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抓实干,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并作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一系列部署。


    2023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落实会议精神方面有何总体考虑?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如何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日前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请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落实会议精神方面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我理解,稳是基础,进是关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今年要在稳中开好局,在进上下功夫,脚踏实地,发挥好稳增长、防风险、惠民生等方面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为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做贡献。


    落实会议精神,关键是真抓实干。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直接连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事一件事地抓,一件事一件事地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安居就是人民幸福的基点,安居才能乐业。所以,我们将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以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治理好,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


    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今年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地产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方面,要求支持住房改善;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方面,要求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做好2023年房地产工作,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第一句,增信心。让房企有信心,让购房者有信心,让新市民、青年人有信心。第二句,防风险。这是底线,防范和化解好风险,房地产市场才能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才能行稳致远。第三句,促转型。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的发展阶段,提升住房品质、让老百姓住上更好的房子,是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重点抓好五件事,努力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


    一是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毫不动摇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精准施策,提振市场信心。对购买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例、首套利率该降的,都要降下来。对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要合理支持。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生育多子女家庭都要给予政策支持。对购买三套以上住房,原则上不支持,就是不给投机炒房者重新入市留有空间。同时,我们将加大力度,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和长租房市场建设,让新市民、青年人更好地安居,让他们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去奋斗。


    二是用力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做实“一楼一策”方案,确保支持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购房人,让购房人吃下“定心丸”。


    三是着力化解房企风险。以“慢撒气”的方式,稳妥化解房企资金链断裂风险。重点是增加房企开发贷、并购贷和购房人的按揭贷,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四是努力提升品质、建设好房子。提高住房建设标准,打造“好房子”样板,为老房子“治病”,研究建立房屋体检、养老、保险三项制度,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


    五是合力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诚信守法、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让人民群众放心购房、放心租房。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请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采取哪些措施,充分发挥城市的重要载体作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答: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城市承载力、包容度、宜居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我们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定不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


    一是坚持精准施治,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城市是有机生命体。和人的体检一样,城市也要定期体检,找出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推动系统治理“城市病”。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解决城市建设领域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完整社区,保护传承好历史文脉,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


    三是坚持科技引领,不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城市韧性和承载能力。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持续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紧紧围绕为社会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这个核心,落实好新时期建筑方针,推动建筑产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经济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做到稳中求进,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只有问题找得准,目标瞄得准,政策出得准,才能精准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精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3-01-06
  • 山东德州改良盐碱地——“铆足劲多产粮、产好粮”(新春走基层)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而团结奋斗。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今起本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记者分赴祖国各地,行走基层一线,深入各行各业,记录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足迹,展现神州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北风凛冽,树枝摇得嘎吱响。李辉军麻利地将小铲子、卷尺等工具装兜,往肩上一搭,大步流星往地头走去。麦田里,嫩苗密密匝匝,连成片。田垄边,渠相通,路相连,人们正忙着灌砂浆、砌沟坎。


    今年58岁的李辉军是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常家镇北板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子地处马颊河东岸,毗邻黄河,曾有很多盐碱地。为了改碱,村民使足了劲——秸秆还田,合理轮作,引来黄河水漫灌压碱,提高了粮食产量。


    两年前,县里领导干部来村里调研,说要建“吨半粮”核心区。啥是“吨半粮”?一番打听,李辉军弄明白了:一年两季粮食,亩产达到一吨半。


    2021年,德州启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100万亩核心区单产1500公斤以上。


    李辉军一琢磨,这是好事,赶紧申报。最终,村里1200亩地纳入核心区。


    实现亩产“吨半粮”,设施得跟上。“原先,一下雨,沟渠就堵得满当当;田间的泥巴道,农机开不进。”说起过去的基础设施,李辉军不时摇头,“再说那老泵站,电机哼哼转,水断断续续出,灌溉效率低,还浪费水资源。”


    庆云县在德州市率先发行相关政府专项债券1.88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及配套农业设施提升工程建设。同时,聘请设计公司,对“吨半粮”核心区路、沟、桥、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整体规划。


    修公路,建新桥,通沟渠,换泵站,装暗管,北板营村1200亩土地基本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这两年,德州还实施“吨半粮”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庆云县对核心区农民发放有机肥,组织农技专家“一对一”跟踪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常家镇与附近养殖场合作,铺设沼液管道,免费供应沼液,化肥施肥量降了,地力提了上来。


    “过去,土地梆梆硬。”李辉军蹲下身,捡起一块土疙瘩,轻轻一攥拳,细土顺着指间滑落,“如今,这块地‘营养十足’。”


    为推动“吨半粮”产能创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德州2022年举办“粮王大赛”,由市、县、乡三级评选,依据夏秋两季产量,评选出市级“全年粮王”。


