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广东、重庆、四川 向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本报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朱竞若、王昊男)12月14日,在北京市顺义区光明街道,一场面向基层青年党员的视频宣讲,正通过网络火热开展。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北京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通过市领导带头讲、各级宣讲团集中讲、代表结合感受讲、线上线下一起讲等形式,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出席党的二十大的代表回到工作岗位后,纷纷结合亲身经历与感受开展宣讲。在京东公司,宋学文代表利用早会时间与线上线下100多名同事谈收获;在中关村村史馆,易彦代表与来自海淀区社区、教育、“两新”组织等领域的代表交流心得……鲜活的宣讲,激励着广大基层干部群众。

    北京市组建了“首都高校师生宣讲团”“首都高校博士生宣讲团”等特色宣讲队伍,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引导广大青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北京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宣讲,与企业在新赛道的创新探索互动,相得益彰。企业家们表示,要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新贡献。

    北京市还遴选优秀理论专家以及百姓宣讲作品、传统曲艺作品,组建6支队伍,深入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重大革命纪念地等基层单位进行宣讲。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开展各级各类宣讲近5000场,受众约130万人次。

    本报广州12月18日电(记者程远州)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以来,广东省组建各级各领域宣讲团2121个、宣讲团成员3万余人,深入机关、社区、农村以及企业、工矿生产一线开展宣讲活动,在南粤大地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面对面、互动式的宣讲交流,引发听众共鸣。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党的二十大代表、该院院长余纳的宣讲,为医护人员鼓劲提气。在深圳书城南山城,南方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中心的滕明政宣讲结束后,不少市民上前交流学习体会。在云浮市,当地组织包括领导干部、专家、群众的“万人万场”宣讲矩阵,结合村里、社区等身边事进行宣讲。

    结合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宣讲形式丰富多样。在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宣讲深入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让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在中山市工人文化宫内,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邮政质监员韦艳梅向职工代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市12万名职工在线观看直播;在肇庆高新区的产业园里,工人们兴致勃勃地围观智能巡航的“宣讲小红车”,拿出手机扫码观看微宣讲视频;在革命老区梅州市的百年榕树下,宣讲员用客家山歌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截至目前,广东省共开展宣讲活动4.2万场,线上线下听众954万人,宣讲视频网络点播1851万次,宣讲新闻网络阅读播出达1.9亿次。

    本报重庆12月18日电(记者王斌来、刘新吾)“大飞机,遨蓝天……”近日,重庆市南岸区迎龙镇武堂村的院坝里,歌声、快板声、管乐演奏声此起彼伏、声声入耳,这是南岸区以舞台演出等形式,向村民生动阐释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重庆市组织66人的市委宣讲团分赴各区县、市级部门、国有企业和高等院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约1000人的市级宣讲队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网络,深入各行各业,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重庆市各区县也积极行动,根据基层实际创新宣讲形式,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大渡口区选派学校教师、企业骨干、热心群众等,组成“理论快递”宣讲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同时,群众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点单”选择宣讲内容及人员。

    璧山区来凤街道组织摩托车志愿服务宣讲队,以金钱板、三句半等形式,用小故事讲清楚大道理,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组织志愿者走村入户,将录制好的顺口溜等通过喇叭巡回宣讲,提升了宣讲的吸引力和覆盖面。

    截至目前,重庆市累计组建宣讲队伍4100余支,开展线下集中宣讲5600余场,直接受众22.63万余人次。

    本报成都12月18日电(记者王明峰)“碧水潺潺,芦苇荡漾。听周边虫鸟鸣唱,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鲁家滩湿地公园,区“向阳花”基层宣讲队队员李凤、胥兵打着金钱板,正以温江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为案例,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温江区万春镇高山村党委书记颜泽菊听后说,宣讲队队员从小切口讲大主题,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川全面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组建四川省委宣讲团,分为15个分团,包括市(州)宣讲分团、省直机关宣讲分团、高校宣讲分团、企业宣讲分团、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宣讲分团、劳模工匠宣讲分团等,赴各地各部门开展集中宣讲。为提高宣讲针对性,遴选153名专家学者组建宣讲专家库,依据13个宣讲主题确定153个宣讲题目,为各地各部门提供“菜单式”宣讲服务。

    为提高宣讲实效,四川省明确,宣讲队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村庄社区、产业基地、工厂车间、文化广场、学校医院等基层一线实地宣讲,重点把宣讲活动延伸到边远地区党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党员、老党员等党员群体,做到有形有效全覆盖。四川还发挥“理响成都”“知客”“巴山挎包”等“一地一品”基层理论宣讲品牌作用,采取云讲堂、三句半、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截至目前,四川省共宣讲3.1万余场。

