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我国锂电行业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1至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记者日前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了解到最新信息: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其中2月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比保持高位增长。


    最新数据显示,1—2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69.6吉瓦时,累计同比增长13.3%。其中2月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21.9吉瓦时,同比增长60.4%。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新能源电池以锂电为主,重点在消费、动力和储能三大应用领域,其中动力电池的占比超过了70%。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2022年,我国锂电年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超过1.2万亿元。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整个锂电行业而言,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锂电在绿色化转型过程中将起到关键性节点支撑作用,锂电行业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创新驱动让中国锂电产业领跑全球


    中国的锂电产业不仅迎来快速增长期,同样也领跑全球市场。


    位于福建的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锂电生产企业,日前公布的信息显示,2022年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场占有率为37.0%,较上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连续六年排名全球第一。


    走进位于福建宁德蕉城区的宁德时代电池生产基地,记者看到,这里正在加紧生产的,正是批量上市的第三代电池。区别于上一代也就是第二代电池,这代电池的优势就是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比。


    锂电储能:应用场景加速融入生产生活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在新型储能领域正飞速发展,这背后离不开锂电池。


    锂电储能领域同样加速落地应用场景并迎来增长的窗口期。


    最近,在福建省厦门市,一批新能源汽车换电站点正式投入使用。这样一座换电站最多可容纳48块标准化尺寸、外貌酷似“巧克力”的换电电池,前来换电的新能源汽车仅需3分钟时间,就能更换一组共两块的动力电池,从而获得400公里的续航里程。


    除了换电,锂电储能技术还运用于光伏储能充电领域。在福建福州、宁德等地的中心城区,一批引入了“新能源+储能”技术的智能快充站也在最近投入使用。通过加装光伏面板、大型锂电储能设备收集存储太阳能。


    不仅是地方,中央企业也在积极布局锂电储能应用,中国铁塔依托210万个站点、打造分布式电力网络、分布式储能系统,目前已在全国280多个城市部署换电网点5.7万个,每天为90万外卖骑手、快递小哥提供超200万次换电服务。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由三峡集团开发的兆瓦时级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正在进行并网前的调试工作,这个项目实现了储能型固态锂离子电池在全球的首次示范应用,示范项目中固态离子电池使用寿命可以达到6000次以上。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储能型锂电产量突破100吉瓦时。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去年我国的锂电储能型锂电累计装机增速超过了130%,储能领域是实现我们的绿电从发电到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将来我们觉得在这个领域还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


    工信部:多方面推动新能源电池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国将从多方面推进新型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表示,在加快锂电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将推动钠电、氢燃料电池、液流电池、超级电容器等新型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快新型电池与太阳能光伏、关键信息技术、重点终端应用融合创新,推动新型电池向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长寿命、低成本的趋势发展。工信部还将发布新版《锂离子电池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加快建设锂电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体系,推动行业回收利用的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我们还要进一步实施关于做好锂子电池产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推动供需的有效对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2023-03-25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山西:以制造业振兴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山西坚持把制造业振兴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用好产业链“链长制”、特色专业镇等抓手平台,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数实融合。


    持续开展产业补链强链


    3月21日晚,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工技术中心风电所办公室,灯火通明。全国人大代表、风电所技术专办朱少辉同设计组组员正在打磨低成本低风速风电机组的设计细节。全国两会闭幕后,一回到工作岗位,朱少辉就带领工友投入新产品研发工作。


    “这次参加全国两会,再一次深深感受到国家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朱少辉第一时间把会议精神转达给工友,“大家深感振奋,干劲倍增。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迭代很快,我们都在摩拳擦掌,争取月底前做好主体部分,下个月完成设计。”


    朱少辉说,如今集团自主研发的风电机组已有20多种机型。据了解,2022年太重集团成为山西风电装备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通过组建产业联盟,加强供应链、产业链、人才链合作,风电整机制造能力进一步提升。





    太重集团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王劲玉摄


    3月上旬以来,山西密集举办光伏产业链协同发展推进会、首届智能制造推进大会、特钢和特种金属新材料产业链招商大会,达成一批产业链供需合作协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全国两会闭幕后,山西省委召开的首次常委会再次聚焦制造业振兴,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加快打造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当前,结合产业基础和行业发展趋势,山西确定了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风电装备等十大重点产业链,推行产业链“链长制”,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努力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


    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全国两会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晋中市委书记常书铭就马不停蹄地开展产业调研。“习近平总书记说制造业‘现在要努力的,就是全面提升,过去的中低端要向上走,布局高端’。高质量发展就体现在这里,这对我们工作启发很大。”常书铭说。


    “晋中市的特色专业镇,在盘活存量、寻找增量、提高质量方面空间广阔,大有可为。”常书铭说,在深入调研、摸准产业发展薄弱环节的基础上,今年晋中市将分行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扶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传统制造业提质增效。





