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网2024”行动正式启动

    纵深推进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






    “天网2024”行动正式启动


    3月19日,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工作办公室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2024年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工作,启动“天网2024”行动。

    会议指出,2023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直接指挥下,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和各省区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保持追逃追赃高压态势,不断深化跨境腐败治理,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会议决定启动“天网2024”行动,推动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其中,国家监委牵头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公安部开展“猎狐”专项行动,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开展预防、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赃款专项行动,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追赃专项行动,中央组织部会同公安部等开展违规办理和持有证件专项治理等工作。


    会议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保持战略定力,敢于善于斗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战场,纵深推进追逃追赃和跨境腐败治理,加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强化反腐败高压态势,为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2024-03-20
  • 七部门将启动农资打假专项整治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是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购买使用的高峰期。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七部门将围绕“忽悠团”进村兜售化肥、网络越区违规售种等突出问题,启动专项整治行动,为春耕生产和粮食丰收保驾护航。

    这是记者从19日召开的2024年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视频会议上了解到的消息。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会上说,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以严的态度、快的动作、实的作风,解决农资生产、流通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

    针对“忽悠团”进村兜售化肥、网络越区违规售种问题,马有祥表示,七部门将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提高警觉,主动发现、及时报告“忽悠团”行踪,并设立专项举报电话,让“忽悠团”无处藏身。对网络越区违规售种,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将加强协同治理,压实平台责任,督促平台开展自查整顿,严防品种虚假宣传和越区推广销售。


    有关部门将发挥好部际协调机制的作用,及时开展形势分析、信息通报、会商研判、联合督办;推进农资打假宣传下乡进村,向农民讲清楚假劣农资危害,讲明白优质农资选购要点;曝光一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案件,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切实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权益,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提供支撑。

    2024-03-20
  • 智慧海关建设开始全面实施

    日前从海关总署获悉,2024年,智慧海关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重点建设九大标志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推动海关监管服务越来越“智能”、越来越“自动”。最终目标是,变海关“四处撒网”为“精准出击”,变“大海捞针”为“瓮中捉鳖”,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让守法企业畅通无阻。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林少滨表示,海关总署将建设智慧海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力争一年取得重点突破,三年形成基本框架,五年形成完整体系,远期成为世界一流,为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提供有力保障。今年重点建设的九大标志性工程包括:智慧海关业务流程体系、大数据池、参数库、知识库、模型库、生态系统、装备设施体系、一站式服务平台、业务运行监控体系。


    智慧海关建设将重点围绕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营造安全、便利、高效的海关智治新生态,实现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构建全链条严密顺势监管。实施智能式循链监管,尽量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贸易物流的干扰,在更好维护国门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二是实施全过程多维一体防控。以大数据为支撑,做到智能感知、智能研判、智能处置,实施穿透式风险防控,既做到“守法便利”,也能做到对违法行为的准确捕捉、依法惩处。三是提供全方位便捷高效服务,实现政策服务个性化投放、直达直享。四是保障全领域协同顺畅运行,强化海关各项业务的深度融合协作,畅通海关工作“主动脉”和“毛细血管”,确保海关工作运行顺畅、协同高效。

    2024-03-18
  • 从六大突出问题看2023年消费投诉新趋势

    售后服务连续两年居投诉问题首位、直播带货投诉5年间增幅高达47.1倍、智能设备问题增幅较大、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连年上升、合同签订及履行问题纠纷较为严重、虚假宣传套路多……市场监管总局14日发布2023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六大突出问题。

    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全国12315平台等渠道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和咨询3534.3万件,同比增长20.2%,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4.9亿元。

    消费投诉快速增长,售后服务成首要问题。从投诉问题来看,售后服务增长最快,同比增长61.5%,连续两年排在投诉问题首位。其中,“三包”问题占比56.2%、送货或安装问题占比9.4%。产品更换困难、送货时间延迟、质保期内产品损坏不提供免费维修等成为消费者投诉主要原因。

    网购诉求持续增长,直播带货问题突出。2023年,全国12315平台接收网购投诉举报1261.1万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56.1%。以直播电商为主的新兴电商投诉举报增幅明显高于传统电商平台,平台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同比增长52.5%。近5年直播带货投诉举报量也逐年上升,5年间增幅高达47.1倍。

    新型消费涌现,智能设备问题增幅较大。智能手表、智能家居、智能眼镜、智能配饰等各类智能设备消费纠纷增长较快。2023年,全国12315平台共接收智能设备投诉举报10.4万件,同比增长1.1倍。消费者反映问题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务困难、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产品实际功能与宣传不符等。