    李辉军代表村党支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报名参赛。去年夏收时,几名专家来到北板营村,通过去杂、测定、称重等多道工序,对核心区小麦进行实打测产。结果让李辉军振奋不已:小麦折合亩产量743.2公斤,创全县单产纪录。时隔几月,再传好消息:玉米亩产达924.24公斤,也刷新全县单产纪录。


    “按目前产量,一亩地收入超过3000元。”眼下,李辉军就盼着农业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全部完工,“新的一年,铆足劲多产粮、产好粮。”

    2023-01-06
  • 500件爱心毛衣发往新疆

    1月1日,自治区妇联支援新疆的500件爱心毛衣通过物流,发往吐鲁番市。

    2022年,中国儿童基金会联合恒源祥集团向自治区妇联提供毛线1500斤,用于编织爱心毛衣、围巾、帽子等儿童御寒物品。自治区妇联发动爱心人士和最美家庭编织毛衣、围巾、帽子等共1600件,其中500件爱心毛衣交由新疆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发放到当地有需要的家庭和儿童,另外1100件毛衣、围巾、帽子用于慰问内蒙古有需要的家庭和儿童。

    据悉,从2014年起,内蒙古已经连续9年为新疆儿童捐助爱心毛衣4500件。(记者赵曦)

    2023-01-05
  • 巴彦淖尔市农村牧区生活垃圾治理率达94.2%

    记者从自治区乡村振兴局获悉,巴彦淖尔市深入实施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行动,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行政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94.02%,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的自然村4092个,治理率94.2%。

    据悉,巴彦淖尔市健全垃圾清运体系,按照靠近城镇的村庄推行城乡一体化处理,距离城镇较远但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在苏木乡镇单建或共建填埋场进行处理,地处偏远、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嘎查村,采取“源头分类减量、就近就地处理”的办法。通过购置清运设施设备、配齐保洁队伍、加强经费支持等措施,完善垃圾清理后续管护机制,确保后续管护跟得上;设立奖励机制,通过积分兑换等奖励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总量,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垃圾填埋场11座、焚烧炉65台、小型填埋场8个、转运站95个;转运、清运车辆236辆、电瓶车辆2641辆、垃圾桶(池)7.8万余个、大(小)型转运箱1000余个。全市有418个嘎查村采用信用制、积分制推进村庄清洁行动,652个嘎查村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村规民约,7个旗县区已全部完成村庄分类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所有嘎查村编制完成村庄规划。(记者薛来)

    2023-01-05
  • 出台相关实施方案,制定年度任务清单 内蒙古全力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有个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19.6万块光伏板组成的电站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在辉腾锡勒草原,风车有节奏地舞动,风电站成为和草原同样有名的旅游景观……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亮丽北疆“风”“光”无限。

    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立的战略定位。内蒙古将“五大任务”摆在重要位置,出台相关实施方案,配套制定年度任务清单,明确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全力推动见行见效。

    内蒙古提出,在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在建设安全稳定屏障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在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上,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广泛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在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上,持续用力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在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上,深化国内区域经济协作,积极发展泛口岸经济和“飞地经济”……

    围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内蒙古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围绕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探索长效发展机制,力争到2025年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800亿斤,打造具有足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内蒙古区域品牌。

    积极推进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目前,全区在产煤矿产能达12.2亿吨。今年前10月,煤炭产量9.7亿吨,占全国的1/4,外调量5.8亿吨,产量和外运量均创历史新高。外送电量2142亿千瓦时,连续17年领跑全国。

    推进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今年11月21日,内蒙古首列“铁路快速通关”模式中欧班列顺利通关,自治区向北开放的出入口更加畅通,着眼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这‘五大任务’相辅相成,是内蒙古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关键性抓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副主任、“五大任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副组长周显杰说。

    2022-12-23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2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建设全面推开,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3268.7万人!这是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脱贫劳动力的务工规模,已经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超过1.6万个!这是今年中央支持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的数量。今年以来,随着乡村建设全面推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持续加强。

    3745.1亿元!这是今年前9个月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8.8%。乡村富民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发展。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就来到陕西延安,他走进苹果园,看苹果产业发展、看老乡们脱贫后的生活怎么样,了解当地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总书记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为了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今年以来,一系列更有力、更精准的举措陆续出台。今年,中央财政下达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50亿元,其中55%以上都是用来发展产业,增强脱贫地区发展动能。如今,832个脱贫县都已经培育起2—3个优势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主导产业。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今年,中央财政安排79亿元建设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拓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战略部署。就在不久前,《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对社会公布,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

    迈上新征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亿万中国人民正在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绘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2022-12-23
  • 点燃烟火气 找回忙碌劲儿——来自全国多地加快复工复产一线的报道

    生产车间加快赶进度,餐饮文旅市场有序复苏,外贸企业组团出海“招商”……近段时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国多地密集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烟火气逐渐回升,忙碌劲儿渐渐回归,复工复产脚步持续加快。

