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蜂蜡作画的非遗手艺人:让更多人自然而然喜欢苗族蜡染

    很多人都知道,刮掉蜂巢最外层黄白色的蜂蜡,就能得到香甜的蜂蜜。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被刮掉的那层蜂蜡,还能“画”出美丽的图案。


    我国有三大印花技艺:夹缬、绞缬、蜡缬。其中“夹缬”“绞缬”分别对应印染和扎染技艺。而蜡缬,指的就是古老的、以蜂蜡作画的苗族蜡染技艺。2009年,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苗族蜡染位列其中。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苗族姑娘杨磊在父母的影响下,走上了传承苗族蜡染的道路。


    以蜂蜡为笔的天然绘画冰纹更添神秘与独特


    苗族蜡染分为八个步骤:熬蜡、磨布、画蜡、染色、脱蜡、漂洗、晾干、缝制。先把黄蜡,也就是蜂蜡装在融蜡炉中加热至融化,再用蜡刀蘸取黄蜡,勾勒出图样来,“就像是用毛笔蘸取墨水作画一样”。杨磊介绍,特殊的蜡刀,是苗族蜡染的一个特色。这种蜡刀由能够保温的黄铜制成。“我们是用融化的黄蜡在布上勾勒图样,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较长时间的作画,所以蜡刀讲究保温。”杨磊介绍说。同时,对上色的布匹也有要求:“我们通常选择纯棉布、棉麻布或是真丝,这些材料容易上色,染出来效果也比较好看。”


    图样勾勒完成后,将布浸入提前准备好的染料中。染料以板蓝根叶子制成。具体做法是,将板蓝根叶子放在发酵池中2-3天后,便可得到蓝色的液体,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制作成为蓝靛泥,再将蓝靛泥发酵便可染布。黄蜡具有疏水性,这就是苗族蜡染使用黄蜡进行染色的依据。当布料浸入到染料中时,蓝色的染料便会附着在除了图样以外的布料上,从而将布料染成蓝色。若是喜欢深蓝色,可以通过多次染色和增加染色时间达成,若是喜欢浅蓝色,少染些次数和时间就可以。


    染色步骤完成后,将布料加水后利用高温进行脱蜡,再进行漂洗。漂洗干净的布料晾干后,便能用来缝制衣服、香包等物品了。“以往,布料通常拿来做苗家姑娘的百褶裙,现在还能用来做家居用品,如床单、窗帘之类的东西,苗族蜡染的使用范围是非常广的。”杨磊说。


    苗族的百褶裙不仅用来穿着,也会被挂在房前屋后,作驱灾避邪、消除疾病、保佑平安之用。杨磊说,用蜡染制作的衣服,苗族人一般会在苗族重要的节日踩山节,以及结婚、迎接重要客人的时候穿,“表达喜庆、欢迎、尊重的意思。”在川南,踩山节一般在正月初一至初七举办,于苗家而言,这是堪比春节一样重要的节日。节日当天,互相有情谊的男女还会互送香包作为定情信物,这种香包有手工缝制的,也有以蜡染制作的。杨磊所在工作室开发的产品中,最受欢迎的是十二生肖系列的香囊。


    “蜡染的物品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样产品都会因为冰纹裂开的纹路不一样,而具有独特性。”杨磊说。冰纹,是苗族蜡染最具魅力的特点之一。当布料上的黄蜡逐渐变干,就会产生一条条的裂缝。把布料浸入染料后,染料会钻入裂缝中,在布料上勾画出裂缝的模样,这就是冰纹。“这是每个人都会喜欢的独特和神秘。”杨磊这样定义冰纹。


    蜡染的技艺,苗家代代相传,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杨磊说,自己的家族是从外地迁来四川的,一同带来的,还有苗族蜡染的手艺。在苗家,几乎每户人家都会有用苗族蜡染制成的物件。有的家庭,还会把蜡染的衣服当作珍宝一样保存。在杨磊的记忆中,母亲也有用蜡染制成的百褶裙。儿时的杨磊就非常喜欢这些裙子,觉得“图样丰富,非常好看”。这也为她回家传承这项技艺,在心里埋下了小小的种子。


