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至5月京津冀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9%

    1至5月京津冀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9%


    机电产品出口额居首位


    据石家庄海关统计,今年1至5月,京津冀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0711.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同)增长5.9%,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2.3%。其中,进口15295.4亿元,增长4%;出口5416亿元,增长11.6%。


    1至5月,京津冀地区对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进出口增长较快。对欧盟进出口2704.6亿元,增长4.4%;对美国进出口1939.9亿元,微增0.2%;对澳大利亚进出口1278.4亿元,增长11.8%;对巴西进出口1027.2亿元,增长35.8%;对加拿大进出口477.3亿元,增长1.3倍。


    机电产品出口额居首位,成品油出口增长明显。1至5月,京津冀地区出口机电产品2707亿元,增长11%,占出口总值的50%;出口成品油974.8亿元,增长81.7%。


    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进口增长较快。1至5月,京津冀地区进口高新技术产品2072.9亿元,增长28.2%;进口农产品1451.9亿元,增长10.9%。(记者苑立立通讯员贾权公)

    2023-06-28
  •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新兴产业集链成群 福建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泉州石狮卡宾创意园内,布料经自动裁剪机分割后,沿着智能吊挂系统送到具体岗位,由工人缝制后一路送往仓库;漳州三宝集团热轧卷板厂里,超1300摄氏度高温的铁水,沿着全自动生产线向前流淌,冷却成为高强度钢……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牢记总书记嘱托,福建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不断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全省工业增加值1.96万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五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


    “服装流水线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使订单进度把控更精准,产品质量更好、产能利用更高。”卡宾服饰(中国)有限公司制造事业部负责人黄庆彬介绍,作为石狮市数字化改造示范项目,公司生产车间实现全面改造升级。


    石狮市有8000多家纺织服装及配套企业,从业人员超16万人。当地引导纺织服装产业顺应市场需求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和市场反应速度,逐步告别低端代工生产模式,转向生产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去年,全市服装行业35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851.95亿元。


    过去3年,南安市九牧集团累计销售额超500亿元、投资近百亿元,平均增速30%以上。公司在全球设有16个研发中心,以每年不低于销售额10%的资金投入研发。“公司研发团队超5000人,其中科学家、专家占比40%,外籍专家占比15%。”九牧集团董事局主席林孝发说,“我们开展应用、基础、理论重点创新研发,迄今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0多项、国家标准200多项,累计专利达2万多项。”


    勠力创新,加快升级。近年来,福建全省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年均分别增长15%、16%,5年累计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4700多项,总投资近1.5万亿元。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集链成群。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厦门市引入的百亿元级产业项目,专业从事储能电池研发生产。落地厦门3年多,海辰实现“从0到1”的规模化量产及交付。“一期项目产线全部投产,二期项目首个厂房已逐步进入试生产验收阶段,三期仍将选择厦门。”海辰储能总经理王鹏程说,得益于厦门的营商环境,公司已成长为电力储能领域的优质企业,“我们布局了超2500项专利,涵盖材料、装备、设计、系统集成等方面。”


    目前,福建正着力打造21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产业集群入围首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在聚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产业的同时,福建现代服务业也在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去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4955.45亿元。”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文洋说,“经过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福建3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居全国前列。”

    2023-06-28
  • 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丰收——从夏收一线看农业强国建设之三

    皖北大地,雨过天晴,一台台收割机轰鸣出动。“见地就下,逢麦就收,正是出力的时候,我一天能收150亩以上。”安徽省临泉县正大生态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张勇说。


    “麦子入库,心就落定了,700多台农机3天抢收24万多亩。”合作社负责人杨增玲说。安徽引导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麦收进度,投入联合收割机超20万台,小麦机收水平逾98.6%。


    中原“粮仓”,收割机、烘干机接力,无缝对接,小麦从田里运到库里。“我们托管了500多亩小麦,提供耕种收储‘套餐’服务,今年小麦亩产能打1100斤左右。”河南省安阳县永和镇小寒村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贠长青说。


    抢收抢烘、跨区作业、代管代收、全程托管……夏收时节,面对黄淮地区的大范围持续降雨天气,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显身手,发挥规模优势,提供多元服务,全国共投入1650万台(套)各类农机装备,助力夏粮应收尽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经营体系强是农业强国的重要特征之一。新时代十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机制,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要求,积极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04万个,服务面积超过18.7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过8900万户。


