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威部门话开局丨我国个体工商户达1.16亿户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记者赵文君)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13日在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我国个体工商户从2013年的4000多万户增长到目前的1.16亿户,在吸纳和稳定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罗文说,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的“毛细血管”和市场的“神经末梢”,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最直接的服务者。同时也要看到,个体工商户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从事经营活动,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冲击下,生存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是在市场经济中需要倍加呵护的一类经营主体,市场监管部门要持续加大帮扶支持力度。


    为此,市场监管部门今年要落实好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在社保、税费等方面积极研究支持政策;针对个体工商户不同类型、不同类别,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育和科学精准帮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社会共享,整合各方资源,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创业培训、招聘用工、法律政策等各项信息服务,扩大政策知晓度和惠及面,帮助个体工商户更好发挥优势、融入市场;抓好“小个专”党建工作,探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党建工作,推动市场监管所党建工作指导站应建尽建。


    罗文还表示,市场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贴近市场、贴近经营主体的优势,进一步优化监管理念、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思路举措,更大力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2023-04-14
  • 辽宁:保障农资运输通畅 农业生产顺利推进

    今年以来,辽宁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保障农业生产顺利推进。当前,全省农资供应充足、下摆接近尾声,气象条件较为有利,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水稻育秧进入收尾阶段,旱田作物播种全面展开,生产形势较好。


    辽宁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会同各有关部门扎实做好惠农政策和关键措施落实,实行水稻育秧、农资备实下摆日报制,向各市委、市政府印发通知,组织各地强化责任落实,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确保生产物资运输畅通,保障农民及时下田作业,建立包保责任,不误农时抓好农业生产工作。3月初,派出7个工作组到重点县调研督导,近期再次派出14个工作组分区包市开展指导服务。


    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加强统筹协调,保障农资供应。成立农资保供专班,设立12316热线电话,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对涉及农资事项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加急办理。省工信厅、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落实化肥临时储备任务,做好生产企业用电和原材料保障,谋划15个重点化肥项目,促进化肥行业结构调整。


    为保障农资运输通畅,辽宁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推进营口港化肥转运工作,组织省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供销社、中铁沈阳局集团、营口港务集团快速行动、周密安排,发放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货物车辆通行证,提升营口港化肥日装车能力。


    辽宁省供销社及时向省内市场投放储备化肥,组织运输车辆,依托县乡村7000多个农资网点,推进线上订购、线下配送、送货上门。同时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印发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通知和《致广大农民和农资生产经营企业的一封信》,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种子监管专项行动,对经营企业(门店)开展生产检查。


    各市党委、政府通过召开会议、实地调研等方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如沈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将涉农区域下调为防范区,通过“两点一线(居住地-耕种地)”、闭环管理方式保证春耕生产全面有序展开。


    据农情调度,目前辽宁省农资供应充足,备实、下摆接近尾声。目前已备实315.89万吨,占需求量的99.6%;已下摆310.13万吨,占需求量的97.8%。其中,种子、农药、农膜已备实,化肥已备实99.6%,分别已下摆98.9%、88.8%、98.7%和97.8%。农资备实、下摆进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已从3月下旬最多慢13个百分点左右,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未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于险峰张仁军)

    2023-04-13
  • 政策持续发力 管理更加精细 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活力






    江苏徐州市云龙湖夜间实景演出现场。


    李依航摄(人民视觉)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夜市的户外草坪上,人们三五成群,享受精彩的夜生活。


    何光民摄(影像中国)





    湖南长沙市天心区一处夜间营业的商业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晟龙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夜间餐饮、购物、游览、健身、演出……近年来,各地蓬勃发展的夜间经济不断涌现出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向着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折射出大众消费升级的新趋势。


    从精细化管理层面下功夫,在对接消费需求上出实招,特色鲜明、场景多元的夜间经济,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特色鲜明,提升消费品质


