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汝阳培育红薯产业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聚焦红薯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产业链培育,不断推进红薯产业链纵向发展和链上各环节横向拓宽。其打造的“汝阳水果红薯”战略品牌,通过挖掘红薯深加工潜力,发展红薯+乡村特色文旅项目,稳步推进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链条开花。

    春节刚过,汝阳县的红薯育苗基地就一派繁忙景象。实验室内的技术人员在操作着脱毒设备,从母株上切下健康的红薯茎枝,放入含有特定培养基的育苗瓶。育苗瓶里翠绿的红薯苗长势良好,生机勃勃。

    “薯苗脱毒后生产的种薯、种苗几乎不带病毒。在大田种植中,植株生长更旺,抗病抗虫能力强,产量和品质也都有明显提升。”技术人员张娜娜说,科技赋能有效保护了红薯产业发展源头。

    脱毒种苗是保障甘薯产业发展和甘薯种业安全的源头。汝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东升介绍,全县将立足汝阳红薯“绿色、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定位,试种1000亩“红瑶”红薯,聘请行业专家对种植大户加强指导,并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脱毒中心合作,建设中原甘薯种业中心,为汝阳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面对汝阳红薯稳产量、提质量的现实需求,位于汝阳县内埠镇的汝阳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用数字乡村大数据可视化管理云平台,为汝阳红薯产业发展注入“智慧动能”。5G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遍布各个大棚,可自动采集、分析信息,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打开平台掌握大棚实时空气温度、湿度和土壤墒情监测数据,从而进行田间管理。平台自动记录温湿度变化情况,形成温湿度变化曲线,方便管理人员更加精准掌握农时。种植大户李许召介绍:“我承包了150亩富硒土地,在洛阳移动智慧农业平台的帮助下,在手机上就能够看到啥时候该浇水、施肥、除虫,既省时又省力。”

    由于汝阳红薯产业缺乏品牌,产品附加值低,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必须加强产业品牌化建设。为破解发展瓶颈,汝阳县坚持差异化,突出特色,精准发力,顺势而为推出了汝阳水果红薯区域公用品牌,全面开启“生态产业化和产业品牌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汝阳实践。

    为进一步叫响汝阳红薯品牌,提升红薯附加值,汝阳县积极参与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全国有机食品博览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等农产品品牌培育推介活动,成功举办14届红薯擂台赛、5届红薯文化节,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红薯)标准化生产基地。汝阳红薯入选2023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汝阳红薯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公斤鲜薯销售价格平均提高0.8元,2023年,全县红薯产业综合年产值超过15亿元,一个个小红薯正在“串珠成链”,托起百姓增收致富的“甜蜜梦”。

    一业兴,百业旺。为进一步延伸红薯产业链条,汝阳县深入挖掘红薯美食文化,将红薯传统美食与红薯产业发展相结合,开发出香酥红薯饼、养生红薯糕、芝麻红薯等预制菜产品,推广适宜加工的红薯品种,实现生产与加工端的结合,带动更多群众加入红薯产业链条增收致富。

    而汝阳红薯品牌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文旅融合,更是让乡村特色游火爆“出圈”。

    汝阳县柏树乡窑沟村家家户户的窑洞式红薯窖独具特色,土窑石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当地选择“红薯IP”,将窑沟村打造成为“红薯小镇”。红薯开挖节、红薯擂台赛、“小红薯”奇妙游等特色活动敲锣打鼓地办了起来,儿童乐园、美食广场、摄影基地等休闲业态纷纷“冒”了出来,吸引大量游客休闲游玩。“红薯小镇”荣获“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荣誉称号。


    今年春节期间,“红薯小镇”举办“龙年到龙乡,回家过大年”主题活动,修建中原雪村窑沟滑雪场,改造亲子乐园、美食广场等配套设施。此外,村集体还与企业合作推出了数字化乡村运营新模式,让游客们更加方便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乡村旅游。今年春节期间,“红薯小镇”旅游收入超过33万元,昔日偏僻宁静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2024-03-19
  • 吉林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

    白山松水间,寒地冰雪经济活力奔涌。

    据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吉林省接待国内游客2051.7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5.4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00.6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7.03%。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

