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全力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 减租纾困实打实(经济新方位·稳住市场主体)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读者和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生产经营成本难降问题,其中房租是比较受关注的话题。相关地方部门和单位积极回复办理,引导国有房屋对相关行业市场主体承租实行阶段性减免,其中一些问题已得到妥善处理,解决了不少企业负责人的燃眉之急:广东鹤山市兴鹤公司经与承租人及终端租户协商,将政策要求减免的租金落实给终端租户;安徽池州市杰达公司采取顺延方式减免相关租户3个月租金;云南石林彝族自治县为相关承租人免除3个月租金……



    好政策雪中送炭

    政府给商户减免了租金,房东收租却一分不肯少,这让安徽阜阳市网吧经营者姜女士挺发愁。

    “假期的生意是最好的,但去年暑假、今年‘五一’小长假,都因为疫情暂停营业。”姜女士说,没什么收入,每个月的开支却不减,人员工资1万多元,租金和物业费七八千元,水电费多的时候1万多元,还有3个小孩的上学开销。

    做了快7年的生意,她不想就此放弃。此时,一则短视频新闻引起了姜女士的注意——政府要给商户减租金。

    姜女士随即上网查阅相关政策。她现在租的房子属于颍泉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租金减免范围内,可以减免2—4月的租金。

    姜女士和房东联系,却吃了闭门羹,“打电话、发信息都不理我。”

    看到姜女士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留言后,阜阳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原来,姜女士所租房子并非从城投公司手中直接承租,而是经过了二手房东转租与加价。因此,虽然制定了租金减免政策,补贴却未能由实际租户享受。

    为使政策切实帮助到商户,城投公司安排了相关负责人同房东协商。最终,房东同意将政府减免的部分落实到位。

    “虽然只减一部分,但也有两三万元呢。”姜女士表示,“这是雪中送炭,能让我们缓口气,只要能撑下去,生意总会好起来的。”

    如今网吧生意也渐渐恢复,姜女士说:“准备在楼下开个餐馆,用劲干几年,钱总能挣回来。”

    据了解,此次租金减免是阜阳市第二次为当地承租市属及市直所属国有企业经营用房的企业减免房租。2020年,当地曾为符合条件的1772户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5751.6万元。今年,相关租金减免政策仍在积极推进。

    租金减免惠及小微企业

    经营多年的生意难题不少,初创公司的生存更是不易。2月底,陈女士所在的写字楼再次封控。留学后回到深圳创业的她,不巧赶上疫情反弹,创业路走得不轻松。

    2021年底,陈女士与合伙人在一处共享办公空间租下1间工作室,准备从事个人护理产品的研发销售。崭新的工作室、完备的团队、成竹在胸的计划,正准备大干一场的陈女士被迎面而来的疫情浇了冷水。“业务没法跑,写字楼还暂停开放两次。”陈女士说。

    此外,融资受阻、供应链停工、商业活动无法开展、产品无法上市……困难接踵而来。面对资金问题,团队成员主动提出降薪。“大家基本上只领了保障生活的钱,还处处帮公司控制成本。”陈女士表示,每个月1万多元的租金仍是不小的负担。

    “那段时间很焦虑,我几乎关注了当地所有的政务公众号,天天看有没有什么补贴政策能支持一下我们。”陈女士说。

    得知朋友承租的国有房屋受政策帮扶减免了3个月租金,陈女士询问自己是否可以减免一部分租金。当时,陈女士所在的写字楼属于央企,还不在补贴范围内。

    为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一名合伙人卖了自己的车。“其实公司钱还没紧缺到这个地步,但这一举动确实缓解了资金压力,也坚定大家要干出成绩的决心。”陈女士说。

    5月,像往常一样浏览新闻的陈女士看到当地媒体转发国务院国资委的一则通知:加快落实承租央企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房租减免工作。

    “现在,相关部门和租房企业在和我们积极沟通,办公空间的一些企业已经陆续享受到租金减免政策,期待好政策尽快落实。有这样的关心,我们做起事来有底气。”陈女士说,现在公司队伍不断壮大,在共享办公空间里换了一个更大的地方。

    据了解,截至5月20日,深圳市级国企物业的租金减免已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2万户、减免租金超过26亿元。截至5月底,深圳南山区属国企今年已为符合条件的、承租区政府和区属国企经营性场所物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减免租金共2887万元。南山区属国企预计租金减免约6500万元,将惠及530多家符合条件的企业。

    创新办法细致落实政策

    随着多地落实租金减免政策,不少疫情期间经营困难的企业逐渐恢复活力。针对政策覆盖不足、二手房东“卡补贴”、相关举措知晓度不高等问题,不少地方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由于私人房屋与民营房屋的租赁属于市场行为,商户受疫情影响,政策没法直接照顾,许多商户为此有苦难说。针对这一问题,新疆乌鲁木齐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方面采取召开座谈会、入企走访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量力而行为商户减免租金;另一方面为落实租金减免工作的民营企业做正面宣传,鼓励民营企业与租户共渡难关。

    二手房东转租的问题给政策施行带来一些麻烦。天津市相关部门为此制定了特别条例:对于通过间接方式承租国有房屋的,向最终承租方的优惠金额不得低于国有出租方让渡的优惠金额。此外,还存在二手房东不属于小微企业无法享受补贴的情况。对此,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建议,对于复合经济体,建议适当减免租金,再让其把补贴传导到下游的小微企业。

    从统计商户到协助填报,这段时间,浙江杭州新州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为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落实补贴。围绕相关的108家商户,公司资产运营部的党员及相关工作人员逐一上门宣传解说政策,协助商户填报相关审核材料。在杭州西湖区,当地组建10支服务队,结合楼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服务体验,截至6月9日,全区减免租金1989万元,惠及企业300家。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各类资金,拿出务实管用的措施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2022-07-04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讲话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讲话指出,要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科学分析,党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新特点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我们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了然于胸,同时又要紧紧围绕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讲话指出,要重视战略策略问题。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绝不能犯战略性错误。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站位要高,做事要实,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又要抓准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既要算大账总账,又要算小账细账。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讲话指出,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自我革命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韧和执着,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讲话指出,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这次全会决议,强调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要继续抓好落实。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全党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教育引导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把全党武装起来,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各项任务落实下去。

