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人大: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人民网南宁6月14日电(王功孝)据广西人大6月13日消息,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广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出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助推稳投资促消费、助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助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推稳就业、助推保粮食安全等五大措施,助力广西更好把握“经济要稳住”的窗口期、关键期和“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0001-11-30
  • 西宁市人大督导组对城西区“乡镇人大建设年”提升行动进行“回头看”

    7月20日上午,西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鑫一行对城西区“乡镇人大建设年”提升行动进行“回头看”,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艺枫陪同检查。

    督导组一行先后到古城台街道、虎台街道,通过听取汇报、交流座谈、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等形式,对区人大和街道人大工委在制度规范、机构建设、“两室”建设、代表工作、素质能力提升五个方面工作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就代表活动阵地建设、履职情况等与到会省市区人大代表进行了座谈。

    督导组指出,城西区人大在“乡镇人大建设年”提升行动中,通过“行动目标再提级、配套措施再完善、机构设置再优化、履职触角再延伸、代表能力再提升、建设成果再巩固”,形成了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建强队伍等许多亮点纷呈、可圈可点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大力推广运用,并对区人大创造性提出“五有四规范”建设目标,开通“代表直通车”、开设“代表讲堂”、在商圈试点建设“人大代表工作室”、试点开展“十佳”代表评选工作,以及兴海路街道人大探索建立“二三四五”工作机制、古城台街道人大推行建立“代表履职档案”、虎台街道人大建立完善人大代表全程监督机制和代表“河长制”等,不断丰富代表活动形式、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和推进镇街道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就进一步深入推进“乡镇人大建设年”提升行动,石鑫强调,一要强化党建引领,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和认识,把凝聚代表力量、服务人民群众的纽带作用发挥好、传承好;二要拓展学习平台,加强代表培训。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对人大代表培训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用好用活“线上+线下”培训模式,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三要注重关心关爱,提升服务代表水平。在抓好人大自身建设的同时,要让代表的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也要让代表的履职过程得到充分关注,让人大代表更有归属感、荣誉感。(来源:西宁市城西区委宣传部)

    -0001-11-30
  • 崇川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学习贯彻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

    7月19日上午,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党组会议,专题贯彻落实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下一步全区人大履职行权、服务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严崇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田桦、冯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吉林、王学平、俞建伟、马立兵出席会议。会议由严崇明主持。

    会上,区人大常委会各委室汇报了上半年特色亮点工作和下半年工作打算,常委会领导结合分工,分别作了工作点评。

    会议指出,上半年,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及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四个年”行动,紧扣年度人大工作要点,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区委的肯定,全区人大工作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会议要求,全区人大系统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明确思路举措,锚定服务大局有作为、依法监督有成效、自身建设有特色的目标追求,按照《中共崇川区委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人大年度工作要点开展工作,为提升首位度、全省争进位,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新崇川凝聚智慧和力量。

    会上,就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区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严崇明强调,一是要坚持党对人大工作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方向;二是要坚持依宪依法履行职责,努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崇川样板”;三是要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全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四是要积极发挥代表作用,探索提高代表履职能力的工作机制;五是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四个机关”、“五项要求”,着力加强自身建设,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区人大常委会各委室主任参加会议。

    -0001-11-30
  • 武昌人大代表:“问需于民”持续发力 助老旧小区换新颜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程青、钱俊)为进一步优化社区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8月19日上午,武昌区柴东社区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开展接待选民活动,区人大代表深入实地调研老旧小区改造情况,帮助社区出思路、解难题,与居民群众进行“零距离”接触,听民意,解民忧。

    柴东社区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开展接待选民活动。通讯员供图

    区人大代表实地查看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程、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等情况,听取了柴东社区书记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介绍,了解了社区改造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困难。

    人大代表与选民代表面对面交流。通讯员供图

    在接待选民时,选民代表反映污水管网改造、消防通道不畅等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区人大代表虚心倾听群众意见,逐一记录下来,对于现场能解答的问题直接回复,不能即时解答的问题,则留下联系方式,并告知其具体的答复期限。

