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实习,你的目标达成了吗?

    每天冲刺的那个月,让我提前升级了“出厂配置”


    如果说很多同龄人的实习初体验是“温和启蒙式”的,那我的第一份实习“实战感”则过于强烈。


    大二那年临近暑假,全班同学都在兴奋地憧憬着即将到来的实习。师兄师姐提前“打预防针”,说一两个月时间,很多单位不会太把学生当回事儿,顶多让你端茶送水,干干杂活,结束时领个说得过去的鉴定就不错了。


    我报名去了当地的电视台。由于报名竞争的大学生很多,等我接到录取通知,时间已临近七月底,这意味着我只有一个月可以干活了。报到的第一天,我怀揣佛系心态,盼着每天能分配到一点点任务就心满意足了。


    一进办公室,只见一群编导拿着材料奔来走去,一刻不停地接打电话,感觉没人有空搭理我。坐了10分钟,一位老师拎着一大包录像带,气喘吁吁跑进来,环顾四周,目光落到我身上。我立马站起来:“老师好,我是新来的实习生,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老师顿时两眼放光,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大声说:“太好了!就是你了,跟我走。”


    我既紧张又兴奋地默默跟在老师后面,一路走到机房。那里已经有很多编导围在三排编辑机前,聚精会神地剪片子。老师问:“你学过后期剪辑吗?”我点点头:“在学校上过两学期的课。”“那就好办了,我们要赶紧剪辑刚录完的一期节目,你跟着我学。”


    那天老师带着我剪了3小时,我一边辅助一边记录,随时搜索素材发给老师。临近傍晚,正当我心花怒放地感到首日收获竟如此巨大时,老师站起身:“不行,我必须上楼开一个紧急会议。我告诉你这片子接下来十分钟的要点,你来做。”


    我几乎瞬间“石化”!第一天来实习,竟直接让我承担这么重要的任务,搞砸了咋整?还没等我演绎波澜壮阔的内心戏,老师拍拍我肩膀:“看好你哦,加油。不懂就问旁边的后期老师。”然后一阵风似的离开了。


    我战战兢兢地开始操作,起初内心是绝望的,已经脑补起干砸后被老师直接扔出去的悲惨画面。但是显然,除了尽力做下去,我也没有其他选项了。


    一个小时后,老师出现了,看看我的成果,露出满意的神色:“不错,上手很快。明天我们到录影棚录下一期节目,你也去现场协助。”


    那天回到学校宿舍,室友听我说了首日的经历,都很震惊:“电视台如此用人不疑的吗?”“你们老师心好大!”


    次日早8点,我比约定时间提早半小时到达,那位老师及很多工作人员已经在忙碌了。老师给我讲了一遍这一天我要做的工作,包括接待录影嘉宾、送资料、对流程等。然后,那天我一分钟都没闲着,连吃盒饭都在看流程文件,和嘉宾们打电话确认时间。


    在化妆间,有一位等候的嘉宾看着我问:“姑娘多大了?看着很小啊。”我说:“今年大二了。”对方很惊讶:“年纪轻轻就在电视台做这么多事啦?不错不错。”


    那天录完节目,已经差不多夜里12点了,我们还要一起打车回台里送录像带,开个会。老师原本让我先回学校,我说:“毕竟我只实习一个月,机会难得,想完整感受一下电视台工作的全部流程。”


    我来这座大城市上学两年,第一次见证了零点之后市中心的模样。街上路人稀少,电视台依然灯火通明,窗外璀璨的天际线灯光都熄灭了,而后期机房里全员到齐,沉浸在热腾腾的加班氛围中。


    这样的场面非常“人间真实”,很像都市职场剧的画面,头一次实习的我感到莫名踏实和愉悦。我终于把课本知识付诸实践了,更靠近这座大都市的内在“灵魂”。原来,自我实现这件事,如此令人热血沸腾,比吃喝玩乐有意思太多了。


    后来,我每天的工作越来越多,甚至独立做了好几个采访,参与找选题,外出拍摄,得到了导演们的夸奖。


    实习结束那两天,我去领鉴定,没想到,带教老师给我的表格写满了,都是肯定和鼓励的话。第一天让我直接上手干活的老师走过来说:“怎么样?这个月苦坏了吧?毕业后怕是不敢来上班了。”我说:“我反而觉得,自己是蛮喜欢过刺激的人生的。”


    我忍不住多问一句:“您为什么第一天就让我做那么重要的工作呢?”


