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安部:严打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制售假药劣药等相关犯罪活动,坚决一查到底

    中新网北京7月6日电(记者郭超凯)记者6日从公安部获悉,公安部食药侦局近日下发通知,部署各地公安食药侦部门紧密结合“昆仑2022”专项行动,全力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突出犯罪活动。通知要求,依法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制售假药劣药、侵犯知识产权等相关犯罪活动,坚决一查到底、快侦快破。

    通知要求,要进一步突出打击重点,细化具体措施,确保打出声威、打出成效。要全力配合严打自然资源领域黑恶势力及“保护伞”,紧紧围绕矿产资源开采、农地开发使用、渔业水产捕捞等易滋生黑恶犯罪的领域,深入排查线索,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非法捕捞、非法占用农用地等破坏自然资源犯罪的同时,及时发现涉黑恶线索,全力配合深挖彻查,做到除恶务尽。要重拳惩处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侵害特定群众合法权益犯罪行为,聚焦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和中小学生权益保护,以“零容忍”态度,依法严厉打击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制售假药劣药、侵犯知识产权等相关犯罪活动,坚决一查到底、快侦快破,努力让全社会感受到公平正义。

    通知要求,要紧密结合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部署要求,依法严厉打击涉枪爆野生动物、非法采矿等犯罪活动,加强主动侦查、强化破案攻坚,坚决斩断犯罪链条、摧毁犯罪窝点,全力消除影响安全稳定的枪爆隐患。要严厉打击其他夏季突出犯罪活动,针对夏季生产生活活跃、人员流动快、供给需求旺盛的特点,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假冒注册商标、污染环境、非法狩猎、滥伐盗伐等突出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通知要求,要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基点,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强化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注重执法质量和执法效果,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风险化解,推动源头治理。要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和诚信观念,广泛发动群众举报身边的违法犯罪线索,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必究的良好氛围。(完)

    2022-07-07
  • 高温即将来袭 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出现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

    中新网7月6日电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本周内,我国的高温天气一直盘踞在新疆南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然而,受副高稳定控制,高温天气将逐渐发展,此次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局地最高气温可能将突破40℃。

    预计未来10天(7月6日至15日),陕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山东西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等地35℃以上高温日数有3~5天,苏皖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南部、广东中北部、广西东北部、四川盆地及内蒙古西部、陕西关中、新疆等地部分地区达6~8天。长江中下游及四川盆地、陕西关中、新疆等地部分时段最高气温达37~39℃,局地超过40℃。

    高温影响时段:华北、黄淮等地高温主要出现在7日至9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高温晴热天气主要出现在8日之后。



    气象专家提醒,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持续时间长,高温高湿天气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中暑可能性加大,公众需关注高温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022-07-07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我国将培育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王优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负责人5日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征集遴选部分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为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关于征集遴选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该负责人说,本次试点坚持“统筹谋划、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安排了完善政策体系、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和创新管理机制四项必选任务。

    “在完善政策体系方面,重点是出台推动智能建造发展的政策文件或发展规划,在土地、规划、财政、金融、科技等方面发布实施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形成可复制经验清单。”该负责人说。

    在培育智能建造产业方面,重点是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完善产业链,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建筑施工、勘察设计、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配套企业,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建筑机器人、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新产业,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9.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该负责人说,本次试点还提供了打造部品部件智能工厂、推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完善标准体系和培育专业人才四项任务供地方结合实际自主选择,同时试点城市还可根据试点目标提出新的任务方向。

    该负责人介绍,本次试点将推动试点城市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发展路径和监管模式,为全面推广智能建造提供经验借鉴。试点城市要将发展智能建造列入本地区重点工作任务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实施路径,确保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落细。

    2022-07-06
  • “神十四”航天员乘组在轨满月 正巡检测试舱外航天服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6月5日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至今已满一个月。其间,三名航天员有序开展载人环境建立、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空间科学实验等工作,为后续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目前,航天员正在巡检测试舱外航天服,并为中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的到来做准备。


    “神十四”航天员乘组进舱后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核心舱载人环境,将核心舱组合体设置为有人状态,对通风净化、再生生保和水循环处理相关设备和产品进行设置。

    航天员在轨分别进行了水样、空气、表面微生物测试。在太空家园里,部分微生物可能对航天员健康产生影响,甚至会带有腐蚀性,对各种设备造成污染和破坏。因此需要定期对微生物进行监测,保证航天员在轨生活环境的安全与舒适。航天员们还安装测试了二氧化碳还原装置,以进一步提高在轨氧气的物质循环闭合度。

