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经济新方位·年中数据观察)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制图:张丹峰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在19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恢复向好,信息化发展平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积极成效。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8%

    “5、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5%、4.4%,呈现逐月回升态势。”赵志国说,随着3月份以来一批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地支持制造业当家等政策举措出台实施,工业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势头。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8%,较上年底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保持扩张,上半年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工业出口提质升级,上半年“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增长61.6%。企业效益边际改善,利润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利润结构不断优化。专精特新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增长均高于规上工业企业。

    上半年,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从重点行业来看,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前6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作为制造业脊梁的装备制造业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行业利润也保持了较高增长。”赵志国表示,当前工业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效益下滑等困难和挑战,但从趋势上看,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我国工业经济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韧性。

    接下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抓好3方面工作:一是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落实促进汽车和家居消费等政策,加紧制定实施汽车、电子、钢铁等10个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二是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深入开展消费品、原材料“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组织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推动医疗装备、通用航空、邮轮游艇等产业创新发展,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需求。三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加快发展5G、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通信设备等领域发展动能。

    信息通信业新增长极加速形成

    上半年,信息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为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量质齐增,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行业发展稳中有进,前6月,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7.1%,电信业务收入增长6.2%,5G移动电话用户达6.76亿户,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超过21.2亿。前5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5310亿元,成为赋能经济增长、稳定市场信心的重要支撑。新兴业务快速增长,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2%,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行业新的增长极加速形成。

    建用并举,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双千兆”网络建设稳步推进,截至6月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总数293.7万个,5G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拓展深化,应用案例数累计超5万个。上半年遴选并发布218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

    创新驱动,产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关键技术加快突破,欧拉服务器操作系统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累计装机量突破430万套,为130个国家或地区用户提供服务,开源生态蓬勃发展,共建成员单位超980家。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7.67亿,移动网络中的IPv6流量占比过半。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强,通信设备、计算机等企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上半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1.24亿部,9家互联网企业跻身全球互联网市值前30,独角兽企业累计达316家。

    赵志国表示,下一步将夯实网络基础,加快核心技术创新,积极探索6G潜在关键技术,加快打造“5G+工业互联网”发展升级版,促进信息通信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智能工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先进制造业成果丰硕,新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2.4%,太阳能电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54.5%、34.1%。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扎实推进,一批重要技术产品实现突破,C919大型客机投入商业运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顺利出坞。

    智能工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持续提升。截至目前,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209个探索了智能化升级,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国际合作持续深化,中国贡献的智能制造国际标准累计达到50余项。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明显,有色金属、建材、钢铁、化工等行业能耗强度持续下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建成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20万亿元。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钢铁、原铝、水泥熟料等单位产品能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绿色低碳产业蓬勃发展,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7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2023-07-20
  • 半个月,至少14位民营企业家成国家发改委座上宾,有何深意?

    中新网北京7月19日电(记者李金磊)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官方动作频频。


    7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这是其在半个月内召开的第三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半个月三场座谈会,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


    在7月18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表示,根据国务院部署安排,近期国家发改委建立了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7月3日、10日、17日,郑栅洁主任分别主持召开了3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与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认真听取了民营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


    哪些民营企业家成为座上宾?


    在3场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都有哪些民营企业负责人参与?


    7月3日的座谈会上,参会的有三一集团、奥克斯集团、圆通速递、波司登、农夫山泉等5家民营企业负责人。


    7月10日的座谈会,邀请了百度集团、隆基绿能、济民可信药业、春秋旅游、驴肉曹餐饮等企业负责人。


    7月17日的座谈会上,与会的有传化集团、方大集团、飞鹤乳业、卓立汉光等民营企业负责人。


    根据以上信息统计,至少有14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成为国家发改委主任的座上宾。


    中新财经注意到,国家发改委邀请的企业来自设备制造、钢铁冶炼、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新能源、邮政快递、互联网信息、餐饮等多个行业,兼顾了大、中、小型不同规模,覆盖了东、中、西部不同地区。


    “就是要尽可能听取来自各方面的真实情况。”李慧说。


    听取民营企业的真实声音


    在7月10日的座谈会上,郑栅洁表示,民营企业对宏观政策的具体感受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的政策建议,是我们研究制定宏观政策、开展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通过听取民营企业的真实声音、了解来自基层一线的准确情况,有助于及时对现行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估,推动完善宏观政策举措。对于企业提出的具体诉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协调有关方面抓紧推动解决;对于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研究论证,视情完善或出台相关政策。


