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头市场监管部门向环境污染行为亮剑

    为进一步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连日来,包头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生态环保工作专项督查,取得明显实效。


    行动中,督查组分别深入包头市5区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对散煤治理、塑料制品管控和打击黑加油窝点等事项展开实地检查。对商户违规使用厚度超过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的情况进行了现场督办,并对不合格塑料购物袋进行了查扣,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0多份。同时,检查了多家农贸市场、汽车配件销售商户等。下一步,包头市场监管局将切实履行好市场监管领域生态环保职责,开展环保检查督查行动,持续向环境污染行为亮剑。

    2024-04-18
  • “吃干榨尽”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魔法再生”

    废弃物兼具污染性与资源性双重属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往往更多关注废弃物的污染性特征,而忽视了其资源属性。循环经济强调“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废弃物”,以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冲突,既以更温和的方式淡化了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对立关系,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解决思路。

    说起“变废为宝”,内蒙古大有文章可做。

    目前内蒙古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回收率均达到100%,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95%、80%以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60%、99%、90%。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带动农膜当季回收率达到84%,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继续保持在80%和90%以上。

    交通运输领域“吃掉”工业固废

    时值4月,北方春醒,在S43呼和浩特机场高速建设现场,大家抢时间、赶进度、强保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将产生的钻渣在互通区进行置换回填,置换的土方进行了路基填筑;我们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矿渣粉等工业废料,通过试验制定合理配合比,每方混凝土掺入粉煤灰约60kg,仅2023年项目使用工业粉煤灰约45000吨,在防撞墙施工过程中,每方混凝土掺入矿渣粉40kg,全线防撞墙施工使用矿渣粉约5800吨。通过合理的固废利用,有效减少弃渣,降低环境污染风险,节约了工程造价,提高了工程质量。”内蒙古呼和浩特新机场高速公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枫介绍说。

    我区矿产资源富集,工业固废年产生量在4亿吨以上,工业固废的堆存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堆存产生的含有害物质渗滤液,对我区境内黄河流域水资源污染风险较大。与此同时,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对砂石等筑路材料需求量大,筑路材料的生产、加工和运输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对生态环境会产生破坏,也会产生较大的碳排放,迫切需要替代的材料,而工业固废的消纳和筑路材料替代则形成了供需契合的互补态势。工业固废在交通领域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砂石、水泥等开采、加工和消耗,同时可以消纳大量工业固废,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3年,内蒙古交通运输部门在S43呼和浩特机场高速、G1817巴音呼都格至巴彦浩特、国道508线小城子至平泉、G5901伊利健康谷互通、S311武川至杨树坝等重点工程全力推动工业固废利用,鼓励协助项目参建施工企业与属地加强固废应用对接。2023年内蒙古交通建设领域累计利用工业固废860万吨,是年初计划利用量的2.15倍。经统计测算,全年通过利用工业固废减少取土占地2864.6亩,节约用水54.12万吨,节约用电377兆瓦时,节省用油75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800吨。

    “交通建设领域‘吃掉’工业固废,不仅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交通发展效益,还促进了绿色低碳发展。”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建设管理处四级调研员徐振飞介绍,下一步,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重点项目示范作用,推动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示范效应强的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重点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范例,同时强化监督管理,督促参建企业严格按照固废利用设计方案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因利用工业固废对周边环境和项目质量造成影响。

    “建筑垃圾工厂”致力绿色转换

    4月12日,在赤峰市中心城区建筑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现场,只见一车车建筑垃圾被送进加工区,经过筛分、破碎、分选等环节,被处理成各种类型的再生骨料,这类骨料再经加工,“变身”为我们市场常见的环保砖、道路水稳碎石、再生沥青砼等建筑材料。