    祁县宏艺玻璃的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王劲玉摄


    据了解,当前,晋中市已形成玻璃器皿、玛钢铸造等3个省级、10个市级、20个县级专业镇。以祁县玻璃器皿专业镇为例,从人工吹制到高端智能制造,从普通玻璃到无铅玻璃,整个行业正在全面提档升级。


    从传统优势产业中寻找转型突破口,在县域打造专业镇经济,引导特色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成为山西探索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有效路径。


    “专业镇在打造县域经济长板优势、促进经营主体提升等方面发挥作用明显,首批认定的10个省级专业镇2022年产值同比增长8.8%。”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潘海燕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增强了我们把特色专业镇打造成为转型新引擎的决心和信心。”常书铭说。据了解,今后3年山西将再培育20个省级专业镇,加快形成竞争新优势。


    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


    在位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的一栋6层高的办公楼内,一家数据流量生态园“云”聚合了13个行业领域的462家企业,其中包括9家上市公司、2家独角兽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我们已经布局了低碳云账户、云会计、数字健康等7个数字化平台,正在对标安徽声谷、武汉光谷等数字经济先进园区,积极推动‘由园升谷’工程,为物流、能源、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赋能。”全国政协委员、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董事长贺晗说。





    山西数据流量生态园展示企业培育场景。新华社记者梁晓飞摄


    在近百公里外的山西天宝集团法兰锻造车间,生产环节产生的每一项数据都与这个生态园息息相关。入驻园区的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正在帮助法兰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


    “目前数字转型的第一步已经完成,100多台重点用能设备全部实现在线监测,原料利用率提升20%,能耗明显降低。”山西祥睿能源低碳云中心总经理尉言说,下一步,通过虚拟电厂、绿电响应,预计每年可帮助新能源企业消纳绿色电力1000万千瓦时,减少企业碳排放5000吨。


    在山西,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正在拔节生长。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闫林说:“我们要力争提前完成‘十四五’5G基站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各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吸引大数据相关产业集聚落户,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实现加速跑,把全国两会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2023-03-24
  • 3月机票预订相较2019年增长明显 旅游城市“淡季不淡”

    3月机票预订相较2019年增长明显海南、云南旅游呈现“淡季不淡”


    3月26日,民航将迎来夏秋换季航班计划调整。2023年夏秋航季的关键词是“恢复”。


    根据《2023年夏航季航班时刻配置政策》,国内客运周计划航班量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增密较多的城市线多为成都线,京蓉、沪蓉线较疫情前更繁忙。





    新航季各家航司恢复航点


    换季前,民航市场稳中向好,客运双量环比上扬。据飞常准发布的数据,上周执行客运航班8.4万班次,日均12060班,环比增长4%,同比2022年增长165%,恢复至2019年95%。周运输旅客量1050.9万人,日均150.1万人,环比增长6%,同比2022年增长258%,恢复至2019年87%。周执行率75%,环比提升3个百分点。截至3月19日,今年全国累计执行国内客运航班88.29万班次,同比增长26%,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累计执行国际客运航班2.98万班次,同比增长206%,较2019年同期下降86%。


    新航季部分航司已宣布将增加重点城市的运力投放。南航方面表示,将进一步围绕旅客出行需求拓展和优化航线网络,重点加强对广州、北京“双枢纽”的运力投放,优化上海、深圳、乌鲁木齐、武汉、长沙、郑州、海南、成都、杭州、沈阳等地的航线网络。2023年夏秋航季南航集团日均航班量超3000班。


    旅游城市呈现“淡季不淡”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去哪儿平台了解到,2023年3月以来(3.1-3.21),国内多个城市机票预订量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3月预订量前25名的城市中,三亚、成都、杭州、广州、沈阳、海口、哈尔滨、长沙、重庆进出港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南京、北京、武汉、大连等城市恢复至2019年的九成以上。


    2月以来,以京沪、京广、沪深为主的商务干线恢复速度排在全国前列,这说明了公商务市场正在迅速复苏。


    去哪儿数据显示,商旅酒店预订量快速上涨。2月15日至今,商务酒店预订量同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长1.3倍。商旅酒店预订除北、上、广、深四个超级城市外,恢复速度最快的前5位城市为长沙、苏州、佛山、珠海、杭州。随着公商务旅客量恢复,国内民航旅客结构已逐渐正常,这有利于航司合理调整航线网络结构,迎接暑运旺季的来临。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郭乐春分析,大城市航线繁忙的同时,旅游城市也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以三亚、海口为代表的海南,以大理为代表的云南,两大旅游目的地省份的机票预订量相较2019年增长明显。3月以来三亚进出港预订量超过2019年45%,海口进出港预订量增长19%;大理进出港预订量超过2019年21%。