    座谈会上,民营企业家们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分析了国内外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介绍了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问题,分享了对宏观政策落实情况的真切感受,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这些都为我们制定宏观政策、开展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参考。”李慧说。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受邀参加了7月17日的座谈会并作交流发言。他对中新财经表示,一直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建立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专门组织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一举措特别的及时,特别的重要。


    传化是一家多产业、多品牌、全球化的实业集团,布局传化化学、新安化工、传化物流、传化农业、传化科技城等业务。拥有员工15000余人,产品服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基于经营一线的实践,徐冠巨建议,要引导支持行业通过技术突破来促进行业竞争发展,支持终端行业企业打造服务世界的行业品牌。大力推动行业走内涵式发展,通过技术突破形成行业良性竞争局面,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而不是简单追求数量与规模的扩张。


    坚持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其他负责同志和相关司局近期也在外出开会调研期间组织召开了多场民营企业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真实情况,多层次多形式听取意见建议。


    7月17日的座谈会上,郑栅洁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完善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坚持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并组织引导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共同认真听取民营企业真实声音,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合力。


    李慧在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持续发挥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作用,坚持常态化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认真倾听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想法,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提出的具体诉求,及时对现行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估,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举措,认真研究论证宏观层面的政策建议,并组织引导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共同为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7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来自工信部网站


    工信部、商务部等其他部门也有动作


    除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近期也召开了相关企业座谈会,部门“一把手”亲自出席。


    7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主持召开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提出要用心用情当好制造业企业的“娘家人”。7月7日,金壮龙又主持召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圆桌会议,提出着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7月17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召开日资企业圆桌会议。来自商务部网站


    7月5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主持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通用电气医疗、诺和诺德、拜耳、默沙东、罗氏、阿斯利康、赛诺菲、武田、辉瑞等12家企业代表参会。7月17日,王文涛在北京会见日中投资促进机构佐藤康博会长,同时召开日资企业圆桌会议,听取瑞穗银行、松下、丰田、日立、YKK等日资企业在华生产经营情况和意见建议。


    “这是改善市场预期、重塑发展信心的重中之重。”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朱克力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通过定期举办会议,进一步拓展收集问题、听取建议的渠道,及时回应解决企业关切,助力民企和外企稳健发展,增强各类企业投资的信心和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完)

    2023-07-19
  • 新华社年中经济调研行丨创新引领·转型提质·海外开拓——年中经济调研行之制造业篇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整体保持平稳增长。


    近日,新华社记者奔赴福建、广东、湖南、重庆等地调研,实地看到一批制造业企业正通过创新引领、转型提质、海外开拓,顶压前行,努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真切感受到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底气、韧性和潜力。


    压力之下产业攀“高”逆势前行


    在福建漳州的三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款特殊钢筋——耐蚀钢筋。这是该企业的拳头产品之一,成功打开产业领域的蓝海。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边建筑物较多。耐蚀钢筋使用寿命是普通钢筋的2倍以上,生产成本只比普通钢筋增加三分之一。”三宝集团党委书记林军说。


    面临需求减弱、价格下跌、成本上升等挑战,今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压力较大。不少钢铁企业以变应变,加力提质降本增效。这也成为当前我国制造业承压前行的一个缩影。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主要经济体为抑制高通胀,收紧货币政策,加剧全球需求收缩。6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7.8%,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国内需求有待进一步恢复,6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但仍在收缩区间。


    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实现稳步增长殊为不易。上半年,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63.4%。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势较好。


    今年以来,一批稳经济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地密集推出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举措。正是在政策助推和产业各界的努力下,工业经济保持恢复发展的势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加快,5、6月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3.5%、4.4%,呈现逐月回升态势。


    “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结构在优化,新动能在逐步壮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9%,有力支撑了工业生产恢复。


    钢板进、整车出,每4分钟下线一台重卡,其中三分之一是电动重卡。在长沙市三一重卡超级工厂,22万平方米厂房内只有110名工作人员,信息化效率较传统工厂提升10倍。


    “尽管上半年市场面临一定压力,预计下半年增速会进一步加快。”三一重卡电动化公司副总经理王毅说,随着下半年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有信心完成全年销售额增长1.5倍的目标。


    记者调研发现,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制造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军,以新动能引领新需求的态势明显。


    走进安踏集团的企业博物馆,“吨位级”承重力的举重鞋、重量仅99克的“氢”跑鞋、冬奥赛场上防切割的“冰上鲨鱼皮”等富含“黑科技”的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在全球设立五大研发中心、招聘大量运动科学博士加入……“心无旁骛做实业是最大的底气。”安踏集团副总裁李玲说,近年来先后收购斐乐、亚玛芬等国际品牌,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品牌和资本出海的转变。


