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部门印发意见加强残疾人法律服务

    司法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要形成覆盖城乡、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残疾人法律服务网络,残疾人法律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显著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残疾人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权利得到更好实现。

    意见就进一步配强残疾人法律服务力量、丰富残疾人法律服务内容和方式、有效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作出部署安排。要求加强资源整合,进一步配强残疾人法律服务力量,丰富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法治宣传等方面残疾人法律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助力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

    意见聚焦当前残疾人最迫切需要的法律服务,提出11项重点工作任务,包括:完善残疾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降低残疾人法律援助门槛、优化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提高残疾人法律援助质量、开展助残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成立残疾人权益保障专业委员会、减免残疾人相关法律服务费用、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发挥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补充作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残疾人法治宣传活动等。


    意见还提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残联要加强协同配合,强化资金保障,提升残疾人法律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2024-01-10
  • 你知道吗?在朋友圈售卖烟花爆竹是违法的

    在朋友圈售卖烟花爆竹,不管有无销售许可证都涉嫌违法。一旦所销售的烟花爆竹出现问题,售卖方、转发者均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烟花爆竹能否在网上进行买卖?卖烟花爆竹需要办什么证?朋友圈贩卖烟花爆竹需要负哪些法律责任?(应急管理部)

    2024-01-09
  • 六部门发出通知: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者激励奖励工作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者激励奖励工作的通知》,鼓励积极探索完善无偿献血者激励措施。其中包括鼓励各地推进“三免”政策、鼓励实现献血者“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激励措施、鼓励青年群体参与无偿献血以及鼓励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优先用血。全文如下。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总工会、团委、红十字会、军队有关单位:

    《献血法》自1998年施行以来,我国全面建立自愿无偿献血制度,形成政府领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格局。25年来,广大无偿献血者无私奉献、踊跃捐献血液,我国无偿献血量和献血人次持续增长,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自公民无偿捐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献血法》,肯定和弘扬无偿献血者的奉献精神,鼓励更多社会公众关心、参与无偿献血,现就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者激励奖励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认真落实《献血法》,做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工作

    (一)做好评优评先考核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继续贯彻落实《献血法》,将无偿献血工作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组织和动员工作,要将无偿献血组织动员工作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将无偿献血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卫生城市创建、文明单位评比等评优评先活动考核内容。建议在评优评先考核中,对无偿献血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优先考虑。

    (二)做好无偿献血表彰工作。按照《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2022年版)》规定,定期组织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无偿献血表彰奖励活动,表彰对无偿献血作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个人、集体。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可继续按要求申报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银奖、金奖。

    (三)做好无偿献血组织动员单位表扬奖励工作。各级党政机关要按照《献血法》要求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动员本单位干部职工参加无偿献血。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工会、共青团、红十字会等有关群团应当组织动员和鼓励相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加无偿献血。充分宣传无偿献血优秀单位的先进事迹,对团体献血组织动员较好的单位,给予表扬奖励。

    二、鼓励积极探索完善无偿献血者激励措施

    (一)鼓励各地推进“三免”政策。加快推动“三免”政策落地实施,荣获无偿献血奉献奖、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的献血者可按照当地政策享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和免交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察费。

    (二)鼓励实现献血者“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继续推进无偿献血者及亲属出院时直接减免用血费用工作,实现用血医院全覆盖,优化服务流程,让信息多跑路、献血者少跑路。目前,28个省份已实现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在省内医院用血费用直接减免,已实现的省份要继续落实落细政策要求,未实现的省份要抓紧推进,争取早日落地。

    (三)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激励措施。各地要充分学习借鉴其他省份的先进经验和可行做法,结合各省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无偿献血者优待政策,持之以恒做好无偿献血者激励工作,不断提升无偿献血者获得感和荣誉感,让无偿献血者切实享受到无偿献血政策带来的便利。

    (四)鼓励青年群体参与无偿献血。针对青年群体特点,组织开展个性化主题献血活动,增加献血活动趣味性,提升青年群体关注度。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同时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可制定激励政策,对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个人予以通报表扬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青年群体参与和支持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鼓励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优先用血。在保障急危重症和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用血前提下,非急诊患者同等医疗状况下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优先用血。

    三、持续提升无偿献血服务质量和宣传效果

    (一)持续做好无偿献血服务工作。各地血站应不断探索,树立“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无偿献血服务质量。各级共青团组织、红十字会应当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和服务工作。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血站要开展血液舆情监测工作,畅通献血者投诉渠道,接诉即办,及时解决献血者关心的问题。