    吉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做好“白雪换白银”的大文章。林海雪原、雾凇漂流……吉林省调查和记录的冰雪资源单体约8.95万个,单体密度达每平方公里0.48个。

    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山形树影之间,滑雪爱好者正在雪道上驰骋。“北大湖滑雪场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单体雪场。”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党工委书记于跃洋介绍。吉林省滑雪度假人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吉林省着力打造江上游船赏雾凇等73项冰雪旅游新产品;32条“冰雪直通车”线路让旅游团队可由省内主要机场、高铁站免费直达各大滑雪场及度假区……暖心贴心的服务保障,助力吉林省冰雪旅游热度持续提升。

    依托生态禀赋,厚植资源优势,吉林省把做大做强冰雪产业作为引领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着力构建特色现代化冰雪产业体系。

    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们装备包里的自发热冰雪袜就产自吉林省辽源市。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辽源市积极培育现代纺织、食品、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国产红旗雪车、辽源雪蜡车、自发热冰雪袜等产品亮相北京冬奥会;吉林省金仑科技公司研发制造的国产滑雪模拟器销往全国各地……吉林省抓住冰雪产业发展机遇期,培育冰雪装备器材龙头企业,塑造冰雪装备制造业完整产业生态。


    “吉林省着力构建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和冰雪装备为重点的‘4+X’冰雪经济体系。全要素、全链条、全领域做好‘冰雪+’文章,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高地。”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孙光芝表示。

    2024-03-14
  • 通辽市打响招商引资“春季攻势”

    几天前,总投资30亿元的龙马控股集团年产30万吨精密铸件项目生产线成功点火,第一炉铁水顺利出炉。据悉,该项目是通辽市今年重点实施的项目之一,满产达效后年产值可达35亿元,提供2800余个就业岗位。

    长期以来,通辽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持续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做好2023年工作的实施方案》《通辽市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通辽市创新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等,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明确了具体目标,提供了现实路径。通辽市聚焦玉米生物科技、绿色铝镍硅、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9大主导产业,建立市级领导产业链链长制,逐年制定并动态调整“两图两库两表”,推动产业集约集聚招引项目落地。创新推行“亮晒比评”机制,亮出诚信、晒出精气神、比出干劲儿、评出实绩,培育推出自治区级创新亮点88项,7项改革举措获得国家部委认可,一批企业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荣膺“2023中国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城市”,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

    在去年12月开展的招商引资“冬季会战”行动中,通辽市积极对接福耀玻璃、金龙汽车、国电投中国电力、中咨资本等行业领军企业,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98个、总签约额824.84亿元,其中,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2个、总签约额809.0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40%。

    新年以来,通辽市抢时间、抓项目、拼经济,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春季招商攻势”,各旗县市区主动协助指导企业办理项目各项前期手续,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运用全流程帮办代办、集中审批、并联审批、现场办公等举措,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营造了全市大力促进企业投资、全力服务项目落地的良好氛围。


    通辽市聚焦“闯新路、进中游”战略目标,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在统筹推进上求创新突破,将2024年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年,推动龙马200万吨铸锻件、锦联55万吨易拉罐罐料及汽车板材等17个投资超50亿元项目开复工建设,截至目前,全市513个重点项目手续已办结432个。实施“政策落地工程”,用足用好国务院支持意见及各部委配套措施、东北全面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积极打造“通达辽阔、近悦远来”城市品牌,谋划推动“一表通”“数智通辽”等综合改革,探索推行“数字化门牌”等64项创新性微改革,加快建设数字治理和整体智治体系,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03-13
  • 盐碱水里鱼虾跃

    甘肃白银景泰县发展特色渔业






    盐碱水里鱼虾跃


    “从盐碱水里把虾捞上来,处理完后直接上锅蒸10分钟,即使不蘸料汁味道也很鲜美!”在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的晋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晋成正向外地客商介绍自己养殖的南美白对虾。

    据了解,晋成农业主要利用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景泰县地处腾格里沙漠南部边缘,水分蒸发量大,中重度盐碱地有16.3万亩。用盐碱水养殖鱼虾如何实现?