    从上游材料到终端产品,记者在调研中感受到,企业因“新”而活,产业因“新”而变。今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8%。


    走进湖南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忙着对大型机床进行组装调试,采用高速干式切削技术的机床可以每5分钟加工一套螺旋锥齿轮。


    产品性能比肩世界一流,而价格仅为进口的60%……经过10年研发、3次迭代,中大创远生产的磨齿机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力装备等领域。


    “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7%。高端产品、创新产品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中大创远总工程师岳明强说,公司生产的最新款螺旋锥齿轮磨齿机,自年初上市以来就供不应求,有望拉动公司业绩同比增长50%。


    “要抢抓时间空间尽早转型”“要在质量和性能上保持竞争优势,从销量转到利润关注点”……记者调研发现,面对压力,制造业企业坚持创新、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的步伐更加坚定。


    追“云”逐“数”数字化转型提速


    “无人工厂”24小时不间断生产、“机器人同事”包揽重活累活、“透明化生产线”监测全流程作业数据……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工厂呈现如此场景。


    位于重庆市长寿区的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1台发动机。车间里忙碌的是机器人、无人搬运车、红外检测等自动化设备。


    “通过这些智能化设备,我们实现配送、涂胶等工艺数据实时采集,故障判断准确率达100%,换型时间降低67%,效率提高50%。”企业负责人凌青海说,车间生产线效率提升10倍,不合格率下降89%。


    让工业设备“连得上”、让生产流程“看得清”、让质量管理“控得精”,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支撑。


    湖南嘉禾县有“铸造之乡”之称,以中小企业为主。近年来,嘉禾县铸锻造产业集群促进中心联合树根互联对园区1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年度降低能耗成本达400万元。


    嘉禾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党组书记李建军说,通过大数据系统,直观清晰了解各企业的能耗情况,实现数据实时监控与数据存证,为决策方案提供可信数据来源。


    “目前,树根互联的根云平台已连接超120万台工业设备,链接工业总资产超万亿元,帮助20余个行业的近千家公司实现数字化升级。”树根互联CEO贺东东说。


    记者在调研中深切体会到,数字化是企业转型的一道“必答题”。特别是在当前面对来自成本和市场等压力挑战,更加需要通过数字化提升效益降低成本,向精益管理要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


    记者调研中发现,不少中小企业也面临转型门槛。目前,合肥市联系专业机构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数字化转型咨询服务。在泉州,27个单位专家组成的“工业医生”库,累计为500多家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等服务。


    从鼓励工业互联网进园区、开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到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工业生产的应用场景,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难题。


    企业拓“路”在新发展格局中赢得先机


    用国际市场的多元化化解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在创新投入中开拓新的市场,加大高技术产品“走出去”步伐。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制造业企业在把握新发展格局中对冲风险、抓住机遇。


    “这些肉眼看上去没有区别的粉末,却可以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新的动力来源。”走进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21C创新实验室数智化研究中心主任魏奕民正带领团队对最新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材料进行检测,加快高附加值产品海外布局。


    今年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6.66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表现亮眼:同比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应对需求压力,工业企业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出口提质升级。


    鸿星尔克、唐人制衣、方圆鞋服、可人儿服装等企业相继赴菲律宾、缅甸、孟加拉国等地考察市场……立足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开拓海外市场力度,在新发展格局中破局、寻机。


    几天前,在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内,威海海关关员为一批出口的飞机牵引车办理了加工贸易手册提前结案手续。这批飞机牵引车已发运出口至新加坡,投入到当地机场地面运营中。


    “面对充满新风险、新挑战的国际环境,公司紧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成员开辟新版图,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也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事业部总经理徐晖说,上半年公司已经出口7730万元,同比增长约3倍,目前手持订单已经排到2024年底。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强重点行业稳增长政策供给,加大对制造业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好制造业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努力稳定工业产品出口。


    “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制造业,正在新发展格局中抢抓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光普表示,我国制造业系统性优势明显,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不断稳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加上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以制度型开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为中国制造业稳步复苏、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记者戴小河、谢希瑶、邹多为、庞梦霞、潘洁、严赋憬)

    2023-07-19
  • 保障粮食安全 我国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

    灌区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近日表示,水利部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建设,今年安排了406亿元资金新建和改造大中型灌区,目前已完成158亿元,总体进展顺利。





    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一步工程最长的渡槽——大地湾渡槽正在加快建设中(2023年6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今年新开工4处大型灌区


