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之钧代表:贴近生产解决实际问题

    内蒙古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金之钧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今年他带来的建议主要是从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单控”转变,出发点是科学平衡好降碳和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2022年底,金之钧院士多了一重身份——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院长。谈到来鄂尔多斯工作,金之钧说有两个原因,一是被鄂尔多斯的能源资源所吸引。“我主要从事能源研究,而鄂尔多斯的煤炭和天然气储量巨大,还有丰富的风光资源,这对于研究从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转型这个课题在全球都具有典型意义,是做学问和贴近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的理想之地。”金之钧院士说。


    2022年9月30日,鄂尔多斯市和北京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后,金之钧院士迅速在北京大学组织了9个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招募了一个包括5名博士在内的30多人团队投入到在鄂尔多斯的工作当中。眼下,金之钧院士的团队正在面向海内外招募人才,预计年底就会达到60人的规模,明年会超过100人。


    今年,金之钧院士的团队结合当地实际规划了三项重点工作。他介绍说,一个是把鄂尔多斯的机场打造成零碳机场;另一个就是建设智能矿山,通过高效采煤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三个是针对新能源转型过程当中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发展储能技术,争取尽快让世界先进的储能技术在鄂尔多斯落地。


    “我和团队会尽最大努力当好技术顾问,为企业提供好技术方案,为鄂尔多斯乃至自治区发展做好参谋,为内蒙古的发展贡献力量。”金之钧说,唯有真抓实干,才能够对得起这份信任。(记者章奎马建荃)

    2023-03-13
  • 我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故事(代表委员谈履职)

    数据来源: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等


    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把家门口的民声带上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盛弘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对我来说是肩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随着今年两会的召开,来到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这种感受就更深了。


    自2013年起,我就在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社区工作。这里住着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3.2万居民,文化多元、风俗各异,唯有让大家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才能办好民生实事。我们努力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融入基层治理中,多次围绕居民关心的文明养宠、垃圾分类、小区停车等社区治理难题开展民主协商,形成了“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的良好氛围。


    这让我的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有了很好的群众基础。赴京参会前,我邀请社区居民代表、长宁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交流,收集来自一线干部群众的意见,为更好地建言献策做准备。座谈会上,大家针对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有居民说,家里的机顶盒,能不能统一换成智能语音的,以方便老年人;还有居民反映,是否可以在社区周边设置更多的便民医疗机构,让居民就近就便寻医配药。这些来自基层群众最真切的建议和呼声,我都认认真真记在本子上。


    近年来,上海的社区服务正在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转变。居民提出的这些建议背后,是对社区服务品质的追求。针对大家的诉求,我就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推进一站式整体服务、打造更多美好生活微空间等方面提交了建议。小小社区里,也能议“天下事”,我要把更多家门口的民声带上两会,为大家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


    (作者为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古北市民中心主任,本报记者巨云鹏整理)


    好建议是“走”出来的


    全国政协委员张运凯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深知,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的题中之义,政协委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


    我坚信,好建议是“走”出来的,要深入一线、倾听基层声音,结合自身工作建言献策。在调研中广泛吸收民意,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两会上,这也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技术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如何办好职业教育、加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今年两会我关注的重点。半年来,我走访了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多家企业,实地了解生产环境和设备运行情况,同企业负责人座谈。我还与实习的学生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研发现,校企合作中依然存在职教学校“一头热”、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不完全相符、学生职业定位不明确等问题。


    去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建议,建立政府、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协调对接机制,解决校企信息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强化激励政策,通过购买服务、减税降费等方式,真正提高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从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现在,我对职业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近期我计划再组织一次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征询会,邀请学校老师们一起座谈,谋良策、出实招,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作者为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本报记者杨昊整理)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我当代表为人民


    全国人大代表郭红静


    来北京参会之前,不少工友、接待的群众、朋友给我打电话或留言,把他们关心关注的问题告诉我,也让我第一时间把全国两会上的惠民好政策告诉他们。


    2013年,我从河北保定的农村老家来到天津务工。5年前,作为一名农民工,我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来到北京参会后,我发现,有许多代表和自己一样,是来自基层一线的劳动者,他们中有工人、农民,也有技术人员……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妇女代表的比例也比过去高。这让我深切感到,全国人大代表具有非常广泛的代表性。


    当人大代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搞调研、提建议、写报告,要投入很大精力。有同事支招,“咱们这块农民工多、企业多,你当代表不就得替大伙儿说话嘛,车间厂区、食堂广场不就是你调研的地方嘛!”我真切认识到,作为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代表,我有义务反映好农民工的所思所想所盼。我来自基层,履职尽责就得围绕基层,多听听工友们的意见建议。“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民主选举的意义所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求。


    在管理库房物料的工作中,有工友发现,物流面单上的个人信息都是未经模糊处理的,不利于个人隐私保护。我发现这个问题较为普遍。于是,去年两会,我建议规范管理物流公司的快递面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3天后,我就接到了国家邮政局相关部门的电话,对我的建议作出答复,也介绍了未来的工作打算。“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口头提出的建议这么快就收到高质量的回应,让我感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作者为天津立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仓储科五金备件组组长,本报记者靳博、马原整理)


    做协商民主的践行者


    全国政协委员聂鑫


    作为一名法学学者,我十分关注本次立法法修改。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立法法,从制度上保证了立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意义重大。


    对立法法修正草案,我逐字推敲、深入思考。小组讨论前,我撰写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宪立法》长篇发言稿。讨论现场,气氛热烈,发言得“抢”。我提出的不少意见建议引发了在场委员的思考,如“基层治理作为新兴立法领域,须在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范围”“让法律法规常态化审查及退出机制更好发挥作用”等。两会上,代表委员深度互动,充分沟通,生动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