    (二)持续推进“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军队有关卫生部门要加快推进血液管理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互联网+无偿献血”服务模式,为献血者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推进预约献血,优化预约献血流程、缩短等候时间,为献血者参加无偿献血提供便利。

    (三)持续推进无偿献血公益宣传工作。各级宣传部门应当积极推动广播电视节目、信息网络视听节目和公共视听载体节目播放无偿献血公益广告,结合无偿献血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和献血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


    各地应高度重视无偿献血者激励奖励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献血法》,制订完善落实献血者激励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确保献血者能够便利快捷地享受相关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扩大激励范围、增加激励内容。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做好献血者激励奖励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为政策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引导更多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2024-01-08
  • 保障消费者自主支付选择权 拒收现金专项整治行动显成效

    现金服务是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在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11月末,我国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1.02万亿元(占M2的比重为3.8%),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同比增长10.5%。

    随着电子支付发展,现金收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拒收现金现象时有发生。自2018年起,人民银行与国家发改委等12个部委建立整治拒收现金会商机制,依法惩处拒收现金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

    记者从人民银行日前举行的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媒体吹风会上获悉,自2023年10月开展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以来,截至2023年12月24日,人民银行累计摸排经营主体141.1万家,已完成6起拒收现金行为处罚程序,涉及旅游景区、交通出行、卫生医疗、停车场、购物、餐饮、娱乐等多个行业场景。

    组织开展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

    “当前,整治拒收现金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情况,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常态化开展综合整治。”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介绍,越来越多线下场景与移动支付捆绑,造成现金使用难。同时,部分经营主体收取现金的意愿下降,不愿在准备零钱、培训收银员、前往商业银行存取现金等方面增加支出。

    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常态化开展综合整治、固化长效机制,人民银行于2023年10月起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在保障现金供应基础上,会同会商机制成员单位,组织商业银行,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截至2023年12月24日,人民银行累计摸排经营主体141.1万家,已完成6起拒收现金行为处罚程序,商业银行与经营主体签订“不拒收现金承诺书”75.1万份,向经营主体发放“零钱包”18.2万个。

    以北京为例,据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曾志诚介绍,本次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该行于2023年11月底完成两起案件的行政处罚程序,对某保险公司北京市怀柔支公司、北京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因拒绝公众使用现金购买车险,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分别对2家企业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9万元和5万元;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各处罚款1万元。

    曾志诚表示,从处罚案例看,发生拒收现金行为主要原因有:一是经营主体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淡薄,缺乏对员工开展现金收付的法律规范及业务培训。二是经营主体以成本控制、风险防控为由排斥或拒绝现金支付。

    “现金是最基础的支付工具,对于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罗锐说,开展整治拒收现金工作,主要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保障多元化支付方式的和谐发展。

    提高老年人等群体现金存取业务便利化水平

    谈及移动支付如此便捷,为何还要保障现金支付时,罗锐表示,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现金使用几乎不受环境、场景、物质条件限制,不需要银行账户、手机终端等应用基础,对老年人、农村居民等特定群体至关重要。相比电子支付,现金在匿名性、隐私保护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促进支付方式多元化发展。

    据人民银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老年人中经常用现金的人数占比超过75%。其中,县域老年人经常用现人数占比为80.4%,城市地区老年人经常用现人数占比为67.6%。此外,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小微商户、进城务工人员等使用现金也比较多。

    “为提高老年人等群体现金存取业务便利化水平,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了解老年客户办理现金业务的问题和诉求,针对养老金发放等特殊时点、中小面额人民币等特殊需求,做好预判和准备,提高现金服务前瞻性;针对集中存取等情形,组织做好业务咨询解释、分类引导办理等工作,提高现金业务办理效率;为老年人提供现金业务优先窗口、绿色通道,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特色现金服务,提高现金服务的温度。”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张萌说。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据农业银行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王金国介绍,该行已对1.4万家网点进行适老化改造,2023年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群体提供上门服务超过20万人次。工商银行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戴辛晨表示,面向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客户,该行推出网点封包受理、后台清点入账的快捷存款服务,解决残损币、小面额币、硬币等现金清点耗时长的问题。