    “小区改造聚焦民生,人大代表着力解决居民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区人大代表、柴东社区书记陈瑛介绍,截至目前,小区内下水管网都重新进行了更换,修建了非机动车棚,并安装了电动车充电桩,修建了三座休闲文化广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如今居民下雨再也不担心淹水和飞线充电等问题了,后期还会统一加装宣传栏、晾衣架、健身器材等便民设施,针对改造工作持续发力,以奔跑的状态抓工作,助力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区人大代表、柴东社区书记陈瑛介绍老旧小区停车问题。通讯员供图

    据悉,杨园街道新成立了四个社区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每个中心联络站辐射周边2-3个选区,分别有7名代表在站内履职。杨园街道将“代表直通车”开进社区中心联络站,扩大中心联络站影响力,收集“一手”民生诉求,丰富代表活动形式,鼓励代表参与基层居民自治,激发代表履职活力,打造代表、社区、居民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代表工作新格局。

    -0001-11-30
  • 南溪区大观镇:炎炎酷暑人大代表送清凉,丝丝关怀凉意沁人心

    入夏以来,由于大观镇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久旱无雨,多个村人畜饮水缺乏,有的地方甚至已经断水,旱情十分严重。镇人大主席肖鹏得知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为切实维护群众身心健康,做好高温酷暑期间降温工作,当即组织区、镇人大代表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为缺水的群众送去了解“燃眉之急”的“应急水”,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为大家撑起一把“清凉伞”,送上一丝“清凉风”。

    “天气这么热,你们还来送水,是真的把群众装在心里头的,很感谢!”这样的赞美声充满了代表们的抗旱送水之路,也为代表们在炎热下带来一丝清凉,镇人大代表们将持续抓实做好抗旱应急送水工作。

    在军属言学文家,肖鹏详细询问了今年的生产情况,叮嘱言学文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高温中暑,保重好身体。“有这么多清凉水,干劲都更足啦!”受到慰问的农户雷丛友深受感动、备受鼓舞,纷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会克服一切困难,发家致富。高温慰问“送清凉”活动不仅为群众送去清凉,同时也加强了代表与群众之间的互动,充分体现人大代表知民情、解民忧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此次人大代表送清凉慰问活动,让群众深深感受到了来自人大代表的关怀,不仅给他们带去了“心灵上”的温暖,更振奋了他们的“精气神”,也充分体现了人大代表为人民、代表人民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0001-11-30
  • 江南区举办人大代表和基层人大工作者履职学习培训班

    7月13日至15日,南宁市江南区人大常委会举办人大代表和基层人大工作者履职学习培训班。部分江南区十五届人大代表、基层人大工作者、驻江南区市人大代表共70余人参加培训学习。

    为期三天的培训,以专题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等专题内容开展培训。

    学习期间,参加学习的各位代表和人大工作者认真听课,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确保了培训班的顺利进行。大家认为,此次培训内涵丰富、论述精辟,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大家一致表示,要把加强学习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做好工作的本领,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更好地推动城区人大各项工作开展。

    -0001-11-30
  • 南昌县武阳镇人大: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系列实践主题活动

    今年以来,南昌县武阳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聚焦“六个江西”建设,争当“四个表率”主题活动,结合实际,开展了“人大代表在行动”系列实践主题活动。

    开展“护航行动”,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引领作用。2022年6月,武阳镇人大主席团积极投身“助企纾困人大在行动”活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帮助企业梳理各项惠企政策,确保政策全面宣传、精准落地,充分释放政策的“含金量”、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助企纾困、守护民生,在应对疫情助企纾困中彰显“代表担当”,走访辖区内34家规上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共性问题和困难8条。

    开展视察活动,发挥人大代表监督推动作用。7月27日,武阳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开展人大代表视察重点项目建设活动。先后来到共同富裕村建设项目保丰高李、保丰高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项目朱坊村、民生实事项目武阳镇中心卫生院进行实地调研,在每一个视察点,代表们都认真听取了相关工作负责人的汇报,详细了解了有关民生事业及工程项目的具体规划及目前工作开展情况。活动结束后召开了座谈会,代表们就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工程进度及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对今年武阳镇政府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进展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工作中如何推进民生保障事业及如何利用招商引资带动发展特色产业等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代表进站履职活动,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为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增强代表履职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代表的责任意识,7月29日,武阳镇人大主题团围绕“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组织市、县、镇人大代表、选民代表20余人在武阳镇前进村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开展民情沟通会活动。代表们实地调研了前进村“两整治一提升”项目,就提升人居环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做好青少年防溺水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收集了人大代表和选民代表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整改意见,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功能与作用,加强了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听取选民心声,收集社情民意,做群众的“贴心人”。(巫苏梅、于德洪)