    “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和改造,可以更好地发挥灌区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中的‘压舱石’作用。”陈明忠说,今年水利部安排大中型灌区新建和改造项目投资406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


    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全国有35处新的大型灌区开工建设,其中今年开工了4处。这些灌区完工后,预计将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约16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00多万亩。


    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二步工程是今年新开工的4处大型灌区之一,也是四川省今年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水利工程。据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北总干渠一期工程分两步实施,2019年8月开工的一期一步工程和今年3月开工的一期二步工程目前均进展顺利。


    记者在一期一步工程建设沿线采访时看到,四川水利建设史上首次使用盾构技术穿越江底的一期一步工程猫儿沱江底隧洞,已完成平洞段内衬钢管安装;一期一步工程最长的渡槽——大地湾渡槽已完成全部桩基、承台、墩身等下构施工任务,渡槽槽身浇筑已完成6孔,剩余9孔。


    向家坝灌区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王永富说,向家坝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30万亩,建成后可实现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22亿公斤,对建设川南粮仓具有重要作用。


    166亿元中央资金支持581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陈明忠说,今年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安排中央投资166亿元,用于支持581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水利部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台账,每个月开展调度,加快推进项目实施。


    “十四五”改造项目完成后,预计可新增恢复灌溉面积约178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1.2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近100亿公斤,新增节水能力约100亿立方米。


    江西省最大灌区——赣抚平原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是国家“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总投资4.14亿元,计划2025年初全面完工。目前,已完成投资3.28亿元,预计会比计划提前7个月完成工程建设。


    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完成后,将可改善灌溉面积64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9400万公斤,新增节水能力7300万立方米。





    赣抚平原灌区干渠(2023年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


    6处大中型灌区试点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


    “目前,国家正在加快推动优先将大中型灌区的耕地灌溉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陈明忠说,水利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对四川都江堰灌区、内蒙古河套灌区等6处大中型灌区进行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目前进展顺利。通过试点打通农田灌排“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水利部与农业农村部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推动各地统筹推进大中型灌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从水源、骨干渠系到田间末端的灌排工程整体体系,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另据了解,山东省德州市等20个地区已被确定为首批开展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地区。水利部门正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年度工作计划。


    目前,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陈明忠说,水利部与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加强协作,深入研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灌溉发展需求、灌溉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等问题,提出灌溉面积发展潜力、区域布局、发展路径,目前已经形成初稿,今年年底可完成规划工作。


    陈明忠同时表示,结合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建设,水利部将谋划推动再建设一批大中型灌区,为我国农田灌溉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2023-07-18
  • 国产汽车芯片迎来新机遇

    伴随人工智能新一波浪潮和汽车智能化趋势,电子芯片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国产汽车芯片迎来新机遇


    目前,汽车智能化发展带来的巨大蓝海市场正吸引多方入场,自动驾驶芯片迎来创投热潮,行业市场格局有待重塑。





    继上月车规级芯片企业芯旺微在科创板IPO获受理,自动驾驶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冲刺国内自动驾驶芯片港股第一股。资本市场对于芯片领域的投资热情日益高涨。


    据统计,2022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3100亿元。随着持续进行开发及需求不断增长,预计于2030年前,全球汽车芯片市场将超过6000亿元,为参与企业带来重大契机。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芯片相关企业49.5万余家,其中2022年新增注册企业11.2万余家,新增企业注册增速达32.7%;另外,今年1~6月新增注册企业3.8万余家。


    行业市场格局有待重塑


    受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影响,电子芯片占汽车成本比重不断提升。据统计,汽车电子部件占整车成本的比重已经从2012年的25%上升到2021年的55%,每辆车所需芯片甚至超过了1000颗。


    7月16日,位于重庆科学城的中国电科芯片董事长王颖告诉记者,如今,电科芯片布局了特种芯片、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六大产业板块。目前,企业芯片年产能达到5000万颗以上,在成功实现国产化量产制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产品价格。


    “从自动驾驶芯片领域来看,英伟达、英特尔等外资品牌控制了主要市场。对中国企业而言,需迈过芯片这道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说,国内汽车芯片的供给率约10%,9成芯片都靠进口,或者掌握在外资公司手里。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智能汽车行业景气度不断提高。自动驾驶为汽车行业发展主流方向,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近三成汽车具备自动驾驶功能。在此背景下,自动驾驶芯片作为自动驾驶系统核心组成部分,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目前,汽车智能化发展带来的巨大蓝海市场正吸引多方入场,我国现已形成消费电子芯片巨头、创新型芯片公司、传统汽车芯片厂商、主机厂自研/合资芯片厂商等四大阵营,行业市场格局有待重塑。