    了解传承本民族文化让更多人喜欢上苗族蜡染


    喜欢转变为动力的过程是缓慢的。杨磊在2018年底,也就是她的父母决定回乡发展的时候,开始接触蜡染。但直到一次前往贵州的学习中,才让她


    产生了要自己制作的想法,“女孩子都喜欢漂亮的东西,我也喜欢。我看到贵州当地的苗家会用蜡染做许多东西,除了苗族服饰以外,还做手提包之类的物品。我非常感兴趣,就想自己动手做。”


    在贵州的学习,不仅激发了杨磊动手制作蜡染的想法,更开阔了她的视野。“贵州的苗族蜡染非常有名,比我们早十几年就开始发展了。我想,如果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融入进来,让大家用上我们开发的新产品,会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杨磊的父母曾希望女儿出去找份工作,历练一下,杨磊同意了。“2020年底,那段时间家里接下一笔比较大的订单,爸爸妈妈完全忙不过来,就问我能不能回来帮忙,我就回来了。一待就待到了现在。”杨磊回忆道。


    从头学习蜡染是很难的。在学习的过程中,用蜡刀蘸黄蜡进行涂蜡的步骤,是杨磊觉得最难的一步。“掌握不好力度,上蜡不均匀,涂出来的效果就会非常差。但如果做出来一件比较满意的作品,比如一件短袖,穿在身上的时候,还是非常自豪的。”杨磊回想起学习蜡染技艺时说。


    杨磊独立制作的、第一件受到肯定的作品,是一个石榴花的壁挂。石榴花、心连花、蝴蝶、鸡这四种图样,是苗族蜡染中最受欢迎的图样。“蝴蝶的款式有很多种,都象征着美好的寓意,像是甜美的爱情、美满的婚姻等。石榴因为多籽,所以石榴花就寓意着多子多孙的意思。”杨磊说,“鸡在我们苗族是一个吉祥物,寓意着吉祥和勇敢,也是化灾辟邪的象征。另一种图样心连花,则象征着一家人心连心,没有隔阂。我们苗族围腰中间那朵主花,就是心连花。”这些图样的样式和寓意,有一些是杨磊在拜访年长的苗族老人时访谈整理得来的。


    “我们做蜡染之后,发现还需要深度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但是在拜访70至80岁老人的时候,很多老人已经不记得或者不知道有些蜡染图样的含义了。很多古老的图样,我们都无从得知它的名字和含义,所以梳理起来很困难。这是我觉得非常遗憾的一点。”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杨磊和其他伙伴一起,还在坚持拜访老年人,挖掘民族文化。


    杨磊出生于1995年,在她所在的工作室中,还有几个年轻人和她一起,在学习苗族蜡染。“我身边做蜡染的人大都在40-60岁之间,60岁以上的比较少,年轻人也比较少。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它。”杨磊接着补充说,自己和其他伙伴希望在近两三年里,首要的任务是扩充苗族蜡染的款式和种类,解决市场推广的问题。


    “最近有一个很火的电视剧叫《苍兰诀》,里面有用非遗技艺做成的头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跨行业赋能的例子。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也想争取与影视作品进行合作和创新。”杨磊说,“要让更多的人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苗族蜡染,就像我当初喜欢上苗族蜡染那样。”封面新闻记者刘可欣

    2022-09-19
  • 乡村教师获重奖引热议 浙江探索“流住”优质乡村师资

    中新社杭州9月17日电(严格谢盼盼)近日,浙江临海市“90后”乡村教师尤凡因教学成绩突出,被奖励一套200万元(人民币,下同)商品房和10万元奖金,该老师在3年前还得过一辆价值28万元的车,此事引发热议。


    校方回应称,商品房和奖金由当地一个教育基金会出资,主要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已连续奖励4年。


