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培育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激发绿色低碳发展动能

    近年来,山东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全要素保障大项目建设,推进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发展,激发绿色低碳发展动能。


    为引导和鼓励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环保金融项目库。入选项目库的崂应很快就获批5000万低息贷款,园区建设顺利进行,青岛市还以园区项目为抓手,招引不少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目前,青岛市有近40家企业从事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其中大气、水质等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领先。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希泮说:“精准对接生态环保企业需求,在绿色信贷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对企帮扶,打造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环境监测装备研发制造、环保专用装备等生态环保产业集群。”


    为推动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发展,山东还把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纳入重大项目,加强要素保障。济南绿动是济南招引的氢能产业重点项目,自建产业园还没动工,他们的三条燃料电池生产线就已经正式投产,可分别实现年产1000台(套)。为保障项目早投产、早见效,济南为他们找到已建成的标准厂房作为过渡厂房。但是在厂房改造初期曾面临难题,项目配套的甲类测试间要单独建设,这要改变园区的整体规划。济南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汪敏说:“因为牵扯到通氢,政府相关部门将整个园区的规划做了调整,来满足我们的安全距离要求。”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分局副处长李悦说:“建立绿色通道,专人服务,并联提速,审批时间压缩了50%。”


    依托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济南还将引进培育一批氢能企业,推进氢能在交通、能源、建筑等多领域推广示范。据环保产业统计调查,济南市入库调查企业623家,涉及产值980余亿元,清洁能源、先进环保装备等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显现。济南市生态环境局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分局局长韩道汶说:“在氢能源、碳卫星、核监测、水治理等高端低碳环保链主企业落户的基础上,充分延链补链和集聚发展,发挥新区特办、黄河基金、鹊华英才等政策优势,帮助企业加快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近年来,山东生态环保企业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根据规划,山东将大力实施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311”工程”,用三年时间在济南、青岛、淄博建设3大产业集群,在全省建设10家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培育壮大100家龙头骨干企业。

    2023-02-27
  • 上海新能源公交再添一路,青浦20路公交车加氢上路

    22日,上海青浦巴士投入2台氢能源公交巴士在青浦20路公交线路上试运营。这是中国石化青卫油氢合建站向社会供应氢能源以来,首次向城市公交巴士加注氢气。据悉,青卫油氢合建站为两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分别加氢13.4千克和9.7千克,加满氢气的公交可行驶450公里左右。


    “请您出示车用气瓶使用登记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在当天的加氢现场,青卫油氢合建站员工兰有富在查验了公交巴士相关证件后,就开始为车辆加注氢气,并使用便携式手持氢探仪进行安全检测,加注时间约10分钟,与普通燃油公交加注周期相仿,相比动辄几小时充电的纯电动公交车,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





    氢气目前已在多种燃料电池汽车车型实践应用,距离百姓日常生活越来越近。今年1月18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印发的《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提出,加大氢能制、储、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早在三年前,中国石化就在上海建成2座油氢合建站,主要服务对象为氢燃料电池的轻卡,应用场景为城际物流快递,满足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中、短距离运输要求。2019年11月至今,上海石油已累计为轻型、重型物流卡车、商务乘用车、城市公交等提供加氢服务超11万车次。


    从2021年10月起,中国石化西上海发展油氢合建站开始向大宗物料运输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加注氢气;2022年9月,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向首款市场化运营的氢能源商务MPV乘用车加注氢气,带给市民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的绿色出行体验。而此次由青浦巴士新购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城市街头出现,则让中国石化在上海服务的氢能源车辆加氢基本覆盖了生产经营和城市出行的全部车型。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呼吸的是空气,加入的是氢气,排放的只有水”的特点。“我以前是开柴油车的,去年换成了氢能源车,主要是给商家进行货物运输,最大的感受就是驾驶环境与体验感变好了。”在青卫油氢合建站,驾驶氢燃料重卡等待加氢的马师傅说,“之前开柴油车,经常闻到浓浓的柴油味,现在没有味道了,而且在驾驶的过程中噪声也减小了不少。”


    据悉,中国石化上海石油未来将持续推进油氢合建站建设,向具有无污染、零排放特点的各种氢能源电池车辆供应充足氢气。

    2023-02-23
  • 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赴河南突击检查 多家企业违法违规问题突出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阮煜琳)记者22日获悉,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日前赴河南省,对钢铁等重点行业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等情况开展突击检查。检查发现,企业普遍存在超标排放、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