    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投诉举报连年上升。全国12315平台接收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量逐年攀升,从2019年的1.8万件增至2023年的13.5万件,增长了6.5倍。新车出现质量问题且商家拒绝履行“三包”义务、商家不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商品、商家拒绝履行保价协议等成为消费投诉热点。

    格式条款陷阱多,服务领域问题值得关注。服务类消费具有更强的主观性,合同签订及履行问题较为严重,比较容易引发消费纠纷。

    以旅游服务投诉为例,2023年,全国12315平台接收旅游服务投诉举报同比增长2.2倍,其中合同问题占比18.1%,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家设定不合理条款导致退款困难、商家未按合同约定提供相应的商品或服务、以不公平格式条款要求消费者支付高额违约金等。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利用电子计价秤、加油机等计量器具作弊的行为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在全国范围内查处不合格电子计价秤2.9万台、查处不合格加油机1633台。

    消费者在购物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宣传信息,一些商家以夸大其词、隐瞒真相等手段,诱使消费者做出错误的消费选择。

    欺骗误导套路多,消费者知情权需要保障。2023年,全国12315平台接收虚假宣传投诉举报144.3万件,同比增长1.7倍。从商品服务类别来看,商品类别中虚假宣传投诉举报较多的有食品、化妆品、家居用品;服务类别中虚假宣传投诉举报较多的有教育培训服务、销售服务、互联网服务。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家虚构产品效果、夸大产品优势,通过“好评返现”提高虚假声誉,误导消费者购买等。

    据介绍,市场监管部门依托全国12315平台建设了在线消费纠纷解决(ODR)机制,引导经营者在辖区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监督下,通过全国12315平台提供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服务。

    消费者可直接向ODR企业投诉,也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对于直接通过平台接收的投诉,ODR企业在10个工作日内与消费者积极协商和解;双方和解不成的,消费者还可以继续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国已经推动16.6万家重点企业入驻全国12315平台,与消费者直接解决消费纠纷583.5万件,累计推动18.7%的消费纠纷化解在源头。


    2023年10月,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正式上线。截至目前,网站访问量达200多万人次,公示109万家企业投诉信息232.9万条、公示率达92.7%。公示后,消费投诉平均办结时长12.8天,较上一年同期提速5.6天;全国平均调解成功率提升4.1个百分点,投诉总量环比下降11.7个百分点。

    2024-03-15
  • 我国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2014年3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系统解决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10年来,我国治水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3月14日,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刘伟平指出,10年来,我国新增水库库容1632亿立方米,新增5级以上堤防约6万公里,全国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上一个10年的0.51%降至0.24%;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全国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2.8%、58.2%,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国家水网建设加快,全国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超9000亿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万平方公里,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协同发力,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年度完成额从3758亿元提高到11996亿元,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投入从782亿元提高到3482亿元。


    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谈到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各行业深度节水的举措和成效,刘伟平表示,水利部扎实推进节水各项工作,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升。

    节水制度政策逐步建立——推进节约用水条例立法,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印发加强重点区域节水、非常规水配置利用等政策文件,健全节水标准体系。重点领域节水取得实效——水利部牵头20个部门建立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等重点领域节水。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3%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到10%以内。非常规水利用量210亿立方米,为10年前的3.5倍。

    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进一步介绍,农业节水灌溉方面,我国实施东北节水增粮、华北节水压采、西北节水增效、南方节水减排等区域规模化节水灌溉行动,强化取水许可,推进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在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全国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此外,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累计建成1763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145个节水型城市、2.1万个节水型工业企业。节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累计推动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714项,吸引社会资本95亿元;23个省份出台‘节水贷’金融产品,贷款金额超过2100亿元。全社会节水意识持续增强。”刘伟平说。


    国家水网加快构建


    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近年来,水利部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国家水网建设。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透露,国家水网建设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水网主骨架和骨干输排水通道加快形成。从国家水网大动脉来讲,南水北调东、中线累计调水超698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76亿。从国家水网骨干输排水通道来看,2022年以来,引江济淮、引汉济渭、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通水,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吉林水网骨干工程、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将为流域、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二是国家水网重大结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2022年以来,黑龙江林海、重庆向阳、云南桃源等20项大型水库开工,江西大坳、广西大藤峡、安徽怀洪新河等13项大型灌区开工建设。三是省市县级水网建设统筹推进。全国31个省份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印发实施,水利部启动省、市、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通过先导区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各层级水网建设。”张祥伟告诉记者。


    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水平提升


    在河湖管理保护方面,水利部推进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着力提升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水平。

    据介绍,水利部指导各地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31个省区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级总河长,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水利部制定印发河长湖长履职规范,全面建立河湖长动态调整和责任递补机制。连续5年将河湖长制工作纳入国务院督查激励。指导各地严格河湖长制考核,各地累计问责3.79万人次。”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介绍,在创新完善工作机制方面,国家层面建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七大流域全部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各地普遍建立“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