    企业生产、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加紧测试履带式全地形游乐车;库房内,叉车举起成品车辆送上卡车,准备连夜发运……连日来,山东德州力维机械有限公司开足马力复工复产。

    “我们倡导员工不聚集,并配发了N95口罩等防疫物资,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公司董事长陈良说,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公司有序推动人员返岗,目前已全员在岗,加班加点抢生产进度。

    随着一系列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各地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科学性、精准性,企业生产按下“快进键”,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12月13日,在位于河南省鹿邑县的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清水河赵楼泵站,经过泵站提升水位后,干净清澈的长江水缓缓流入鹿邑境内。

    “当地政府积极为我们协调解决设备运输、人员通行等方面问题。各参建单位实行精准防控管理,努力做到防疫和施工两手抓、两不误。”河南省引江济淮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渊说。

    快递物流也在有序恢复。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进入12月以来,邮政快递业加快复苏,迎来新一轮业务高峰,目前全国单日揽收量保持在3.6亿件以上;12月1日至7日,货拉拉平台整体订单量环比增长13%。

    针对部分地区存在发货较慢、派送不及时等问题,各地邮政管理部门积极推动网点解封,邮政、顺丰、京东物流等还在部分城市开启“夜派”模式,调配各方运力,保障快件尽快送达。

    为助力加快复工复产,连日来,各地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甘肃严格落实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梳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山西强化复工复产情况调度,进一步畅通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北京明确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解除隔离后可返岗复工,无需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

    随着政策举措实施见效,多地复工复产脚步加快。数据显示,北京经开区百强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100%,重庆市重大项目累计复工率达99.5%,兰州市101家大中型超市全部复工。

    餐饮、文旅市场有序恢复

    皮酥肉香的烤包子、香气四溢的大盘鸡……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一家餐厅内,服务员正忙着将菜品端上餐桌,进店就餐的市民自觉保持距离,隔位就座,享受舌尖上的美味。

    “我们提前做好环境消杀,恢复堂食当天,几位老顾客就来预约了包厢。”餐厅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客流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但恢复堂食给了员工们很大信心。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调整,近日全国多地陆续恢复餐饮堂食,烟火气逐渐回升。部分餐饮门店还在美团等平台上线自提服务,吸引周边居民到店取餐,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拓宽销售渠道。

    电影市场也在显现复苏暖意——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当前全国营业影院总数超过9800家,全国影院营业率近80%;截至目前,电影《阿凡达:水之道》票房已突破4.7亿元。

    餐馆、电影院等经营场所有序恢复,带动一批线下商圈迎来人气回暖。“双12”大促当天,位于浙江杭州的银泰百货武林总店客流有所回升。一家美妆品牌专柜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早开门营业不久,就卖出了十几套护肤品。

    “刚刚过去的周末,武林银泰的客流、销售额实现双增长,环比增长均超过20%。”银泰百货相关负责人说,商场对室内环境做好消毒,同时提醒顾客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安心安全购物。

    “新十条”发布后,多地旅游市场呈现复苏迹象。飞猪数据显示,“新十条”发布半小时,国内机票、酒店实时搜索量及预订量大幅增长,成都、上海、深圳、杭州、三亚等城市成为热门搜索目的地,三亚部分酒店预订量较前一周同期增长超3倍。

    记者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了解到,12月18日,机场执行客运航班起降319架次,比12月7日增长134.56%,旅客吞吐量42765人次,比12月7日增长186.97%。

    作为三亚免票入园的热门景区之一,三亚鹿回头风景区近期入园人数环比增长40%左右。“随着政策持续优化调整,游客出行意愿有所恢复,提振了全行业的信心,我们将抓住元旦、春节假期机会推出更多优惠产品,助力行业复苏。”三亚旅文集团董事长郑聪辉说。

    外贸企业组团出海“招商”

    每年第四季度往往是外贸企业为订单忙碌的重要窗口期。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近日浙江、江苏、广东等外贸重镇的企业在政府组织下,赶赴欧洲、日本等地开拓市场、挖掘商机。

    “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获得了更多订单。”江苏苏美达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御说,近期他带着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发电机组和便携储能设备,拜访海外客户并参加了当地的园林机械及工具展,收获3000多万美元的订单。

    “从包机到班机,我们努力满足企业多样化的出海需求,帮助企业更有效寻求商机。”南京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南京国际商务班机创新推出“出海自由行”模式,让外贸企业根据国外展会时间、客户档期和自身需求灵活安排时间和行程,同时还能享受通关保障、优先升舱等“包机式服务”。

    外贸企业组团出海,不仅为了“招商”签单,更为了感受市场的新变化、新脉搏。

    与疫情前出国洽谈相比,宁波元盟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莉明显感觉到国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在变,小批量定制化已逐渐成为主流。“这次考察回去,我们要深度扩展原材料品类,生产细节也要随之调整。”

