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煤电价市场化改革利长远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此次改革适应了当前形势变化的需要,既立足当前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也着眼长远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对电力行业乃至国民经济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煤电价格倒挂时来已久,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呼声渐高。此次改革力度较大,明确提出推动全部燃煤发电电量有序进入市场、设置更大幅度上下浮动限制、高耗能行业市场电价上浮不限等举措,但依然强调要保持居民、农业用电现行电价水平不变、购电方式不变,体现了国家对于民生保障的政策导向,也体现了竞争性领域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当然,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不会一成不变,在充分放开市场竞争环节的同时,也要构建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的长效机制,注重预调微调,完善突发应急调控机制,防止价格大起大落。

    2021-10-14
  • 电力燃气将确保民生优先

    10月13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今冬明春能源保障供应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表示,在今冬明春电力、煤炭供求压力依旧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做到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他同时强调,地方和企业将坚持民生优先,必要时“压非保民”,科学制定有序用能方案,确保限电不限居民,限气也不限居民。


    坚决保住民生用能


    赵辰昕在昨天的吹风会上介绍,在今冬明春电力、煤炭供求压力依旧比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措施包括五项:


    第一,保障发电供热用煤。在推进增产增供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将指导地方和企业提前制定冬季电力用煤保供方案,做好入冬前的煤炭储备。


    第二,保障发电机组有效出力。国家发改委在压实地方的属地责任和电力企业的保供主体责任基础上,指导电网企业优化电力运行方式,促进水电、核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多发满发。


    第三,强化大电网余缺互济。充分发挥我国大电网的大范围资源配置优势,加强跨省跨区电力运行统筹协调,在局部地区电力供应偏紧的时候,依靠大电网有效给予支持。


    第四,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精准管控“两高”项目用能需求,着力严控化石能源消费增长。在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中做好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的20%限制。


    第五,坚决保住民生用能。民生用能占整个供应的比重并不高,据统计,居民用电量占全部用电量的15%左右,民生用气占全部用气的比例不到50%。


    全力推动煤炭增产增供


    今冬明春能源供应如何保障?昨天的吹风会给出了详细步骤。


    赵辰昕介绍,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方面,密切配合、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措施:


    第一,完善和强化跨部门协调机制。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结合形势和工作需要,发改委进一步完善了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形成最大合力,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全国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各部门一起快速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全力推动煤炭增产增供。国庆节期间,煤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直在保持正常生产,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具备增产潜力的煤矿尽快释放产能,并优先保障煤炭运输,确保生产的煤炭能够及时运到需要的地方。


    第三,合理疏导燃煤发电成本。督促各地切实组织好电力市场化交易,要求不得对市场价格在合理范围内的正常浮动进行不当干预。


    第四,推动煤电机组应发尽发。发改委协调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加强电煤保障,快速抢修机组故障,全面启动临时停运发电机组,提高供应保障能力。


    第五,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不合理用能。


    第六,指导地方提升有序用电管理水平。及时调整完善有序用电方案,切实做到合同约定、用户知情,确保方案可执行、可操作,能够科学实施。


    内存


    预计冬季电力最大负荷达10亿千瓦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市场营销部主任李明在昨天的吹风会上介绍,即将进入冬季,这期间我国北方地区处于用电高峰期,又是水电枯水期,水电电量大幅下降,还有热电联产机组供暖期,这是“三期相遇”。这个时期电力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预计最大负荷将达到10亿千瓦,超过历史同期的9.7亿千瓦电力水平。总体来看,在这期间,还是一个紧平衡状态,局部也存在硬缺口,电网的保供电压力还是较大的。


    他表示,国家电网作为央企,将牢牢扛起电力保供电责任。具体措施:一是要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优势,统筹电力电量平衡。二是加强发电机组并网管理,保障各类电源“能并尽并、能用尽用”。三是配合政府科学优化并严格执行有序用电方案,严格管控“两高”项目用电需求。四是强化优质服务,及时响应客户诉求,回应社会关切,坚决守住大电网安全和民生用电底线,与大家一道守护好万家灯火。

    2021-10-14
  • 70年实现从零到第一 中国电力装备光耀世界

    第一


    自2014年以来,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水电资源成为我国第二大能源主体。2020年,中国水电发电量1.35万亿千瓦时,水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超过全球水电装机总容量的30%。