    ——“田保姆”不断涌现,社会化服务推动经营体系变革。


    切割、剥壳、脱粒……农机驶过,小麦归仓。“过去收麦子,顶着太阳,淌着汗水。如今夏收交给合作社干,不仅保质保量,还管烘干收购,省心放心。”山东省嘉祥县仲山镇布山村种粮大户史成行今年种麦600多亩,亩产量达900多斤。


    农户下单,“田保姆”接单。为史成行提供服务的是加宽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整地机、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有100多台套,一应俱全,我们提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服务。有干不了的、干不好的、干起来不划算的,交给我们没问题。”合作社负责人王传生说。合作社年作业面积8万多亩、烘干粮食上万吨。


    “大国小农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农情,决定了不可能家家高投入、户户有装备。建设农业强国,要求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说。


    从夏收一线看,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农业农村部提出,下一步,将持续鼓励引导各类专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专业户等加快发展,力争基本形成组织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全产业链覆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新技术推广应用,社会化服务推动标准化生产。


    “今年夏收用上农机‘新套餐’,一边收麦子,一边秸秆粉碎还田,省工省钱,一亩地减少粮食损耗30多斤。”山东省庆云县常家镇洼刘村村民刘绍安说,“啥时候浇水最合适、施啥肥能壮苗,从种到收,都有详细说明书,我们跟着干就行。”


    线上服务,线下指导,农户用上新技术。“从春播、夏收、秋收到冬灌,我们都有统一的‘技术包’‘服务包’,标准化生产让种粮有赚头。”常家镇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马成华说。


    “今年夏收最受欢迎的就是烘干机,我们敞开收,加快烘,尽快把损耗降下来、质量提上去。”江苏省沭阳县金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建宝说。沭阳县调动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积极性,整合454台烘干设备,为全县140多万亩小麦保驾护航。


    新时代十年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推广应用现代农机装备、先进适用技术、绿色生产标准,有力破解农业科技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新模式不断涌现,社会化服务助力节本增效。


    “过去靠自己,一亩小麦支出720多元,而今托管给合作社,一亩一季费用555元。”河北省邢台市沙河市下郑村村民史起书算了一笔账,“成本降了,质量也高了。”


    “我们跟56个有意愿的村签订托管服务协议,就是想着多帮大家伙挣钱。”沙河市金福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丽介绍。


    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针对小农户多样化需求,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多种服务模式。农业农村部相关调查显示,与农民自种和流转土地种粮相比,采用生产托管方式种粮,亩均成本最低、产量最高,纯收益平均提高20%以上,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继续深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积极培育服务主体,着力创新服务模式,支持拓展服务领域,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3-06-25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近日,记者走进乡村一线,看到各地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拓展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振兴新动能。


    这个端午,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荔枝迎来了丰收。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柏桥村考察调研。总书记走进荔枝种植园,了解当地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和文旅产业等情况,并同现场技术人员亲切交流。





    总书记嘱咐大家,要进一步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茂名的荔枝全国闻名,但作为容易变质的热带水果,如何让水灵灵的荔枝从地头快速送到餐桌?这个“田头小站”发挥了重要作用。小站点集合了荔枝筛拣、冷藏、冷链运输等全套装备,荔枝在采摘的同时就能进行初加工。不仅如此,从地头上高速,从机场飞全国,现在最快24小时,新鲜的荔枝就可达国内主要城市,3天抵达出口市场。





    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去年底,全国新建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0个农业产业强镇。茂名的荔枝、延安的苹果、兰州的百合、大连的樱桃、东宁的木耳,一大批特色农产品享誉全国,一个个“土特产”变身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各地正忙着全产业链发力。这里是新疆霍城万亩薰衣草花海,曾经,花期短、品种少是制约当地薰衣草产业壮大的瓶颈,破解难题,当地抓住村企合作的契机,以薰衣草为中心布局产业链。向前,发展观光、研学等项目;向后,开发精油、干花等衍生产品。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2万元。





    2022年,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近25万亿元,产业链条不断延展、集群加快形成,各地乡村产业活力越来越足。在安徽怀宁蓝莓种植区,蓝莓产业产值已经达到50亿元。从良种繁育到规模种植,从休闲采摘到食品加工,这里正在探索建设以蓝莓为中心的立体产业集群。





