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全生态环保制度 浦东又一部绿色生态法规出炉

    进一步聚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引领带动全市生态环保法治建设


    浦东新区又一部绿色生态法规出炉


    本报讯(记者王海燕)昨天举行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健全浦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这是继《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上海市浦东新区固体废物资源化再利用若干规定》后,第三部围绕绿色生态制定的浦东新区法规。


    健全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表示,按照《引领区意见》,此次立法进一步聚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高浦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化水平,引领带动全市生态环保法治建设。


    《若干规定》共15条,明确浦东新区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健全减少污染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为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源头预防制度,《若干规定》创新性提出了以下制度机制,包括推动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与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协同编制;完善碳排放管理制度,将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机制,创新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同步办理等。


    为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控制制度,《若干规定》创新性提出探索推行农田退水规范化管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动建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污染物管控机制,加强针对新污染物全过程的管控和治理;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加强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管理等。


    为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此次立法进一步明确街镇与各主管部门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明确依法登记的环保公益性组织可以应邀以磋商第三人等身份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探索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电子化评估方式、探索建立生态环境公益基金制度、探索认购碳汇等替代性修复方式;就现场采样、非现场技术监测等作出探索性规定等。《若干规定》还强化了生态环境执法的相关保障措施,对生态环境领域广为关注的问题加大处罚力度;对环境数据造假提高处罚标准,进一步从严处罚。

    2023-06-21
  • 黔江:7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缓解供电压力

    麒麟风电场矗立在高山。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夏季用电高峰期临近,重庆市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再添新进展。经过10个多月紧张施工,6月20日,总装机容量70兆瓦的重庆黔江区麒麟风电场顺利并网发电,为重庆电网注入绿色动能。


    在海拔1500多米的重庆黔江区麒麟风电场,多台风力发电机组矗立在高山大盖间,随着升压站、输电线路等配套设施完成建设,工作人员正抓紧调试设备,密切关注风电机组运行情况。


    大唐重庆黔江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超介绍,“目前,首批风力发电机组已完成静态和动态调试,升压和输变电设备运行良好,按计划正式接入国家电网,把清洁能源送到千家万户。”


    据了解,麒麟风电场总装机容量70兆瓦,包括14台单机容量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和1座110千伏升压站,分别位于重庆黔江区水市、鹅池、濯水、阿蓬江4个镇,项目总投资4.3亿元。目前,剩余风电机组正在抓紧安装中。


    “这14台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长度达到93米,扫风面积大,能够有效提高风功率转换。在风力达到6-8级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满发,单台风机每分钟能够转动5-9圈,每转动一圈就能发电9度左右。”国网重庆黔江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副主任魏金柱说,“在满发状态下,单台风电机组每分钟发电量,足够普通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


    作为重庆市黔江区第二座风电场,麒麟风电场的投用将有效补充枯水期水电出力不足的情况,为重庆电网再添清洁能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项目全容量并网后,预计每年向重庆电网输送1.34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可节约标准煤4.8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能够满足近11.16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国网重庆黔江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朱光友表示,“麒麟风电场的投用,提高了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有效缓解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年来,重庆市黔江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充沛的风能资源,已建成两座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50兆瓦,每年可产出2.8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张瑜洋、邹勇)

    2023-06-21
  • 陈吉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生态保护修复治理 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本报讯(记者孟群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主题教育和大兴调查研究部署要求,昨天下午,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实地调研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并以“四不两直”方式冒雨直插现场,分路检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转型工作。陈吉宁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行动自觉,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狠抓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央第五指导组组长李锦斌、副组长任正晓参加相关调研。


    位于浦东新区高东镇的竹园污水处理厂四期工程,是践行长江大保护、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警示片突出问题整改要求的重要举措,完全建成后将大幅提高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陈吉宁、龚正和李锦斌、任正晓等现场察看工程规划、建设进展及处理能力,了解全市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分布情况,听取长江经济带环境突出问题整改进展,就提高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解决污水溢流直排问题等与相关负责同志深入交流。陈吉宁说,要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聚焦裉节问题,加大工作力度,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完成整改任务,巩固提升整改成效。要着眼全市大局,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加快完善设施布局、充分挖掘潜力、增强运行效能,切实提升全市污水协同处理能力。牢牢把握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机遇,依托“一网统管”平台,深化一体化运行调度管理,更加科学精准解决污水溢流等问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提供有力支撑。