    2022-12-19
  • 开展中医药服务 引导群众做好健康管理

    近日,内蒙古多地多个专业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向社会发布新冠肺炎中药预防和治疗方剂,引导市民群众进行中医健康管理以及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免疫力。


    “面对疫情,中医蒙医教您如何保健养生。”连日来,乌海市蒙医中医医院每天都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健康管理指引相关内容,向市民公布食疗预防方,引导市民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提升自身免疫力。

    “防新冠汤:生姜6片、红枣6个(切碎)、大蒜7瓣(切碎),加约2500ml水,煮20分钟即可。其主要功效:健脾养胃、温阳解毒;使用方法:1次1碗,1天1次,饭后30分钟温服。”12月9日,在该院推出的健康管理指引第一辑中,食疗药膳、代茶饮、中医药预防治疗等内容详尽。文章一经发布,引得市民积极转发。在该院推出的健康管理指引第三辑中,还以视频+图文的形式向市民普及了八段锦的锻炼方法。

    据介绍,根据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实践,乌海市蒙医中医医院制订了中医(蒙医)健康管理工作指引方案,定期通过微信平台面向公众推出中药预防、代茶饮、食疗药膳、防疫香囊、艾灸、中医养生八段锦等内容,引导市民进行中医健康管理,保持身体健康。

    为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人民医院在中医科开展“新冠防治中医药服务”。该院新冠防治中医药专家组针对最多见的症型分别制定了预防和治疗新冠的协定处方,预先调剂和熬制好了一定数量的中药,并在康复楼一楼设置了“一站式”服务,适宜的患者诊后可直接取药,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

    据了解,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鄂尔多斯市中医医院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和《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相关内容,结合目前鄂尔多斯市的气候、季节、人群特点及对全市阳性患者、隔离点有效治疗的中医诊疗经验,经中医专家组认真研究,制定了《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并将协定预防方剂和5个治疗方剂向社会公布,方便群众及时购买和使用中药,为健康鄂尔多斯贡献中医药力量。(记者王玉琢郝飚海军)

    2022-12-19
  • 全方位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访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基层科科长吴东东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开展新冠重点人群健康调查的通知》,要求尽快摸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底数,充分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方便及时、精准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呼和浩特市如何落实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调查工作、调查后怎样进行分类、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哪些健康管理服务,记者为此采访了呼和浩特市卫健委基层科科长吴东东。


    吴东东表示,呼和浩特市建立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信息数据库,按照分级分类救治的原则设置系统功能。还牵头与民政、医保及相关数据系统进行对接,导入新冠疫苗接种、养老信息、医保信息等系统中关于老年人及基础疾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筛查,形成基础数据包下发各旗县区与社区“六本台账”进行比对。经过摸底排查,呼和浩特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约38万人左右,目前已调查完善信息30余万人,12月20日前完成调查工作。

    吴东东说:“摸清底数进行三类人群分类,重点人群包括年龄<80岁、基础疾病不稳定的老年人,年龄≥80岁、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透析治疗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失能老人;次重点人群包括年龄<80岁、基础疾病稳定、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或年龄≥80岁、无基础疾病或基础疾病稳定、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一般人群包括年龄<80岁、基础疾病稳定、完成全程疫苗接种的老年人,或年龄<80岁、无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等。按照分类占比,重点人群占10%左右,次重点人群接近20%左右,一般人群占70%左右。”

    吴东东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重点和次重点老年人进行专档管理、健康监测,辖区医疗机构对口负责养老院等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监测,确保健康监测全覆盖;将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等特殊人员健康监测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做好医疗服务保障;通过网格微信群等方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联系方式通知到每一个重点人群,确保能够及时取得联系;将居家治疗人员纳入网格化管理,给予抗原检测、对症治疗和口服药指导;全市1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发热诊室,配备医务人员和设备,每个机构公布2部咨询电话,24小时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发挥医联体(医共体)的支撑作用,向医联体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派出呼吸、感染、中医等相关专业医师和院感管理人员,采取驻点出诊、指导、远程医疗等方式提高基层医生对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常用药品、抗原检测试剂等储备,满足居家治疗人员用药和健康监测需求;近期将上线京东健康搭建的呼和浩特市官方疫情防护平台,向社区居民提供包括外埠医生24小时在线新冠问诊、同城购药、线上药房的服务,同时打通呼和浩特市本地互联网医院,后续为居民提供疫情防控咨询、用药及科普等服务。(记者梅刚)