    今年两会,我根据调研成果提交了两份提案。3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同志打来电话,就提案相关内容进行沟通,效率之高,让我惊喜。集思广益促进决策优化,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


    作为一名无党派人士,我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深刻体会。2021年,我与党外医卫专家一道,就医师法草案提出意见建议,不少修改建议被采纳;在中央有关部门组织下,我多次在相关政策措施征求意见时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具有广泛代表性,普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不仅要做好协商民主的践行者,为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更应以研究成果充分阐释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到学校,我要将亲历的全国两会作为案例写进论文、写进讲义,讲好中国式民主的生动故事。


    (作者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本报记者江琳整理)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认真审议才能正确履职


    全国人大代表任子威


    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一名短道速滑运动员,我在赛场上的任务是不断超越自己、为国争光;参加全国两会,我希望把从广大中国冰雪运动工作者中收集到的心声传递出来,为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积极履职尽责。


    这几天,我和所在的代表团其他代表一起,认真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尽管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但讨论的氛围坦诚、热烈。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畅所欲言、互相补充,在思维的碰撞中谋求共通点。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怎样利用好丰硕的冬奥果实,培养更多冰雪项目竞技人才,是我关心的问题。我利用业余时间由北向南深入调研,仔细了解各地青少年冰雪运动开展情况,提出了组织南方青少年到东北研学冰雪项目、开展高水平校际冰雪比赛等建议。


    我的建议得到了同组代表的认可。代表们建议,要继续挖掘东北地区冰雪资源优势,让“冷资源”释放“热效应”,进一步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大家的发言让我备受鼓舞。


    这几天,我还常利用空闲时间,和其他运动员代表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作为一名95后年轻代表,我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来自各领域代表的好建议、正能量。


    人大代表通过审议报告等方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人大代表是要讲担当、有作为的。未来,我将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多提出一些接地气、可操作的建议。


    (作者为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冠军,本报记者孙龙飞整理)


    代表人民履行神圣职责


    全国人大代表王建清


    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深感使命在肩。来到北京参会的这几天,我与其他代表委员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之余,我在微信群里听取劳动一线代表委员的意见,把“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培育新一代技能人才”的内容补充进我的建议。历经5次修改,反复打磨,我最终提交了关于加速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议。


    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总书记感慨,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实业报国、制造强国,要更好发挥技能人才的作用”“要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分组讨论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十分热烈。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履职的重点——作为制造业工人代表,我要更好承担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好带动青年工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筑牢技能人才基石。


    全国两会上,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两高报告等,修改立法法,选举国家机构领导人员……每一项议程都需要代表认真履职,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代表的神圣职责。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手里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我一定不负所托、履职尽责。会后,我也将把两会精神带回去,和大伙儿一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作者为东风商用车车辆工厂首席技能师,本报记者韩鑫整理)


    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见证好制度造福于民


    全国人大代表高向秋


    我种植蔬菜20多年,和土地、农民打交道最多,最关注的也是农业农村问题。


    黑龙江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肥沃的黑土地功不可没。能否出台一些关于休耕、轮种的制度,更好地保护黑土地?如何能兼顾保护改良和增产增收?针对这些问题,这些年我深入调研,了解农民的耕作情况。


    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我联合47名代表向大会提出关于黑土地保护立法的议案,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会后我们积极同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推动议案内容转化为工作措施。


    令人欣喜的是,2022年6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审议通过,同年8月1日起施行。黑土地保护法针对保护黑土地的特点构建了法律制度和措施,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意义深远。


    法律颁布了,落实得怎么样?这一年多来,我在履职的同时,积极监督法律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就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行走在田间地头,我看到,随着休耕轮作、减肥控药、农田配套、秸秆还田等一系列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措施落地,黑土地的生机守住了。以往有些板结不吃水的黑土地,现在变得松软肥沃。


    我将积极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充分履行代表的监督职权,推动法律有效实施,让好制度好规定落地生根、造福于民。


    (作者为黑龙江省海伦市向秋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本报记者杨彦帆、刘梦丹整理)


    推动惠农政策落地生根


    全国人大代表刘锦秀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我提交的建议涉及“三农”问题的多个方面,比如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养老、生育、公共文化建设等民生事。看着乡亲们朴素的心愿得到有关部门的回应,推动了某一项具体政策的实施落地,我感到特别振奋。


    履职过程中,有很多让我记忆犹新的人和事。一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监督活动中,一名养殖户叫住了我,倒起苦水:财政部门每年专门向林业部门划拨经费用于草籽播撒,而养殖户每年也会在山林播撒草籽,“都是种草,都是为了防止林地流失,我们怎么就没有补贴?”