    老师一笑:“因为你是少有的主动问我们要活儿干的,看你那样子,就知道你靠谱,也会努力。实习生越靠谱,机会就越多。”


    毫不夸张地说,那个夏天,我一个月积累出3个月的知识量,每个小时都在“打仗”。正是充满挑战的暑期实习,让我提早感知到了这个行业的真实挑战和魅力,提前升级了“出厂配置”,从而有规划地度过后续的大学生活。(凯莉)

    2021-08-20
  • 同济大学知识产权EMBA项目全“新”推出

    新华网北京7月8日电日前,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许春明做客2021年新华网商科教育访谈,介绍同济大学知识产权EMBA项目(IP-EMBA)情况和相关政策。

    立足新时代潮头,同济EMBA开创管理教育新高度

    同济大学是全国首批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高校之一。同济EMBA自2002年创办以来,始终坚持走“特色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项目课程根植于中国商业管理实践,全面覆盖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所需专业技能和战略思维,全球优聘国内外顶尖商学师资,国际视野与中国实务并重,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业界领袖。同济大学连续通过美国管理商学院联合会(AACSB)国际认证、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EQUIS)国际认证、英国工商管理协会(AMBA)国际认证,成为大陆第六所同时获得AACSB、EQUIS、AMBA三大国际认证的商学院。

    历经二十年发展,同济EMBA勇立时代潮头,在原有优质课程的基础上转型、升级、优化,以更具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更多元化的优质师资、更专业化的服务意识,为中国企业管理者们搭建高端学习交流平台,构建有影响力与价值的全球菁英校友网络。



    面向新发展阶段,IP-EMBA适应转型升级新需求

    许春明介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也伴随着商科教育的转型升级,同济大学今年推出知识产权EMBA项目,主要考量两个方面的背景。

    第一方面是宏观背景。这种宏观背景体现在国内外对知识产权的高度重视。从国际上讲,知识产权已经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重大议题,也是我国走向国际、融入国际过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对国内而言,知识产权已是国家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第二方面是微观背景。许春明认为,对商科教育而言,更多的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以往谈起商科教育,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尤其是中国企业参与到了全球的经济竞争当中,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战略性资源和新的生产要素。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已经从过去的质量竞争、成本竞争,转化为对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竞争。从利润角度来说,知识产权逐渐成为许多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在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和生产要素这一背景下,为了适应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商科教育的转型升级,同济大学推出了知识产权EMBA。”许春明说。

    建立新资源平台,IP-EMBA汇集知识产权新优势

    许春明介绍,设置知识产权EMBA国内没有先例,国外目前也没有太多的参考借鉴。所以,要开设知识产权EMBA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若是没有一定基础,往往最终很难成功。“知识产权学科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其特殊性就在于知识产权学科的交叉性、专业性和国际化。因此,同济大学的知识产权EMBA是由两大学院合作推出,一个是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另一个是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

    许春明介绍,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院,是2016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下,以建设世界一流的知识产权学院为愿景目标、依托同济大学成立的一所学院。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是具有平台优势。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是一个融合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政策以及知识产权国际治理的平台,是由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支持所设立的。

    第二是国际化优势。国际化本身也是同济大学的特色之一,长期以来同济大学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长期开展深度合作。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不但与联合国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开展合作,还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创新与竞争研究所、慕尼黑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东京大学等国际一流科研院所和高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第三是交叉学科优势。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不是一个法学院,也不是一个商学院、管理学院,而是融合法学、管理学、经济学乃至设计学、生物医学等理工学科,相互融合所形成的一个交叉学科学院,这切合知识产权EMBA所要求的交叉融合要求。

    第四是师资优势。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的师资采取“三三三制”,即三分之一是本院师资,三分之一是国际师资,三分之一师资来自国内实务部门。本院师资现有30位老师,其中教授12位,来自于不同的学科,如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国际化的师资来自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德国联邦普通法院等高层次实务部门、国际一流大学及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国内的校外实务师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以及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以及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领域高管。

    落实新管法融合,IP-EMBA塑造现代商业新领袖

    许春明介绍,同济大学IP-EMBA项目在培养方案中将体现知识产权“以法为本、以商为用,法商融合”的理念,充分发挥同济大学的平台优势、国际化优势、交叉学科优势和师资优势。在课程设置上,将开设知识产权经营管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技术转移管理与实践、知识产权案例及实践、品牌战略管理、知识产权大数据运用及实践、知识产权国际治理等专业选修课程,还将安排富有特色的国际学期海外游学课程。

    最后,许春明介绍,同济大学IP-EMBA的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法商融合的知识产权商业领袖,形成中国首席知识产权执行官(CIPO)群体。

    许春明表示,在逐梦前行的新时代,希望IP-EMBA培养出的新兴人才能够服务祖国和社会的全新发展,践行同济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拳拳诺言。同时,面对当下多元嬗变的环境,希望IP-EMBA的推出,能为管理教育的锐意改革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助推管理教育新格局的加速构建。

    2021-07-08
  • 北京高招录取启动全部远程网上录取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2021年北京高招录取工作于7月6日至30日进行。录取工作全都实行远程网上录取。

    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包括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录取和师资班、高职单独招生录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录取按本科提前批(A段)、本科提前批(B段)、特殊类型招生志愿、本科普通批、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普通批顺序依次进行。

    录取工作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参加不同批次(类型)录取的高校,分别执行不同批次(类型)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校强基计划招生、“双培计划”“外培计划”(普通类专业)招生、高水平艺术团招生以及有特殊要求的院校(专业)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使用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简称“特殊类型招生线”)。

    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规定,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投档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校确定。平行志愿投档时,高校应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高校负责对已投档但未被录取考生的退档原因作出解释。当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第一志愿的考生电子档案不足时,高校不得拒录非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

    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介绍,录取期间,按考生已填报志愿录取结束时,如当前批次高校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征集考生志愿,考生要及时关注相关信息。

