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蒙百企推进产业对接

    近日,2024年“京蒙百企情亮丽内蒙行”产业对接活动在赤峰市举办。此次活动以“京蒙百企情多彩赤峰行”为主题,依托京蒙产业对接平台,持续深化产业协作,在2022年“京蒙百企情”产业对接启动仪式和2023年四场“京蒙百企情”产业对接活动举办的基础上,集中开展京蒙产业全方位、全领域、深层次对接。

    此次活动,邀请了首农、首旅、顺鑫农业、时尚控股等北京市农牧业、商贸流通、文旅、能源、科技、医疗卫生等96家优质企业110余名代表参加。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一级巡视员汪兆龙表示,要不断推动京蒙协作,加强两地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北京市将全力促进更多企业落户内蒙古、落户赤峰市,为地企双方互利共赢作出积极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海山表示,希望北京等地企业家抓住机遇,来蒙投资置业,内蒙古将竭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下一步,自治区农牧厅将进一步完善京蒙产业对接平台功能,发挥其连接两地、服务两地企业的作用,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推进更多项目落户内蒙古,实现大合作促进大发展,推动大发展带动大跃升。

    2024-06-24
  • 扩内需是经济回升向好关键

    我国仍然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指标在月度之间的变化有些波动是正常的。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力量持续积聚,这是读懂中国经济为何能持续回升向好的大逻辑。

    最新发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多数指标相比上月有所改善,也有个别指标出现波动。总的来看,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但经济恢复还存在不同步不平衡的情况。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宏观政策需要在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内生动能、激活经营主体活力等方面持续发力。

    从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看,经济恢复的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供给端恢复好于需求端、服务消费好于商品消费、大型企业恢复好于中小企业。这表明,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挑战。当前物价指数的低位运行也是这一矛盾的体现。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扩大内需是关键。

    同时还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经济指标在月度之间的变化有些波动是正常的。应结合发展阶段变化,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既看当下之“形”,更看长远之“势”,既看增长之“量”,更看发展之“质”。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向“新”向“优”向“绿”的特征进一步显现。5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连续10个月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连续15个月保持在30%以上。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快速释放。

    未来,政策效力还将进一步显现。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例,自3月份国务院正式印发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来,资金支持逐步落实,标准制定加快推进,31个省份也都分别印发了本地区的实施方案。这一政策对工业、投资和消费都有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1月份至5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5%,比全部投资高13.5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2.8%;主要电商平台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增长超过80%。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要统筹推进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打通两者结合的断点堵点卡点,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

    优供给。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扩内需。抓紧落实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加快中央预算内资金下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更好统筹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大力度培育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等新增长点,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

    畅循环。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进一步推动各项稳增长促改革的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推动各项降成本举措落地见效,让经营主体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打通制约经济良性循环的堵点卡点,提振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信心。


    近期,多个国际机构、国际组织上调对中国经济全年增长预期,显示出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可。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认为,今年年初中国的经济活动强于预期,将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从此前的4.5%上调至4.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保持韧性,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力量持续积聚,这是读懂中国经济为何能持续回升向好的大逻辑。

    2024-06-21
  • 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开工率超八成

    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6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项目加快建设,截至5月末项目开工率已超过80%。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下一步,将加快推动“两重”(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双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5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经济数据,个别指标有所波动,但总体上看,多数指标较上月有所改善。

    其中,国内需求持续释放,外贸出口增势良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深入推进,去年增发1万亿国债项目加快建设,截至5月末项目开工率已超过80%,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平稳运行,分别增长9.6%和5.7%。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推动“两重”“双新”等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今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截至目前,政策体系已经构建完成,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等4个方面行动方案已经全部出台,31个省(区、市)都印发了本地区实施方案。同时,资金支持正在逐步落实。

    李超表示,今年1至5月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5%,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超过50%;主要电商平台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增长超过80%,以旧换新成为推动家电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各地也新增了一大批智能化社区回收设施,回收循环利用体系更加健全。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各类资金落地。同时,强化要素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2024-06-19
  • “百亿元+”险资正借道PE涌入银发产业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银发产业对资本的需求旺盛;保险资金亦在银发产业这一万亿元级赛道上探寻新的投资机会。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获悉,一家大型险企的银发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即将成立,不久将公开亮相。此前,中国人寿集团5月份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50亿元的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近年来,险资充分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助力养老产业发展,且正在进一步加大银发产业投资力度,今年以来有加速之势。

    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从资产配置还是业务协同看,险资加码银发赛道都是必然趋势。从投资方式看,将从直接投资为主向“直投+基金”的模式过渡,同时,投资资产将从以重资产投资为主转向“轻重并举”。