    我学习了相关政策,经过多方调研,又询问了各方专家意见,2013年全国两会上,我向有关部门建议:将播撒草籽的经费划拨给农业部门,用于补贴家庭牧场和养殖专业合作社。


    随后,财政部等部门专门派人到大别山调研,并把湖北作为养殖户种草补贴改革的专项试点地。当我再次走进村里了解情况时,养殖户们高兴地说道:“现在每个农场能拿到种草补贴,还能领到草种子。”乡亲们鼓了腰包,暖了心窝。声声点赞,让我更加坚定了履职尽责的信念。


    在履职中,我认真行使监督权,努力做到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每次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或者参加执法检查时,我都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把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持续为惠农兴农鼓与呼,为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懈努力。

    2023-03-09
  • 为高铁探伤的“女医生”:将细心发挥到极致

    中新网长春3月7日电(谭伟旗)车间内机器轰鸣,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王丽萍的工作节奏。从事无损检测二十三年,她从未出现过错探、漏探。





    王丽萍正在对构架焊缝进行整体磁粉检测。张瑶摄


    今年46岁的王丽萍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车长客”)质量保证部转向架质控室探伤质检组组长,目前的工作对象是CR400BF智能型动车组。


    王丽萍所在的班组共有54位职工,其中女性仅有三位。国际妇女节将至,同事们在忙碌之余,也给她们三位送上了节日祝福。


    无损检测又称“探伤”,就是在不破坏、不损伤零部件的情况下,检测出零部件表面及内部存在的缺陷。王丽萍介绍,工业上的无损检测和医学上的身体检查原理相同,人生病了需要看医生,高铁有缺陷就需要无损检测员,也要做超声波、X射线检测。


    王丽萍参加过自中国铁路大提速以来所有主型客车转向架零部件的无损检测任务。“在这项工作上,女性有自己的优势。”王丽萍说,女性职工心细、有耐性、情绪稳定、不易厌烦和急躁,在操作上动作轻柔、精准,与男性职工搭配工作,相得益彰。


    “汽车的‘心脏’是发动机,轨道车辆的‘心脏’就是转向架。转向架决定了轨道车辆的速度、运行品质和安全等主要性能。”王丽萍介绍,每辆高铁车转向架要承载20吨以上的重量以3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运行,对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作为一名探伤工,王丽萍每天扎根在一线,熟练运用电磁、超声波、X射线、渗透等无损检测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了中国主型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检测任务、各型城轨客车转向架的探伤任务和出口轨道客车转向架的无损检测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王丽萍举例说,要从复杂的超声波图像和漆黑一片的X光片中找到缺陷的蛛丝马迹,确实非常不容易,需要多年的勤学苦练和大量的案例积累。


    当年她刚入职时,白天跟着师傅学习操作要领,晚上加练、总结。王丽萍回忆,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她每天把自己“泡”在咖啡中,终于啃下四种检测方法的理论书籍,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


    现在,王丽萍已经成为中车长客无损检测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并搭建了无损检测技能人才梯队。她表示,自己会让每位团队成员都能得到锻炼机会,培养一支合格的人才队伍。(完)

    2023-03-08
  • 向上向善 当好人民的“服务员”

    他是内蒙古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先进个人、赤峰市十大“基层清风干部标兵”、赤峰市岗位学雷锋标兵,曾带领乃林镇财政所获得过全国“最美财政所”称号。


    他就是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财政所所长孙景山。孙景山立足乡镇财政工作36年,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崇德向善奉献。





    秉持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理念,孙景山在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根据乡镇财政实际,提炼出“理财为公、服务为本、精细高效、求是创新”的乡镇“财政精神”、总结出“加减乘除”法则、“01122”工作法,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财政部《中国财政》杂志以《内蒙古乃林:做好“加减乘除”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为题,将其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


    孙景山不仅有争当优秀的拼劲,更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面对某公司的恐吓胁迫、经济利诱,孙景山坚持宁可不当财政所所长,也不能造成财政资金损失的坚定信念,经过近5个月的斗智斗勇,化解了500万元的重大财政资金风险;对于赊欠物资折合工程款76.3万元,他打出“组合拳”,化解了重大债务风险;对于某项目拖欠121.6万元农民工务工款,采取了“十连环”程序,使238名农民工成功拿到了补贴资金。“这‘三大战役’历时8个多月,十分艰难,但胜利后很有成就感。”孙景山幽默地说。


    作为财政所所长,孙景山时刻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每天都勤学苦练,不断提高学识、提升技能。他利用零碎的时间自学考取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学习强国”挑战答题通关29次,获得赤峰市学习达人竞答大赛二等奖。他传道授业解惑,先后为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和鄂尔多斯市传授乡镇财政管理经验。


    工作中,他积极向上、一丝不苟;生活中,他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农户有困难,孙景山自掏腰包给予帮助;同事得重病,他率先捐出一个月工资;抗击疫情,他主动亮明党员身份,充当志愿者;服务高考,为40多名高考考生无偿报考志愿;22年来,他累计献血超6000毫升。


    “尽管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还是希望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能帮助他人,我乐在其中。”这是孙景山发自肺腑的感言,他也将继续秉着这个信念,向上向善,当好人民的“服务员”。(记者王塔娜)

    2023-03-07
  • “为人民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换好警服,拿上笔记,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梁景俊开始了辖区重点路段的巡逻检查工作。


    “交警的工作重点是基层一线,为人民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梁景俊说。


    从警28年,梁景俊扎根基层,足迹遍布全旗555个嘎查村、15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他始终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执法形象、优质的服务态度,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维护一方的平安,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梁景俊的工作电脑中,存储了各类图表,“这是事故频发路段的数据。”梁景俊介绍,他通过对辖区交通形势的分析研判,常态化开展驻扎巡逻、集中整治、周末夜查等行动,严厉打击酒驾、超速、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在梁景俊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辖区内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锐减,亡人事故连续4年持续下降。


    一次针对贫困学生的偶然家访,开启了梁景俊长达15年资助贫寒学子的爱心之旅。


    2021年8月,一个满脸笑容的女孩走进大队办公室,将一面锦旗送到了梁景俊手中,感谢梁景俊7年前对她的爱心资助。据了解,女孩名叫卫佳琪,不久前,她成功在科左中旗一所学校入职任教,卫佳琪说:“我今后要向梁叔叔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帮助上学有困难的孩子。”