    夜幕低垂,徐州的街市依旧热闹。大龙湖畔后备箱集市,歌声飞扬,人头攒动;户部山街上的小吃摊,刚炸好的豆腐堆得满满当当;回龙窝文化街区,身着汉服的年轻人穿行于古街,在青砖灰瓦旁打卡留念。


    特色小吃、非遗饰品、文创手工、潮玩游戏……挖掘传统文化为夜间经济添活力。近年来,江苏徐州巧借新兴消费趋势,着力打造以夜间经济为主体的文旅品牌——“国潮汉风·夜彭城”,策划了一批夜间特色文旅产品。


    晚上约7点,舞台剧《大风歌》如约与观众见面。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打动人心的舞美音效,让观众们在享受演出之余,也对徐州这座历史名城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金龙湖新天地广场,在市集里信步闲游,耳边传来管弦丝竹之音,沿街手艺人展示着精巧的窗花、糖人,到茶馆斟两盏茶,啖几口酥点,看上一段古韵歌舞,倘若还有时间,可再玩几局礼乐投壶,好不惬意!


    主题特色鲜明突出是徐州夜间经济最大亮点所在。从小摊位到街头巷尾,从公园到广场,徐州所有夜间市集均进行统一设计打造,借助新兴消费热点,以品牌拉动文旅消费转型升级。


    为满足消费者品质化、多样化的文旅需求,徐州策划一批夜间特色旅游产品,以全城24个文旅场所为重点,辐射相关行业,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将演艺、商业、体育、住宿、美食等要素创新融合,在丰富城市夜间经济样态同时,更加注重提升消费品质。


    “积极打造文旅新场景、新内容、新产品等,下一步徐州将继续把非遗+文创等资源更好地调配到各个市集,邀约更多青年艺术家推出与时尚潮流结合的非遗文创产品,我们也将继续提升配套服务。”徐州市文广旅局局长崔锋说。


    场景多元,挖掘消费潜力


    仿古建筑辉映着灿烂灯光,古风表演吸引着游客驻足,道路两旁,各色小吃散发着扑鼻的香味。晚上8点,广西南宁市良庆区,“南宁之夜”附近车声人声鼎沸,迎来了人流小高峰。“夜市美食街融合了表演,很有特色,能让游客停留更长时间。”南宁市民刘浩宇和爱人刚入场就购买了特色小吃,“这边小摊都公示个体户信息,管理比较严,我们吃得更放心。”


    这条广西首个集购物、美食、娱乐、演出以及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步行街全长666米,占地约3.3万余平方米,自今年1月14日开业至4月12日,街区累计接待游客380万人次;正式入驻商户166家,带动就业700余人,其中固定就业670余人。


    入口处不远,一家古装体验店挤满了消费者。“一次体验,包含化妆在内均价100多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至少有10套衣服出租,我们3名化妆师都忙得团团转。”店主林菲雁说,“这个场景和古风很搭,很多人愿意来尝试一下。”不远处,广西旅游发展集团结合本地特色打造的“AR体验花山”项目也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孩童。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演出每隔10分钟一场,休息日从下午3点半开演到晚上11点结束,几乎场场爆满。


    餐饮、购物、娱乐、展览、健身……广西着力激发夜间消费业态活力,拓展夜间消费新场景。周末夜晚,位于南宁市良庆区广西体育中心的一家主题营区灯火通明,阵阵烧烤香味伴着悠扬歌声,不同年龄段的“背包客”来到这里露营,各色帐篷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作为南宁市良庆区着力打造的夜间经济示范点,项目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规划有市民夜市、团建营地、音乐广场等主题营区,集“吃喝娱购商”为一体,入驻商家达100家以上。


    2023年以来,广西大力实施消费新场景拓展行动,创新打造系列特色消费新场景,促进全区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广西商务厅接连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小摊小店等特色经营,加快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模式,营造良好夜间经济环境。