    根据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标准工作组数据,按每年新增车辆1800万辆计算,自动驾驶芯片的市场规模新增在3600万片左右。目前国内有超出100家企业从事开发及生产汽车芯片,50多家芯片上市公司宣称有车规级产品或者量产应用。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李沐华预计,未来两年,主流自动驾驶芯片将陆续量产交付;未来五年,市场份额的争夺将更为激烈,国内头部厂商有望突围。


    “随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芯片已成为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王颖说,2022年9月,电科芯片牵头组建了中电科汽车芯片技术发展研究中心,整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优势资源,打造国内一流的汽车芯片技术创新策源地,贯通国产汽车芯片自主可控全产业链,支撑汽车芯片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


    自动驾驶芯片迎来创投热潮


    科创板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IPO募资877亿元,其中48%为半导体企业。也正因为自动驾驶芯片占据了科技和人工智能两个领域,所以在资本市场上,更容易获得青睐。


    据盖世汽车统计,上半年智能电动汽车领域至少已经披露了98起融资事件,69起与智能驾驶相关。其中,芯片和半导体是资本持续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自动驾驶芯片领域,上半年多家企业拿到了新的投资。


    “无论是自动驾驶芯片企业,还是其他半导体企业,最近一段时间都比较火热。由于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芯片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比较积极,上市对它们非常重要。”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大中华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主管合伙人张君毅如是说。


    在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地平线曾经是国内最大的独角兽,当年风头无两。地平线曾经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间,创造了连续7个月,每月一轮融资的纪录。至今,地平线已经完成了高达15亿美元的C轮融资,估值高达50亿美元。


    而黑芝麻智能从2016年加入自动驾驶芯片赛道,7年后能站在港交所门前,既是汽车产业所驱使,亦是资本市场在推动。截至目前,黑芝麻智能已完成10轮融资,金额高达50.33亿元。


    弯道“突围”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预测,2025年中国L2/L3渗透率将达50%,2030年中国L2/L3渗透率70%,L4渗透率20%。2020~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渗透率增长速度将快于全球。


    今年4月,黑芝麻智能推出了全新产品线“武当”系列芯片,主打跨域计算,是业内首个智能汽车跨域计算芯片平台。在黑芝麻重庆仙桃数据谷办公室,智能首席市场营销官杨宇欣对记者坦言,车规芯片达到量产状态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华山系列自动驾驶芯片,从产品设计、流片、封测、车规认证和打造算法工具链,到功能安全认证,自动驾驶软件包开发再到完善支持行业生态,前后超过了3年的时间。


    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发布相关政策以推动车规级芯片技术研发,并加强芯片供应链建设,为自动驾驶芯片的发展提供巨大利好。此外,以上汽、长安、比亚迪为代表的国内头部车企也提出需要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的建议,积极推动了国内车厂应用国产芯片势头。


    “依托重庆在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基础,追势科技可以与政府、车企等相关企业共同合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并不断优化自身的自动驾驶技术,更好地为重庆乃至西南地区主机厂、生态圈合作伙伴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落户重庆仙桃数据谷的追势科技创始人马光林这样说。


    近年来,国际关系的日益复杂与不稳定使得“缺芯少核”的痛点持续暴露,这也让主机厂意识到芯片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汽车芯片迎来国产替代的窗口期。因此,新兴的芯片科技公司也乘国产化之势迅速崛起。


    “车规级芯片靠烧钱是烧不出来的!”单记章说,作为一家身处汽车产业变革最前沿的公司,技术研发永远是第一驱动力,甚至有必要先将短期的营收目标往后放,把产品性能和成本做到极致。


    长期来看,汽车的智能化渗透率将决定芯片市场的需求,在“中央计算”、“大模型”等新技术仍在不断打破智能汽车供应链和技术既定路线的情况下,如何能保证技术前瞻和大规模量产上车获取稳定盈利,仍是我国自动驾驶芯片公司最大的挑战。(记者李国)

    2023-07-18
  • 地理标志、精深加工、直播带货——从2023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看行业新趋势

    新华社银川7月16日电题:地理标志、精深加工、直播带货——从2023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看行业新趋势


    新华社记者靳赫


    2023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7月14日至16日在宁夏银川市举办,国内外超300家知名企业携千余款优质鲜冻肉、预制菜、配料配具、机械设备、服务软件等产品参展,近千家采购商参会。记者从博览会上了解到,地理标志、精深加工、直播带货等成为今年博览会“热词”,从中可以一窥行业最新发展趋势。