    2022-07-01
  • 李克强主持会议 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消费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举措,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和消费;部署加大重点工程以工代赈力度,拓展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工等增收;决定开展提升高水平医院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促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稳住经济大盘、稳就业保民生有效助力。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更好发挥引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银行存贷款在规模和结构上更好匹配,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财政和货币政策联动,中央财政按实际股权投资额予以适当贴息,贴息期限2年。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配套融资支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抓紧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会议指出,以工代赈受益面大、带动效应强,能为群众特别是农民工、脱贫人口等规模性提供务工岗位,支持他们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进而拉动消费特别是县域消费,是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举措,要加大实施力度。一是政府投资重点工程要在确保质量安全等前提下,能用尽用以工代赈。二是在重点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中实施一批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比例由原规定的15%以上提高到30%以上。三是在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各环节明确以工代赈任务要求,督促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会议强调,我国交通发展成就显著,但交通网络人均密度仍然较低,要加大补短板投资,带动就业和消费增加,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年内再开工一批国家高速公路联通、省际公路瓶颈路段畅通、内河水运通道建设、港口功能提升等工程。引导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利率贷款。

    会议指出,要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依靠改革创新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保障群众健康。会议决定,选择部分高水平医院开展提升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试点,在落实科研自主权、薪酬激励、科技成果所有权和收益使用分配、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5方面,采取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新的同等政策,特别是增加临床和转化研究经费,简化科研和经费管理审批、报表等。同时支持研究平台基地建设。要保障群众看病就医基本需求,对急危重症等患者医疗机构不得推诿拒绝。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对滥用赋码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高水平医院要瞄准国际先进提高服务水平,发挥优势带动基层医院和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让更多群众受益。

    2022-07-01
  •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人民观点) ——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目标,推动标本兼治的叠加效应和综合效能持续放大、更加凸显

    在陕西延安宝塔区杨家岭革命旧址,一批批党员干部在探寻红色故事中感受廉洁文化;在浙江省法纪教育基地,“一把手”违纪违法案例警示展通过一系列图片、视频、文字剖析案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在江西,50多个地区和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廉内助”警示教育活动……今年2月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来,各级党组织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积累的重要经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从治标入手,把治本寓于治标之中,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坚持治标不松劲,不断以治标促进治本,既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充分显现;大力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制定修订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法规制度,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在党内先后开展系列学习教育,不想腐的自觉不断增强。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三者不是简单的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孤立的三个环节的排列,而是有机统一、环环相扣的,体现了内因和外因、自律和他律的辩证关系。不敢腐,侧重于惩治和威慑,解决的是腐败成本问题,让意欲腐败者在带电的高压线面前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腐,侧重于制约和监督,解决的是腐败机会问题,让胆敢腐败者在严格监督中无机可乘;不想腐,侧重于教育和引导,解决的是腐败动机问题,让人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用“全周期管理”方式,推动各项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当前,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腐败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现实警醒我们,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就要把治标和治本结合起来,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推进有更多的制度性成果和更大的治理成效。要把握“不敢”这个前提,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强化监督和监察全覆盖的震慑效应,不断释放全面从严强烈信号。要着眼“不能”这个关键,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要扭住“不想”这个根本,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和社会氛围。

    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不断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的战略目标,推动标本兼治的叠加效应和综合效能持续放大、更加凸显,我们就一定能巩固良好政治生态,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2022-06-30
  •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时代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百年大党推进自我革命纪实

    “我们党历史这么长、规模这么大、执政这么久,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响亮回答——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引领党不断加强革命性锻造,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今天,一个立志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正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奋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清醒的历史自觉——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2021年9月,建党百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北黄土高原。

    300多年前,明末农民起义在这里爆发,先胜后败。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将反思这段历史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延安整风运动文件,要求全党干部阅读并引以为戒。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万千:“从井冈山走到陕北,从陕北到西柏坡,再走到北京,一路上赶考”“中国革命必然胜利在这里就能找到答案”。

    常怀“赶考”之心,勇于自我革命,这是百年大党不懈奋斗淬就的鲜明品格。

    “我经常讲到历史周期率问题,这的确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从历代封建王朝盛极而衰,到历次农民起义先胜后败,再到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习近平总书记剖析古今中外治乱兴衰留下的命题,深刻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为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不断进行自我革命。

    当民族复兴伟业进入关键阶段,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四大考验”严峻复杂,“四种危险”尖锐深刻,党和国家事业又面临着关乎兴衰成败的重要关口。

    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对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考,始终萦绕在习近平总书记心头。

    2015年5月,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指出:“当年‘窑洞对’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吗?恐怕还没有。一些领导干部怕监督、不愿意被监督,觉得老是有人监督不自在、干事不方便。”

    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从明确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到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从提出“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两个革命”重要论述,到突出强调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四个伟大”中的决定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重要理论、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不断深化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

    深刻的历史自觉,继之以坚定的历史主动。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练就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专程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

    两天后,在同习近平总书记会晤时,费尔南德斯谈及参观感受:“我向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崇高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回应:“为人民服务,我们没有自己的利益”。

    作为一个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科学理论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利益是敢于自我革命的底气所在,坚定理想信念是自觉自我革命的红色基因,科学理论武装是善于自我革命的思想指引,一切为了人民是勇于自我革命的动力之源,肩负复兴伟业是接续自我革命的使命担当。

    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充满自信:

    “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

    彻底的革命精神——

    “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西柏坡,“两个务必”的发源地,“进京赶考”的出发地。

    2013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在当年召开九月会议的一间简陋土坯房里,同基层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围坐谈心。

    当地一名干部提出:“百姓生活在逐渐提高,为什么感觉和我们的距离反而有点远了?”

    听了大家的发言,总书记指出:“60多年过去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深刻把握作风问题的关键性、基础性,习近平总书记将作风建设摆到“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以上率下,激浊扬清。

    从公款吃喝等具体问题抓起,从月饼、粽子等“小事”查起,违纪必查,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整治“车轮上的腐败”,纠正“会所里的歪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了自我革命有效途径。

    “四风”涤荡而去,新风扑面而来。

    党旗高高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抗击疫情战线、抗震救灾火线……老百姓高兴地说:“苏区干部的好作风回来了!”