    精细管理,延伸产业链条


    夜色之下,放舟湘江,霓虹闪烁,长沙的山、水、洲、城,一览无余。西岸,商业街“渔人码头”灯火通明,从异国风味到本土餐饮应有尽有;东岸,一颗人造“月球”点亮沿江风光带,成为湖南长沙沿江风光带的消费新地标。


    项目负责人李先杰告诉记者,两年前,他有了租用沿江场地建一座气膜馆的想法,但不知道审批程序有哪些。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李先杰给长沙天心区政府打了一个报告。


    “没想到,周五送的报告,下个周一区政府就专门开了调度会,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导,其他部门现场办公。”李先杰说,天心区政府还和交警部门一道,为他们协调设置了80个路边临时车位,基本解决了游客停车难的问题。


    “夜间经济的经营模式,有其独特性。只要是有利于扩大消费,活跃市场的尝试,我们在合规基础上,都尽力为企业提供服务。”长沙市天心区商务局副局长唐恋说。


    2019年开始,天心区针对辖区内夜间经济消费场景集中的特性,成立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建立各部门轮班驻点制度,整合力量成立“隐患查纠队”“纠纷调解队”“打击整治队”,将服务夜间经济的阵地前移;同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制定市场主体轻微违法实施告知承诺制度,营造宽严适度的监管执法环境。2021年,“长沙市以主动服务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入选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创新举措。


    管理精细,制度也要跟上。2022年10月,湖南首个夜间经济指导性文件《湖南省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消费促就业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夜食、夜购、夜游、夜健、夜教、夜展等多业态并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夜间消费聚集示范区,还延伸打造了“夜湘村”旅游名片,推出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夜间经济,带动就业和增收。

    2023-04-13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四川:着力打造全国重要制造业创新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提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这给我们制造业从业者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工艺部副主任曹天兰说。


    从北京回到四川,她立即来到各车间、班组,宣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让“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公司员工的行动自觉。


    日前,记者跟着曹天兰参观汽轮机核心组件的生产过程,看见神奇一幕:淬火机器人正精准完成叶片的加热淬火,导叶焊接机器人一机双工位实现高效作业,柔性机器人协同配合实现窄间隙自动焊接……以往低效、劳动强度高、存在生产瓶颈的工序逐步被机器人“接管”。


    “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新一代数字化绿色车间,建成后将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探索焊缝检测新技术和升级新设备,进一步提高焊接作业效率。”曹天兰说。


    “东方电气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理应成为制造强国主力军。”全国政协委员、东方电气集团董事长俞培根从北京回来后,加紧走访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着力加强创新协同。他表示,要以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为抓手,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创新体系效能上发力,不断实现新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曹天兰正在进行焊接机器人模拟试验。贾伟明摄


    轧机快速运转、钢花四处飞溅……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轨梁厂长达1500米的厂房内,数字化钢轨生产线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条百米钢轨下线,源源不断发往世界各地铁路建设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创新发展之路的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攀钢集团研究院轨道交通用钢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邹明说。他曾带领团队率先开发出世界领先水平的重载铁路钢轨。


    从北京回到攀枝花,邹明第一时间召集研究院青年科研工作者,传达全国两会精神,了解团队正在研制的下一代钢轨进展情况,鼓励队员们潜心攻关,取得更多原发创新成果;同时走进车间,和工人们一起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我们还需要在质量管理、品种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等层面进一步对标先进,不断完善。”邹明说,接下来,要专攻薄弱环节和产品细节,突破钢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把攀钢钢轨打造成更加响亮的中国制造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邹明(右二)与同事一起讨论道岔设计方案。胥冰洁摄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成都金堂的通威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车间,偌大的厂房里,几乎见不到工人,只有机器人小车载着物料来回穿梭,顺畅完成仓与仓之间的工序衔接。据了解,数字化赋能使其生产线用工减少约62%,能源消耗降低约30%,生产效率提升逾160%。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我们切实感到,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工业智造水平,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说,通威将不断探索更多5G融合应用场景,打造绿色智造标杆,以科技聚拢光伏生态和产业链条发展,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迈进。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四川正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创新基地。