    -0001-11-30
  • 把“人大工作为人民”书写在信阳大地上

    各位代表、同志们:

    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

    大会选举我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这是各位代表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倍加珍惜党的培养,倍加珍惜各位代表的信任,倍加珍惜组织和同志们给予我的更好为全市人民服务的机会!我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坚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依法履职尽责;始终坚持站正人民立场,接受人民监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历史的坐标上,始终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四年来,市五届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着力提高治理能力、完善治理体系,连续四年把脱贫攻坚作为1号议案,信阳取得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全市人民一道迈进全面小康社会;连续四年开展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信阳空气质量稳居全省第一,让老区人民共享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连续四年制定出台《信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信阳赢得了全国文明城市至高荣誉,洋溢在老区人民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坚决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做好依法防控的决定,牢牢守住了河南“南大门”和“中原防线”第一道关口,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务实担当和积极作为书写了“人大工作为人民”的生动篇章。信阳历史不会忘记,老区人民不会忘记!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明确的工作方向,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有序完成市五届人大各项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没有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不复存在;没有党的领导,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无从谈起;没有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就失去根基。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人大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把党的主张同人民意志统一起来,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做到一切重要工作、一切重要事项都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把握“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一山一河”两大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支持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发展若干意见、全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来谋划人大工作,切实做到党委工作主题明确到哪里、人大力量就聚焦到哪里,党委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委工作重点指向哪里、人大监督就推进到哪里,确保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全市人大系统全面贯彻、充分体现、有效落实。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根植人民,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不论做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定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二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让人民当家作主落地生根。我们要把“民生实事”作为“当家作主”的大事,支持“一府一委两院”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对人民负责。这是一种职务,更是一种荣誉;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重托。我们要树牢“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忠诚为党分忧,忠心为国奉献,忠实为民代言,以人民至上的情怀为人民用权,以人民信赖的方式为人民履职,以人民满意的标准为人民服务。我们要进一步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加强代表履职平台建设,把代表联络站建设成群众想来常来的“家”。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要主动走进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键对键”互动、“实打实”解难,让群众见到想见的人、说上想说的话,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大工作做的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人大行使职权的“试金石”。我们要坚持在立法中回应民生关切,通过“小切口”解决实际问题,抓好惠民立法、环保立法、弘德立法,立出人民认可、群众支持的好法、管用的法,用良法促进发展,让善治守护平安;我们要坚持在监督中突出民生导向,围绕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事、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事,紧盯事关发展大局的事、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努力做到满意声中听不满,不满声中求圆满;我们要坚持在议案建议办理中体现民生需求,把提高办理质量作为“为群众办实事”的突破口,做到人民有所呼,人大有所应,使人大工作更好跟上时代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期盼。

    人大机关是政治机关、权力机关、代表机关、工作机关,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新的形势要求,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我们要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领全市各级人大干部、人大代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市各级人大干部、人大代表要做到讲政治、知敬畏,守规矩、重诚信,学法律、强素质,不断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认真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在学思践悟中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让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让红色基因赓续传承。我们要坚持严的主基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鼓足真抓实干之劲,严守纪律规矩之戒。我们要自觉加压奋进,拉高工作标杆。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学习型机关”、“廉洁型机关”,进一步深化“争先进位谋出彩”活动,把人大机关建设成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正遇到一个伟大的时代,恰逢党的百年大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为党的百年辉煌增光添彩。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永远都不要忘记我们胸前这块牌子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这既是信任、更是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一心,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实现“两个更好”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

    -0001-11-30
  • 《“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公布科普探新路 知识近一步