    建党百年前夕,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1951年,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集团)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800千瓦水轮机组,结束了我国不能自行生产发电设备的历史。2021年,由哈电集团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台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百万千瓦水电机组,让中国水电技术登上世界最高峰。


    70年时光,哈电集团数以万计的发电设备源源不断地把“光明”输送到全国各地和世界相关国家。哈电集团的装机量占全国装机总量的三分之一,水电装机占有率世界领先,为我国和相关国家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澎湃不竭的动力。


    中国水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白鹤滩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比三峡的70万千瓦还要高。更值得骄傲的是,水轮机组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大型水电项目连续落成的高光时刻,并不能掩盖曾经技术落后的历史,中国水电工程师历经近70年的求索,才实现中国水电机组屡破纪录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电力装备制造从零起步,建立了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等。当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184.9万千瓦,不足哈电集团现在一个月发电设备设计制造的容量。


    1951年哈尔滨电机厂接到中央指示,“抢制一台800千瓦立式水轮发电机组,能够尽快发电”。原机械部从全国各地调集了最优秀的技术人员来到哈尔滨电机厂,开始组织抢制发电机组,从此拉开了中国水电从无到有的序幕。


    这台机组的水轮机高1.5米、底座直径1米,虽在今天的“巨无霸”面前是个“小个子”,但在当时却创造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奇迹。该机组于1951年12月22日完成转子超速总装试验,随后被安装在四川龙溪河下硐水电站,1959年迁到四川苏雄水电站,一直服役了近60年,为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70年后的今天,与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相比,我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增长了近1200倍。仅哈电集团生产的水电设备装机容量就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二分之一以上。


    自2014年以来,中国水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水电资源成为我国第二大能源主体。2020年,中国水电发电量1.35万亿千瓦时,水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超过全球水电装机总容量的30%。


    开创巨型水轮机组新纪元


    从龙溪河下硐水电站的800千瓦,到白鹤滩水电站的100万千瓦,中国自主研制的水轮机组装机容量实现了1250倍的跨越。


    40年前,葛洲坝水利枢纽正式投产发电,与这座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坝”的水利工程一起,由哈电集团制造的12台12.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正式开始工作,这也是当时我国首次完全自主研发设计的大型水电机组。


    1997年,三峡工程从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到自主制造特大型水轮发动机组,迅速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在三峡左岸电站机组采购中,第一次有了实质性的核心技术转让。


    以此为契机,哈电集团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派遣数百人次赴海外取经,攻关70万千瓦机组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后实现了赶超。


    2004年,哈电集团等中国水电机组设备制造厂商与外企同台竞技,赢得了三峡右岸4台发电机组合约,掀开了巨型机组国产化的篇章。


    从参与三峡左岸建设到三峡右岸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只用了短短6年时间,中国水电机组设备制造厂商完成了角色转变,走出了一条技术创新的成功之路,开创了中国巨型水轮机组设计制造的新纪元。


    2008年8月28日,金沙江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26台机组招标采购合同尘埃落定,这次大手笔采购,巩固了三峡水电机组国产化的成果,“中国制造”首次成为大赢家。其中,哈电集团中标10台,合同金额达44.27亿元。


    溪洛渡水电站单机容量为77万千瓦,向家坝电站单机容量提高至80万千瓦,不断超越三峡机组。与此同时,由哈电集团承建的1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的研发也被提上日程,此后,更是被首批应用于白鹤滩水电站。


    “100万千瓦”意味着能量密度极大,白鹤滩水轮发电机每个磁极容量是三峡水轮发电机的2倍,使其电压和电流超过了极限,带来极大的挑战。但最终,中国工程师不仅成功攻破技术堡垒,还把损耗降到了最低,电能转化率高达96.7%,每一滴水都不浪费,达到了世界大型混流式机组最高水平。


    站在白鹤滩水电站发电机组的心脏——全球首台“零配重”通过验收的巨型长短叶片水轮发电机组转轮旁,哈电集团电机公司副总工程师覃大清说,自己见证了“中国智慧”以创新引领世界标准的全过程。


    中国能源装备“走出去”


    与国家能源需求同频共振,70年来,哈电集团不但研究制造出了第一台国产水电机组,还制造了第一台电站锅炉、第一台电站汽轮机、第一台汽轮发电机、第一台舰船主动力装置等200多项共和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装备。