    “我们已经提出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力争到2027年,六个优势产业营业收入在2021年基础上翻一番。”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说。

    2023-04-12
  • 一季度物价保持平稳运行(新数据 新看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蔡华伟


    本报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刘志强)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扩大1.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看,CPI平均同比上涨1.3%,PPI同比下降1.6%。一季度CPI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物价保持平稳运行,为全年物价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3月份,生产生活持续恢复,消费市场供应充足。从环比看,CPI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27个百分点。食品中,天气转暖,鲜菜上市量增加,价格下降7.2%;受存栏量较为充裕及消费需求回落影响,猪肉价格下降4.2%;粮食、食用油、鲜果、鸡蛋、禽肉类等食品价格较为稳定,涨跌幅在-0.1%至0.4%之间。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出行需求持续恢复,宾馆住宿和飞机票价格分别上涨3.5%和2.9%。


    3月份,受国内经济加快恢复及国际市场部分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影响,PPI环比持平;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下降。国内生产和市场需求持续改善,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钢材、水泥等行业价格有所上涨。受气温回升等季节因素影响,用煤需求有所减少,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1.2%。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介绍,我国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应充裕,产销衔接畅通,市场秩序良好,经济整体回升态势将在物价上逐步显现,预计全年物价总水平将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

    2023-04-12
  • 将集中治理少数农产品农残突出问题——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7.6%

    在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的柑橘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分选脐橙。新华社记者唐奕摄


    “我国农业要做到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链子’。”在日前召开的2023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到供给保障强,必须坚持数量质量一起抓,不断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持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事关百姓生活福祉,也与经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历史性进步。数据显示,过去1年我国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7.6%,在11个重点品种中有8个合格率比整治前得到明显提升,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1万个,绿色优质农产品总量达到2亿吨,生产规模占食用农产品比重为12%,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据悉,各地不断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法,从生产、技术、监管、追溯、宣传等多方面协同发力、产管并重,系统施策保安全、提品质。例如,江西省借助数字手段为监管高效赋能,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大数据智慧监管,构建了“全域监管一张网、全程追溯一条链、全面评价一幅图”的“图说质量安全”新模式,做到全省各地和各企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与综合排名实时呈现,大大提高了人、企、物、事的管理效率。在生产环节,云南省发挥当地四季时鲜的鲜明优势,以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茶叶、蔬菜、水果等重点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生产模式,其中有机产品的获证产品达4580个,居全国第一位。


    但也要看到,当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依然艰巨复杂。马有祥介绍,一方面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必须坚持大食物观,农产品供给格局必然是品类多样、来源繁杂;另一方面在大国小农的现实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很长时期内,农业经营主体都将是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随时都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


    立足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将围绕三方面展开。首先,解决少数农产品在农兽药残留方面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当务之急。对此,要聚焦重点品种,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精准发力,督促上较真碰硬。坚持长短结合、系统施治,把监管网眼尽可能织得更密,让监管措施贯穿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具体从摸清底数、提醒指导、严打蔬菜禁用农药源头、绿色防控、上市把关等方面下功夫,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其次,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高质量发展。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是农业领域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三品一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经过认证登记是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典型代表。当前,各地都在积极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接下来要围绕关键要点继续发力,包括培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品质提升技术模式、搭建消费促进平台、完善监督管理措施等。其中,对于地理标志农产品,要做好“土特产”文章,把主要精力从登记转向产业培育,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再次,落实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完善长效监管制度机制。今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施行,坚持源头治理、风险管理、全程控制三大原则,与食品安全法有机衔接,实现了“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在具体落实方面,各地要继续从依法加强对农户等各类主体监管、全面推动乡镇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实施和着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方面入手,既要做到普法宣传形成强大声势,也要保证制度落地工作抓紧开展。(纪文慧)