    这家“建筑垃圾工厂”由赤峰绿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近1.1亿元,项目占地121.3亩,年可处理建筑类固体废弃物50万吨(含市政类如旧沥青砼、市政砖等8万吨)。经测算,每处理1吨建筑类固体废弃物,可减排16.47kg二氧化碳。这家“建筑垃圾工厂”年可减排8235吨,折合电为825.9万度,标准煤3303吨。

    “建筑垃圾具有不可降解性,处理不好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而我们的生产线会将建筑垃圾‘吃干榨净’,进行全利用,在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我认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具有发展前景。”赤峰绿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永利对项目发展充满信心。

    建筑垃圾,被视为城市发展的副产品。内蒙古过去主要以填埋为主处理建筑垃圾,这种处理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可能污染水体和土壤,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成为降低运输和处置成本、节约填埋空间、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在《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内蒙古立下确保实现2025年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的目标。

    2023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和国家税务总局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通过税收优惠、土地利用、产品推广、科研支持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再生产品应用,全面扶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同时决定在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率先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

    《方案》要求,今后从事建筑垃圾处置的企业获得市容环境卫生部门核准后方可处置建筑垃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按工程弃土、轻物质料(木料、塑料、布料等)、混凝土、砌块砖瓦类分类投放,运输单位要分类运输。政府投资的市政、园林、道路、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各类项目中,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再生产品比例不低于15%。同时鼓励社会投资项目积极使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

    “我们对3个试点城市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即到2023年底,试点城市投资运行或引进并投产运行不少于1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2024年5月底前,建成较为完备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绿色研究发展中心负责人张少峰说,下一步,我区将通过强化源头减量、拓宽应用领域、推进资源化利用项目规划建设、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发展、严格处置核准、推行分类收集运输等措施,积极推动建筑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

    以旧换新、化害为利。资源循环利用正在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放眼未来,资源循环利用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循环利用型产业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

    近年来,内蒙古对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内蒙古要一手抓粉煤灰、煤矸石等传统大宗工业固废转化利用,一手抓退役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支持包头风电退役装备资源化再利用示范区、鄂尔多斯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综合利用基地、锡林郭勒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25年,循环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粉煤灰、煤矸石、农作物秸秆等重点品种循环利用技术取得突破,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更加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覆盖全区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循环经济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产业集群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目前,内蒙古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管理体系上、在发展路径上仍存在堵点,在未来,内蒙古将立足区情,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综合施策、重点突破,打通资源循环链条,释放资源绿色潜力,把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全面构建自治区循环发展新格局。

    2024-04-17
  • 科右中旗“南三苏木”治理区防沙治沙工程开工

    和煦春风暖,植绿正当时。4月15日,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兴安盟科右中旗“南三苏木”治理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进行。

    来自中央宣传部、中国记协、国家林草局、中国科学院等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蚂蚁森林基金会等行业组织,北京市海淀区、自治区相关部门以及中广核等兴安盟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联合体成员单位的人员,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共同在科右中旗植树造林种草,为漫漫黄沙披上绿装。

    中宣部作为兴安盟科右中旗的定点帮扶单位,自2015年8月开展帮扶以来,支持科右中旗持续走好“吃生态饭”的路子,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参与科右中旗生态建设,实现了全旗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提升”,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今年,中宣部又组织中央宣传文化单位和社会公益力量全面参与到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来,通过公益宣传、“互联网+”和建设“枫榆同舟”同心林、记者林、协会林等模式,帮助科右中旗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讲好防沙治沙的生动故事,激发各族干部群众投身防沙治沙的热情和干劲。


    兴安盟科右中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是歼灭战的“主战场”,全盟405万亩沙地中,科右中旗占402万亩。据悉,今年兴安盟计划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7万亩、盐碱地治理改良4251亩,配套落实防沙治沙新能源装机90万千瓦,力争歼灭5.9万亩裸露沙地。在治理过程中,兴安盟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推进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决策部署,立足实际提出“灭黄、治白、增绿”目标和新能源治沙、科学治沙、群众治沙、社会治沙、效益治沙协同治理模式,抓好责任、任务、时限“三落实”,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力争到2029年提前一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24-04-16
  • 乌兰察布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启动