    1986年建成投产的巴基斯坦古杜电站,是哈电集团承接的第一个国际工程总承包(EPC)项目,也是我国首个走出国门的大型发电机组。


    该项目开创了中国电站设备成套出口的先河,让世界为之惊叹,中国电力装备企业迅速成为世界动力装备行业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由此,哈电集团相继开辟了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印尼、苏丹、厄瓜多尔、土耳其、阿联酋等国际市场,中国能源装备大步走向世界。


    今年1月底,哈电集团提供核心动力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也标志着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向建设核工业强国迈出了坚实一步。


    当前,世界正经历能源革命,绿色、低碳、清洁成为能源发展的主导趋势,风电、光电、核电、氢能等新能源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能源结构加快转型调整,以能源设备研发制造为主营业务的哈电集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哈电集团要全力开拓风电、光电、氢能、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领域,实现由传统能源产品为主向新能源产品和产业方向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1-10-13
  • 首个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 示范电站并网发电

    10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提供技术支持的山东肥城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取得重要进展,一期10兆瓦(MW)示范电站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国际首个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已进入正式商业运行状态。


    据了解,压缩空气储能利用是一种大规模长时储能发电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储能时段,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能够利用风/光或低谷电驱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并通入地下盐穴腔体储存;释能时段,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会将高压空气释放,驱动膨胀机做功,并带动发电机发电。


    “山东肥城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可实现电力系统调峰、调相、旋转备用、应急响应、黑启动等功能,是我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迈上新的台阶,具有重大意义。”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李文说。


    李文表示,肥城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正式投入运行,将有效推动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模式重大变革,有效支撑能源革命,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服务肥城经济发展。

    2021-10-13
  • 2021AI金雁奖公布,能链戴震获先行者奖

    10月10日,由衡阳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商会人工智能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1人工智能年会暨AI金雁奖颁奖典礼”在湖南衡阳举行。大会以“融合创新雁领未来”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国务院参事石勇等10多位院士,以及数百位来自知名人工智能企业的嘉宾到会,共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0日晚举办的AI金雁奖颁奖盛典上,凭借应用AI技术推动能源行业降本增效,助力能源行业数字化、智慧化升级,能链获得“AI金雁奖创新企业大奖”,能链创始人、CEO戴震获得“AI金雁奖先行者奖”。


    国务院参事石勇院士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从产业规模来看,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606.9亿元,同比增长24.43%;预计到2021年末,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2035.6亿元,增长率为26.68%。从相关企业保有量来看,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注册量从2020年起爆发,当年共注册了17.2万家企业;目前,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共有43.9万家。


    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机遇、新价值。2016年,能链以填补结构性空白的独特价值切入能源行业,将SaaS、AI、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到能源行业,提高能源供需两端的连接效率,并为能源零售终端智慧升级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推动交通能源行业流通效率提升与降本增效。


    过去几年,能链构建了团油、快电两张数字化能源网和一条数字化能源供应链。其中,团油依托AI、物联网技术,可大幅降低车主“找油站”成本,并为加油站提供一体化数字服务能力,助力加油站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快电则连接起不同品牌新能源运营商,帮助车主快速找到好用充电桩,一键扫码充电;并为运营商提供流量、巡检、运维、清洁等线上线下服务,提高充电桩利用率,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能链还依托能链物流构建数字化能源供应链。能链物流通过一供三控,即产品直接配送以及中间过程的控货、控车、控仓,实现了生产源头数据化、油品来源的溯源化、运输过程的可视化。可为石油化工行业提供从炼厂到库、库到站的完整供应链解决方案和数字化交易产品,助力能源供应链改革,提高行业运转效率。


    戴震曾表示,“当前,中国正从传统化石能源向新能源转型,这是未来中国50年的一个战略性机会”。作为能源数字化的先行者,能链在未来将进一步把AI、物联网等技术融入能源产业,赋能能源产业参与各方,助推能源行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2021-10-13
  • 首个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并网发电

    10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提供技术支持的山东肥城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取得重要进展,一期10兆瓦(MW)示范电站顺利通过验收,并正式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国际首个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已进入正式商业运行状态。