    “我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学业对一名学生的重要性,我希望能帮他们抓住改变命运的钥匙。”梁景俊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的求学之路。


    2014年7月12日,梁景俊从长春返回科左中旗途中,搭救了重大交通事故中生命危在旦夕的张某军。张某军说,他不敢想象,如果没能得到及时抢救,他的父母亲人将会面临怎样的打击,梁景俊不只救了他一个人,更救了他一大家子人。





    梁景俊穿梭在乡镇公路间,用心尽责做好每一件平凡事,他常说,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力量,就要尽力为群众去做百分之百的事情。梁景俊在平凡的岗位上耕耘自己的理想,践行雷锋精神,先后获得了“通辽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先进个人”“通辽好人”“全区学雷锋优秀志愿者”“全区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记者薛一群)

    2023-03-06
  • 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助力协同发展“加速跑”

    通勤人员乘坐定制快巴从河北燕郊出发,1小时到达北京国贸;一件快递从河北发往京津,最快当天送达;在河北“家门口”的航站楼能一站式办理京津三大机场值机手续……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九年来,三地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今,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交通一体化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地人民。


    下午五点半,在北京国贸工作的徐霞关上电脑,走向地铁站,在地铁与高铁的无缝衔接下,她只用1小时就到达河北燕郊的家中。


    2022年底,京唐城际铁路开通,北京至唐山铁路运行时间最快1小时3分钟,与此同时,廊坊燕郊、大厂、香河等地正式步入高铁时代,迎来发展新机遇。





    京唐城际铁路大厂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赵同安说,九年来,河北携手京津打通、拓宽“对接路”42条段,总里程2540公里;连通干线公路达47条、74个接口,京津冀互联互通的公路网络全面构筑。


    随着交通条件提升,通勤快巴悄然兴起。“2022年,北京至廊坊北三县定制快巴开通运营,为跨省通勤人员提供定制客运服务。”赵同安说,目前,已开通燕郊、大厂、香河至北京国贸主线3条、支线10条,惠及8.9万人。


    “未来,我们将根据乘客需求规划燕郊至望京、中关村、亦庄等区域的定制线路,全力打造环京一小时通勤圈,助力通勤群众双城生活‘同城化’。”廊运集团北部定制客运有限公司副经理陈东宏说。


    在位于河北永清的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大型货车不时进出,全自动分拣线24小时高速运转。一件件包裹经扫描仪确认信息后,在200多米长的传送带上二次分拣。平均每天超200万件快递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以往转运中心分散在北京的三个区,车辆和人员往来费时费力,运营成本高。”圆通速递北方总部基地负责人俞林说,得益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物流中心整体搬迁至河北。如今,快递全链路平均时长从53小时压缩至47小时,京津冀主要城市当日送达,快递次日达的实现率由60%提高至95%以上。


    京津冀携手打通“大动脉”,不断畅通“微循环”。随着路网越织越密,三地间产业加速融合。


    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设在距京津塘高速廊坊收费站3公里处。“考虑到交通因素,与公司合作的下游企业也在高速沿线。”公司副总经理李庆国说,把产品运到天津的下游企业,全程走高速,1个多小时送到。


    “如今,很多客户在京津,部分专家在北京,产品出口依靠天津港。”李庆国说,借助“一小时交通圈”,企业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直接受益者。


    在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三河平谷段项目现场,机声隆隆,建设正酣,数十名工人在进行路基土方和桩基施工,道路两侧堆放着各种建材,工程车辆来往不绝,一派繁忙景象。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赵同安表示,目前,在京津冀地区,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京津雄核心区实现半小时通达。


    “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三河平谷段是京津冀携手推进的6个交通一体化重大项目之一,将于今年年底建成通车。”该高速新增白庄子服务型互通工程负责人邓威光介绍,项目将为冀中南至冀东地区的便捷连接提供高效通道,助力更多县(市、区)融入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


    2月2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城市航站楼开启“两市三场”试运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值机、安检、行李托运等业务可以在这里同步办理,越来越多的河北旅客正享受从“家门口”到“登机口”的一站式便捷出行服务。


    “九年来,京津冀交通运输部门召开协调对接会70余次,签署道路接线协议23份,河北与京津的‘手’越牵越紧。”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协同发展处处长曹庆伟说,国际机场一体运营、高速路网持续加密、轨道交通四通八达……京津冀正按照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持续迈进。(记者冯维健、王民)

    2023-03-02
  • 设置政务客服、实行评价机制 “一网通办”升级便民服务

    设置政务客服,实行评价机制


    “一网通办”,升级便民服务


    设置政务客服,实行评价机制;建设一体化“居民码”服务体系,整体关联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福建、山东、广东等省份近期出台数字政府建设相关方案,明确“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各地着力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让群众办事更方便。





    一键破解“急难愁盼”


    “以前要跑窗口、跑银行,取一次公积金最少得跑3次。”10年前,家住安徽省亳州市的陈琳贷款购买了一套住房,此后,提取公积金成了麻烦事。


    现在,陈琳只需登录“皖事通”账号,点击“我要提取”,系统就自动调取她的房产、银行卡信息,一分钟便能完成申报,第二天钱款即可到账。


    目前,亳州市已有2600多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键申报”,实现群众办事“申请一键通,材料零提交”。


    各地围绕群众办事中的痛点、难点,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数字化服务。山东省威海市在全国率先建设工伤保险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工伤业务“打包一件事”办理,经办效率提高90%以上;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推进案件全业务网上办理,当事人可线上参审,省去奔波劳顿;重庆市“智慧人社”平台推出“亲情代办”功能,老年人可委托亲友替其线上办理养老保险待遇申领等事项……


