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禀赋匮乏的上海,如何在“双碳”赛道上弯道超车?
近年来,在“双碳”战略引领下,能源行业发展已迈入新阶段。《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市非化石能源占比力争达到25%,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80%以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脱碳。
然而,上海却面临着新能源禀赋匮乏的现状,地势平坦缺少水电及抽水蓄能,光伏发电受限于市域面积而新增有限。如何持续为城市核心功能正常运转提供清洁电力和燃气?以申能集团为代表的上海能源企业,通过多元发展清洁能源、提升火电能效、加强燃气产供储销全产业链建设等方式优化电源结构、发展绿色燃气,同时提早布局氢能产业赛道,构建“三纵三横”的氢能全产业链,在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获得了先发优势。
加快布局,产业链全覆盖
业内普遍认为,传统能源行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行业,高度依赖资源矿藏,而新能源行业是技术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产业,依靠的是制造业发展与技术水平。上海虽然能源资源不足,但智能制造水平较高,具备“弯道超车”的优势。
早在十几年前,上海已在积极探索发展可再生资源,并开始在风电、光伏领域进行探索布局。2010年世博会期间,申能集团参与建设的世博主题馆光伏项目,一举成为当时亚洲单体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电站,目前,申能集团布局了一批风力、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分布在长三角、青、蒙、新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截至2022年11月底,装机容量达到400万千瓦。
近日印发的《上海市推进重点区域、园区等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建设的实施方案》还提出,实施组织“光伏+”专项工程,加快近海风电开发,推进深远海风电示范试点,因地制宜布局陆上风电和地热能项目。鼓励大容量风电、光伏建筑一体化、农光互补等技术创新和项目落地。
在能源低碳转型成为全球共识的当下,氢能产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一全新赛道,申能集团提早起步,打通氢能发展“制取—储存—运输—应用”等关键环节堵点,推动行业加快由导入期向产业化发展,当前,申能集团已经形成了氢能发展的“三纵三横”战略布局。
申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介绍,“三纵”着眼高端制造领域,布局氢气制备、储运设备、燃料电池三大产品,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多家企业均已发展成为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头部企业,如浙江蓝能、上海氢晨、鲲华科技、苏州擎动等,其中不乏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三横”聚焦应用场景,推动三大纵向产品在示范应用场景落地,实现氢能应用完整商业闭环。
目前,上海的氢能布局已经覆盖氢能产业链各大环节。上游氢源供给方面,申能集团旗下上海申能能创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申能能创)、液化空气集团与上海化学工业区将建设上海规模最大的气氢和液氢充装中心,其上游原料全部为化工区企业的副产氢,再经过提纯后成为燃料电池汽车可使用的高纯氢。
燃料电池电堆及材料方面,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制造企业上海氢晨科技已完成A+轮融资,申能能创还与亿华通合作,将在氢能生态项目建设、氢能产品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开展合作,以北京、上海为突破口,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京津冀蒙和长三角地区商业化运营。
《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表示,到2025年,上海要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降低煤耗,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当下,新能源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装机规模和发电量结构占比仍相对较低,同时,我国电力需求仍在稳步增长当中。在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目标下,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仍将持续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因此,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
“申能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从参股电厂到控股电厂,再运行管理电厂,一直追求清洁高效。”黄迪南告诉记者,2008年投产的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申能外三发电”)就是典型代表,被称为全世界煤耗最低、效率最高的电厂,保持国内外领先地位十年之久。2021年,申能集团控股供电煤耗282.7克/千瓦时,较全国平均水平低近20克/千瓦时。
通过持续推进技术革新,让火电厂的发电效率越来越高。申能外三发电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全国唯一的“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基地”,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临港燃机一期项目也是国内最先进的“环保调峰”电厂之一。
黄迪南表示,“十四五”期间,申能集团将更积极融入国家“双碳”战略,服务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促进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大局大势,坚持海陆并进、集中式与分布式并重,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积极布局储能、CCUS等新兴业务,打造绿色先锋电力版图。
筑牢底线,完善燃气产供储销体系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前提是要坚守能源安全的底线,天然气作为最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在上海能源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为了保证城市天然气供应,在过去近20年时间里,申能集团构建起了上游多气源、中游一张网、下游多元销售的“X+1+X”的天然气产业链,实现了上海管道燃气的全天然气化,有力地服务了上海能源结构优化、保障了城市燃气安全供应。上游建立了“6+1”路的气源,力图避免单一路径的风险,每年为上海汇集近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中游是坚强的一张网,长度超过2.7万公里,如毛细血管一样遍布全市。而下游是多元化销售,为超700万户燃气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能源保障水平已日益完善。
2022年,上海LNG(液化天然气)站线扩建项目经沪浙两地联合核准正式开工,燃气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内首艘江海联运型LNG运输船“传奇太阳”号交付投运,提升了天然气资源保障和调配能力。目前,申能集团液化天然气储备能力54.7万吨,气化外输能力达到214万立方米/时,储气调峰能力全国领先,为全市燃气保障供应夯实了底气。
另外,长三角作为我国能源消费集中地,近年来,申能集团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通过练塘首站向浙江反输天然气,以及沪苏联络线开工,进一步夯实了长三角管网互联互通、资源互济互保基础。
202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