    日韩澳洲东南亚航班量、预订量双增长


    截至发稿前,国际航线的计划航班表尚未公布,但从各航司公布的新航季计划来看,国际航线计划航班量有望达到2019年的七至八成。


    据去哪儿平台数据,2023年3月1日-20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韩国等国家机票预订量环比增长明显,机票平均支付价格下降。根据目前旅客需求来看,泰国、马来西亚等目的地,航班量有望恢复至疫情前。


    随着航班换季的到来,飞往东南亚的航班数量增加,以新加坡为首的目的地机票价格下降明显。在去哪儿平台上,4-5月,从广州、南宁、海口直飞新加坡的含税机票价格低至500元左右,往返在1200元左右。较2月初下降了七成。五一期间直飞往返含税价格为2402元,甚至低于不少国内目的地。


    日本、韩国、澳洲航线也在近期大幅增班,随着航线恢复,机票价格也将迎来持续回落。4月16日,天津-东京直飞含税价格为2572元,北京-东京2976元,环比3月降了近八成。此外,中国内地飞往伊朗德黑兰,沙特阿拉伯利雅得,阿联酋迪拜、阿布扎比等城市,均有直飞航班机票在售。


    郭乐春表示,目前,中国已试点恢复60个国家的出境游业务,多国已取消新冠核酸检测要求,开放将是大势所趋。国内旅客希望出去转转,世界也需要中国旅客。

    2023-03-24
  • 全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4亿千瓦

    本报北京3月21日电(记者丁怡婷)记者21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1至2月份,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3511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多投产1162万千瓦。截至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6亿千瓦,同比增长8.5%。其中,水电装机约4.1亿千瓦,同比增长5.5%;风电装机约3.7亿千瓦,同比增长11%;太阳能发电装机约4.1亿千瓦,同比增长30.8%。


    截至2022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3.93亿千瓦。如今站上4亿千瓦新台阶,与水电装机容量已十分接近,4.1亿千瓦的装机相当于18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容量。根据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今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4.9亿千瓦左右。


    电力投资完成情况方面,1至2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676亿元,同比增长43.6%。其中,太阳能发电283亿元,同比增长近200%。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90.4%。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19亿元,同比增长2.2%。


    1至2月份,全国跨区、跨省份送出电量同比较快增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跨区送电完成11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各省份送出电量合计26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

    2023-03-23
  • “机器人+”链接百业千家

    在晶泰科技自动化实验室里,一台台小巧灵动的自动导向车穿梭于不同的工作站间,将物料、耗材放在指定位置,再由机械臂“接手”进行粉末加料、恒温震荡、反应监测等,这种新型研发模式正助力更多新药实现“从0到1”的突破……记者近日在上海张江科学城走访时了解到,“机器人+”正在百余个行业里大显身手,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正着力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的上海,2022年工业机器人年产量预计达到7.5万台以上,产量居国内城市前列。近期发布的《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涉及医疗、物流等多个领域。“推动机器人应用十分有必要,不仅能让产品加速被市场认识、熟知,而且能让机器人的零部件、整机、产业链更高效地转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黄慧洁说。


    比如,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协助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打造了智能机器人康复医学中心。记者在这里看到,用于人体上肢、下肢康复等不同功能的康复机器人整齐排列,患者在机器人“手把手”帮助下,可以做上下左右移动的姿势,配合着屏幕里多元的场景,如磨面粉、煎三文鱼、抓小鱼等,让康复过程更加高效。


    “过去需要两三个治疗师帮助一个中风患者站起来走路,现在有了下肢康复机器人,只需要一个治疗师就能方便操作。”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吴绪波说,通过智能系统集群,可以精准调整治疗方案并提升治疗效果。


    根据规划,上海力争到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智能化、集成化、类人化、服务化成为机器人发展的新趋势。上海将紧抓产业变革新机遇,到2025年力争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汤文侃说。


    目前,上海浦东新区集聚机器人企业超过100家,机器人核心企业产值达100多亿元。为了推动机器人产业更好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张江机器人谷产业联盟于3月17日成立。同日公布的还有ABB赋能中心,作为跨国企业ABB机器人在中国建设的首个医疗应用赋能中心,将助力张江机器人谷生态建设。


    据介绍,张江机器人谷正在加快各类功能型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机器人与5G、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加速融合。

    2023-03-23
  •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全国两会精神看落实丨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拔节”有声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锚定“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目标,“天津制造”脚步铿锵。


    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管加工事业部元通公司主任工程师李刚回到工作岗位,第一件事就是把全国两会精神带给身边的工人们。“作为制造业战线的一员,习总书记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让我们倍感振奋。”李刚说。


    走进元通公司的车间,一条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订单;淬火工艺中的一根根通红无缝钢管,让人感受到沸腾的热力……李刚穿梭在车间各处,一边查看生产设备的运转情况,一边与工友们交流。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管加工事业部元通公司主任工程师李刚(右二)正在与同事交流。新华社记者白佳丽摄


    “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正处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在李刚看来,传统制造业“不愿转”“不会转”已经成为过去,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这些天,他正忙着加紧改造传统生产线。