    乌兰察布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工程全面启动






    今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和巩固成果任务90.33万亩


    乌兰察布市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在四子王旗、化德县正式拉开帷幕,吹响全市防沙治沙造林绿化战斗号角。今年,该市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和巩固成果任务90.33万亩。

    日前,记者在位于察右前旗乌拉哈乌拉乡一片柠条林地看到,各种大型柠条平茬机、大货车在林地里穿梭,随着平茬机的启动前行,一株株柠条被卷入机器,只剩下几厘米长的根,被机器粉碎后的柠条直接输送到大货车上;在位于丰镇市隆盛庄镇的内蒙古隆顺庄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车间,一套先进的柠条加工设备正满负荷运行,伴随着一阵阵轰鸣,一袋袋柠条颗粒饲料被输入指定存放处;在位于丰镇市的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双重二期)现场,漫山遍野的造林大军刨坑、种树,勾勒出一幅植树造林“大会战”的场景……

    从热火朝天的植树造林现场到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启动,再到机器轰鸣的柠条加工车间,乌兰察布市人民正在齐心协力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乌兰察布市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两大标志性战役任务。对此,乌兰察布市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坚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全地域、全要素构建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备、管理高效的林草湿生态防护体系。到2030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和巩固成果任务1189.14万亩,其中生态治理280.54万亩,巩固提升908.6万亩。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任务为568.47万亩;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任务为620.67万亩,占全市任务的52.2%。


    据悉,该市2024年计划完成林草生态建设和巩固成果任务90.33万亩,重点实施:阴山北麓生态综合治理项目14.7万亩,投资2988万元;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24.8万亩,投资10708万元;森林抚育9.4万亩,投资1880万元;重点区域绿化0.43万亩;草原项目24.3万亩;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13.2万亩;蚂蚁森林3.5万亩。目前,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治理项目已于3月15日正式开工,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已经启动。

    2024-04-11
  • 节水与增效同频绿色与发展共振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当下,春和景明,阳光照耀下的乌梁素海银光闪闪;西拉木伦河两岸,人们或健身、或散步,尽享秀美风光……优质水资源是河湖保持生命活力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吃水用水乐水的最基本要素,更是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与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紧密相关。

    内蒙古水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1.92%,是气候干旱、水资源严重缺乏地区,以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是内蒙古必须要做好的答卷。

    近年来,内蒙古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不断提升用水效率,实现节水与增效同频、绿色与发展共振。

    农业节水增效

    春暖花开,农事渐忙,大中型灌区陆续开闸春灌。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渡口镇东地村,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广引黄滴灌,智能化测控一体化闸门控制水量,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在智能化信息平台上实时查看流量、流速等,让村民能够了解自家地究竟用了多少水。

    “通过集中连片种植、加强统一管理、发展引黄滴灌等措施,合作社成立以来平均每亩地节水100立方米,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合作社理事长、东地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军说。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新安镇树林子村1.95万亩分布零星、质量较差的中低产田改造成集中连片、灌排配套的高标准农田后,玉米亩均用水量从400-450立方米降低至250立方米左右、节水40%以上,化肥成本从285元降低至187元、节肥30%以上。

    农业节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和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内蒙古自治区解决“大水漫灌”问题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作方案(2023-2025年)》就农业节水增效做出具体安排。

    近年来,内蒙古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全区20座大中型灌区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范围,已下达资金19.83亿元,完成13个灌区的改造建设任务;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全区已实施4594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完成改革任务的97%。河套灌区秋浇水量压减至8.8亿立方米。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水肥一体化面积分别达到3403万亩、2787万亩。建成农业灌溉机电井“以电折水”平台,实现地下水取用计量在线监测。

    2023年,内蒙古财政下达中央水利发展资金9411万元,用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并要求盟市旗县按照《关于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资金主要用于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