    日前,有市民致电“12345”市民热线,投诉位于共祥路的某企业污水乱排、污染河道,希望相关部门整治。陈吉宁一行冒着大雨赶往厂区,沿着泥泞的内部道路走到市民所指的制砂区域实地察看,并到河边检查管道排放情况,随后走进厂房监控室,向闻讯而来的企业负责人仔细询问有关情况。市领导要求一同暗访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抓紧开展排查检查,对涉及违规排放的严肃查处、督促整改。陈吉宁说,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清醒认识长江上海段生态环境保护仍存薄弱环节,必须以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严格实施督察制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共同守护好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


    近期上海雨水天气不断,因防汛泵站能力所限,汛期雨季开闸“放江”易导致部分河道水质出现反复。陈吉宁一行来到田川路、田林东路交汇处的蒲汇塘桥上,向正在取水采样的上海市水文总站工作人员了解河道水质情况,并走进田林泵站察看设备运行和排放能力,询问日常值守情况以及意见建议。陈吉宁说,要着眼超大城市管理运行需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深入做好雨污混接整治、初期雨水调蓄等工作,优化完善协同联动治理机制,切实巩固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


    龚正一行来到上海天然气管网公司五号沟液化天然气站,实地察看站内LNG码头接收、储罐运行、气化调度情况,详细了解LNG管网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等情况。龚正指出,LNG是保障全市燃气供应、优化用能结构的重要能源基础设施,要突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战略导向,瞄准“双碳”目标,走深走实绿色发展之路,加快LNG站线扩建项目建设,切实保障超大城市用气安全,服务长三角能源结构优化,为LNG在船舶动力领域的应用提供服务保障,推进长江航道绿色转型。


    随后,龚正一行来到中远海运发展航运租赁事业部,察看700标箱级长江干线电动集装箱船模型,详细了解船型特色和推进情况。企业负责人说,该船型作为首制万吨级纯电动船型,可减碳减噪音。首批两条船舶正抓紧建造,预计今年投运南京至上海洋山的航线。龚正鼓励企业加快船舶绿色低碳转型,用好科技赋能,多做开创性探索,实现降碳减污。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和长江经济带腹地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携手长江沿线省市,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领导张为、张小宏参加调研。

    2023-06-20
  • 山东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林武周乃翔讲话





    6月19日上午,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细化工作、压实责任,安排部署能源领域重点工作,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能源支撑。


    省委书记林武,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听取了我省电力迎峰度夏工作情况汇报,指出,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对于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要科学研判形势,增强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的信心决心,在具体工作中把风险挑战估计得更足一些,把方案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把措施落实得更扎实一些,确保圆满完成电力保供任务。要坚持多措并举,抓好精准监测分析,强化运行调节,加大“外电入鲁”力度,保障电煤供应,加快电源建设,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强化工作保障,杜绝拉闸限电,坚决守牢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底线。


    会议听取了我省“双碳”工作推进、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储能发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长距离供热有关项目建设等情况汇报。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工业大省、能源消费大省和碳排放大省,扎实推进“双碳”战略,是我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要提高政治站位,完整准确全面领会中央关于“双碳”的决策部署,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坚持节能优先原则,切实提高能效、降低万元GDP能耗,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做好小煤电机组的提能改造和大型煤电机组规划布局等重点工作,有序推动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要加强储能发展统筹规划,密切与科研机构联系,建设一批最新储能设施。要高质量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重点示范项目建设,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快推进长距离供热有关项目建设,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推动能源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省领导刘强、曾赞荣、张海波、范波、宋军继、周立伟、陈平,省直有关部门、省属有关企业和中央驻鲁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各市设分会场。(刘兵李子路摄影房贤刚)

    2023-06-20
  • 携手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河湖相通、生态相依,是生态环境共同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有关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携手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本底不断厚植,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为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子作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


    跨域一体、共保联治,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从“独角戏”变身“交响乐”。三省一市聚焦共同面临的系统性、区域性、跨界性生态环境问题,建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逐步推动“一盘棋”规划、“一套标准”规范、“一张网”监测评估、“一把尺”监督执法,努力实现规划、标准、监测、执法“四统一”。


    天蓝地绿、水清城美,长三角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系统提升。三省一市统筹治山、理水、营城,共绘江南美丽画卷。加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22年,41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3%,比2018年上升8.9个百分点。科学实施国土绿化,建设大别山、杭黄、淮河—洪泽湖等生态廊道。建立联合河长制,推动太浦河等跨界河湖联保共治,强化船舶和港口污染联防联控,长江干流连续三年达到二类水标准。还岸于民、还绿于民,上海“一江一河”成为亮丽风景线,合肥骆岗机场变身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公园。


