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在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开营

    由教育部、军委国防动员部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于1日在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隆重开营。本届军事训练营以“筑梦航天·点燃青春”为主题,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76名学生代表将参加为期14天的军事训练活动。

    本届军事训练营课目设计,既充分体现军味战味、又突出航天元素,着眼增强参训学生对人民军队的了解,开设理想信念和航天知识专题讲座,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党史军史学习教育;着眼强化参训学生身心素质,开展轻武器实弹射击、识图用图、医疗救护、行军拉练训练;着眼增强参训学生对航天强国的全面认识,赴多个航天领域科研院所观摩,开设航天发射直播公开课;着眼激发参训学生对人民军队的崇敬热爱,组织学唱军歌、升国旗仪式、长城宣誓等活动,观看航天题材励志影片,举办军地青年军营联欢会。

    学生军训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是利党利国利军利民的实际举措,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强军目标根本要求的基础工程。举办军事训练营旨在通过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相结合、实地见学与训练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着力提升国防素养,学习掌握军事知识,传承军队优良传统,弘扬军兵种特色文化,全面激发学生献身国防、报效国家热情,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活动始于2014年,自2017年起每年依托一个军兵种、聚焦一个主题举办,对于青少年国防教育深入开展起到了极其鲜明的示范引领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国防和社会效益。

    2023-08-03
  • 四川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启动 连续五年不招生的专业须撤销

    记者8月1日从教育厅获悉,我省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启动。今年,在加强统筹管理的同时,我省鼓励设置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压减停撤错位过剩低质专业。

    按照教育部安排部署,我省每年开展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这种常态化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旨在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推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据教育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今年我省深化高等学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严格实行专业设置“省控”机制,将2022年度初次就业率低于平均就业率、全省布点15个以上、在校生规模300人以上,以及音乐、舞蹈、戏剧类艺术专业就业率低于平均就业率的本科专业纳入省控专业名单限制申报。同时,严格控制全省布点较多的新设专业,严格控制艺术学、教育学和管理学专业新增布点;非艺术类本科院校原则上不新设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非医学类高校不新设医药卫生类国控、省控专业,非师范类高校原则上不新设教育类专业。

    此次专业设置,鼓励设置急需紧缺和新兴专业。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紧密围绕我省六大优势产业需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设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碳中和、先进制造、生命健康、生物育种、生态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新兴专业。新设专业不设置专业方向。

    在专业调控原则方面,将压减停撤错位过剩低质专业。连续五年不招生的专业,须按程序予以撤销;对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低下、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两年低于50%的专业,高校须限期整改、暂停招生;整改不到位的,按程序强制撤销。

    2023-08-03
  •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答记者问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国优计划”《意见》),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要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了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特别提出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目前,我国举办师范类专业的院校超过700所,数量众多,但高水平院校特别是高水平综合大学、理工类大学占比不高;师范生培养体量不小,但学科结构和培养层次有待优化。为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师范人才培养结构,着力提升培养质量,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部属高校意见基础上,教育部印发了《意见》。

    二、实施“国优计划”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从2023年起,国家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在强化学科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系统学习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含参加教育实践),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

    三、“国优计划”研究生如何选拔与培养?

    答:“国优计划”有两种选拔方式:一是推免选拔,具备高校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向试点高校提出申请,经考查合格可通过推免方式被录取为“国优计划”研究生,攻读学术学位或专业学位研究生。二是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试点高校面向非教育类研究生进行二次遴选,结合学生专业课成绩和面试等综合考察学生从教潜质,按照“优中选优,严格规范”的原则,遴选“国优计划”研究生。

    培养方面,“国优计划”培养高校通过自主培养或者与师范院校联合培养的方式,为“国优计划”研究生系统开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包括不少于18学分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课程教学、科学技术史等内容,以及不少于8学分的教育实践,强化师范生专业素养培养与教学基本功训练。支持培养高校为推免录取的“国优计划”研究生设计教师教育先修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指导学生从本科第4年开始学习。鼓励高水平高校面向全体在读学生普遍开设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国优计划”研究生本科阶段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所获学分可计入“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相关模块课程学分。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国优计划”研究生,支教实践计入“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教育实践学分。

    四、《意见》有哪些政策创新点?