    2024年,内蒙古积极推动自治区农业灌溉用水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办法的落实;鼓励盟市旗县多方筹措资金,建立长效机制,支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鼓励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盟市、旗县(市、区)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

    工业节水减排

    内蒙古成立了“自治区水资源节约利用专项组”,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总体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盟(市)一策”(2023-2025)》等。

    为严格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强化用水效率准入条件,内蒙古将全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逐级细化分解到盟市、旗县,地下水进一步细化分解到371个地下水管理单元,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确定了“上限”。

    工业水耗大,内蒙古努力推进工业节水减排。

    煤炭资源加工和综合利用企业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用水装置改造项目、污水处理单元——深度净化提标改造项目、除盐水装置水的分级回收利用项目、浓盐水新增超滤系统项目、新建结晶分盐项目、浓盐水反渗透项目,年节约用水量33万立方米。

    “水资源利用有了‘刚性约束’,群众可持续的幸福生活才有保障。”呼伦贝尔市水利局副局长梁心蕊说。

    近年来,内蒙古严格高耗水项目取水许可审批,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工业项目严禁取用地下水,用水效率须达到行业用水定额先进值。

    废水零排放是工业节水减排的重要途径。在乌海市,高科技化工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内蒙古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化水装置节水技术改造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为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该公司坚持技术革新,采用E-pack绿色脱盐技术对现有的化水装置进行改造,回收利用化产废水,减少废水排放85%。

    兴安盟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了日处理6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年实现节水量约40万吨。

    在内蒙古,像这类节水型企业还有很多,一批企业和园区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火电、钢铁等高耗水行业都在推行节水增效减排。

    如今,内蒙古推进节水型企业、园区创建工作,建成自治区级节水型企业57家、节水标杆企业16家、节水型园区3家。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指出,加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污水治理和排放水平绩效分级,提高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率。

    2024年,内蒙古计划实施节水技术改造项目50个,节水量625万吨,继续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和园区,不断加强企业园区节水管理。

    城镇节水降耗

    “洗脸、刷牙时,水龙头别一直开,应间断性放水”“淘米水可以用来洗碗筷,去油又省水”“洗衣服的水还可以用来冲马桶”……

    “每一滴水都值得我们去用心守护。”呼和浩特市民郭敏说。

    “我倡议,树立节水意识,遵守节水规定……”每年“中国水周”期间,内蒙古很多中小学都会带领学生发出节水倡议。一系列爱水节水护水活动在各地举行,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水资源。

    节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近年来,内蒙古持续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累计73个旗县达到节水型社会标准,建成率达到71%。

    同时,内蒙古积极推进自治区本级公共机构和高校节水型单位建设,9家机关、59家事业单位、10所高校建成节水型单位;组织4个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完成试点建设中期评估工作,其中乌海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荣获优秀试点称号。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与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是城镇节水必不可少的一环。内蒙古2023年累计完成供水管网更新改造494.3公里。接下来,内蒙古将不断加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因地制宜开展管网更新改造和管网分区计量等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

    内蒙古积极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系统建设。目前,全区再生水利用率达42%。以建设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为契机,内蒙古确定包头市为自治区级中水回用试点城市,下达包头市再生水综合利用重点建设项目资金4亿元。

    绿色发展,节水先行。保护水资源,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参与,动真碰硬打好系统节水“组合拳”。

    一滴水,看起来渺小,但千万滴水便能汇聚成浩渺无垠的江河湖海。

    2024-04-09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三十条政策措施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林草局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支持内蒙古大力发展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动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若干政策措施》是继国务院《意见》后又一项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支持我区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











    《若干政策措施》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充分衔接国务院《意见》主要内容,提出了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重点领域绿色发展、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深化区域全方位开放合作、保障措施等7个方面30条支持措施。