    “大改革需要小切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研究员翟云认为,数字政府建设应找准小切口、下足细功夫,始终回应老百姓的现实关切,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情地图”助力管理


    “小区电动车‘飞线充电’点已清理”“巷道里堆放的废弃家具已搬走”……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民情地图”联勤指挥中心,大屏幕上不断弹出这样的实时信息。


    网格员在巡查走访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处置的就地处置,需相关职能部门处置的则上报至“民情地图”平台,由联勤指挥中心分拨指令交由职能部门限时处置,形成“上报事件、流转处置、结果反馈、持续跟踪”的闭环。“民情地图”系统汇聚了公安、政法、自然资源等23个党政机关单位共237类数据,初步建成了汕尾民情数据库。


    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上线“工程车交通安全综合治理一件事”数字化监管平台,在线实时监测工程车违规倾倒、扬尘污染等违规运输行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为入河排放口装上人工智能监控设备,24小时监测河道水质,精准定位污染源。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构建新型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实践表明,数字化手段能有效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让基层社会治理更精准。


    打通业务“数据壁垒”


    今年初,辽宁省鞍山市山天汇科技有限公司线上办税时,在没有提交减免税费申请的情况下,直接实现了免征增值税等优惠。这得益于辽宁省的“免申即享”改革。


    辽宁依托数字化手段,减少企业申报环节,通过后台数据比对、自动匹配,精准推送各项优惠政策,用“主动筛选”替代“单位申报”,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


    各级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免申即享”“免证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


    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数据壁垒”是堵点。各地正着力打通数据共享“大动脉”,实现数据资源一体化统筹管理。在江苏省东台市,只要扫一下营业执照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各种信息。“20个部门的63个许可、确认、备案事项信息全部归集在里面。”东台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壁垒”被打通,只要填报身份证号码,就可实现81个审批服务免证办理。


    数字政府建设已成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环节。今年1月,陕西省发布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一系列措施,提出设置政务服务“总客服”,开展政务服务评价机制,全力提升企业、群众满意率。2月15日,广东省出台“数字政府2.0”建设若干措施,建立全时在线、渠道多元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月初,山东省出台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底前,企业“免证办事”“一码通行”成为常态,“免申即享”“精准服务”全面推开,数字赋能利企水平全面提升。(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潘旭涛)

    2023-03-01
  • 多地婚俗改革试点实验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多地婚俗改革试点实验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高价彩礼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本报记者蒲晓磊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这已经是中央一号文件5年内第4次点名高价彩礼问题——2019年,“高价彩礼”被首次点名。从2021年起,“高价彩礼”更是被连续3年点名。


    作为婚姻管理的主责部门,民政部高度重视并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社会乱象。2018年,民政部将婚俗改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2020年,印发《民政部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21年4月和9月,民政部分两批共确定了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近年来,民政部还积极推动省、市、县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全国共确定地方实验单位1365家,形成了部、省、市、县四级同步抓试点、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总的来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居民群众对实验区工作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普遍认为婚俗改革势在必行,开展试点实验是推进工作的有力抓手。各实验区以此为契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实验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多地村民公约限制婚俗陋习


    近年来,大部分实验区将限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婚俗陋习纳入村民公约、居民公约,引导新人将文明节俭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得到有效遏制,乡村文明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和谐程度明显增强。


    河南省宁陵县建立了移风易俗馆和移风易俗宴会大厅,宴席、烟酒都有统一的标准,规定婚事饭菜加烟酒每桌花费不超300元,订婚彩礼不超3万元,婚事新办、勤俭节约蔚然成风。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通过村规民约对操办喜事的喜酒桌数、用车数量、办理天数、待客范围、仪式程序等作出具体规定,村民婚礼操办平均支出为2万元至3万元,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和“天价彩礼”歪风日渐式微。河北省河间市邀请市领导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等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颁发结婚证,2021年以来共办理结婚登记5947对,其中,零彩礼456对,占比7.7%,低彩礼5100对,占比85.8%,有效带动了农村风气的好转。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


    各实验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努力增加婚俗文化产品和基本服务供给,推动婚俗新风向上向善,为广大群众提供了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在社区内建设了多民族婚俗微型博物馆,以多民族婚俗文化为主题,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建构社群文化认同。吉林省永吉县打造金家乡伊勒门村“满族婚俗文化试点村”,建设民族文化博物馆,开展传统满族婚俗文化展,聘请民俗传承人制作满族婚俗剪纸画,邀请文史专家撰写《满族婚俗文化》指导手册,以特色婚俗文化助力当地婚俗改革,宣扬文明婚俗新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将“乌鲁木齐第一榆”文化广场建设为新时代文明婚俗示范广场,以“梦·家·路”为主题展示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婚俗代表物品,吸引广大青年、新人祈福许愿。


    积极推行简约适度婚俗礼仪


    近年来,各实验区积极推进结婚颁证服务、集体婚礼等制度创新,婚俗礼仪简约适度。


    各实验区积极推动结婚颁证服务创新,创设室内室外颁证场所,建立地方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名人颁证制度,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优质载体。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邀请金婚老人、人大代表、政府负责人为特邀颁证员,在特殊日子举办集体颁证仪式,让结婚承诺、颁证仪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风尚,增强了新人对婚姻的责任感。


    各地普遍定期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专门设置室外集体婚礼基地,在重要时间节点,针对不同群体组织集体婚礼,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受新婚当事人欢迎。比如,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举办的“情满建邺·到此莫愁——祝福抗疫新人”集体婚礼、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依托露天婚礼基地举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一年一届的“鹿城最美集体婚礼”等。