    2022-12-16
  • 户厕改造让百姓生活更舒心

    自从安上了冲水马桶,临河区白脑包镇水桐树村村民陈冬梅着实轻松了很多。“原来,我们就在院子里用砖头圈起一个旱厕,连顶棚也没有,雨雪天上厕所特别不方便。现在家里建了水冲厕所,再也不受雨淋雪冻了。”陈冬梅高兴地说。

    陈冬梅家里的卫生间面积大约1.5平方米,安装有暖气片、热水器、冲水马桶等。陈冬梅说,临河区政府按照统一标准,给她家补贴2000元安装玻璃钢化粪池,配套建设排污管道等设施,自己只掏1000元就用上了水冲厕所。她说:“现在政府帮助解决了上厕所问题,我们的生活更舒心了。”

    据介绍,“厕所革命”开展以来,白脑包镇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的原则,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农民代表到样板厕所建设点观摩考察等多种宣传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为改善人居环境贡献每个人的力量。如今,全镇80%的农村常住户用上了水冲厕所。

    与白脑包镇相邻的干召庙镇针对各村的不同情况,建设了室内水冲、室外水冲、双坑旱厕等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改造,让农户使用更方便。“我们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厕所改造,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干召庙镇镇长乔晓庆说。

    走进杭锦后旗沙海镇南园新村杨先柱的家,记者看到卫生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异味。“以前村里的厕所都是简陋的旱厕,老人和孩子上厕所很不方便。”杨先柱想起以前的旱厕直摇头,“如今沾了‘厕所革命’的光,政府补贴资金,给每户建了一个化粪池,让我们用上了水冲厕所,不但干净卫生,而且特别方便。”

    据介绍,在实施“厕所革命”的过程中,巴彦淖尔市推动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探索粪污肥料化、污水达标排放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推广污水无动力处理、堆肥和有机肥生产等方式,杜绝随意倾倒粪污现象。今年,巴彦淖尔市已新建户厕12.7万余户,其中水冲厕8.65万户、卫生旱厕3.86万户、ECO方便器0.18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7.53%。(记者薛来)

    2022-12-16
  • 湖北:哪里有群众 就在哪里讲

    “武昌周周讲,今天我来讲”。年过七旬的邓广东,是武昌周周讲宣讲团的成员。时不时去武昌区红巷转上一转,有时志愿讲解,有时参演红色情景剧,有时走走看看打磨腹稿。

    他讲述农民运动讲习所、中共五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等红色遗址背后的党史故事,被人亲切地称为“红巷爷爷”。

    近日,邓广东走进武汉理工大学,向同学们讲述了“红色一条街”的历史,通过贺页朵的24字入党誓词、夏明翰的三封家书以及黄旭华院士的忠孝故事等,带领学生感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

    “‘红巷爷爷’是有600多名成员的武昌周周讲宣讲团队的代表。”武昌区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李雪枫介绍,武昌周周讲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设立区级主讲堂,在街道和区直单位设立25个子讲堂。子讲堂不拘一格,哪里有群众,哪里就可以开讲,群众有什么困惑,就讲解什么问题,让党员群众既“听到”又“听懂”。

    “我们努力把党的创新理论,用群众语言讲,让居民坐得住、听得懂。”武昌周周讲宣讲团成员、南湖街中央花园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张淑静说。

    连日来,湖北以各级党委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和部门行业多样化宣讲队为主体,重点组织“五路大军”进基层,驻村干部下沉党员就地讲、青年骨干交流讲、专家学者专题讲、文艺工作者巡回讲、先进典型示范讲,推动宣讲队伍、资源、活动“三下沉”,实现“十讲十进”宣讲全覆盖,让宣讲“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遍荆山楚水。

    2022-12-15
  • 辽宁:讲好身边事 群众听得懂

    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氛围热烈的宣讲会正在进行。讲台上,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充满激情地向讲台下的青年人解读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的部署,咱们牡丹社区之前是典型的老旧小区,老旧小区改造一开始就坚持问计于民,‘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都是居民说了算。”王晖的宣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今天的报告真‘解渴’,回去后我也要讲给同学们听。”沈阳市皇姑区珠江街第五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王亚茹对记者说,“为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学校组建了‘红帆’思政宣讲团,以‘微党课+大讲堂’的线上线下组合方式,走进校园、深入社区,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