    2022年底以来,河南省多个地区持续出现重度及严重污染天气,大气污染治理形势十分严峻。2月以来,生态环境部持续派出工作组对河南省开展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20日,黄润秋一行从北京赶赴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带领监督帮扶组先后对7家企业开展突击检查,现场仔细查看核对企业生产台账、生产工况、在线监测等情况,详细了解企业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等情况。


    检查发现,企业普遍存在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超标排放、不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生产台账弄虚作假、在线监测和手工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问题,其中6家企业问题较为突出。


    黄润秋指出,当前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要充分认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落实各项应急减排措施,确保执行到位、不打折扣。要坚决以“零容忍”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尤其是企业和第三方监测公司相互串通、伪造篡改监测数据等问题,性质严重,影响恶劣,触犯刑法,必须坚决打击,充分发挥警示作用。


    黄润秋强调,企业要把守法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不断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扛起大气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加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黄润秋表示,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将压力传导到地方党委、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督促引导企业自觉守法,确保监督帮扶取得实效。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认真开展对涉环境违法企业的调查取证工作。(完)

    2023-02-23
  • 龙口市推动节俭绿色生活方式 倡树美德健康新风尚

    龙口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为落脚点,在农村、企业、机关三个层面,倡树适度节俭、绿色低碳的工作生活方式,推动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在农村,依托“庭院微宣讲”,引领“简约生活方式”。发动身边榜样依托自家小院,建成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学习点、庭院宣讲微平台、邻里自治的新阵地,开展“庭院微宣讲”系列活动。以庭院生活场景呈现,小马扎、围着坐,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群众话说家常理儿、以方言乡音讲家风家训,把节俭意识、绿色生活方式融入“柴米油盐”,真正让群众记得下、用得上、传得开。开展“好邻居、好婆媳”故事分享会、“大手拉小手”亲子大讲堂、“倡议减塑”一起做等活动,将“大道理”变成“大白话”,引导村民养成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生活方式,人人争做“节约达人”。先后开展庭院微宣讲600余场次,制作10多个宣讲视频,参与群众近万人次。


    在企业,强化“推广模式”,倡导“简约生活方式”。将节俭绿色推广至企业文明车间、文明班组、文明职工评选创建中,将其融入企业经营和职工日常行为规范,培育新时代儒商。通过企业员工节俭宣誓、主题演讲等多元化形式,倡导员工积极参与推广。运用企业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载体,推广“节能减排、反对浪费”;在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时间节点,开展“落实双碳行动”“解读碳达峰碳中和”“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等主题宣传活动,逐渐推广人人、时时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尚。先后发放“公勺公筷”“光盘行动”等公益广告2000余份,文明用餐桌贴2.6万余份。


    在机关,开展“两节行动”,践行“简约生活方式”。开展“办公节能”行动。张贴节能减排、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空调温度提示等标语,循环播放“崇尚节约、反对浪费”公益视频;提倡办公电子化、无纸化,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下班后“关机、关灯、关水”,自觉养成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展“食堂节约”行动。调整机关动态供配餐方式,建立食品采购、存储、消费等环节评估制度,积极推广节能节水餐饮设备,推进“智慧食堂”建设,实施“文明餐桌”“量身定做”小份菜;建立“食堂节约”志愿服务队,对浪费行为时刻进行监督提醒,抵制餐桌浪费。先后发放各类标语4000多条,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近300场次。

    2023-02-22
  • 弄虚作假、敷衍塞责 这些问题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点名!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记者袁秀月)20日,吉林、广东等6省份和2家央企公布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至此,第二轮第四批和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全部向社会公开。


    在这8份“问题清单”中,多地都出现生态修复不及时、整改不到位、做表面文章,甚至于弄虚作假、敷衍塞责等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损害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督办整改做表面文章


    销号不到半年即返黑返臭


    在此次公布的追责问责情况中,一些地方对群众投诉重视不够、处置不力,漠视群众利益,对整改工作失管失察等现象被曝光。


    如黑龙江哈尔滨市何家沟、松浦支渠2018年被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认定为黑臭水体,但由于工作不实、措施不力,销号不到半年即返黑返臭,大量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松花江。