    《若干政策措施》的印发,对内蒙古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正确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凝心聚力闯新路、进中游,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2024-04-04
  • 专家解读之三|推动传统能源基地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也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重大责任。2023年10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再次强调内蒙古要加快落实“五大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379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提出一系列支持内蒙古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这对于促进内蒙古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我国北方地区能源基地的发展和转型也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参考。

    一、强调加快发展新能源,多角度推动能源转型

    内蒙古既是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重要生产地,又具有丰富的风光资源,探索优化内蒙古的能源转型路径,对国家能源基地的绿色低碳转型和全国新能源发展都具有借鉴意义。《政策举措》强调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发展。一是支持新能源发展作为内蒙古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主攻方向。目前,内蒙古新能源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新能源装机并网规模突破1亿千瓦。在此基础上,《政策措施》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发展新能源,加强电网基础建设和电力智慧调度系统建设,满足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二是兼顾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政策措施》强调支持内蒙古全面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支持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发展。三是鼓励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支持煤电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实质性联营,促进煤电企业和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支持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契机,推动产业升级

    内蒙古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构建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其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机遇。《政策措施》提出,内蒙古既要做优做强重点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又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一是立足资源优势与产业基础,支持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化发展。《政策措施》支持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焕发绿色新生机。二是利用新能源优势把握新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政策措施》支持高质量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国家新能源与先进高载能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区,鼓励能源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内蒙古应以此为契机,探索产业与能源协同发展的新道路。

    三、针对难点堵点问题,鼓励先行先试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必然无法一蹴而就,需要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因地制宜确定工作抓手,内蒙古的探索和实践将对全国其他地区产生积极借鉴。一是探索如何高比例消纳利用新能源这一全国性乃至全球性难点。《政策措施》对此提出一系列“内外结合”的有力措施。一方面,要加快规划建设电力外送通道,建设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源网荷协调互动的电力智慧调度系统;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和新能源本地消纳,积极发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智能微电网。二是探索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保供基地的碳达峰路径。目前,鄂尔多斯零碳工业园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通过就地消纳可再生能源降低了产品的碳足迹,并依靠低成本优势大大增强了产品竞争力。《政策措施》从制度探索、园区建设等方面提出多项举措,对内蒙古探索碳达峰路径赋予较高期望、给予大力支持。

    四、明确统筹推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益

    内蒙古既是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生态脆弱地区。一是要继续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政策措施》从实际出发,对内蒙古荒漠化防治和生态系统保护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二是鼓励内蒙古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模式。《政策措施》提出内蒙古要探索森林、草原、湿地、荒漠高水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新路径,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这要求内蒙古结合自身特点,实现环境保护与碳减排协调发展。

    五、鼓励发挥区位优势,加强区域协作和国际合作


    内蒙古地域广阔,横跨东西,既是我国能源大基地,又是开放大通道。一是以能源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措施》提出推进内蒙古与沿黄省区及毗邻区域合作,协同推动清洁能源输送走廊建设,在产业发展、能源保障等方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立足区位优势,建设发挥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的桥头堡作用。《政策措施》提出支持内蒙古融入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深化与俄蒙等国绿色低碳务实合作,特别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内蒙古优势企业“走出去”、更广泛地参与绿色低碳领域国际合作给予了鼓励支持。(作者:杨雷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韩沁珂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分析师)

    2024-04-04
  • 专家解读之二|扎实推进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和重大责任。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379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为新时代内蒙古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充分认识《政策措施》的重大意义

    《政策措施》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具体举措。《政策措施》作为《意见》的配套政策,从六个方面进一步细化了《意见》中的重点任务。《政策措施》有利于发挥内蒙古的特色优势,激发内蒙古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支持内蒙古切实提升保障国家生态、能源、粮食、产业和边疆安全功能,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助力内蒙古做好“点绿成金”这篇大文章。