    连日来,沈阳市皇姑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会以及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宣讲阵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身边发生的故事,积极组织面向基层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不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延伸到基层一线、传播到群众心里。

    “下一步,我们将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为主线,推出‘一问一答二十大’等系列座谈节目,紧密联系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在全区上下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沈阳市皇姑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负责人王浩对记者说。

    2022-12-15
  • “丁香扎根计划”实现3.17万人留呼就业创业

    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12日电(刘艺琳)据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消息,“丁香扎根计划”自2022年4月启动至今,已先后组织开展招聘会20余场,为求职者提供近3万个就业岗位;举办线上就业指导讲座23场,共计覆盖5所高校、8000余名毕业生;事业单位招聘2170人;开发政府购买服务岗位4000余个;举办创业大赛,评选出18名获奖选手;为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25万元;开展创业培训1261人次;编制开发“就业青城”线上招聘平台等。截至11月底,共实现3.17万人留呼就业创业。

    据了解,“丁香扎根计划”目的是通过具体行动举措,大规模吸引留用广大高校毕业生和青年优秀人才,确保三年完成十万大学生留呼、回呼、来呼就业创业,推动实现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丁香扎根计划”紧扣高校毕业生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及发展规划,紧贴大学生就业创业、租购房补贴、服务便利化等现实需求,组织实施“职场引航”“情系首府”“万岗招聘”“首创助航”“引贤纳智”“技能提升”“基层成长”“服务创优”八项行动。通过进校园宣讲、拓宽就业渠道、打造优良创业环境、扩大事业单位招聘数量等举措,吸引广大高校毕业生热爱首府、扎根首府,建设首府。

    2022-12-14
  • 锚定五大任务 贡献教育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教育系统坚持强基固本、守正创新,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从规模到质量发生了历史性跨越发展。下一步,自治区教育系统将如何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四次全会要求,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贡献人才力量?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黄雅丽。


    黄雅丽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教育工作战略谋划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我们将持续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成一批大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推出一批精品教学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黄雅丽说。全区教育系统还将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建优做强国家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材研究基地、课程创新中心、研学实践基地,产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建设自治区语言文字专家智库,培养一批国家级语言文字骨干专家,到2025年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等,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

    黄雅丽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与实践证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基础,而教育是根本。锚定五大任务,我们将全面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大边境地区教育投入力度,巩固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新建或改扩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求。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为国家和自治区战略发展源源不断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对接自治区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加强与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模式改革,会同发改、科技等部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人才集聚功能,不断提升自主育才和协同育才能力。用好用活国家和自治区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和培育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高端人才。

    此外,全区教育系统将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紧扣产业链部署教育链,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农畜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25年理工农医类专业达到70%左右。推动职普融通、科教融合、产教融汇,加快推进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在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布局100个以上现代产业学院,在相关领域优势特色明显的高校布局建设智慧农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和稀土、能源、新型功能材料等专业特色学院。着眼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依托高校优势学科,探索创建未来科技产业园,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精准对接黄河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和北方防沙带等区域战略人才需求,加大涉农涉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重点支持内蒙古大学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建设,打造高水平生物学学科群。推进建设草食家畜生物育种、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草业创新等高校创新平台,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关键技术瓶颈。全面提升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水平,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推动高校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打造“留学内蒙古”品牌,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我们还将以教育评价改革引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建设内蒙古‘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和教育专网,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助力内蒙古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内蒙古教育力量。”黄雅丽说。(记者刘志贤)

    2022-12-14
  • 辽宁、湖北、陕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向基层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本报沈阳12月11日电(记者刘洪超)在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东哨镇的党群学习室内,气氛格外热烈。党的二十大代表、六官营子镇西南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淑红,正向50多名乡村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基层一线的代表,我要把党的好政策传递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用实干绘好乡村振兴新画卷。”刘淑红说。


    在沈阳,党的二十大代表、沈阳市苏家屯区解放街道办事处主任吴书香已经为沈阳的机关单位、社会组织作了20多场宣讲,线下线上听讲的党员干部群众超1.3万人次。

    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辽宁省就迅速行动,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全面部署。辽宁省委办公厅印发宣讲工作方案,省级领导同志带头讲,党的二十大代表积极讲,全省五级宣讲体系理论骨干和宣讲志愿者广泛讲,“百万党员”就近讲,用好网络新媒体和大喇叭等平台讲。