    科学技术普及,一头连着科技工作者,一头连着社会公众,对于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科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到科普达人走红网络,近年来,科普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推出更多高效优质的科普内容,增强科普场馆和科普活动的吸引力,提升公众科普活动的参与度,将为更多人打开科学的大门,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创新发展积蓄不竭动力。


    ——编者


    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将超过15%,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基本形成,科普设施布局不断优化……8月16日,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共同编制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公布,为科普事业勾勒出一张蓝图。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重点实施6项任务,具体包括:强化新时代科普工作价值引领功能、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推动科普工作全面发展、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抓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开展科普交流与合作。


    《规划》提到,着力塑造时代新风,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推动建设一批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今年5月,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门共同发布了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单,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等140家单位入选。


    互联网时代,科普信息化是大势所趋。《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网络科普,支持适应新媒体特点的科普内容创作和传播载体建设,鼓励和支持以短视频、直播等方式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科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科普品牌。据介绍,全国共有科普网站2732个,科普类微博4834个,科普类微信公众号9612个。


    引导全社会关心科普、参与科普,是适应科普规律的必然要求。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入科普,《规划》提到,依托科研、教育、文化等现有力量,实施科普精品工程,培育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中心。同时,完善科普设施布局。推动在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科普工作。今年2月,中国科协认定了800个单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就包括自然保护区、科研机构等。专家表示,这一举措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投身科普事业的积极性,激活社会资源蕴藏的科普潜能。


    围绕加强应急科普工作,《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预案中的应急科普措施,推动将应急科普工作纳入政府应急管理考核范畴。同时,探索建立社会热点科普响应机制,研究社会热点科普的主动推送解决方案,及时响应社会热点,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科学解读信息,提升公众认知能力,做好舆论引导。


    高质量的科普供给需要一批稳定的创造队伍。中国科协2021年1月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已达到187万人。《规划》提出,科研机构要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支持、激励考核等措施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已达到10.56%;科普经费投入稳定增长,2020年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171.72亿元,比2015年增长21.6%;科普场馆数量稳步增加,全国共有科技馆、科学技术类博物馆1525个,比2015年增加21.2%。


    《人民日报》(2022年08月23日14版)

    2022-08-23
  • 奋力书写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崭新篇章

    走进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配套事业部电装车间流水线上,每20分钟可完成一个电气柜装配;刀架事业部里,刀盘加工效率比今年初提高了67%……2019年通用技术集团战略重组沈阳机床以来,深化改革让老国企焕发新活力。


    一路向北,吉林北大湖风景区,一碧千里,花香怡人。“冰雪热带火了四季游,好环境就是大卖点。野菜备了几大冰柜,客人就好这口绿色食品。”吉林永吉县南沟村村民杨宝青正忙着招呼游客。南沟村毗邻北大湖滑雪场,大家做餐饮、开旅店,每个雪季人均增收2万余元。


    再往北,黑龙江金风送爽,稻浪千重。“瞧!这稻子长得多壮。有科技护航,今年亩产预计能超过1200斤,明年还要用上自动灌溉系统。”黑龙江桦川县玉成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玉成笑容满面。十年来,黑龙江累计为国家贡献粮食1.47万亿斤。


    “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二十大后还要作出新的部署。虽然东北遇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和困难,但前景是非常好的。我们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祝沈阳市、辽宁省的老百姓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


    今年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辽宁锦州、沈阳等地,深入革命纪念馆、河湖治理工程、企业、社区等进行调研。


    中国版图上,东北地区举足轻重。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总书记指出:“东北来得比较多,我十分关心这里的振兴发展。”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东北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用4天时间,行程2000公里,把脉问诊东北地区,并勉励东北干部群众:“东北振兴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必须解决好精神状态问题。越是困难,越需要‘真把式’,要真抓实干。”


    殷殷嘱托,字字千钧。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东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白山黑水间书写东北振兴的时代新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在沈阳新松占地两万平方米的装配调试车间里,几十种移动机器人或行走,或搬运,性能测试有条不紊。“看到总书记来了,大家都非常激动。”员工代表陈赏说。


    今年8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企业展厅,总书记听取辽宁新时代东北振兴整体情况介绍,察看辽宁先进科技产品集中展示,并考察了新松公司生产经营、自主创新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