    2023-04-11
  • 吉林四方面发力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

    中国旅游报讯(杨浩记者刘玉萍)近日,吉林省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发布会举办。





    会上,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思宇介绍,近年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冰雪和避暑双品牌为引领的产品体系。下一步,将对标打造万亿级旅游产业目标,着力开展四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推动航线开发跨越式发展,打造面向国内重点客源市场的“航班快线化、航线直飞化、时刻全天化、服务本土化”的空中巴士型国内航线航班。二是深化冰雪产业交流合作。以建设“冰雪丝路”创新先导区为平台和抓手,以建设国家冰雪经济中心、全球冰雪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级优质冰雪生活圈为核心目标,不断深化冰雪产业领域交流合作。举办冰雪丝路世界发展大会,塑造“长白天下雪”世界级冰雪品牌,建设吉林冬捕经济带。三是推进G331沿线旅游业发展。在编制《吉林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优化空间布局,释放旅游价值,推动沿线区域协同发展,将G331沿线打造为视域景观优美、配套体系完善、沿线体验丰富、旅游业态创新的国内一流品质的最美边境风景道。四是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对外开放。加强入境旅游产品建设与创新,培育入境消费新热点,持续加大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实施“外眼看吉林”对外推广工程,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讲好吉林故事,传播吉林声音。串联省内主要边境口岸,开发省内沿边境线和跨境旅游产品。积极参与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工作。

    2023-04-11
  • 四川奋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除杂草、剪旧枝、施新肥……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顺河村的青花椒园里一派忙碌景象。


    “过一阵子,打算再引进一批烘干设备。”三麻子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洪军说,花椒枝条烘干后可销往生物发电厂,花椒叶、花椒籽可做动物饲料,干花椒还能直接卖给成渝等地的食品加工厂,经过加工和循环利用,每年能增收40多万元。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四川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着力构建粮经统筹、农牧并重、种养循环的现代农业体系,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巴蜀大地,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生长。


    拓展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


    产品展示台上,花椒枕头、花椒香囊、花椒足浴包整齐摆放。一粒粒青花椒,在顺河村变出新花样。


    拓展农业产业链,四川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设备建设,累计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各类初加工设施2.4万余个,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64%。


    “我们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产品仓储、烘干、加工、运输设施,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达67.5%。”罗江区委书记黄琦介绍,今年将继续推动青花椒、柑橘等农业产业链向加工端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


    广汉市高坪镇李堰村,油菜花铺满大地,宛若一幅油画。“马上要与益海(广汉)粮油饲料有限公司签新协议,继续打造油菜种植生态基地。”广汉市领先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廷领介绍,专业合作社生产和收购的油菜籽,每年售往企业的有500多吨,“有龙头企业带动,心里踏实得很。”


    在广汉,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粮油加工产业链正加速形成。“油菜籽被送到益海粮油加工生产,随后再进入翠宏食品有限公司加工成辣椒红油产品,形成了全产业链。”广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唐晓玮说,今年将继续推动农业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签订单合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助力农民增收。


    四川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引导企业自建原料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实现种养加销一体化经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全省已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30个,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


    “我们将积极推动生产经营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指导乡村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链条开发、全价值提升。”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说,今年将选育50个“链主”龙头企业,培育100个“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融合农文旅,推动新业态多元呈现


    入夜,篝火燃起,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复兴村小广场上,村民们敲起锣鼓,与来此康养的客人载歌载舞。火光映红了脸,年近60岁的毛洪鑫跳得起劲,“今年是第二次来了,瓦屋山空气好,很适合康养。”


    依托独特的森林资源,洪雅县积极完善康养产业链,推动医疗服务、运动休闲等更多业态呈现。洪雅县商务和康养产业发展局局长杨洪琴说:“我们将加强护理、康复等方面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康养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能,为中老年人提供更好服务。”


