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位“老铁”小站的三十年

    三位“老铁”小站的三十年


    一间调休室,一间行车室,这两个房间再加上绵延的钢轨,就是工作的全部,二、三十年的光阴,就在这座小站、这两个房间流逝着,从青春到暮年。很多这样的小站就如珍珠一样把铁路线连成一串。今天带大家就认识一下别山站的三位主人公,一位在车站工作了25年,一位工作了30年,还有一位工作了36年,是真正意义上的车站“老铁”。








    01








    家住蓟州区礼明庄镇的郭才师傅,在车站工作了36年,从事着外勤助理值班员岗位。郭师傅不会开车,平时骑自行车上下班。逢雨雪等恶劣天气时,要骑1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车站。即便如此,他也从未说过自己有多辛苦。他说:“到退休时,我在这个站工作应该满四十年了,从小伙子到老爷子,见证了发展和变化,吃的比家里好,住的冬暖夏凉,特别是今年京哈安全标准线建设,车站的变化太大了,环境越来越整洁漂亮。”还有三年多就退休的郭才师傅,始终念念不忘他的工作和环境变化。


    02








    杨铁利师傅是车站值班员,工作了30年,在车站就干了30年,一入路就到别山站的他,从外勤助理值班员干到了现在,不论哪个岗位,“认真”二字始终伴随着他。他的家离车站近五十里地,过去是骑自行车,后来条件好了,买了汽车,再后来为了爱好和健身,又重新骑上了自行车,当然这回变成了运动车,着实见证了通勤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无论开车还是自行车,杨师傅从未有过一次迟到早退。他说:“铁打的车站,流水的人,我就是那流水中的礁石,要坚守好车站,当好中流砥柱”。


    03








    家住唐山市玉田县的江卫东师傅,是一名老车站值班员,在车站工作了25年,江师傅已经把车站当成了家。他手很巧,也很勤奋,工余时间,很多人都在调休室休息,他却闲不下来,修理车站的桌椅板凳,照料小菜园,和年轻人聊天谈心,教他们技术经验。他说:“这个站就像我的家一样,车站的年轻人是家的未来,希望他们耐得住枯燥和寂寞,守护好这个家,这个小站。”





    几十年的坚守,几十万列火车的安全运输,准确接发,磨砺了三位“老铁”的半辈子,也足以成为他们最骄傲的回忆。车轮滚滚,消逝的是年华,但积累的是对车站情感。继续坚守,为安全运输“保驾护航”,是“老铁”们最坚定的信念。


    图:韩利明


    文:高田会

    2022-09-22
  • 『解放思想践行动』孙吴县医保局: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让党旗在医保服务中高高飘扬

    近日,孙吴县医保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进行集中学习研讨。局党组成员分别作交流发言,全体党员参加学习。








    会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的态度,认真学习、深刻领悟、狠抓落实,突出以上率下、示范带动,突出统筹结合、融会贯通,突出善于学习、注重实效,突出学用结合、以学促行,确保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2022-09-22
  • 『能力作风建设年』孙吴县医保局召开2022年定点医药机构普法教育培训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医保局基金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及新四大领域扫黑除恶重点任务,提高定点医药机构知法守法意识,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6月9日,孙吴县医保局召开2022年定点医药机构普法教育培训会。





    会议分别就《医疗保险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背景、起草过程和修订内容作了详细介绍说明,对稽核工作流程和内容进行培训,并对下一阶段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就各医保定点机构进一步加强基金监管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各机构必须充分学习领会条例精神,确保《条例》贯彻实施;要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担当。各定点机构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考核制度,强化医保业务培训,严格规范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要守住底线,坚决不越红线。各机构要坚决抵制欺诈骗保,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利。






    会后全体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了《守护医保基金》警示教育片。


    下一步,县医保局将不断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机制,推进执法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严厉打击各类医保欺诈骗保行为,构建医保基金使用全方位监管体系,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救命钱,为社会和谐稳定尽心尽力,为孙吴县医疗保障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孙吴县医保局

    2022-09-22
  • 八部门:开展高价彩礼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中新网9月21日电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全国妇联、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网站截图


    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


    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安排,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农办、民政部、全国妇联、国家乡村振兴局定于今明两年在全国范围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按照中央农办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村民自治,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治理方式、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二、工作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专项治理工作应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建立部门间分工协作机制,约束和引导相结合,把握力度节奏,确保农村社会平稳有序。


