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在村庄规划实践中涌现了大帽山、大宅社区等一批成功的实施案例,探索出了统筹联编、党建引领、产业融合、传承文化、共同缔造等可资借鉴的厦门经验。

    目前,厦门全市城镇开发边界外92个村均已完成村庄规划成果编制工作,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开局伊始,厦门已抒写美丽乡村建设的全新篇章。

    分类管控让规划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

    七月流火,到红砖古厝、山水田园交融的大帽山巅,寻一处静谧,品一壶山茶,住一宿红砖古厝,看云起云落、花谢花开,打卡这里的网红目的地大帽山境,已经成为现在不少厦门市民周末、节假日的新选择。

    翔安区大帽山农场,早前还属于偏远山区落后贫困村,在厦门市启动“造福工程、移民搬迁”方案完成搬迁,同时规划先行,成为厦门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试点项目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厦门市村庄空间布局规划(2018—2035年)》2019年取得市政府批复后,规划统筹全市村庄分类,分类管控,成为厦门村庄规划的一大关键词。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详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之初,我们就确定了明确的分类原则,开发边界外村庄以保留为主,引导村庄产业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开发边界内村庄以优化提升为主,保护有历史风貌价值的村庄,拆除部分村庄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

    具体的管控措施是,将全市村庄分为禁建、限建、适建三类进行严格管控——

    禁建村(拆迁村庄和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不再审批新建农村村民住宅;除3~5年内没有建设拆迁需求且属于D级危房的农村村民住宅外,其余农村村民住宅都不允许翻改建;无房户或危房户以保障房形式满足住房需求;

    限建村(开发边界内保留村庄原则上为限建村),基于城市发展需求,本岛现有村庄管控按照禁建控制;限建村不再审批新建农村村民住宅,允许利用旧宅基地翻改建;以四统房、保障房等形式满足住房需求;

    适建村(开发边界外的保留村庄原则上为适建村),可申请新建农村村民住宅和旧房翻改建。

    大帽山的一系列规划,正是这一思路的集中体现。规划过程中,保留风貌条件较好的移民村寨仔尾,改造利用现状民居发展乡村民宿,不具备风貌保留价值的移民村整体拆除。整合腾挪建设用地图斑,作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并规划旅游服务设施布局;严控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完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

    全域全要素统筹全市村庄规划,让规划成果最大程度、更好地惠及人民。

    因村施策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发展品质

    又到了大宅社区火龙果收获的季节,枝头挂满了火红的果实,甜蜜写在陈跃进等村民的脸上,合理的村庄规划、产业布局、人居环境改善,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在分类编制村庄规划的进程中,我们注重因村施策,根据厦门市各区村庄资源、禀赋特点,分为自然生态型、特色产业型、文化保护型等类型”,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详规处翁芳玲处长表示。

    自然生态型村庄,山水生态优势突出,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自然观光旅游。

    大帽山,通过规划引领、系统策划、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国企带动,发展休闲农业文旅项目,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化开发利用,破解休闲农业发展难题。大帽山境网红景点已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年约1000万元,村庄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超10%,实现保留村庄的就地振兴,埔顶村庄居民点人居环境及建筑立面整治工程经验更作为全省范本进行推广。

    特色产业型,以种植特色农产品或发展其他特色产业为主,产业特点显著,适度发展产业观光,深入推进品牌强农。

    大宅社区,厦门最大的火龙果基地,已种植火龙果面积1280亩。规划着力打造产业空间,通过合理规划特色火龙果产业空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环境治理、风貌整治、设施完善系统结合,改善人居环境;将村庄历史建筑修缮与村庄文化空间打造结合,推动文化设施建设。经过规划逐步落地和推进,社区基本实现产业强、环境美、农民富,发展品质全面提升,人民收入不断提高。

    文化保护型,依托历史风貌和人文特色,加强对名人故居、宗祠、古村落的建设、保护和利用,促进乡村游、文化游。

    同安军营村,村庄规划凸显党建引领作用,紧抓“党建文化、旅游产业”两大重点导向,提出“文以塑形,产以铸魂”的规划策略,打造党建国防文化旅游基地、生态高山文化旅游区。通过划定村域各空间管制区域,实现全村域规划管控;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市政基础设施、综合防灾规划;加强村庄风貌整治,梳理乡村振兴建设与整治行动计划项目库,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先后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内厝镇莲塘村、琼坑村两村接壤,规划打破村域限制,以生态格局、产业发展为纽带,探索多村联编,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在规划引导下,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了村庄软环境治理,建设最美宜居家园,获得了村民广泛赞誉。2019年12月,作为福建省推荐优秀村庄规划,赴京参与全国村庄规划优秀案例交流会。