    作风关系着党的形象,腐败侵蚀着党的肌体。

    2012年11月15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面对中外记者,谈及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态度鲜明:“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短短20余天后,当选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还未满月的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被查,成为党的十八大后落马的“首虎”。一场力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拉开序幕。

    腐败最容易颠覆政权,反腐败需要最彻底的自我革命。

    查处周永康、薄熙来、孙政才、令计划等一批“大老虎”,铲除“蝇贪”“鼠害”“蛀虫”……“老虎”“苍蝇”一起打,谁也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谁也不是“铁帽子王”。

    从“形势依然严峻”,到“依然严峻复杂”,再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及至“取得压倒性胜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笃定前行。

    风雨不动安如山,赖有砥柱立中流。

    面对反腐败这一“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习近平总书记主动担起历史重任,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毅决绝,赢得了党心军心民心。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取得的成绩,归其根本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

    也正是在这次大会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

    全党有核心,中央有权威。“两个确立”为自我革命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秦岭,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针对秦岭北麓不断出现违建别墅,习近平总书记4年多时间里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一些官员却“阳奉阴违”,致使违建屡禁不止。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终于有效抑制了这股歪风邪气。

    一个自然生态问题,暴露出的却是政治生态问题。

    关键时刻站不出来,重要岗位顶不上去,党员混同于一般群众;在党不言党,在党不爱党,甚至羞于提及党员身份;党内“讲政治”讲得少了,政治生活被轻视、忽视……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党内存在的所有问题本质上都是政治问题,要求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党中央每年听取“五大班子”的工作汇报和中央书记处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一系列顶层机构负责人,全面加强党对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经济等重大工作的领导……党中央成为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2017年8月30日,十八届中央巡视圆满收官,标志着党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

    全覆盖,体现了动真碰硬的态度,更体现了制度治党的智慧。

    每轮巡视结束,习近平总书记都详细审阅巡视报告,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作出评判,推动巡视工作不断深化。

    继十八届中央巡视探索开展专项巡视、试点开展“机动式”巡视、首次开展“回头看”后,十九届中央巡视紧盯“一把手”和关键少数、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释放利剑高悬、震慑常在的鲜明信号。

    包括巡视监督在内的“四个全覆盖”权力监督格局逐步形成,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从制度层面夯实了推进伟大自我革命的“四梁八柱”。

    自我革命,既要靠制度保障,又要靠思想建设。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红船,在梦想起航地向全党发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伟大号召。

    建党百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面向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举起右拳,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时空变幻、穿越百年,初心如磐、使命如炬。

    从延安宝塔山下的革命旧址,到太行深处的革命根据地;从于都河畔的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到大别山中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沿着中国革命的征程砥砺初心”,为全党点燃理想之火、信仰之光。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一次次党内集中教育为广大党员干部补钙壮骨,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

    正风肃纪、建章立制、固本培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出一套全面从严治党“组合拳”,成就了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

    不变的“赶考”姿态——

    “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2021年最后一天,北京中南海。

    辞旧迎新之际,回望百年大党峥嵘岁月,展望崭新铺就的壮阔大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号召:“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

    就在一个多月前,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自我革命”作为百年奋斗的10条历史经验之一,要求“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赶考”永无止境,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放眼全球,在世纪疫情下,世界发展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如何在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掌舵“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纵观国内,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引领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稳中求进?新冠肺炎疫情跌宕反复,需要拿出怎样的新招实招硬招?创造了减贫奇迹后,如何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审视自身,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政治微生物”还在潜滋暗长,消极腐败和不良作风会不会卷土重来?

    新的“赶考”路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指明方向:“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

    “我们如果闭目塞听3个月,恐怕会落后世界一大截。”在一次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中,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咛。

    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过去先进不意味着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也不意味着永远先进。

    烽火年代里,访问延安后的黄炎培感慨:“我认为中共朋友最可宝贵的精神,倒是不断地要好,不断地求进步,这种精神充分发挥出来,前途希望是无限的。”

    “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任务越繁重,风险考验越大,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漫漫前路有着十分清醒的认知。

    新征程上,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激流险滩,全党上下要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有能力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理最复杂的线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唯有继续把“两个维护”作为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才能进一步团结起全党全国力量,凝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个政党,最难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江苏镇江的全国人大代表聂永平接通了一个特别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80多岁的老人崔荣海:“你是我们镇江的代表,我想托你给总书记带句话——您是全国人民的福星。这些年,咱们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又回来了。”

    人们清晰记得,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镇江考察时,崔荣海挤到人群前,紧紧握着总书记的手说:“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

    老人的由衷赞叹,代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戴。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个党能不能长久执政,主要看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人民群众拥不拥护、满不满意。

    牢记着“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我们必须顺应民心”,就必须“打虎”“拍蝇”“猎狐”不停步;践行着“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就必须剑指一切引起人民反感、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风……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

    从孕育于陕北窑洞中的“人民监督”,到立足长期执政提出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相互辉映,映照着同一个真理——“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党的事业就一定会更加兴旺,永远发达。

    横空出世莽昆仑,砥柱人间是此峰。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伟大社会革命促进伟大自我革命,必将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2022-06-30
  • 强化基层基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践行嘱托十年间)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稳疆安疆,重在基层。

    2014年4月,在新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一个坚强的基层政权”。同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都高高飘扬起来”。

    统筹建强基层组织,实现凡有群众的地方、凡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党的工作;持续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每年选派7万余名干部组成1万余个工作队下沉基层……这些年,新疆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基层组织建设投入力度之大、解决问题之多、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

    “驻村工作组协助村里组织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促进宗教和谐,加强组织建设。”阿亚格曼干村党支部书记麦麦提吐尔逊·阿卜杜热合曼说,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强了,村里新发展了39名党员,大都是有能力的年轻人,乡亲们相处更加和谐,生活美好又踏实。

    “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亲”。自2016年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来,新疆先后有120多万名干部与160多万户各族群众家庭结对认亲。

    新疆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持续开展一系列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让各民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天山南北,处处可见石榴花开一家亲的和谐景象。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去年11月,江苏籍货车司机赵序磊在库尔勒装货时,左眼意外受伤。相识仅11天的新朋友——库尔勒市民曼苏尔·帕塔尔和买买提·努尔东,“自费代驾”4700公里,帮他把车开回徐州老家。