    与此同时,强化河湖库管理保护,先后组织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全国河道非法采砂整治等专项行动,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问题24万多个。“水利部推动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划定133万公里河流、2057个湖泊的管控边界。完成7280条河湖的健康评价,逐河逐湖建立健康档案,滚动编制实施‘一河一策’方案7万多个。”于琪洋说。

    2024-03-15
  • 两部门发文: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就业服务促进残疾人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管理,严格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相关政策。

    通知明确,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用人单位履行义务的法定代偿方式。各地要严格落实相关政策,依法依规督促指导用人单位履行法定义务。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大工作力度,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推行“铁脚板+大数据”,免费为有需要的企业和残疾人提供招聘对接服务。


    通知同时明确,支持和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从事残疾人就业服务,合理设定并明示收费标准,鼓励其减免收费。依法打击向残疾人违规收费或克扣工资等侵害残疾人就业权益行为,营造促进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4-03-13
  • 十二项重点活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农业农村部、中国文联联合印发工作方案






    十二项重点活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务实高效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全面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应用和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文联办公厅联合印发《“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工作方案》。

    据了解,“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以打造“有影响力传播力的管用平台”为抓手,按照文化铸魂、文化培根、文化养德、文化兴业进行系统谋划,提出了12项重点活动。

    农民公益培训、乡村大讲堂等活动突出文化铸魂,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移风易俗和精神文明建设;乡村记忆工程等活动,将开展全国性的乡村文化艺术资源摸底调查,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保护、活态传承发展、转化创新利用;中国农民诗会、农民文艺作品展、乡村优秀文化艺术展演、农耕农趣农味文化体育活动突出以文养德、以文化人,提升农民群众综合文明素质素养,强化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润心聚力作用;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大赛、乡村文化地图发布、乡村文化艺术基地培育、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等活动重在文化兴业,带动乡村旅游、体验、研学、教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为推动各项重点活动落地实施,“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坚持守正创新、求真务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贴近农民办活动,加大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项目开发,持续提升乡村文化感染力;增加文化资源投入,引导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探索建立文化帮扶机制;丰富活动内容形式,注重运用新技术、新载体,融入现代文明要素,激活乡村文化资源;促进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丰富宝藏,开发利用其市场价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化模式,进而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创新,以文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支持重点活动落地实施;强化服务保障,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乡村文化建设;完善智力支持,组建乡村文化振兴专家委员会,加强乡村文化研究研讨,联合开展田野调查,培养乡村文化人才。

    2024-03-12
  • 内蒙古中医治疗在非洲实力圈粉





    安凌飞医生在卢旺达










    患者排队就诊










    给患者做治疗










    针灸治疗


    “中国——卢旺达中医诊疗中心”,这是悬挂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市郊马萨卡医院内蒙古援非医疗队诊疗区的崭新牌匾。它不仅见证了卢旺达首家中医诊疗中心的诞生,也见证了43年来内蒙古医务人员在非洲这片土地上为当地人民祛病除患建立的深厚情谊。

    卢旺达被称为“千丘之国”,人们常年行走于山路,很容易造成肢体关节的损伤。为此援非医疗队的中医医师们便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案,患者发现针灸能缓解不适症状后,便口口相传,问诊群体随之扩大,针灸治疗也受到越来越多当地人的关注。2023年9月19日,在卢旺达卫生部许可和马萨卡医院院方的大力支持下,“卢旺达中医针灸诊疗中心”成立了。202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安凌飞作为中国(内蒙古)第24批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到达基加利后,和其他中医医师对中医诊疗项目进行了扩充,通过“简、便、验、廉”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当地人民,在多方支持下,“中国——卢旺达中医诊疗中心”于2023年12月19日挂牌。至此,卢旺达有了涵盖针刺、拔罐、艾灸、理疗、斜圆刃针治疗、推拿手法治疗筋出槽、骨错缝等项目在内的中医诊疗中心。

    诊疗中心成立后,立刻得到当地患者的“青睐”,每天诊室门口早早排起长队。“目前诊疗中心日均接诊近30人次,患者以腰痛、膝关节及踝关节退变性骨关节病居多,部分患者还伴有其他慢性筋骨病损,中医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非常有优势,效果很好。”安凌飞介绍说。

    “中医太棒了,要不是我年纪大了,真想去中国学习中医。”60岁的娜奥米在接受安凌飞医生近1个月的中医综合治疗后,由衷地感叹道。娜奥米初次就诊时,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双膝及双踝关节疼痛明显无法行走,目前能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行走,治疗效果明显。

    还有一位男性患者,腰痛伴双侧髋关节疼痛多年,他6年来在卢旺达多家医院就诊,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症状也没有得到缓解。经朋友推荐,他向中国医疗队中医寻求帮助。安凌飞接诊后,对患者细致检查并分析腰痛和双侧髋关节疼痛的原因,给予针灸结合双侧臀小肌推拿治疗。患者起初将信将疑,但经过3次治疗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双侧髋关节疼痛消失,仅有轻微腰痛,患者高兴地说:“中医太神奇了!”