    答:一是优化教师教育体系,组织高水平院校培养教师。“国优计划”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开展试点,组织首批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将带动一大批高水平院校发挥学科优势举办教师教育,推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健全、优化。

    二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强高质量科学教师培养。“国优计划”首批试点支持优秀理工科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研究生,同时面向“双一流”建设高校在读理学、工学门类的研究生进行二次遴选,确保“国优计划”研究生具备卓越的理工科专业素养,同时通过系统修习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完成教育实践,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

    三是创新培养模式,支持双研究生学位授予。“国优计划”支持非教育类研究生系统修习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按规定修完相关课程且以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和方案设计报告等任一形式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的“国优计划”研究生,毕业时同时获得教育硕士学位,推动了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增强了激励优秀人才从教的政策吸引力。

    四是强化从教支持,探索“订单”培养。在推动各地将“国优计划”研究生作为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组织专场招聘、做好引进工作之外,支持各地探索建立“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优质中小学的“订单”培养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培养协议,强化“国优计划”研究生毕业从教保障。

    五是整合优质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国优计划”培养高校要成立由校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支持“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财政予以支持。其中,教师教育课程可由培养高校独立组织教学,或者与师范院校联合开设。此外,培养高校要建立从教毕业生专业发展跟踪服务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要制订5年一周期的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将从教的“国优计划”研究生打造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和中小学校领导人员后备队伍。

    五、如何做好“国优计划”组织实施工作?

    答:“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要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任务,先行试点,持续推进。首批试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培养任务。试点高校按照要求提出实施方案报教育部审核同意后,于2023年9月启动实施,开展首批“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教育部将加强指导督促,为政策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保障。

    2023-08-02
  • 安徽实施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

    近日,安徽省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6年,完成村医高职(专科)学历提升不少于5968人,中医师承定向培养不少于1000人,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不少于4500人,农村订单定向培养本科生不少于900人。

    《方案》明确,2023年,安徽省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重点突出村医学历提升、全科(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药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源于本乡本土的乡村医生。培养类型包括村医高职(专科)学历提升、中医师承定向培养、扩大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规模、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培养规模、成人本科教育学历提升五类。(记者李俊杰)

    2023-08-02
  • 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2023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推动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经商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现就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国优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标任务

    从2023年起,国家支持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选拔专业成绩优秀且乐教适教的学生作为“国优计划”研究生,在强化学科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系统学习不少于26学分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含参加教育实践),通过“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为中小学输送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素养卓越、教学基本功扎实的优秀教师。

    二、选拔与培养

    (一)选拔方式

    1.推免选拔。具备高校推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向“国优计划”培养高校提出申请,经考查合格可通过推免方式被录取为“国优计划”研究生,攻读“国优计划”培养高校学术学位或专业学位研究生。

    2.在读研究生二次遴选。“国优计划”培养高校面向非教育类研究生进行二次遴选,结合学生专业课成绩和面试等综合考察学生从教潜质,按照“优中选优,严格规范”的原则,遴选“国优计划”研究生。

    (二)培养模式

    “国优计划”培养高校通过自主培养或者与师范院校联合培养的方式,为“国优计划”研究生系统开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包括不少于18学分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课程教学、科学技术史等内容,以及不少于8学分的教育实践,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强化师范生专业素养培养与教学基本功训练。

    支持“国优计划”培养高校为推免录取的“国优计划”研究生设计教师教育先修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指导学生从本科第4年开始学习。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国优计划”研究生,支教实践计入“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教育实践学分。

    鼓励高水平高校面向全体在读学生普遍开设教师教育选修课程。“国优计划”研究生本科阶段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所获学分可计入“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相关模块课程学分。

    攻读非教育类研究生学位且修完26学分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国优计划”研究生,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答辩,毕业时同时获得教育硕士学位证书。专题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和方案设计报告等都可作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三、从教激励

    (一)纳入免试认定

    “国优计划”研究生享受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简称免试认定)改革政策。修完规定学分的“国优计划”研究生可参照教育类研究生免试认定相关规定,按程序申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二)探索“订单”培养

    探索建立“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优质中小学的“订单”培养合作关系,支持优质中小学与“国优计划”研究生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订单”培养的“国优计划”研究生毕业后,按协议约定到相关中小学任教。