    改变出现在2016年,景泰县提出以渔治碱兴业的发展思路,一批当地渔业企业主动在盐碱滩上打头阵。通过开展水质化验、品种试验等,相关企业在车间内外分别开展淡化、标粗和养成的接力式养殖方式,成功实现盐碱水里养鱼虾。

    周晋成算了一笔账——盐碱水由政府提供设备抽取,企业不用掏钱,利用的地是撂荒地,最大的成本也省下了。原来颗粒无收的盐碱地,现在每亩年均收入达1万元。仅他所在的五佛乡,就有2000亩盐碱地用于发展渔业。

    不仅要养,还要会育。景泰县积极招商引资,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为支持渔业企业发展,当地根据不同的鱼塘、鱼池情况分别予以补助,同时配套提供相应的技术、药品、交通和设施支持。鲟龙渔业有限公司就被吸引而来。

    直径2米的鱼苗孵化缸内,2万多尾鲟鱼苗刚刚孵化,等它们长到10厘米时就可以出塘。鲟龙渔业负责人李君春盯着孵化缸,满眼都是期待。

    “政府配套齐全,加上盐碱水出塘的鱼肉质紧实,吸引来不少客户!”李君春举例,柳根鱼对盐碱水的适应性强,但如果直接购买鱼苗,不但价格不菲,交通成本也很高。于是,鲟龙渔业和科研团队历时2年突破技术难题,鱼苗成本下降近九成,良种率也实现提升。仅鲟龙渔业一家,去年销售额就超600万元。

    除了企业受益,渔业养殖还帮助周边村民就业增收。更可喜的是,地下盐碱水被抽取后,周边土地的盐碱程度不断下降,渔业企业产生的尾水还能用于农地浇灌,周边农业逐渐恢复,形成了盐碱水利用的良性循环。


    景泰县副县长王涛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当地已构建起盐碱地特色渔业产业体系。截至今年初,景泰县以渔治碱利用和治理盐碱地面积达2万亩,撂荒的盐碱地得到治理,废弃的盐碱水得到利用。2023年,相关渔业产量达423万斤,产值超6000万元。

    2024-03-12
  • 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全球城市第一

    《2023年度汽车流通行业信息监测发展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私人新增车辆中纯电动占比超过50%,截至2023年末,上海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8.8万辆,排名全球城市第一。

    该报告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联合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共同编制。报告聚焦行业热点及政策分析,持续跟踪上海市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情况,围绕汽车生产、销售、库存、进出口、注册、市场保有量、二手车交易以及报废车回收拆解等进行全生命周期信息监测。


    报告指出,2023年上海市汽车制造业产值7700亿元,同比增长10%;汽车产量215.61万辆,同比增长4.8%;新车注册量65.6万辆,同比增长6.3%;二手车交易量57.3万辆,同比增长19.6%;回收各类报废汽车2.31万辆。2023年,上海市出台了新一轮老旧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同时延续了促进汽车消费补贴,截至年底,累计享受补贴7.7万余人次。汽车消费始终保持较强活力。

    2024-03-04
  • 哈尔滨推动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冰雪大世界流光溢彩、浪漫梦幻,松花江银装素裹、冰花绽放,雪博会赏心悦目、震撼人心……这个冰雪季,“冰城”哈尔滨火了。今年春节假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均达到历史峰值。

    冰雪旅游火热“出圈”,是哈尔滨推动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的生动写照。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把发展冰雪经济作为新增长点,推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哈尔滨充分挖掘利用优质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全力推动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以文塑旅,冰雪旅游魅力十足。

    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43米的主塔“冰雪之冠”高耸,可变灯光联动控制,流光溢彩。

    “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深深融合了地域文化和独特风情。”冰雪雕刻师张宁阁说。

    与此同时,哈尔滨注重将当地特色文化注入冰雪旅游,不断提升冰雪旅游的品位格调。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哈尔滨芭蕾舞团等艺术团体走进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等景区进行展演,群众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展示特色民族文化……哈尔滨努力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陶冶心灵。

