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生态的“藏蓝卫士”

    深秋的罕山五彩斑斓,白桦树枝干如银、黄叶流金,矫健的野生马鹿在林中奔跑跳跃,构成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卷。


    国庆期间,通辽市扎鲁特旗公安局罕山林场派出所的民辅警依然在山路上巡逻,守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据了解,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扎鲁特旗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麓,总面积91333公顷,有大鸨、金雕、棕熊、马鹿等珍稀濒危动物及龙胆草、刺五加等100余种野生中药材,是目前保存较完好的天然次生林区域,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内蒙古东北地区最重要的北疆生态屏障,连续50余年未发生重大事故。


    罕山林场无人区海拔1000多米,年平均气温零下3摄氏度,高寒积温低、昼夜温差大,气候恶劣。民警们每天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在这个总面积147万亩的无人区巡逻,每次出发前,他们都会在国旗下敬礼宣誓,伴随着“藏蓝卫士,恪尽职守,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确保生态安全”的铮铮誓言,开始一天的巡逻。巡逻路上,除了偶尔忽闪而过的野生动物,剩下的只有耸立的树木和陡峭的山路,每一个脚步,都见证着民警们为国守护的自豪和坚守,正如他们自己说的那样,“在这里当警察,守护北疆生态屏障,就是驻守的意义。”


    巡逻任务的第一个目标“白桦林”在海拔500米左右的敖包山上,十几个小时的巡逻时间,民警们大部分时间都需要下车步行巡逻,对辖区的40多处重点区域进行巡护,查看是否有火苗、偷猎、盗挖野生药材等情况,及时排除隐患。


    “我第一次带队巡逻是冬天,漫天大雪把便道盖得严严实实。”所长刘光宝回忆道,当时,前方仿佛到处都是路,却又找不到路,他只好带着一名队员在没过膝盖的雪地蹚路,巡逻车紧随其后边摸索边前行,经过长达18个小时的艰难前行最终安全返航。


    午饭时间,民警们从背包里拿出早上在食堂蒸好的馒头和榨菜,围在山顶吃午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顿饭吃得温馨又愉快。巡逻路上,一棵棵大树被风刮倒在防火道路上,最大的一棵树两个人才能围过来。刘光宝立即组织民警,清理道路上的障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清理完这条路上所有的“风倒木”。


    民警布和毕力格驻守罕山林场30年,曾亲眼看见过30多米高的大树被白毛风刮倒,目睹过同事被白毛风刮出几米远,也亲身经历过从几十米高的山坡上滑倒……民辅警们守护着罕山林场数十载,每个人的故事都温暖感人,他们累计巡逻里程高达450余万公里,连起来可绕地球赤道107圈。


    派出所辅警王北刚来时,好奇大家为什么每次出去巡山都要向国旗敬礼宣誓,所长刘光宝告诉他,这是在向祖国和人民汇报:在大兴安岭南麓,罕山林场深处,有一群“藏蓝卫士”守护着祖国的北疆生态屏障。


    “那时候,我并没有理解所长说那些话的意思。”王北说,直到去年的除夕夜,新年的钟声响起时,王北跟同事们站在风雪中,庄重敬礼,一遍又一遍高声喊“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激昂的声音响彻林区,王北胸中为国效力的热血豪情油然而生,他也理解了刘所长。


    去年年底,民警布和毕力格因工作调整离开了罕山林场,临走前,布和毕力格独自来到敖包山,向敖包山敬礼,眼泪夺眶而出,守护了30年的这片山林是他心中无法割舍的牵挂。不久后,罕山林场派出所又迎来一批新兵,远处的敖包山将继续见证“藏蓝卫士”的不变誓言。(记者郭洪申薛一群)

    2022-10-09
  • 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王立梅:担当作为没有休止符

    王立梅参加新闻发布会宣传解读人才政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记者走进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技处处长王立梅办公室,只见案头上放着“送政策进高校进科研院所”的材料。“现在主要是在忙这个。”王立梅说,“近年来,自治区出台了多项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但部分政策真正落地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近期要组织送政策活动,到多个单位宣讲政策,听取意见建议,积极盘活现有人才政策。”