    “督办整改做表面文章,河道清淤敷衍应对,上游河道沉积大量底泥;设置临时围堰,水质急剧恶化,水体黑臭问题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理。”通报中提到。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吉林长春。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长春市绿园区违法填埋混有大量生活垃圾的建筑垃圾,严重威胁地下水安全。


    2018年11月,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进驻吉林省期间,督察组向长春市交办关于反映此问题的群众信访举报,长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和农安县政府在调查核实过程中不严不实,敷衍应付。绿园区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缺失,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执法违法,弄虚作假,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再例如广东中山市,先后36次被省政府等发函提醒、通报或约谈。截至2021年8月,全市污水收集管网缺口达1575公里,大量污水未收集处理直排入河,内河涌污染严重。


    根据调查情况,9名责任人员被追责问责。其中,时任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淘汰落后产能不力


    为符合能耗要求随意填报数据


    对于遏制“两高”项目和淘汰落后常能,此次公布的追责问责情况也有提及,多地出现监管不力等问题。


    通报中提到,陕西榆林市淘汰兰炭落后产能工作不力,甚至打折扣、搞变通。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单炉产能7.5万吨以下的兰炭生产装置应于2012年底前淘汰,榆林市直至2019年才提出淘汰要求,2021年实质性开展工作,比国家要求时限推迟9年。


    再比如,贵州六盘水市、盘州市工信部门,盘州市政府,盘州市、钟山区、水城区发改部门执行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不到位,谋划备案“两高”项目不深不细,审核把关不严,导致焦化项目备案总产能远超全省焦化产能规划限额。


    通报中还提到,部分“两高”企业为符合能耗要求随意填报数据,六盘水市、盘州市、水城区工信、统计部门监察、核查不严,能耗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矿山修复资金长期闲置


    生态修复“交白卷”


    在矿山开发与修复上,无序开采、监管缺位、生态修复严重滞后等问题再次被提及。


    通报中提到,2016年以来,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55家露天采石企业普遍存在越界开采违法行为。29家采石企业毁坏林地885亩,118亩林地至今尚未恢复。矿山生态修复“交白卷”,未按有关要求对废弃矿山开展综合治理,哈尔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阿城分局收缴的384万元矿山修复资金长期闲置。


    例如,中色大冶所属丰山铜矿尾矿库距长江干流800余米,未按环评要求建设截洪沟,导致大量雨水混杂尾矿废水排入长江;所属赤马山矿矿区存在其他企业非法选矿,尾砂随意堆放,尾砂内铅、砷含量超标,存在环境风险;所属冶炼厂烟气无组织排放严重、散逸明显,污酸车间含重金属污泥和废水进入雨水管网。


    2017年以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先后7次约谈或发函督促整改有关问题,但该公司都敷衍应对整改。经中国有色集团党委研究,决定给予时任中色大冶党委书记、董事长翟保金撤销党内职务、行政撤职处分,降为出资企业领导班子副职。


    保护不力


    森林防火隔离带种植人参


    记者梳理发现,在此次公布的追责问责情况中,保护自然资源不力、破坏生态环境等情况依然突出。


    在黑龙江,中国龙江森工集团(原省森工总局)下属沾河公司(原沾河林业局)管理区,自2016年以来毁林种参1.6万余亩(含五大连池山口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729亩),违法违规出租森林防火隔离带种植人参1.1万余亩,保护职责履行不力,生态破坏严重。相关部门对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种参问题不管不问,监管缺失,致使小兴安岭林地大面积被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在陕西,2013年8月以来,韩城市阳山庄选矿厂、下峪口村等向黄河河道违法倾倒采矿废石、建筑垃圾、矿渣等固体废弃物,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长期乱堆乱建,距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边界最近处仅300余米,严重威胁保护区生态功能。


    通报中提到,2013年至2018年,国家有关部门7次向韩城市相关部门致函10件,要求查处相关违法行为,恢复河道原貌,但韩城市一直未依法履行属地责任,没有及时制止违法行为,致使相关问题始终未解决。(完)

    2023-02-22
  • 吃上绿色饭 端牢致富碗——广西昭平县以党建引领生态产业发展

    一片茶叶,解决12万人的生计;一汪清泉,带来百亿产值;一座古镇,令无数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广西贺州市昭平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党建引领,靠“山水”发展,持续培育壮大茶叶、健康饮用水、文旅康养三大百亿元产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前段时间广东的一个碳能源公司联系我,如果合作顺利的话,我们的山林碳指标就可以直接交易、变现。”谈起对未来碳交易的发展构想,昭平县文竹镇七冲村党支部书记陆明飞一脸兴奋和期待。


