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好防沙治沙用沙“作战图”

    作为治沙的一大创举,“网格化沙障固沙”模式见证和记录了赤峰市巴林右旗战黄沙的智慧和勇气——






    绘好防沙治沙用沙“作战图”


    仲冬的巴林草原,积雪与群山相映成趣,流露出安然素美的意境。

    驱车自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城区出发,一路向西,便是大板镇浩饶沁嘎查万亩沙障区。“30年防沙治沙路,浩饶沁沙地已成绿洲。这条路夏天绿植成阴、绿色满眼,周边锦鸡叠翠,柠条丛丛。”原巴彦尔灯苏木(现已并入大板镇)副苏木达宝音说道。

    上世纪90年代初,巴林右旗沙化土地面积达402.76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26%,沙区人饱受风沙的危害。

    沙地必须要治理,怎么治?巴林右旗原巴彦尔灯苏木林工站提出了采取用长度1米以上柳条、锦鸡儿条和杨树枝等,在每个树苗四周埋设长宽各4米的正方形沙障,沙障与沙障相连接的“网格化沙障固沙法”。此方法有效阻挡了风沙对树苗的侵袭,1995年树苗存活率超过90%,沙障里的踏郎条全部生根长叶形成再生沙障,截至1998年秋,浩饶沁沙地累计锁沙12000余亩,牧民群众终于告别“出门吃沙”的艰苦生活。巴林右旗首创的“网格化沙障固沙”模式挑战“黄龙”,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

    沙地锁得住,植绿也要跟得上。在巴林右旗黄花治沙林场,成片的樟子松已成规模,筑起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这片面积4054亩的樟子松是“中国绿化基金会”蚂蚁森林650号林,属于公益造林项目,共有30万株。经过3年的精心管护,樟子松成活率高达98%,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45%以上。

    “这片樟子松不仅挡住了风沙,还调节了小气候,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巴林右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修广成说。

    “黄沙不退人不退,草木不活人不走。”修广成说,全旗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造林与封育相结合,着力实施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等系列生态工程,助推全旗生态文明建设提质增效。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巴林右旗累计完成营造林172.54万亩;实施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项目5.6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0.45万亩;实施森林抚育26.16万亩;实施人工种草26.2万亩......

    “治沙”取得成效,“用沙”再获机遇。在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防沙治沙中引进先进产业项目,使当地农牧民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实现了生态受保护、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在西拉沐沦苏木胡日哈嘎查耕地储备库项目区,去年的葵花种植让“不毛地”成功蝶变“聚宝盆”。

    “这曾经是一片4000亩白茫茫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华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赤峰分公司总经理张景振说,在防沙治沙过程中经过科学调研探索种植葵花,每亩地年产量400斤左右,为老百姓大约增收1000元左右。

    除此之外,西拉沐沦苏木还引进了麻黄草种植项目,麻黄草根系发达、抗旱耐寒,能够在沙性土壤中生长,是优良的固沙作物,同时还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麻黄草根系最高能达到七八米深,去年第一期种植500亩,今年第二期预计种植2000到3000亩。”内蒙古青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之源说。该项目采取农牧民以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建设,每亩地10%的产值给农牧民分红,农牧民每年每亩土地可以分到至少500元。

    去年深秋,“坚决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号角在巴林右旗吹响,70余家单位10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其中,力争带动全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防沙治沙工作中来,坚定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信心决心。

    “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工程固沙6万亩,规划退化林分修复27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75万亩,锦绣海棠经济林建设0.3万亩......”巴林右旗旗委书记靳江波用一段数据擘画“十四五”防沙治沙用沙“作战图”。


    俯瞰巴林右旗一万多平方公里沃土,双翅横展,状若蝴蝶。作为治沙的一大创举,“网格化沙障固沙法”见证和记录了巴林右旗战黄沙的智慧和勇气,也让巨型“蝴蝶”破茧振翅飞。

    2024-02-22
  • 科右中旗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开年“第一枪”

    2月19日,新年伊始,兴安盟科右中旗召开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誓师大会,打响开年“第一枪”。

    为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科右中旗成立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指挥部,设置6个战区,并建立周调度、旬督查、月通报,工程验收,长效管护,专款专用,奖惩考评等工作制度,确保科右中旗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打得赢,生态新成果稳得住。