    公众遇到拒收现金行为可投诉举报

    在实践中,部分商业银行现金服务仍有不足,一些银行减少现金办理窗口、ATM机具数量,有的银行零钞兑换、残损币回收等现金服务水平有所下降。

    对此,罗锐表示,要做好现金供应保障,疏通残损人民币回笼渠道,深入开展反假货币工作,确保人民币券别合理、票面整洁、持有者放心;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现金服务水平,组织商业银行保持现金服务窗口、自助现金机具合理规模,督促做好零钞兑换、残损币回收等现金服务;依托商业银行网点建立网格化工作机制,摸排商户现金收付情况,有针对性提供上门现金服务。

    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委员杨仁荣表示,该行督促指导6家停办现金业务的网点恢复现金存取业务,指导部分现金业务量较大的网点增设现金服务窗口和自助机具,推进银行网点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

    “现金使用的主要场景涉及居民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娱乐、流动摊贩等消费场景,水电气暖等生活缴费场景,以及公共交通、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景。”张萌表示,人民银行坚持普遍适用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涉众面广、社会影响大的公共机构和经营主体,要强化现金服务意识。同时,针对不同消费模式,因地制宜采取适当方式接受现金,针对交易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相关经营主体要做好事前告知、尊重公众选择。

    如果遇到拒收现金怎么做?张萌表示,公众遇到拒收现金行为,可明确告知对方其行为违法,保留相关视频、音频证据,并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投诉举报。公众还可通过城市政务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捍卫自身权利。


    “元旦至春节是现金需求旺季。为保障现金供应,人民银行将组织商业银行密切关注现金需求变化情况,科学预测现金投放总量和券别需求,在旺季现金供应前提前开展现金调拨工作,从总量和结构上充分保障现金供应。”罗锐说。

    2024-01-05
  • 我国将推广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

    记者1月2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为加快推进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简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我国将推广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

    据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推广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可充分发挥农村客运网络覆盖广、通达深的优势,引导城乡客运企业、公交企业依托城乡客运线路布局,优化车辆排班,合理设置停靠站点,积极开通由县城至各镇村、乡镇至建制村的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利用车辆行李舱、内部物品存放区等代运邮件快件,在确保安全、保障农村群众乘车需求的前提下保障邮件快件快速送达。

    近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邮政集团公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除了推广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的方式外,意见中提到,还将通过发展货运班车、拓展“农村客货邮+”等方式,打造因地制宜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形式。

    此外,意见还将通过建设“一点多能”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站点、推广安全可靠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装备、健全规范有序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体系、完善合作共享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机制、构建支撑有力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保障体系等方式,更好满足农村群众出行、货运物流、寄递服务需求。


    根据意见,我国力争到2027年,具备条件的县级行政区实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覆盖,全国县乡村三级客货邮站点数量达10万个以上,农村客货邮合作线路达2万条以上,基本建成“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

    2024-01-03
  • 国家教材委员会:健全教材使用监测、责任追究等机制

    据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消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要求,整体提高大中小学教材质量,全面加强各级各类教材管理,打造更多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国家教材委员会近期作出重要工作部署,就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开展系列行动。

    系列行动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完善教材管理体制、强化教材建设支撑等关键问题,着力开展四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教材编写修订,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强化资源建设,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进课程教材。二是提升中小学教材编修质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优质教材,建设支撑高等教育人才自主培养的系列教材,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促进教材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才培养需求。三是落实部门、地方、学校、出版单位职责分工,健全教材使用监测、问题监督和处置、责任追究、引导激励等机制,提高教辅读物出版质量,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教材管理体制。四是加强教材队伍建设和教材研究工作,加强教材建设经费保障,强化教材建设支撑。

    下一步,国家教材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将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领导下,明确各项任务责任主体,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强化条件保障,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督促落实,注重宣传引导,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落实。

    2024-01-02
  • 建立并实施药品追溯制度《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1日起施行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1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建立并实施药品追溯制度,药品经营企业不得经营疫苗、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配方颗粒等药品。

    办法进一步明确各层级药品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明晰跨区监管责任,丰富行政处理措施,明确行刑纪衔接等要求,确保监管责任全面落实。

    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司司长袁林表示,办法主要从三方面强化药品经营全过程全环节监管,确保监管无盲区:

    ——完善药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明确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总部、零售企业的许可条件和申请材料要求,简化药品经营许可审批程序,优化药品批发企业开办标准,并明确药品批发企业、零售企业经营范围核定标准,对申请仅从事乙类非处方药零售活动的,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和承诺书后,符合条件的,当日颁发药品经营许可证。