    创意赋能,冰雪文化活力更旺。

    这个冰雪季,特色巡游活动走红网络,城市上空闪现的一轮“人造月亮”、蛋糕店里“冻梨”造型的蛋糕……哈尔滨推出的文旅创意,让游客欣喜不已。

    “努力培育新业态,创新冰雪旅游消费场景。”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介绍,近年来,哈尔滨着力打造冰雪文化与创意设计深度融合的实验平台。“仅这个冬天,全市就改造升级20余条创意设计街区。”

    延链强链,冰雪产业动力更强。

    李向东经营着一家滑雪鞋固定器生产企业,这段时间,企业订单持续增加。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企业正研发新型材料滑雪板,加速拓展市场。“现在市场发展势头好,又有政策支持,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李向东说。

    目前,哈尔滨拥有冰雪产业相关企业641家,初步形成了冰雪场地装备和道路清雪设备两大装备生产体系。哈尔滨正加速建设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扶持冰雪运动装备制造、特色冰雪文化产品制造等企业发展,奋力打造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这个冰雪季,哈尔滨还推出百余项冰雪活动。1月11日,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吉祥物、会徽、口号在哈尔滨发布,再一次掀起冰雪运动热潮。


    “借助承办亚冬会的契机,哈尔滨将锚定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造‘冰雪+’产业融合体系,奋力推动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哈尔滨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2024-02-28
  • 山西大宁:不断将苹果“提档升级”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64】

    “苹果啊,是真的没了,早半个多月就卖完了!”在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当记者走进宁脆苹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时,负责人马旭平正对着电话,耐心地向外地经销商解释。

    “如今这小小苹果,可抢手!”放下电话,马旭平向记者摊开进出货一览表,“你看,今年合作社卖了20多万斤,给35户社员分了近150万元!”

    大宁,海拔高、光照足、温差大,种苹果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多年来,这里的苹果产业却一直不温不火,就在几年前,还陷入了品种老、种植散、管理粗,打不开市场的窘境。

    那么,大宁人是如何摆脱困窘,将宝贵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富民产业的呢?

    科技赋能,打造新优品种,是大宁人率先走出的第一步。

    “大宁苹果的发展,多亏科技加持!”大宁县教育科技局党组成员、科技特派员贺建生,是最早种“宁脆”的人。

    2017年,大宁县科技中心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秦脆”果苗,嫁接到山西农业大学果树研究所研发的矮化y-1砧木上。这,才孕育出了本土苹果新品种——“宁脆”。

    贺建生率先试种,没想到,“宁脆”一年就挂了果,第三年就进入了盛果期。

    看着老贺家的苹果树,曲峨镇白村党支部书记冯元明一咬牙,2020年春天,也嫁接栽植了超百亩。“待到上市,我卖出的苹果价格是老品种的3倍,村民们一看,纷纷加入,我们村现在有500多亩‘宁脆’了。”

    “2021年,我们顺势把‘宁脆’确定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大宁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房金平介绍,“如果现有‘宁脆’果树全部挂果,预计到2026年,能为全县人均增收超万元。”

    光有“好果子”还不够,大宁人意识到,还必须通过标准化种植管理持续促进苹果产业“提档升级”,将“宁脆”打造成“强品牌”。

    “为保证苹果品质,打造苹果品牌,给果农做好种植服务,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房金平告诉记者,他们组织40多位一线专家,编印了《大宁县果树管理技术手册》,通过组建县乡技术服务队,进入全县5个乡镇,将种植服务全面铺开……

    “地里的学问大得很,光靠我们农民单打独斗咋行么!”看着银行卡里刚打进的7万多元,昕水镇白杜村果农马红生喜上眉梢,“在县里的指导下,大伙成立了合作社科学种植,统一信息、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采购农资、统一价格出售,从种植到销售,少了好多操心事。”

    “大宁手上捏着品牌,我们销售有底气!”大宁乡村e镇的抖音直播间里,负责人王丽娟告诉记者,目前大宁已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锋旺教授领衔团队买断苹果品种权,打造大宁宁脆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并申报了专利品牌“大宁宁脆”。