    “热词”一:地理标志


    在博览会现场,一些展位在醒目位置打上“阿尔巴斯山羊肉”“盐池滩羊肉”等字样。这些著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吸引了一大批观展人员前来品尝、洽谈合作。


    品牌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宁夏、江西、陕西、浙江等地通过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运用水平、打造区域品牌等措施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其中,“盱眙龙虾”“盐池滩羊肉”“陆川猪”等还入围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百强榜,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本届博览会期间,名优肉类产品的品牌效应得到充分显现,在展览展示、洽谈合作时更受青睐。





    参会人员在品尝了解参展商品。新华社记者靳赫摄


    “日常经营中,很多客户都是冲着‘湘西黄牛’的品牌找来的。在销售旺季,我们单日发货量近百吨,有时候甚至‘一牛难求’。”湖南青禾畜牧业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的认可,源于人们对食品品质的越发重视。“肉类行业发展迎来了品牌消费、品质消费的新机遇。”雨润集团生鲜事业部副总裁鲁厚才说。


    “热词”二:精深加工


    撕开包装袋,将袋内食品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几分钟后,一道西北名菜“清炖羊脖”就做好了。


    本届博览会期间,预制菜受到广泛关注。展会现场,辣爆羊羔肉、牛肉臊子、盐焗鸽子等五花八门又颇具地方特色的预制菜产品让不少参展人员眼前一亮。





    参展商在介绍产品。新华社记者靳赫摄


    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是不少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这些年,各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推动肉类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博览会上,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饮食需求发生变化,预制菜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代表着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一个重要方向。据淘天集团食品生鲜发展部总经理程琦介绍,便捷化是近年来线上生鲜产品消费的一大趋势,如今不仅年轻人喜欢买预制菜,很多中老年人也开始接受这类产品。


    产业发展的机遇已得到不少地方和企业的关注。宁夏日前便出台政策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推出有地域特色的预制菜产品。记者在博览会场外采访发现,不少企业正加紧研发预制菜产品、建设预制菜生产车间。


    “热词”三:直播带货


    “现场的样品不多,您如果喜欢可以在我们的线上商铺下单。”“你们公司如果想做线上业务,我们可以提供运营服务。”博览会现场,不时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不少参展企业为了方便客户,在博览会现场搞起了直播带货。


    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不少肉类企业在建设传统线下销售网络的同时,还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推动销售模式从传统零售向“新零售”转变。





    参展企业在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靳赫摄


    “恭喜湖北的刘先生喜提10斤手把肉”“咱家羊肉的好品质隔着屏幕都能看得见,先到先得”……在宁夏宁羴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几名大师傅麻利地将羊肉切成小块,其中一名大师傅在镜头前介绍着羊肉的质量、风味优势和销售优惠力度,场面火热。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杨纯灵介绍,去年公司销售额1.77亿元,其中电商销售额便有1.11亿元。“去年我们公司网上单日销售额最高达到226万元,一天之内便卖出去近3000只羊。”


    沈阳刘敬贤食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韩凇说,线上销售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对接,是行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多肉类企业正在积极尝试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2023-07-17
  • 上半年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36.8%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制图:蔡华伟


    记者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293.6吉瓦时,同比增长36.8%;累计装车量152.1吉瓦时,同比增长38.1%;累计出口达56.7吉瓦时。


    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在今年前5月装车量前十名的全球企业中,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6个席位。


    动力电池技术不断突破。我国企业主导的磷酸铁锂电池在成本和安全性能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今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193.5吉瓦时,占总产量65.9%。


    产业生态渐趋完善。我国建成了全球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梯次利用、材料再生等产业链持续延伸,截至目前,累计建设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165个,基本实现了就近回收。(记者王政)

    2023-07-17
  • 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 同比增长63.9%

    文化和旅游部7月13日公布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数据。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3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9.29亿,同比增长63.9%。


    分季度看,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同比增长46.5%。第二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1.68亿,同比增长86.9%。


    上半年,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2.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2万亿元,增长95.9%。(记者徐壮)

    2023-07-14
  • 新华全媒+丨贸易规模有突破 促稳提质有支撑——透视我国外贸进出口半年报

    13日,我国外贸半年报出炉。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符合预期:同比增长2.1%,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风险上升,但我国外贸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提升了质量,外贸发展总体平稳。


    新突破——外贸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20.1万亿元——上半年我国进出口保持增长,规模创下新高点。