    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享有,是党的重要治理理念。

    2020年,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我们坚持用维护稳定的‘刚’和服务群众的‘柔’,忠实履行守护万家平安的责任。”喀什市公安局乃则尔巴格派出所所长陶永生介绍,这些年来,乃则尔巴格派出所建立共建共治共享“一张网”,日常社区警务与社区工作高度融合;创新打防管控机制,组建5支义警队伍等,辖区治安案件数量大幅下降,刑事案件零发案。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新理念、新方法,夯实一个个基层基础的小平安,推动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大美新疆,如今因和谐稳定而更美丽。

    2022-06-29
  • 奋力开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局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新疆篇)

    雪山皑皑,绿洲点点……祖国的西北角,是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美新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谋划、部署新疆工作,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锚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筹推进稳定发展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新疆落地生根,奋力开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局面,奋力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

    依法治疆——

    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保持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要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弘扬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落实到新疆工作各个领域。

    新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依法治疆摆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新疆。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群众最痛恨什么,就打击什么。

    训练场上,喀什市乃则尔巴格派出所的民警们正在进行模拟反恐防暴演练。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公安民警。“总书记说,我很关心你们的装备和训练,对付暴力恐怖犯罪分子一定要有有效手段。训练很重要,一定要按实战化坚持下去。”乃则尔巴格派出所所长陶永生说,“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锻造反恐维稳的拳头和尖兵,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全警实战大练兵标兵集体’。”

    这些年,新疆各级公安机关立足沙漠、戈壁、高原等特殊地域环境,加强实战训练,有效提升基层民警应急处突能力。

    弘扬法治精神,坚守法治原则,新疆持续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专业化。

    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新疆还将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县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推动执法办案向规范化、智能化、精细化发展。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法治社会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近年来,新疆依法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权益,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2021年,全区共受理人民调解案件17.4万件,调解成功率99.43%;排查矛盾纠纷14.6万件,预防矛盾纠纷2.2万件。

    5月9日,新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及律师等法律服务人员共计11.2万余人,在7300个分会场同上一堂法治课。自今年5月起,每月9日、19日、29日,新疆都举办法治培训活动,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疆切实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2021年,全区2万余名领导干部开展“与法同行”宣讲活动。

    团结稳疆——

    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2014年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新疆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论断。

    这些年,新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冲出教室,踢毽子、跳绳、玩沙包……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操场一下子热闹起来。

    2014年4月,在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习近平总书记嘱咐老师们:“少数民族孩子双语教育要抓好”。

    “我们是喀什地区率先实现小学一至六年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全覆盖的农村学校。”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姚红玉说,“这些年,各族群众送子女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空前高涨。”

    新疆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倡和鼓励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不断促进各民族语言相通、心灵相通。

    刚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时,策勒县巴西玉吉买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还不会讲国家通用语言,如今表达越来越流利了。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问我,‘你刚才发言中讲到结对认亲,你家里有没有结对的?’我回答说‘有’。”当时的情景,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依然历历在目,“总书记当时说,结对认亲能够很认真、很讲实效地开展起来,对促进民族团结很有意义。”

    “这些年,国网新疆电力的干部职工和村民们结为‘亲戚’,经常到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有啥困难都帮着解决。”买买提依布热依木说。

    新疆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迄今全区120多万名干部职工与160多万户各族群众结对认亲,办实事好事2400多万件。同时,深入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每年7万多名干部下沉到基层乡村社区,倾听群众意见,落实惠民政策,建强基层组织,促进民族团结。

    在和田,让库尔班大叔的后人高兴的是,截至今年5月,“中华儿慈会库尔班·吐鲁木民族团结互助专项基金”已累计帮助5700余人。

    2017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库尔班·吐鲁木的长女托乎提汗·库尔班的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全家继续像库尔班大叔那样,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

    “设立一个家庭公益基金,专门用于慰问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各族群众,帮助更多困难群众。”2017年3月,库尔班·吐鲁木的外孙麦提赛地·艾萨的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库尔班·吐鲁木感恩祖国家庭公益基金”启动。当年6月,基金会与中华儿慈会共同设立“中华儿慈会库尔班·吐鲁木民族团结互助专项基金”。

    制定施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4个……往实里抓、往细里做,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文化润疆——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培育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走进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对《论语》《弟子规》等经典的诵读声声入耳。“我的责任不仅仅是办一所学校,我还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让孩子们更多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长库尔班·尼亚孜说。

    从2003年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开始,库尔班·尼亚孜就聘请专业教师开设京剧、古筝、二胡、安塞腰鼓等课程,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2021年以来,他积极推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乡入村生活化项目”,在依麻木镇试点运营了“润疆文化生活超市”。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一个民族只有融入祖国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续的发展。我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库尔班·尼亚孜说。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

    今年3月18日,根据“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英雄事迹改编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公映,在新疆引发观影热潮。拉齐尼·巴依卡来自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家三代人70年守边护边,爱国奉献壮举感动无数军民。2021年1月4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孩子,41岁的拉齐尼·巴依卡不幸英勇牺牲。

    新疆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加大文艺创作扶持力度,推出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舞剧《张骞》、话剧《金色的胡杨》、交响音乐会《天山儿女心向党》等优秀作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感染人。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新疆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大讲堂”正式开讲。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的全国劳动模范谭文波,与学校思政课教师吴常柏一起为全体师生讲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新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葛国说,学校着力打造“新师红课”品牌思政课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革命遗址、博物馆等,推出红色旅游精品景区(点)、线路;以“文化大院”示范点建设、“石榴籽”文化小分队惠民服务、“流动博物馆”巡展为抓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镇(村)综合文化站等基层文化阵地联动,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

    新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充分激发各族群众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中国、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富民兴疆——

    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把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高到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要求“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

    5月27日,一列满载日用百货、机械零件的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出境——这是今年经新疆铁路口岸出境的第5000列中欧班列。

    新疆地处古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在新疆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

    发挥区位优势,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新疆近年来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经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两大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固定线路已达57条,累计通行进出境班列超过5万列。

    位于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疆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以果产品为主的1000多个新疆名优特农产品。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公司考察时,希望我们继续努力,把新疆特色资源进一步开发好,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多作贡献。”新疆果业集团所属的新疆果业大唐丝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永翔说,“这些年,我们建设了特色农产品疆内收购和疆外销售‘两张网’,助力新疆瓜果走向全国,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2021年,新疆果业集团林果产品经营规模达500万吨,2019年至2021年累计带动158.48万户农村人口增收。