    文竹镇七冲原始森林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七冲村党支部积极发动党员群众,种植和保护上万亩集体生态公益林,并发展中草药种植、生态鲟龙鱼养殖等产业,全村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超过2.1万元。


    昭平县坚持走党建引领生态产业发展之路,通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组建粤桂党建联盟、打造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等举措,做优做强“一片叶子”“一瓶水”“梦境黄姚”生态品牌。


    产业链上建党委——优质有机茶走出国门


    茶商胡老板曾经在疫情期间堆积了2000多斤茶叶卖不出去,满面愁容。“强企助商”红色服务队队长李庆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上门沟通,并帮他联系县里的茶企,很快就谈拢了价格,达成合作。茶产业党委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去年7月,昭平县按照机制、阵地、品牌“三联建”模式,将县域12家茶企业、茶叶合作社、茶园基地等党组织资源整合起来,组建茶产业党委,提供茶叶种植、制作、加工、包装、销售等全链条式服务,并牵头组织涉茶涉企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强企助商”红色服务队,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宣传推销等服务。在茶产业党委的辐射带动下,昭平县的优质有机茶远销海外,实现茶叶出口零的突破。


    “将党组织建在茶产业链上,用红色基因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昭平县茶产业党委书记邱剑平介绍,茶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全县12万人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昭平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粤桂携手建联盟——健康饮用水挺进大湾区


    昭平县位于珠江上游、桂江中游,全县水质达Ⅰ类标准的优质水系有6条,总流量每年达3784万吨,生态资源优势明显。为壮大健康饮用水产业集群发展,2021年9月,昭平县抢抓东西部协作契机,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携手成立党建联盟中心,将双方发展健康饮用水产业的企业、合作社与镇村党组织吸纳入盟,建立“组织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发展模式。


    联盟的成立,为两地的水企业组建了新的“家”。粤桂两地以“组织共建”带动“产业共育”,推动水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引进大湾区水企业5家、建成全自动化瓶装水生产线12条、年生产产能达200万吨。


    在党建联盟的助推下,2021年10月,昭平县与深圳点筹互联网农业有限公司签订水产业合作协议,健康饮用水正式挺进大湾区市场。一瓶500ml的饮用水,从昭平出发,经深圳“云仓”配送,直达广州、佛山、中山等各大经销店、社区门店和自动售货机。


    水产业的发展壮大,直接带动县域内群众就业,实现户均单项年收入超3万元。此外,昭平县每年拿出一定服务费支持水企业所在村集体经济,用于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近万名群众增收致富。


    “党建联盟成立以后,我们借势发力,在大湾区打响‘一瓶水’品牌。我们要把昭平建设成为广西生态健康饮用水重要供应基地。”昭平县经贸局党组成员周理对打造百亿元水产业充满信心。


    打造党建示范带——文旅康养助振兴


    “在村里建景区,村容村貌变干净漂亮了不说,我们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现在我在古镇当售票员,一天有100块钱收入呢。”黄姚镇黄姚街村村民莫燕英高兴地说。


    依托拥有千年历史的黄姚古镇,昭平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促文旅振兴,实行“组织发动+党员带动+能手推动+群众互动”发展模式,按照“聚点成线、串线成带、连带成区、整体联动”发展思路,沿交通要线,打造13个党建示范点,形成“梦境黄姚”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


    示范带以黄姚古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整体风貌提升和产业发展,为21个乡村旅游村、186家民宿客栈带来旅游效益。北莱乐耘休闲庄园、杨村鱼鳞坝、东潭岭康养体验中心……一大批文旅康养项目兴建而起,党建示范带“带”出乡村振兴新画卷。如今,古镇内的居民靠着门面出租、经营土特产店、发展旅游民宿等,实现人均年收入近1.5万元。


    去年7月,黄姚古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华丽蝶变。生态建设带来的红利,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古镇保护开发中来,这个致富碗已牢牢端在6万古镇居民的手上。(吴琳肖露)

    2023-02-21
  •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累计追责问责近2900人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电(记者阮煜琳)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对外公开工作扎实推进。截至20日,已有26个省份和6家中央企业完成了问责情况的公开,累计追责问责近2900人。