    根据安排,本科提前批录取时间为7月6日至14日。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时间为7月15日。本科普通批录取时间为7月16日至21日。考生填报专科志愿时间为7月21日至22日。高职单招录取时间为7月23日至26日。专科提前批录取时间为7月23日至27日。专科普通批录取时间为7月28日至30日。(记者武文娟)

    2021-07-07
  • 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差异化是关键





    视觉中国供图


    地方高校如何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努力成为推进我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和发动机?各地方高校都有着不同的“答案”。前不久,江西省印发了高等学校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提到实施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行动计划,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事实上,我国早已开始探索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共同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拉开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帷幕。

    不同分类方式发展模式不同

    地方本科院校为何要转型呢?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教育任务,我国高等教育由此发生了革命性调整,高等教育类型被划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2种。“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院校设置上,又把它们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3大类型。‘2还是3’,其实在发展的目标、路径、模式等方面是不一样的。”《高等教育蓝皮书》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小平教授阐释道,“应用型大学恰好介于其中,它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型院校。在高等教育类型上,应用型大学也介乎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所以才要走转型发展之路。”

    “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本科以上层次、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应用型人才。”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周群英是《高等教育蓝皮书》的作者之一,据她介绍,2015年之前,国家教学成果奖项有51项涉及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见部分高校已对本科以上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自发式探索。

    《意见》的出台,使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由之前的各地方政府和院校自发探索阶段进入了中央政府政策引导和促进阶段。

    “转型的重心主要是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为此,地方政府颁布各项政策以推进地方高校开展试点改革,形成了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一体化、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高校组建各种类型联盟,合作统筹资源,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周群英说。

    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主动对自身内部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关系进行调整、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进而实现内部稳定性与外部兼容性相平衡的动态发展方式。”周群英指出。

    周群英研究发现,本科院校转型、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确立本科教育的主导地位;明确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使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动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化发展。

    在专业调整方面,以常州工学院为例,其基于常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增设飞行技术专业,停招酒店管理专业,同时对接产业链逐渐形成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等10大专业集群。“专业的调整,一般是基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对专业进行改造,以及对接产业链发展专业集群。”周群英说。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重在发展‘双师双能型’教师。”周群英指出,如莆田学院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高达61.29%;除了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还鼓励、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赴国内外高校访学进修,赴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

    “转型高校应重视并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包括人员交流、构建合作平台、组建校企联盟等。”周群英说。

    在一系列积极措施推动下,高校转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离真正转型成功尚有一段距离。“转型过程中,部分高校出现了新的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周群英指出,对地方本科高校而言,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跳出传统精英教育的老路,重点培养服务地方或行业产业的专业化人才,但人才培养的转型并非贴上“应用型”标签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制度性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变革。

    此外,经费投入未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缺乏权威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等问题也困扰着转型中的高校。

    走差异化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既要认识到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也要认识到这种转型发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对于应用型大学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刘小平认为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因为转型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条件和已有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是由内而外、由易而难的渐进式发展,不可能靠短期行为就能完成。并且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在基础条件、理论指导等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

    “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很重要。”周群英指出,在不可能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唯有地理位置相近、专业设置相同的学科专业有效利用和挖掘区域资源,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刘小平看来,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必须走差异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2个核心问题上,应用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是不一样的。新建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要转型发展为应用型大学,必须重新考虑自身的目标定位、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模式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要走与研究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等不同的发展之路。”刘小平强调,应用型大学要将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研融合上来,加强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周群英认为,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高校在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和服务地方之间保持张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处理好人才普遍需求与地方实际需求的关系。(本报记者叶青通讯员杨欣)

    2021-07-06
  • 张桂梅:改写大山女孩命运的“擎灯人”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6月29日,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张桂梅发言时讲到这句时提高了声音。


    观看直播的全国观众将目光聚焦在她贴满膏药的手上——正是这双手,把近2000名求学的农村女孩带出大山。

    张桂梅是被搀扶着走进人民大会堂的,上楼梯时步履蹒跚,手腕、手背和指头的关节处都贴满膏药。今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她也是坐着轮椅接受表彰的。

    张桂梅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她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这里,学生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3分钟之内要从教室赶到食堂,吃饭不超过10分钟;即使在40摄氏度的夏日,每天也只能洗一次澡……

    张桂梅笃信这套管理办法足够磨炼学生的意志。“铁腕”模式就是抓学习,对于这些已远远落后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来说,这是她能找到的最好的加速剂。她始终是学校里最早起、最晚睡的“擎灯人”。

    张桂梅总是隐藏起脆弱的一面,把最严厉的一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次,学生米兰考试不理想,去找张桂梅谈心。张桂梅就把自己的手伸给米兰看。那双手每天早上折磨得她疼痛难忍、睡不好觉。只有贴上膏药,她的手指关节才能勉强动弹。

    尽管已经64岁,但近12年来,她几乎是个没怎么好好休息的“狠人”。此外,她身上还有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23种疾病。

    她在12年里走过约11万公里的家访路,共接收近2000名农村女孩入学。“那个山好大好大,有的女孩是家里祖祖辈辈出来的第一个高中生。”她一一劝说那些经济拮据或有重男轻女观念的家庭,“高中我们不收一分钱;上大学,我们也能帮忙;她想念啥,我们都帮。”