    “听说咱这条生产线要换机械臂了?”有工友扯着嗓子问李刚。


    “快啦快啦,等着升级换代吧!”李刚回答。


    他向记者介绍,今后,机械臂将替代工人进行搬运部件工作,可以大大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工友们对提升智能化水平有着强烈的期待,传统生产线正在与新兴技术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双向‘奔赴’。”李刚说,智能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必将赋能制造业迈向新阶段。


    一条条生产线的变革,是天津从制造跃向“智造”的缩影。仅去年,天津新打造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就达到100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强调‘把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我觉得,要实现大国制造,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弘湖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孙昌隆说。


    为了深入了解科技赋能制造业的情况,去年,孙昌隆率队走访了20余家信创领域企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和与会的科技界专家、学者等就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孙昌隆说,今年,他将以更好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为课题,深入天津代表性民营企业和台资企业等开展调研,就如何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方式,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对接等,找到更多“新点子”。


    绿色发展,正成为天津制造业的新底色。





    新天钢集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生产能源管控大数据中心。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位于天津市宁河区的新天钢集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办公室,一场今年全国两会精神学习会正在热烈进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公司党委副书记张璞锜说。





    新天钢集团是天津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近几年,摒弃了粗放经营的老路,开始加速向绿色发展“转型”。


    在公司大数据中心十几米高的大屏幕上,每天实时显示着厂区环境变化趋势、排放源清单等“环保数值”,每一个数字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调度人员的注意。厂区绿树成排,环境优美,很难与传统的钢铁企业联系到一起。


    “我们也经历过‘烟囱突突冒黑烟’的时期。现在在气体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公司投入近18亿元,完成了全工艺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张璞锜介绍,去年,企业通过了超低排放验收审核,并被评为“3A级工业旅游景区”。


    “钢铁等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寻求更多‘绿色解决方案’,是我们的‘必答题’。”张璞锜说。


    新天钢集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生产能源管控大数据中心。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眼下,张璞锜与同事们就如何巩固超低排放治理的成果、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进行攻关。推动电卡、氢卡清洁能源运输项目,降低原燃料消耗,实现协同降碳,探索光伏发电……一个个方案,被列入今年公司的重点任务清单。


    “我们希望通过主动节能、深度减排,打造一个‘花园式工厂’。”张璞锜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亮在全国两会结束回到天津后,重点关注、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制造业绿色转型。目前,由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牵头发起的天津碳达峰碳中和运营服务中心,已接入1.8万余户企业能源消耗数据,并提供特色“双碳”服务。


    他们了解到,很多制造业企业在绿电交易、绿色金融等方面有着迫切的节能增效需要,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深入开展碳减排、碳管理、碳评估、碳交易等相关业务,解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当下,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拔节”有声。“我们将进一步充实政策‘工具箱’,稳定企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把全国两会精神真正落实在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次转型升级中。”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洪源说。

    2023-03-22
  • 稳居第一,小小罐头闯世界

    一罐黄桃、一盒午餐肉、一听八宝粥……罐头食品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已是司空见惯,甚至不太起眼。


    但罐头的故事,大多数人不一定熟悉:这个看似非常传统的食品加工行业,其实是中国最早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产业;一盒小小的中国罐头早已销往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罐头最早是“舶来品”,中国却多年位居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地位。


    2022年,中国罐头出口量再创近年新高。从外贸视角看,中国出口的千行百业里,有许多类似“少被看见”、却作出长期稳定贡献的传统行业。多年国际市场风浪劲击,它们是如何站稳脚跟、保住优势的?


    来看看小罐头带来的启示。


    “中国产罐头”在欧美口碑过硬,2022年出口量创近6年来新高


    2019年到2022年,增长超过20%——这是福建漳州市陈字贸易有限公司罐头出口的成绩。跟许多罐头生产企业不同,这家公司2003年做罐头国际贸易起家,如今产品销至145个国家和地区,蘑菇、荔枝、玉米、沙丁鱼和鲭鱼罐头是其拳头产品。


    做啥贸易不好,为啥是罐头?





    2月24日,2023中国(日照)海洋食品预制菜发展大会举行,来自各地的海洋食品预制菜亮相。图为市民在博览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


    “我在国外很多地方观察到,罐头在消费者购物车里普遍占20%至30%,是非常高频的家庭日常消费品。”漳州市陈字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俊兴说,这是他贸易选品的“灵感”来源。


    与国内市场相比,罐头今天仍然是欧美许多家庭和个人消费的常见选择。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根据“十三五”期间的统计数据测算,中国人均年消费传统罐头在5.5千克左右。而该协会提供的第三方数据显示,全球罐头食品消费前十大国家中欧洲占7个,瑞典居榜首,年人均消费33.4千克,英国、葡萄牙、法国、比利时和美国为21-23千克。这也解释了为啥欧美家庭“户均一把”开罐头刀。