    《政策措施》突出以绿色低碳推进高质量发展,支持内蒙古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将内蒙古厚植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从内蒙古资源禀赋、战略定位出发,发挥能源产业、战略资源、农牧业等优势,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资源型产业链延链补链相结合,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在支撑保障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准确把握《政策措施》的总体要求

    《政策措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内蒙古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深刻理解绿色低碳的转型要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内蒙古要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紧紧围绕绿色低碳务实推进生产生活方式全面转型,将绿色发展作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内蒙古绿色低碳转型的“总钥匙”,要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在绿色低碳转型中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在科技赋能中不断提升发展效益,以发展质量的有效提升促进经济发展规模的合理增长,以质取胜,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不断塑造内蒙古新的竞争优势。

    (三)正确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政策措施》支持内蒙古大力发展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内蒙古要深刻领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要求,更好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三、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的重点任务

    (一)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设清洁能源基地。能源是内蒙古的最大优势,也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方面。内蒙古要做好清洁能源增量,以更大力度发展新能源。做优传统能源存量,大力推进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增强外送能力,确保清洁能源“发得出,用得上”。

    (二)强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产业是内蒙古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牛鼻子”,支持内蒙古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好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增量器”作用。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融合发展。

    (三)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内蒙古要在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创新模式。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四)深化区域全方位开放合作,从更大区域和更广领域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好“借势”“借力”的文章,加强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区域合作。深化内蒙古与沿黄省区及毗邻区域合作,促进互联互通。积极融入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北三省等区域互惠合作。融入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拓展绿色低碳国际合作。(作者:周毅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正高级经济师)

    2024-04-04
  • 专家解读之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内蒙古要“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了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379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对进一步推动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统安排,政策全面,措施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好现代能源经济文章

    内蒙古能源资源禀赋优势突出,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风能储量、太阳能年总辐射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在发展传统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内蒙古统筹发展和减排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是内蒙古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既是新发展阶段能源资源地区培育壮大新发展动能、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也是探索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使命担当。《政策措施》从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动化石能源绿色开发和清洁利用、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创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支持内蒙古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具体措施。这既对破解当前内蒙古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瓶颈制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对全国深化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创新能源资源地区转型发展路径等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二、聚焦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党中央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当前,我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变化,消费方式和文化日趋多元,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2023年,内蒙古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国第8位,但盟市、城乡发展不均衡,且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普遍存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探索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内蒙古当前和长远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

    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的重点是大力发展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打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质量效益高的绿色生产体系,实现由资源环境要素依赖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政策措施》支持内蒙古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先行先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风机、光伏、光热、氢能、储能等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兴数字产业。同时,支持内蒙古发挥资源禀赋和应用场景优势,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应用,加强绿色低碳领域人才培养,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绿色生活方式的重点是增加节能高效产品、绿色建筑、低碳交通运输等绿色供给,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推动成为全民自觉行动。《政策措施》支持内蒙古提升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开展老旧小区和供热管网等改造升级,因地制宜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等,深入推进全民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事关民生的住、行、用领域,推动现代高效、绿色低碳的产品服务加快普及,不断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

    三、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培育绿色发展新优势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也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营造林、种草、防沙治沙规模均居全国第一,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重大转变,但是持续改善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的主战场有“两个半”在内蒙古,如何统筹保护与发展、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是内蒙古亟需破解的难题。

    立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蒙古不仅要进一步高水平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更要努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断塑造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政策措施》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基础上,强调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支持内蒙古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探索森林、草原、湿地、荒漠高水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新路径,实施森林、湿地生态保护补偿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健全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支持内蒙古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项目,打造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些措施有利于内蒙古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变“拼资源”为吃“生态饭”,实现绿色发展反哺生态保护,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为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夯实基础。

    四、加强政策保障,持之以恒抓好落实

    《政策措施》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支持内蒙古符合条件的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降碳、环境基础设施、生态保护修复等重大项目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细,为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政策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政策措施》强调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着力催生、培育、壮大以绿色低碳为鲜明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互促共进,不断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路径,为全国能源资源地区实践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树立新的标杆。(作者:李忠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廖虹云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持续中心副研究员)