    科右中旗是兴安盟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全旗上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围绕“123457”治理方案,即以霍林河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线,将全旗治理工程分为南三苏木“三生融合治理区”和中北部生态综合治理区两大治理区,按照因地制宜,以水定绿的要求,将南部打造成牧草(饲草料)种植带、中部打造成木本油料为主的经济林带、北部打造成乔灌草综合治理带,采取禁牧禁垦禁伐禁占四禁措施,争取中央投资、地方财政、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民间投资形成五方投入机制,发展草产业、林产业、碳汇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现代肉牛产业、生态旅游产业、风光新能源等7大生态产业,计划实施林草、水利、农科、乡村振兴、自然资源、新能源6大类168个项目。


    2024年,科右中旗将通过开展“灭黄、治白、增绿”攻坚战,采取“灌木+”模式,歼灭全部539块图斑、5.9万亩裸露化沙地。

    2024-02-22
  • 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十年来,PM2.5年均浓度降六成、水环境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



    京津冀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20日,记者从北京市深入推进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1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繁星无影、河水黑臭,到蓝天常在、清水绿岸,蓝天碧水从“奢侈品”变成“常见品”……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三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达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三地水环境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其中,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雁栖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逐步融入市民生活。

    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不断拓展深化。10年来,京津冀三地先后签署实施《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框架协议》,健全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流域联保联治、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环评会商、信访举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10余项协同工作机制。三地还联合成立京津冀生态协同专题工作组,制定实施两批次共44项走深走实措施清单,三地生态环境、水务、园林绿化等九部门携手联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大气污染一直是率先突破的最重要一环。三地持续深化合作,大力推进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结构优化调整。同步出台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为协同治理移动源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制保障。制修订《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坚持精准、科学、差异化管控,与周边城市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有效削减污染峰值、减缓污染积累。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10个远郊区与毗邻市区县聚焦交界地区严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现“一地吹哨、三地响应”。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重污染天数分别较2013年减少50天、37天和69天,而且污染程度明显减轻。2023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13年分别增加95天、87天、121天。

    水环境联保联治。京津冀区域同属海河流域,互为上下游、左右岸。京冀两地政府先后签署两轮次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门头沟区和张家口市、承德市共同组成“保水共同体”,形成了保护者和受益者的良性互动。聚焦“空间管控、总氮削减”,共同制定实施《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9—2025年)》,统一规划携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落实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提升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


    绿色低碳协同发展。三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共同研究编制《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推动区域碳普惠项目互通互联。北京市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企业、气候友好型区域和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发布了全国首个面向车用氢能领域的碳减排方法学,2023年在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评估中排名第一。

    2024-02-21
  • 内蒙古发布2024年1号总林长令

    2月17日,记者从自治区林草局了解到,内蒙古已发布2024年1号总林长令,公布《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林长制工作要点》,从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治理保护、完善支撑保障3个方面明确了2024年林长制17项重点任务。

    总林长令强调,要持续推动林长规范履职,推动解决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问题。细化实化国家林草局和自治区政府《共同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最大限度挖掘政策空间、释放政策红利。要加强基层林草工作站和林草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林草行政执法改革,做好基层林草执法职能衔接。

    总林长令指出,要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全年完成造林300万亩以上、种草1300万亩以上、防沙治沙1500万亩以上,完成义务植树3000万株以上。大力推进三大战役区生态建设,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758万亩、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完成549万亩、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完成131万亩。


    总林长令要求,要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常态化开展“天空看、地面查”全覆盖式森林督查和草原变化图斑核查处置,实行天然林保护与公益林管理并轨,把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数降到10%以下。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积极创建贺兰山、大青山国家公园。抓好林草灾害防控,完善防火网格化管理。大力弘扬“三北精神”,集中宣传报道各地林长制改革成效和典型做法。深化“林长+重点工作”,用好林长发令、督办、通报、约谈等机制。


    2024-02-19
  • 增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增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


    河流湖泊是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内蒙古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系统治理、强化源头管控,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着力解决水生态、水环境长期性积累性问题,使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新成效”,水资源管理保护实现“新突破”,水生态环境治理迈上“新台阶”。