    “说话清脆、办事干练,是个笃行不怠的‘行动派’!”熟知她的人如此评价。王立梅在自治区人社厅系统工作近30年,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奋战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工作的最前线。


    在王立梅的字典里,她“敢”字为先,勇于担当,巾帼不让须眉。在办公室工作期间,她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撰写的多篇文章被《内蒙古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报刊采用。在自治区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承办工作中荣立二等功。在信访处工作期间,接待来访700多批(次)、近3000人(次),有效处理了一批在全区有较大影响的信访案件和上百件信访积案,上访群众评价“她是个好人”。在职建处工作期间,从全区层面推动了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出台,激励更多技能人才创新创业;2019年在全区组织开展了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培训技能劳动者110万人;推动建立国家和自治区级技能竞赛基地,组织内蒙古选手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实现竞赛成绩历史性突破。


    2021年担任专技处处长以来,她着眼服务人才强区战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坚持破四唯、立新标,牵头修订了29个系列(专业)职称评审条件,形成以激励创新、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全新评价机制;对高精尖缺人才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真正体现高端人才价值;对基层紧缺人才,组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高级职称评审,鼓励更多人才服务基层、建功立业;释放非公领域人才活力,可不受职称逐级申报要求限制进行破格评审;组织制定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意见,仅今年上半年,人社部批准在内蒙古设立9个博士后工作站,达到全区多年设站总数的三分之一。


    作为一名70后干部,王立梅善于摸索总结、勇于开拓创新。她率先在厅里提出推广办公自动化应用模式,实施的信访五步工作法、“三个一线”矛盾排查预防体系及信访“十心”文明工作规范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针对自治区产业发展需求,突破性提出将内蒙古217个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职业(工种)纳入政府培训补贴范围,为更多劳动者创造学习技能的机会。针对技能人才短缺实际,实施了“百千万”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履职专技处后,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冠军企业的职称评审政策,鼓励支持全部高校和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开展职称自主评审,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为内蒙古师范大学争取建立了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同时在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内蒙古大学“双一流”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创新支持举措。


    王立梅常说,只有用心用情,换位思考,才能真正帮助百姓和服务对象排忧解难。


    在职建处期间,围绕技能扶贫工作,她制定了“四个精准”造血式扶贫工作方案,提出建立“两台账一平台”精准管理工作方法,当年全区识别出的1.9万多名贫困劳动力,全部精准对接培训。积极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组织开展线上培训,全区分19批发布线上培训平台199家,累计注册培训12万人次;全区发放以工代训培训补贴资金7.2亿元,惠及21428家企业、42.7万名职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到了专技处,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了鄂尔多斯红葱种植、兴安盟水稻栽培等30多个专家服务基层项目实施,并主动争取北京博士后服务团对口合作项目,北京市援助呼伦贝尔市建设心脏疾病诊疗中心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项目已见到成效。


    谈到荣誉,王立梅说:“能得到这份殊荣,离不开厅里好的干事氛围和领导、同事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的凝聚力,这是组织的褒奖,更是对我的鼓励鞭策。担当作为没有休止符,我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在将来的工作中继续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永不愧对‘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记者梅刚)

    2022-10-09
  • 赵颖慧:做播撒知识的蒲公英

    赵颖慧为孩子们讲解刘宝双英雄事迹。(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春华秋实,从教20余年的赵颖慧牢牢扎根基层,用柔弱的肩膀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用实际行动践行师者誓言。


    2000年,赵颖慧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一直在通辽市科尔沁区实验小学从事教学工作,2009年9月任副校长,先后获得了自治区教学能手、优秀德育工作者、通辽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事业上顺风顺水,赵颖慧却没有安于现状,她常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初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就是为了做一棵蒲公英,能够把知识播撒向远方。”