    留不住优质教师,是乡村教育难题之一。


    在浙江温州一乡村学校里,教师跟孩子们互动。张玲玲供图


    在浙江温州一乡村学校里,教师跟孩子们互动。张玲玲供图


    但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宁认为,比起留住乡村教师,他更赞成“流住”乡村教师。如果把乡村学校比作一个水池,那应该打造活水涌动的池、能定期换水的池,而不应让它成为“死水一潭”。关键在于要有合理的“流动”秩序设计,比如用服务年限、职称(职务)晋升阶梯等来确保定期换水,并在服务期内提供充足的补贴等保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通过完善政策、机制,让更多的新锐教师、更多的教育资源向乡村“流动”。


    杭州当下正在开展“美好教育”共同富裕试点实践,加快淳安、桐庐、建德和临安等市域范围内的山区4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自今年9月开学以来,杭州市本级和主城区已有110名优秀教师已深入山区4县。


    这两年,杭州市对乡村教师职称评聘采取了很多倾斜举措,比如对在乡村学校工作满3年且仍在乡村学校任教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不作刚性要求;对在乡村任教满30年且仍在乡村任教的教师,可单列评聘高级职称;根据浙江省统一部署在淳安县专门实施特级教师定向评定。


    去年以来,温州积极创新举措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重点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形成“越往基层、待遇越高、机会越多”激励机制,越来越多的城区教师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完)

    2022-09-19
  • 全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在包头召开

    9月16日,自治区在包头市召开全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现场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安排部署全区城市精细化管理重点工作。自治区政府党组副书记、自治区副主席张韶春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突出问题导向,切实把精细化的要求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突出工作重点,找准城市规划布局、更新改造、公共服务、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和弱项,精准施策,系统治理,切实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压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创新投入机制,强化市民参与,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观摩了包头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

    2022-09-17
  • 王莉霞出席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内蒙古分会场活动 实地调研察汗淖尔生态综合治理工作

    9月15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内蒙古分会场活动在乌兰察布启动。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出席活动并致辞。





    9月15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内蒙古分会场活动在乌兰察布启动。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出席活动并致辞。记者韩卿立摄



    9月15日,2022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内蒙古分会场活动在乌兰察布启动。记者韩卿立摄


    王莉霞说,内蒙古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载体竞相涌现、主体不断壮大、环境持续优化、事业蓬勃发展。内蒙古将继续把“双创”作为新动能的加速器、新经济新业态的孵化器、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的助推器,全力打造“双创”热土,持续激发“双创”热力,不断掀起“双创”热潮,努力为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有力支撑。


    本届活动周以“创新增动能,创业促就业”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期间,内蒙古将同步举办创业创新大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活动。








    9月15日,王莉霞在察汗淖尔湿地公园实地查看植被恢复情况。记者韩卿立摄





    9月15日,王莉霞实地查看察汗淖尔湿地周边水改旱实施情况。记者韩卿立摄





    9月15日,王莉霞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小海子镇董家村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记者韩卿立摄


    随后,王莉霞赶到察汗淖尔湿地,实地调研察汗淖尔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并深入附近农户家中,了解水改旱实施情况。她嘱咐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大力推进水改旱工作,加强地下水保护,促进植被恢复,推动流域生态不断向好。(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章奎)

    2022-09-16
  • 科学调水用水应对南方旱情 做好抗大旱抗长旱准备

    7月以来,长江流域高温少雨,来水偏枯,江湖水位持续走低,长江流域发生严重夏秋连旱。为应对旱情,水利部联合长江流域有关省市研究制定抗旱联合调度方案,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打井、提水、筑堰、延伸管网等综合措施,有效减轻了干旱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当前旱情形势如何?接下来旱情还会如何发展?是否会影响秋粮作物和城乡饮水?又将如何统筹考虑科学调度长江流域水库群?针对这些问题,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


    旱情形势依然严峻


    连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和长江上游来水偏少共同影响,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截至9月6日8时,鄱阳湖都昌站水位7.97米、星子站水位7.99米,跌破8米极枯水位,再次刷新进入极枯水期最早纪录。


    “极端旱情已经对群众饮水、农业生产和生态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王纯介绍,自6月下旬以来,江西省平均降雨量178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倍。全省2077座水库在死水位以下,占20%;4.45万座山塘干涸,占22%;25条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发生断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883.6万亩。