    此外,航天员完成了物资整理与转移,整理好舱内各种货包,并正式启用物资管理系统,从整体上对物资进行归类和梳理,提高空间站的管理水平,帮助航天员腾出更多精力专注于在轨科学实验等工作。

    目前,航天员正陆续展开高微柜柜内磁悬浮实验、无容器柜材料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等。未来,随着“问天”与“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并完成天宫空间站建造,航天员们将完成10余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航天员们正在巡检测试舱外航天服,随着“问天”实验舱对接空间站组合体,航天员们将会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完成出舱活动。中国空间站组合体中的第二代“飞天”舱外服已经经受神舟十二号、十三号两批航天员乘组共4次出舱任务的考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未来也将身着“飞天”舱外服完成出舱任务。

    据悉,“神十四”航天员乘组目前每周工作六天。在轨期间,他们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随着“问天”实验舱即将“就位”,航天员们正做好准备,迎接中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到来。(完)

    2022-07-06
  • 全国首部以生态文明教育命名的地方立法9月1日正式施行

    7月4日,记者从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出台,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也是全国首部以生态文明教育命名的地方立法。《办法》明确将每年6月5日环境日所在的周为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周。同时,鼓励和支持动植物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公共文化设施等向公众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在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周免费开放,提供生态文明教育服务。



    《办法》包括总则、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家庭生态文明教育、社会生态文明教育、保障激励措施、附则,共六章四十条。《办法》明确规定,生态文明教育是全社会责任,规定政府生态文明教育职责,细化社会各方面生态文明教育责任,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载体多元化。

    《办法》在借鉴部分地方早期立法的基础上,对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进行了总结与提炼,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和时代要求创新提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引领性的制度措施。比如,专章明确家庭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与责任,提出并明确“将青少年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对象”,“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管理人员应当带头履行生态文明教育责任”,“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将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情况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组织、指导、支持会员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生态文明教育责任的落实情况纳入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范围,依法实施信用激励等措施”等。

    通过立法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在国际上是通行做法。《办法》的出台,将引领、规范和保障全省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促进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构建生态环境全民行动体系、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筑牢社会基础。

    2022-07-05
  • 楼市“期中考”:超460次宽松政策后,何时筑底反弹?

    2022年的进度条过半,上半年的楼市也经历了不少意料之外的波折与调整。随着宽松政策的逐渐加码,楼市也在这个6月的夏天感受到了复苏回暖的气息。





    资料图:一居民小区。凌楠摄

    跨过“倒春寒”

    “从短期来看市场已经触底,并不是触底反弹,而是一个缓慢温和的恢复过程。”近日,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股东大会上虽称“这是我从业以来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但仍一反长期以来的悲观论调,给出了积极强心的论断。

    向来在房地产行业扮演着意见领袖的郁亮发声,也让地产股久违地出现了向上波动行情。次日,房地产开发板块接连逆市走强,甚至有多家房企、物企掀起了涨停潮。

    郁亮的信心背后也有着数据支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增长25.8%,销售额环比增长29.7%,实现今年以来单月环比首次提高。

    这是一个积极信号。2022年以来,房地产已经走过了严峻的4个月。

    越过1月、2月传统的销售淡季,受多地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倒春寒”来袭,“金三银四”爽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房地产行业销售与投资双双进入负增长。

    前4个月的萎靡也让上半年的销售规模整体承压。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半年,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降幅超四成,购房者置业信心不足,成交规模为近几年同期最低水平,市场延续调整态势。

    好在,复苏的信号终于在5月出现。行业主要指标开始改善,单月新房销售规模和开发投资规模分别环比上涨26%和14%,市场信心开始恢复。

    “在政策面持续宽松的情况下,购房的环境越来越好,到了5、6月,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出来,购房需求逐渐被释放,购房便利程度逐渐被增加,银行信贷等也都给予了比较大的支持,所以说最新数据跟政策非常匹配。”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正如严跃进所言,刷新记录的政策规模成为了此轮市场转向的重要推力。

    需求端:政策频出扶持购房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各地出台楼市宽松政策已超460次,覆盖城市超200个,次数刷新历史记录。

    各地推出的政策主要着眼需求端,包含放松限售限购、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等等,其中尤以公积金政策的调整最为频繁。例如,6月便有接近30城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和降低首付比例,超过20城市发放各种购房补贴。

    除了政策数量多,发布政策的城市级别也越来越高。一季度,政策暖风自三四线城市风起,等到了4-6月,二线城市“加入群聊”并逐渐成为政策推出的主力,甚至有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厦门等传统热点城市也踏入稳楼市行列。