    部分跨境电商平台也推出相应举措,助力外贸企业“线上出海”。阿里国际站开启专项行动,计划近期推出至少100场“数字化混展”为主的海外展会,帮助外贸企业低成本精准触达海外买家,高效拓展海外市场。

    “随着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国际航班班次明显增加,我国外贸运行将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说。

    2022-12-22
  • 药品拆零、共享药架、优先派送……基层开动脑筋保障群众“药事”

    面对疫情挑战,退烧药供应紧张,怎么办?在上海,很多基层社区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药品拆零、共享药架、优先派送等多种方式,保障群众“药事”,尽力让每个有需要的市民有药可用。

    药品拆零,系统跟进



    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把药品拆零供应发热患者。(受访者供图)

    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内7万多名常住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其中有逾1.6万名超过65岁。在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在现有药品规格包装的基础上,对解热镇痛类药物限定每次开具三天的量,如布洛芬、氨麻美敏片等,所有包装均一分为二做成小单元,统一发放包装,注明用法用量。

    “医疗机构拆包装分发感冒药品是有道理的。因为感冒是常见疾病,感冒药大多数为非处方药,价格较低,所以感冒药的包装量通常超过一次感冒治疗所需要的用量。在特定情况下,医疗机构提供1/2、1/3或1/4整包装的感冒药品,可以更高效地用好当前资源,努力满足未来更多患者的用药需求。”上海市临床药事质控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药师钟明康说。

    药品拆零后,系统设置也要跟上。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颜骅告诉记者,由于目前部分药物一分为二,故收费系统调整单价为原价的二分之一。

    除了拆零销售,为了更加精准合理用药,基层医疗机构也在想办法进行超量拦截。记者了解到,一是多渠道科普合理用药,缓解部分居民的恐慌心理。二是医生把关,对发热哨点诊室接诊患者按需配药。三是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发热药物使用设定限制条件,无论哪位医师出诊,每次开具处方的量都不能超过上限。

    “对于辖区独居、失能、失独等脆弱人群和重点人群,由街道牵头,以居委会为单位,落实专人负责,做好人员排摸建档。同时配备一定量的解热镇痛药物作为应急物资,为他们的健康托底。”颜骅说,遇到居民有医疗、咨询等需求,家庭医生将对其进行健康评估,确保合理用药。如居民病情较重的,建议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确保医疗安全。

    邻里互助,共享药架

    “请问哪位邻居有退烧药吗?孩子突然发高烧,需要降温,感谢!”“等我到家了,给你家孩子半板吧。”“我家有美林,就一瓶,可以给你倒点。”

    上海很多社区的业主群中,近期有不少这样的暖心对话。共享药品、分享经验、互相鼓励,居民守望相助的同时,还探索出楼道里的一个个“共享药品区”。

    今年75岁的楼兴妹家住金山区石化街道四村。最近,她带头在楼道里改造出一个“共享药架”:一楼大门口,墙上贴了写着“共享药品处”的指示牌,架子上放着感冒药、体温计、口罩等药品物品,楼兴妹还拿出家里一张小桌,放上酒精和消毒喷雾等。

    楼兴妹的想法很简单。“我们楼老人多,正好我有一些药物,就把连花清瘟颗粒、口罩、麝香保心丸等都拿出来,共享给有需要的人。”

    邻居们发现了这个“共享药架”,感动之余,也加入这一互帮互助行动,药架上的药品被取走又被补上,邻里真情不断传递。

    “最近,有不少老年居民打来电话,一方面是求助,一方面也诉说紧张的心情。”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华业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郑璐璐说,社区干部与居民们耐心沟通,同时把居委会的“库存”拿出来,按一盒连花清瘟、5只口罩、5份抗原检测试剂打包,放到有需求的居民家门口。

    药品订单,优先派送

    “马哥,我们这需要几只抗原,你那还有吗?”“没问题,我让小哥给你们捎过去。”在美团外卖上海环球港配送站,站长马亮的电话此起彼伏。

    “刚才求助的是一家我们合作的奶茶店,为保障骑手健康,站里备了一些常规药品,遇到有需要的客户能帮就帮。”马亮说。

    马亮说,11月底以来,站里的外卖订单量持续攀升,估计较往常增加了40%。同时,外卖员由于感染原因,只有不到70%在岗。“订单多了,骑手却少了,所以配送时间普遍延长,原来半个小时能送到的,现在要45到50分钟。”

    在部分订单超时的情况下,马亮要求站里的外卖骑手,遇到药店订单可以优先配送。“这种一般是有感染的情况,客户急着收货,我们会优先保障。”

    在中通快递上海徐汇南站网点,临近傍晚五点仍有不少快递员在忙碌。“我们网点一天进出港有2万多件,在区域内属于快递大户。目前网点60多名员工,阳了大概10多名。为保障每天的快件都能清掉,我们启动了夜间派件,最近每天要干到晚上十点多。”网点负责人杨波说。