    2017年9月,赵颖慧竞聘成为科尔沁区木里图镇宝双小学校长。宝双小学地处科尔沁区西南偏远的唐家村,学校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薄弱、教学资源紧张,与城区学校有一定差距。从那时起,赵颖慧暗下决心,要为学生们营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宝双小学的操场由砖头铺垫,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容易受伤,赵颖慧多次奔波,为学校协调申请到了草坪。炎炎夏日,烈日当头,100多块大大小小的草皮,最轻的也有几百斤,她撸起袖子,带领教职工一起拖拽草皮,用7天时间完成了铺设3000平方米草坪的艰巨任务。她的手掌上布满了水泡、茧子,但看着孩子们惊喜的笑脸,又感到无比欣慰。


    在赵颖慧的带领下,学校新建了3500平方米的植物园、2000平方米的果园、1600平方米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又建起纪念馆、广场和食堂,完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打造了花园式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和教师营造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她积极联系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组织艺术家支教团为孩子们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教育中,认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取自治区儿童之家落户宝双小学和幼儿园,为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营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宝双小学得名于烈士刘宝双。据了解,刘宝双在北京务工期间,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为了纪念刘宝双的英雄事迹,赵颖慧多次奔赴北京通州,寻找到了珍贵的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2019年7月,学校建成了刘宝双烈士纪念馆,这不仅是对烈士的尊敬与铭记,更是激励后人的精神之碑。


    “每当新同学走进校园,开学第一课就是让他们了解学校名字的由来,了解刘宝双的英雄事迹,将助人为乐、帮助他人、尊敬师长、感恩于心等情感点滴融入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赵颖慧说。





    为了更好地诠释英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赵颖慧的倡导下,宝双小学开展了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活动,组建党员志愿解说团,引领青少年崇德向善,乐于助人,增强爱国主义信念。截至目前,宝双小学已接待来自多所学校的3500余人次参观体验,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了解刘宝双的英雄事迹。活动中,宝双学校的德育教育也得到了升华,迸发出更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今年,赵颖慧调任科尔沁区红星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她像蒲公英一样,继续将优秀的教育理念播撒到校园,积极推动红星中心小学“双减”工作落地落实,拓展多元化的课后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前不久,赵颖慧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守初心,冲锋在前,团结各方力量,积极引入优质资源,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赵颖慧说。(记者郭洪申薛一群通讯员郭诗语)

    2022-10-08
  • 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陈雪梅:以“求极致”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

    陈雪梅在自治区纪检监察干部业务培训班上授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请大家间隔一米线距离,提前把健康码打开,这样做核酸会更快一些……”这几日,检察官陈雪梅放弃国庆假期休息,当起了赛罕区园艺社区核酸检测点的党员志愿者。


    陈雪梅,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呼和浩特市本轮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到所在社区报到,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岗位就是责任,党员就要奉献。”陈雪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检26年来,她始终怀着对检察事业的满腔热忱,扎根内蒙古检察事业,秉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理念,敢于担当、勤勉履职,坚守在代表国家指控犯罪的公诉一线,先后办理各类刑事案件1500余件,指导办理大案要案500余件。其中,指导办理的“百名红通”白某贪污违法所得没收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亿余元,该案被写入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入选全国检察机关第三十二批指导性案例。


    忠诚履职,用公正司法守护地方平安。一直以来,陈雪梅坚定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依法履行检察职责,自觉担起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检察担当。


    2018年,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陈雪梅坚持对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指导办理涉黑和重大涉恶案件20余起。在办理赵某某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一案时,陈雪梅主动担起审查逮捕任务,仅用2周时间,阅卷86册,审查案件事实21起,涉案金额844万余元,形成18万字的审查报告。同时审查了与之关联的涉黑案卷宗65册,对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12个罪名进行分析研判,确保了赵某某案件定性准确,并顺利诉讼。


    担当作为,以能动履职助力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陈雪梅带领部门同事积极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21年在指导基层检察院办理一民营企业家涉罪案件中,发现该企业为解决当地就业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且涉案被告人认罪认罚,积极落实企业合规整改建议,经研究决定,依法向法院提出变更强制措施和适用缓刑建议。