    有了好果子、强品牌,大宁开始了新布局——把短板补长、把链条拉长,增加苹果的附加值。

    今年春节前夕,“宁脆”卖得断了货!但房金平却居安思危:“要想使苹果真正成为富民的产业,必须进一步完善苹果产业链。”

    为完善苹果产业链,大宁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集储存、分选、包装、交易、电商、冷链物流为一体,晋西南(大宁)水果交易中心正式启用。交易中心引入了国内先进的果品分选线,能通过高标准、智能化分级分选,保障果品质量。

    建设果品储藏库37处,储存能力达76861吨;持续举办“宁脆”销售培训,培训了1200人;建成6个苹果购销网点、设立5个电商端口……把更多价值留在本地和群众。


    春雪过后,科技人员正在地里指导农民为果树修枝剪杈。“大宁县将继续按照‘政府做品牌、企业搞销售、农民抓生产’的思路,形成‘营销牵引,利益驱动’的局面,加快实现‘农业小县’向‘果业大县’转变。”谈及未来,大宁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贺宝平充满信心。

    2024-02-26
  •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火热

    春节购物金额近25亿元——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火热


    春节假期,海南迎来旅游高峰,随着进岛客流的增长和免税商品供给的扩容优化,离岛免税消费市场持续火热,推动“免税+”多元业态发展。据统计,2月10日至17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24.89亿元,购物人数29.77万人次,人均消费8358元。

    促销活动助“嗨购”

    “点击进入主页,我们即将上架离岛免税专属消费券。”正月初六,在海口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GDF免税城)内,一场线上直播吸引来大批游客驻足观看。

    春节假期,丰富的促销活动掀起了离岛免税购物热潮。海口GDF免税城以“龙跃新春福满GDF”为主题,打造多项线上线下迎新春促消费主题活动。GDF免税城总经理助理刘加告诉记者,“从正月初一到初八,耍龙灯过大年、古典舞巡游、财神巡游……消费者在感受浓浓年味的同时,也能享受离岛免税的实惠”。

    cdf三亚国际免税城则以“龙力新生”为主题,结合生肖龙、民族风等元素,将传统佳节与时尚新潮相结合,打造游客打卡胜地。消费者杨女士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免税店推出不少龙年限定产品,包装精美,价格优惠,我买些回去送给朋友”。

    “丰富的免税产品和文旅活动,是吸引客流、实现新春消费‘开门红’的重要因素。”中免三亚市场销售部总监叶蓉表示,cdf三亚国际免税城通过丰富多彩的新春文旅活动和促消费措施,持续为进店消费者提供优质消费场景和品质服务体验,进一步激发免税消费活力。

    在雅诗兰黛门店,来自武汉的游客李菲菲正排队等着买单。李菲菲说,“免税城的商品种类多。我买了一套眼霜套装,折扣力度不小,还送了不少小样,十分划算”。

    为激发春节免税消费活力,海口市、三亚市共计发放近3000万元的离岛免税消费券,消费券叠加免税店线下门店折扣,为消费者带来更大实惠。

    品牌上新引客来

    春节期间,海南免税店纷纷上架新品,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也带来了客流量的大幅增加。

    记者在GDF免税城看到,进店购物的人络绎不绝,收银台前也排起了长队。GDF免税城品牌经理陈夏妮指着一个品牌向记者介绍:“这是来自德国的护肤品牌,首次进驻海口离岛免税市场。”

    “免税城C栋全香化中心是以美妆和香化为主的独栋商业综合体,总计引进132个香化美妆品牌,新增多品牌SPA体验中心。”叶蓉介绍,琳琅满目的免税商品赢得了不少消费者青睐。

    在首饰黄金销售柜台区,上海游客何琳告诉记者:“我购买了3个黄金戒指,款型设计都很称心,免税价很划算。”

    叶蓉介绍,免税城客流和营收情况均有显著提升。正月初一到初三,日均进店客流超5.6万人次,日均销售额破亿元,与龙年元素相关的免税品十分走俏。

    针对旺盛的年货需求,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也联动45大免税品类、超850家品牌优化门店美术陈列,推出新年限定产品和礼盒包装服务,增设新春主题快闪店,增强游客消费体验感。