    目前,全市城镇开发边界外92个村均已完成村庄规划成果编制工作,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其中已批复68个,其余24个村庄规划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审批工作。

    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工作模式

    “传统的村庄规划编制,采用以行政村为对象编制村庄规划,往往缺乏区域统筹方面的考量,主要表现在‘村庄间缺乏统筹,城乡间缺乏统筹’,容易因缺乏统筹而产生较多问题:如定位无特色、基础设施重复配置、产业同质化、生态保护不整体等”,一位规划专家如是表示。

    厦门主动探索多村联编的编制模式,通过多村联编,从区域视角统筹各村的空间布局,明晰各村庄的发展定位,凸显各自的发展重点和特色,实现空间上的错位发展,形成合力。

    在村庄规划实践中,像这样涌现出来的具体的“厦门经验”,还有很多。

    全域协同,以全市村庄空间布局规划为统筹,构建“市区村”规划管控传导体系,形成全维度管控编制体系;党委、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乡村规划统筹协调,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技术审查,发改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或实施方案,形成多部门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通过持续规划陪伴,引导和鼓励村民积极参与规划编制,重要节点设计的方案宣讲,不断的协商探讨,探索“共同缔造”“陪伴服务”的编制模式,多种形式的规划内容公示和征求意见,保障了公众参与的持续性和多样性……

    选取16个具有特色的村庄作为试点村,探索“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厦门业已形成了全市可复制推广的工作模式。

    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村庄规划编制把控,提高成果质量。强化资源规划部门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将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进行考虑,统筹全域国土空间规划布局。

    同时,建立村庄规划成果维护的动态更新机制,形成市区协同、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出台动态更新配套政策机制,真正实现村庄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同步动态更新。

    2021-07-08
  • 普陀这十年丨美丽乡村精彩蝶变焕新颜

    岛岛是花园、村村见美景。近年来,普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为抓手,围绕美丽乡村提质、美丽经济增效,坚持生态、产业、改革、科技四项赋能,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持续推动美丽乡村迭代升级。



    盘活资源

    激发乡村产业活力

    这段时间,虾峙镇东晓村河泥漕的民宿业主们开始忙碌起来,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这里将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偏居一隅的海岛,吸引人们的不仅是这里蔚蓝的大海,新鲜的海味,还有独具特色的民宿。



    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民宿。让曾经的小村庄焕发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这是近年来普陀探索乡村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一条特色路径。同时,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已作为普陀乡村振兴考核的目标清单。

    据了解,2019年至2020年,普陀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共激活闲置农房700余套,对长期闲置宅基地实行有偿退出、全盘复垦,进一步提高村集体闲置土地利用率,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全区计划盘活利用闲置农房400套以上,正在稳步推进当中,如东极正在打造大树湾历史文化村落新业态,现已收储房屋44幢。



    “这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明确的目标与规划。”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普陀拟定了《普陀区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和扶持范围,并指导各村做好2021年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申报工作。截至目前,共梳理申报了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0个,现正进行项目审核工作。

    生态宜居

    为发展增添靓丽底色

    实现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也是渔农村实现美丽蝶变的关键。



    近年来,普陀不断改善渔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打造高颜值海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村口、美丽庭院,深入实施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攻坚行动,完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扎实推进村道环境卫生,开展“厕所革命”和“渔农村垃圾革命”,一项项工作的落实开展,让广大渔农村褪去昔日的“脏、乱、差”,不断增添靓丽的发展底色。

    “现在村子里,环境好,空气好,我们住着可开心了。”展茅街道黄杨尖村村民徐阿婆笑着说,这几年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工作,村里的面貌不断改善,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此享受乡村美景。



    截至目前,普陀已建成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5个省特色精品村、8个3A级景区村庄,创建21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提升打造6条美丽风景线,培育8000余户美丽庭院,61个渔农村行政村实现全区A级景区村庄全覆盖。这些数据反映了普陀不断改善渔农村人居环境的丰硕成果。

    据了解,今年普陀将继续发力,进一步完善渔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考核细则,并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考评招投标工作,计划启动美丽小岛、美丽乡镇、美丽风景带建设各2个,创建7个省、市精品村,完成5个以上省级星级公厕建设。

    来源:普陀区融媒体中心


    部分图片来源:资料图

    2021-07-07

  • 首 页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