    实际上,罐头食品在中国最早是象征高档消费的舶来品,上世纪50年代,中国罐头首次出口,从少量的水果罐头开始,品种和数量逐年增加。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罐头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全球约1/4,产品出口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罐头虽然是传统食品加工行业,却是我国最早一批与国际接轨的产业之一,且长期以出口为导向,对曾经的外汇创收和今天的稳外贸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刘有千说。


    浙江台州一罐食品有限公司是水果罐头企业中的“老字号”,公司主打的橘子、黄桃、枇杷等罐头产品九成以上出口,其中日本、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主要市场。“疫情以来,各品类和地区出口有涨有跌,但总体保持平稳态势,全年出口额达9000万美元。”公司总经理黄洪舸说。





    多地依托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产品研发和深加工,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图为江西省宜春市一家农产品科技公司车间内,员工正忙着包装生产的农产品罐头。陈旗海摄(人民视觉)


    橘子罐头是中国罐头出口清单中的“明星”单品。黄洪舸介绍,全球橘子罐头出口量大概35万-40万吨,而中国出口量常年保持25万吨以上的水平。“依托柑橘产业发展带来的原料优势和生产加工优势,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者中迅速脱颖而出”。


    中国出口的芦笋罐头占全球出口总量70%;番茄罐头产量位居全球前列;红烧肉和鲮鱼罐头为国内独有……中国在全球排得上号的罐头单品不少。2022年,中国罐头出口量312.5万吨,出口额68.9亿美元,均创下近6年来新高。“中国资源丰富,罐头产量逐年增加且质量口碑过硬、价格仍有比较优势,这些为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刘有千说。


    不断技术创新,寻找合适路径,中国企业作为“后来者”持续积累优势


    2000年成立,到疫情前,今日食品公司85%的产品远销国际市场,一年出口额达7亿-8亿元——宁波今日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金枪鱼加工生产企业,公司董事长陈义方见证了公司随行业一路发展的历程。“加工生产稳定,市场需求量大,近10年发展很快。”陈义方说。


    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材料依赖程度很高,而中国远洋渔业的发展,给像他们一样的企业带来重大机遇。“金枪鱼加工前要经历捕捞、运输、港口卸货等环节,中国籍船只设备新、冷冻条件好,原料新鲜度佳,为加工成品提供了质量保障。”陈义方说,产业优势叠加物流和基础设施优势、价格优势,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沃土。


    如果放在罐头工业200多年历史来看,中国企业是“后来者”,他们靠什么赢得“一席之地”、积累优势?


    ——靠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橘子剥皮、分瓣,黄桃开半、挖核……罐头加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需求量很大,同时也面临成本上涨的挑战,但技术创新带来改变。


    “最开始,中国从西班牙引进过柑橘去皮机,但国内外柑橘品种不同,并不适用。我们和科研单位合作,专注研发十几年,终于开发出适合中国柑橘的自动去皮设备。这两年,在柑橘分瓣等加工工序上,我们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也不断提高。”黄洪舸说,10年前,做2万吨橘子罐头需要4000名工人生产90天,而现在,同样是90天,2000名工人就可以生产3万吨。


    “自动化生产、智能化制造在罐头行业已有星火燎原之势。”刘有千说,“十三五”期间,行业基本实现了主要品种的自动化过程,这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扩大了产能,节约了人工成本。


    ——靠扎扎实实的行业积累。国际贸易中,一个地区一个品类的贸易格局不会被轻易撬动,但中国企业总能找到合适的路径和机会。


    陈字贸易公司做国际贸易起家,又选择了一条与“主流”相反的市场之路:从亚非拉市场做起,在这些大龙头企业更少触达的地方一点点积累和夯实市场。“先把产品口味和质量做好,性价比做高,然后小量尝试,一旦有机会,马上抓住。”这是陈俊兴多年拓展市场的经验之谈。成功的实例有很多:有的是灾害导致当地供应链断裂,有的是工厂因疫情倒闭,有的是贸易壁垒限制,种种突发事件让主要进口商不得不寻找替代供应商,“依靠强大的产业基础和供应链能力,我们马上消化订单,将市场‘接手’过来。”陈俊兴说。


    着眼长期、充分准备,中国企业迎来机会垂青。


    瞄准新兴消费趋势,研发新品,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琢磨品牌的事


    中国是罐头制造大国、出口大国,但不是品牌强国——这一判断,代表着全行业的清晰认知。“很多厂家都是做国外罐头品牌的贴牌加工厂,关注点在生产和产品上,市场需求导向和品牌建设不足。”刘有千说。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琢磨品牌的事。3年前,陈字贸易公司又做了一个决定:投资实体企业、研发产品,为融入国内市场大循环做好准备。也就是说,一家做贸易的企业办起了自己的工厂。陈俊兴发现,国外市场整体较为稳定,中国开发的创新产品和品牌进入难度较大,但国内市场却乐于接受创新,变化多、机会多,这为企业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先瞄准技术创新和新兴消费的趋势,面向国内市场开发和测试新品,再沿着已经积累的外贸渠道将较为成熟的创新产品介绍到国际市场,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突围的方式。”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外贸食品加工企业将番茄加工成罐头等产品,出口至欧美、中东、亚太等地。图为该县某农业集团的员工在果蔬车间加工番茄罐头。王罡摄(人民视觉)