    ——夯实经营活动中各相关方责任。办法强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责任,细化其对药品购销人员、购销行为、储存运输等的管理要求,强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经营企业委托储存、运输活动的质量管理要求,并对药品零售连锁提出总部对所属门店统一管理的要求。

    ——加强药品使用环节质量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药品的质量管理部门和人员、储存和养护、药品质量问题处理和召回、药品追溯等作出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和其他药品使用单位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对本单位药品购进、储存、使用全过程的药品质量管理负责。

    国家药监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邱琼说,早在2019年,药品管理法和疫苗管理法就明确,全面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强化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全过程监管,要求建立健全药品追溯制度,鼓励、引导药品零售连锁经营。随着药品经营许可准入管理进一步优化调整,《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颁布时间较早,已不适应上位法、药品全生命周期理念要求以及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必要进行全面修订。

    办法同时规定了明确的禁售范围,即药品经营企业不得经营疫苗、医疗机构制剂、中药配方颗粒等国家禁止药品经营企业经营的药品。药品零售企业不得销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胰岛素除外)、终止妊娠药品等国家禁止零售的药品。


    “办法明确了药品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承担质量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落实质量管理责任要求;推动药品现代物流规范发展,统一准入标准,明确开办药品批发企业和接受委托储存药品的单位应当具备药品现代物流的相关要求,后续国家局将出台细化药品现代物流标准的指导文件,促进全国药品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等。”袁林表示,办法围绕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着力以法治化、市场化的标准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不断提升药品流通监管水平。

    2024-01-02
  • 多部门发文:到2026年农村留守、困境儿童监护体系更加健全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联合14部门日前印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6年,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精神素养明显提升,监护体系更加健全,安全防护水平显著加强,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更加精准高效,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基层基础更加坚实,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氛围更加浓厚,关爱服务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得到更加充分、更加有效的保障。









    资料图:“代理妈妈”在留守儿童家中为其辅导作业。王刚摄





    《方案》明确,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融入心理健康知识,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作为关注重点,对有需要的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各地民政部门要指导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在走访中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关爱服务需求,对于发现有心理、行为异常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指导、协助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采取干预措施。相关部门可以动员其亲属、邻居以及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开展一对一帮扶,有条件的地方可链接社会工作者等开展心理辅导,符合条件的可纳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范围。医疗卫生机构的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师等对于就诊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应当提供规范诊疗服务。

    《方案》指出,要强化监护职责落实。村(居)民委员会加强对家庭监护的督促指导,教育引导父母依法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或侵犯儿童合法权益时,要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应当予以训诫,并可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方案》提出,要加强网络保护工作。各地网信部门要在预防网络沉迷等专题教育活动中,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列入重点人群,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加强对儿童使用网络、手机行为监管,指导其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儿童网络沉迷行为;开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列入重点人群,紧盯重点平台关键环节,紧抓直播、短视频平台涉及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及时处理违规问题。

    2023-12-28
  • 我国持续提升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能力

    26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央财政投资106亿元,改扩建540余所医疗卫生机构,为600余所医疗卫生机构配置精神专科基本医疗设备,持续提升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能力。

    报告指出,我国支持各地省级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建设,支持精神福利设施建设。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带动全国精神专科领域建设与发展。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提高精神障碍诊疗规范化水平。

    报告介绍,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目录共新增近20种精神障碍药品,并通过谈判引导部分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此外,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目前,全国31个省份已出台“精康融合行动”实施方案,7个省份实现区县社区康复服务全覆盖,8个省份区县服务覆盖率超过或接近70%。


    报告提出,下一步,我国将大力推进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支持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等精神(心理)科建设。探索开展儿童精神心理科医师和心理治疗师培训,补齐人才队伍结构短板。加强严重精神障碍人员服务管理,推进社区康复。同时,完善支撑保障政策,推动将更多更新精神药品及心理治疗、物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023-12-27
  • 收录39个品种 我国发布第三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

    仿制药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医保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对国内专利即将到期及临床供应短缺(竞争不充分)的药品进行遴选论证,制定《第三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

    第三批目录收录39个品种,涉及75个品规、13种剂型,覆盖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抗感染用药、神经系统用药、放射性诊断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等12个方面治疗用药。