    服务提升优体验

    为给消费者提供更舒心的购物环境,海南各大免税城在“人—货—场”协同服务上打出组合拳,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cdf三亚国际免税城一方面加强服务技巧培训,合理优化人员春节排班,保障消费者在客流高峰也能享受品质服务;另一方面加强热门品类、畅销商品备货,确保消费者能买到心仪商品。“今年三亚免税店的服务更加贴心细致。我每次来三亚,都感觉有新变化。”武汉游客王敏说。

    近年来,中免在海口打造海南国际物流中心保税仓,创新实施保税、免税衔接业务。免税企业可提前大量备货,灵活选择将进口货物存放在海口综保区内的免税品监管仓库或保税仓库内,减少企业配套仓储及调拨成本。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精准便捷的服务,我们在免税城A、B、C三个区域内优化增设了36台智能导视机。”叶蓉介绍,导视机整合了品牌位置、服务导览、促销活动等多元内容,能充分提升购物体验。


    购物之余,来一杯特调鸡尾酒试饮,看一场新春摄影展,体验一下欢乐国潮巡游……三亚各离岛免税店还纷纷上线“新玩法”,打造互动式、沉浸式场景,并推出“品牌C位爆款闪购专场”“多倍积分”等促销活动,让消费者“逛买”更舒心。

    2024-02-23
  • 湖北黄石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在湖北黄石市有“一古一新”两个看点:相距约40公里,一个是采掘年代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一个是国内首座铜冶炼智能工厂——中色大冶弘盛铜业公司5G全连接工厂。智能工厂里的“一键炼铜”特别引人注目:实现全链条智能化生产,综合利用矿石资源,高纯阴极铜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优于行业标杆值水平,去年完成产值269亿元、利税超10亿元,成为湖北省的工业新增长点之一。

    黄石因矿得名、因矿而兴。走进这座矿冶文化底蕴深厚的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企业追“智”逐“绿”、向新而行的图景令人印象深刻。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黄石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传统产业高级化、新兴产业集群化、优势产业品牌化,培育特钢基地、智造之城等“新名片”,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先进制造之城。2023年黄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

    数字化转型,企业涌动新活力

    在地面管控中心,工人轻点鼠标,地下设备即可启动,溜放、转运、提升等一系列远程自动化操作依次完成。

    “原来要5个人在地下工作,现在只需一人在地面操作。”在矿井下工作了28年的宝武资源武钢资源大冶铁矿采矿车间提升工段操控班班长熊志刚说。

    大冶铁矿曾是我国近代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原料基地,如今围绕生产作业智能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矿山资源数字化、经营管理智慧化,全力打造智慧矿山。

    加快数字化转型的,不只是老矿。

    大冶特殊钢有限公司460钢管数字化工厂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从坯料进厂到加热、轧制、检验至产品交付全过程管理,可柔性定制1万多种规格产品。

    “近年来,公司陆续投资建设新生产管控中心、炼铁智能化、料场无人化等项目,打造特钢智能制造工厂。”大冶特钢党委书记、总经理蒋乔介绍,公司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分别达到83.2%、85.4%。

    数字赋能,大冶特钢产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近3年有34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持续为天宫一号等国之重器、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提供特殊钢材。

    “我们正持续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介绍,近年来,全市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300余项,总投资超900亿元;完成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315个,上云企业累计超3000家。

    强链补链延链,擦亮工业新名片

    一台台生箔一体机高效运转,一张张厚度仅有3.5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1/20的纤薄铜箔,沿着轮轴滚卷而出。

    “作为锂电池的基础材料,铜箔越薄意味着锂电池的体积容量比越高,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也越长。”在黄石诺德锂电铜箔产业园,湖北诺德锂电总经理张永军介绍。

    诺德股份2022年在黄石布局锂电铜箔及铜基材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是选择黄石的关键所在。”张永军解释道,上游有原材料供应商中色大冶,下游有台光电子等客户,周边还有武汉的中创新航等客户。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吸引和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填空补强”,黄石产业在串珠成链、集链成群中加快转型——