    (三)组织专场招聘

    各地要将“国优计划”研究生作为基础教育教师人才,做好引进工作。精心组织中小学到相关“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在当地举办专场招聘会,开辟从教服务“绿色通道”,支持“国优计划”研究生与中小学签订就业协议。

    (四)支持专业发展

    “国优计划”培养高校要建立从教毕业生专业发展跟踪服务机制,持续给予支持,特别是支持从教的“国优计划”毕业生报考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要创造良好条件,支持“国优计划”研究生创新开展教学,制订五年一周期的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通过优先安排参加国家级教师培训、支持管理岗位锻炼等,有计划地帮助“国优计划”研究生成长为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担任中小学校领导人员,引领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政策激励引导

    “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提出“国优计划”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需求,并报教育部审核。对于核定的“国优计划”招生数,教育部在年度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工作中做增量安排,等额支持。对于“国优计划”录取的推免生源推荐高校,教育部在下一年度研究生推免计划中给予相应的奖励名额。教育部协调有关部门将高校“国优计划”学生从教情况作为相关资金分配因素,在经费安排上予以引导支持。

    (二)优配教育实践基地

    各地特别是“国优计划”培养高校所在省份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工作,为培养高校选配优质中小学作为教育实践基地,推荐一线中小学名师与教学骨干作为实践导师,指导“国优计划”研究生在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三)强化人才培养统筹

    “国优计划”培养高校要成立由学校负责同志牵头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依托与基础教育联系紧密的优势学科设计培养方案,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整合多学科的优质学术力量,凝聚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课程,支持“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强化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育实践、学术交流等环节的统筹,加强培养过程性考核,切实提升“国优计划”研究生专业水平与教书育人本领。

    五、工作要求

    “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要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任务,先行试点,持续推进(首批试点安排见附件)。“双一流”建设高校等高水平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做好“国优计划”研究生培养工作,为中小学培养输送高素质教师,夯实教育强国建设基点,服务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






    2023年7月25日

    2023-08-01
  • 中国大学生艺术体操队“绽放”背后的学校体育样本



    7月31日,在成都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艺术体操项目集体三带两球决赛中,中国队以27.750分的成绩获得银牌。新华社记者王婧嫱/摄

    打开一个标准的登机行李箱,能看到一名中国代表团艺术体操队员比赛的“家当”:舞蹈鞋、绷带、体操服、按摩滚筒、一两公斤重的沙袋、护膝、护腰、化妆品……今天过后,这群姑娘的箱子沉了许多——成都大运会艺术体操项目全部完赛,在集体全能、集体五圈和集体三带两球项目上,中国队共收获2金1银。

    “五圈”以花木兰为主题,融合了中国武术元素;“集体全能”选择了配乐《康定情歌》,具有浓浓的四川本地民族风情。中国代表团艺术体操队教练任爽表示,队伍为参赛节目准备了两年时间,在动作编排、服装、音乐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希望展现出中国特色、成都特色”。

    然而,“特色”背后,应被看见的不仅是金牌的实力,还有一个传承30多年的学校体育样本。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像一个不会醒的美梦,拿到第一枚金牌后,肖明欣感觉“整个人很懵”。她是成都体育学院(以下简称“成都体院”)艺术体操队的主力队员,她和同校另外5名队友一起,在本届大运会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中首次实现了登上世界大赛最高领奖台的愿望。

    今年4月举行的中国大学生艺术体操锦标赛暨大运会艺术体操项目选拔赛上,成都体院代表队凭借出色表现夺得集体全能第一名,拿到大运会的参赛名额。在最终成立的中国体育代表团艺术体操队中,8名成员7人来自成都体院,1人来自北京体育大学。而执教她们的任爽、韩婕、贾玮维均出自成都体院,既是教练也是“师姐”。

    传承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86年4月,原国家体委在《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中提出了竞技体校实行“亦读亦训”,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设立高水平运动队。“艺术体操队就是我们成立的第一支由地方和高校联办共建的专业运动队。”成都体院校长潘小非介绍,当时采取的“省队校办”模式一直延续至今,因此,队伍实力一直稳居全国高校第一梯队,为国家队输送了黄张嘉洋、胡雨卉等多位优秀运动员。