    据了解,压缩空气储能利用是一种大规模长时储能发电技术,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之一。储能时段,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能够利用风/光或低谷电驱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并通入地下盐穴腔体储存;释能时段,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会将高压空气释放,驱动膨胀机做功,并带动发电机发电。


    “山东肥城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调峰电站正式并网发电,可实现电力系统调峰、调相、旋转备用、应急响应、黑启动等功能,是我国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迈上新的台阶,具有重大意义。”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李文说。


    李文表示,肥城盐穴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正式投入运行,将有效推动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模式重大变革,有效支撑能源革命,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服务肥城经济发展。

    2021-10-12
  • 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特高压直流启动“精益化”检修

    10月10日,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启为期7天的精益化综合检修。本次综检时间为10月10日—16日,涉及全站直流设备和部分交流设备,合计5000余台检修设备,有22家单位1400余人参与其中。


    图为作业人员正在进行电容器接头紧固。

    2021-10-12
  • 国际油价11日显著上涨

    截至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11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17美元,收于每桶80.52美元,涨幅为1.47%;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26美元,收于每桶83.65美元,涨幅为1.53%。

    2021-10-12
  • 中交一公局参加北京中关村论坛 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中交力量

    近日,“2021中关村论坛”全球未来城市发展分论坛上,众多专家和大咖围绕“智慧·健康·碳中和”主题展开探讨。与会嘉宾们以"无废城市·绿色未来"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如何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盘活未来城市优质基础设施,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助力中国城市“无废”建设规划,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未来城市发展新理念等话题。


    在“无废城市中的资源循环产业链”主题对话环节中,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赵刚就“发展城市生产领域的经济循环”主题介绍了“中交”贡献与经验,表示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将践行央企担当,持续贡献“中交”力量。


    赵刚表示,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以城市建设为核心业务,依托中交集团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全产业链发展的优势,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为无废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实践,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通过与中交内部专业设计院合作,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已经植入先进的城市绿色建筑理念。通过城市片区整体打造,从源头减少城市建筑的废弃物产生。


    第二,在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方面。对于城市更新过程中的产生建筑垃圾,通过分类筛选,二次加工后形成建筑机制砂和干粉砂浆,再次投入到城市建设中,充分做到资源的有效循环再利用。


    第三,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方面。建筑公司依托一公局投融资和运营能力,在全国范围投资建设运营多个行业领先的污水处理厂,在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再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中交经验。


    第四,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积极投身生活垃圾处理类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并在自身实施的地铁TOD项目中进行土壤修复方向探索。


    第五,在流域环境综合治理领域。通过EPC+O等方式,为流域周边环境污染整体“减负”。


    赵刚表示,中交一公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企业多元化及城市业务全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将继续努力争当“无废城市”的多方位参与者,积极践行央企的社会责任,为“无废城市”建设持续贡献中交力量。

    2021-10-11
  • 我国首个商业开发大型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量超400亿立方米

    图为涪陵页岩气田国产5500型全电压裂机组。黄志海摄(影像中国)


    记者获悉:截至10月8日,我国首个商业开发大型页岩气田——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量超400亿立方米。


    涪陵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目前气田日产气量近2000万立方米,可满足4000万户家庭日常用气需求。

    2021-10-11
  • 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偌大的屋顶平台没有闲置,而是安装了一块块太阳能光伏板。走进位于浙江温州乐清的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能看到不少这样的科技应用新场景,让人近距离感受工业与能源互联网领域绿色转型的创新成果。这套屋顶建设的光伏发电系统,年均发电量近40万千瓦时,预计每年能给园区省下27万多元电费。同时,“智慧能源管理云平台”还能实时监控能源设备、能耗情况,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让电网变得更“聪明”,让电能产生更大价值。


    在浙江,日照时数等能源资源并没有太大优势,部分企业率先探索创新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多能互补以及工商业屋顶、户用光伏、综合能源服务等模式。像正泰集团在乐清海涂上建起的光伏发电项目,不仅每年能发电1.8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万吨,还在光伏板下、盐碱地里成功引种“海水稻”,试种茭白、莲藕等农产品。有业内人士感叹,在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下,新能源正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变化。


    如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平衡,这既是巨大考验,也蕴藏丰富机遇。打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硬仗”,用足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非常重要。