    祖籍在辽宁的张桂梅从17岁就到云南支边,后随丈夫一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一中任教。1996年,丈夫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张桂梅倾尽家中积蓄为他治病,但最终丈夫还是撒手而去。

    后来,张桂梅辗转到华坪县中心中学任教。但不到半年时间,她被查出子宫肌瘤,足有5斤重。当时的张桂梅绝望极了,同事们都鼓励她“放心治疗”;当时的华坪县县长还劝慰她说:“你别怕,我们再穷都会救活你。”

    那时,华坪县发出倡议为张桂梅募捐。一名家住山里的妇女把仅有的5元钱回程路费都捐了。

    不久后,张桂梅熬过了生死关头。

    “他们把我救了,我活着要干什么?”从那以后,她几乎把捡回的这条命都给了华坪县。尽管她无儿无女,但从2001年起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那里的孩子都叫她“老妈”。

    她逐渐发现,班上的女学生越来越少,有人干脆不来学校了。一个家庭有限的教育机会一般只留给男孩。大山女孩的惯常命运,就是早早嫁人生子、干农活儿。她们生下的女孩,依然不被重视,甚至遭到遗弃。

    在张桂梅看来,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她决定办一所给山里女孩上的免费高中。虽然她没有资金、只担任过班主任,这个想法在当时的人看来并不成熟,但她却铁了心要干。

    2002年,张桂梅干了一件“疯狂”的事,她把自己获得的所有奖状证书都打印出来,摆在昆明街头“募捐”。她当时单纯地期待着,云南有那么多人,每个人捐5元、10元,建学校的钱就有了。但有人以为她是骗子,甚至放狗咬她。5年过去了,她只筹集到1万多元。

    2007年,因为要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华坪县特意为张桂梅拨了几千元经费用于购置参会正装,但她转手就把钱给了儿童福利院。

    穿着旧衣服进京,她甚至没发现自己的裤子已经破了洞。十七大召开期间,媒体关注到了这位穿着破洞裤子的党代表,也开始关注她想创办女子高中的故事。

    虽说学校办起来了,但因为环境艰苦、学生底子差,没多久,17名教师中有9名离开。细心的张桂梅发现,留下的教师中有6名是中共党员。她因此执拗地相信:“要是放在战争年代,剩一个党员,阵地都不会丢掉,而我们有6个人。”

    因为经费紧缺,他们就在学校二楼画了一面党旗,把入党誓词写在上面,还没宣誓完,几个人都哭了。

    “我把党的声誉看得很重,把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看得很重。”张桂梅说,她最爱唱“红梅赞”、爱看《红岩》和歌剧《江姐》。她把党章和红歌歌词带到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教给女生们。

    “我一定要做‘焦裕禄式’的人。”她至今仍然记得,自己在入党申请书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即便把半生都用来改写大山女孩的命运,张桂梅仍然谦虚地称自己“是一名普通教师”。

    10年来,在张桂梅的带领和全校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之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教学成果丰硕可喜:2011年第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时,96名学生中有69人的成绩上本科线,一本上线率4.26%。到了2020年,全校159名高考生中有150人的成绩上了本科线,一本线以上考生占总考生数的44%。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这是张桂梅给学校定下的校训,她鼓励女生们有自信,也有野心,希望她们“在山沟沟里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未来”。

    “现在大部分女高学生选择的职业是医生、教师、警察、部队军人。”张桂梅说,今年,得知有两名女生参军去西藏,她竟有些不舍。

    “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张桂梅问。

    “不是你告诉我们的吗?”女生们回答道,“祖国哪里需要,我们就上哪里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艺)

    2021-07-02
  • 教育部开通2021年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

    6月29日,教育部开通2021年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热线电话主要是受理高校学生国家资助政策的咨询和有关投诉建议,电话号码为010-66097980、010-66096590。

    今年是教育部连续第17年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集中受理阶段为6月29日—9月15日(含周六、日),每天受理时间为8:00—20:00。

    为了更好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今年热线电话除在暑期集中受理外,从9月16日起将在每个工作日8:00—11:30,14:00—17:00常年开通。这是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有关要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举措。

    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及所属高校、中央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均应开通热线电话,具体时间自行确定。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覆盖各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在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新生入学资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补偿代偿、“绿色通道”等多种资助方式并举,确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为帮助广大学生和家长及时准确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申请获得相应资助,教育部自2005年起,每年暑期均开通热线电话,通过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长直接沟通,为他们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教育部特别提醒学生和家长:开学前后是诈骗高发期,一定要通过教育部门和高校等正式渠道咨询学生资助政策,提高警惕,谨防诈骗,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2021年教育部和各地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一览表




    2021年部属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一览表

    2021-07-01
  • 怎样答好“毕业消费”这道题?听听学子们怎么说

    新闻回放

    2021年全国高考的大幕至今已落下半月有余,伴随长达近3个月超长暑假的到来,“嗨玩放松”“外貌蜕变”“培训提升”成了考生们度过这段告别与启程时光的关键词。与之相对应的是,庞大高考生群体近期集中开启旅游出行、电子产品、医美、培训学习等消费模式,正逐步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活力,成为“后高考经济”的消费主力。