    今日食品也开始立足国内市场,更关注品牌的建立。陈义方说,现在,公司正开发符合国人口味的金枪鱼产品,对包装形态进行改良,并逐步转向产品的精深加工。比如,长期以来中国出口到国外的鱼油都是在国内提炼的,但出口走一圈,贴上国际品牌的标识,最后又售回国内。


    “现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最终还是要做自己的品牌,提升附加值。”陈义方说,过去在海外无法直接触摸市场,但现在国内市场的巨大空间提供了锻造产品和品牌的机会。这又何尝不是未来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突围的重要一步呢?


    令许多罐头企业振奋的是,随着预制食品走热,罐头行业在中国市场又迎来久违的机遇——因为罐头工艺中最重要的杀菌和密封环节在预制食品的规范制作中至关重要。疫情以来,罐头食品的应急储备功能也受到更多消费者重视。越来越多罐头企业开始做起了中式菜肴罐头、营养保健类罐头,罐头的包装形态也从罐装、听装转向塑料包装、袋装、纸包装……


    “预制食品做好了,市场前景宽广,在国际市场大有可为。”刘有千说。


    采访前,陈俊兴拿到了最新数据:今年不到1个月时间,公司的一款新品已经通过新零售渠道销售超200万元,这给大家打足了气。“现在我们又搭上了预制食品的风口,真的很有信心!”(记者李婕)

    2023-03-22
  • 露营经济随春风渐起 义乌商户:海内外订单增幅明显

    江苏无锡BOOMCAMPING露营基地一景。张天一摄


    中新网义乌3月20日电(记者董易鑫)“我的工厂一天能生产约两万件‘露营系’产品,包括帐篷、桌椅等,但还是供不应求。”20日,浙江义乌户外用品经营户朱悦来告诉记者,他收到的海内外订单已排至6月末,较过去几年来看,增幅明显。


    天气逐渐渐暖,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赏花看景,露营热度再次攀升。


    朱悦来深耕露营行业近20年,学设计出身的他捕捉到市场需求的新变化。“如今,露营市场已经由原来的下午茶式露营发展到海边的沙滩露营、山顶的旷野露营,甚至更加极限环境的露营。”朱悦来说,针对不同的需求和逐渐多元化的市场,他和设计团队正以每年更新近20款新品的速度“迎头赶上”。


    最近,朱悦来发出一批自主设计并申请外观专利的帐篷,订单目的地东南亚。此外,他还稳定给国内200多家露营基地供货,相关产品也因地制宜不断创新。





    赵素珍(右一)与客商核对订单信息。董易鑫摄


    “我们采购的一些‘露营系’货品就是义乌发货。”江苏无锡BOOMCAMPING露营基地负责人张天一告诉记者,他经营的露营基地主要包含围炉煮茶、烧烤聚会和帐篷酒店。为带动人气,营地还陆续邀请了多位百万粉丝级别的短视频博主“打卡”。如今,二期开发也提上日程,采购需求将进一步扩大。


    义乌市场拥有超200家经营户外用品的商铺。目前,当地常住外国人超过1万名,每天都会有不少外籍采购商来市场选购。


    两天前,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外用品的赵素珍接待了一位来自俄罗斯的采购商。“这笔订单一共5万元人民币,包括近百套户外桌椅和30多顶帐篷。”她说,据他了解,这位客商计划采购多家商铺不同类型的“露营系”产品,“拼柜”发往莫斯科。


    记者在义乌市场走访时了解到,2021年、2022年,外籍采购商大多为线上订购。为了方便运输,大多数采购商会选择一次采购整柜的单一货品。在这样的贸易模式下,发往海外的产品难以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外籍采购商“回归义乌市场”后,往往会将多件小额订单“拼柜”发货,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销量明显增长。


    墨西哥义乌商会会长何关求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据他观察,从2017年起,义乌户外用品在墨西哥、意大利销量看涨,他的采购范围也由百货向“露营系”产品集中。最近,他刚从墨西哥回到义乌对接工厂,计划联合开发新的“露营系”产品。








    露营产品。朱悦来摄


    “2022年,我和浙江台州的一家工厂联合设计了一款‘俄罗斯套娃’式户外水杯。很快,这款能一次满足多种消费需求的产品在墨西哥市场受到欢迎,订单数量到现在还处于增长阶段。”何关求说,下一步,他打算采购一些沙滩包、便携椅等露营周边产品,将更多新鲜、好玩的露营产品销往海外。


    杭州海关所属义乌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791.9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出口729.0亿元,同比增长6.7%;进口62.9亿元,同比增长16.1%。(完)

    2023-03-21
  • 二手房成交量见涨,中介却为何“自降身价”?