    鞍山市“五老宣讲团”的144支宣讲队伍、568名老同志活跃在基层宣讲一线,抚顺市开展“互动式宣讲会”等特色宣讲活动,锦州市组建起由838名宣讲员组成的149个特色宣讲团,铁岭市铁岭县在全县217个行政村、855户农民家里创办“炕头学堂”开展宣讲,阜新市组织“百行千人进万家”基层理论宣讲团队。

    截至目前,辽宁省共组织宣讲28380余场次,直接受众411万余人次。

    本报武汉12月11日电(记者李霞)几张板凳,围坐一圈。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罗田县委宣讲团成员、宣传部长熊庆把“移动讲堂”搬到了文家庙村小广场上,向村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畅谈乡村发展。

    群众在哪里,宣讲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罗田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移动讲堂”为主要形式,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社区广场、生产车间、文明实践站所,用“家常话”讲清“大道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入百姓家。

    湖北各地组建了由各级党委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和部门行业多样化宣讲队组成的“两团多队”,推动宣讲队伍、资源、活动“三下沉”。

    走进高校、深入乡间,湖北创新推出“院士宣讲”活动,结合重大科技成就与科学家精神等,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青年科研人员、种植户身边。组建全省劳模工匠宣讲团,在车间开设“板凳课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班组、送到一线工人身边。

    湖北重点构建驻村干部就地讲、青年骨干交流讲、专家学者专题讲、文艺工作者巡回讲、先进典型示范讲等5种模式,找准群众关注点、兴趣点,创新宣讲形式和载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遍荆山楚水、深入千家万户。

    截至12月8日,湖北省共组建8060支宣讲队伍,其中各级党委宣讲团175支、青年宣讲队伍167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宣讲63474场,直接受众超1529万人次。

    本报西安12月11日电(记者高炳)近日,陕西省合阳县文明实践宣讲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首场宣讲报告会在坊镇渤海社区拉开帷幕。社区党组织书记主讲惠农政策,书法志愿者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词句创作书法作品……宣讲现场活动丰富,大伙儿热情高涨。

    “这些方式非常好,讲到了我们的心坎里。”社区居民李乾元感慨,“现在买菜办事、看病拿药,都方便得很。是党带领老百姓创造了美好生活。”

    连日来,陕西以“1+3+N”模式组建宣讲团,在全省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宣讲。“1”是组建省委宣讲团,开展示范性宣讲;“3”是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宣讲团、媒体总编宣讲团、文明实践宣讲团,开展分众式宣讲;“N”是组建各行业、群体宣讲团,开展多样化宣讲。

    “各宣讲团深入三秦大地,走进村镇、社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基层、走进群众。”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西安市临潼区骊山新家园社区举行的“板凳会”上,居民除了在家门口听宣讲,还就社区相关议题进行讨论、参加爱心义诊等服务活动。

    截至目前,陕西省共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6.3万余场,覆盖受众900余万人次。

    本报乌鲁木齐12月11日电(记者李亚楠)一场雪过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七十七团赛音山草场上传出欢快的冬不拉弹唱声。由七十七团九连“两委”成员组成的“马背宣讲队”,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连日来,兵团各级以“领导干部示范讲、专家学者系统讲、宣讲团分级讲、基层群众互动讲”的宣讲形式,把政策解读与群众身边的喜人变化结合在一起。

    宣讲注重针对不同受众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第十师北屯市军垦街道秋水路社区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线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教研室让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时间进教案、进课堂;在一师二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小分队利用职工群众休憩间隙开展宣讲,“结合我们关心的乡村振兴、农业生产、教育医疗等内容,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部署新举措进行宣讲,我们心里更亮堂了。”二团十五连职工符友中说。

    在基层连队、牧场,宣讲队通过“毡房式宣讲”“家常式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传递到家家户户。在第三师托云牧场,宣讲队队员挨家挨户为群众传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医疗以及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内容。第二师三十七团注重以“竞”激发学习热情,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网上知识竞赛。第四师六十三团幸福社区将宣讲与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结合在一起,密切党群关系。

    截至目前,兵、师、团三级共宣讲6000余场,受众50余万人次。

    2022-12-12
  • 浙江:聚青春力量 讲身边变化

    近日,浙江省委就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开展“六学六进六争先”学习实践活动作了部署。巡回宣讲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由全省32个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领衔,近百名宣讲名师、青年宣讲员分成16个小组,组成巡回宣讲团,走进乡村社区、高校企业、基层单位,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巡回宣讲。