    加码股权投资基金

    上述银发经济产业投资基金,是我国保险行业首支“银发产业”主题的人民币股权基金,将紧密贴合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导向、聚焦银发经济万亿元级市场空间开展投资布局。据介绍,该基金获得多家保险机构的积极参与,募资意向基本确定,是保险业多家主体的共同选择。基金管理人为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国寿健投公司全资子公司国寿股权投资公司。

    同时,记者了解到,另一家大型险企的银发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也将接续设立,不久将公开亮相。

    事实上,在此之前,险资在健康养老产业已有所布局,相关基金的投资渐次落地。例如,人保资本股权2018年设立了北京人保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主要投向了医药相关产业。2021年,中国人寿设立200亿元大养老基金,专注于养老产业的股权投资,加速在全国20到30个中心城市推进养老社区项目布局。2022年,其围绕健康管理需求设立500亿元大健康基金,积极对接并投资医疗健康企业,整合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医院等服务资源。2023年,大家保险首只健康养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完成。

    大家保险方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基金专注于养老产业领域投资,包括赋能保险主业发展的养老社区布局及养老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股权等,目前基金已累计实缴出资8.61亿元,主要投资于城心养老社区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银发产业”主题基金的设立,百亿元级别的保险资金将继续加码健康养老产业,既有助于增进老年人福祉,也将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带来持久稳定的投资回报。

    持续探索“养老+”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银发产业有持续的资金需求。无论是从资产配置还是业务协同看,险资加码银发赛道都是必然趋势。

    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四方面26项举措。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该文件提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

    国家政策利好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遇。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银发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预计,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19万亿元,届时将占总消费的28%,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9.6%。

    北京排排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养老产业包括医疗保健、长期护理、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保险资金作为长期资本、耐心资本,能够承担长期投资,且能接受相对较低的流动性,是养老产业可靠的资金来源。

    大家保险表示,其第一战略是养老战略,将坚定推进养老战略落地,股权基金将匹配战略发展节奏按需适时募集,确保养老战略顺利实施。

    另一家险资机构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保险行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需要新的增长点,“养老+”是探索的重要方向之一。从资产负债匹配角度来看,保险资金与养老产业天然契合,养老产业建设投入资金体量大、投入与回报周期长,而保险资金长久期、回报要求稳定的特性,与养老产业匹配度高,险资可长期、持续、稳定地参与养老产业发展。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养老产业的特点是资金需求大、回报周期长,因此需要耐心资本的投入。险资的资本特性非常符合养老产业投资的需要,且养老产业的投资回报受资本市场周期的影响较小,有利于险资实施穿越周期的投资策略。更为重要的是,养老产业的布局,对于保险公司布局支付端,构建养老金融的闭环生态,以及赢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等都具有战略性意义。

    “直投+基金”并举

    近年来,险资持续加大康养产业投资,早期多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重资产持有相关产业,如直接建造养老社区。而通过股权基金投资康养产业的时间还较短,此前设立的私募基金正处在持续设立和出资投资阶段,其投资收益如何尚需时间观察,投资模式也需要持续探索。

    2015年,随着《中国保监会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发布,险资设立私募基金获得政策依据。此后,多家险资机构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包括国寿投资旗下的国寿资本、国寿金石,平安创赢资本、太保私募基金、远见共创资本,以及人保资本股权等。

    周瑾表示,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投资康养产业,有利于更加专业高效地进行养老产业的投资决策和投后管理,也可以更便捷地实现资金募集、收益分配、税务筹划、提前退出和风险隔离等目的,以便吸引更多保险机构参与进来。

    在凯利资本总裁张令佳看来,与一般的私募股权基金不同,保险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久期更长,一般也不追求短期退出,被投企业与保险主业的协同性更强,因此,保险私募基金投资康养产业有其独特优势。

    大家保险表示,险资作为耐心资本,看中康养产业“低风险、中收益”的长期投资特性,期待分享银发经济的发展红利。随着银发经济的兴起和社会资本的持续进入,股权基金的退出方式会逐渐多元化。同时,保险资金投资养老领域是谋求协同发展、分享红利的长远目标,更希望基金伴随项目发展的自然退出或长期延续。

    从投资方式来看,张令佳认为,通过重资产模式直接投资养老社区等,投资金额大、周期长、灵活性相对较低,从财务投资回报角度看,未必十分理想。因此,随着险资投资康养产业的深入,更多险资介入康养产业将采取“直投+基金”的组合模式,投资资产也会呈现“轻重并举”的特点。