    主持人语

    “后高考经济”与商家的推波助澜密切相关,但也是消费社会的客观现象。自这个概念出现伊始,媒体和相关部门每年都告诫准大学生们要理性消费,甚至给出具体的消费建议。但消费者作出的选择是受心理和社会影响的,准大学生对商品与服务的追求,除了实用价值,还有身份建构与认同。本期几篇评论出自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之手,他们超越一般的理性劝导,不仅从经济人的视角,更从符号人、文化人、社会人的角度对大学生们提出中肯的建议。

    答好“毕业消费”这道题

    高考落幕,高中毕业生又成为“后高考经济”的消费主力,电子产品、旅游、医美、技能培训等消费火爆,商家也设法在其中捞金。

    这种消费火爆现象很正常。长达近三个月的假期让学生拥有充裕的自主时间,不少家长也很乐意将消费自主权交给孩子。但是需要看到的是,学生社会经验尚浅、消费观念未必成熟,有容易陷于消费认同的倾向,即个体通过消费手段来表达自己与他人或群体的异同点,突出表现为炫耀性消费和符号消费。青少年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渴望通过时尚、潮流、个性等元素来表达自己或融入群体,往往成为符号消费的忠实追随者。与其说有些人看重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倒不如说是对商品背后“意义”和“内涵”的追求。如果家长一味满足这种消费需求,则有可能助推孩子冲动消费。

    在“后高考经济”的消费认同中,受到物或符号驱使的并不限于高中毕业生,家长也不例外。如升学宴本是为分享孩子升学之喜,感谢师恩,但当下的升学宴不少已变味为炫耀或作秀。而真正的主角——准大学生们——在推杯换盏中,价值观会不会受负面影响,反倒少有人在意。

    偶尔为追求身份或价值认同的消费,本身未必有多大危害。不少学生和家长也抱着“就这一次”的想法,默许了若干非理性消费。可是,科学的家庭教育不仅包括高考前家长对孩子的全方位帮助,更难得的是高考结束后家长们在包括消费观念在内的教育细节上花点心思,让孩子自己扣好人生的扣子。

    有媒体报道,高考结束后山西一位老师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山西骑行至上海。在这次特殊的毕业旅行里,随着双轮飞驰,课本上的内容成为孩子们眼前的真实风景。这种生动的教育告诉我们:人生远不止是当下的一场考试!后高考的消费问题既然摆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就应该答好。(崔逸星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身份转变无需消费来证明

    每年高考结束,毕业生总能掀起一波消费高潮。身份转变的诉求影响不小。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紧张,高考结束后,学生或多或少想抛却高中时期“苦行僧”的形象。很多女生在高考结束后选择染发、化妆等一些高中阶段被禁止的行为。还有不少毕业生在高考结束后,会要求父母为其购买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这无可厚非。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这些都是必备品。但也存在部分毕业生不顾家庭经济实力,以“邀功”心态强求父母购买高端奢侈品的现象。这些行为背后都隐含着学生转变自我身份的诉求。

    但是,依靠消费来进行身份转变并非最优方式。毕业生尚未有自主谋生的能力,一切开销依然来自父母。过度消费只会增加家庭负担,引发家庭矛盾。高中和大学的生活方式迥然不同,高中生活是“三点一线式”,而大学生活更宽松自由。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好心态,更加自主自立,锻炼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

    在近三个月的假期里,毕业生可以适当放松,但不能自我放纵。做好高中和大学的衔接,是这个假期里学生最该认真思考的事情,可以提前了解自己专业的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规划;可以培养一份兴趣爱好,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可以利用假期加强锻炼,野蛮体魄。这些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的转变才更凸显一名准大学生的身份特点。(王为民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里子过硬,面子才更有光

    据媒体报道,高考后学生扎堆美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后高考时期医美消费的火热,折射出学生强烈的个性表达诉求和短期内自我评价标准的迷茫。

    囿于备战高考的学习压力和中学校规校纪,大部分学生对自我外貌的关注处于“被压抑”的状态。高考过后,压力一时间得以释放。医美对刚刚走出高中的学生而言格外新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再加上商家的推波助澜,学生很容易在美容过程中获得“蜕变”“展示自我”的假象体验,舒缓求学过程中紧绷的神经。

    高考后适度美容本身无可非议。面对即将步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在新的校园、新的平台展示出自己的个性特点,这种心理应该得到理解。但医美经济的火热让我们不得不有所警醒,学生对容貌是不是存在过度关注甚至出现了容貌焦虑的心理亚健康现象。如果存在,学校老师特别是家长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提醒和引导。

    外貌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标榜个人独特的性格与气质,但也只是“锦上添花”,内在学识、气度所养成的气质远比一时“面子”上的光彩更具有魅力。尽管大学给予学生更加自主、展示个性的空间,但学习依然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况且学生自身并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医美本身也存在较大的风险。这些潜在的问题都需要被看到。