    “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新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势头强劲,工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融合发展,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2021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和10.8%。

    南疆四地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曾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党中央把南疆四地州纳入“三区三州”范围重点支持,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聚焦南疆四地州脱贫攻坚主战场,新疆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到2020年底如期完成全区306.49万人脱贫、3666个贫困村退出、35个贫困县摘帽的目标任务,彻底消除南疆四地州区域性整体贫困。

    柏油马路宽阔笔直,红墙小院别具特色……如今的喀什地区疏附县阿亚格曼干村,村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我们的农村党组织,一定要成为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有了这一条,无论抓稳定还是抓发展,都会有力量、有后劲。”牢记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村考察时的嘱托,阿亚格曼干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带领村民发展红色旅游、设施农业、花卉苗木种植等产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将七成以上的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今的新疆,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全就业、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动力电、通宽带……各族群众安居乐业,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长期建疆——

    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长期建疆,多管齐下,久久为功,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晴空万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的棉田一望无际,打药机正沿着棉道前行。共青团农场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张凤团介绍,农场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100%。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战略力量。“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2014年4月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积极稳妥落实各项改革发展任务,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兵团改革、建设高素质兵团队伍,把兵团建设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2021年,兵团生产总值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11.7%。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新疆考察时,我在座谈会上汇报自己在中哈边境桑德克哨所屯垦戍边、建设夫妻哨所的故事,并许下‘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诺言。”8年前的情景,兵团第十师185团职工马军武记得很牢。

    这些年,边境村和兵团边境团场建设越来越好,桑德克哨所已改名为军武哨所,有30多名护边员加入巡逻队伍。“我们守护的边境线上没有发生一起违反边防政策事件和涉外事件,这是我最骄傲的事。”马军武说,“我还会继续守在这里,为祖国站岗放哨。”

    家国情怀,深植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心中。

    “吾心已向西部去,休言大漠多苍茫。”2020年,魏鹏飞和110多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选择奔赴新疆基层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给他们回信,支持同学们的人生选择,并勉励他们“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收到回信后,我很激动,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扎根边疆的决心和信心。”如今,包括魏鹏飞在内的118名毕业生正在新疆基层岗位上绽放多彩的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必须长期坚持,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各援疆省市要加强同新疆协调配合,长期坚持对口援疆,提升对口援疆综合效益。”

    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及19个援疆省市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方向和重点,聚焦新疆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有效支持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仅“十三五”期间,19个援疆省市累计投入援疆资金超过766.77亿元。

    坚持资金项目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重点地区倾斜,不断深化拓展“组团式”援疆向教育、医疗、文旅、乡村振兴、劳动密集型产业延伸,对口援疆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助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从广袤的塔里木盆地到高耸的阿尔泰山,从雄壮的帕米尔高原到富饶的吐鲁番盆地,今天的新疆,处处充满着蓬勃的希望。

    2022-06-29
  • 心怀“国之大者”,守护好“中华水塔”(践行嘱托十年间)

    “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心怀“国之大者”,肩负重大责任,不负重大使命。青海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扎实推进三江源保护,倾力守护好“中华水塔”。

    建立管护队伍。“我们探索建立‘一户一岗’的生态管护员制度,经过技能培训的牧民一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玉树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才旦周说,“世世代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牧民们,正逐渐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与红利共享者。”全省迄今设置林草生态管护公益岗位14.51万个。

    筑牢制度屏障。青海出台《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成为我国首部国家公园地方性法规。实施《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有效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近年来,青海先后制定生态领域立法近80件,占全省立法总数的26%。

    推进综合治理。历时8年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已进入收官阶段,涉及青海4州21个县市、覆盖39.5万平方公里水源涵养地的综合治理,交出了喜人的成绩单。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三江源地区向下游输送水量年均增加近百亿立方米,35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确保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掌握动态变化。“青海生态之窗远程视频观测系统现已覆盖46个关键点位,生态监测指标增加到11类273个。”在实时显示屏前,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主任李飞如数家珍。

    “又拍到了雪豹!”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牧民生态管护队队员查吾喜上眉梢。收集红外相机记录、巡护排查反盗猎、救助珍稀野生动物……入夏以来,牧民生态管护队对辖区进行了多次集中巡查。经专家分析认定,昂赛乡境内现存雪豹近50只,无愧“中国雪豹之乡”美誉。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高原草木吐绿、生机勃发,新时代大美青海正舒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

    2022-06-28
  • 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青海篇)

    高原长天流云,三江奔涌不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青海考察调研、两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寄予“在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殷切期望,为青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三江源头到大湖之畔,从农区人家到草原牧乡,青海干部群众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聚力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共创美好生活,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

    迈上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碧绿的卤水,在戈壁烈日下结晶,总面积近百平方公里的盐田里,数十艘采盐船正在作业。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采收车间主任周广文盯着电子屏幕,远程控制着无人化采盐船运转。不久前上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让“上船一脸盐、下船满嘴咸”的传统人工采盐成为历史。

    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沿栈道步行至盐湖边,察看现代化机械采盐操作,了解盐湖资源储备保护、开发利用等情况。总书记指出,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区内相关产业流程、技术、工艺创新,努力做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让盐湖这一宝贵资源永续造福人民。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聚力破解关键技术难题,钾资源综合回收率已经提升到75%,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盐类产品从单一的氯化钾拓展到20多种,实现了循环利用、绿色发展。

    约九成国土属于限制开发区或禁止开发区的青海,如何找准发展定位?“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结合实际、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2021年6月在青海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建设产业“四地”,创新驱动是澎湃动力。

    一面面大气美观的玻璃幕墙面板,正从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西宁太阳能电力分公司的生产车间鱼贯而出,“光电转化率高,造型时尚,应用场景高端,是市场潜力巨大的新型环保建材。”公司副总经理宋志成介绍。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个车间视察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了解企业发展光伏全产业链及科技研发、生产经营等情况。“总书记希望国有企业带头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形成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和产品,在创新发展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宋志成说,“这几年我们通过组织技术团队奋力攻关,已经成功实现IBC电池及组件量产,转换效率、双面率、温度系数等指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着力培育构建以“四地”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青海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出台了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20条政策举措、优化科技创新体系18条政策举措,组织实施“揭榜挂帅”和“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试点,为科技创新注入活力。