    “这些年党中央格外重视自主创新,格外重视创新环境建设,我们是受益者。”新松公司总裁张进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超亿元,完成国家重要科技攻关800余项。


    东北地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这里曾诞生新中国的第一炉钢水、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辆内燃机车、第一块“的确良”……在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写下辉煌一页。


    然而,在改革开放大潮奔涌之际,东北地区的发展遇到了困难和挑战。


    “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长春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为东北地区发展把脉开方。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东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坚定改革信心,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探路子,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向科技创新要动力——


    在辽阳石化共聚酯装置生产线上,水晶般剔透的产品颗粒如泉水一般涌出。这种可用于精密医疗器械等产品包装的高端原料,为下游企业降低成本约15%。


    在中国船舶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厂区,360米长、30层楼房高的“海上移动炼油厂”正进行系泊试验。这套自主研制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可在深海悬浮作业,最深可下钻到海平面下1万米。


    你追我赶,自立自强。十年来,东北地区科技创新跑出高速度。首艘国产航母、30万吨超大智能原油船、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等大国重器在此诞生;京张智能动车、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列车在此下线;2021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8100家,是2012年的近8倍……黑土地上科技创新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向改革创新要活力——


    公司总部职能部门数量压缩40%,下属法人企业由99户压减到15户;技术人员2021年平均薪酬比2019年提高49%,在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咬牙保证2.68亿元的研发投入……2019年以来,一场“央地战略重组”使沈阳机床涅槃重生。


    “重组后的沈阳机床,进一步明确了破解企业高质量发展堵点、难点的思路和方法。”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李文华说,今年一季度,集团实现利润总额1800万元,自2015年以来首次经营扭亏。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十年来,东北地区国企改革按下“快进键”。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全面完成;混改后,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一年扭亏、两年翻番、三年跨越,近两年净利润增速保持在30%以上……深化改革抓实抓细,一批老国企焕发勃勃生机。


    向创新开放要潜力——


    今年6月,沈阳市铁西区,总投资150亿元的宝马里达工厂正式投产。作为国家7个重大外资项目之一,里达工厂建设项目尽享省、市、区三级的“专班服务”,约600万平方米土地征收工作仅5个月时间完成。


    “宝马集团将合资合作有效期延长至2040年,向世界传递出积极信号——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说。


    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十年来,东北地区扩大开放驶入“快车道”。大连金普新区、长春新区、哈尔滨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加快建设,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先后批复设立,黑龙江自贸试验区2020年新设立企业6000余家,大连英特尔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建成投产……合作平台好戏连台,东北地区正在高水平开放中抢抓新机遇。


    “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锦州市小凌河和女儿河交汇处北侧,东湖森林公园绿树成荫、水波粼粼。


    8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察看小凌河沿岸生态环境。总书记强调,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生产制造、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提升,百姓最有获得感。“以前这里环境不好,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锦州市民董晓君回忆,2014年起,锦州市对两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并沿河修建了10余公里绿化带,形成了滨河健身休闲带状公园。“如今真是大变样,夏赏荷花、冬看天鹅,来这儿转转,心里得劲儿。”


    “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对东北地区的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东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青山秀水、生态更优的十年。


    科尔沁沙地南缘,树挡沙、草固沙、水涵沙、光锁沙,多手治沙、久久为功,辽宁阜新的沙化土地从“沙窝子”变为“鱼米乡”。


    吉林查干湖畔,湖沼密布、沙消碱淡。“我们坚持使用6寸网眼渔网,每年投放鱼苗。如今水美鱼肥,人也富了。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生活‘年年有鱼’!”在查干湖劳作了几十年的张文难掩激动。


    小兴安岭腹地,黑龙江伊春林海莽莽,令人心旷神怡。过去5年,当地森林蓄积量年均净增1000万立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3.8%,累计接待游客65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0亿元以上。


    十年来,辽河干流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渤海辽宁段水质明显改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中虎豹定居数量稳定增加,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98.7%,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试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巩固。


    ——这是黑土涵养、仓廪殷实的十年。


    广袤田野上,黑龙江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的种植户于海忠不辞辛劳,“从大肥大药到有机肥营养餐,黑土地油光松软,水稻长得壮实,300多亩‘一订而空’!靠着绿色生态的稻米,咱收入增加了一大截。”