    坚持依法依规。先立规矩再进行治理,出台政策措施和发布标准规范,内容、程序都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坚持标本兼治。把治理陋习与转变观念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多种方式,让农民群众既改变行为,又提升认识,以清风正气有效抵制歪风邪气。


    坚持疏堵结合。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也要进行负面曝光,严格执行相关惩戒措施,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避免“破窗效应”。


    坚持实事求是。不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不提不切合实际的治理目标和要求,不给基层和农民群众增加负担,尊重民族和区域风俗习惯,从农民群众愿接受、易实施、能见效的问题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


    三、治理目标


    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支出负担明显减轻,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在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县、乡、村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制度基本完善,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得到更好弘扬传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更加浓厚,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四、治理重点


    (一)高价彩礼:宣扬低俗婚恋观,索要、炫耀高价彩礼,媒婆、婚介等怂恿抬高彩礼金额,彩礼金额普遍过高等问题。


    (二)人情攀比:人情礼金名目繁多、数额过高,甚至为了敛财举办“无事酒”,农民群众“人情债”负担沉重等问题。


    (三)厚葬薄养:不履行孝道义务,丧事时间过长、丧礼中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和开展低俗活动,配阴婚、“活人墓”、豪华墓等问题。


    (四)铺张浪费:婚丧喜庆举办宴席时间过长、规模过大,盲目攀比追求档次,造成严重浪费等问题。


    各地可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围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专项治理重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主要措施和进度安排


    专项治理工作自2022年8月启动,2023年12月基本结束。


    (一)进村入户了解情况,确定治理重点。以县为单位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摸排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陋习的实际情况,剖析成因,明确治理的问题和重点乡(镇)、村。(2022年9月底前完成,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


    (二)以县为单位制定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调研摸底基础上,指导各县(市、区)制定推进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明确治理目标、重点和责任分工,提出切合实际、标本兼治的工作措施,建立专项治理推进机制。实施方案应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2022年10月底前完成,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


    (三)细化村规民约,出台约束性措施。指导各村开展村规民约制修订,充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移风易俗内容,出台约束性措施,明确告诉农民群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红白喜事等应该怎么操作、不该做什么。(2022年12月底前完成,民政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


    (四)建立完善移风易俗落实机制。县、乡要加强移风易俗日常监督,指导村级组织认真落实移风易俗相关措施,督促婚庆、殡葬等机构规范服务行为,及时纠正不正之风。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加强对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妇女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指导,通过教育、规劝、批评、奖惩等方式推动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的执行。专项治理开展情况应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创建内容。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不力的,取消其参与基层组织类、社会治理类、精神文明类等选优评优资格。(持续推进,民政部、中央文明办、农业农村部、全国妇联、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


    (五)创新农村移风易俗的方法路径。大力推广文明积分、道德超市、红黑榜等做法,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正向引导,对农民群众的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通过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镇)进村入户、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建立工作联系点等方式,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指导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乡村振兴示范县、婚俗改革实验区等主动作为,创新推进专项治理的模式路径,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革除陈规陋习。指导推动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移风易俗立法。(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全国妇联、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


    (六)统筹开展常态化宣传和集中宣传。指导各地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村广播、村宣传栏等农民群众身边的各类阵地加强正面宣传,积极选树、宣传农民群众身边的移风易俗先进典型,深入基层贴近农民开展宣讲、培训、巡演等活动,在乡村公共空间广泛使用宣传标语、横幅、宣传画等,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鼓励采用传统曲艺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移风易俗政策和举措,加强推介展演,营造移风易俗良好社会氛围(持续推进)。在2022年9月和2023年9月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各地各部门一起行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多渠道、多形式宣传中央移风易俗精神和政策,形成舆论声势。(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全国妇联、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


    (七)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移风易俗。依据党内有关法规和制度,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规定,严格落实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备制度(2022年10月底前完成)。督促党员、干部自觉抵制超标准、超规模的婚丧宴席和人情往来,为农民群众作表率,对违反移风易俗规定的党员、干部进行相应处理(持续开展)。专项治理期间,将党员践行移风易俗情况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年度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内容,专项治理开展情况列入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按照各地组织工作要求实施)。(中央组织部、农业农村部负责)


    (八)推进脱贫地区移风易俗。指导脱贫地区加强移风易俗情况调研监测,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及时消除因婚、因丧等返贫隐患,切实减轻人情支出负担,有效遏制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内生动力,更加自觉投身乡村振兴;注重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作用,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持续推进,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