    为应对旱情,在水利部统一部署下,自8月16日起,江西省实施“鄱阳湖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统筹考虑作物类型、灌溉需求、水源配置及预期来水情况,指导水库做好用水计划及灌区精准承接上游来水,累计为下游补水8.87亿立方米,保障了524万人、329万亩农田的用水需求,累计增加入湖水量2.25亿立方米。


    江西旱情是长江流域各省市旱情的一个缩影。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来水均严重偏少,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发生了60多年来范围最广、程度最重的水文干旱,对一些地区群众饮水和秋粮生长造成影响。面对罕见旱情,长江流域各相关省市积极防旱抗旱,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旱灾损失。


    “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仍在进一步发展。”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分析,预计9月中下旬长江流域降雨将继续偏少,其中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至五成,江河来水持续偏少,河湖水位继续走低,汛末水库蓄水压力较大。展望10月,长江中下游降雨量仍明显偏少,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可能出现夏秋连旱,长江流域抗旱形势依然严峻。


    统筹调度向下游补水


    水利工程是防汛抗旱的重器,科学调度水利工程是抗旱的有效手段,也是关键措施。


    8月16日,针对长江流域水稻等秋粮作物处于灌溉需水关键期、用水需求大的实际情况,水利部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调度长江上游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水库群、鄱阳湖水系水库群,为下游累计补水35.7亿立方米,有效改善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和两湖地区沿江取水条件。其中,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共引水超过26亿立方米,农村供水受益人口1385万人,保障了356处大中型灌区灌溉农田2856万亩。


    “农作物灌溉需水是有周期的,9月中旬是长江中下游中稻、晚稻等农作物灌溉用水高峰期、关键期,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且集中。”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介绍,经过科学论证,水利部决定,自9月12日8时起,再次启动“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调度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水库群、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四水”水库群、鄱阳湖水系赣抚信饶修“五河”水库群为下游补水,计划补水17.8亿立方米以上。


    记者了解到,本次专项行动主要针对长江中下游、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旱区,即“一江两湖”旱区。在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同时,重点保障356座大中型灌区、1460万亩中稻、晚稻灌溉用水需求,还有众多小型灌区秋粮用水需求。


    “目前,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是日均8000立方米每秒,9月14日起调度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按日均9000立方米每秒向下游加大补水,此后将根据长江中下游抗旱保供水保秋粮丰收用水需要的变化,及时调整三峡水库出库流量,计划共向长江中下游补水5亿立方米以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吴道喜介绍,长江水利委员会将对补水下泄情况进行精准预报,指导长江中下游沿江省份调度涵闸、泵站等水利工程多引、多提、多蓄,争取将本次专项行动补水效益发挥到最优。


    经初步分析,通过新一轮专项行动,可以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快速下降趋势,可使长江中下游沙市、城陵矶、汉口、湖口站水位抬高0.9米至0.1米,为下游抗旱引水创造更加有利条件,确保长江中下游干流和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沿线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秋粮作物时令灌溉用水需求。


    做好抗大旱抗长旱准备


    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三,稳住秋粮对于确保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大中型灌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主战场。据了解,长江流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大中型灌区有356处,灌溉面积2856万亩。


    “目前大中型灌区有720多万亩中稻处于灌浆期,740多万亩晚稻处于拔节孕穗至抽穗扬花期。”水利部农水水电司副司长张敦强告诉记者,为精准对接长江流域水库群补水,将每一立方米水都用在刀刃上,水利部门积极应对,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将旱情影响降到最低。


    一方面,建立台账,精准掌握用水情况。根据作物生育期进一步摸清356处大中型灌区的需水时段和需水量,精准掌握灌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和取水口位置、取水方式、泵站最低取水位、引水闸底板高程等工程情况,建立详尽的工程状况及用水台账。