    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各实验区积极探索,采取公益创投、经费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婚姻家庭服务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对新婚当事人提供情感辅导、心理疏导、婚姻危机调处、处理家庭关系的方法等服务,提高当事人维护婚姻家庭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江苏省东台市依托婚姻登记中心开展心理讲座、团体辅导、多媒体宣传等各类活动,常态化为1665对新婚登记夫妇提供婚前辅导,为婚姻关系出现问题的夫妇提供个案服务248人次,有效率超过90%。海南省琼海市组建230名婚姻家庭指导员队伍,在基层开展婚俗改革宣传、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不断壮大婚俗改革服务队伍。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将婚姻家庭辅导前置到试点社区,建立个案档案,采用针对性、一对一、全程跟踪等方式解决婚姻家庭问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发手机App,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提供“婚前知识评估”网上答题服务,帮助新人在答题中感悟婚姻家庭蕴含的责任和担当,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努力打造家庭家教家风品牌


    近年来,多地努力打造家庭家教家风品牌,文明新风深入人心。部分实验区打造了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各类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进家庭、进社区、进村庄、进校园、进企业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榜样来净化社会风气、感化邻里、和睦家庭,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


    上海市奉贤区围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构建好家庭”主题,在全区400多个“妇女之家”“妇女微家”“家中心”、各街镇儿童服务中心和儿童之家,广泛开展“议家风家训家规、晒家庭幸福生活、讲家庭和谐故事、展家庭文明风采、秀家庭未来梦想”主题活动1000多场次,将“家庭美育”落在日常。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常态化开展寻找“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武昌好人”等实践活动,激发更多家庭崇德向善、立德树人,用好家风涵养好民风,带动好社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挖掘整理“红色家庭教育”事迹16个,在全区推广20多个经典家训家教典型,目前已建成家风家训馆22个。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把婚俗改革要求纳入民主法治示范居(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包河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指标,定期开展评先评优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榜样带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善、邻里和谐、家庭和睦。


    及时将经验上升为政策措施


    民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民政部将推动各实验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等一系列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新时代婚俗改革工作,确保实验区工作持续有效推进。


    民政部要求,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指导各实验区进一步聚焦实验主题,创新平台和载体,凝练实验成果,争取形成一批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及时交流实验进展情况,通报或展示实验成果,组织实验区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开展实验区所在省内部或跨省横向学习交流,形成全国层面实验区互学互鉴互促的生动局面,帮助实验区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能力。


    同时,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指导各实验区健全完善实验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形成部署联动、力量联动、政策联动的工作格局,夯实婚俗改革工作基础。通过召开会议、通报情况、联合督导等方式,推动解决婚俗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婚俗改革工作合力。


    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强成果转化。指导各省级民政部门加强对实验区工作的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实验区好做法好经验,将其上升为指导面上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惠及群众的服务规范,不断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将国家和省级实验区工作一体推进,形成“部带省、省抓市、市督区县”,一级抓一级的工作局面,探索大城市、城乡接合地区、农村地区等不同地域的婚俗改革经验。(法治日报)

    2023-02-28
  • 兴安盟特色技能劳务人员成了“香饽饽”

    “我想一直在这里干下去!”在兴安家政职业培训学校,来自科右前旗古迹乡的月嫂李春红话语中透露着喜悦。李春红早年间因为丈夫去世,家庭十分困难,2011年,她参加了兴安家政月嫂培训班后被直接推荐到就业岗位,12年来,近万元的月薪让她的生活一天天变好。





    这是兴安盟打造劳务品牌促进就业的一个缩影。


    日前,兴安家政被评为2022年度自治区级劳务品牌。数据显示,自2003年成立以来,兴安家政已累计培训员工12万余人次,同时向北京、广东、武汉等地劳务输出6.8万人次,累计服务家庭50万余户,兴安家政也成了包括职业培训学校、便民为老服务中心、母婴月子会所等内容的集团化企业。


    “一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是靠一批批技能人才用过硬本领、专业服务、良好口碑建起来的。兴安家政已有700余名家政服务人员在商务部信用平台上录入了信用信息,全国各地消费者可以在线查询家政服务员的信用信息。”兴安家政董事长李冬梅介绍,在兴安家政职业培训学校,从土豆丝怎么切,到怎么给婴儿换尿布,再到康复治疗,都有标准流程。“在品牌建设中,我们还注入诚信、勤劳、专业的文化内涵,使得兴安家政成为受人信任的特色劳务品牌。”李冬梅说。


    兴安家政职业培训教室的讲台上,来自北京的专业育婴培训师邵晨正在认真授课,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腰乐嘎查村民王来兄被课程深深吸引。“今天是我参加培训的第三天,身边的人都信任兴安家政培训出的月嫂。”王来兄说,在兴安家政参加培训后,她可以在农闲时间做月嫂,预计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


    “我们兴安家政会根据学员们的自身情况推荐岗位,同时密切关注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随叫随到提供咨询服务,实现培训、就业、鉴定、服务为一体的帮助流程,保证学员们有底气、干得好。”兴安家政育婴培训师邵晨说。


    眼下,兴安家政正在各嘎查村设立“培训就业劳务输出服务站”,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带动更多农牧民通过家政行业就业赚钱,促进乡村振兴。“目前我们已经在乌兰浩特市、科右前旗嘎查村先行设立试点,已培训学员3000多人,安排就业1600多人,力争2024年末在全盟840个嘎查村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李冬梅说。


    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富一方百姓,强一域经济。近年来,兴安盟高度重视劳务品牌的培育、建设和发展,在政策和市场的合力推动下,劳务品牌正成为群众就业金名片、乡村振兴聚宝盆。