    陈雪梅说:“我们办的不仅仅是案子,也是别人的人生,所以不能把案子办了,让企业垮掉。”


    陈雪梅不仅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还注重提升办案团队的业务水平,组织团队开展“听庭评议”“检察官大讲堂”“重罪检察业务论坛”等提能专项工作。通过严管厚爱和示范带动,部门风正、人和、心齐。


    工作中,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避难、不畏苦,加班加点、顾不上吃饭是常态。近三年来,团队办理二审上诉、抗诉等各类案件共计303件,无一错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部门连续多年被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处室”。陈雪梅先后被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荣记“个人嘉奖”“二等功”“三等功”,荣获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


    前不久,陈雪梅获评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后表示:“我将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不断提升业务素能,以‘求极致’的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记者郝佳丽)

    2022-10-08
  • 赵晶:精雕细琢 追求极致

    赵晶在工作中。


    把误差控制在一根头发丝的三十分之一内,不断提升加工精度,这是内蒙古一机集团数控车工赵晶的追求。


    正是这份对精密的执著追求,使她成为一机集团国家级数控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并带领团队一次次攻克生产难题和技术窄口,一次次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成果为中国造铁甲战车护航,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凡的业绩。


    “见得多、练得多是出绝活儿的基础。”2003年,刚进厂的赵晶就给自己定下目标:做一名优秀的技术工人。上班时一遍遍练习编程学习实际操作,下班回家“啃”书本系统学习理论。简单的熟悉了,就给自己增加难度……


    2006年,年仅22岁、入行仅三年的赵晶首次代表一机集团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就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


    液压传操部件精密加工是我国重型装甲车辆加工制造的核心难题,赵晶大胆思考,小心验证,时常彻夜难眠,每张图纸的细节像放电影一样在她脑海中一遍遍回放。一旦有了灵感,她立马起身,记录在笔记本上,最终练就了薄壁加工和套类零部件高精度加工的绝活,产品加工精度也从最初的毫米级公差飞跃至微米级。她独创的“一位双刀套类零件操作法”,在保证设计精度的同时,将零件的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7%,在公司内独树一帜。凭借“精密加工”这一绝活,赵晶多年来先后攻克了30余个型号、数百种零件的加工难题。她的《一种锻造用压力机通用框架》《一种多拐曲轴角向位检验工具》项目获得国家专利。


    2013年,赵晶数控大师工作室成立;2017年,大师工作室升格为国家级。随着公司数控加工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3D打印技术让赵晶和她的团队多了一项攻克关键核心零部件加工技术的法宝。


    走进一机集团四分公司410车间赵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微缩比列的产品模型。先进的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提前试验、反复验证,已成为解决零件个性化、减少毛坯下料投入、优化产品工艺的钥匙。


    2020年,四分公司某产品10个零件项目空间异形曲面的加工精度总是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的配合精度。“我可以试试。”关键时刻,赵晶带领工作室成员主动承担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连续半个多月每天都讨论到深夜,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一比一的实体模型,通过排除法逐一排除了刀具、装夹、切削参数等因素,并多次与对方设计人员沟通。在吃透了该项目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后,赵晶终于找到了影响零件精度的根本原因,最终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辅助编程,重新编写了一套专门在立式加工中心上使用的程序,优化了机床运动轨迹。再次进行试验加工后,零件精度落在了优质区域。攻关成功为四分公司在复杂空间曲面的高精度加工领域探索出一条新路。


    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赵晶带领团队在一系列主战装备型号项目工程研制中,攻克多个精密加工技术难点,完成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百余条,完成技术攻关7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4项,创造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团队。”赵晶把多年的读书笔记、操作经验编写成数控加工培训教材,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技工,还采用“互联网+培训”开创了工匠人才培训新模式。目前,工作室已进行各类培训近400课时,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为企业培养了500多名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带出的一批高技能人才,在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兵器工业集团举办的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屡创佳绩。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赵晶受邀登上观礼台,现场目睹公司生产的武器装备受阅,那一刻,她觉得无比自豪。她还先后获得中国兵器关键技能带头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今年,她又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面对荣誉,赵晶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技术工人,没有公司给我提供的事业平台,没有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也就没有今天的赵晶。”(记者吕学先)