    “这在历史同期上是第一次,是里程碑式的新突破。”吕大良评价说,从增量上看,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加了4000多亿元,相当于我国去年一整年300多万辆汽车出口的总值。





    “这份成绩单实为不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光普表示,这是克服主要发达经济体需求明显回落、地缘政治冲突持续、贸易保护主义高涨等不利因素,也是在疫情过后全球零售企业加速去库存,以及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等前期“一次性拉动因素”消退的情况下取得的新突破,彰显我国外贸承压前行的增长动力和发展韧性。


    价格和数量是影响贸易规模的两大表观因素。纵观上半年,我国外贸总值稳中有进,从一季度的9.76万亿元到二季度的10.34万亿元,同比均实现正增长;此外,二季度进出口环比增长6%,5月份、6月份均环比增长1.2%。


    除了贸易额不断上升,数量增加也让外贸规模增长更加扎实。经测算,一季度,我国进口、出口数量较去年同期均有所减少,然而进入二季度,进口、出口数量同比转为“双增”,当季进口数量增加5.9%,出口数量增加2%。


    “以贸易量的增加带动贸易规模的增长,意味着我国外贸进出口基础坚实,是实实在在的增长。”吕大良说。


    新亮点——活力走强、结构更优、动能汇聚


    “首批从肯尼亚进口的27箱野生鳀鱼干已经进入生产基地库房,近期还有约60吨鱼干正在肯尼亚等待海运发货。”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特元最近颇为忙碌,公司生产的休闲食品已远销到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全球约30个国家,今年上半年,公司进出口贸易额稳步提升,同比增长均超30%。





    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劲仔食品平江生产基地实验室工作人员开箱,准备对肯尼亚野生鳀鱼产品进行水分检测(6月28日摄)。6月29日,中国首次进口的肯尼亚野生鳀鱼产品在湖南长沙开幕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亮相。新华社记者孙瑞博摄


    记者近期在各地调研发现,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效应持续显现,外贸人拓市场更有劲头,外贸企业发展更有奔头,外贸进出口亮点频现。


    ——外贸活力走强。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4万家,同比增加6.9%。其中,经营灵活度高、市场适应性强的民营企业依旧是外贸稳增长的主力军,上半年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6.8个百分点,规模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至52.7%,拉动整体增长4.4个百分点。


    ——外贸结构更优。从贸易方式看,上半年,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快于整体,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1.2个百分点,达到65.5%;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在“买全球、卖全球”方面的优势和潜力继续释放,进出口1.1万亿元,同比增长16%。


    ——外贸动能汇聚。上半年,我国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4%、7%、10.5%、35.6%,均高于同期整体进出口增速;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出口分别增长8.6%和26.4%。素有“新三样”之称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新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较多


    世贸组织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7%,明显低于过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仍然较高,持续加息抑制了投资和消费需求;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继续处于收缩区间,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


    杨光普表示,未来一个时期,无论从全球经济总需求的前景看,还是从国际经贸格局调整的进程看,产能转移、订单转移的压力短期难以消除,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依旧较多,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





    2023年6月11日,工人在二连浩特口岸旁的进出口物流园区中装载准备出口的货物。新华社记者彭源摄


    吕大良说,贸易放缓是各个经济体面临的共同挑战,困难更多是全球性的。与周边已公布数据的经济体相比,我国外贸竞争优势稳中加固。“我们根据WTO公布的最新国际数据进行测算,前4个月,我国出口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实现小幅提升,可见我们外贸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越是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越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今年以来,我国稳外贸政策措施工具箱继续充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强调稳定和扩大重点产品进出口规模,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商务部加大对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境外展会的支持,提升自贸协定综合利用率;海关总署推出16条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外贸发展信心……


    吕大良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同时,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国际经贸合作,“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我们有信心、有基础、有条件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目标”。

    2023-07-14
  • 中国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 交易价格稳中有升

    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碳排放交易管理处四级调研员刘文博11日在西安举行的“迈向COP28:全球气候适应行动的中国贡献——早期预警与适应气候变化”主题活动上表示,总体来看,目前全国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每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至2021年底,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履约完成率99.5%。


    成交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37685104吨,累计成交额10911600809.85元人民币。刘文博说,“碳配额交易价格在每吨40元至60元人民币范围内波动,未出现暴涨暴跌现象”。


    刘文博表示,总体来看,目前全国碳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记者阮煜琳)

    2023-07-12
  • 国内油价调价窗口12日开启 或“两连涨”