    目前,徐汇南站网点的中通快递员每人每天要送400多件。杨波注意到,每个快递员每天承担的件量中,大约有二三十件是从各类网络药店发过来的。“这种快递我们都挑出来放在最上面,快递员可以优先配送。”

    尽管任务比较重,但很多快递外卖小哥都愿意用“举手之劳”帮助居民。美团外卖员王进表示:“最近我接到一个老客户电话,他想买水银温度计,但附近药店都没有。我说我跑的范围比较大,可以帮他试试,后来果然就买到了。”

    由于最近感染的人比较多,很多客户在取订单时,会特地给快递外卖小哥留言,不用当面交接,放在快递架或挂在门把手上就行。“我估计订单高峰期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大家互相理解,一定能共渡难关。”王进说。

    2022-12-22
  • 疫苗接种送上门 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连日来,集宁区常青街道积极推进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组织社区干部与医护人员为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人接种疫苗,不断提高辖区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为老年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最近身体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感冒发烧之类的症状?”“把现在吃的药拿过来我帮您看看。”12月14日下午,在常青街道五鹿社区陆家坝村,医护人员在居民家中仔细询问老人身体状况以及服药情况,翻阅老人病例,对老人是否可以接种新冠疫苗进行评估。社区网格长告诉记者,五鹿社区陆家坝村离市区较远,且多是平房区,居家老人较多,考虑到该村不少年纪大的居民外出接种疫苗不方便,常青街道便联合有关医疗机构通过上门入户的形式将疫苗接种服务送进社区,送到家中。

    接种疫苗后,社区工作人员还特别叮嘱了老人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尽可能地消除他们心中的顾虑。“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住的地方又离疫苗接种点远,来回跑真是有点费劲。现在疫情传播得挺厉害,今天我们打了疫苗心里也放心多了,感谢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79岁老人宋世金在接种完疫苗后感激地说。

    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前期已通过电话沟通、摸排走访,对辖区内60岁以上未接种新冠疫苗的老人开展了健康问询,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做了健康评估、风险排查和研判。“今天在接种现场,又通过身体状态再确认、接种后心理辅导,使得我们疫苗接种工作变得更加安全,也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

    接种新冠疫苗是现在预防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对老年人来说,也是避免重症、危重症乃至死亡风险的最佳措施。“老人们总觉得待在家里不跟别人接触就安全了,但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感染性太强,加上元旦和春节假期临近,家里难免会有人员流动,如果不接种疫苗势必会增加老人感染的风险。”社区工作人员说,辖区内很多老人都有接种疫苗的意愿。

    社区工作人员话音刚落,一旁刚接种完疫苗的80岁老人石翠花的儿媳便说道:“老人们愿意接种疫苗我们也安心了,这下过年孩子们回来也能好好陪陪老人了。”

    常青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还将加大对目标人群摸排力度,建立动态台账,精确研判、分类施策,确保不漏一人,应接尽接、能接尽接。同时,扎实细致做好上门接种服务,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接种疫苗,做到疫苗接种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记者海军通讯员赛娜)

    2022-12-21
  • 多地政府助力企业赴境外进行商贸交流,开拓国际市场 组团出海 提振外贸(经济聚焦)

    建设贸易强国,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举措,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迫切要求。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更大力度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增长点。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境内外商贸交流受到一定影响。在各地区各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各项政策适时推出,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外贸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近日,多地政府组织包机,助力外贸企业“出海”参展、会谈,成为稳住外贸基本盘的有益探索。


    ——编者


    江苏苏州——

    “大家的信心增强了”

    车间内,机械飞转,一条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厂房外,几辆黄色的叉车来回穿梭,将一箱箱即将出口到国外的产品装车发运……12月17日下午,江苏苏州伊塔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里一派热火朝天。“已经有快3年时间没这么忙了。公司参加了苏州经贸团包机赴日本之行,几天下来就拿到了3000多万元的新订单,现在工期排得特别满。”伊塔电器研发经理赵玉明说。

    时间回到11月17日,一个由88人组成的苏州经贸团从苏南硕放机场包机飞抵日本东京,这也是近3年来,苏州首次以团队形式赴海外进行商贸交流。通过组团包机,外贸企业能够抓住更多订单,把当地产品卖到全世界;与此同时,政府部门派出的招商小分队也在马不停蹄地开展精准招商,把优质项目、精英人才招引到苏州来。

    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招商局)局长吴晓莉是这次苏州经贸团相城区招商小分队成员之一。她告诉记者,近年来,相城经开区积极打造日资企业集聚区,越来越多的日资企业选择在这里落户。但近3年来,受疫情影响,一些日资项目进展不太顺利,有的甚至陷入停滞状态。