    如今在浙江,越来越多的00后成为宣讲生力军。衢州市把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品牌升级为“8090+”,吸纳00后及其他领域新生力量,打造一支“市内+市外”“专业+业余”“专家+青年”的宣讲队伍。龙游县广泛吸收文艺骨干、企业职工等有志于从事理论宣讲的人员,在乡村社区开展形式活泼的宣讲。柯城区整合区、乡镇(街道)、部门(单位)成立的“8090+”宣讲直播联盟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已经收获了近百万点击量。

    宁波市还创新开展了“情系二十大说说心里话·今天我发布”系列活动,邀请新型农民、蔬菜水产经营户、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城市摄影师、公交司机这样的“草根”成为新闻发布人,讲述身边变化。

    2022-12-09
  • 广西:讲给青年听 带着青年学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关心问候,到最近的申遗成功,六堡茶的清香正在飘向全世界。”在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六堡茶生产基地内,梧州市长洲区教育团工委书记梁东霞手拿茶包,向青年朋友讲述着六堡茶的故事。

    这是广西共青团“80、90、00后”宣讲团党的二十大精神巡回宣讲的一个缩影。连日来,从企业社区、机关学校到村头巷尾,青年宣讲团成员们一边深入学,一边深情讲,助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八桂大地生根开花。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礼堂,广西汽车集团装备制造工段长、特聘高级专家谢评周,向母校的同学们讲述自己10年间,从一名一线装配钳工快速成长为公司拔尖技能工匠人才、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柳州市先模创新工作带头人的经历。

    “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艰苦奋斗、敢想敢为,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评周的一番话,让青年学生深受鼓舞。

    青年讲给青年听,青年带着青年学。一个多月来,广西共青团广泛组织全区各级团干、党的二十大青年代表、青年典型等,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两新”组织、进网络,用“青言青语”讲活党的二十大精神,目前已累计开展宣讲近900场,覆盖团员青年8万余人次。八桂大地处处可见青年身影,处处可闻青春之声。

    2022-12-09
  • 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李杰: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事

    李杰(右)到社区实地查看疫情防控重点人员档案。


    清晨,前往赤峰市医院的众多车辆,在昭乌达路专设的通道上有序排队入院。


    “以前来这儿看病,一想到停车就头疼。自从开通了这条通道,不仅解决了停车难问题,也缓解了附近堵车的现象。”市民张志东说。


    这项惠民工程,是李杰担任哈达街道党工委书记后倾力解决的群众反映的问题之一。“我第一时间协调市交警支队、市医院、红山区综合执法局、中兴智能停车等单位,在会场作图、到现场实地查看,经过多次研究、沟通,在昭乌达路专设了一条通往市医院的通道,并在通道南端与长青街交汇处开设入院卡口,保障车辆排队有序入院。”李杰介绍道。


    今年45岁的李杰先后在红山区区委办、乡镇街道等多个岗位任职,无论走到哪儿,他都兢兢业业。


    2021年10月,李杰任哈达街道党工委书记。该街道小区建成时间久、设施设备老化、功能不完善,群众对老旧小区改造的呼声很高。如何让哈达街道的老百姓过得更舒心,是李杰到哈达街道工作后研究最多的问题。他根据街道实际,第一时间将提升老旧小区治理服务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解决建筑物破损、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改造施工过程中,他主动倾听居民意见,请居民当“规划师”,力求制定最优改造方案。由于需要征拆部分群众的附属棚厦,有的群众一时难以接受,思想上抵触情绪较大,他就逐家逐户跟居民们讲政策,说明利害关系,讲理讲情更讲法,最终497户棚厦全部顺利拆除。


    如今的哈达街道,处处焕发新活力。


    然而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参与者之一,在李杰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如何高质量完成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是他努力工作的方向。


    李杰认真研究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要求,全力补短板、攻难点,仅2022年上半年就翻新硬化路面4100平方米,整改乱堆乱放、私拉电线、阻塞消防通道等问题300余个,清理垃圾4200余方,让老旧小区换上了新容颜。


    社区物业管理水平在创城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杰紧盯单体楼“物业与居民业主矛盾”热点,通过闲置资产盘活租赁,解决了万源德社区糖厂楼物业管理资金问题;同时积极探索“联单成片”管理模式,打通百柳社区房产小区和百兴园小区的间隔围墙,促成小区共享统一化、专业化物业管理服务;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协商议事制度为载体,搭建起居民自治平台,促成钟楼社区农业局楼“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的自治模式,街道物业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9月22日,李杰被命名为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面对这份荣誉,他说:“这既是一种激励和肯定,更是一种责任和鞭策。未来我将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回馈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记者王塔娜)

    2022-12-08

  • 首 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