    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六批完成对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反馈,同步移交158个责任追究问题。


    截至目前,第二轮前三批督察的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北京、天津、浙江、山西、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云南等17个省(区、市)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均已对外公开;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化工集团、中国铝业集团、中国建材集团等4家中央企业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均已通过官方网站对外公开。


    2022年12月28日、2023年1月9日和2月10日,第二轮第四批督察的四川、湖北、山东3省已分别公开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2023年2月20日,第二轮第四批督察的吉林、广东2省和中国有色集团、中国黄金集团,以及第二轮第五批督察的黑龙江、贵州、陕西、宁夏4省(区)公开了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至此,第二轮第四批和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全部向社会公开。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指出,总体看,第二轮前五批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工作注重追究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推动督察整改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据悉,第二轮第六批督察的河北、江苏、内蒙古、西藏、新疆等5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工作正在推进中。(完)

    2023-02-21
  • 合肥高新区:以“为民办实事”为出发点 大力发展游园建设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面貌的不断变化,“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街头游园在城市休闲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现。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紧抓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的向往”为目标,围绕公园城市规划,大力发展公游园建设,精心营造游园景观品质,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和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2020年,高新区率先开展《合肥高新区2020-2035年公园城市规划》,通过建成区“找”边角地、新建区“增”地等不同建设路径,描绘了未来15年高新区公园城市发展新蓝图。


    在近年的公游园建设过程中,高新区根据规划创新“公园+”和“+公园”模式,即已有空地进行“+公园”,建成的公园开展“公园+”。


    已有空地进行“+公园”,即根据高新区绿化现状,因地制宜创新性地将线型城市道路绿地与点状分布的小游园有机连接,利用老旧小区边角林地、道路绿线散乱绿地等见缝插“园”,构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地布局。如在海棠路与西二环交口边角地建设了2800㎡的沁心园,在习友路继远软件园门口建设了2000㎡的继远游园。此外,高新区将植树造林与游园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义务植树林地,在义务植树基地区域打造了一座1.2万余㎡的樱花主题游园。





    沁心园。束媛媛供图


    建成的公园开展“公园+”,即从服务和功能角度探索街头游园建设,结合“公园+驿站”“公园+绿道”“公园+科普”“公园+智慧”等打造生活化、服务化、现代化新型游园。2022年,高新区首次尝试“游园+驿站”模式,在建设沁心园的过程中,将40㎡的党群服务驿站因地制宜地“点缀”在游园中,设置党建宣传、休息吧台、洗手台、饮水机、充电座等服务性设施,为周边居民提供临时休憩点。


    在蜀峰湾公园景观提升建设中,将“公园+科普”“公园+绿道”“公园+智慧”融入建设理念,选取公园边角地打造低碳花园,以“碳之源”“碳之净”“碳与自然”“绿色低碳区”“零碳区”五大版块宣传低碳环保理念,将节约、绿色、可循环的理念融入花园景观,向来往游客科普低碳生活的重要性。根据现状路网完善了蜀峰湾公园道路沥青铺装,部分区域优化改道,形成串联式游览绿道,将沥青路面喷绘成彩色健身步道,方便市民朋友游玩散步。“在后续的公园管理中,首次引进无人驾驶保洁船、保洁机器人用于公园路面及水面清洁工作,有效解决一些人工或者老式公园保洁机器无法长时间作业的难题,营造更为整洁、干净的游园氛围。”该负责人说。


    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以“为民办实事”为出发点,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规划指导下逐年有序地推进公游园建设,每年新增小游园不少于6处,预计到2035年,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居住区100%覆盖,逐步形成人、境、产、城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体系。

    2023-02-20
  • 【记者观察】发展高质量 山西好风光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交出了一张张“绿色答卷”——2022年,全省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74.5%,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6%,PM2.5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87.1%,汾河流域优良水质断面比例61.9%……曾经,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把三晋大地的秀美风光唱遍了大江南北;如今,三晋儿女再次唱响了新时代“山西好风光”。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保护守牢环境底线和生态红线


    去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充分发挥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刻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省生态环境厅被省全面建设清廉山西工作专班定为权力运行制约体系建设的五家试点单位之一。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省生态环境厅组建“共建美丽山西”党建联盟,着力办好六五环境日山西主场活动、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峰会、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推进清洁美丽世界建设分论坛等活动,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山西的生动实践。