    2022-10-07
  • 倪岳峰王正谱致全省老年朋友的一封信

    致全省老年朋友的一封信


    尊敬的全省广大老年朋友:


    在第十个“老年节”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重阳节”来临之际,我们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老年朋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向全省老龄工作者和关心支持老龄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崇高的敬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时代老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着力完善惠老政策,持续增强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能力,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全社会敬老氛围更加浓厚,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老年朋友曾经在各自岗位上挥洒汗水、燃烧激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老龄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解决好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希望社会各界大力弘扬敬老美德,热心支持老龄事业发展,多为老年人送温暖、办实事、办好事,共同营造孝老爱亲、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希望全省老年朋友始终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良好心态,在保重身体的同时,继续发光发热,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祝全省老年朋友节日快乐,健康长寿,阖家幸福!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


    河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正谱


    2022年10月4日

    2022-10-07
  • 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裴汉军:扛起生命的重量

    正在进行手术的裴汉军。


    给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裴汉军打电话预约采访是在晚上十点多,他的同事说他还在手术台上,近十一点时他给记者回了电话,声音中透着疲惫。


    9月28日上午,记者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三病区见到了这位患者口中的好大夫。“作为医生,要对患者、对生命负责;作为医院的干部,要干事担责,保证医生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工作中。”刚刚获得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荣誉称号的裴汉军,这样阐释“担当作为”。


    裴汉军2000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他满怀对草原的向往和支援西部建设的豪情来到包医一附院。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后以后,他放弃“北京专家”的身份和待遇,选择继续在包医一附院心内科当一名医生。裴汉军说,包头地区的心血管病人比较多,这种病起病急,没有时间选择到医疗资源更先进的地区,这里的病人需要他。


    在不断学习中,裴汉军在心脏介入手术卓有建树的基础上,率先在该市开展国内领先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他把这项造福患者的高难度手术真正落地包头。


    “心内科经常要面对一些非常危重的病例,也经常面临着患者家属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手术做不做?答案是请大家放心,我们做。这是医者担当,是医生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裴汉军经常说。


    “当地医院让准备后事,你们说能做手术,到底是为了做而做,还是有成功的把握?”几年前,一位老年患者被送到医院心内科。当时,患者因为心肌梗死面积大,加上肺部有严重的感染,出现了神志不清的情况,病情非常危急。面对家属的疑虑,裴汉军组织心内科和重症科医生全力救治。待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后,心内科团队成功将其闭塞的血管开通,植入了支架。经过22天治疗,患者痊愈出院。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裴汉军说,这并不是自负,而是一种能做敢做的责任与担当。


    病人家属范艳告诉记者:“我父亲突然检查出心梗,昨晚裴院长给做的手术,他医术精,态度又好,我们全家从心眼里感激他!”


    目前,裴汉军率领团队每年完成心脏介入手术接近2000例,在心血管病治疗领域赢得了患者认可。


    “你们只管专心救治患者,做好个人防护,其他一切责任由我承担!”在包头经历的几次疫情考验中,裴汉军作为主抓医疗工作的副院长,24小时值守在急诊、发热门诊一线。而他的这句话,让全体医护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全身心投入到治病救人工作中。疫情防控期间,没有一位患者因为“无核酸报告”“红黄码”“来自封控、管控区”或费用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


    “人命关天,先救人,马上安排手术!”今年初,一位健康码“红码”的妇女因“腹痛”从管控区被120救护车送到该医院,首诊医生迅速确诊为“宫外孕”。了解情况后,裴汉军果断拍板。


    “送负压手术室,还是用腹腔镜做?”又一个问题摆在裴汉军面前。按规定,管控区“红码”人员应该在负压手术室做,但负压手术室只能进行开腹手术,对患者日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而用普通手术室的腹腔镜做,如果她感染了新冠病毒,那机器就得拆下来消毒,相当于报废,还有后续的很多责任。