    2023年,在自治区各级水利部门紧密协作配合下,河湖长制得到进一步深化落实,累计排查整改各类问题3000余个,434个河湖全面建立了健康档案,内蒙古二黄河入选第二届全国最美家乡河;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取得重要进展,提前完成770户、1853人年度迁建任务,近3年累计迁出1687户、4213人,全面实现“十四五”目标;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63万亩,水土流失面积、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强化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呼伦湖面积、水量持续保持在合理区间,乌梁素海实现补水4.87亿立方米,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通水,已补水2800多万立方米,东居延海实现连续19年不干涸;全面加强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在春汛调度关键期,累计向西辽河干流下泄水量1亿立方米,水头首次到达通辽市中心城区断面,受到水利部表扬。

    在2024年全区水利工作会议上,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向全区人民展示着水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为各级水利部门在2024年进一步推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工作打了一剂强心针。

    围绕会议精神,各级水利部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根据各地区水生态保护治理工作重点,迅速部署落实相关工作。

    阿拉善盟水务局在全区水利工作会议结束后,迅速组织各旗区及各科室相关负责人召开会议,传达2024年全国、全区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同时,结合实际全面谋划阿拉善盟2024年水利重点工作。要不折不扣抓好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河湖生态保护治理等各方面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统筹抓好当前黄河防凌、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进一步细化科室和旗区年度工作目标、项目清单和推进措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水务局还在办公大楼公共区域利用宣传大屏滚动宣传全国、全区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呼伦贝尔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呼伦贝尔市近年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深做实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河湖保护和管理条例,统筹协调、凝聚合力,长效保护、常态监管,压实压紧各级各部门责任,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取得新成效,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赤峰市巴林左旗水利局负责人表示,塘坝建设是巴林左旗多年探索出来的适合本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有一定工作基础也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经验。2024年,将继续围绕塘坝建设,整合当地多部门生态治理项目,突出重点、集中连片、逐年推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从根本上改善水生态环境。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鄂托克旗12家井工煤矿全部采取了“保水采煤”措施,累计填充煤矸石、水泥混合物1763万多吨,累计投入资金3.46亿元,12家煤矿中5家煤矿疏干水量较小,4家疏干水量较大的煤矿起到了很好的保水效果。2024年,将在全面总结煤矿“保水采煤”方面取得的经验基础上,常态化推进煤矿“保水采煤”各项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煤矿疏干水,推动全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以创建节水型社会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引领,聚焦重点领域,突出节水制度、政策、技术、机制创新,切实提高全旗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2024年全区水利工作会议已指明了方向,内蒙古各级水利部门必将以生态优先、保护为要作为行动纲领,准确把握流域综合治理新使命、新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构建河湖伦理,加快推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行动,增强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维护河湖健康生命,谱写幸福河湖新篇章。

    2024-02-08
  • 2024年内蒙古计划完成防沙治沙1500万亩以上

    记者从2月4日召开的全区林业和草原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区计划完成造林300万亩以上、种草1300万亩以上、防沙治沙1500万亩以上,努力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

    作为在三北地区13个省区中任务最重、责任最大的省区,2024年内蒙古将继续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力争高质量完成新能源治沙90万亩以上。继续提升林草建设质量,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草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重点区域绿化,加强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全年完成森林抚育88.92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573万亩、重点区域绿化12万亩,完成规模化林场生态建设任务25.5万亩。


    同时,还要完善规划机制,探索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配套为辅、企业广泛参与的“1+N”多元投入机制,探索推广以工代赈、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更多农牧民直接参与防沙治沙,全面落实好与周边省区签订的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构建协同治沙、管沙、用沙的工作格局。

    2024-02-05
  • 以主力先锋姿态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孟和代表:



    以主力先锋姿态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图/记者孟和朝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早准备早部署,开春就开战,确保年内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完成758万亩、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完成549万亩、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完成131万亩。这为我区下一步坚决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指明方向,注入了信心。”自治区人大代表、赤峰市翁牛特旗旗长孟和说。

    翁牛特旗作为赤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在多年治沙实践中探索出“以路治沙”“以工代赈”等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开通13条穿沙公路,累计治理沙地509万亩,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孟和表示,翁牛特旗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以主力先锋姿态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的要求,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力争在防沙治沙上走在前、求突破。将继续拓展“以路治沙”经验做法,新建都哈路、其白线、乌日线3条穿沙公路,实施好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三北”工程等重大项目,全年综合治沙35万亩以上。