    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培育乡村多元业态,四川将持续开展乡村旅游名镇名村建设。


    小院里,篱笆旁,游客三五人围坐一起,沐浴阳光。端茶倒水,“望月小院”的老板漆海彦忙个不停。拥有近月湖、罗家老街等旅游资源,广元市利州区月坝村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村”,年接待游客逾15万人次。


    针对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化等问题,四川今年将开展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提升行动,推动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数字化转型,实现乡村旅游高端化、多样化发展,推动乡村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多元发展。


    “今年我们将打造近月书屋、黄蛟栈道等旅游业态,让休闲度假成为游客新选择。”利州区月坝旅游服务中心主任张菊容说。


    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农事体验中心即将建设。新福社区党委书记胡永洪说:“村里保留有完整的传统水稻种植技术,市民对农耕文化有强烈兴趣,我们已经准备了600亩稻田发展农事文化体验,争取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农事体验中心。”


    “截至2022年,四川已培育形成乡村旅游景点136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320个、乡村民宿等各类经营户5.3万余家,全省休闲农业营业收入913.1亿元。”徐芝文说,下一步将继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增效。


    贯通产加销,推动乡村电商更好服务农产品出村进城


    一大早,装箱、打单、发车,90后小伙罗翔忙个不停。在德阳市罗江区新盛镇,罗翔把村里的柑橘、豌豆尖等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卖到全国多地,年销售额达200万元以上。


    贯通产加销,四川积极拓展乡村电商覆盖面,完善物流配送网络,推动更多农产品出村进城。截至2022年底,四川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站点超1.3万个,快递乡镇覆盖率接近100%。2022年,四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41.8亿元。今年四川将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持农村商贸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


    各色竹编灯笼挂满展示室,艺术感十足。在眉山市青神县兰沟村,青神竹宜居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银海正指导工人将新式竹编灯笼装进快递箱。得益于电商和物流网络发展,公司一年外销的灯笼产值逾千万元,还带动了2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


    “现在虽然有了自己的品牌,但还需要继续提高知名度,进而促进销售额持续增长。”李银海说。


    新型电子商务人才缺乏、产品质量把关难、品牌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曾经制约四川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破解人才短缺瓶颈。”四川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处长朱允慎说,四川还将通过农产品溯源机制夯实产品质量基础,同时加强品牌打造,实现规模效益。


    走进位于罗江区的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农产品直播带货培训班教室里坐满了人。“我们与区就业局等部门联合办班,重点面向返乡创业青年、新型职业农民等开展培训。”学校负责人徐程际说,今年将开展相关免费培训10余次,培养更多农产品直播带货达人。


    在青神电商创新创业孵化园,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无为正筹划县电商和数字文创产业园。“有了新园,可以引进更多电商专业人才,满足农业企业电商直播等业务需求,同时帮助进行网络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张无为说。


    乡村电商带动村民致富,需要不断开辟新形式新渠道。“我们还要继续探索乡村电商新业态,鼓励社区团购、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流通新模式在农村地区发展,推动农村居民同城市居民一道体验方便、快捷的流通业态。”朱允慎介绍,四川还将持续开展“交商邮”合作,打造融合发展试点县,实施“川货寄递”工程,助力更多农产品出村进城。

    2023-04-10
  • 中国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应用新体验新消费

    4月6日,工作人员在展示虚拟汉服穿戴。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新华社青岛4月9日电题:中国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新应用新体验新消费


    新华社记者王凯、萧海川


    虚拟数字人“易小安”不仅能主持演讲,还能与现场观众互动;用手机点一点,就可以在线“修长城”;思念逝去亲人时,只需要打开手机,就能与他们实时“对话”……


    这是记者于正在举行的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发展大会上看到的场景。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正不断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催生文化产业新应用、新体验、新消费,为数字中国、文化强国建设蓄势赋能。