    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需进一步激活企业主体的内生动力。企业直面市场、贴近市场,对市场需求的感知也更灵敏。今年7月在浙江温州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上,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业界关注的热词。已有越来越多企业在推进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产业数字化等过程中,尝到甜头、找到商机。温州近年来通过“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产业数字化提升等行动,让制造业变得更“智慧”,在光伏、风电、储能等新兴产业领域集聚了一批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事实证明,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让企业真正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才能更好推进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突破,推动生产方式向节能减碳转型。


    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也需持续提升各级政府抓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应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引领推动作用,着力创新制度和政策供给,完善激励引导、监督考核等各项机制。例如,温州乐清率先试行“碳均论英雄”改革:企业效益怎么样,不仅要论“亩均”,还要论“碳均”和“能均”,算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产值碳排放、清洁能源占比等“能源账”。“碳均”效益高的工业企业,可在财税、金融、用地等方面享受到更优惠的差别化政策,以此激励引导企业朝着数字化转型、低碳化发展的方向创新挖潜。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预测,随着节能减排进程加快,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从中受益、快速成长,传统制造业的绿色化、数字化转型也正迎来巨大发展机遇。面向未来,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抢抓新机遇,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1-10-11
  • 坚持民生优先,保证能源供应

    受经济稳定增长、取暖用电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今年冬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超过今年夏季和去年冬季峰值。各地各部门要把电力、煤炭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统筹协调好保障民生用能和部分工商业生产用能的关系,科学有序实施“压非保民”。要坚决纠正“一刀切式”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既要兜住民生用能底线,也要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针对今冬明春电力、煤炭供求压力依然较大的情况,会议强调,保障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的重要内容,要发挥好煤电油气运保障机制作用,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和改革措施,保证电力和煤炭等供应。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原油涨至多年高位,天然气、煤炭价格不断突破历史纪录。在高度依赖天然气发电和供暖的欧洲,14个月内天然气价格竟然暴涨10倍。近期欧洲天然气价格飙涨、民众抢购汽油、能源供应商倒闭,各种异象频生。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缓解,生产消费恢复,能源短缺正成为困扰各国的新难题。


    近期,国内电力、煤炭供需也持续偏紧,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近期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给正常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近期部分省份出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主要是受电煤供应不足、来水偏枯等因素影响。其中电煤供应不足是主要原因,部分地区电厂存煤此前已降至近年来同期最低水平。另外,当前电力供需紧张与今年以来工业用电增长过快也有直接关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工业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近70%,明显超过往年水平,加剧了电力供需矛盾。


    随着有关部门推动煤炭增产增供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国内能源供应形势正在好转。近期,我国煤炭主产区晋陕蒙等地保供政策频出,一些产区组织省内重点煤炭生产企业迅速增加产能,积极落实对电力供需形势较紧省份的煤炭供应。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企业用好国际资源,保持适度进口规模,有效补充国内供应。为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稳定供应,多地多部门已纷纷行动起来。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进一步部署,要求采取系列措施加强能源供应,对保障基本民生将起到一锤定音的积极效果。会议提出,首先要坚持民生优先,保障好群众生活和冬季取暖用能,确保发电供热用煤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用煤用电。加强民生用气供应,适时组织“南气北上”增加北方地区取暖用气。根据部署,有关部门还将有序推动有潜力的煤矿释放产能,加快已核准且基本建成的露天煤矿投产达产,交通运输部门则要优先保障煤炭运输。


    确保民生用能是保供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用能占我们整个供应的比重不高,居民用电占全部用电的不到20%,民生用气占全部用气不到50%。国家有能力、有条件对居民生活、医院和学校等公共事业单位用电,给予全额保障。采暖季煤炭保供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也必须无条件做好。从目前情况看,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今冬明春采暖季用煤需求是有保障的。同时要注意,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进行了较广泛的清洁采暖改造,有关部门要周密制定保暖保供应急预案,重点保证“煤改电”用户电力稳定供应,确保百姓温暖过冬。


    今年冬季,受经济稳定增长、取暖用电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超过今年夏季和去年冬季峰值。严峻考验即将到来,各地各部门要把电力、煤炭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统筹协调好保障民生用能和部分工商业生产用能的关系,科学有序实施“压非保民”。要坚决纠正“一刀切式”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反对不作为、乱作为,既要兜住民生用能底线,也要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2021-10-11

  • 首 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