    特色产业正在改变着中国乡村面貌。这个端午假期,在山西左权泽城村,太行风光吸引大批美术学生写生作画。在河南光山县东岳村,游客听花鼓戏、做香囊,体验民俗文化。四川成都战旗村的唐昌布鞋、蜀绣等非遗手工作坊成为大家的首选打卡地。现在,我国七成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乡村,以非遗为主的特色产业正在成为农村增收的新门路。

    2023-06-25
  • 四部门发文 进一步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

    本报北京6月20日电(记者罗珊珊)商务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工作的通知》,将继续组织开展家电消费促进活动。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举办更多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消费促进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家电消费体验。


    商务部将推动地方结合本地实际,深入推进家电以旧换新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当前,家电换新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增长。据主要电商平台销售数据,1—5月,家电以旧换新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3.7%和12.6%。

    2023-06-21
  • 前5月 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389亿元(新数据 新看点)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


    制图:张丹峰


    本报北京6月20日电(记者丁怡婷)记者20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1至5月,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2389亿元,同比增长62.5%。其中,太阳能发电982亿元,同比增长140.3%;风电553亿元,同比增长41.8%;核电269亿元,同比增长66.5%。电网工程完成投资1400亿元,同比增长10.8%。今年以来,我国稳步推进电源和电网工程建设投产,保障能源清洁稳定供应。


    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7亿千瓦,同比增长10.3%。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5亿千瓦,同比增长38.4%;风电装机容量约3.8亿千瓦,同比增长12.7%。1至5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1亿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5756万千瓦。


    为确保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平稳有序供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强统筹协调,抓好监测分析预警、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确保电煤充足供应、全力做好机组稳发满发工作、科学做好负荷管理工作。

    2023-06-21
  • 稳步推进制造业绿色化

    只有让绿色化打开产业提质增效的新空间,在发展中推动转型,在转型中促进发展,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制造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动力。





    在近日召开的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工信部强调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工业生产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近年来,中央频频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但在企业实践中,高端化是焦点,智能化是重点,绿色化却往往被忽视。


    制造企业对高端化、智能化有积极性,因为高端化意味着价值链高端,企业要竞争力、要利润,对高端化自然有着强大的内驱力,尤其是一些重大技术突破还能获得专项资金支持,因此高端化一直是优质企业追逐的焦点。智能化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关键就在于用好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两个优势,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充分融合。在实践中也可看出,智能化在降本增效等方面的效果立竿见影,已成为近年来不少制造企业重塑新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比高端化智能化,企业绿色化转型动力显得不足。这也很好理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企业经营资金有限,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解决最紧迫问题、最快获得收益成为企业决定资金投入的关键考量。绿色化投入大、见效慢,短期甚至影响企业利润,制约了企业投资的热情。加之我国制造业存在大量规模小、布局分散、种类繁多的小企业,绿色化转型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管理难度大,所以业内存在“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的说法。


    制造业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看长远,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加快工业绿色发展,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契合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合作需求,是大国责任,也是大国担当。看当下,我国现代化进程尚未完成,产业结构仍未跨越高消耗、高排放阶段,要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体系,打造绿色新动能。


    但要注意,制造业绿色化不能脱离实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进程中,产业转移还待循序渐进,基于我国产业结构和资源现状,立足当前发展阶段,需把握转型的节奏和力度,让绿色化打开产业提质增效的新空间,在发展中推动转型,在转型中促进发展,才能最大程度激发制造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动力。


    让智能化赋能绿色制造。数字技术能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损耗及能耗排放等,把智能化改造与绿色化有效结合,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用数字技术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在绿色低碳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更易被企业所接受。


    制造业绿色化还要立足产业布局区域实际,不能一刀切。我国各地资源分布不同,产业分工各异,绿色化方向也不尽相同。比如东部地区虽然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较大,但资源环境约束压力也更大,更需作出绿色低碳转型表率;中西部地区是原材料供应重要区域,不少地方长期以来已形成了单一产业结构,甚至一业独大,绿色化转型还得久久为功。


    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长期任务看,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导向不会变。要处理好长期目标与短期指标的关系、工业增长和节能降碳的关系、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关系,坚定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制造流程数字化,制造业绿色化就大有空间。(黄鑫)

    2023-06-20
  • 我国首艘全新智能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成功交付

    “海洋石油123”全新智能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本报记者张武军摄


    本报南通6月19日电(记者张武军)由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我国首艘全新智能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洋石油123”,近日在江苏南通完成陆地建造并成功交付,标志着加快推进海上智能油田建设取得新进展,对于实现我国能源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推进能源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FPSO是开采海洋油气资源的高端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可实现海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加工、储存、外输、发电。作为我国全新智能FPSO,“海洋石油123”应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智能化程度更高,将为投产后的油气生产运营智能化奠定基础。