    中新网3月21日电(中新财经记者左宇坤)天气越来越暖,二手房市场正处在稳步回升的过程中,买方和卖方的博弈也进入到新阶段。


    近来,有买方发现房东提价甚至“不急卖”了,也有卖方抱怨吐槽房子挂了很久卖不出去。甚至连介于两方之前的房产中介也有了新动作——中介费打起了“价格战”,有些中介自愿“降薪”,卖房的佣金纷纷“打折”。





    车辆从一楼盘前经过。中新社记者张云摄


    市场回暖,中介“自降身价”促成交


    “以北京为例,大型连锁的中介公司,二手房中介费一般在成交价格的2.7%左右,最多的能有3%;小一些的公司,中介费在1.5%-2%比较多;至于独立经纪人、夫妻店或者社区店点位,中介费常常是1%-5%。”北京一位房产中介陈辰(化名)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


    陈辰所在的中介机构,对外公开的二手房交易中介费已经保持在2.7%多年。不过最近,他已经在通知客户们:条件允许可以直接给到2.2%-2.4%的优惠,特殊情况另外申请的话,二手房中介费甚至能低至2%左右。


    “一般是多次交易或者拉来新客的老客户,成交事少爽快或者房子本身就好卖的新客户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本身条件不好卖的房子中介费也会高点,毕竟要花更多心思‘包装’。但只要和中介谈,大多能争取到比较大的折扣。”陈辰表示,有些中介会以“不能降价”“系统过不去”等作为理由,但都是借口,没什么谈不下的价格,特别是在这个时期。


    陈辰所说的“这个时期”正是最近,二手房市场明显转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月70城房价数据,二手房价格指数在持续下跌18个月的基础上首次转涨,全国近六成城市二手房价上涨。这也源自春节以来交易量稳定增长的积累,多地购房者积极入市。


    身为二线城市的中介“个体户”,付龙(化名)对这段时间“卷起来”的中介费用也深有感触。他做过七、八年的新房、二手房中介,如今自己开二手房中介门店两年了。深知自己尚属于起步阶段,他一直坚持只收取一个点的服务费。


    付龙所在城市,根据不同的品牌和房源,市场中介费大概处于1.5%-2%的区间。但最近很多中介费能打到7-9折,1.2%-1.8%的中介费屡见不鲜,甚至有了不少0.5%中介费甚至“不要中介费都行”的消息。


    按理说,楼市火热、购房人数大增时,房产中介往往会提高中介费。为何最近的房产中介却开始“搞促销”?


    “目前交易虽有恢复,但主要还是此前积压的部分需求的释放,市场上二手房的库存依然处于高位,销售也仍以去库存为主,处于‘以量换价’的阶段。”陈辰解释道,目前成交的主要还是价格低于行情的所谓“捡漏”房源,市场并未出现普涨现象。


    陈辰表示,在热度能持续多久尚未可知情况下,中介们也倾向于趁着市场流动性恢复的当口,尽量多促成一些交易,便开始了“价格战”。





    某小区楼下多家房地产中介。苏婷摄


    中介费到底有多少折扣空间?


    “房产中介的门槛说高也高,说低也低。中介费更是完全可以谈,但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底价标准。除此之外,在某个门店,不同的中介,最后谈下来的点位都可能不同。”付龙表示。


    中新财经梳理发现,当前国家对于房地产经纪收费并没有统一标准,通常由当地主管单位给出一个大致收费范围,且要求在门店内进行公示,但具体收费标准仍由企业自行定价。


    这也使得目前各地二手房交易收取中介费的方式、比例不尽相同。有的由买房全部或大部分承担,有的则是买卖双方各承担相同比例,但总体而言大都是按照成交价的百分比收取。长期以来也不断有人质疑,在交易流程相同的情况下,成交价高的房子要收取更多的中介费用是否合理。


    付龙介绍了中介费所包含的内容:硬性成本首先是贷款流程以及需要支付的成本,以及办理网签需要的费用,加起来一般是几千元。其余的弹性成本包括信息费、评估费、打点费、品牌费、宣传费等等,加起来一般在5000-10000元不等。


    “但是总价比较高的房子,一般交易周期比较长,带看量也比较大,有些信贷的办理也相对复杂,因此耗费的人力、维护成本都比较高,大家也默认会收取更多的中介费。”付龙认为,但在付费的比例,以及统一的分配规则等方面,行业都仍有优化空间。


    陈辰还提到,一套房源成交后,不仅仅是你的中介自己能拿到钱,整个开发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工作人员都能从中分到一定比例的业绩,甚至可能是来自不同门店的中介,这样才能保证拍图、维护、帮忙带看等服务。