    十年来,东北地区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黑龙江呵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确保黑土地不减少、不退化,典型黑土耕地面积达1.56亿亩;辽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586家,产品总数达1078个;吉林保护性耕作面积五年增长4.8倍,农机化率达到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这是节能降耗、低碳发展的十年。


    在辽宁,我国目前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全面投产,6台机组年发电量可达480亿千瓦时。


    在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山水蓄能三峡”等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开工建设。


    在黑龙江,大庆油田“拥抱”新能源,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并网发电。


    在内蒙古,我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于兴安盟正式投产,一期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50万吨。


    十年来,东北地区依托风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十三五”以来,东北地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截至2021年底,东北地区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占比超过30%,绿色发展动能澎湃。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


    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


    在沈阳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了解为民服务情况。


    在老年餐厅,习近平总书记向正在用餐的老人们询问饭菜价格贵不贵、社区服务好不好、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


    走进居民李水家中,习近平总书记察看厨房、卫生间、卧室等。大家告诉总书记,社区经过改造,冬天屋里暖和多了,道路积水的问题也解决了,环境好,心情也好。


    看到他们日子和美兴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欣慰:“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东北,深入最多的是农村和社区、走访最多的是普通百姓、关注最多的是脱贫攻坚、询问最多的是人民福祉。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东北各地各部门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


    ——稳就业,促增收,提升百姓获得感。


    初秋的黑龙江伊春林场,葱郁宁静,山泉流淌。“林场为咱建新房屋、修厕所,现在游客不少,一年收入10多万元。”在上甘岭林业局溪水林场分公司退休职工刘养顺带动下,林场农家乐有了24家,连成“溪水农家院一条街”。


    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从砍树卖钱变护绿卖景,让冰天雪地成为金山银山。2020年底,东北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7.7万人全部脱贫,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2021年,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18元,与2012年相比,累计增长89.5%。


    ——补短板,夯基础,增强百姓幸福感。


    “以前冬天在屋里也得裹棉袄,现在屋里暖了,心里老暖了。”69岁的张亮臣,家住沈阳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鑫和小区,见证了老小区旧貌换新颜,“楼体穿上‘保温衣’,远看也是新小区!”


    发力城乡基建,补齐民生短板。十年来,东北地区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1000多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黑吉辽三省完成老旧小区改造约8290个,超247万人改善了居住条件。截至今年6月底,东北地区已建成移动电话基站69.2万个,“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信息高速路让百姓“富了口袋富脑袋”。


    ——兜底线,优服务,守护百姓安全感。


    吉林长春,长山花园社区“乐龄”食堂里香味扑鼻。“一天两顿饭,直接送到家,顿顿不重样。”自从老伴得了脑血栓,这里成了黄新民老人的第二个“家”。


    辽宁沈阳,东北大学即将迎来新学期。就要升入大四的付嘉伟,因家中亲人治病,经济压力一度较大。“如今学校发放困难补助款,开学时还有爱心饭卡和生活用品。”付嘉伟说,“再加上奖学金和助学金,生活不用愁。”


    兜牢民生底线,共享振兴成果。十年来,聚焦为民、便民、安民,东北地区扎实开展公共服务工程。在辽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至11年,居全国前列;在吉林,每年将新增财力的30%以上用于民生,过去5年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200万人;在黑龙江,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2012年的4.79张增加到2021年的8.34张。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东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正以虎虎生威的雄风、生龙活虎的干劲、气吞万里如虎的精神,奋力书写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崭新篇章。

    2022-08-23
  •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人民论坛)——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前段时间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一年间,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额达84.92亿元……从政策到产业再到市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正朝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

    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彰显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雄心和决心,极大提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信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世界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难度可想而知。巨大挑战面前,中国践信守诺、勇毅前行。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会议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谈判……中国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取得丰硕成果。今天的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单位GDP能耗较2014年累计降低20%,贡献了近年来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约1/4。中国的创新理念和务实行动,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比如,借助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智能建造,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为我国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保障能源安全打开了广阔空间。正因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尽管带来不小挑战,但也意味着机遇。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创新为驱动,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益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代表团,深刻阐述了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考:“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实践表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把系统观念贯穿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过程,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等关系。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扛起责任、铆足劲头,朝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坚定前行,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2-08-22
  • 人民日报整版阐释: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突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发展价值目标等许多方面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包括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本期学术版围绕这一主题,刊发3篇文章进行阐释。