    同时,由于险资以股权基金方式投资康养产业时间较短,对运作模式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杨帆认为,险资在投资康养产业时,需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的尽职调查,确保了解行业和公司的发展潜力,并制定长期的投资策略和退出计划。

    此外,大家保险表示,康养产业是一个周期长、回报慢的产业,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前期运营和财务压力均较大,对股权基金前期业绩影响较大。建议关注产业发展长期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精准施策,实现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险资加大银发产业投资力度是必然趋势。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都将趋于多元化,但秉持长期主义,实现险资和养老产业的同频共振,为银发产业提供更多耐心资金,促进产业整合与优化升级,将是险资不变的追求。

    2024-06-13
  • 截至2023年底全国认证机构共计1242家同比增长超10%

    记者今天(7日)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公布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的最新统计数据:

    认证机构方面,

    截至2023年底,全国认证机构共计1242家,同比增长超过10%;有效认证证书共计约376万张,同比增长接近12%;获证组织共计约102万家,同比增长超过9%;认证机构2023年度营业收入总额503亿元,同比增长约22%。

    在检验检测领域,

    2023年我国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有53834家,同比增长约2%,其中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53015家。全行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4700亿元,同比增长超9%。从业人员156余万人,同比增长约1%。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6亿余份,同比下降约7%。

    2024-06-07
  • 全区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1.27亿元

    截至5月15日,同比增长52.42%






    全区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1.27亿元


    记者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今年1月1日至5月15日,全区共登记技术合同444项,同比增长7.77%,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112709.68万元,同比增长52.42%。从数据上看,1月1日至5月15日我区企业主体技术输出额占比达53.33%,共登记258项技术合同,金额6.01亿元,企业创新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是技术要素市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实效、把握市场动态的重要依据。今年以来,我区以“抓政策、抓培训、抓机构、抓激励”四项举措,积极推进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机构设立和工作流程,建立完善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印发关于增设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的通知,在全区条件成熟的旗县区、高新区、农高区、新区等增设一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对符合要求的国有企业、社会组织等纳入增设机构范围,实现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全覆盖”。开展全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年度服务业绩考核评价,对业绩达标的17家登记机构给予总计520万元后补助经费支持,引导合同登记人员转变工作作风,变“坐等企业上门”为主动走出去送政策、送服务、送信息,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


    此外,通过全力推进“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激活现有创新资源、吸引外部创新资源。在“蒙科聚”引领带动下,2023年内蒙古共登记技术合同2219项,合同金额达61.71亿元,同比上涨45.32%和17.57%。

    2024-06-04
  • 内蒙古优质特色农畜产品销售额达141.87亿元

    京蒙协作“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持续升级






    内蒙古优质特色农畜产品销售额达141.87亿元


    记者从自治区农牧厅获悉,今年以来,京蒙两地持续推动京蒙协作“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升级,助力农村牧区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农牧民增收。截至目前,我区优质特色农畜产品销售额达141.87亿元。


    为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我区发力在政策支持上打“组合拳”,在生产供应上提“硬实力”,在品牌培育上“造声势”。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京蒙协作消费帮扶助农增收实施方案》,明确16条具体措施,在全面提升供应能力、支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开展品牌提升行动、促进农畜产品流通、着力扩宽销售渠道、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六个方面发力,推动我区优质农畜产品走进北京、走向全国市场。围绕肉牛、肉羊、奶业等优势主导产业链、产业集群谋划项目,集中集聚使用协作资金,重点打造呼和浩特燕麦产业园、兴安盟育肥牛产业园区、锡林郭勒盟马铃薯产业园等特色优势产业标志性项目建设,提升农畜产品品质和供应能力。与北京共同研究制定《京蒙协作蔬菜生产基地实施方案》,年内在环北京周边地区建设或认定不少于20个环京蔬菜保供基地,在资金奖补、打造品牌及产销衔接上给予支持。积极引进北京企业,提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在北京组织开展10余场线上线下“绿品出塞·年货节”系列活动,联合京东集团等头部电商开展线上销售活动,“年货节”农畜产品销售额超亿元;内蒙古优质特色农畜产品成体系成规模走进财政部、公安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17家部委、央企。同时,累计在全国建成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营销中心11个,在京设置营销门店129家,不断提高我区农畜产品在京供应时效。

    2024-05-30
  • 政策加持让乌兰察布成为大数据产业高地

    眼下的乌兰察布大地,到处透着新意。

    位于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乌兰察布数道大规模智算中心(一期)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让人倍感振奋。该项目是推进“京蒙协作”,推动该市“存算一体”数据产业发展,实现“绿色算力进京”的重要保障。

    落棋布子,为何选乌兰察布?