    工芸冲压是一家扎根相城经开区十几年的日资企业。最近一两年,公司需要增资扩产,但由于没法面对面洽谈,电话沟通了一年多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次去日本,相城区招商小分队一行人来到大阪市,拜访了工芸冲压在日本的总公司,双方围坐在一起,开诚布公地交流讨论。就这样,仅仅花了两个小时,双方就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在日本招商的7天时间里,苏州12个招商小分队拜访62家企业和机构,举办3场交流推介会,达成投资意向项目32个,意向投资额18.6亿美元;外贸企业拜访日本客户200余家,争取新订单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

    日本之行只是苏州经贸团包机“出海”的一个开始。12月9日深夜1点,随着一架搭载200多名乘客的东方航空公司客机从南京禄口机场的跑道上缓缓起飞,苏州商务包机欧洲行正式开启。

    “此次包机特意选择了深夜1点,就是希望一落地之后便能拜访客户。”苏州市商务局局长孙建江说。在欧洲的时间很短,但安排的活动超过了230场,拜访企业高层、举办招商活动……30个小分队深入欧洲各大城市,争分夺秒抢订单、招项目。

    这次欧洲之行,来自常熟的江苏长江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丽带了3个行李箱,其中两个装满了公司最新研发设计的产品。出发前,顾丽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争取到500万美元的订单。她没有料到的是,赴欧第一天,就从意大利都灵的老客户那里拿下了100万美元的订单。接下来的几天里,顾丽每天都行程满满,订单不断。此次欧洲之行,公司一共拿到了约1500万美元的订单,其中大约有1/3的订单来自新客户。

    12月18日,苏州赴欧包机团已回到国内。此次包机赴欧之行,苏州经贸团“满载而归”,30个招商小分队共拜访了325个企业和机构,现场签约项目37个,举办(参加)招商交流会29场,达成意向投资总额59.54亿美元。据苏州市商务局初步统计,随行的外贸企业拜访欧洲客户362家,获得订单约30亿元,主要为出口订单。

    前后不到1个月的时间,苏州两次集中包机“出海”,主动寻找市场和发展机遇。“我们要去推介苏州优良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生态和开放的胸怀。”孙建江说,“通过两次包机,明显感觉到,大家的信心增强了!”

    浙江嘉兴——

    “一次见面胜过千封邮件”

    12月4日,浙江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出发大厅,平湖爱丽贸易公司负责人徐益红,时隔3年重新踏上去日本东京的旅途。“这是我头一回乘坐政府组织的包机,此行我将参加在东京举办的亚洲纺织成衣展,真是充满期待。”徐益红说。

    在徐益红周围,各家外贸企业代表在政府专员指导下陆续办理出境手续。近3年没走出国门,大家纷纷拿出压箱底的产品,尽可能带多带全。“一次见面胜过千封邮件,企业想要生存下去,必须走出去。”一位服装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恨不得把公司仓库所有款式的衣服都带出去。

    这趟商务包机由嘉兴市政府组织,吸引了50家企业共计96人参加。团队在日本东京停留7天,参加亚洲纺织成衣展,开展商务拜访、考察、招商等活动。

    “今年7月,我们就想着包机出境,通过线上线下宣传组织,当时有80多人报名,可很快近一半企业就打了退堂鼓。”嘉兴市商务局局长张月琴坦言,“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对出国后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

    在张月琴看来,嘉兴外向型经济程度较高,让企业走出去,把客商引进来,对政府部门来说是当务之急,“想让企业大胆‘出海’,关键还是在于信心,政府必须做好服务。”

    为此,嘉兴市政府成立专班,为出行做足了准备。由嘉兴市商务局、外事办公室、卫健委组成的政府公务保障团全程参与服务保障,打消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飞机抵达东京时,离展会开幕还有两天半,不少企业负责人就赶往神户、大阪、名古屋等地拜访客户。

    3年没见到老客户的徐益红,行李箱里塞满了新产品样品。经过深入交流,她深受启发:“这次主要是了解日本成衣市场的新趋势,现在的日本年轻人偏爱环保产品,成衣原材料多为可再生棉等环保材料。”随后,徐益红第一时间联系国内供应商,打算调整接下来的生产策略。

    亚洲纺织成衣展开幕第二天,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员陆晨辉乘车赶往东京浅草区与意向客户见面。“开幕首日,公司展位就迎来了一单生意,取得‘开门红’,这几天我要把握机会多跑跑。”来到意向客户的专卖店,客户给陆晨辉详细介绍了产品和需求,由于面对面交流比较顺利,对方将需求布料样品打包,让陆晨辉带回国交给工厂做进一步研究。

    据介绍,嘉兴近期赴德法、日本经贸团组共开展各类商务活动近30场(次),拜访近50家企业和有关机构,争取意向订单金额超4亿元人民币,达成投资意向项目5个,意向投资额2亿多美元。

    “后续我们还安排了近百个团组,组织近万家企业出去抢客商和抢订单。‘双抢’活动为企业和海外客户搭建了载体,从长远来看,这项工作还要不断夯实。”张月琴说。

    广东深圳——

    “海外客户见面的意愿很强烈”