    在政策激励和支持下,一批自主技术国际领先的“专精特新”企业在青海大地涌现。国内首个万吨级碳纤维基地投产,光伏、锂电产业实现集群发展,全国每生产3块锂电池,就有一块来自西宁。

    建设产业“四地”,深耕禀赋打造核心竞争力。

    走进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块块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藏毯挂满展示墙,花样精美,令人目不暇接。2021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调研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提升。

    如今,依托优质原料、独特民族风格和精湛制作工艺,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已远销欧美、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古老的藏毯织出了“国际范儿”。

    将建设产业“四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行动路径,青海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坚定迈上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青海清洁能源建设跑出加速度。截至2021年底,全省电力装机中清洁能源占比90.83%、新能源占比61.36%,持续保持全国最高比例。源源不断的绿电远送其他省份,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青海力量。

    打造高原“诗和远方”,青海推出精品旅游线路200条,旅游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都在20%以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吃上“旅游饭”的群众,对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有个生动比喻:好似热奶茶里泡酥油,浓得分不开,味道好极了。

    传统农畜业,形成绿色有机品牌。全省牦牛藏羊质量安全可追溯规模超过400万头(只),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已达925个。2021年,青海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4.7%,势头强劲。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攀上海拔4610米的牛头碑,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生态管护员索索举起望远镜,开始新一天的巡逻:夏日的黄河源,绿草如毯、平湖如镜,藏原羚、斑头雁不时穿梭其间。他随即掏出笔记本,上面的观测记录已是密密麻麻。右臂上鲜红的“生态管护员”袖章,让索索觉得“既骄傲,又沉甸甸的”。

    “希望大家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齐心协力管护好湖泊、草原、河流、野生动物等生态资源”。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考察,在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与三江源地区基层干部、管护员进行视频交流。索索作为生态管护员代表与总书记视频连线。如今,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像索索这样的生态管护员已有1.72万名。

    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是“中华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滋养着大半个中国。

    这次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青海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启动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制度体系创新取得新突破,探索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亮眼的莫过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搞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结三江源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加快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青海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中推行大部门制改革,创建“1+N”政策体系,探索生态管护员制度,有序扩大社会参与……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可循的三江源走出新路,2021年10月成为正式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之一,保护面积增至19.07万平方公里。

    在全国率先启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式获批,昆仑山国家公园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青海践行嘱托,收获硕果。

    最美自然,需要落实最严保护。2021年3月7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对国家生态安全、民族永续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

    走进祁连山南麓的木里矿区,曾经因违法开采留下的“累累伤疤”,通过种草复绿现已基本完成植被覆盖。这两年,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有798个“问题图斑”完成整治,全省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修复面积达2040公顷。可可西里禁止非法穿越,黄河源头鄂陵湖与扎陵湖限制开放,青海湖鸟岛沙岛景区闭门谢客——最美景色藏于深山,这是青海牢记嘱托,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不动摇的清醒留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小生长在祁连山下的全国人大代表孔庆菊清晰记得,2021年3月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她拿出两张照片,请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的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一张照片中,是漫步在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则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孔庆菊说,“总书记凝视着照片说,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如今,从事教育工作整整30年的孔庆菊,站上生态课堂的讲台,又给小朋友展示起这些照片,“把敬畏自然的根,种到尕娃们心头。”

    湖面开阔,水质清澈,飞鸟翱翔。眼下,又到青海湖裸鲤的洄游季节。“去年以来,青海湖启动了第六次封湖育鱼,曾经濒临资源枯竭的青海湖裸鲤,现在蕴藏量已经恢复到10.85万吨,比保护之初增长了41倍。”正在河道巡护的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说。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来到海拔3200多米的青海湖仙女湾,实地考察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总书记强调,‘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保护好青海湖的决心和信心。”何玉邦介绍,通过持续治理、久久为功,青海湖水体面积逐年递增,目前已达4625.6平方公里,相比10年前增加了约220平方公里。大湖沿岸的居民早已收起渔网,转型开办牧家乐,旅游接待、美丽经济红红火火。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2021年6月考察青海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壮美画卷已经擘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的青海,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在高原山河大地间泼墨渲染、尽情铺展。

    为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不懈奋斗

    眼前的班彦村,一幢幢民族特色房屋整齐排列。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天然气,步行10多分钟就到镇卫生院,幼儿园有校车接送,村子距镇中心学校只有两公里。

    说起从前的日子来,村民吕有金直摇头:“祖祖辈辈住在山沟里,长年喝窖水,种庄稼十年九旱,生活很艰难。”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启动,吕有金和乡亲们走出了大山。

    2016年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村,走进吕有金的新家,同一家人围坐一起,看反映乡亲们一直居住的旧村状况的视频。

    “总书记格外关心村民们搬迁之后的出路,问我‘搬下来了,今后有什么打算?’。”尽管已经过去6年,吕有金对当日情景仍记忆犹新,“总书记微笑着倾听我的讲述,勉励说,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把生产搞上去。”

    如今,自小跟爷爷学过烧青稞酒的吕有金,申请贷款在新家小院盖起酿酒作坊,还在政府统一规划的养殖区喂起了当地特有的八眉猪,媳妇也在家门口当起了土族盘绣产业工人,全家顺利脱贫。2021年,班彦村人均纯收入达1.23万元,比2015年增长了4倍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42个贫困县陆续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这两年,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致力于打造集民族手工业、观光畜牧业、餐饮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特色牦牛绒制品企业去年经营收入达到200万元,带动村子及周边1000多户牧民增收。

    走进村民索南才让家,屋内陈设齐全、装修讲究,炉火上煮着的奶茶香气扑鼻。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索南才让家中,屋里屋外仔细察看,并同一家人围坐在客厅聊家常。

    “我对总书记说,牧民生活好,全靠党的政策好,衷心感谢党、衷心感谢总书记。总书记说,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索南才让激动地回忆道,“总书记还说,更好的生活,我们一起来推动、来实现。”

    如今,果洛藏贡麻村配套设施更新完善,吸引了各地游客和企业的到来。“政策越来越好,自己更得加把劲,将来的生活甜着呢!”索南才让准备开家特色旅游品商店。

    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青海在去年39个乡镇、225个村开展试点基础上,今年再选取200个村开展试点建设,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各族群众共享幸福生活。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西宁市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有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居民1000多人。2021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听取社区加强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汇报,同现场办事群众交谈。“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发扬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好传统,共同建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家园。”“要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为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再接再厉、不懈奋斗。”在社区广场,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