    但整体来说,今年各地出台的政策仍多是在上一轮楼市放松周期中出现过的“老朋友”,如,放松限购、限贷、限售等均为传统楼市调控常见的“五限”放松,郑州等地不久前推出的房票安置政策也是2015年的“旧招新用”。

    若是看本轮放松周期里的创新,也有“点”“面”之分。从个别城市看,长沙“以租换购”思路走出了“租出去就算无房”的理念,被称为是打通了长沙新房、二手房和租房市场间的通道的奇招;温州推出“安居贷”着眼房贷负担,让房贷也能“先息后本”,留出了前三年只还利息的缓冲期。

    从趋势上看,补贴二孩、三孩政策成为了本轮扶持楼市的创新方向,形成一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余城出台针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购房宽松政策,包括放松限购、购房补贴等。

    “多城出台针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购房政策,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促进了合理购房需求的释放,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的目的。”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陈霄称。

    供应端:土拍回暖促进拿地

    再看供应端。上半年,企业资金压力不减叠加市场调整态势延续,房企新开工积极性不足。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5.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30.6%;房屋竣工面积为2.3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5.3%。

    重点城市短期库存稳定在相对高位,也让出清周期有所延长。截至5月末,50个代表城市商品住宅可售面积处于2017年以来的相对高位。若按近6个月月均销售面积计算,短期库存出清周期为18.9个月,较2021年末延长5.0个月。

    但6月以来,土地市场同样有了明显回暖。6月监测城市出让金总额较5月增逾六成,其中上海以近864亿元领跑;长三角地区宅地密集入市,占据出让金总额榜单八席。

    “由于今年集中供地次数增加至4次,也增加了房企拿地灵活性,优质地块占比提升,未来供地将‘量缩价涨’;预计下半年土拍规则继续放宽,降门槛、降地价、提利润,提升企业拿地意愿。”中指研究院认为。

    筑底已至,何时反弹?

    从政策吹动疲软的大环境,到五六月翘尾的行情,今年楼市大戏的上半场已十分精彩。持续改善的供需环境让6月楼市呈现出“环比增速扩大、同比降速收窄”的筑底态势,下一步的复苏又将从何开始?

    “购房者信心持续回归,6月份全国新房的找房热度呈现总体上扬态势,一线城市的上涨尤为明显,体现出其强劲的反弹力度。”近日,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2年《6月国民安居指数报告》显示,6月全国新房找房热度环比上涨2.3%,一线城市新房找房热度环比上涨16.9%。

    “上半年的政策对于改善型需求拉动力度明显增大,不少城市通过限购放松快速将潜在购房群体转变成实际购房群体,预计下半年全国整体商品房销量会明显超过上半年。”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分析认为,市场去化仍将面临区域分化,不仅体现在城市之间,板块之间的分化也将表现得更为明显。

    业内普遍认为,一线城市及热点二线城市仍将在本轮复苏中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同时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分化将加剧,热点二线及东部核心城市群内三四线城市或将率先企稳回暖。(完)

    2022-07-05
  • 石家庄一牌楼顶冠因极端大风暴雨天气坠落 致8人遇难

    中新网7月3日电据石家庄市鹿泉区人民政府网站消息,7月2日18时28分,因突发极端大风暴雨天气,石家庄市鹿泉区上庄镇台头村村北牌楼顶冠(钢筋水泥砖瓦混合材质)从十二米处发生坠落,造成正在避雨的9名群众被压。18时35分,石家庄市鹿泉区消防救援大队指挥中心接报后,于18时38分到达现场开展救援。鹿泉区迅速组织公安、应急、卫健等有关部门和镇村干部同时开展救援。石家庄市和鹿泉区相关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至搜救结束,共搜救出9人,其中8人遇难,1人正在医院治疗,生命体征平稳。


    目前,善后工作正在开展,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鹿泉区迅速全面开展极端天气风险隐患排查,进一步提高极端天气预警和防范应对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2-07-04
  • 中国红十字会向阿富汗红新月会援助抗震救灾物资

    中国红十字会援助阿富汗抗震救灾物资交接仪式3日在喀布尔的阿富汗红新月会总部举行,中国驻阿富汗大使王愚、阿红新月会主席哈里斯等出席仪式。

    王愚说,阿富汗地震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中方高度关注灾情并迅速响应。中国红十字会6月30日通过包机形式向阿运送帐篷、折叠床和家庭包等抗震救灾物资,并向阿红新月会提供援助资金,帮助阿灾民渡过难关。阿富汗地震发生以来,中方尽己所能,急人所急,及时向阿提供了大量人道援助,是援阿最多、最实、最快的国家之一。中方愿与阿方一道合作,继续支持阿克服地震灾害困难,为阿实现自主发展作出贡献。