    ——编者

    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突破(学苑论衡)

    吴晓明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潮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议题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运用大历史观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清楚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而且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注入强大生机活力,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以大历史观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18世纪出现了蒸汽机等重大发明,成就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历程。”现代化几乎与西方工业文明相伴而生。历史上,西方国家借助其先行构建和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体系垄断了现代化的定义权和解释权,并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奴役和压迫。在由西方国家主导的现代化体系中,后发国家往往被动卷入现代化进程,要实现现代化绝非易事。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经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深刻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势:“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近代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求索,就处于“东方从属于西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背景之下。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卷入由西方主导的现代化体系,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改变自身命运,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探寻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虽然都做出过现代化的尝试和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实践证明,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道路和进程取决于其所处的具体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作为一般公式,并把这种“超历史的”公式先验地强加于他人是行不通的。实践证明,现代化任务的普遍性只有通过每一民族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具体性才可能得以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的东方大国想要彻底改变自身命运,必须在先进政党领导下,在科学理论指引下探寻适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肩负这一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彻底改变了自身历史命运,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正在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决定,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突破,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从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出版《乌托邦》算起,世界社会主义已走过500多年的历程,其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追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这一美好追求的具体实践。同时也应看到,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必然要在摸索中前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曲折陷入低潮。

    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同样需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来把握。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我国现代化进程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奠定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一系列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并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一系列鲜明特质。在现代化观方面,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在把握现代化的中国特质方面,强调“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发展过程方面,阐明“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在实现方式方面,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同时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现代化进程不可能齐步走,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支持带动其他地区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在21世纪的中国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

    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作出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贡献,需要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置于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加以把握。

    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作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深刻阐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的历史规律和“两个决不会”的历史依据,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得到验证。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使全球少部分人口实现现代化,却带来必须由全人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严峻问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人类社会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现代化道路以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固有弊端,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全新选择。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式现代化得到成功推进和拓展。不仅如此,中国还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重大思想理念,成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创新突破的重要内容,成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实践证明,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注入重要的积极变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破除“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探寻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全新选择,为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作者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深化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理论(思想纵横)

    赵中源

    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为了谁的利益而奋斗是判断政党价值立场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立场与价值追求,清晰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等问题,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谋解放的学说。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宏观探寻到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微观考察,从包含“新世界观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到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资本论》,马克思主义始终围绕“为人类求解放”这一主题展开。马克思主义揭示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科学阐明了人民的主体性需要通过实践得以体现的内在逻辑。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强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确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起“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指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充分发展,实现人的能力和个性的自由充分发展。社会主义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既具有符合人类根本需要与理想的合目的性,又具有反映社会进步必然趋势的合规律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任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目标。

    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凸显了人民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党坚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发展手段与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发展手段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和保证,发展目标决定着发展手段的选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这一思想强调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奋斗,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始终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要求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实现新发展(专题深思)

    董振华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支配着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我们党对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

    在“为什么改”问题上,认识更加深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相适应的问题也有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时代特征,指出“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有待完成的任务和新提出的任务越交织叠加、错综复杂。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体现出把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具体实践统一起来,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既立足于解决当前矛盾和问题,又着眼长远目标和发展,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作出深刻阐释,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进一步明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现实紧迫性,揭示其动力作用。

    在“往哪儿改”问题上,方向更加明确。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就需要有管总的目标,也要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围绕总目标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具体目标,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等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全面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辩证关系,回答了各领域改革中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在“为谁改”问题上,价值指向更加鲜明。马克思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人们都有不断改善自己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正是这种需要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这是我们党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充分体现。全面深化改革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怎么改”问题上,方法更加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形成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推动改革行稳致远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在制定方案、部署落实上,强调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项改革。二是运用系统思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三是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在推进改革中,强调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四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既注重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又坚持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2022-08-22

  • 首 页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