    “这里离北京近,地质条件好,能够降低数据中心运行风险,夏季凉爽,春秋风大,适合采用风冷散热方式,有助于数据中心的节能节水,而且绿电配比高。”北京数道智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甄鉴将其中原因一一道来。

    将数据中心建在乌兰察布,成为大数据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华为、阿里巴巴、苹果、快手、优刻得等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总投资额突破1000亿元,签约机架规模超105万架。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集企成链到聚链成群的跨越式发展。

    大数据产业“火”起来、“热”起来,离不开当地政府利好政策的加持。

    对于落户集宁大数据产业园的数据中心企业,乌兰察布市政府优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并支持申报国家、自治区能耗单列指标。同时,还对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给予符合国家规定的电价扶持,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于半导体、通信设备、人工智能、信息安全、无人机等数字装备制造企业,政府根据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给予相应的奖补。

    为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和引导高质量产业招商、补齐大数据产业链,乌兰察布先行成立了市大数据管理局统筹全市大数据发展,成立了数字经济发展协会及数字经济专家库。同时,推出新招引项目“项目管家”和已落地项目“领导包联”机制,提供“一对一”全程贴心服务,出台《乌兰察布市数字经济发展支持政策》《乌兰察布市促进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修订版)》等系列政策,在用地用房、生产经营、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支持,为大数据企业发展壮大保驾护航。

    “乌兰察布营商环境非常好,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副总裁王晨光表示,“乌兰察布通过实行落地企业‘保姆式’跟踪服务,为入驻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全程免费代办服务,为我们企业节省了很多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甚至工作人员会来项目工地现场办公,及时帮我们解决难题,因此我们就可以一心一意扑到项目上,让项目快速建成。”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聚链成群,乌兰察布对人才的渴望尤为迫切,拥抱人才的姿态更加开放,完善配套设施、推动产教融合等系列举措体现出乌兰察布满满的诚意。

    乌兰察布市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俊武介绍:“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来此就业,我们以人才公寓建设为切入点,建成人才公寓123套,其中京蒙人才科创大厦已完成33套,是免费入住的,章盖营保障性住房90套,是低于市场价格的,相当于廉租房那种价钱的保障房。”

    乌兰察布持续加快网络安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处理等领域高技能人才培育和开发实训,与广东轩辕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挂牌成立“数字人才创新基地”;先后与华为、安恒信息、中航信柏润、轩辕网络等三方机构合作,通过与乌兰察布职业学院合作共建集人才引育、培养、实训为一体的大数据学院,为AI算力产业培育人才力量,2024年9月计划招收500名学员。目前已培训网络安全、大数据运维等领域人才100多人。

    “大数据行业目前还是缺人才。”王晨光表示,“乌兰察布建设的‘数字人才创新基地’‘大数据学院’等,能更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快手数据中心副总经理高若飞也表示:“我们希望有持续的人才供给,除了政府给予的人才支持外,我们打算和职业院校合作,为他们提供相关培训,培养大数据人才。”

    “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保障入园企业全方位要素需求,从解决企业出行、用电、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到破解企业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关键问题,努力实现‘办好一件事情,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架起了一条企业有呼、我有所应,企业有需、我有所为的‘连心桥’,为全市工业经济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陈俊武表示。


    未来,乌兰察布市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大数据产业聚势而强,一座安全可靠、绿色节能、技术先进的“草原云谷”呼之欲出。

    2024-05-28
  • 多国央行“购金热”延续说明什么

    □自2022年11月份以来,我国央行黄金储备已实现连续18个月增加。不仅是我国央行,全球多国央行的“购金热”也在延续。

    □在市场波动和风险走高的情况下,多国央行持续大量购入黄金,凸显了黄金在国际储备投资组合中的重要作用。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4月末我国央行黄金储备7280万盎司,相较于3月末7274万盎司,增加了6万盎司。自2022年11月份以来,我国央行黄金储备已实现连续18个月增加。

    不仅是我国央行,全球多国央行的“购金热”也在延续。世界黄金协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同比增长3%至1238吨。全球央行继续保持迅猛的购金态势,本季度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增加了290吨。在市场波动和风险走高的情况下,多国央行持续大量购入黄金,凸显了黄金在国际储备投资组合中的重要作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近年来,各国央行增持黄金,主要是为了优化官方储备资产结构,促进官方储备资产多元化,增强抵御全球金融市场波动能力,强化官方储备资产稳定性。当前,美元信用下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剧烈,各国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趋势进程有所加快,以降低对单一货币及资产的过度依赖,降低海外政策影响,增强官方储备总资产稳定性和流动性。同时,央行增加黄金储备还有助于提升该国在国际市场的信誉与融资能力。