    “从业者有了技能、有了组织、有了自己的品牌,收入更高、保障更好、稳定性更强。今年,兴安盟将继续扎实开展劳务品牌创建工作,计划培育旗县一级劳务品牌11个,盟级劳务品牌7个,向自治区级推荐劳务品牌3个,向国家级推荐劳务品牌1个。”兴安盟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白相文介绍说,兴安盟正在通过大力提高劳务品牌的技能含量,有针对性地抓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能力,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让兴安盟的劳务品牌真正响当当。(记者高敏娜实习生刘也)

    2023-02-27
  • 黄晓娟委员——扎根基层 关注教育(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这些天,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一直没闲着,研究非遗文化、指导学生做课题、做调研……





    去年两会期间,黄晓娟提出《关于开展农村心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两会结束后,她在挂职地甘肃省白银市也亲眼见证了变化。“过去很多人觉得心理课是无关紧要的补充课,但这两年我们看到白银市很多中小学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心理课程更丰富,也更重视家校沟通了。”黄晓娟说。


    今年,黄晓娟将关注重点放到了大学生群体上。“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回避面对面交流,在写论文时会表现出焦虑沉闷的情绪。”出于职业敏感,黄晓娟开始有意识地对这一情况加强了解。


    通过与学生、同行的深入交流,黄晓娟发现问题不只发生在本校,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甚至走上工作岗位后,都会出现难以自我调节的压力,加上对心理健康问题关注、重视不够,往往容易导致问题加重。“目前许多高校的心理专业师资力量是不足的,依靠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发现问题具有局限性,应当加强心理师资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黄晓娟说。


    除了关注心理健康问题,黄晓娟还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近些年,“非遗进企业”“非遗进校园”等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长期从事文化教育研究的黄晓娟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向公众提供了丰富的观赏价值,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系统性和教育性,在文化传承、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聚焦这几个问题,黄晓娟查阅了大量资料,也经常和其他学者交流意见。“比起让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面向大众传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黄晓娟说,最近她也将进一步完善提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声。


    立足岗位,发挥专业优势(记者手记)


    多年履职,黄晓娟始终关心文化教育问题。这是一位教育从业者的坚守,也是一位文化研究者的初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同样的主题展现出不同的侧面,长期对同一主题的追踪关注有利于深化对问题的了解,也有利于提交更具建设性的提案。身在基层,关注基层,提案的思路来自身边的人和事,也来自长期深入的调研和记录。凭借着扎实的调查研究功底,就能提出更多贴近三尺讲台、惠及广大师生的提案,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2023-02-23
  • 海归“新农人”张建芳:在稻田里挥洒青春

    乍暖还寒,记者来到天津鱼米之乡宁河区,春耕还没开始,却从农户嘴里听到了一位跟他们学种小站稻,想着法帮他们增收的姑娘。“这姑娘是从英国读书回来的。”农户说。





    在机器轰鸣、米香四溢的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大米生产车间,记者见到了不到30岁的张建芳。“我本科学的是日语专业,硕士学的是教育学,现在我建了个大米加工车间。没想到吧?”健谈的张建芳是土生土长的宁河人,2018年,取得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的她,回家乡当了农民。“看到国家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我就决定要回家,推广小站稻!”张建芳说。


    “小站稻全生育期175.8天,株高110厘米,穗长20.6厘米……整精米率71.6%,垩白度1%,直链淀粉含量16.4%,达到《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级。”张建芳念叨着这些年学来的新知识,“老一辈人都说小站稻好吃,我得让大家知道,小站稻为什么好,怎么好。”小站稻营养丰富、口感好是有科学依据的。宁河四季分明,年日照达4000小时,比其他地域一季稻增加45天日照。张建芳把自己定义为“新农人”,把科学思维模式用在现代农业上,推广天津小站稻。


    回到家乡,恰好就在2020年,本想大干一场的张建芳刚一开春就迎来了当头一棒,“因为疫情,很多产业都停下脚步,可是春耕备播不等人。”张建芳脱掉皮鞋换上泥靴,真正成了一名种田人。“选种、育秧、插秧、施肥、收割,甚至到打包、卸货、发货,全是我亲自来干。”她从每一个环节学起,向父亲请教、向种粮大户学习、同种田能手探讨,开始注重科学种粮、绿色种粮,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照顾稻子……也是在这段时间,周边两千多户农民都认识了这个姑娘。


    一开始,她发现农户们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加工厂和储存厂房,把自己辛苦打下的稻谷廉价卖到外省加工。胆大的张建芳找父亲借了钱,建了车间买了设备,她觉得宁河种的小站稻应该在宁河储存、加工、出售。


    很快,她又发现了新问题。“包装就是普通的密封袋上贴着一张彩色标签,同质化十分严重。”张建芳想,我们种植的小站稻有基地、有优质种子、有生产资料、有加工厂,但没有转化成优质品牌,打不开市场。“我把站在稻田地里练瑜伽的自己设计成卡通形象,印在稻米的包装袋上,形成了IP。”“电商+IP”的做法让她收获了第一桶金。


    张建芳认为,年轻人有知识有眼界,更有创造力和灵活度,国家又给了乡村很多政策,年轻人学成回乡创业有广阔的空间。如今,她对不同类型的客户进行细分定位,已经开发了9款对应不同渠道的产品。与此同时,她还推出了认领“稻蟹一分田”等活动,做起了微信小程序和网店。


    面对传统农户,张建芳也有自己的想法,“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管理、统一回收”。


    春耕在即,张建芳忙碌在基地和公司之间,要顾着育秧,也要打通销售渠道,“在市场上,小站稻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振兴小站稻,认真对待每一粒米,让消费者吃上好粮,打造“从田间到餐桌、从种子到筷子”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张建芳未来的努力方向。


    两年来,张建芳和她的团队实现与农户订单种植面积共50000亩,通过技术服务为农户每亩节约成本200元,以高于市场价格0.7元/公斤回收销售,每亩增收455元,合计每亩增产1000元,累计增收5000万元,带动5个帮扶村2700余户农户增收。


    “一到夏天,宁河的稻田里风景如画,大片大片的稻子随风飘扬,看着别提多开心了。”张建芳描述着这幅美好画卷,“它处处彰显着活力,释放着魅力,也蕴藏着动力!”