    六七岁的年纪进入成都体院附属竞技体校,一边上文化课一边训练,兼具成都体院学生及四川省队运动员双重身份。“这次夺冠的6名队员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教练韩婕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这支队伍全是00后,虽然她们曾多次在全国赛事上夺金,但参加世界综合性赛事对全体队员来说还是第一次。

    “虽然第一次登上那么大的国际赛场,但她们很好地传承了顽强拼搏的作风。”95后贾玮维2003年进入成都体院,“从三线到二线到一线,最终转为教练”,几乎复刻了任爽和韩婕的成长路径,“转换身份后,我才明白,原来队员眼中足够成功的动作标准,离教练眼中的‘完美’还相差甚远。”

    贾玮维是80后任爽从队员转为教练后带的第一批队员之一。2014年,因在一次比赛中腰伤复发,一度严重到“下肢失去知觉”,她退队开始转任助教,当肖明欣、李雪瑞等一批队员成长起来后,她又重新回到队里“以老带新”,“相对而言,年龄大的队员在场上的组织能力和临场反应力更好一些。”休息两年再回队里,她得先减重5公斤,再重新适应训练节奏,“结果恢复训练的第一节课后,我直接到厕所吐了,突然才意识到,自己真的年龄大了。”那时,她22岁,队里最小的肖明欣比她小6岁。

    变化也在发生。贾玮维发现,为了延长运动寿命、提高运动表现,学校开始调动各方面资源,为运动员配备了科学检测仪器、运动心理学专家、体能指导及体育医院的康复理疗服务,“我在硕士阶段一边上课一边带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更了解科学训练对运动员的帮助。”

    更多的影响来自教练任爽。贾玮维记得,在自己还是队员时,任爽刚刚晋升为妈妈,“但她产后3个月就出现在训练场上了,就是放心不下我们。”大多时间里,任爽都在盯训练,“寒暑假就把孩子带到训练馆,一边看他们写作业,一边带我们。”此外,任爽选材的眼光和编排的创意也让贾玮维印象深刻,“在编排动作时,她不止关注艺术体操,还会把武术、舞蹈、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领域的特色借鉴过来”。

    而“创意”需要更多资源支持。以大运会的两套动作为例,“为了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作,专门请了学校武术学院和艺术学院的老师来进行指导。”肖明欣说。

    00后的个性与共性

    如果动作利索一点,连化妆带梳头,严之庭给自己做好妆造的时间是45分钟,但她更喜欢自己素颜的样子。因为舞台一次惊艳亮相背后,是每天少则10小时、多则15小时的训练。

    一次次的磨炼是为了更好地贴近艺术体操的新趋势,“更难、更快、更准、更美”。教练韩婕表示,每届奥运会后,艺术体操的打分标准都会有明显变化,而东京奥运会后,细则的改变尤其明显,“这对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是很大的挑战。”为了让运动员更全面地发展,队伍配备了3名教练。任爽负责动作编排,和队员年龄最接近的贾玮维充当“桥梁”,同时照顾替补队员,而有丰富裁判经验的韩婕则从裁判的视角进行把关,例如审视编排的难度系数、判断动作的完成度。

    “以前选材,选漂亮、修长、纤细的,但随着审美的变化,身材匀称和力量感开始被重视。”韩婕透露,队员到了13岁左右,就应该懂得怎么吃,“甜的、热量高的、口感好的通常都不允许”,但孩子们总会偷偷吃,“经常和教练进行一番博弈”。可随着竞技成绩提升,到了一定年纪,教练就不用再苦口婆心,“尤其现在的孩子,比原来的运动员更加主动,她们会很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目标和欲望,并为之付出行动”。

    儿时总为跑楼梯、压柔韧等基础训练而“痛苦”,长大后却常常因如何让团队配合更默契而苦恼。少女们“烦恼”的变化侧面印证了从个人意识到团队责任的转变。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拼的不仅是个人与器械的配合,更需要队友间的默契无间。“看似轻松的抛接、拍球、绕环,其实需要同伴间无数次磨合。”肖明欣表示,“一个人做好远远不够,需要五个人同时做好。”在这次大运会备战中,有一个配合曾经练习了3个小时都没有成功过,“当时想用手机拍下成功的镜头,但直到手机没电了,也没成功。”为了推进训练,队员就自发利用空余时间去加练,偶然的成功,又成了继续巩固磨合的动力,“一直缩短到1小时成功1次,1小时成功3次,尽量每次做都成功。”