    高质量党建引领,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我省聚焦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以督察整改为契机,推动召开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暨美丽山西建设推进会,完善统筹协调、边督边改、分解落实、督查督办、验收销号的督察整改闭环管理机制。目前,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92项整改任务已完成54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反馈的24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等系列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筑牢环境安全底线。


    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专项行动,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改完成率达95.5%。6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数量为历年最高,12县(区)入选首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和顺县华北豹群重要栖息地保护入选全国优秀案例,着力守好生态环境红线。


    减污降碳高效低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能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明确要求,在建设美丽山西上拿出更大力度。省两会作出具体部署,深入实施减污降碳扩绿增长行动。这为强化“双碳”牵引绿色发展,指明了路线图,下达了任务书。


    2022年,省生态环境厅坚定落实重大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经济要稳住”和能源保供要求,制定稳经济一揽子生态环境政策28条具体措施。印发煤炭增产保供和产能新增项目环评工作推进方案,实施“清单制+销号制”管理,新批复煤矿项目环评31个,推动煤炭先进产能加速释放。出台支持太忻经济一体化发展30条生态环境政策措施、13条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措施和52项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正面清单,组织实施石太高铁沿线(山西段)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助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强势起步、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制定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意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同步推进“两个转型”,实施城市建成区及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钢铁、焦化企业深度治理。编制全省“十四五”低碳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组建省低碳环保产业集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引擎。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和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完善我省参与全国碳交易机制,开展碳普惠机制试点建设,带动130余万人参与碳减排。指导太原市、长治市入选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完成2020年和2021年山西省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核算,是全国唯一一个在全省域探索开展GEEP核算的省份。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民共享更多好生态


    冬日,在长治上党区陶清河湿地,金黄的芦苇随风摇曳,白天鹅等鸟类或在空中盘旋飞舞,或在水中嬉戏觅食,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和游客驻足拍照,形成了一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独特风景线。在这里,白天鹅为好生态“代言”。


    在晋城高平市南河村,农村污水站、湿地花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民郭培玲家里,洗衣机排放的废水全部通过埋在地下的管道,流向了街区的污水主管道。在这里,百姓为好生态“代言”。


    在太原公交集团院内,一排排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整齐排列,成为一张张流动的“低碳名片”。在这里,新能源为好生态“代言”。


    去年,我省环境空气质量六参数实现了四降两平,PM2.5(38微克/立方米)、SO2(12微克/立方米)、CO(1.4毫克/立方米)、O3-8h(166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6%、20%、6.7%、1.8%;PM10(74微克/立方米)、NO2(31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优良天数比例74.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9。


    在我省境内蜿蜒965公里的黄河、全长716公里的汾河,宛若两条绢带环绕,在表里山河奔流而过。2022年,全省参与评价的9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比例87.1%,同比提高14.8%,较2017年提升31.9%。汾河流域优良水质断面比例61.9%,同比提高14.3%,较2017年提升31.1%。


    围绕保障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100%落实安全利用技术措施,强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排查整治4359个土壤风险隐患点,整改率99.07%,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如今,放眼三晋大地,碧水蓝天逐渐成为常态,全民共享更多好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最动人的画面。

    2023-02-20
  •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五大任务”专项立法推进会

    2月16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五大任务”专项立法推进会。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林少春、自治区副主席代钦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韶春主持会议。


    会议强调,围绕“五大任务”开展专项立法,是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立法任务。

    2023-02-17
  • 孙绍骋主持召开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自治区推进全社会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王莉霞出席

    2月16日,孙绍骋主持召开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自治区推进全社会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有关情况汇报,研究2023年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2022年,全区各级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和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工作要求,完善政策体系,健全落实机制,深入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会议指出,做好“双碳”工作,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要立足实际加强对“双碳”重大课题的研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努力在能耗“双控”转碳排放“双控”等领域搞好先试先行,为国家多作贡献。要坚持煤、电、油、气、风、光、氢并举,以解决消纳能力不足问题为突破口“大干快上”推进新能源建设,锚定绿色低碳方向提升煤炭、煤电保障能力,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低水平发展,做大做强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要大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氛围,重视做好供热设施改造、城乡用水价格改革等工作,加快建立反映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成效的指标体系。要纵深推进“五个大起底”,通过建章立制巩固起底成效。