    通过引进沪士电子、诺德锂电铜箔等一批重点项目,一条贯通“铜—铜箔—玻纤布、玻纤纱等基材—覆铜板—印刷线路板—显示屏—智能终端”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已在黄石形成。

    黄石市市长吴之凌介绍,黄石已成为大型印刷线路板产业聚集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稳居全市工业第三大主导产业。

    围绕冶金新材料、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临空服务制造三大优势产业集群,黄石着力擦亮华中铜谷、特钢基地等工业新名片。欣益兴的手机主板、定颖电子的显示屏、西普电子的指纹模组等11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退城入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黄石市阳新县棋盘洲,坐落着黄石新港。距此不到5公里的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内,宝钢股份黄石涂镀板有限公司生产的新款彩涂钢卷即将装车发往上海等地。

    “公司原本在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受限。”宝钢黄石董事长邹美平介绍,响应当地政府推动重点工业企业“退城入园”要求,公司几年前搬迁至此,通过升级产线、改进工艺,花园式厂房里建成7条行业领先的生产线,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

    近年来,黄石推动华新水泥黄石公司、宝钢黄石公司等重点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并实施改造升级,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在棋盘洲港区三期,一个长达550多米的白色“胶囊”——全封闭气膜堆场十分醒目。“通过瓦斯监控和预警、无人堆场等先进技术,配合4条全封闭智能管廊,可有效解决粉尘外溢。”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程艳民介绍,“我们打造千万吨级新兴金属加工及制造业基地、亿吨级新型建材及装配式建筑基地等,去年一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连续突破100亿元、200亿元、300亿元关口。”

    对搬迁后的工业遗址和老旧厂房,黄石探索生态修复和活化利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黄石港区长江边,始建于1907年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旧址人流如织。企业退城后,这里改建成文化遗址公园,“高颜值”的书店、咖啡馆、餐厅等点缀在老厂房、老设备之间。

    近年来,黄石累计投入28亿元,对历史遗留的400余处废弃露天矿山、厂矿旧址全面实施整治复绿和改造,打造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华新1907文化遗址公园等一批工业旅游胜地。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19%、39.13%。


    从推动重点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到铁腕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黄石坚持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山水园林市,最美工业城”的名片越擦越亮。

    2024-02-22
  • 乌海市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

    接待游客70.5万人次同比增长317.6%






    乌海市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


    2月19日,记者从乌海市文体旅游广电局获悉,春节假期,乌海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全市共接待游客70.5万人次,同比增长317.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687.8%。

    春节假期,乌海各个景区、景点迎来客流高峰,一系列主题多样、精彩纷呈、年味儿满满的活动吸引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乐享春节假期。

    随着“十四冬”赛事火热进行中,乌海冰雪旅游热度随之高涨。乌海冰雪世界和蒙根花滑雪场游人如织,滑雪、雪圈、戏雪等娱乐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乌海湖冰雪世界年货美食街,汇聚了小吃烧烤、文创产品等特色美食和年货,满足味蕾的同时也让游客沉浸在浓浓年味儿中。

    到乡村感受田间地头的乐趣也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泽园新村、王元地村等地的果蔬大棚好不热闹,游客们穿行其中,草莓、西红柿、吊瓜等产品受到青睐,亲子采摘游成热潮。

    万达广场等商场春节假期人头攒动,美食、购物、娱乐多元消费场景火爆。在本地找“年味儿”成为多数游客的选择,人民广场主题灯展扮靓乌海,遍布城区的彩灯,让乌海市十里长街灯火辉煌。


    走进乌海市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过大年”日益成为假期出游的新潮流、新风尚。春节假期,乌海市美术馆精品书法展集中展示了乌海历届入选兰亭奖、国展书法名家作品,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围棋棋王争霸赛、诗词鉴赏大会、楹联剪纸民俗展等近30项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带给市民游客别具特色的春节体验。

    2024-02-21
  • 鸡泽小井盖“聪明”有“颜值”

    生活中常见的井盖能做出啥名堂?