    据介绍,第三批目录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一是填补国内临床用药空白。第三批目录收录的多个药品为境外已上市,境内未上市品种。如治疗成人遗传性转甲状腺素介导的淀粉样变性的多发性神经病的小干扰RNA药品帕替司兰,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成人活动性狼疮肾炎的口服药品伏环孢素等。二是提高药品可及性。第三批目录收录的部分药品,虽然同作用机制药品已经在境内上市,但由于临床需求量大,存在供应短缺的风险,因此也纳入鼓励仿制的范围。三是鼓励创新制剂技术。第三批目录收录的药品剂型除了有传统的片剂、胶囊剂外,还收录了缓释注射剂、干混悬剂、舌下片等新型药物制剂,以及儿童适宜的剂型和新的复方制剂。四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第三批目录收录了6个放射性药品,可用于影像学的诊断和定位,均为境内未上市药品。

    记者了解到,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相关部门已先后发布2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对目录内药品的研发上市起到了有效的鼓励与引导作用。目前,目录内33个品种已获批上市,覆盖抗感染用药、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神经系统用药等15个方面治疗用药,其中包含7个罕见病用药。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适时组织相关单位和行业学协会、有意愿的经营主体,加强多方政策沟通、技术咨询和工作协调,更好支持引导企业研发、注册和生产临床需要的高质量仿制药。

    2023-12-27
  • 健全监督体制机制 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修正草案首次审议






    健全监督体制机制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12月2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武增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修正草案)》的说明。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监督法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法律依据。在介绍修改监督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时,武增表示,修改监督法是新时代加强党对人大监督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执行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客观要求;是深入总结实践经验、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监督法修正草案共30条。

    在完善人大监督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核心理念方面,修正草案增加“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并增加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应当“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进一步完善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制度机制,修正草案将监督法第二章章名修改为“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包括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向本级人大常委会作的各类专项工作报告。修正草案增加规定,根据常委会的工作安排,本级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可以先期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提出报告;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时,有关专题调查研究报告一并印发会议。

    在完善人大财政经济工作监督的内容和机制方面,修正草案增加规定,常委会应当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实行全口径、全覆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国务院应当在每年十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上一年度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本级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每年向常委会报告上一年度国有资产管理的情况。同时,修正草案明确了对政府债务情况、金融工作情况的监督,并增加了相应规定。

    修正草案进一步完善了人大执法检查工作机制。一是上级人大常委会根据需要,可以组织下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开展执法检查;有关地方人大常委会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协同开展执法检查。二是执法检查前,本级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可以对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三是常委会可以对执法检查报告作出决议。


    修正草案还对“专题询问”作出相应规定:一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围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可以召开联组会议、分组会议,进行专题询问。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二是专题询问应当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专题询问可以结合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进行,也可以结合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或者其他报告进行。三是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前,可以组织本级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常委会办事机构应当及时将有关专题调查研究报告和汇总的有关方面意见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四是专题询问中提出的意见交由有关国家机关研究处理,有关国家机关应当及时向常委会提交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必要时,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决定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提请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

    2023-12-26
  • 明年“三农”工作,这几个“点”要把握好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专家认为,做好明年“三农”工作,要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力点”、深挖农民增收的“增长点”、聚焦农村改革创新的“突破点”、找准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上久久为功,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力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要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需坚持稳面积、提单产,突出科技赋能,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协同发力,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同时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牢牢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乃郗说,近年我国部分省份已经开展了一些省内和省际间的粮食利益补偿探索,未来还可以通过带动主销区到主产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研发等市场化探索,加快推动利益补偿机制落实。


    深挖农民增收的“增长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2023年,我国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

    专家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营效益低、农民增收致富难和乡村建设发展滞后等难题。一些贫困地区要选优产业、选准产业,保证区域内农民能从产业发展中实现收入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应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地让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能够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聚焦农村改革创新的“突破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我国实现从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还有一定的路要走,要把握机遇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急需问题为牵引,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快重大基因和育种理论创新,实现种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正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专家认为,深化农村改革要牵住人才、土地、资金这三个“牛鼻子”,以提升人的内生发展动力为目标,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激发各类资源要素的活力。


    找准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了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源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说,各地要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全面系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找准符合当地农民真实需要的切入点,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有力有效”。


    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十四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要进一步发挥县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夯实县城产业基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另一方面要提高县城市政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文化、健身、医疗、养老、社保和住房等保障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承载和吸纳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和治理能力,在承接大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居住、养老需求的同时,还要有效承接农村人口进城需求。

    2023-12-26

  • 首 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