    “社区建有‘爱老幸福食堂’,还有舞蹈室、阅览室丰富我们的退休生活,公益课后托管班则帮了年轻家长们的大忙。”60岁的社区居民卓玛才仁说,“在这里生活,幸福感满满!”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青海多年来坚持把财政支出的75%以上投入民生,用坚实保障托起各族群众的和谐家园: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惠及150万人次,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累计组建46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全省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3.97岁,“十三五”时期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28.93万套……

    在格尔木市南郊的长江源村,2016年8月曾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幸福新生活的村民申格,又一次目送女儿杨措踏上巡护之路。作为生态移民,申格一家与全村100多户村民一道,10多年前从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地方搬到现在的家,有的当起护林员,有的开店做生意,有的就近上了学。“牛满山,羊满山,也比不过现在的好日子。”这位年过花甲的老牧户、新市民稳稳地扎下了根。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今年5月召开的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展望未来5年,青海省委提出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友好、创新开放、文明和谐、人民幸福、政治清明的现代化新青海。

    星光不负赶路人,万里高原行更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青海各族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不懈奋斗。

    2022-06-28
  • 因地制宜上好劳动课 发挥好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所占课时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



    这引发了人们对于劳动课的关注。60后、70后收麦子、拾柴火,80后、90后扫操场、做手工……关于劳动课,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回忆。如今的孩子们,应该怎样上劳动课?劳动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让劳动课落在实处、避免走形式?记者进行了采访。

    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今年春天,北京市清华附中初21级的不少同学对此都有了更深的体会。整畦平地、开沟松土、播种间苗……参加全年学农“劳动+”教育课程后,孩子们在学农基地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掌握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劳动技能。采访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起了感受。“没想到平整土地也有这么多讲究,要刨三遍土、垒三遍畦、再踩三遍畦。”“我学会了开沟,每两条田埂之间开4条沟,就可以在沟里播种了。”“原来花生的种子比较大,要和土掺在一起再种下去,真期待收获的那一刻。”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从学生成长成才角度看,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清华附中初21级年级组长张彪老师介绍,劳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感受到生产生活中蕴含的智慧。“以全年学农‘劳动+’教育课程为例,孩子们深切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实际劳作中,他们结成一个个小分队,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再比如丈量土地时运用到了数学知识,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也有助于生物、语文等能力的提升。”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石城小学的孩子们,也充分感受到了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一想到自己种植的辣椒、茄子能结出果实,我就特别有成就感,和小伙伴们一起劳动也特别开心。”石城小学三年级学生魏铭乙说。每逢劳动课,魏铭乙和同学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戴上草帽,拿着锄头、铲子和水桶,走向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种植园。种植园里,劳动课教师杨俊芬手把手教学生栽种茄子、辣椒。听完老师的讲解,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动手实践。

    “个别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实验不会使用火柴,甚至韭菜麦苗分不清,劳动教育势在必行。”石城学区(含小学、初中)校长陈合清在农村长大,长期从事一线教学,他深刻意识到劳动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营养”。

    “栽植果树、种植蔬菜、喂养土鸡,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通过参与播种、施肥、浇水、收获、展销等一系列环节,不仅可以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还能提高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杨俊芬说。

    劳动是获取真知的实践起点,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清华附中副校长白雪峰表示,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但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劳动教育存在被弱化和边缘化的现象,一些青少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这次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课程内容设置更科学,递进式培养劳动能力

    洗净双手、穿上围裙、戴上厨师帽……5月19日上午,在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幼儿园的实践活动室,一堂别开生面的烘焙课正在进行。操作台前,5岁的刘政昊一手拿着黄油刀,一手固定着黄油,几刀下去,黄油便被切成整齐的小块。“老师讲过,小刀离手指远一些,才不会切到手。”

    “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常让我感到惊喜。”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幼儿园园长郑韦说,通过劳动课,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烘焙等烹饪方法,还养成了勤俭节约、做事有计划等良好习惯。

    在集团小学部的厨房活动教室内,看着儿子熟练地完成一道西红柿炒鸡蛋,母亲王沫格外欣慰。“他从幼儿园就开始上烹饪课,现在周末总会给家里做上一两道菜,有的甚至比我做得还好!”王沫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劳动课程的设置不仅培育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更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担当家庭责任的种子。

    劳动课应该教什么、不同年龄段应该学什么?这些是学校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介绍,“新课标”中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与之前的劳动课相比,‘新课标’中的劳动课概念更加完整,包括脑力与体力劳动两种,同时将技巧、技能、科技实践活动等内容更加科学地结合了起来。”储朝晖说。

    据介绍,“新课标”提出,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设置10个任务群,比如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等。

    “劳动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的过程。从过去的实践看,我们认为应根据不同学段设置不同方案,层层递进地进行劳动教育。”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公共资源部主任马永江说,在劳动课程设置上,需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衔接,比如烹饪这一劳动课程,从幼儿园到高中,对应从学会简单凉菜到三菜一汤再到蒸馒头、基础面点等标准,递进式地培育孩子们的劳动能力。

    白雪峰则认为,劳动本身是生活的组成部分,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课程体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基本道理,做到知行合一。“清华附中一直很重视劳动教育,除了走到田间地头的‘劳动+’课程,还有校园劳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作业等多种形式。比如各个年级广泛参与的‘水木行动’,学生们轮流负责校内自行车的摆放、食堂餐盘的收集清理、操场垃圾的清扫等,‘让附中的美丽与我有关’,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孩子们的责任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因地制宜上好劳动课,家校协同推进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人关心劳动课应当去哪儿上、由谁来上?