    “00后不如90后能吃苦,90后不如80后更耐劳,这些都是代际间的刻板印象。”贾玮维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员的个性更加得到尊重,但选择和退路增多并不一定就会影响体育精神的传承。

    在反复的磨合与推敲中,队员们萌生了彼此之间才懂的默契。日常里,抿嘴一笑、眼神对视中是对方才懂的尴尬、中二和小确幸;比赛前,微信群里“祈祷”“四叶草”的表情和一饮而尽的橙汁(谐音“成功”),是集体特有的仪式感。“古灵精怪”“吃苦耐劳”“果敢”“随和”“救场王”“显眼包”这些风格各异的形容词,几乎能对应到不同队员的特质,而宿舍里,电子琴、吉他、古筝、汉服、画笔也展现了每个女孩不同的侧面。“这是属于她们每个人的个性。”贾玮维表示,但流血流汗不流泪、体测基本满分、带着伤病坚持,“这是属于她们的共性,也是每一代运动员的共性。”(记者梁璇)

    2023-08-01
  • 山区县如何办好高中(解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自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的调研

    图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外景。






    王国摄


    核心阅读

    一本上线率从2016年的4.62%上升到今年的20.53%,生源从“向外跑”转变为“往回流”——这是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高中办学水平的变化。一个山区县,如何办好高中?这背后离不开当地在办学、师资、课程等各方面的努力。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98.8%是山区。镇雄县是云南人口第一大县、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往,镇雄县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前,全县初一到高三学龄段累计外流学生超过1万人。

    近年来,镇雄县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吸引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教育水平稳步提升,生源逐渐从“向外跑”转变为“往回流”。2016年,镇雄县8848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率仅4.62%,今年,全县14039人参加高考,一本上线率达到20.53%。一个山区县,如何办好高中?记者进行了深入调研。

    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生源回流

    镇雄县的教育转变,始于2016年。镇雄县引入云南师范大学的力量,创办了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

    面对“本地生源留不住,优秀教师招不来”的情况,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胡克州四处奔走,组建专家团队、招募青年教师、完善硬件配备、创新教学理念、实施课堂改革,逐一攻坚克难。

    2019年,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首届毕业生高考成绩亮眼,一本上线率达85.4%,并打破当地连续19年没有县内就读学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局面。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的成功实践,吸引了西南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优质教学资源相继入驻,西南大学附属镇雄第一中学、浙江外国语学院附属镇雄中学陆续成立。引进的优质教学资源不断增加,也倒逼县内其他学校加强管理提升质量,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留在家门口接受教育。

    据统计,镇雄县近5年累计投资72.47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学生多数来自偏远的高寒山区,其中一部分来自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了让学生安心读书,学校从自筹经费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建校以来,共计61915人次享受各类补助5271万余元。

    持续的教育投入,也提升着镇雄县学生的整体成绩:近年来,镇雄县高考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余人考入“双一流”大学。

    用好“组团式”帮扶资源,带出一批好老师

    记者来到镇雄县办学规模最大的乡镇完全中学——以勒中学时,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正在进行。教研室内,多名历史老师围坐在一起,目光聚焦在教师须若愚身上,一边听课,一边仔细记录。

    去年秋季学期开学,昆明市第十中学的6名骨干教师、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的4名骨干教师来到以勒中学进行帮扶。有9年高中历史教学经验的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教师须若愚就是其中之一。他设定了两个目标——带出一批好老师、教出一批好学生。

    怎么带出一批好老师?担任高二年级教研组长的须若愚把同年级4名老师的课先分别听了一遍,然后做出详细的分析材料发给大家交流讨论,以求找到更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他也欢迎其他老师听课,互相取长补短。

    怎么教出好学生?须若愚的答案是——“用心和学生沟通”。他所教的班里有名女生,起初上课不专心。须若愚侧面了解到,这名女生来自脱贫家庭,不小心摔碎了眼镜,却不好意思和在外务工的父母讲。须若愚自掏腰包,带她配了一副眼镜。这名学生很感动,之后上课专心多了,发言也积极了。