    另一方面,对接需求,指导合理配水。指导相关省市水利部门科学分析供水工程水源供给、作物灌溉需水情况,进一步核算长江干流来水以及117处大中型灌区引水能力,洞庭湖水系参与调度的35座水库可用水量、126处大中型灌区需水量,鄱阳湖水系参与调度的35座水库可用水量、113处大中型灌区需水量,最大限度发挥好多水源联合抗旱效益。


    “在摸清‘水账’家底后,建立大中型灌区、农村供水工程用水日调度机制,并结合水文气象预报信息,滚动预测每个取水口预计的引调水量,力争做到按需放水、节约用水,为秋粮丰收和城乡供水提供水源保障。”张敦强说。


    当前,长江流域干旱防御形势依然严峻。刘伟平表示,水利部将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统筹当前和后期抗旱用水需求,努力增加水库蓄水,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保障长江流域供水安全、航运安全。

    2022-09-16
  • 今天安心多种粮 明天多拿养老金——江苏探索支持家庭农场主“升级”养老保险

    记者赵久龙摄


    “现在缴的多,将来‘退休’后拿的也多。”江苏盐城市亭湖区的家庭农场主陈洪庆,看到区里出台的养老保险补贴政策后,改变了自己10多年按“低档次”标准参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做法;宿迁市泗洪县“80”后女性张洁琼,辞了南京新街口商圈的服装生意回乡成为一名种粮大户,她最近增强了未来退休“保障”信心,自己种粮更安心……


    这些变化,和江苏一部分县市新推出的一项补贴政策密切相关,即政府引导支持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主“升级”养老保险。这项探索目的是助力稳定种粮队伍、提升种粮职业化水平。


    原参保模式家庭农场主热情不高


    家庭农场主是目前规模种粮的重要主体,目前,他们大多按照低档次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存在到龄后养老待遇低的问题。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是强制参保,有些家庭农场主因为未来养老待遇水平低甚至未参保。


    以宿迁市泗洪县为例,该县流转土地种粮300亩至1500亩的家庭农场主有319人,其中有51人未缴纳任何养老保险。“不是没有能力参保,而是想到将来每月只能拿到两三百元,没有多大保障,就不想参保了。”45岁的泗洪县家庭农场主张晓飞坦言,虽然低档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每年需要个人缴纳的保费很低,但未来能拿到手的养老金也不高,对他没有吸引力,宁可选择自己多储蓄来养老。


    记者调查了解到,江苏很多家庭农场主与普通农民一样,大多是参保每年五六百元的低档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除上级财政补贴支持外,县区基本按照每人每年补贴60元,预计年满60周岁且缴费15年以上的符合条件人员,每人每月能领取养老金288元左右,标准偏低。


    受访的农业系统干部介绍,当前的种粮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和收购环节,鲜有延伸到养老端。在一些家庭农场主看来,他们的生产方式不同于传统兼业农民,当前规模种粮是一项专业要求越来越高的职业,但他们的职业身份认同感比不上城镇职工,这与养老保险水平待遇有一定关系。


    2019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导家庭农场经营者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连续规模种粮可申请养老保险补贴


    江苏北部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家庭农场主人数较多。为鼓励连续规模种粮,减轻未来养老负担,2021年以来,重点依托江苏第三轮农村改革试验,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泰州市姜堰区、徐州市铜山区、宿迁市泗洪县及宿豫区5个县区相继推出针对种粮家庭农场主的养老保险补贴政策。


    补贴支持主要是两种参保类型。一是以定额或比例补贴鼓励参保更高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亭湖、姜堰、铜山三个区对继续选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家庭农场主,年缴费档次超过5000元及以上标准的,按照2500元每年定额予以补贴。泗洪县则是按照缴费50%至60%的比例予以补贴,但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4000元。


    另外一种类型是,除宿豫之外的4个县区还鼓励家庭农场主以灵活就业身份参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的县区按当年最低缴纳基数的30%至40%予以补贴,有的县区则予以4000元定额补贴。