    (九)总结评估专项治理成效。指导以县为单位对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总结经验成效,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常态化治理机制;推动省级部门联合开展移风易俗抽查、暗访,深入评估专项治理成效以及乡风、民风变化情况,并将治理成效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内容。(2023年12月底前完成,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负责)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协调。农业农村部做好牵头推动工作,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农办、民政部、全国妇联、国家乡村振兴局等按照职责分工将专项治理相关措施列入部门工作重点,做好部署动员、调研指导等,及时发现纠正问题,总结经验做法。各省级相关部门应建立协同配合机制,强化督促指导责任,立足各自职能推动县(市、区)扎实开展好专项治理工作。


    (二)落实主体责任。县、乡、村是推进移风易俗的主体。指导县级党委把移风易俗摆上重要位置,强化责任担当、强化问题导向,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常抓不懈推动农村风气持续好转;乡、村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要求,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深入组织发动和宣传教育群众,扎实做好落实工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履行好“前哨”职责,守好第一关。


    (三)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治理过程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治理结果得到农民群众充分认可。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加强养老、婚姻、殡葬等领域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惠民服务,切实解决好移风易俗重点领域农民群众的民生难题。组织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孝老爱亲、婚丧嫁娶等领域的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开展邻里互助和爱心公益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和庙会、集市等,聚焦农村移风易俗开展农民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各类文明创建和主题实践活动,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发挥文化浸润作用,倡导文明乡风。线上线下结合策划推出农村移风易俗专题报道,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持续保持舆论热度,凝聚全社会对抵制陈规陋习的价值认同。


    2022年12月底和2023年12月底,各省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会同各相关部门分别形成专项治理年度总结和专项治理工作总结,报送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将会同各有关部门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工作报告,报党中央、国务院。

    2022-09-22
  • 广电总局:9月21日起使用国产电视剧片头统一标识

    中新网9月21日电21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使用国产电视剧片头统一标识的通知。通知称,为适应新时代电视剧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电视剧制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打造中国电视剧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广电总局决定自2022年9月21日起使用国产电视剧片头统一标识。


    通知要求,各发证机关为审查通过的国产电视剧核发许可证时,应同时下发国产电视剧片头统一标识,指导电视剧制作机构下载使用。国产电视剧片头统一标识源文件可通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政务外网下载,网址:http://59.255.75.30:81/dsj/dsj-ui.html。


    通知表示,国产电视剧播出时,须使用片头统一标识,准确标注国产电视剧发行许可证号,放置于每集电视剧片头前展示。各播出机构须确保完整、规范使用。


    通知称,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2016年2月25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电视剧及相关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新广电办发〔2016〕21号)中,关于“在每集电视剧剧名出现的画幅中,明确标明发行许可证号”的规范要求不再执行。(完)

    2022-09-22
  • 工信部:今年1—8月份新建5G基站67.7万个

    据工信部消息,截至8月末,5G基站总数达210.2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9.8%,占比较上年末提升5.5个百分点。其中1—8月份新建5G基站67.7万个。

    2022-09-21
  • 我国成功发射云海一号03星 主要用于防灾减灾等任务

    新华社酒泉9月21日电(李国利、奉青玲)9月21日7时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一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云海一号03星主要用于开展大气海洋环境要素探测、空间环境探测、防灾减灾和科学试验等任务。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38次飞行。

    2022-09-21
  • 推动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金台点兵)

    人民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回归人民。广大退役军人,从军期间,他们保家卫国,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牺牲和奉献;回到地方,他们奋斗在各行各业,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亲自谋划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就退役军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退役军人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做好退役军人工作,要学深悟透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学好百年党史、军史,深刻领会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战略意图,深刻领会退役军人工作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决扛起服务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责任。


    江西是一块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人民军队在这里诞生,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出发……做好江西这块红土圣地的退役军人工作、服务建军百年奋斗目标,不仅是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更多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聚焦“前线”“前沿”,服务练兵备战。我们不断完善平战一体工作机制,配合做好部队转隶、人员分流安置等工作,协助部队遂行训练演习、备战执勤、抢险救灾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今年夏季,多地连降暴雨,遭遇不同程度洪涝灾害,江西退役军人主动请战、冲在一线,展现了“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军人本色。面对强国强军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形成部队练打仗、地方练支前的良好局面,保障部队有效履行核心职能,保障部队官兵安心服役、专谋打赢,才能更好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