    “‘组团式’帮扶解决了学校面临的诸多难题,真正给学校注入了活力,也让山区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以勒中学党委书记何福华说。“组团式”帮扶,为县乡中学培养了一支留得住、教得好、带不走的教师骨干队伍。

    浙江外国语学院附属镇雄中学与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学军中学、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结成紧密型教育共同体,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建立起“专家引领—团队协作—自主发展”的体系化人才培养制度,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除了“组团式”帮扶,镇雄县还不断完善教师招聘政策,通过奖励住房、提供安家费和年度激励基金等优厚待遇,吸引高中名优教师和知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县城高中从教。

    转变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暂停上课,大家一起出去欣赏‘七彩祥云’。”去年8月,西南大学附属镇雄第一中学教师李孟芹让学生们暂时放下书本、一起欣赏美景的做法在网上得到热议和点赞。“很多年过后,课本上的知识可能会淡忘,但生活中的美很难忘记,而且历久弥新。”李孟芹说,教育不该只奔着分数,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美同样重要。

    在镇雄县,和李孟芹有同样教育理念的教师并不少。

    无人机训练室、“机甲大师”科技室、“物联网”科技室、3D打印实验室……走入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致远楼二楼,科技感十足的教室分布两侧。胡克州说,之所以设置特色教室,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发掘自身兴趣点,引领他们把个人梦想与时代需求结合。

    以勒中学把社团当做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第二课堂,学生们获得了各类艺术奖项;镇雄县第三中学将“培优辅差”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芒部中学音乐班里乐声飞扬,美术班里妙笔生花,体育场上朝气蓬勃……镇雄县引导各中学从办学理念入手,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并引导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发展,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育人体系。

    除了普通高中教育,镇雄县还在云南工业技师学院镇雄学院设置六大类19个专业,方便学生县域内学习技工技能。“教育的本质不是装满,而是点亮,我们努力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为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机会。”镇雄县教体局局长朱啟才说。

    2023-07-31
  • 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启动

    人民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郝孟佳)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的通知》,计划每年遴选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和高等职业院校(含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在职在岗骨干教师或具有绝招绝技的技能大师,进行为期三年的集中培养。

    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职教“三名”计划)从2023年开始实施,每年压茬推进,旨在培养打造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名师(名匠),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定位准确、勇于开拓创新、精通现代职业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

    职教“三名”计划突出培养全过程管理,在遴选培养对象的同时,择优确定一批培养基地,根据不同培养对象确定重点方向,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提供可持续、伴随式、专业化指导。注重团队建设、示范引领,要求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主持建设名师工作室、名匠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和名校长工作室,作为公开教学、论坛研讨、现场指导、专题研修、项目共研的平台载体,同时吸纳优秀成员,共同开展远程备课、线上教研、资源建设。通过建立推荐、培养、管理、使用一体化的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名师(名匠)名校长辐射带动和“智库”作用,助力成长为职业教育教师、校长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探索者,带动职业教育教师校长能力素质整体提升。

    2023-07-31
  • 青春绽放在大运之城—— 世界大学生运动员人文交流活动正式启动(迎大运 展风采)

    本报成都7月26日电(记者孙龙飞、李凯旋)“青春绽放——世界大学生运动员人文交流活动”启动仪式26日晚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举行。

    该活动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

    当晚,“国宝新韵”博物馆文创大集、“大运记忆”外国青年影像计划、“悦读中国”文化精品展示、“魅力非遗”中国非遗文化体验活动等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动正式发布。

    启动仪式上,京剧《原神:神女劈观》再度亮相,箜篌联奏中外名曲,中外青年共唱大运歌曲,呈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明对话交流。

    据悉,作为本次交流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青春InTime”——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联欢会将于29日晚在大运村东盟艺术中心剧场举行,以国风、民乐、川江号子、说唱、街舞、电声等多元形式,为大学生运动员提供交流互动、增进理解、深化友谊的舞台。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和激动人心的时刻,各种文化在此碰撞。我认为大运会是一个可以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好机会。”国际大体联青年记者计划导师里卡尔多·罗马尼说。