    智慧文博、数字场馆、景区AR导览……总部位于杭州的海康威视通过数字技术,为文旅管理等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场景。“比如,我们开发了数字场馆,客户可以沉浸式地‘看到’场馆内外的场景。”海康威视工作人员邵宁说。


    这些文化新应用的背后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数字技术,随之而生的数字文化应用场景,也给文化生产和体验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


    在青瞳视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展区,一位工作人员身着布满远红外反光点的特制衣服和鞋子,在展区中央做着各种动作。大屏幕上,一位虚拟卡通形象正重复这位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


    “工作人员身上有53个不同位置的远红外反光点,分别对应头顶上方不同位置的摄像头,通过光学动捕技术,将真人的动作‘搬’到屏幕上。”青瞳视觉(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黄威说,这种数字技术可以用于拍电影、制作动画或游戏等。


    想随时随地“看到”“听到”已故亲人的音容笑貌并与他们“互动”?天津白马星球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的AI数字人,成功地实现了这一愿望。


    “把已故亲人的照片、视频、音频等输入到系统里,系统就会根据这些素材的特点,生成相对应的语言、图像等,打造一个已故亲人的数字孪生生命。”公司品牌总监冯熙尧说。


    越来越多数字文化新应用的出现,给人们带来更丰富的社交互动体验。


    用手机滑动几下,就能沉浸式地“逛”恭王府,如果对某处古建筑感兴趣,还能高清放大;用鼠标点几下,就能通过数字全景影像实现故宫资源管理;只需一个电子屏,就能在赵孟頫的书画展览中“溜达”一圈……这是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数据可视化管理驾驶舱”。





    4月6日,参观者在展会上体验景区VR互动项目。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我们注重深度挖掘、释放数据能量,助力文博机构、艺术机构、艺术院校,以科技之眼探索新世界。”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雨霏说。


    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正助推数字文化新消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分别为10.38亿、10.31亿、10.12亿,分别占网民整体的97.2%、96.5%、94.8%。


    腾讯公司副总裁刘勇表示,年轻消费者的文化归属感和国潮认同感愈发凸显,十年间国潮搜索热度上涨五倍多,以沉浸式、强交互为特征的数字文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


    据了解,腾讯曾和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打造沉浸式的交互创新模式。展出50天,全网传播曝光量突破2.2亿。此外,《和平精英》将“科学1号”海洋科考船数字化植入到游戏内,超过2000万年轻人在游戏内参与海洋文化科普活动。


    近年来,以网络视听、在线展览、在线演艺等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数字文化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供需两旺发展态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1%;全国网上零售额1378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为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2023-04-10
  • 前2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6日介绍,今年1至2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9695.8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服务出口4123.3亿元,下降11.8%;进口5572.5亿元,增长14.7%;服务贸易逆差1449.2亿元。


    这位负责人介绍,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升。1至2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4069.2亿元,增长6.4%,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2%,比上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此外,旅行服务明显恢复。1至2月,旅行服务进出口2094.3亿元,增长39.8%,其中出口增长12%,进口增长41.8%。

    2023-04-07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走进湖南常德高新区,远望天际线,一片塔式起重机排列而成的“钢铁丛林”映入眼帘。那里是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试验场。其中一台最大起重力矩超过2万吨米的塔式起重机巍然矗立,这台“巨无霸”即将于本月交付中交二航局并投入跨江大桥建设。



    中联建起公司试验场的塔式起重机。新华社记者苏晓洲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从全世界来看,我们现在的制造业门类品种是最齐全的。同时,我们还要再提升,向中高端走,我们高质量发展要体现在这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着力推动工程机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常德市市长周振宇说,我们一定遵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形成主导产业支撑有力、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产业格局。

    全国两会结束后,常德市即着手部署创新突破产业突围三年攻坚行动,谋划“老产业”和“新赛道”融合发展。在集聚了100多家工程机械上下游企业的常德高新区,园区工作人员和中联建起等企业一起拟定推进“抢占新赛道”战略,在充分考量与传统工程机械制造优势匹配度的基础上,积极对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成功引入了氢能装备、飞机自动涂装等多条生产线,优化了产业结构。