    解除后顾之忧,加大拥军力度。“后方”连着“前线”,解除官兵后顾之忧,能够更好激励官兵练兵备战。前不久,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江西省退役军人服务专干管理办法》,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实现基层一线退役军人服务站点有人干事、有钱干事、干得成事。要巩固提高转业军官和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安置质量,加强随军家属安置就业保障,强化军人子女教育优待,不折不扣完成军休人员移交安置任务。同时要深化拓展“尊崇工作法”,继续做好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迎接退役军人返乡、悬挂光荣牌、优待证申领制发等工作,积极动员全社会各行业参与社会化拥军,扎实营造尊崇优待氛围。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做好退役军人工作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我们要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始终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作为工作目标,为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

    2022-09-20
  • 主播说联播丨这些“首次”,都是突破!

    这两天,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再次成功出舱,我国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研究成果发布。这些航天大事都实现了哪些“首次”、又有哪些突破?


    今天来说说中国航天。昨天下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再次成功出舱。这次任务实现了两个“首次”,涉及舱外救援验证,以及为问天气闸舱安装舱外手柄。每一个首次,都是新的尝试,也是新的突破。航天员蔡旭哲在出舱时,还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空间站是太空中最闪亮的星。正是这每一次的进步和突破,让中国航天更闪亮。


    今天还有一条有关中国航天的消息,说的是截至目前,天问一号任务获取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超过1480个G,这些都是第一手数据,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据自主性,讲出更多中国自己的“火星故事”,同时也为将来的科学发现和突破打下基础。除了数据本身,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我国通过天问一号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不仅实现了数亿公里的长距离数据传输,同时掌握了如何有效提取科学数据的方法,为后续的行星际探测打下了坚实基础。距离数亿公里能把这么多数据传回来,真是不明觉厉。


    有句话说得好:“心有翼,自飞云宇天际;梦无边,当征星辰大海。”无论是“问天”还是“天问”,每一个“首次”都是中国航天的新突破!

    2022-09-20
  •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 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近期,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接续出台,多家银行纷纷加大相关领域贷款的投放,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幅度加大,更好地发挥有效投资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银行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放


    在河南,不久前开工的国道107京港线漯河境新建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建成后将提升漯河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优势。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中葛(漯河)建设工程公司董事长向天斌:这是由国道转向高速公路,互相转换的一个重要通道,对解决漯河境内的交通出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其中各家银行的信贷投入达43亿元。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银行漯河分行行长杨勇: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项目公司审批了16.5亿元的固定资产贷款,目前,已投放了5亿元的项目前期贷款。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25万亿元,同比多增390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7353亿元,是7月份增量的2倍多。而基础设施贷款正是中长期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业为基础设施基金投资项目提供融资


    基础设施项目是近期贷款投放重点,其中,工农中建等国有大行更是起到了“头雁”的作用。银行业不仅出台专项信贷政策,还为基础设施基金投资项目提供配套融资。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在财务资源、信贷政策等方面对基础设施给予差别化的政策安排,全力保障基础设施贷款的加快投放。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银行目前已完成配套融资审批超过2500亿元,投放近75亿元;农业银行完成配套融资审批超过3600亿元,投放超过100亿元。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银行业的信贷投入促进了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升幅度加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3%,增速比1—7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


    推动项目开工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今年以来,一些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资本金与需求出现差距,影响了开工建设。为打通资金堵点,国家专门出台政策,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立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以补充项目资本金,推动项目开工,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在深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不久前投放的4.4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同时推动了当地四个重点项目的建设。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深圳市分行蒋雁:银政企三方密切配合,及时破解业务推进中的难点和堵点,迅速推动政策性金融工具在深圳落地见效。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政策,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今年7月份分别设立了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不到8月底,首批3000亿元资金就完成了投放,支持项目超过900个。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开发银行国开基金管理部潘星霖:我们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内、前期工作成熟,而且在三季度内能够尽快开工的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确保资金到位之后能够加快支付、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不久前,国家确定再增加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以撬动更多商业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助力稳投资。截至9月16日,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新增额度也已投放超过1100亿元,支持项目311个。


    以更大力度补齐民生短板


    记者在调研中还发现,近期信贷投向更加精准,除了交通、能源、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外,水利、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补短板重点项目也是银行资金投放重点。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云南省临沧市的耿马灌区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不久前,农业银行为项目授信9.9亿元,加快了工程建设,现在已经有部分设施开始投入使用。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村民:以前我们都是用拖拉机拉水,现在政府给我们建了水管,现在不用拉水了。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耿马灌区工程管理局局长黄德旺:耿马灌区建成后,将解决30.71万亩农业灌溉用水,16.39万人用水困难问题。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银行三农对公业务部总经理刘仁举:我们上半年累计投放水利贷款超过了640亿元,在历年同期当中是最多的,下一步我们将会围绕国家重大水利建设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实行最优惠的利率,使我们今年的贷款投放不低于1200亿元。