    哈里斯表示,阿中人民情谊深厚、命运与共,阿方由衷感谢中方提供的宝贵援助。希望中国红十字会和阿红新月会保持友好关系和紧密联系,今后继续在经济、科技、医疗等领域向阿提供支持和帮助。

    6月22日,阿东南部发生强烈地震,造成1000多人遇难,近2000人受伤,数万座房屋被毁。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决定向阿富汗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帐篷、折叠床、毛毯在内的首批物资已于27日运抵喀布尔。

    2022-07-04
  • 市场监管总局:今年以来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保持基本平稳

    中新网6月30日电6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于军在2022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尽管各类市场主体遇到一些新情况、新困难,但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主体的发展韧性也在不断增强,今年以来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保持基本平稳。


    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59亿户,比2021年底增长3.6%。其中企业5011.9万户、增长3.5%,个体工商户1.07亿户、增长3.7%,农民专业合作社222.7万户、增长0.4%。2022年1—5月,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151.4万户,同比增长0.8%。其中个体工商户805.7万户、增长3.8%。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政策效应持续发力,市场主体发展将得到有力支持,为宏观经济基本盘提供强有力的微观基础。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推动更多支持政策尽快出台,为经济发展留住“青山”。(中新财经)

    2022-07-01
  • 机票燃油附加费将上调:长途机票燃油附加费涨到200元

    中新网6月30日(记者李金磊)6月30日,记者从同程旅行获悉,多家航司将于2022年7月5日零时起上调燃油附加费收取标准。新的国内航线燃油收取标准为:800公里(含)以下航段,每位旅客收取人民币100元;800公里以上航段,每位旅客收取人民币200元。这已经是2022年2月燃油附加费恢复征收以来的第五次涨价。至此,国内航线燃油附加收取标准将创下历史最高。

    2022-07-01
  • 国家发改委:10年间解决了1.3亿人的城镇就业问题

    本报讯(记者于灵歌)6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10年间解决了1.3亿人的城镇就业问题,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荫凯表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这10年,中国人民实现全方位生活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这10年,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在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赵辰昕介绍,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3%上升到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我国创新指数升至世界第12位。

    这10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正在加快形成,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2022-06-30
  • 检察公益诉讼实施5年来 群众美好生活得到守护

    2017年6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2017年7月1日,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



    推动完善公益诉讼法律制度、健全规则体系,积极稳妥探索公益诉讼新领域,积极与行政机关协同治理……五年来,检察公益诉讼积极回应公共利益诉求,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实践日渐丰富、深入。检察公益诉讼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解决?当前还面临什么问题,进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学者。

    探索公益诉讼新领域

    既要“积极”,也要“稳妥”

    “之前一段时间,公益诉讼尤其是检察公益诉讼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领域较窄,集中于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几个领域。”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姚军说。

    为此,近些年检察机关一直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公益诉讼新领域。此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将探索拓展公益诉讼新领域案件的指导原则从“稳妥、积极”调整为“积极、稳妥”。2021年,最高检配合立法机关积极推动新制定、修订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安全生产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法定领域已经拓展到“4+5”(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4个诉讼法明确列举的领域和英烈权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军人地位和权益保护5个单行法授权的领域)。今年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刚刚修改的反垄断法也写入公益诉讼条款。今年的全国检察长(扩大)会议还提出,要积极、稳妥重点办理网络治理、金融证券、知识产权、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妇女权益保障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

    “公益诉讼新增法定领域和其他新领域的探索不仅成为整个公益诉讼办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制度发挥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治理效能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说。

    2021年,针对浙江省某公司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首译者陈望道的姓名、肖像等用于注册商标谋取私利,造成红色资源知识产权被侵害问题,最高检直接立案。经就审核撤销涉嫌违法商标、消除社会影响等事项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磋商,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1年8月作出决定,宣告涉案5件“望道”注册商标无效。

    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徐京说,检察机关在将公益诉讼延伸至知识产权等与个体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时,如何判定该领域涉及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纳入公益诉讼范畴,以保证个体处分权利的自由,避免诉权滥用,是社会关注的问题。