    2024-04-04
  • 内蒙古9.7亿亩草原陆续进入休牧期

    记者从自治区林草局获悉,随着春季草原牧草返青期的到来,全区9.7亿亩草原陆续进入休牧期,其中3.8亿亩草原进入5年休养期,5.9亿亩草原执行不少于45天的春季休牧制度。

    休牧期间,自治区各级林草部门将常态化开展禁牧和草畜平衡巡查,保持严格监督执法的高压态势。同时,我区已经搭建了林草生态数字化监管平台,“天空看、地面查”草原网格化监管试点工作全面开展,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全部实现“落地上图”管理。

    多年来,内蒙古采取多种形式,不断促进草原休养生息。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条例》,并配套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让我区草原过牧监管有法可依。同时,将落实草原休养生息制度纳入自治区“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草原保护修复利用规划,作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的重点工作一体推进。开展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工作,在全区选择了11个具有代表性的旗县作为试点,针对草原牧区饲草区域性供给短缺、养殖方式不优、产业带动不强、监管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发展舍饲圈养、提高饲草供给能力等举措,确保牧民不减收、保障草原“不超载”。

    2024-04-03
  • 春来织锦绣风过起翠波——来自库布其沙漠治理一线的报道

    黄河奔腾,沙漠浩瀚。

    从卫星图上看,库布其沙漠横亘于黄河“几字弯”南岸的鄂尔多斯高原北部边缘。它西起杭锦旗巴拉贡,东至准格尔旗,沙漠总长400公里,宽度为50公里,总面积约1.41万平方公里。

    数十年来,当地群众饱受沙害之苦,他们发扬“战天斗地”和“誓叫沙海换新天”的精神,留下了一个个闪光的治沙足迹。如今,站在新的历史征程,库布其沙漠治理又翻开了新的篇章。

    鄂尔多斯作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主战场、主阵地,今年全市的沙化土地治理任务占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片区总面积的70%左右,对取得攻坚战的胜利举足轻重。

    3月13日,鄂尔多斯市吹响黄河“几字弯”春季攻坚战的进攻号角——6个生态修复项目、20个风电光伏项目同时开工,在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布局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打造沙海里的“光伏长城”。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柳天云表示,生态治理与能源开发的融合发展,为防治荒漠化注入新的活力,让防沙治沙的主动权掌握到了治沙人手中。鄂尔多斯市将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连片打造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联防联治等八大标志性工程,努力将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打造成生态工程、发展工程、富民工程。

    3月29日,记者来到了杭锦旗库布其沙漠腹地的朔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只见上百台推土机在3万亩流动沙丘上来回穿梭。在最近4个月的时间里,工人们通过铲高填平的方式,将这里落差达70米的沙丘平整到落差不超过5米。

    据介绍,该项目位于库布其沙漠西侧,总投资约115亿元,规划光伏装机总容量为13GW,距离黄河最近的地方仅有5公里。

    杭锦旗朔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现场负责人李金裕说:“这个项目整体的建设期大约为3年,共分三期建设,占地面积约48.7万亩。是西北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一个光伏基地,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实现先导工程1GW发电容量的并网。到今年底,这里将建成为黄河岸边一道防风固沙的城墙!”