    补贴对象要符合连续规模种粮的限定条件。各县区对补贴对象设有身份户籍、经营规模、种植时间等严格限定条件,实行“一户一人、先缴后补”。例如,亭湖区规定,补贴对象为家庭农场主本人,为江苏省内户籍,且在当地连续3年种植粮油作物300亩(含)至1500亩,不欠交土地流转租金,以家庭农场名义在亭湖区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


    “对符合补助条件的家庭农场主,还会额外逐年增加200元补贴。”姜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冬雷介绍,目前该区有929名家庭农场主,有123人符合条件且愿意参保更高水平养老保险,两种参保形式各占一半左右。


    政策设计注重长久有效和普惠公平。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政策与改革处处长杜海蓉说,在指导各试点县区设计补贴政策时,始终强调要标准适度、政策可持续,补贴后的“退休金”水平限高也限低,既要保证在当地达到基本生活条件,同时也不主张越高越好,而是保持在合理区间;财政补贴一般占个人缴费部分的30%至50%,基本还是个人出“大头”;补贴对象每年都要审核,一旦家庭农场不种粮了就不再享受补贴政策,确保政策的精准性。


    “现在缴的多,将来拿的也多”


    记者走访调研发现,试点县区推出养老保险补贴政策后,家庭农场主多数倾向缴纳每年5000元以上缴费标准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经过测算,缴满15年后每月能拿到800多元。若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按最低缴费基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满15年后能达到每月1200多元的保障水平。罗冬雷说,前期摸底调查发现家庭农场主参与意愿很高。


    “现在缴的多也不吃亏,将来‘退休’后拿的也多。”亭湖区便仓镇家庭农场主陈洪庆说,2007年以来他先后按照每年600元、650元的标准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看到区里出台的养老保险补贴政策后,他欣然选择了5000元每年缴费档次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近期,他在镇便民服务中心缴纳了这笔保险,审核符合条件后,他个人银行账户将收到区财政部门发放的2500元补贴款。


    “试点县区探索养老保险补贴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家庭农场主的种粮积极性,有助于更好地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杜海蓉说,家庭农场主是未来规模种粮的核心主体,以前的补贴政策侧重生产环节和收购环节,提升养老补贴能增强家庭农场主对未来的预期,能够吸引更多中青年人加入种粮队伍。


    几个县区参保数据显示,年龄偏大的家庭农场主偏向选择高档次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而年龄小的农场主倾向于选择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罗冬雷介绍,姜堰区目前符合补贴政策年龄最小的农场主只有30多岁,养老保险补贴政策对吸引家庭农场主的子女继续从事种粮起到促进作用。


    “现在虽然种粮收益很稳定,但还是觉得未来缺乏保障。如果有补贴,我当然会申请。”“80后”张洁琼是泗洪县一名较年轻的家庭农场主,大专毕业后,她曾在南京新街口商圈做服装生意,2013年她选择回乡种粮,流转了400多亩土地。目前她参保的是最低档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近期她从县农业农村局得知家庭农场主养老保险补贴政策后很是欣喜,认为这是一项让他们更安心种粮的好政策。


    江苏省人社厅养老保险处处长朱华认为,给家庭农场主参保更高水平养老保险发放补贴,从某种意义讲属于农村地区鼓励规模种粮的“就业”促进政策。由于享受人群规模小,有严苛的限定条件,补贴资金由县区自筹,不占用社保基金,不会冲击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引导作用明显家庭农场种粮积极性提高


    记者调研发现,试点县区农业干部认为,家庭农场主养老保险补贴政策花钱少、效果好,建议先行开展试点,待试点成熟后可逐步推广,结合其他政策支持手段,进一步调动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目前试点县区测算的补贴资金都在百万元以下。“资金体量较小,在区财力可承受范围内。”亭湖区委农办副主任刘宏伟介绍,全区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管理的粮食生产类家庭农场共821家,其中符合补贴条件的家庭农场主有129人,每年财政补贴需约33万元。