    示范引领、制度创新,不断巩固长三角生态优势。点上突破,打造绿色创新发展高地,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112项,产业创新重点项目35个,上海崇明绿色发展示范和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初步形成一批典型经验。线上发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历经三轮试点,合作领域从“生态共保”延伸至“产业共兴”。面上成势,浙江“千村整治万村示范”工程深入挖掘农村生态新价值,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路径,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集约节约、低碳循环,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能源绿色低碳转型,2022年苏浙皖新能源装机占比达31%,比2018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产业绿色低碳升级,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能耗在5000吨标煤以上的1635家重点企业碳账户,江苏基本完成钢铁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交通绿色低碳改造,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规模超4270公里,通江达海的干线航道网络逐步完善,岸电覆盖率实现大幅提升。建筑绿色低碳建设,沪苏浙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基本达到100%。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期待长三角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一是持续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治,高起点推进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和试点示范。二是持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高水平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太湖流域治理。三是持续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高标准协同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长三角发展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2023-06-19
  • 北京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7% 千万亩林海已筑成厚实生态屏障

    本报北京6月18日电(记者贺勇)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截至2022年底,昔日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全部得到治理,北京山区森林覆盖率已达67%,森林碳汇量、林木蓄积量及生态服务价值持续增加,京郊北部、西部千万亩林海已筑成厚实的生态屏障。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陆续开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农田林网、重点风沙危害区绿化造林等工程,大规模防沙治沙成效明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20余年来,共完成造林营林922万亩,五大风沙危害区全部得到治理。北京市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报告显示,门头沟、房山等7个工程区实现了从沙化土地分布区到重要生态屏障区的转变。

    2023-06-19
  • 扛起重大使命 力争“上游”水平 更好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6月15日下午,重庆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专题会召开。市委书记、市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领导小组组长、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上游”意识、勇担“上游”责任、力争“上游”水平,迭代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体系,更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高水平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更好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市委副书记、市长、领导小组组长胡衡华,市政协主席唐方裕,有关市级领导出席。


    会上,与会同志观看2022年重庆市生态环境警示片,审议重庆市2023年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工作要点、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要点和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工作方案,听取“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清单”“生态报表”建设运行情况等汇报,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汇报相关工作情况。


    会议充分肯定我市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取得的成效,指出当前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调研时,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扛起重大使命,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紧扣中央要求、突出重庆特色,坚持系统思维、明确核心指标,乘势而上、久久为功,统筹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努力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会议强调,要在推动污染防治体系化上展现新担当取得新突破,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幸福河湖创建和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抓好治山治岸、治城治乡、治塑治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上展现新担当取得新突破,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开展三峡库区生态综合治理,推进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要在绿色低碳转型上展现新担当取得新突破,实施绿色转型创新发展行动,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标杆、碳市场发展样板,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完善“两山”转化通道,抓好长江文化保护利用。要在坚持上中下游协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担当取得新突破,打造长江中上游产业备份基地,建设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扩大东西双向开放,推动山区库区生态富民跨越发展。要在常态化开展环保督察上展现新担当取得新突破,完善市级督察机制,创新开展逐级督察,建好用好问题清单、强化闭环落实,抓好督察队伍和能力建设,把督察作为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利剑。要在高标准打造生态环境治理市域标杆上展现新担当取得新突破,推进生态环保整体智治,用好生态环保法治手段和法治方式,引入生态环保市场力量,全面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细化政策举措、加强协同联动,凝聚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整体合力。


    会议同时作为重庆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领导小组会议、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记者杨帆)

    2023-06-16
  • 工信部等五部门: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中新网6月15日电据工信部网站15日消息,为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活动时间2023年6月-12月。


    活动采取“线下+云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线下主要包括启动仪式+优势地区系列巡展活动、特色地区示范活动,辅以各地主动开展的各项活动;“云上”活动由电商和互联网平台根据现场活动安排,搭建网络宣传专栏,开展“云上”促销、直播售车等活动,全程参与并持续开展新能源下乡活动,实现线下与“云上”的联动。

    2023-06-16
  • 【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微视频 |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组织广大青年学子用“青言微语”解读思想理论、感悟精神伟力,为奋进新征程凝聚青春力量。