    “当时这位妇女已经隔离了13天,还有一天就满14天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做出科学判断,而不是教条地恪守规定。”谈及疫情防控下的危重患者“防与救”时,裴汉军坚定地说,不能因为1%的不确定性就不敢下决定,一犹豫,病人就可能错过救治窗口期,这就需要医生要有担当,敢于为患者负责。


    最终,在裴汉军的组织下及时对患者进行了宫腔镜手术。术中发现出血已经超过2000毫升,极其凶险,医护人员最终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抢回。


    像这样的拍板,数不清有多少次。“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抢救病人的前提下,确保疫情防控不出错,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医院的根本就是治病救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一条铁律。”这是裴汉军的信念,也是他传递给全院医护的信念。


    有担当是裴汉军的一面,同时医者仁心,又是他的另外一面。裴汉军的善良,在心内科三病区是非常有名的。三病区主任孙淑艳说:“有一次我早晨到病房,亲眼看见裴院长帮一位年老的、没人照顾的病人倒了满满一桶尿!”心内科护士王健告诉记者,从裴院长身上感受到最多的是他的责任心和爱心,他每做完一例手术,一定要回病房再看一眼,然后才回家。(记者宋阿男)

    2022-10-06
  •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启动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近日,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曲协承办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启动仪式暨首场演出在京举办。刘兰芳、闫淑萍、叮当、杨鲁平等曲艺名家奉献了精彩演出,以曲艺的形式集中展示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


    首场演出节目以评书、快板、二人转、谐剧、四川清音、苏州评弹、京韵大鼓等南北曲种呈现,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天问》展现了航天领域的道德模范景海鹏、杨孟飞等坚守初心、攻坚克难,敬业奉献、报效祖国的高尚品格;《笑起来更好看》讲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道德模范张伯礼、张定宇、汪勇等医者仁心、真情互助、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动人故事;《追光人》抒发了对“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择一事、终一生,为研究保护敦煌文化遗产倾尽心力的真情礼赞;《云岭红梅》赞咏“燃灯校长”张桂梅兴教办学、点亮乡村女孩求学梦想的大爱情怀……整台节目以浓厚的艺术魅力,生动演绎了道德模范荡人心弦、催人奋进的感人故事,立体丰满地呈现他们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境界,在为人们带去艺术享受的同时,更让人们深受感召与鼓舞。


    据了解,本届巡演活动自去年11月面向全国广泛征集作品,在此基础上创新策划设计,40多位曲艺名家和新秀骨干积极参演,历经9个多月创作、打磨、排演,推出了一批优秀曲艺新作,进一步提升了巡演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


    首场演出后,巡演团队将组织示范演出和小分队演出,到城乡基层和群众身边,讲述道德模范故事,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为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2022-10-06
  • 马里小伙的“功夫梦”:动静之间,攻守有道

    图为赛杜练习中国武术。党田野摄


    中新网西安10月4日电题:马里小伙的“功夫梦”:动静之间,攻守有道


    中新网记者张一辰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武馆里的非洲小伙赛杜,招式之中显刚柔并济之美,动静之间展中国武术气韵。


    2018年,赛杜从马里来到中国求学,虽从小对中国武术钟爱有加,但能够远渡重洋到达自己“功夫梦”开始的地方,则让他感叹“是巧合也是命运”。


    “我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中国功夫,主要是受到李小龙、成龙的电影影响。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周末社区经常播放露天电影,其中有很多是来自中国的‘功夫片’,我和小伙伴一边看一边模仿其中的武术动作。”赛杜谈起与中国武术“邂逅”的往事。


    随着赛杜对中国武术的热爱持续升温,他开始在家乡参加武术班进行研习。“当时的武术老师是马里人,虽然每天的锻炼令我对中国武术的认识逐渐清晰,但总觉得还是缺了点‘中国味’。”


    时间指向2016年,大学毕业后的赛杜偶然获悉,在巴马科(马里首都)的孔子学院学习汉语通过考试后,可以去中国留学。是在家乡的企业找份工作?还是去东方古国探寻功夫之道?答案已了解然于胸。从西非到东亚,从巴马科到西安,人未至但心已随。