    2023-06-20
  • 多地强化政策引导、创新支撑和要素保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要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


    在复杂严峻形势下,制造业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近日,多地出台一系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举措,进一步激活制造业发展动能。


    壮大产业集群


    记者梳理发现,在各地出台的新举措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和提升产业链韧性是重要发力点。


    今年初,《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发布,提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4个世界级先进产业群,集成电路、数字安防与网络通信等1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高成长性“新星”产业群。


    构建产业集群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上海提出“企业成长行动”,将聚焦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本土制造业企业。


    “围绕产业升级,上海实施数字蝶变行动,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高制造业数字竞争力。”上海市副市长李政表示,上海将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实施“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打造30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梯度培育40家“工赋链主”企业。


    江苏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正着力打造一批“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集群。“要研究制定新一轮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快梯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推动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集群加快迈向世界级。”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志高说。


    山东省临清市拥有全国最大的轴承贸易市场,形成了国家级产业集群,但也存在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临清市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甄锋表示,将大力发展配套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集群的协同性。


    锚定自主创新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靠的是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帮用户买菜、定制菜谱、一键烹饪……步入位于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的亿田智能厨电公司展厅,一件件“黑科技”厨房产品让记者大开眼界。公司董事长孙伟勇说:“公司将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广泛应用到厨房产品中,向创新要动力,向质量要效益。”


    “我们在先进制造水平、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优势突出,实施数字化改造和创新提升的基础好、潜力大。”嵊州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认为,传统产业是当地重要“家底”,绝不能当成低端产业一概舍弃,关键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卡脖子’问题依然突出,结构上仍存在领军型企业数量不足、创新治理能力欠缺等问题。”孙志高表示,部分地区在推进产业布局、创新投入时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现象,未能形成创新合力。


    孙志高认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要通过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持续做大电子产品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壮大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同时,加强创新企业家、科技人才、创新服务者队伍建设,瞄准第三代半导体、类脑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重点发力。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我们建立起‘技术创新+产业转化+金融支持’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在8个领域设立研发创新中心,打造科教创产融合创新体系,在破解重点技术难题上迈出了关键步伐。”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副总经理黄平义介绍,企业每年自行设计开发各类新产品4000多个,纺织产品涵盖12大系列2万多个品种,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强化要素保障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要素保障,多地在政策设计方面推出具体措施。


    针对当前大平台大项目支撑不足、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不深、产出效率不高等问题,浙江在要素保障上给予倾斜。在用地方面,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计划今年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5万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万亩,盘活的存量土地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在金融支持方面,力争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500亿元以上,在稳定和扩大制造业投资方面持续发力。


    “产业创新和政策支持良性互动,制造业发展有底气、有支撑,定能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不断迈进。”浙江省经信厅副厅长叶健松说。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近日印发的《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上海将向首次“小升规”和“新建入统”工业企业发放最高达50万元的“成长券”,支持企业采购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法律咨询、检验检测等专业服务。并通过举办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活动,为各类企业提供政策服务包,加速生产要素集聚,延伸产业链条。


    近年来,山东德州天衢新区围绕主导产业谋划平台布局,形成平台梯队分布之势。“我们将高效配置市场资源,积极探索新型平台建设模式,协同打造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共同体。”山东德州天衢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表示。


    专家认为,随着我国产业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要持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加快产业集群发展,中国制造业大有可为。(记者王金虎李景柳文蒋波)

    2023-06-19
  • 快递业,从拼“速度”到比“绿色”

    透过“618”促销活动,看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快递业,从拼“速度”到比“绿色”


    核心阅读





    建设绿色仓储,降低能源消耗;发力绿色运输,减少污染排放;升级快递回收,助力循环经济……“618”促销活动期间,“快”不再是快递业的唯一关键词,不少快递公司开始大力推进绿色减碳。这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缩影。


    从39天破100亿件,到5个月破500亿件,今年以来,我国快递业业务量实现月均“百亿级”增长。激增的物流运输量,带来上扬的碳排放总量,考验着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能力。


    从拼“速度”到比“绿色”,快递行业如何走好绿色化、循环化、资源化的发展新路?