    “公司90%的客户在海外,受疫情影响,近3年我们主要通过视频会议和电子邮件跟客户联系。医疗耗材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海外客户见面的意愿很强烈。”前不久,通过电话,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参加国际医院及医疗设备展览会的深圳柏明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外贸总监陈杰泉告诉记者。

    近日,在深圳市商务局的组织下,包括柏明胜医疗器械公司在内的20多家深圳医疗器械企业相关负责人,从蛇口码头集体乘船至香港转机到欧洲,参加世界医疗设备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医院及医疗设备展览会,与海外客户面对面交流。

    “深圳组织若干场包机(舱)帮助企业‘出海’,充分发挥政策组合效应和部门联动作用,助力外贸企业抢订单、稳市场。”深圳市商务局对外合作处副处长吴月溪介绍,2022年深圳市商务局将68场境外展会纳入境外展览重点支持计划,常态化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已协助近1000家深圳企业组团“出海”,近期组织了6次包机(舱)出行。

    “本届国际医院及医疗设备展览会上,深圳以市为单位参加,无论是展位面积、参展企业数量和质量,还是科技水平,都是一次在国际同行面前的精彩亮相。”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王斌说,组建展团能够帮助行业内中小企业“出海”抢夺商机。

    在杜塞尔多夫,柏明胜医疗器械公司不但落实了1000多万欧元的订单,还与合作伙伴谈妥了未来3年的项目转移和开发合作。陈杰泉介绍,在本次展会上,中国企业的整体表现,让国外合作伙伴感受到了中国稳定的市场与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

    这次组团参展,深圳市先健心康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帅也收获颇丰。得益于公司过硬的产品,加上深圳展团的整体声势,80多个国外机构与邱帅进行了深入沟通,并表示愿意成为公司产品的区域代理。目前,公司从80多个国外机构中层层遴选出24个,作为国际化营销的第一步,同时也将近期海外销售占比从10%提高到30%。

    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马来西亚吉隆坡,深圳产品印尼展销中心和马来西亚展销中心日前正式启用,深圳产品供需对接会同时举办,70余家深圳知名品牌企业悉数上阵,吸引了大批当地采购商前来实地看货并现场洽谈对接。

    “企业参加政府组织的组团‘出海’参展,深圳市给予80%的机票补贴和50%的展位费补贴,这样的支持力度可谓罕见。”作为2022(雅加达)智能科技展深圳智能制造展团的一员,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海外营销总部副总经理兼区域业务部总经理刘党党表示,这次深圳科技企业不仅展示发布了中高端产品,向海外用户展示了“中国智造”的魅力,还与当地政府、商会达成了合作。“我们有信心将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开拓新市场,拓展新商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刘党党说。

    “2023年,深圳将组团‘出海’重点支持项目从68场增至105场,支持范围大幅提升,在政策上持续发力,进一步助力深圳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吴月溪表示。

    2022-12-21
  • 深刻理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核心内涵

    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前提与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了党对人才自主培养的坚定决心和坚强信心,体现了党对人才自主培养与科技自立自强之间相互关系的精准把握,为新时代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作为一个整体目标,更加强调系统性思维与全局性谋划,注重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及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协同推进。从培养标准来说,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进一步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意识,引导各类人才把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作为自觉追求,突出专业素质,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培养主体来说,既包括以教育系统、科研院所为代表的育人主体,又包括以企事业单位为代表的用人主体;从培养任务来说,既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卡脖子”技术领域,聚焦科技创新核心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骨干人才,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又要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需要,培养量大面广、能切实解决各类问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构筑稳固的基本盘,形成梯度性人才结构;从培养过程来说,既要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深层次机制障碍,细化匹配性政策支持,使人才集聚、评价、激励、使用等关键要素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切实解决激励保障不足、“现抓现用”、评价简单量化等突出问题,又要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健全完善长周期、全过程培养机制,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使人才培养的根系更加发达,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有力支撑体系。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具有鲜明的指向,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规模优势、党管人才的独特体制优势、人才队伍累积的基础优势及国家事业发展急需各类人才的广阔舞台优势,把我国的人才竞争优势牢固建立在主要依靠自主培养的坚实基础之上,把人才队伍发展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人才队伍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走好新时代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同样要靠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自力更生,勇毅前行。从“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到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承担新一代载人航天及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人才团队,都是我国自主培养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的杰出代表。当今世界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人才竞争不断加剧,加快人才自主培养的变革,既是针对西方发达国家严格限制前沿技术和智力资本流入我国、海外引才面临复杂严峻局势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更是着眼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选择。大量事实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掌握“硬核”科技的高精尖紧缺人才同样如此。在加大力度面向世界引才聚才的同时,更要重视本土人才自主培养,消除“自主培养不如引进现成人才成效直接、产出更快”等错误认知,实现高层次引进人才和自主培育人才平衡发展,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奠定更可靠、更坚实的基石。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更加凸显了质量导向,把质量提升作为人才自主培养的首要目标。没有人才竞争优势,就不可能赢得大国竞争主动。面向未来的人才竞争,必然是人才培养的水平竞争,比拼的核心是人才发展的质量。在战略目标直指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一新的历史坐标中,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已向重质量、重能力、重贡献转变,加快人才战略的进阶升级、打造人才创新“能量极”,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互动问题,是大国复兴和建设世界强国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路径。