    面对疑问,检察机关也有保证措施。最高检第八检察厅检察官邱景辉介绍,为了确保新领域探索时的“稳妥”,避免滥用诉权,最高检制定了相关指导意见,除了要求坚持“积极、稳妥”的指导原则、准确把握新领域的重点范围外,还要求严格把握新领域立案条件,强化办案程序保障,明确限定新领域立案条件和不宜立案的“负面清单”,严格规范新领域案件审批备案工作。

    公益诉讼促进诉源治理

    既治“已病”,也治“未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据介绍,检察公益诉讼从最初的主要关注个案公益损害的修复,到如今更加注重抓溯源、治根本,抓前端、治未病,更加充分地发挥制度治理效能。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天宝说,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更能够调动行政机关的风险监管积极性,更能从监管层面实现预防的功能。同时,诉前检察建议等诉前程序在协同各方力量、尽早消除风险上具有优势。

    近年来,检察机关以诉前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行政机关自我纠错、依法履职,确立“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的目标追求。实践中,行政机关高度重视检察机关诉前检察建议,积极主动进行整改。2021年,行政机关诉前阶段回复整改率已从2018年的97.2%持续上升至99.49%。

    “行政公益诉讼特别是其诉前程序的设计,作为检察公益诉讼中最具中国特色的部分,集中体现了做好诉源治理‘前端化解’的要求。”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说。

    “公益保护和诉源治理都是系统工程,从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和实践的发展看,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与诉源治理的价值导向高度契合。”最高检第八检察厅检察官王菁说,公共利益具有广泛性,为了更好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近几年来检察机关注重办案职能延伸,从公益诉讼个案办理到促进面上问题的整改,再到助推立法和制度等长效机制的构建完善,体现了一种向诉讼源头不断追溯、不断推进和深化诉源治理、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制度追求。

    此前,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人民检察院收到市民投诉后调查发现,相关供水公司所属泵站存在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进行二次供水、直接从事供水的人员未取得健康证直接上岗、加压站水箱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清洗消毒等问题,水质存在安全隐患,该院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切实履行职责。

    2019年底,黑龙江省检察院通过鸡西市的个案监督,发现二次供水安全隐患在全省具有普遍性,危及公共健康。该院随即对全省139个县(市)区千余居民小区和相关企业展开调查,并向省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解决600多个居民小区饮用水安全问题,涉及居民40万户88万人,促使在全省开展城镇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专项行动。

    此外,为了真正治“未病”,预防性公益诉讼也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检察机关一直在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点领域探索预防性公益诉讼。浙江、陕西、广东、云南等地已将预防性公益诉讼纳入有关检察公益诉讼的地方性立法之中。

    加强体系性制度设计

    在深化实践探索中推动制度完善

    当前,检察公益诉讼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加强体系性制度设计,对制度系统规范、体系完整协调的要求更加迫切。

    “例如,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对公益诉讼均仅有一条甚至一款规定,内容限于原告资格和适用范围,相关单行法也大致如此,甚至仅为转引,其实际效果是只发放了‘操作许可’。”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巩固说。

    检察公益诉讼全面推开已走过五年,从顶层设计上更加注重立法。完善规则设置非常必要。

    在组织保障方面,经过修订的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检察官法,分别对检察院行使职权、依照法律规定提起公益诉讼,以及检察官的公益诉讼职责作了明确。

    针对公益诉讼办案实践中存在的规范依据分散、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去年最高检制定《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这是检察机关第一部系统规范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的司法解释,为办案提供了全流程、体系化的规范依据。此外,最高检专门制定《公益诉讼检察七条禁令》,严防公益诉讼办案中可能出现的司法不规范行为,以此作为“高压线”“紧箍咒”,解决公益诉讼廉政风险防控突出问题。

    总结重点领域、环节办案规律,近一段时间,“两高”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检出台《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办理英雄烈士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工作指引》《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听证工作指引》等,推动逐步形成覆盖面宽、操作性强的办案指引体系。

    “现行法律对公益诉讼的规定比较原则,传统诉讼法规则又无法满足公益诉讼复杂的实践需求。基于司法实践的需要,最高法、最高检出台了大量司法解释来破解难题。”西北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周户认为,从长远来看,形成统一的、高效力的公益诉讼法律体系是必然要求。

    “我们将总结实践经验,积极推进完善相关立法,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胡卫列说,检察机关还将持续推动省级人大常委会出台加强检察公益诉讼专项决议、决定,鼓励在有关地方立法中将检察公益诉讼作为法律保障措施先行先试。

    2022-06-30

  • 首 页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