    王莉霞等自治区领导出席。

    2023-02-17
  • 雨城晏场镇大里村:山林为伴 守护青山

    “姐,今天进山的人多不多?”近日,雨城区晏场镇大里村党支部书记杨开蓉来到村里进林区的防火卡点。


    “有五六个了,你看,我这里都一一登记着呢!”值守卡点的村民拿出记录本,上面工整地记录着进山人员的姓名、进山和出山时间、进山事由。


    戴好“森林防火检查”的袖标,扫描进山防火码后,杨开蓉与雨城区林业局防火办工作人员准备进入林区。


    防火是每个人的职责


    “突突突……”村民李大祥开着车从林子里出来了,他的车上拉着十来根柳杉木材。到了卡点,李大祥停下车掏出手机,在防火码上扫了一下,接着又在登记本上找到自己的信息,将出山时间填进去。


    “防火码看上去是一块牌子,其实两面是不一样的,分别是进山码和出山码,所以来去都需要扫一扫。”杨开蓉解释道。


    “森林防火码”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依托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的野外火源管控网上服务平台,人们进山和出山时候需通过微信扫描“防火码”,打开对应小程序,点击“进山预约”或“扫码出入”,填写相关内容后,系统后台自动记录进山人员的数量及个人信息,从而更好落实管控措施。通过几年的推广,进山扫码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眼下正值高火险期,大里村的进山卡点上24小时都有人值守。


    赵志福是雨城区林业局火灾预防股的工作人员,一边在林区行走,他一边注意着林下可燃物的堆积情况。尽管雨城区气候湿润,雨水较多,但可燃物如果大量堆积依然有引发森林火灾的危险。遇到枯枝枯草比较多的时候,巡山的人员就将其清理以后堆积到路边,再过一会儿,这些枯枝会有人专程来运走。


    “杨书记,你又来巡山了?”路上,巡山组遇到村民周大爷。周大爷家在山里有一片林地,他每天都会去林地里看看。“我那边,我刚才都去看过了,有点枯草都把它扯了。”周大爷接着说,“放心,我们每天都去自己林地巡过,问题不大。”


    大里村面积有27.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8%以上,在这里,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一片林地。森林防灭火的责任成了全村林农的责任。村里和大家签订了“十户联保”承诺书,分片包干“网格化”地开展林区巡林任务。同时村里还成立了由党员、群众、村组干部共同组成的自愿巡护队,每周至少开展两次巡查。


    “巡查除了森林防灭火这个重点内容外,还包括有害生物监测、杜绝盗伐滥伐等很多内容,总体来说就是要保障我们的林子能健康生长,壮大我们的林业资源。”杨开蓉说。


    宣传防范于未“燃”之时


    “大家有没有看新闻,小男孩贪玩引发山火,家长面临巨额经济赔偿,其中包括了罚金、赔偿有林地损失费、支付扑火费用以及对无立木林地进行碳汇林改造的巨大经济代价,算下来近30万。”巡林当日,恰好赶上大里村的“户长”会,赵志福借着这个机会为大家讲起了森林火灾的危害以及引发森林火灾可能面临的处罚。


    “现在大家都很注意了。”杨开蓉说,“以前大家在林区干活,中午饿了就生火烤个馒头什么的,觉得这么小火无所谓。现在不会了,再小的火源都不会带进山。”


    大里村森林面积大,村民们的经济来源很大程度上依托着林业资源。2022年,大里村承担了4000亩世界银行贷款四川长江流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项目,此外,大里村还是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光是造林补贴上,一亩就增收了300多元。”杨开蓉说。


    林子给大家带来了效益,大家保护森林的想法就越来越真切。


    森林火灾是让森林遭遇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一直以来,大里村都把森林防灭火工作作为重点,不但加强巡护,更加强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不管是集会赶场还是日常入户,森林防灭火宣传都必不可少。


    随着森林防灭火宣传工作力度不断深入,大里村的村民们将森林防灭火都看作了自己的事情。村里还成立了13人的义务扑火队,一旦发现火情,能在早期尽快处置,将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森林防灭火最关键的还是宣传工作要做到位,要让每一个人都树立起防火意识。”赵志福说,“防患于未‘燃’之时远远比发生了火灾去扑救要好得多。”(供稿:雨城区委宣传部鲁妮娜)

    2023-02-16

  • 首 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