    2024-02-03
  • 河南南阳:数万吨垃圾炉渣堆放在设施不达标的“临时仓库”内 涉嫌违法 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连日来,本报记者接到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张茂庄村居民反映称:村党群服务中心斜对面的厂房内堆满了炉渣,他们担心影响居住环境,2023年10月至今,光大环保能源(南阳)有限公司(下称光大公司)焚烧垃圾后产生的炉渣并未处理,而是堆放在两个租来的临时仓库内,对此,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

    在张茂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斜对面有一家预制板厂,村民称,约一年前,预制板厂停工。2023年9月,厂老板将钢结构厂房租了出去。2023年10月开始,载满炉渣的大货车驶入预制板厂,炉渣堆放在厂房内。

    1月29日,本报记者在厂房门口看见:上了锁的大门上贴着封条,封条上的时间为2023年10月21日。厂房内堆满了炉渣。

    投诉居民说:“10月份,环保的人来调查过,以为会把炉渣运走,但还是留在厂房里面。11月份,大货车没来了,没有再往里面堆了。”

    本报记者注意到,预制板厂周围是居民生活聚集区,民房旁有菜地。堆放炉渣的厂房长约70米,宽约20米。


    这样的“临时仓库”并不止一处。











    堆放煤渣的“临时仓库”


    在南阳市卧龙区信臣西路宁庄西附近有一家已停产公司,一个长约150米、宽约50米的钢结构的厂房内也堆满了炉渣。记者走进厂房看到:炉渣下方、水泥地上方垫了一层防渗膜。厂房大门口左内侧有一个“防渗井”,并未有沟槽与“防渗井”相连。也就是说,如果炉渣有液体渗出,无法自行流进“防渗井”内。看守厂房的门卫说:“如果沟槽里有水,就流到外面的沟里去了,没有雨污分流。从11月开始堆的,堆到现在。”


    记者正欲离开上述厂房时,一辆载满的大货车驶入厂房。大货车司机说:“有两三辆车从光大公司拉炉渣,多的时候一天要运10趟。”上述两个“临时仓库”内至少堆着数万吨炉渣。











    驶出的大货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光大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介绍,该公司有内部规定:公司生产时,必须有配套的炉渣处理企业。此前,该公司将炉渣交由南阳市三赢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处理。“现在不能交给三赢公司处理了,我们公司也不想炉渣就这样堆着不处理,万一有环境问题追责起来呢。”

    南阳市三赢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受访时称,不是该公司不愿处理,原因不便多说。


    针对此事,1月29日,南阳生态环境保护局卧龙区分局综合股工作人员回复本报记者称,将介入调查此事,调查清楚后会回复。









    南阳市生态环境局卧龙分局


    1月29日,光大公司袁姓负责人称,炉渣的堆放和运输与公司无关,由南阳城管局负责。

    记者电话联系南阳市城管局了解情况,李姓局长称:找临时仓库堆放炉渣是有原因的,要等新厂建好后再处理炉渣。当记者问起,此前有配套公司能处理炉渣,现在为什么不处理了?光大公司产出的炉渣如果是城管局托运,租仓库堆放,费用谁出?如果堆放引发污染责任谁负?这是不是城管局的行政职能?他说一会会有专人联系。

    1月29日上午,李局长所说的专人联系了本报记者,但他未回复上述问题。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2024-02-03
  • 内蒙古部署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督办问题整改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日前召开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督办问题整改工作视频推进会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全力做好生态环境部反馈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监督帮扶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


    会议通报了生态环境部反馈内蒙古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情况。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政府负责同志分别汇报生态环境部2021—2022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督办问题整改进展情况并就做好整改工作作表态发言。

    会议指出,生态环境部开展2021—2022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促进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的有效举措。要坚决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部署要求,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以更高站位、更严举措、更实作风把问题改彻底、改到位,确保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向中央、自治区和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会议强调,各市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上来,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主体责任,增强推进重点区域空气改善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问题导向,建立健全监督帮扶问题整改长效机制,认真落实《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监督帮扶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调度通报督办制度》有关要求,抓实抓细监督帮扶督办问题整改工作,从严从实做好工作调度、现场核查、审核销号等工作,确保问题整改见底见效。