    为防止出现恶意骗补,试点县区都建立了补贴对象动态管理机制,设定一个家庭农场只有农场主一人能享受补贴,每年会定期核定补贴对象是否符合条件,一旦发现不再符合及时移出对象目录,不再享受补贴政策。姜堰区、亭湖区还要求土地经营权须在江苏省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公开竞拍取得,以防家庭农场主在流转时低价租地,损害农民利益。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徐雪高认为,江苏探索家庭农场主养老保险补贴政策,个人交“大头”、政府补“小头”,引导效果非常明显,不仅有效解决了这部分家庭农场主对“老有所养”的担忧,还进一步调动了家庭农场的种粮积极性,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当前种粮队伍普遍老化、农民领取的养老金标准总体偏低的背景下,“普惠”式支持提高农民养老金标准也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之中。据江苏省人社厅介绍,至2022年年初,江苏省已连续第11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连续3年把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列入民生实事项目。(记者段羡菊郑生竹赵久龙)

    2022-09-15
  • 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减负 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减轻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负担、精简村级工作机制和牌子、改进村级组织出具证明工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下文称《意见》),旨在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建立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下大力气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到要求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经过坚持不懈努力,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意见》如何为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减负?纪检监察机关如何立足职能职责,精准监督执纪问责,助力基层干部摆脱束缚、“轻装上阵”?


    减负担、简机制、减牌子,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成果,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章福堂是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民权村党委副书记。身处基层一线的他,提起当年的“牌子多”记忆犹新:上墙制度89个、门牌7个、涉及19个区级部门,“牌子太多,以至于群众办事都找不着北”。


    2019年是党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章福堂直言,“从那时开始变化愈发明显”。五通桥区开展“制度上墙”和“一室多牌”整治,全区共清退内设机构、村(社区)重复挂牌115个,清理闲置微信、QQ群108个,进一步释放了基层活力。“形式少了,效率高了,能够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干事创业的‘刀刃’上!”章福堂说。


    改变不止发生在五通桥区。三年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部署为基层干部减负,各地区各部门出实招硬招,释放了鲜明信号,解决了一些顽瘴痼疾,刹住了一些不正之风。


    甘肃省张掖市持续清理规范整合各类政务APP、微信群,对滥用积分排名、过度强调留痕等问题说不;重庆市搭建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形成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利用”,提升街镇社区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报表约1/3;贵州省出台新规,要求省级发文数量压减30%以上,政策性文件、综合报告原则上不得超过5000字……各地给基层减负的创新探索不断丰富,引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持续抓基层减负的问题,体现出中央对于形式主义问题的重视程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田坤说,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形式主义的问题比较复杂,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本次出台的《意见》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成果,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基层干部腾出精力和时间为村民多办些好事实事。


    《意见》目标明确、导向清晰,从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两方面对村级组织的职责进行了规定。在责任清单方面,明确规定了村级组织在工作事务、工作机制、出具证明等方面的详细职责;在负面清单上,明确要求各级组织不得要求村级组织承担行政执法、拆迁拆违、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事务。


    “一站式”服务、“减证便民”……减负成果惠及群众,村民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村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为村级组织、村干部松绑减负所产生的实效,归根结底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对湖北省宜城市孔湾镇吕岗村村民郑某来说,拿到自家房子的不动产权证是最近的大喜事。更让他感到舒心的是,“拿证手续没想象的那么麻烦”。


    办理不动产权证一度是项“大工程”,村民们要先向村委会申请开具人口信息、身份信息、房屋面积等一系列证明材料。为核实信息,村干部经常要多次入户核查、走访当事人,才能开出证明,不仅耗费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还存在证明内容不准确等风险。


    出具证明材料是村委会等基层组织的工作之一,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繁琐、不必要甚至“奇葩”的证明事项不但累了群众,也让村干部们无所适从。《意见》中,“改进村级组织出具证明工作”被列为主要任务之一,要求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依法依规确定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


    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腿。不少地方在完善基层治理领域数据资源共享上下功夫,采取网上核验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


    从去年10月起,宜城市整合国土、林业、水利、道路等各类规划数据,全市国土空间各类规划信息实现互通共享。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时,只需拿着户口本到镇便民服务大厅,查询不动产登记系统数据库找到宗地单元号,规划面积、建筑面积等一目了然,核实后可直接层报审批。今年,宜城市印发《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任务清单》,涉及18项重点整治工作任务,其中包括严格规范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工作。经梳理,该市村级组织需承担的证明事项由54项进一步精简到16项。