    蹴鞠、投壶、射箭、空竹……活动现场,外国大学生饶有兴致地体验起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由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20余家国内知名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文创联展也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博物馆文创大集将体育与文化等进行多态链接,是真正的年轻态。”北京画院院长、策展人吴洪亮在启动仪式现场发言说,“一组信笺、一只香囊、一个玩偶甚至是小小的冰箱贴,都会让中华文化散发新光彩、传递新能量。”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更使得这个城市荡漾着青春的力量,生气勃勃。”作家阿来作为活动受邀嘉宾发言说,国际运动盛会的召开,为中华民族与全世界和平交往搭建了宽阔桥梁。

    人文交流系列活动正式开启后,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将会愈加热闹非凡。活动试运行期间,大运村内已经有不少运动员呼朋唤友地来到体验场所,跟非遗传承人学皮影、画脸谱、穿汉服……

    “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拥有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而体育能很好地消除‘不同’,建立联结。”曾多次参加“汉语桥”比赛的埃及留学生刘正曦感慨,大运会也是极好的文化交流机会。

    在活动现场,四川大学博物馆联合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中山大学博物馆等国内6家大学博物馆向参加本次大运会的全体运动员发出终身免费参观的邀约。

    2023-07-28
  • 推动爱国教育更上层楼 激励青年奋发报效国家 ——习近平主席回信在香港引发热烈反响

    “习主席的回信对香港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我们要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香港的繁荣我们来延续!”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陈蔓琳激动地说。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24日给香港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回信在香港引发热烈反响。香港各界表示,习主席回信提出热切期待,体现了对香港青年乃至整个香港社会的关怀和重视,香港各界一定会继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更上一层楼,培育爱国爱港、具有世界视野、可堪大任的新一代,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近日,培侨中学高一年级全体学生给习近平主席写信,汇报参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表达赓续爱国爱港精神、为国家强盛和香港繁荣贡献力量的决心。

    培侨中学校长伍焕杰说,习主席亲自回信,肯定学生们深刻体会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身为香港年轻一代的使命与担当,学生们都特别激动。这是习主席对培侨中学学生的期望,更是对香港全体学生的期望。学校将带领学生们认真学习贯彻回信精神,切实做到信中所说的深入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

    培侨中学教师穆家骏说,习主席回信是对学校和教师爱国教育的高度肯定,鼓励大家在爱国教育工作上做得更好,老师们除了教授课堂知识外,也会带学生到外面去看看,了解国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现在的国情,从而做到行万里路跟读万卷书相结合,这是中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

    曾参加与“天宫”航天员互动活动的陈蔓琳是给习近平主席写信的学生代表。她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香港青年,会时刻牢记习主席嘱托,锤炼本领,担负起建设祖国、建设香港的责任和重担。

    “国富民强中华心,薪火相传爱国情。我们身为新时代香港青年,作为培侨中学的学子,不可失去的是对历史的敬畏,不可遗忘的是先辈的流血付出。”曾现场参加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安葬仪式的培侨中学学生代表曲木之懿表示,习主席的厚重寄语,深深烙印在香港莘莘学子的心中,我们将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追寻前辈的脚步,了解国家发展,坚定报效祖国、建设香港的决心。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说,回信字里行间彰显习主席对香港年轻一代履行使命与担当的殷切期许。他表示,特区政府定会推动和加强爱国主义和国民教育,并提供有利香港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成为爱国爱港、具备世界视野、有抱负和具正向思维的新一代,推进“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行稳致远,为建设美好香港、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说,习主席始终关心香港青年发展,更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建设香港,为实现民族复兴积极贡献力量。教育局将以行动回应国家对教育的期盼与嘱托,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充实国民教育体系。通过优化学校课程,提升教师专业性,引导青少年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表示,习主席回信展现了对香港青年的特别关心和关爱。该会副会长、教育界立法会议员朱国强表示,香港学生到内地考察是了解国情与历史的最佳路径。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结合内地考察,能更好地推进“厚植家国情怀”的成效。

    香港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陈清泉说,习主席的回信是对香港青年的勉励,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香港的关怀、对青年的爱护,一定能激发香港年轻一代的使命感和担当,践行习主席的嘱托,为祖国、为香港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2023-07-28
  • 兰州大学:坚定信心 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七月盛夏,刚刚结束期末考试的兰大学子,迎来了“学在兰大”之“科学与中国”院士行系列报告会。两天时间里,13名院士应邀面向全校师生讲述科学家精神、传递学术最前沿动态、展开热烈讨论,每一场报告会都座无虚席。这是兰州大学为同学们精心送上的暑期学术大餐。同学们纷纷表示,与院士面对面,才是兰大学子暑期正确的打开方式。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兰州大学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主题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高质量学习、解剖式研究、当下改并长久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精研细读强根基