    在位于鸡泽县小寨镇的邯郸市虹光铸造有限公司,记者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这里产的井盖“聪明”——或防盗,或防爆,或防涝,均可接入“城市大脑”;有“颜值”——“铸铁块”硬是做成了一幅画,用成语、太极、地标性建筑等装饰,艺术气息满满。

    以后,“偷井盖的贼”要头疼了——人为搬动井盖,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声,管理平台电子屏上,井盖编号、倾斜角度、实时位置等信息一目了然。2月1日,虹光铸造产品展厅内,做完现场演示的公司总经理赵利强将一个直径约0.6米的铸铁圆形井盖翻了个面儿,“秘密在背面保护壳内的电子传感器里。一旦有人搬动井盖,传感器便会把信号传递给管理平台。平台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派单情况,判断是正常维修搬动还是异常搬动。”

    “同规格普通井盖每个卖五六百元,我们生产的异动井盖价格至少翻一倍。”赵利强介绍,去年底,首批异动井盖铺装到了江苏宜兴市城区一条主干道,“一盖一码,井盖可接入当地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受到客户好评。”

    具备防盗功能的异动井盖是虹光铸造的创新产品之一。夏季多雨季节,这里产的井盖还能为防洪防涝作贡献——液位检测智能井盖应用分体式超声波液位计,可实时监测窨井水位情况,采集精度达厘米级。

    每年春节期间,乱扔鞭炮引发下水道气体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那么,能不能在下水道里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数值前预警呢?“这款井盖就应用了气体传感器技术,可以精准监测管道内甲烷气体浓度。一旦浓度超过临界值,就会自动报警。”虹光铸造研发部技术人员屈峰介绍。

    “前几天,首批试用智能井盖的客户追加了新订单。”赵利强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智能井盖市场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企业也会紧贴市场需求,不断丰富智能井盖应用场景。

    不仅变得更“聪明”,虹光铸造制造的小井盖“颜值”也打破了人们对传统井盖“傻大笨粗”的固有印象。

    胡服骑射、完璧归赵、毛遂自荐……在虹光铸造,独具邯郸特色的成语故事、太极文化等内容被铸在了井盖上。成都的大熊猫、深圳的“世界之窗”、武汉的黄鹤楼等也纷纷“亮相”。这些图案用树脂漆、氟碳漆等颜料上色后,俨然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这类彩绘井盖主要用于公园、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场所,价格是普通井盖的两三倍。目前产品远销陕西、江苏、云南等地。”赵利强介绍,在竞争激烈的铸铁井盖市场,虹光铸造坚持走高端品质路线,成为国内井盖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单位之一。企业去年生产井盖1.6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产品不仅国内市场表现良好,还走出了国门,销往英国、德国、意大利及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今年1月,我们已取得1700多万元的订单,实现开门红。”

    2024-02-20
  • 内蒙古春节黄金周实现旅游收入221.22亿元

    记者从内蒙古文旅厅了解到,春节黄金周全区接待国内游客3140.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1.22亿元。龙年春节我区文旅消费“热辣滚烫”,携程大数据显示,内蒙古春节假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27%,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4倍多。热门景区Top5:大召寺、大黑河、呼和浩特欢乐冰雪节、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美林谷滑雪场。

    新春佳节,年味儿是共同主题。假日期间,新春灯会、舞龙舞狮表演、庙会市集、非遗秀场等活动成为游客新春出游的年俗类选择。“乌兰察布之夜”、黄河湾步行街新春灯会、包头南海迎春灯会等深受市民游客欢迎;呼和浩特恼包村九州非遗文化节,包头金街非遗年货大集成为热门民俗活动,乌海、赤峰、巴彦淖尔等地的民俗活动也受到市民游客青睐。

    在消费方面,据内蒙古文旅厅假期第8天数据显示,来我区游客人均花费649.84元/人次,其中交通花费方面占比最高,占比24.28%,剩余为餐饮、住宿、购物、旅游景区游览等花费。

    游客出游特征方面,自驾车出行的游客最多,占比71.04%;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游客占比26.61%;租车自驾出行游客占比1.41%;骑行、徒步等其他出行方式出行的游客占比0.94%。


    区外客源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别为河北省、北京市、上海市、辽宁省、重庆市。

    2024-02-19

  •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