    “之前中介费也有套路。比如房东报价100万元,收2%的2万元中介费,中介说我给你多卖5万块钱,卖到105万,再多给我一万元的中介费。周围的业主看105万卖出去了,可能就会把挂牌价提高到108万甚至110万。”陈辰说,但目前抬高房价的行为已被公司明令禁止,违规中介会被开除。


    由此可见,当前对于中介费定价权的归属仍存在不少争议。你是否在二手房交易时遇到过问题?(完)

    2023-03-21
  • 多地推出特色旅游专列 推动旅游市场复苏

    眼下,春暖花开,我国的旅游市场也快速升温,各地推出特色专列助推春季旅游。18日,首趟“环西部火车游·粤港澳”专列从甘肃兰州火车站出发,700多名旅客踏春而行,奔赴大湾区。专列行程为期13天,自甘肃出发跨越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后抵达广东深圳东站,停留近4天时间后返回。


    据了解,本次环西部火车游除粤港澳线路专列以外,还有“一带一路经典丝路游”“陇上江南周末乡村游”等甘肃省内短线游产品。


    此外,黑龙江省今年首趟旅游专列日前也从哈尔滨东站出发,满载580名游客驶向云南、贵州等方向,开启为期17天的畅游之旅。


    今年,哈尔滨铁路部门还将根据不同旅游团体需求,计划开行多条旅游专列,3月下旬还将开行港澳方向旅游专列,积极推动旅游市场复苏。(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3-20
  • 新华全媒+|记者观察:攥紧农业“芯片”,加快打造中国种业企业“领头雁”

    自《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我国种业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在2023年中国天津种业振兴大会上,多位与会嘉宾表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扶优企业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发展较快,但存在多而不优、多而不强、分量不够等问题。2021年实施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等五大行动。其中,“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被认为是关键一步。去年,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为种业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





    据了解,我国农作物常年用种100亿公斤,养殖业每年需仔猪6亿多头、雏禽150亿羽、水产苗种6万亿尾,绝大多数来自企业。只有培育更多拥有自有品种的优势企业,才能真正落实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种业振兴要培育好种业企业这个骨干力量,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加快扶持种业阵型企业发展。

    2023-03-20
  • 2月份房地产市场更加活跃 住房需求进一步释放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题:2月份房地产市场更加活跃住房需求进一步释放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郑钧天


    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继续增加,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总体上涨,二手住宅价格环比全线止跌。专家表示,从市场供需两端、市场预期、政策落实等三方面情况看,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企稳回升信号明显。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2%、0.4%和0.3%;一二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7%和0.1%,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4%转为持平。从上涨城市数量看,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55个和40个,比上月分别增加19个和27个。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对于市场复苏的主要原因,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表示,主要是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及住房需求进一步释放。


    “一方面,近期各地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降低了购房成本,进一步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面,保交楼工作扎实推进,有力保障了购房人合法权益,房企的合理性融资得到改善,市场信心正在恢复。”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说。


    记者近期走访一线城市楼市发现,二手房市场更加市场化,供需反馈较新房市场更快。目前北京和上海楼市活跃度回升,二手房市场交易情绪回暖。对于上海部分新盘项目,购房者到访、认购量数据回升明显。不少房企营销负责人认为,由于经济基本面预期较好、潜在购房需求活跃,北京和上海房地产市场回暖行情逐渐显现,新房、二手房成交活跃度有望延续。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北京、上海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8%和1%,上海的二手房价格涨幅与成都、无锡并列全国第一。此外,西安、徐州、天津、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二手房价格环比也有较为明显的涨幅。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分析说,去年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下行状态,一些头部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出现了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住房交付困难的问题。对此,中央高度重视,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出台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满足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刚性、改善性住房需求。去年保交楼政策对民生保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今年来看,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随着经济转暖,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市场销售降幅明显收窄。”付凌晖说,1至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3.6%,降幅比去年全年大幅收窄;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0.1%,也明显收窄。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到位资金、开工、投资方面也在改善。总的来看,目前房地产市场还是处在调整阶段,后期随着经济逐步改善,市场预期转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值得关注的是,在重点城市房价企稳的同时,部分地区楼市复苏较为迟缓,面临市场压力。易居研究院发布报告称,各地应持续激活合理住房消费需求,确保量价平稳。


    同比方面,房价涨幅仍显弱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月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幅收窄。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城市有14个,比上月减少1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城市有7个,比上月增加1个。


    对于目前供过于求、存在明显去化压力的三四线城市及一二线城市远郊区,有业内人士建议适时进行限购政策调整,如降低非户籍家庭社保缴存年限要求等;加快人才落户,支持其购房消费。有行业人士指出,随着市场逐步企稳,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可能面临新一轮房价上涨压力,相关政策调整依然要慎重,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2023-03-17

  • 首 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