    华安基金认为,在全球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当下,央行增加黄金储备比例,一方面,旨在实现货币篮子的多元化,逐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另一方面,黄金的分散风险属性和高流动性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及外部冲击提供了有效缓冲。黄金储备不仅是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分散风险的手段,其内在价值和市场流动性特质,使得黄金成为各国央行强化储备体系时的优先选择。

    尽管4月份我国黄金储备继续增长,但增幅是近18个月来的最低值。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看来,4月份增幅较小或与当月国际金价上涨幅度显著扩大等因素有关。

    展望未来,受访专家和机构普遍认为,全球央行购金热或仍将持续。华安基金有关人士表示,国际货币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随着美元全球主导货币地位的逐渐削弱,根据历史经验,黄金在这一新旧货币体系过渡阶段将成为各国央行重要的储备资产。从我国央行购金情况来看,我国当前黄金储备比重仅不到5%,不仅远低于西方主要经济体超50%的比重,也低于全球近15%的水平,适当增持黄金储备,对于稳定人民币币值乃至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周茂华认为,我国央行增持黄金储备,主要是顺应全球发展趋势,优化和多元化官方储备资产结构,增强外围风险抵御能力。由于美国等经济体公共债务风险持续上升,地缘冲突、美元信用下降,加上全球政经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全球央行或将继续合理加大黄金储备,增强金融体系发展韧性。

    全球央行的购金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黄金价格形成了支撑。《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显示,来自场外交易市场稳健的投资需求、全球央行的持续购金以及亚洲买家日益高涨的需求,共同推动一季度黄金均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每盎司2070美元。这一价格较去年同期高出10%,较上季度上涨5%。

    有专家认为,美联储未来逐步进入降息周期,全球央行购金持续增加,加上地缘政治风险的延续,中长期国际金价仍有上涨空间。

    2024-05-20
  • 央行: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

    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1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2024-05-17
  • 赤峰以“券”为媒激活消费市场

    “正好最近想买台车,看到政府补贴力度这么大,赶紧就去订购了一台,享受了5000元的补贴!”领上新车的赤峰市民曹瑞娟激动地说。

    曹瑞娟口中的政府补贴是赤峰市开展的“玉龙盛惠乐享消费”消费促进活动。为深挖消费潜能,激活市场潜力,3月1日至4月30日,赤峰市商务局联合红山区、松山区、喀喇沁旗,组织开展了“玉龙盛惠乐享消费”活动,对消费者购置新车、加油予以补贴,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活动期间,赤峰市通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广泛发布发放消费券及补贴活动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活动。同时,要求参加本次活动的企业诚信经营,保障商品质量,兑现消费承诺,做好售后服务。相关部门畅通维权渠道,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不断增强市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加强财政资金监管,通过发放平台监测、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活动情况的监督,严厉打击消费券套现和倒卖消费券行为。

    赤峰市商务局运行科科长张昊楠介绍,消费券采取滚动方式进行发放,每日发放一次,参与对象可通过发放平台参与抢券,抢券成功后,消费券即时存入参与对象个人账号内。

    “‘五一’小长假前,我从云闪付平台抢到汽油及非油商品消费券,给车加满一箱油,省了50元。”赤峰市民金泉说。


    据了解,本次活动累计吸引45万余人次参与,达成交易26.5万笔。活动期间,共发放汽车购置补贴1021.5万元,销售汽车2468台,带动消费3.64亿元;核销汽油消费券800万元,带动消费8600万元,让消费市场潜力得到释放。

    2024-05-15
  • 全区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开复工率超75%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今年以来,自治区牢牢牵住工业项目建设“牛鼻子”,吹响“开工号”,各地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的浪潮在全区各地处处涌动。

    今年,全区计划实施工业重点项目1240个,总投资2.3万亿元,计划完成投资5978.7亿元。从开复工情况看,截至3月底,累计开复工项目941个,综合开复工率75.9%。其中,新建项目已开工390个,开工率62.4%。新建项目中,生物医药行业、新材料行业、现代装备制造行业开工率较高,均在60%以上。

    从项目投资看,截至3月底,全区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36.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7.3%。其中,新建项目完成投资286.5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9%;续建项目完成投资750.2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26.9%。


    “一季度全区工业投资开局良好,既稳定市场预期,又提振了市场经营主体和项目业主的投资信心,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治区工信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4-05-13

  •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