    近日,记者追踪仓储分拣、转运寄递、包装回收等流程,观察快递业绿色发展的进展与成效。


    仓储环节——


    光伏电站“登陆”转运中心


    6月1日午夜12点,湖南浏阳,占地15万平方米的韵达长沙分拨中心灯火通明,满载包裹的货车正在34个卸货口紧张作业。


    面单扫描、交叉分拣、自动集包……自动化分拣车间内,4套3层高速交叉带分拣设备飞速运转,从各地运送而来的包裹在这里被贴上专属“身份证”,落入循环集包袋,奔向下一站网点。


    “快件分拣全自动化操作,能减少70%的人力,但也使整个分拨中心单日用电量达到3.5万千瓦时。”韵达长沙分拨中心负责人关林介绍,尤其是“618”促销活动期间,由于要提前开机、增加排班应对业务旺季,用电负荷较日常上涨约5%。


    “用电量上升,却更加环保了。”循着关林的指引,只见分拨中心屋顶上整齐铺设着一大片太阳能光伏板。“这些光伏板面积近5万平方米,源源不断产生的清洁电能,不仅能满足分拨中心的用电需求,还能余电上网,为社会节能。”关林说。


    自2022年10月投运至今年5月底,该光伏电站已累计发电近300万千瓦时。


    运输环节——


    物流车用上“新能源”


    6月5日不到5点,天刚蒙蒙亮,圆通北京货运司机闫永建开始了一天的奔忙,从圆通京北集转中心到朝阳国展网点,几十公里的路程,要跑5个来回。


    “每公里柴油车的油耗成本是7毛钱,新能源车只要3毛,划算!”去年10月,闫永建成了圆通网点中首批新能源物流车司机之一。


    圆通金融街网点,快递小哥赵奇最近也换了新装备。一件件包裹从新能源车上卸货,搭上传送带流转到分拣口,赵奇熟练地拣选、码货、装车。“‘618’促销活动期间,平均每天派送超过400件快递,货运量比平时多35%。”赵奇说。


    研究显示,相比仓储、包装环节,快递业运输环节的碳排放在绝对体量和增速上更为突出,是行业碳减排的关键所在。


    着力调整行业运能结构、加快推广甩挂运输……近年来,国家邮政局积极推广节能低碳运输方式和设备,协调出台政策支持寄递企业购置和使用新能源车辆,目前全行业新能源车辆保有量超过6.5万辆。


    网点环节——


    换新“智能环保集包袋”


    6月16日下午2点,山东临沂,中通兰山澳龙网点。仓库一头,几百个蓝色集包袋码放整齐,每个集包袋上都印有一串数字编号。网点负责人孔钢领说,每个袋子都内置了芯片,相当于“身份证”。更重要的是,这种集包袋能重复使用4—6个月,单次使用成本节约50%以上。


    “以前使用传统编织袋,价格便宜但包裹一重就容易坏,脱丝、破损造成的包裹遗漏、丢失时有发生。如今的可循环中转袋结实耐用,还轻便防水,一个袋子平均能用一年多!”孔钢领介绍,长远看,新型集包袋单次使用成本只要1毛多钱,比用传统编织袋节省3毛左右,装载率还能提升30%。


    下午5点,一件件装满寄件的集包袋,登上高运力挂车运至10公里外的中通快递鲁南物流园。在这里,这些包裹将根据不同的“身份信息”,发往全国各地。


    “通过智能环保集包袋中的芯片,后台能实时收集中转、流向信息,实现包裹运输的全程追踪。”中通快递山东临沂转运中心负责人崔富坤说。孔钢领所在网点的车辆刚运来的数万件快递进入分拣线,精准落入对应的格口中。格口下方,可循环中转袋稳稳接住包裹,通过快递员装车,继续配送到乡镇、村级网点。


    近年来,快递业扎实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快递包装回收复用率大幅提升。目前,快递电子运单、循环中转袋基本实现全覆盖。


    回收环节——


    升级“旧物回收”


    6月18日下午6点,上海静安区大宁路街道00后小伙樵子润打开门,正是预约的快递员上门回收一双小白鞋。“不仅不收快递费,还能领取一个环保袋,一举两得!”樵子润说。这样的绿色新体验,得益于菜鸟今年“618”促销活动期间推出的“万物回收节”活动。