    “防沙治沙与荒漠光伏产业融合前景广阔,光伏本身可以实现治沙,同时光伏效益还可以反哺治沙,我市成熟的林光互补、草光互补的模式,为企业参与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方案。”杭锦旗林业和草原局林草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金耀说,“在实施光伏治沙后,我们将优先推荐周边农牧民参与到项目中来,让他们通过出租沙地、安装、清洗光伏板、参与种养殖项目等多种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朔方新能源大基地项目一期建成一年来,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沙日召嘎查农民马猛感受到了身边发生的变化,他说:“光伏区实施种树种草后,已经固定住了黄河岸边的那片沙化土地。我把耕地流转承包之后,还在光伏电厂找到了日常维护的工作,每个月工资5000多元。”

    为了提高种植效率和苗木成活率,微创气流植树法、风向数据法、无人机飞播等创新技术被成功应用到治沙工程建设中。

    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治沙造林科科长格希格图向记者介绍:“治沙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根据风向大数据模型精准规划,指导工人定位种植,促使风吹、树挡、沙降的自然力与人力相互作用。”

    只见工人两人一组,一人手持水枪在沙地上冲出种植微孔,另一人迅速跟上点插树苗,10秒就能种下一棵小树苗。

    除了人工播种,无人机飞播技术也将治沙效率大幅提升。用具有GPS或GNSS卫星定位导航功能的无人机,携带特殊处理的植物种子,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高频度、精准计算株行距后,采用弹射方式,将种子从低空弹射进入飞播造林特定立地区域,从而实现飞播造林种草。

    一道道沙障与一粒粒草籽、一棵棵树苗“携手”锁住黄沙的同时,一个个大型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正在成为荒漠化防治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去年至今,一系列集绿色发电、沙漠治理、生态修复、沙漠农业、休闲旅游“五位一体”标志性的大型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先后开工或建成:

    国家首批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一期光伏项目在达拉特旗全容量并网发电,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0亿度,节约标准煤约60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66万吨;

    “十四五”期间第一批开工建设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之一——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成功并网。年均生产绿电约41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23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319万吨,修复治理沙漠面积10万亩;

    自治区首批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增量配电网绿色供电项目开工建设,作为全区电力业务许可证的增量配电改革试点,该项目规划建设光伏50万千瓦,建成投运后,年均光伏发电量为9.75亿千瓦时,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向纵深推进。

    ……


    鄂尔多斯市政府副市长额登毕力格表示,目前,全市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的宏伟蓝图已经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其中,库布其沙漠“光伏长城”布局在沙漠北缘、黄河以南,总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场址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规模,与库布其北缘锁边林带交相辉映,宛如一条保护母亲河的蓝色“光伏长城”。通过同步实施光伏治沙和配套生态治理项目,实现建成一条“长城”,治理一座沙漠。

    2024-04-01
  • 因地制宜巧治沙

    因地制宜巧治沙






    ——四谈打好打赢防沙治沙大会战



    防沙治沙,要苦干实干,也要讲科学、讲实事求是。这些年防沙治沙最成功的地方,靠的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也靠的是科学合理的手段。

    最近,很多网友都被一则内蒙古腾格里治沙画面震撼到。在移轴镜头下,腾格里沙漠深处的治沙现场仿佛变成了微缩的小人国,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碌铺设治沙“魔方”。这是用实干筑起禁锢流沙的草墙,更是用智慧让沙漠变绿洲的探索。

    循道而行,方能致远。内蒙古横跨三北,东中西之间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条件差异较大,气候、土壤、地下水、植被等也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开展防沙治沙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招鲜吃遍天”。打好打赢防沙治沙大会战,就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要求,聚焦各地重点、难点、卡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多探索几种像“库布其模式”“磴口模式”“三元套嵌”等模式,让治沙“药方”越来越科学多样,治沙效果才会越来越明显。

    防沙治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苦干,更需要巧干。眼下,全区防沙治沙大会战冲锋号嘹亮,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全面推进,迫切需要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以“巧”为径干出大作为。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合理利用,持续开展科学攻坚,为防沙治沙贡献更多的“内蒙古智慧”和“内蒙古力量”。


    春风催新绿,擂鼓再出发。防沙治沙,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科学规划、精准施治、全力攻坚、久久为功,接续奋斗不停顿,有实干也有巧干,就一定能打好打赢防沙治沙大会战。

    2024-03-28

  • 首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