    中新网7月12日电(中新财经葛成)7月12日24时,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开启。在上一轮油价上调后,机构预计,本轮成品油价格或继续上调,出现“两连涨”。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于雅欣认为,从基本面看,本计价周期国际油价主要利好消息来自两方面。一方面,美国原油库存降幅明显,油价存有支撑;另一方面,沙特宣布将自愿减产石油措施延至8月底,同时上调官方售价。


    “上述两点因素导致市场情绪更偏谨慎乐观,油价底部支撑进一步增强。整体来看,国际原油价格呈震荡上涨行情,原油价格均值环比上涨,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持续在正值区间内运行。受此影响,本次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大概率上调。”





    资料图:加油站。中新财经葛成摄


    机构测算,截至7月11日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每桶73.92美元,变化率为1.96%,预计国内汽油、柴油上调幅度约为每吨120元,折合汽油、柴油每升上调0.1元左右。


    本轮调整后,后续油价走势如何?


    “后市来看,国际油价预计震荡上扬运行为主。”在金联创成品油分析师胡雪看来,当前,原油市场处于波动及观望的状态中,消息面偏向利好。


    隆众资讯分析师闫静文预计,三季度国际油价或先涨后跌,但整体上行趋势依然受阻,难以走出非常强势的表现。(完)

    2023-07-12
  • 持续平稳运行 保供稳价有支撑——透视上半年我国物价数据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0.7%,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1%。


    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物价涨幅有所回落,但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展望下半年,我国物价或将延续温和上涨态势,保供稳价具有坚实支撑。


    CPI总体保持平稳运行


    稳物价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定在3%左右。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CPI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月度同比涨幅均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3至6月份涨幅连续处于1%以下的低位。


    清晨时分,位于湖南长沙的红星全球农产品批发中心蔬菜交易区一片忙碌景象。“上半年,市场蔬菜交易量同比增加52%,交易均价同比下降7%。”红星全球农产品批发中心信息与数字化中心主任张勇说。


    业内人士分析,供需恢复时间差是今年CPI涨幅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


    “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本身有个过程,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后,国内生产加快恢复,但需求受收入分配分化、收入预期不稳等因素制约,恢复仍显滞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立坤说。


    在我国CPI“篮子”商品中,食品占比较高。去年同期因乌克兰危机等导致粮食等食品价格涨幅较高,使得今年价格涨幅在数据上相对较低。


    从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看,国内市场供求保持总体平稳。上半年,核心CPI同比上涨0.7%,延续温和上涨态势。


    “当前,CPI涨幅总体低位运行,核心CPI涨幅也处于较低水平,是受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低迷、国内需求仍显不足,以及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多重因素影响,总的来看是阶段性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


    PPI涨幅持续回落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PPI持续下行,降幅连月扩大,6月份同比下降5.4%,降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


    付凌晖分析,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下行,对我国输入性影响逐步显现。此外,部分行业国内市场需求仍显不足,钢铁、建材等行业国内产能充足,而市场需求仍在恢复,导致相关价格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降幅在14.9%至25.6%之间,且降幅均扩大。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6%、7.2%。


    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开展家电换新、购车补贴等促消费活动……近期,各方聚焦需求侧推出一系列措施,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随着提振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落细,企业生产经营稳步推进,工业品需求逐步恢复,叠加基数效应减弱,下半年PPI有望温和回升。”王立坤说。


    物价保持稳定有支撑


    物价关系经济运行,影响百姓生活。物价涨幅长期控制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为宏观政策调控留足空间,可以有效支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猪肉价格在食品价格占有较高比重,对CPI运行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工作,并指导各地同步收储,推动生猪价格尽快回归至合理区间。


    当前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为保障汛期重要民生商品不断档、不脱销,全国多地加大应急保供力度。如江苏确定881家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企业,并建立专门供应网络,增加供应网点,跟踪监测粮油肉蛋菜价格走势。


    国家能源局督促发电企业落实电煤、燃气稳定供应,保质保量签订电煤和燃气中长期合同协议,积极应对今夏用电高峰;湖北、北京发放新一轮消费券;电商平台美团买菜加大荔枝、水蜜桃等应季水果和生鲜商品供应,平价菜场、超级折扣频道每日上新……近期以来,各方统筹做好保供稳价。


    新发地市场被称为北京市民的“菜篮子”。新发地市场有关负责人童伟介绍,近期,内蒙古赤峰、河北承德及北京本地西红柿均进入收获期,本地广茄开始上市,蔬菜供应充足。


    “从全年来看,随着我国市场需求稳步扩大,生产供给逐步增加,供求关系有望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的看会保持温和上涨。”付凌晖说。

    2023-07-11

  • 首 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