    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应当树立健康的美容观念,提防落入容貌焦虑陷阱,充分利用高考过后的假期时光审视自我、悦纳自我,对未来的发展、提升作出合理规划,别被“容貌至上”的错误观点带偏。(孙逸菲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2021-06-30
  • 知己知彼 科学报考——各地高考志愿填报工作进行时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赵琬微、胡浩)全国各地陆续进入了高考填报志愿时间。今年,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第三批高考改革省市的考生迎来了全新的志愿填报模式。

    记者采访了解到,新高考改革带来志愿填报的显著改变。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王烨表示,新高考改革后,考生考试的科目以及志愿填报的模式发生改变,不再区分文理科。同时取消了本科一批、二批、三批,本科普通批只有一个批次,考生志愿填报选择更加充分。

    近几年,一些高校新增了部分本科招生专业。以北师大为例,北京校区新增金融科技专业,新增心理学、地理科学和经济学三个专业进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等,紧密结合学校的优势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

    对外经贸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徐松表示,对于新高考改革省份,高校招生最大的政策变化是设了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这要求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必须确认选考科目是否与心仪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匹配。

    “我校大部分热门专业不限考试科目,如经济、金融、法学、管理、文学等专业,但部分专业如金融工程、精算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类等专业限考物理。”徐松说,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必须详细了解。

    针对高考改革带来志愿填报的改变,专家提示,考生与家长要认真了解今年政策规定,并通过官方渠道与学校的招生负责老师进行对接,详细了解各校的招生录取政策。

    ——志愿填报“委托”给机构不可取。针对填报志愿模式的变化,有的家长担心自己对大学最新的专业设置不了解,难以给孩子指导。一些社会机构从中看到了商机,为考生提供价格高昂的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对此,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不要简单地把志愿填报“承包”或者“委托”给他人,而是请考生、家长和学校共同深入细致地参与研究,家长带着考生一起完成这次重要抉择。

    他建议,填报志愿要遵循考生、家长、老师三方共同参与的原则。考生要认真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家庭的期待出发,将理想、爱好和目标结合在一起,对专业方向、学校类型进行判断和选择。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教师席蓉蓉说,填报高考志愿既是孩子升学的一次选择,也是生涯规划的重要一环,可以开个家庭会讨论决定。引导孩子在全面认识自身能力、兴趣特质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理想、大学专业特点、未来发展趋势等多种因素,慎重做出选择。

    ——多途径了解权威招生信息。北京四中教学处副主任程国红说,家长和考生要用好资料,了解往年招考情况。通过多途径、多渠道了解权威信息,如北京考试院网站、阳光高考平台,各高校官网等。同时,通过线上官方平台或线下咨询会与目标院校沟通。

    教育部提示,在志愿填报指导过程中,各地各校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的政策解读、参考信息和咨询指导。要加强志愿填报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虚假宣传、违规开展志愿填报指导的经营机构进行严肃查处。

    2021-06-29
  • 北京中考透露哪些教改新信号





    6月24日,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考点考生正在有序进入考场。卜向东摄/光明图片

    6月是大考月,高考之后随之迎来了中考。

    中考承上启下,连接两方。“新高考”改革实施后,每年的中考都被认为体现了“教改风向标”的意义。今年的北京中考26日落下帷幕,围绕试题的分析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初三师生,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初三语文教师于敏告诉记者:“学生们总体觉得不错,考完了还比较开心,试题的难度也比较平稳。尤其是语文作文题目,两个题目任选其一,无论是‘做一颗怎样的种子’还是‘我挂断了跨越时间的电话’,一个脚踏实地,一个畅想未来,恰好是青少年的两种性格。基本上关照到所有的青少年,大家都有话可说,同时又考查了学生们平时对于读书的积累。”

    中考试题体现了怎样的教改风向?有哪些值得关注的部分?记者采访了北京考试院相关专家和一些中学教师。

    试卷难度增加了吗——

    “不抢跑”,突出考查的依然是“主干知识”

    中考结束后,一些网友发帖认为“题有些难”,争议主要集中在物理和道德与法治两科,一些网友认为这两科的题目有些“意想不到”。

    对此,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张玉峰告诉记者:“物理试卷试题多角度、多层次设问,通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具体表现,确实区分了学生的能力水平。”

    但是,他认为,今年的物理试卷难度还是以“平稳”为先的。“从整体上看,试卷稳中有变,守正创新,是一份有利于有序、平稳推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试卷。”张玉峰说。

    “试题突出考查的依然是物理主干知识。”张玉峰分析,“例如第9题,以小康向上垫起排球为例,考查的是惯性、力和运动的关系、机械能等主干知识。第11、12、14、15、25题分别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密度、压强、欧姆定律、电功率等核心主干知识。”

    对于道德与法治试卷的难度,北京市朝阳区教科院教师刘秀洪这样谈道:“试题注重全面考查,既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学生发展潜能的考查。”

    她同时认为,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又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道德与法治试卷也有一些“意料之中”的试题。“比如第20题,在第(1)问中,以井冈山时期‘苏区干部好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和脱贫攻坚时期‘白昼短,趁夜长,无愧百姓无愧党’两首不同时期的民谣为背景,重在启智明理,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认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第(2)问中,以‘学党史,唱红歌’活动为主题,通过分析两位同学唱红歌的感受,引导学生感悟来路之艰辛、出路之可追,从中汲取奋斗的力量、信仰的力量,铸牢信仰之基。”刘秀洪说。