    建设银行今年与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基础设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资金支持。


    基础设施领域未来依旧是信贷支持重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基础设施新开工项目个数达到5.2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万个。基础设施领域未来依旧是信贷支持重点。


    就在不久前,多家银行纷纷表示,下半年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是支持重点。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主动对接政策性开发性的金融工具,加大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


    工商银行行长廖林:对于重大基础设施专班统筹、提级服务,加快释放大项目稳盘压秤效应。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基建项目和重大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贷款投放、提供融资银行业多举措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银保监会提出,要把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导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记者王雷杜雷鸣张军刘世军)

    2022-09-20
  • 经济观察:RCEP能否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中新社南宁9月18日电(记者林艳华林浩)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正在进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给中国—东盟合作带来哪些新机遇、RCEP的实施能否助力世界经济复苏等相关议题,成为与会各界代表的热议焦点。


    关税降低释放区域经济活力


    RCEP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互利互惠的自贸协定,正式签署的目的在于减少关税壁垒,构建更加开放融合和自由的市场。中国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中国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额同比增长7.5%。


    泰国国立法政大学经济系副教授阿颂西·帕尼讪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RCEP成员国取消超3.9万项对泰国商品的进口关税,对易腐货物清关时间减少到6小时内。加入RCEP“超级朋友圈”后,泰国外贸进出口额稳步增长,经济出现复苏迹象。


    在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看来,RCEP不仅为广大进出口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红利,也帮助区域各国提升综合贸易竞争力,释放了区域经济活力。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广州贸易馆馆长金柱澈介绍说,RCEP达成的多边电子商务规则成果,促进成员国电商产业迅猛发展。韩国合成树脂、医疗器械、影像机器配件、汽车零部件、文创等产品出口量日益增加。


    日韩加入拓展亚太国家合作


    RCEP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相互投资知识产权等方面,创造性提出原产地规则,鼓励企业发挥优势,参与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东南亚学会会长庄国土认为,相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RCEP吸纳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加入,拓展了亚太国家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企业加强协作对接,优化产业链布局。


    多次参加东博会的中国日本商会副会长、三菱商事东亚总代表中塚润一郎表示,就日中企业合作而言,RCEP生效实施让双方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大有可为。“中国企业可把数字化创新优势复制到东南亚,与日本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优势融合,并结合东南亚本地企业诉求,在非化石能源转化、氢能利用、储电设备活用等行业合作,实现三方共赢,进一步促进区域价值链稳固。”


    东盟秘书长林玉辉在东博会上呼吁,RCEP成员国工商界充分利用RCEP,优化生产布局,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更好地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提振信心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雷小华表示,RCEP的生效是东亚经济圈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主动作为,这个涵盖30多亿人口、占全世界三分之一GDP总量的自贸区有了发展方向,对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全球经济具有特殊意义。


    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表示,RCEP有效激发区域内贸易投资活力,提升区域产业和价值链水平,为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作出贡献。


    “RCEP是一剂‘强心针’,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动力最充沛的‘火车头’。”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虽然逆全球化思潮为世界经济带来强烈冲击,但全球价值链的合作仍在变得越来越紧密,RCEP带来的经济增量不仅能使自身受益,也会改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完)

    2022-09-19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研成果发布 “祝融号”着陆区曾存在水活动

    中新社北京9月18日电据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18日消息,科研团队在“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附近发现含水矿物,证明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研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支撑。





    9月16日,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研究成果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旨在加强天问一号科学研究成果交流。


    截至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中国自主获取的一手科学数据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


    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


    通过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信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


    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有关成果已在《NatureAstronomy》《NatureGeoscience》《ScienceAdvances》《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此外,科学研究团队还利用天问一号探测数据,在火星表面岩石密度与地表侵蚀程度的关系、近火空间环境中离子与中性粒子分布情况,以及火星重力场等方面,获得了一批优秀的科学成果。


    目前,天问一号环绕器继续在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科学探测,持续积累第一手科学数据,为人类深入认知火星作出中国贡献。(完)

    2022-09-19

  • 首 页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