    会议要求,各市要对前三轮次交办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逐项核查整改质量;要坚决落实问题督办要求,依法依规处理处罚,严格验收销号程序,完善整改资料和档案;要围绕整改企业“急难愁”问题,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送法入企”活动结合起来,坚持督导督查与帮助帮扶结合起来,切实帮助企业及时解决整改工作难题;要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和夜间抽查等方式,强化督查检查,深入挖掘一批隐藏的突出问题线索,精准查处一批恶意违法排污企业,公开曝光一批突出违法问题企业,警示震慑违法违规企业,倒逼企业履行治污主体责任。

    2024-02-02
  • 包头市全面推进 再生水利用相关工作

    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获悉,自2022年包头市被列为全国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以来,包头市从完善配套体系、组建专业机构、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等方面全面推进全市再生水利用相关工作。2023年,包头市试点区域内污水处理量为13692立方米,再生水回用量4499立方米,利用率为32.9%,较2022年提升4.3个百分点。


    据了解,包头市制定印发了《包头市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推动实施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改建、再生水水质提升、管网配套建设等8个项目。其中南海湖水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包头市希望园区再生水管线(万水泉污水处理厂—东方希望铝业)、包头市万水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3项工程已完工。

    2024-02-01
  • 生态环境部将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来看,京津冀两市一省、粤港澳大湾区中珠三角9市、长三角41个城市,2023年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战略提出的2014年、2017年、2018年分别下降了57.3%、34.4%和23.8%,地表水Ⅰ类~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上升了36.4、29.8、14.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状况大幅改善。长江干流连续4年、黄河干流连续2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


    据介绍,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系统部署,其中特别对聚焦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生态环境部将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中进一步谋划好、规划好、落实好生态环保工作,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区域重大战略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指导文件,积极培育一批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样板。

    2024-01-31
  • 坚持“当下改”,做好“长久立”(现场评论)

    坚持“当下改”,做好“长久立”(现场评论)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行动③



    随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时,在海南海口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见到了令人意外的一幕:发动机轰鸣的渔船随意进出,好几艘渔船还公然停在执法艇周围。督察组工作人员直言:“这说明当地监督执法工作,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对保护海洋生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海南红树林资源禀赋优越,约有6100公顷。

    生态资源越宝贵,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越要紧盯不放。从近年来接续开展的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看,海南红树林保护情况每次都是督察重点。与前两轮督察剑指填海造地、破坏红树林资源有所不同,本轮督察特别关注红树林保护顶层规划缺失的问题。督察人员表示:“保护不力的根源,主要是红树林资源保护缺乏科学规划、管理不当。”

    边督边改,确保整改到位,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连续三次被“点名”,一定程度上说明,保护、整改工作的进度同预期的目标、效果之间还存在差距。因地制宜、举一反三,逐一理清关键环节,明确具体方案,不遗余力抓好落实,方能让整改更彻底、保护更全面。因此,必须不回避问题,聚焦难点痛点,着力推进“当下改”。

    强整改、补短板,需要织密制度之网。《海南省红树林保护规定》明确,省和红树林资源所在地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红树林资源保护专项规划,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红树林资源档案。但至第三轮督察进驻时,有关部门尚未出台相关规划,也未建立相关档案。红树林保护是系统工程,加强顶层规划引领,摸清资源家底,明确各地区各部门职责,落实落细任务分工,保护修复工作才能科学、有序、扎实地推进。这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持续完善制度,以“长久立”为保护与整改提供可靠保障。

    督察反馈的问题,往往是高质量发展需要解答的现实课题。海南一些地方在发展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采取围塘等方式,致使红树林遭到破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水产养殖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破解这个问题,既要守住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作为水域禁养区的底线,避免过度开发,也要在适养区里留出生态保护设施及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空间,促进规范发展。进而言之,在保护区内积极开展清退还湿工作,是“当下改”;统筹水产养殖与保护修复的关系,把产业发展规划与红树林保护规划统一起来,则是“长久立”。

    实践表明,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不仅能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而且有利于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整改落实贵在行动。面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的情况,海南主要负责同志实地查看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做好各项规划有效衔接。扭住问题、持之以恒,以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在“当下改”与“长久立”上同向发力,一定能取得实效,让与碧波相连的红树林更加生机勃勃。

    2024-01-26

  • 首 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