    诊疗中心成立两个多月来,当地患者对中医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满足就诊需求,安凌飞和队员们经常加班加点。他说:“马萨卡医院的当地医生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愿意跟随医疗队中医师学习中医知识和技术,医疗队也将利用诊疗中心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在当地医生中培养中医人才,让中医药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让中医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据悉,诊疗中心除了为卢旺达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外,还承担着保障中国大使馆、中资机构和当地华人华侨就医需求的任务。

    2024-03-08
  • 通报表扬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和好警嫂爱警母亲

    公安部、全国妇联






    通报表扬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和好警嫂爱警母亲


    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公安部、全国妇联决定,对全国公安机关100名成绩突出女民警、100名好警嫂、99名爱警母亲予以通报表扬。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为捍卫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工作中,广大公安女民警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的使命与担当,谱写了精彩绚丽的巾帼华章。广大警嫂和警察母亲无怨无悔地理解支持、鼓舞激励公安民警奋发有为、建功立业,充分体现了崇德向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和良好家风。


    公安部号召全国广大公安民警特别是女民警要以受到表扬的个人为榜样,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公安力量。希望广大公安民警家属一如既往地理解、关心和支持公安工作,自觉当好公安民警坚强后盾,共同为推动公安工作取得新成绩、开创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3-07
  • 我科学家揭开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的关键机制

    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付新华教授团队揭开了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的关键机制,为发光昆虫的发光及闪光控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上。

    付新华介绍,萤火虫发光是一种生物化学反应,由其腹部特有的发光器发出。萤火虫的发光器分为幼虫形态和成虫形态。其中,萤火虫幼虫具有一对位于倒数第二腹节的球形或半球形的发光器,可在黑暗中发出无规律的闪光,用以警戒天敌。而萤火虫成虫的发光器则是在蛹期独立发育,在短短5至7天的蛹期,成虫发光器从无到有,快速发育成熟并具备发光功能。

    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发育背后的机制是什么?这一科学问题一直困扰着科研人员。对此,付新华团队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比较转录组学及基因干扰等技术,对水栖萤火虫雷氏萤蛹早、中、晚期的发光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了两个关键的转录因子AlAbd-B和AlUnc-4,两者通过相互作用,启动并调控荧光素酶蛋白的表达。沉默其中任何一个转录因子,都会造成萤火虫不能发光。

    研究发现,在萤火虫成虫发光器的发育过程中有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是荧光素酶蛋白在细胞质中的大量表达,另一个是需要调控过氧化物酶体的跨膜转运蛋白将细胞质中的荧光素酶蛋白转运进过氧化物酶体,只有在过氧化物酶体中,萤火虫发光的这种生物化学反应才能正常进行。研究证实了AlAbd-B和AlUnc-4正是调控过氧化物酶体的跨膜转运蛋白对荧光素酶蛋白进行转运的两个转录因子。


    付新华表示,萤火虫成虫发光器的形状和闪光频率是萤火虫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弄清萤火虫成虫发光器的发育机制,有助于人们了解萤火虫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机制,有利于萤火虫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024-03-07
  • 2024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84亿人次

    为期40天的春运于3月5日结束。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24年春运4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84亿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预计完成4.8亿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预计完成78.3亿人次,其中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预计完成67.2亿人次,在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中占比约80%,公路营业性客运量预计完成11.1亿人次;水路客运量预计完成2900万人次;民航客运量预计完成8300万人次。


    今年春运期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加强统筹调度、运力保障、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细化应对恶劣天气、超大客流等情况预案,让更多人的归乡返程之路更为安全、便捷、温馨。在春运正式开始前,交通运输部门对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长大桥隧、急弯陡坡等重点路段进行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对投入春运的车辆、船舶、运载工具等各方面设备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维护,全力保障出行安全。

    2024-03-06
  • 中宣部命名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

    近日,中宣部命名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持续推动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此次命名的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各50个,主要来自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医院、部队等基层一线,覆盖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他们立足本职、建功岗位,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和贡献,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是雷锋精神的忠实传承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


    中宣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命名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为契机,持续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推动雷锋精神代代传承,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团结奋斗,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2024-03-06

  • 首 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