    回收的小白鞋,将在24小时内送往上海分拣中心,并在2天内进入位于江苏南通的旧物分拣仓库。菜鸟绿色家园运营负责人沈凯丽介绍,到达回收工厂后,鞋子将经过清洁、选拣等流程分类使用——鞋带被拆下来用于制作工艺品;鞋面和鞋底分离,鞋面布料用于制作隔音棉、保温材料等;鞋底则会打碎为PVC颗粒再加工,实现产品循环再造。


    根据5月份包裹抽查测算,目前,我国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90%,使用可循环包装的邮件快件达3.8亿件,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达3.5亿个。


    “快递包装绿色治理涉及主体多、链条长、领域广,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协同发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管爱光表示,今年将出台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施意见,深入推进行业塑料污染和过度包装治理,继续开展绿色网点、绿色分拨中心试点,稳步提升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比例。(记者韩鑫)

    2023-06-19
  • 解近渴纾远忧 金融精准支持先进制造业

    制造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当下,更需要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近期,《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调研了解到,在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的引导以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撬动作用下,金融机构对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机器轰鸣,整块材料被送入加工中心,不一会儿一个新的碳酸饮料瓶模具就车铣完成。据了解,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工信部认可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星联精密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包括技术研发、厂房建设、数字化设备升级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我们在购买数字化升级设备时,只需用自有资金支付设备款的20%,其他80%的款项支付均由中国银行的贷款支持。”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姜晓平告诉记者。


    “星联精密是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制造企业,也是我们重点支持的对象,目前我们已经为企业提供了5300万元贷款授信额度。”中国银行佛山分行行长翁作林说,由于贷款背后还有人民银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支持,实际贷款利率较市场平均水平更低。


    在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在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撬动作用下,金融资源正精准流向制造业。


    据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肖跃介绍,截至2023年4月末,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2.9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117亿元、同比多增1325亿元。其中,先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3.6%,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3.2%,均保持高增长态势。


    “广州分行创新性地运用再贴现产品,结合智能移动终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智能制造产业链’,在全国首创‘智链通’(智能制造业产业链票据再贴现)。此外,还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首创‘绿链通’(绿色制造产业链票据再贴现)。相关产品的首批业务在东莞已经落地了近1亿元,惠及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6家。”肖跃说。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近期,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指导全省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


    “我们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制定并组织实施《湖南省产融合作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制度》等文件,强化全方位制度保障。同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撬动作用,截至2023年4月末,全省金融机构累计获得科技创新专项再贷款322.6亿元、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228.5亿元。”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提到。


    在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也纷纷创新产品,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曾玉芳向记者介绍称,创新产品方面,中信银行广州分行通过固定资产贷款额度项下“国内证+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前期贷款等方式,对制造业项目提前予以融资支持,降低项目融资成本。“2023年一季度,中信银行向广东省制造业领域投放一般贷款余额较2022年同期增幅达到50%。”


    “围绕22个新兴制造业产业链,我行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制造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例如,运用‘信用+中长期+优惠利率+链融资+纾困’等信贷工具,助力湖南制造业加快发展。”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也提到,今年以来,其已累计投放制造业贷款155亿元。


    针对下一步金融更好地支持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对“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的金融服务力度,引导银行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微制造业企业的支持,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记者袁小康)

    2023-06-16
  •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有可为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通过紧抓全球产业布局调整新机遇、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例如,河南省通过实施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和企业技术三大改造,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价值链中高端是什么?其对产业未来发展的走向有何意义?这值得探讨。


    所谓价值链中高端,是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高附加值环节的位置。价值链的意义在于将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开发、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而价值链的中高端部分通常涵盖研发设计、创新技术、品牌营销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意味着我国产业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实现创新驱动和品牌价值的提升。这是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更是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将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进一步而言,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有助于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创新技术、优化供应链和提升品牌形象,企业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与国际领先企业同台竞技,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通常涉及技术创新、环境友好型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可促进绿色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当前,通过增强技术升级、创新研发和智能制造,我国一些传统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取得显著进展。例如,在5G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等领域,一些企业在研发创新和市场竞争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提升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性。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培养和流动性不够等问题,需要多方发力、统筹施策。让传统产业跑出“换道”加速度。


    一方面,应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有关部门可进一步提供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支持政策,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还要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高附加值产业链。注重发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提升整体产业链的附加值水平。


    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合作,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能力。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标准制定,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学生关注创新创业,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努力提升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杨子佩)

    2023-06-16

  • 首 页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