    对于“题目难”的说法,命题组专家这样总结,“我们努力做到的是,‘机械刷题’对中考试题是无效的,引导课堂教学要坚持关注知识本质和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同时,试题的设问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心理特征,试题没有‘偏难怪’,引导教学‘不抢跑’”。

    考察的重点在哪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考试评价的重要转变之一

    记者注意到,这次中考试卷几乎每一科都注重在“真实、适切的情境下”给出题目,这也是一些培训机构“押题屡屡失灵”的原因。

    以语文为例,命题组专家告诉记者:“语文离不开情境,在具体而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思想,也是考试评价方式的重要转变之一。”

    在生活实践情境的设置方面,“语文‘基础·运用’板块设置了‘制作正阳门宣传短片’这一活动情境,在命题中努力实现两个真实。一是情境本身的真实,从搜集材料到写文字稿,再到制作采访视频,情境的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一致,真实可信。二是情境中产生的问题真实,如为短片选字、解决文字稿中的标点及书写等问题,都是制作视频短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真实问题。”这位专家说。

    数学科目同样如此,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丁明怡告诉记者:“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真实的社会生活,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如25题,背景是‘邮政企业的收入’,考查学生对统计图表信息的读取,对统计数据的解读与使用。第20题,背景是研究《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的确定东西方向的方法,希望学生在阅读分析推理的同时,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

    张玉峰表示,物理试题也在探究实际情境上下功夫,“通过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第20题,以学生熟悉的水沸腾过程为背景,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考查了学生观察、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记者注意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也是这次数学考试出现的“新亮点”,数学命题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与数量有关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如第16题,以‘两条生产线加工时间’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位专家说。

    教改指挥棒指向哪里——

    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立德树人,是贯彻各科的中心思想。围绕这个“总纲”,各个科目有哪些转变?

    语文命题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语文课程立足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试题重视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比如议论文阅读素材以‘迎接建党一百周年背景下当代青年人的担当’为话题,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介绍了‘红色基因’的重要内涵,展示了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当代优秀青年的风采。试题还注重加强对品德修养的引导。比如记叙文阅读文本中关于‘信守承诺’‘遇到困难不放弃’‘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叙写亲切自然,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品德修养的思考”。

    数学命题组相关专家表示,数学学科结合自身学科特点,选取合适的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地融入试题中,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如第2题,以脱贫攻坚中的教育扶贫为背景,介绍了2014—2018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补助资金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学习环境的提升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保障与财政的大力投入。”

    刘秀洪告诉记者,道德与法治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党史教育、法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将党史有机融入试题,希望厚植同学们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化学命题同样如此,“试题着力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彰显化学学科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贡献,激发考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社会进步、勤奋学习化学的责任感。例如第16至18题,以我国金属冶炼发展历史为情境,使考生了解化学对社会进步的重大贡献,让考生感悟化学的独有魅力,增强学科认同。”化学命题组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总之,增强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始终是我们的目标。”(本报记者姚晓丹董城)

    2021-06-28
  • 11岁少年“教科书式救人”是堂生命教育公开课

    近日,江苏徐州一名3岁幼童在泳池“倒栽葱”,隔壁泳道11岁少年胡彭军一个鱼跃上演教科书式施救,他全程表现冷静,网友称他勇敢的“淡定弟”。

    众所周知,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及生命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工作贵在平常,但现实情况却是,对于很多中小学生来说,一旦遇到险情,如何应急自救会成为一道“生命难题”。如此语境下,面对一名3岁幼童在泳池“倒栽葱”溺水,11岁少年进行“教科书式施救”,使幼童迅速脱险,显然给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带来有益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危险可以说无处不在,特别是诸如地震、溺水、火灾等情况的发生,每年的寒暑假都是各地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时段,一次次的事故再一次警示社会:一定要从学校开始,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及生命安全教育,增强学生防范生存风险、规避人身意外的能力。

    据统计,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不仅是未成年人,更多的成年人生存安全意识薄弱,应急知识匮乏。很多家长对孩子们外出总是说注意安全,却不能系统而全面地指导孩子学会防范和规避生存风险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应急教育几乎是空白,即使有开展的也多集中在交通安全方面,缺少系统化的全面教育。

    那么,学校应急教育的重要性迫在眉睫。普及生命安全教育,应成为学校亟须补上的必修课;全面系统地编写应急教育教材,才是对在校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关键。在此基础上,生命安全教育应进入社会各个阶层,让应急技能贯穿人生的始终。比如,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设置预防雷电知识课,让孩子们自小就学会保护自己,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如何规避各类意外风险。

    只有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才能促进人的自然生存和社会生存能力的提升,才能有效预防意外人身伤害,将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为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提供坚强的保障。(张西流)

    2021-06-28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教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培育了一代代追梦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让每一个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教育是民生大事,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必须握紧改革之钥,筑牢公平之基。

    群山连绵。在半山腰,一排楼房矗立,国旗迎风飘扬,琅琅读书声在山间回荡。这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木戛乡哈卜吗村小学。