    教育系统是人才自主培养最重要、最基本的依托,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使命。要深刻认识和领会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教育强国的本质要求,以高质量推动教育发展,并用高质量发展检验教育工作成效。高等院校应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布局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学业评价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力度,构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学科支持体系、科研支持体系与评价支持体系,使人才供给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要求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契合。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方面担当更大责任,既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把勇闯科学探索无人区作为奋力奔跑的新赛道、把敢啃技术攻关“硬骨头”作为人才锤炼的“磨刀石”,形成重大科研成果突破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乘数效应;又要高起点布局、高强度支持基础学科建设,进一步强化基础人才培养的前瞻性思维、战略性思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样是基础教育新阶段的重要使命,应更加重视学生探究热情激发、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扩大高天赋学生、各类偏才的自由发展空间,警惕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强竞争、弱选拔”“强大众化、弱针对性”的发展态势。

    进一步发挥政府对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在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既要进一步提升政府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能力,主动回应全球人才供应链挑战及经济发展动能转换需求,将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的目标、措施纳入政府规划及政策程序,立足国内构建全链条人才开发格局、搭建高能级人才集聚平台、形成一流人才生态网络系统,又要坚持领域聚焦和需求导向,选择适合政策工具,采取更有针对性措施,增强制度有效供给,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激活本土人才成长的“一池春水”。与此同时,要赋予高校和企业更大自主权,有效发挥市场驱动、用人主体在人才自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更加突出高端青年人才的自主培养。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发明创造最佳时期是25岁到45岁,162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做出代表性工作成果的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新世纪以来诺奖得主取得标志性成果的平均年龄约为41岁。承担我国“两弹一星”研制的23位科学家,当时平均年龄也不到40岁。截至2021年年底,日本共有2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25位获奖时为日本国籍,20位是2000年后获奖。日本之所以21世纪出现“自然科学诺奖井喷”奇迹,与该国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机制密切相关。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力量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更加自信地把青年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培养作为重点,最大限度激发其成才潜力与创新活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造就规模宏大、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青年人才队伍。

    2022-12-20
  • 光明网评论员:把对医护人员的关爱落到实处

    近日,全国多家医院相继报告“减员严重”,有的医护人员感染康复后立即返岗,有的没有完全康复就第一时间返岗,还有的轻伤不下火线,一直坚守在岗位上……面对激增的就诊患者,有的医疗机构不得已号召医护中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坚持工作,以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疫情三年来,医护人员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疫情发生之初,他们白衣执甲、义无反顾,始终冲在第一线救治患者;在常态化防控阶段,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全身心投入日常诊疗服务。而当前,随着防控政策不断调整优化,各地感染高峰陆续到来,医院短期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是对我国整个医疗系统的“大考”。面对艰难局面,许多医护人员奋力坚守,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高尚的职业操守。

    在特殊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理当得到厚待。面对即将到来的“真正的就诊高峰”,面对急诊室和发热门诊门口排着的长队,医护人员恐怕未来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得到充足的休息。当前已无可能再组织大范围的跨省医疗援助队,各地医护人员只能在危急时刻奋力坚守,挺膺负责,守护一方百姓平安,他们在这个危急时刻的勇敢担当,应当得到除了职业荣誉感之外的合理激励,这是应当且必须的。

    把对医护人员的关爱落到实处,不仅是道义所在,也关乎医护人员应得的合法权益。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作出部署,强调要支持医疗机构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条件保障,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落实激励保障政策等。如果说面对即将到来的感染高峰,各地医疗机构在紧急状况下只能号召医护人员承担更大责任、付出更大努力、作出更大牺牲,那么就更应当落实激励保障政策,用实打实的真金白银犒劳医护人员,不能让医护人员拼命又寒心。

    从长远而言,关爱医护人员,按照工作实际激励一线医护人员的做法应当常态化、制度化,这也是这场疫情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医护人员始终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但他们本身也是群众的一员,应当让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被看见、被承认、被尊重,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更好地治病救人、履职尽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真正在全社会营造出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得失,也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从这个角度而言,尊医重卫,关爱医护,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期待广大医护人员在未来一两个月的艰难时刻里迎难而上,守护好公众健康;也期待在春暖花开之时,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鲜花与掌声。

    2022-12-20

  • 首 页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