    兰州大学党委将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读书班一体部署,学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坚持不懈把理论书籍作为“案头卷”,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研读,深入学习领会理论内涵、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学校党委精心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等九个专题,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研讨,深入谈体会、理思路、树目标、明举措,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具体举措。

    同时,学校将各中层党组织和师生党支部通过横向联动纳入共同学习的架构体系,认真开展“靶向”集中学习研讨,紧密结合本单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通过专题式、研讨式学习,着力在增强政治意识上有新提升、在掌握立场观点方法上有新收获、在胸怀“国之大者”上有新提高、在把握“校之要者”上有新思路。

    38位中层党组织书记、22位学院院长用一周的时间在井冈山大学集中学习培训,深刻感悟革命精神,聚焦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打破思维定式,认真探讨如何扛牢和担好学院院长、书记的责任与重担。

    “全校上下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所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严纯华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教育强国”专题学习会议上说。

    解剖调研找问题

    在兰州大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等瓶颈问题深入调研,把师生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摆在最重要位置,形成校级层面12项、各中层单位150余项整改整治问题清单,抓好典型案例解剖,全面分析找准根源和症结,举一反三,起到剖析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的实效。

    聚焦专项整治,加快教职工公寓修缮工作,主动通报工作进展接受监督;校区间开通定制公交,信息填报“一表通”工程启动,办好一批暖心事、贴心事,不断增强师生的信任感、获得感、幸福感。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深度“把脉”学科建设发展,制定实施《兰州大学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全面修订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召开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研讨会,持续实施本研贯通一体化培养,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关注学生就业,精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打造“行业+用人单位+实习基地+学院”的就业资源维护和拓展模式,开展“访企拓岗”,实地走访用人单位200余家,开拓岗位1200余个,助力学生“好就业、就好业”。

    针对部分学院人才短缺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对急需紧缺人才“一院一策”稳培引用。

    兰州大学还针对校级层面整改整治问题开展“回头看”,推进形成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制度办法,避免问题倒流。

    “兰州倡议”建新功

    随着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恰逢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发出“兰州倡议”,兰州大学作为中西部代表性高校,建设教育强国,服务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

    兰州大学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密集推进与西部六省区深度合作,先后与内蒙古、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以及甘肃省的部分厅局、市州和重点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让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共荣共生。

    兰州大学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要求,以“四个面向”为牵引,深化推进与甘肃省发改委、生态厅、自然资源厅、林草局等省直单位合作;积极推进与中国兵器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华为等大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使命越光荣,任务越艰巨,越需要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下一步,兰州大学将进一步坚定‘在西北办好一流大学’的信心决心,持续以高质量的主题教育引领开拓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贡献兰大力量。”兰州大学党委书记马小洁说。

    2023-07-27
  • 防控近视“启明行动”将开展 发布《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

    本报北京7月26日电(记者白剑峰)为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儿童眼健康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在全国持续开展“启明行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健康促进活动,并发布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重视儿童眼保健,守护孩子明眸“视”界。强调预防为主,推动关口前移,倡导和推动家庭及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营造爱眼护眼的视觉友好环境,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海报墙报、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倡导,向社会公众传播开展儿童眼保健、保护儿童视力健康的重要意义,以《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核心知识十条》为重点普及预防近视科学知识。创新健康教育方式和载体,开发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科普作品,利用互联网媒体扩大传播效果,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指导相关医疗机构将儿童眼保健和近视防控等科学知识纳入孕妇学校、家长课堂内容。

    开展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咨询指导。医疗机构要以儿童家长和养育人为重点,结合眼保健和眼科临床服务,开展个性化咨询指导。要针对儿童常见眼病和近视防控等重点问题,通过面对面咨询指导,引导儿童家长树立近视防控意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户外活动,养成爱眼护眼健康行为习惯。

    提高儿童眼保健专科服务能力。各地要积极推进儿童眼保健专科建设,扎实组织好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儿童眼保健”项目,推动各层级开展比武练兵,提升业务能力。

    2023-07-27

  • 首 页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