    赛杜目前就读于长安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他刚到西安时,此间的气候、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令其意识到自己的“东方之旅”并非坦途,然而,彼时汉语生涩的他,已迫不及待要与中国功夫“亲密接触”。“我报了一个‘正宗’的武术班,开始跟着中国的师父练习武术,一节课下来,我浑身酸痛。”赛杜直言,“原来真正的中国武术是这个样子。”


    作为赛杜的教练,马超长期致力于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在他的众多“洋弟子”中,赛杜令他印象深刻。“在习武过程中,协调性、柔韧性往往是外国学生的‘短板’。为此,赛杜训练时非常认真,尽管有时训练量较大,他也从不缺席,这是意志力的体现。”


    如今,赛杜对于中国武术的理解早已不再局限于电影中的桥段,冲拳、劈掌、弓步……赛杜的一招一式行云流水,攻守有道。行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从大雁塔到钟鼓楼,从明城墙到碑林,赛杜愈发觉得自己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之中。


    “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秦腔《三滴血》的经典唱词,赛杜已熟记于心,哼唱起来颇有“老陕”之韵。“我唱秦腔的时候,我会给家人发穿着戏服的照片,让他们了解西安当地的文化。”


    诚然,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无论是练武术还是唱秦腔,赛杜的中国朋友越来越多,汉语也越来越娴熟。


    “初来西安时,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一名游客,而今,我会说,我的未来或许就在眼前、就在这里。”赛杜如是说。(完)

    2022-10-05
  • 王乃勇:书法工作者不能在书房里孤芳自赏

    他从一个农村娃,一步步成长为多项全国荣誉加身的书法家,但他却称自己算不上书法家,只愿做一个传播书法艺术的“游击队员”,努力向乡村中小学推广书法艺术。在他看来,书法工作者不能在书房里孤芳自赏,一定要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如此才能将书法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日前,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办。河南省新乡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乃勇,荣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王乃勇出生于农村,在书法方面并没有太多家学,与书法结缘非常偶然。儿时的一次春节,他的一位本家大爷写了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书法作品,并将其作为中堂悬挂于家中。两旁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对子。


    看到作品的那一刻,还是孩子的王乃勇,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魔力击中。他双脚像被钉在了地上,一动也不动,双眼盯着墙上的作品,看得出了神。长大后,王乃勇才明白,那种力量就是中国书法艺术之美。


    那次偶然的机缘,引导王乃勇走上了钻研书法艺术之路。1984年,15岁的他考入中等师范学校。那所学校主要培养小学师资,要求学生写好“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在那里,王乃勇遇到他的书法启蒙老师傅万信,开始从颜体入手,系统学习书法。








    王乃勇光明图片


    求学阶段,和很多同龄人一样,王乃勇特别喜欢体育活动,尤爱长跑,常常一跑就是十几里,为此没少耽误书法课。启蒙老师傅万信对他说:“写书法能养人,能陪你到老。”王乃勇至今仍清楚地记得,老师当时委婉地提醒他,不要因为长跑而耽误了书法学习。


    从现在的观念看,学生当然应当文化和体育并重,但恩师所说的“书法能滋养人”,却加深了王乃勇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


    1988年,留校工作的王乃勇,跟随冯志福、王海、刘森堂等书法家继续研习书法。冯志福指导他从唐楷转向魏碑,王海指导他学习颜体行书,刘森堂指导他研习草书。谈及当年的求学经历,王乃勇说:“老师们让我认识到,学习书法要下苦功夫,要努力达到五体皆能。”跟随三位老师同时学习书法的经历,让王乃勇后来成为中国书法界少有的在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方面均获得了国家级奖项的书法家。


    “2006年,我从早年学习明清时代的书法转向学习二王,从写行草转向写大草。”吸取百家之长,让王乃勇的书法越写越好,他的作品从村里到县里,从县里到市里,最后从河南走向全国。