    储朝晖对此表示,“新课标”中提出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无论是项目的选择与确定,还是课程资源与场所的建设,都提倡因地制宜。“开展劳动课的场地,本身就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关于师资问题,设立专职教师、外聘有特长的兼职教师还是由班主任主要负责,可以由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积极探索,采取适宜自身情况的方案。”

    安徽省合肥市幸福路小学教师江莉娟本是一名音乐教师,出于对花草树木的喜爱,主动兼职了学校的劳动课。除每周固定开展劳动教育外,但凡有空,栽花种草、田间管理、果实采摘等活动她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加入。

    据了解,围绕师资建设,合肥市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加强“专业+志愿”培养,邀请劳动模范、非遗传人、工匠大师等136人担任劳动教育指导师,带领学校教师、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解决了“谁来上课”的问题,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在“去哪儿上课”方面也蹚出了新路。校园内,各学校积极在校内空地开辟劳动教育场地;校园外,开放实践场所、搭建活动平台,带学生们到饭店体验餐饮职业、食品厂探寻生产技艺、消防大队学习消防知识等。

    “我们将楼道间、地面停车场改造成百草园、百果园和读蔬园。结合安徽特色,学校又开发了非遗传承课,包括剪纸、糖画、农民画等,还和安徽中医药大学结对共建,邀请高校师生前来,带孩子们学习中医药知识。”合肥市幸福路小学校长张海霞说。

    对于劳动课的上课形式,有家长表达了对劳动课流于形式的担忧。专家表示,实施劳动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在课程内容、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更多关注每个学生的获得与成长,才能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对劳动教育的评价,不能简单进行考核,而要看学生的实际收获,是否形成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张海霞告诉记者,根据课程内容,该校设置了一至六年级的劳动清单,鼓励家长进行督促,还通过举办劳动技能大赛等多项活动,检验劳动教育成果。

    “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教育既要鼓励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培养各种技能,还要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未来我们将一步一个脚印,用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让每一个孩子沐浴劳动阳光,赋能快乐成长。”张海霞说。

    2022-06-24
  • 福建省晋江市—— 心无旁骛做实业 坚定不移抓创新(走进县城看发展)

    一块浅蓝色鞋面布料,用手触摸,一股如同大理石岩板的冰凉感便直抵臂弯。方寸之间,浓缩多种化学材料和纺织工艺。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冰感布料,轻便透气,在国际市场上颇受欢迎。”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晋江人,林海鸥从事鞋材贸易将近20年,这几年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2017年,晋江国际鞋纺城投入使用,林海鸥是首批入驻的商户之一。如何才能在“高手如云”的鞋纺城中占得一席之地?

    林海鸥的答案是“注重品质、创新立企”。连续数年数千万元的研发投入,组建数十人的科研团队,让林海鸥拥有了大量的鞋纺新材料。

    “以前都是自己去推销材料,如今外商主动找上门,不学外语不行喽。”林海鸥浓重的闽南口音中,透着自豪。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从发展乡镇企业起步,坚守实体经济,将晋江打造成东南沿海制造业重镇。步入新时代,晋江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以创新为引领,加快智能化、现代化改造升级,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目前,晋江已形成超2000亿元的鞋服产业集群、超千亿元的纺织产业集群,以及食品、建材两个超500亿元产业集群。

    “一年生产拉链7亿条,连起来可以绕地球5圈。”坐落在晋江市深沪镇的浔兴拉链,曾将“小拉链”做成了“大产业”。眼下,走进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一刻不停,布条裁剪、塑胶焊接等工序有条不紊。

    “智能生产线升级投用后,拉链生产全线智能化、标准化,让小产品也用上了高科技。”谈起公司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高秀忠深有感触。

    喷胶、烘干、贴底……站在福建华昂体育用品公司生产车间,掐着秒表计算,从原辅材料到生产一双成品鞋,不足12秒。

    “我们自主研发智能生产线,将每条生产线用工量从60人降低到8人,用更少人力来做更优质的产品。”公司董事长黄劲煌说。自2018年起,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研发智能化生产线,研发投入逐年增长4%以上,订单年均增长15%以上。

    实体经济提质升级,离不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创新投入。“晋江市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和技改提升。”晋江市工信局局长林永红说,“近10年来,晋江市投入技术改造资金1800多亿元,引进9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所高校,众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研发中心。”

    手机直播间中,来往穿梭的智能运输车、灵活运转的机械臂,将恒安集团婴儿纸尿裤的生产流程“全景式”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吸引了大量网友在线观看。

    “将直播间搬进工厂。我们以透明、开放的方式让消费者近距离了解母婴产品从研发、生产到售出的全过程,努力让‘晋江造’成为‘放心品’。”恒安集团婴裤事业部总经理吴剑龙说。

    2017年以来,晋江发力电子商务促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出台扶持直播电商产业发展政策,真金白银投入打造直播电商名城。通过多种电商平台,服装、运动鞋、婴童、伞具等特色产业得以持续发展壮大,2021年在国内网络零售额超过350亿元。

    “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主线,加快传统优势产业高新化转型、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更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县(市)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泉州市委常委、晋江市委书记张文贤表示。

    如今,晋江鞋服、纺织等传统产业继续厚植优势,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也在换挡提速。2021年,晋江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6900亿元,拥有15个区域品牌、50家上市企业,经济实力连续28年领跑福建县域经济。

    2022-06-24
  • 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践行嘱托十年间)

    从“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到“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再到“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一代代共产党人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

    2021年9月14日,在陕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绥德县疏属山下的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展厅里有两行字十分醒目:“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端端地,这是关中话,稳稳正正地。”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赢得了民心,是亿万人民群众坚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

    陕西的红色故事灿若星河。老一辈革命家的叮嘱,正是他们矢志不渝的践行,也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坚守。

    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绥德县接续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新时代我们赢得民心靠的是苦干实干,我们不断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县委书记杨文慧说,这些年,绥德坚持每年将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用于民生领域。

    距离中共绥德地委旧址8公里外的郝家桥村,是绥德地委在抗战时期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的一个模范村,1944年获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称号。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来到村里,走村入户看得仔细。

    在陕西这块红土地上,7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同志给人们留下了“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的难忘印象。总书记对陕北牵挂在心,他曾经深情写道:“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

    在村里,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让乡亲们过好光景,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不断交上好答卷。”

    “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交上好答卷,让乡亲们过好光景,群众就会愿意相信你、跟随你。”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振喜由衷感慨。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郝家桥村干部群众铆足干劲儿,建成2000亩山地苹果生态果园,在山沟沟里闯出一条致富路。过去3年间,郝家桥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362万余元,向村民股东分红235万余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陕西各地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2021年以来,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全省13.2万个基层党组织出台便民利民政策举措950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35万多件。

    今年5月下旬召开的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鲜明提出:让全省人民生活越来越好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2-06-23

  • 首 页  上一页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