    【本期金句】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本期领学人】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硕士生吉若凡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赴安吉县考察,高度肯定当地关闭污染环境的矿山,转向发展生态经济的做法,鲜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绿水青山”指的是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指的是经济发展,新时代中国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中国到世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让人们看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与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富含哲理的话如今已深入人心、广为人知,更在实践中开花结果、惠及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山”理论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更多绿色发展新篇章。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长江、黄河大保护不断推进,对“山水林田湖草沙”实施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这一科学论断,我们要坚定坚持,深入实践,不断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3-06-15
  • 自然资源部:坚守红线底线,杜绝拔苗砍树“一刀切”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记者王立彬)自然资源部14日明确要求,坚决防止违法占用耕地、破坏生态和人居环境、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等突破红线底线行为,同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杜绝不顾农业生产实际,拔苗砍树、填坑平塘等“一刀切”行为。


    自然资源部耕地保护监督司副司长杨祝晖在自然资源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为落实“严守资源安全底线”首要职责,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在经济发展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中严守底线的通知》,督促地方在做好用地要素保障同时,加强规划管控,严禁违法占用和擅自调整永久基本农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杜绝破坏生态环境、违反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的行为;严控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避免“寅吃卯粮”;着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不符合标准的坚决核减。


    通知明确,禁止在严重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等区域开垦耕地;禁止在25度以上陡坡地、重要水源地15度以上坡地开垦耕地。对于坡度大于15度的区域,原则上不得新立项实施补充耕地项目。主要以抽取地下水方式灌溉的区域,不得实施垦造水田项目。坚决纠正平原占用、山区补充的行为;坚决纠正和防范地方与社会资本在利益驱动下单纯追求补充耕地指标、不顾立地条件强行开发的行为。


    通知强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严禁脱离实际、不顾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强行在陡坡上实施耕地流入;严禁不顾果树处于盛果期、林木处于生长期、鱼塘处于收获季等客观实际,强行拔苗砍树、填坑平塘;严禁只强调账面上落实耕地进出平衡,不顾后期耕作利用情况,造成耕地再次流失。


    通知指出,土地征收、先行用地、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收回国有农用地等直接关系群众利益,要严格落实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确保程序规范、补偿到位。坚决杜绝违法强拆、毁麦割青、强迫农民上楼等违法行为。实施复垦复耕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经济补偿,要留出一定过渡期,给农户和经营者合理准备时间,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

    2023-06-15
  • 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 总书记关心的乌梁素海有哪些新变化

    2023年6月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是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生态屏障,素有“塞外明珠”美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乌梁素海的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深一度》栏目本期聚焦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近年来,通过全流域、全要素综合治理,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湖区水质由劣Ⅴ类提高到整体Ⅴ类,湖心断面水质达到了Ⅳ类,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湖区现有鸟类260余种、鱼类20余种,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2023-06-14
  • 央广财评|双碳落向“实”处 “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

    展会搭台,经济唱戏。随着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开幕,这场国内首个以“碳中和”为主题的博览会吸引了全球关注,对推动碳中和相关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化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维护世界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2020年,中国向世界宣告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走向碳中和任重道远,中国从全局着眼,从2020年开始,先后印发《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等文件,为目标进行顶层设计,指明前进方向。


    蓝图绘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正落向实处。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中国已进行多年布局,有广泛而深厚的积累,具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一系列推动“双碳”的成果陆续落地。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在河北张家口顺利并网发电,百兆瓦级大连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进入并网调试并逐步投入使用,甘肃兰州新区的液态阳光项目正将二氧化碳源源不断转化成甲醇,北京冬奥会兑现了“碳中和”承诺……这无不体现了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的坚定步伐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不懈努力。


    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大众更是进一步体验到低碳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船舶低碳/零碳燃料动力系统模型、清洁能源综合系统解决方案沙盘模型、用废酒糟为原料制作的植物基皮革服装等一一诉说着它们的低碳故事,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向外界展示着传统工业节能改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低碳生活的实际应用。碳达峰、碳中和正一点一滴融入生产实践,人们正切身体会到低碳技术对生活的改善和提高。


    目前,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中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已超过煤电。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2.13亿千瓦,其中,中国的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2亿千瓦,是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之一。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国。


    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有望成为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中国不仅是这场“绿色运动”的参与者,也正在成为低碳行动的受益者。


    企业作为我国经济运行的细胞,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实施单位,特别是国有和中央企业积极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大力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补齐产业链的短板,捷报频传,逐步让“绿色”成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央广网评论员卜叶)

    2023-06-14

  • 首 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