    2023-02-22
  • 旅居养老兴起 海南多地探索如何更好服务“候鸟老人”

    近年来,海南一些社区、康养公寓“候鸟型”特征日益明显。在康养等需求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候鸟老人”来到海南过冬。随着新型的“候鸟式”养老方式兴起,各方开始探索和规划,更好满足老人需求。





    2月17日,在海南定安县中铁·诺德丽湖半岛社区,77岁的姚汉安正在学习乐谱。从2019年起,每年冬天,姚汉安都要带着老伴从湖南长沙“迁徙”至此。“这个地方鸟语花香,气温也适合,我们觉得非常好。”姚汉安说。


    如今,像姚汉安这样的“候鸟老人”越来越多。他们会随着季节变化,选择环境气候更适宜的地方进行旅居养老。随着新型的“候鸟式”养老方式兴起,政府、市场都开始了探索和规划,以吸引“候鸟老人”筑巢。


    康养需求驱动老人“迁徙”


    来海南之前,姚汉安一直在长沙生活。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心肺功能不太好的姚汉安,开始了季节性的流动养老,只为寻找一个环境更适宜的地方生活。


    记者采访了解到,康养需求是驱动老人流动迁徙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姚汉安住在同一社区的王全献今年67岁,他来海南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养生。


    在王全献的小院里,老人种植了西红柿,还有百香果等热带水果,鱼缸里几条金鱼自由自在地游动。“这里的阳光、空气比老家要好,身处这样的环境里会有一个好心情。每天种种菜、养养鱼,锻炼锻炼身体,非常适合我现在的退休生活。”王全献说。


    为了满足“候鸟老人”的康养需求,康养中心成了“候鸟社区”的标配。因为患有哮喘,91岁的李振铭把家迁到了海南三亚海棠湾养生谷服务公寓。除了钟情海南良好的环境,李振铭更看重社区的康养配套。“这里的配套非常齐全,有康养中心,还专门配备适合老人活动的场所,很适合养老生活。”李振铭说。


    记者在该公寓健身房看到,来自哈尔滨的74岁“候鸟老人”张大爷正在健身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锻炼。此前因为得了脑梗,张大爷行动受到限制。为了更好地恢复,张大爷每天来到这里接受专业教练指导锻炼。


    “如果在老家,冬天不适合锻炼。而这里环境很好,还有专业教练指导,恢复起来也不错。”张大爷说。


    为“候鸟”完善设施服务配套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海南一些社区、康养公寓“候鸟型”特征日益明显。今年,来到中铁·诺德丽湖半岛社区进行养老的“候鸟老人”占比达到80%以上,三亚海棠湾养生谷服务公寓达到60%以上。在春节等热点高峰时段,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


    为了满足流动老年人群的生活及养老需求,机构、社区、街道等都在调整设施配套,并增加各种针对性的服务。海口市有不少长者食堂,以往主要面向辖区里的生活困难老人开放。而现在,这些食堂也成了“候鸟老人”用餐和活动的场所。


    “和当地老人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就是困难老人在这里可以享受免费餐食和家政服务,‘候鸟老人’餐食和家政服务等需要自费。大家都常到我们这里活动、娱乐。”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长者食堂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每天来这里吃饭聊天的“候鸟老人”很多。在节假日,长者食堂还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候鸟老人”来海南过冬,还会带上孙辈。为此不少养老机构专门为小孩准备了娱乐场所。中铁·诺德丽湖半岛片区工会联合会主席战阴哲介绍说:“老人需要活动场所,孩子也需要。为此,我们专门配备了小孩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不定期组织各种家庭活动。”


    “候鸟式”养老或将成为趋势


    随着新型的“候鸟式”养老方式兴起,目前,多地正在谋划打造旅居式养老基地,发展旅居养老产业,更好满足流动银发族的需求,进一步挖掘“候鸟经济”潜力。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幅员辽阔,可以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对于老人而言,冬天与春天之间可能只差了一张高铁票。未来,“候鸟式”养老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在中铁·诺德丽湖半岛项目总经理章辉看来,打造“候鸟式”养老新模式,需要在发挥自然环境资源的同时,结合“候鸟”业主在养老方面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服务配套。“我们这里临近博螯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依托海南自贸港在健康产业上的政策支持,项目正持续提升完善项目适老化休闲、康养、医疗配套服务,让这里成为‘候鸟老人’安心、放心栖息的另一故乡。”章辉说。


    异地养老,既要让老人闲得下来,又要让老人过得充实。“不少老人都有一技之长,想要发挥余热,同时也是更好地充实生活。”与“候鸟老人”打了5年的交道,战阴哲对此深有感触,单纯的休闲,异地生活会比较单调。“我们正在规划建设‘候鸟’人才工作站,为‘候鸟老人’发挥专业特长提供舞台,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战阴哲说。

    2023-02-21

  • 首 页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