    多年前,这里的教室用木桩做墙、糊上泥巴挡风,每到开学前几天,老师们还要当木匠,修补课桌椅。如今的学校,教室宽敞明亮,上课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室有3500册各类图书,食堂里的饭菜营养可口,宿舍里当年的木板床换成了高低床。

    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政策措施出台,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23个省份、95.3%的县级单位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覆盖全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91亿人次、资助金额达7739亿元。

    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的农户们觉得,要致富、要振兴,还得靠科技、靠教育。

    六枝特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是猕猴桃生长适宜区,但此前由于种植技术含量高、周期长、前期投入较大,大家对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合作,为六枝特区量身打造了一份猕猴桃产业规划,引进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猕猴桃品种,分别在不同海拔的村寨建立优良品种示范基地。从“输血”到“造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是关键。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学校和专家团队为农户们开展猕猴桃全产业链技术培训,为当地培养了一支稳定的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建设国家尊重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是国家全面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

    “十三五”期间,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200余个专业和10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

    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离不开教育;提供创新成果、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更离不开教育。

    在今年5月举办的北京科技周活动上,科技冬奥展区内,由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高山滑雪智能跟踪拍摄系统亮相。通过人工智能识别运动目标主体并锁定,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对选手的全自动对焦拍摄。

    “再过不到一年时间,北京冬奥会将拉开帷幕。这套系统将助力明年高山滑雪项目的电视直播。”该项目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教师褚旭红说。

    近年来,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高校不断提升新时代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提供着有力支撑。作为创新的源头活水,基础研究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意义。围绕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教育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并将继续开展基础学科深化建设行动,探索基础学科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

    面对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趋势,教育部完善学科专业目录,将“交叉学科”列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深入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培养创造型、复合型人才。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全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2021-06-25
  • @高考生:高考成绩陆续出炉 志愿如何填报快来了解一下

    6月23日起

    全国各地陆续公布高考分数线及高考成绩

    无论分数如何

    都请各位考生千万不要懈怠

    接下来

    志愿填报也将决定你能否和心仪大学牵手

    今天

    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

    志愿填报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合理评估自身成绩

    综合考虑选择高校

    首先,考生要合理评估自身的成绩

    通过各地分数线、一分一段表来了解

    自己的成绩大概处于所在地区的位次情况

    在一分一段表还没有公布的时候

    考生可以暂时以往年的信息作为参考

    了解自己大概需要锁定哪些范围内的高校

    紧接着

    考生就要考虑如何选择高校和专业了

    在选择报考学校时

    考生一定要阅读所要报考学校的招生章程

    了解相应的招生计划及录取规则

    如果想了解更多高校招生信息

    考生还可以登录“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进行咨询

    根据教育部“2021年高考护航行动”安排部署

    “2021年高考网上咨询周”活动

    自6月22日起至28日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举行

    平台将提供文字问答和视频直播两种方式

    每日文字问答咨询时间为9点至17点

    在选择报考院校时

    小编建议考生可以综合考虑以下维度

    ↓↓↓

    办学层次、办学性质

    办学实力及水平

    优势学科及专业建设

    校园文化

    当然

    大家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诉求来选择

    比如自己对某所大学有所偏爱

    或者是

    某所大学有自己崇拜的老师

    有自己向往已久的强势专业

    有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

    ……

    考生可以根据目标院校

    近三年的投档线及录取最低分数线

    来衡量一下自己被录取的几率

    从而锁定想要选择的高校范围

    专业选择切勿盲目

    是否有兴趣是关键

    接下来

    便是让很多人头疼的选专业环节了

    专业的“冷”与“热”

    是很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衡量和考虑的重点之一

    表面上看

    热门专业或许有很大的社会需求

    但报考人数和未来就业人数也会随之增多

    竞争也会激烈

    其实

    专业所谓的“冷”和“热”是相对的

    不会一成不变

    考生在选报志愿时

    更要考虑的是适不适合自己

    根据自己对专业的了解

    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质、未来规划等因素综合选择

    科学填报志愿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

    对于生源地为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选考科目必须与报考专业要求相一致

    此外,部分高校的一些特殊类型的专业也对

    考生的听力、视力、年龄、外语等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广大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相关专业的报考要求

    判断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

    填报志愿需谨慎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

    最后,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广大考生和家长也要制定合适的策略,通过合理分配志愿来提升录取率。在新高考背景下,考生依然可以遵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垫一垫”的原则,按照录取几率合理安排院校的梯度和排序。

    在具体排序时,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入手:

    1.院校优先:选择自己心仪的几所院校,将院校层次按梯度排好;

    2.专业优先:选择几个意向专业并进行充分了解,从设置这些专业的院校中按自己的分数及位次把握好梯度进行填报;

    3.专业和院校混合考虑:既关注院校也关注专业。

    建议考生要有明确的专业兴趣和院校目标

    多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

    这样更有利于明确报考志愿顺序

    另外

    “是否服从调剂”选项也需要仔细考虑

    慎重填写

    因为考生一旦选择不服从调剂

    投档后无法满足专业志愿要求将会被退档

    最后

    祝所有的考生都能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

    2021-06-24

  • 首 页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