    王乃勇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书法不是孤立存在的,与其他文艺形式关系密切,“书法是无声的音乐”“书画同源,中国画是写出来的”“草圣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得到启发,说明书法与舞蹈也有着内在的相似之处”。“从文学角度看,草书与诗词有相似的意境,诗词的内容常能与书法形成暗合。”他说,“写《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自然会呈现奔腾的激情,而传统诗词平仄的节奏,在书法家书写五律七律时也会有不同的体现。”


    王乃勇进一步强调,书法是形象艺术,有时在形式与主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要努力探索书与文的协调统一,让书法与其他文艺形式相结合,突出书法作品的主题性,那样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


    在王乃勇看来,书法工作者要想写出好作品,首先要立德,也就是要做个好人,同时要对历代先贤心存敬畏之心,对书法事业心怀赤诚之心。同时,书法工作者不能在书房里孤芳自赏,书法要传承下去,就要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为了把优秀的书法艺术传承下去,这些年,王乃勇积极参加书法教育和书法公益活动。汶川地震救灾义写、书心小学捐建、残疾人义写捐助……在很多书法公益活动现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还经常走进社区、乡村,开展作品点评与创作辅导,组织举办书法作品展、公益大讲堂等书法艺术推广活动,努力让书法惠民、书法乐民。


    在王乃勇看来,书法学习有可能自学成才,但书法艺术的传承还是应该从娃娃抓起,离不开学校教育。“‘有书写经验缺文化知识’和‘有文化知识缺书写经验’都不利于书法艺术的传承。近几年,通过学校的书法教育,越来越多有文化又有实际书写经验的年轻人大量涌现,这说明中国书法后继有人了。”他说。


    王乃勇的书法作品,曾参加数十次全国性书法展,先后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作品展全国奖、首届全国行书艺术大展一等奖、全国隶书艺术大展一等奖等诸多荣誉。但是,他仍然称自己算不上书法家,只愿意做一个传播书法艺术的“游击队员”。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些农村中小学,书法师资缺乏,不具备开设书法课的条件,王乃勇便发动各级书法家协会会员与乡村教师们一对一“配对帮扶”,目前已在河南、湖北、广东、海南等多个省份开展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为不少学校的书法教育解决了“缺老师”的难题。“我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要把喜欢书法的年轻人带起来。”王乃勇说。

    2022-10-05
  • 全区加强国庆假期公路保通保畅工作

    9月29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召开调度会,安排部署国庆假期及党的二十大前后公路交通疫情防控、保通保畅和安全生产工作。

    会议指出,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疫情防控,抓实各领域关键部位、关键环节问题整改,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做到不留死角全覆盖。同时加强进京道路客运管理,严格落实远端查验要求,发生疫情及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熔断。

    会议强调,全力以赴加强公路保通保畅,以易拥堵收费站和路段为重点,提前制定疏堵保畅、出行服务工作措施,科学设置公路防疫检查点,加派查验人员,优化检测流程,提高检测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因防疫检测造成车辆拥堵。同时加大路网运行监测预警力度,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车辆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及时研判可能发生拥堵的路段,提前对驶入车辆分流引导。加强路域环境整治,持续提升公路出行服务水平。

    会议强调,坚决守住公路安全生产底线,提高节日期间公路巡查频次,加强边通车边施工、桥梁隧道、“两客一危”等重点路段、设施和重点营运车辆安全监管,从严查处超限超载等非法违规经营行为,为广大群众节日出行营造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记者高慧)

    2022-10-01
  • 青年企业家汇聚一堂话发展

    “为农牧民提供更加优质的草种及牧草服务,助力内蒙古草业、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青年企业家的使命。”新当选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的内蒙古草都股份公司董事长李国才说。


    9月28日,在自治区团委指导下,“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永远跟党走”内蒙古自治区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十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本届内蒙古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达400多名。会场上,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代表认真学习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家深入交流,座谈学习,互促互进,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唱响“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我为北疆添光彩”青春旋律,助力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赵曦)

    2022-09-30

  • 首 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