    中联建起公司副总经理梁岱说,眼下企业正下大力气优化产品结构,持续研发大吨位塔机等高端创新产品,在传统基建、房建之外寻求风电、核电、特大桥梁等新的内需增长点。

    在长沙,铁建重工地下工程装备数字孪生系统里,一台装有各种传感器的盾构机正以每秒2000条的速度回传数据,实时显示设备运行状态。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混合现实眼镜进行远程交互作业,地下施工变得“可感可见、安全绿色”。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只有不断坚持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牵头研发这一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铁建重工董事长刘飞香说。



    铁建重工生产线上正在调试的盾构机。新华社记者白田田摄

    铁建重工数字孪生研究所所长王永胜介绍说,当前政策工具和市场环境都支持企业、高校、实验室等众多单位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实现研发、制造、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创新,让数字化、智能化成果更加顺畅落地应用。

    更多政策正为三湘大地集聚强劲动能,更多相关企业由此受惠。

    在常德高新区,特力液压等工程机械上下游企业的智能化厂房正在紧张施工。常德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曾君说,园区借助“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银政担贷”等金融工具,解决创新型企业融资难题。

    湖南省工信厅相继召开“智赋万企”行动推进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现场观摩会,重点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数字产业集聚、试点示范培育等十大工程,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问题。

    近日,三一重工在长沙产业园举办盛大的“三一科技节”。参展产品中有不少是热销海外的“拳头产品”。

    “为开拓新市场,三一重工正进一步加大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研发力度,并健全全球供应链布局和营销服务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三一重工董事长向文波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等重点区域持续发力。全国两会结束后,他马不停蹄前往海外参展、考察,出席多场新品发布和客户签约活动,积极扩大企业海外市场占有率。



    “三一科技节”展出的工程机械设备。新华社记者白田田摄

    湖南响箭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混凝土泵车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依靠自主创新将市场拓展到欧洲,今年一季度订单有一半来自海外,企业正进一步加快组建全球营销团队。

    当前,湖南多家工程机械主机厂的海外销售继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袁振说,长沙今年将通过探索设立重点面向中小企业的海外服务中心、搭建二手设备出口平台、举办国际工程机械展会,助推更多企业和产品拓展市场空间。

    “中国工程机械设备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力。我相信,只要真正做到‘再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要求,就一定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展示新作为。”响箭重工董事长阎军说。

    2023-04-07
  • 前2月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5.9%

    国铁集团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2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6亿元,同比增长5.9%。今年以来,国铁集团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增强铁路网的通达性和覆盖面。


    ——重点难点工程相继实现突破。


    2月21日凌晨4点,广西防城港至东兴铁路西湾跨海双线特大桥施工现场,4台千斤顶正牵引2榀78米长的T形梁同时转体。经过40分钟的有序作业,2榀总重达1.2万吨的转体连续梁顺利完成合龙,打通了防东铁路架梁通道。


    沪渝蓉高铁宋家咀1号隧道顺利贯通、成兰铁路四川段T形梁全部架设完成……今年以来,一批铁路隧道、桥梁重点难点工程相继实现新突破,为铁路网进一步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系列铁路工程接连开工。


    2月23日,陕西延安车站改造工程正式进入施工阶段。作为包西铁路上的重要旅客车站和革命老区的地标性建筑,延安车站改造后,将新增线路7769米、旅客站台7600平方米。


    连接北京市和河北唐山市的京唐城际铁路北京地下段线路2月25日开始施工。地下段线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下车站东侧,上跨城际联络线,线路全长2.4公里。


    据介绍,今年全国铁路预计开通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贵阳至南宁高铁、成兰铁路等多条铁路有望年内开通。(记者李心萍)

    2023-04-06

  • 首 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