    “减负”不减服务,在基层减负常态化工作中,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高。《意见》要求,整合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办公场所。以村民群众为对象、村级组织能够承接的公共服务事项,原则上全部在综合服务设施中提供,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


    去年以来,“残疾人补贴一件事”改革在江苏省常熟市启动。“残疾人补贴一件事”服务主要涵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等5个部门的7项业务事项,以残疾人证办理为基础,将相关业务整合归并为一张《常熟市残疾人补贴“一件事”联办申请表》。残疾人员领取残疾证后,家庭成员只需到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就可以办理相关补贴业务,有特殊困难的还能申请上门服务。村级窗口工作人员审核申请材料后,指导填写“一件事”联办申请表,后续将材料一并转交镇级部门审批处理,补贴直接打到申请人的卡上。


    原来办理残疾人补贴申请材料数有20项,现在减少到7项,且仅需提交1次就能办理。镇、村两级各负其责,实现申请材料“一次提交、多次复用”,程序简化,效率提高,村干部的工作量也随之减少。原来需要跑5个部门、7个环节办理的业务,现在只需到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跑1次,一个环节、一次性办成补贴业务。村民办事更便利,获得感、幸福感自然就提高了。


    “减负不是减责任,而是让村干部从形式主义和纷繁的琐事中跳出来,把时间投入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乡村振兴谋发展上。”在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基层减负要注重工作实效和群众感受,在减负的同时还要提质,从而把减负成果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减轻工作负担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动力,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坚决杜绝简单以设机制挂牌子安排村级组织任务、以填报表格或者提供材料调度村级组织工作、以“是否留痕”印证村级组织实绩等问题。县级党委和政府应整合各党政群机构要求村级组织填报的各类表格,每年年初统一交由乡镇安排村级组织按规定频次填报……《意见》突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强调建立以解决实际问题、让村民群众满意为导向的村级组织考核评价机制,体现了中央对改进基层治理的坚定决心。


    “以前光是忙着回复信息都来不及,怕一个材料报送不及时就耽误考核评价,现在我们能腾出更多时间为群众干实事了。”宜城市板桥店镇两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包兴锋说。在减负之前,包兴锋手机上有25个微信工作群,整天叮叮声响个不停,“收到请回复”是必然要求;现在,工作群仅仅保留了2个,所有的工作任务周一清单式部署、周五条目式汇报,拍照打卡、视频留痕成为了“过去式”。


    近几年,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两河口村以清廉村居建设为抓手,贯彻落实“五务公开”“四清单一流程”等规章制度,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头新建了文化广场,破旧的污水、雨水管道实现了翻新改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提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改善乡村治理的抓手,也是重要保障。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第六部分强调“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同时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位。《意见》进一步明确,村级组织包括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组织和其他村级经济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村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意见》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全过程各方面。


    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方刘认为,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毫不松懈紧抓作风建设,强化基层干部理论武装,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精准监督发力,助推减负增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这件事是一个警醒,提醒你今后要强化责任意识,及时处理各项工作,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前不久,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某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办公室对街道分管相关工作领导徐某进行谈话提醒。


    今年6月,在分析研判基层减负监测点提供的材料时,海沧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发现,该街道在落实区级相关工作时,存在层层缩短报送时间的问题。经查,街道接到区级工作任务后没有及时布置,导致原本24天的报送时间被压缩到7天,给基层增加了工作负担。海沧区纪委监委压实街道党工委主体责任,要求街道主要负责人对分管领导进行谈话提醒,督促其正视问题,改进工作作风。


    去年以来,海沧区纪委监委聚焦为基层松绑减负工作持续发力,以辖区村居设置基层减负监测点作为工作“前哨站”,通过“一月一监测”,对基层的收文、迎检及参会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并倒查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今年,海沧区纪委监委持续深化“一月一监测”工作机制,每季度更新4个村居作为基层减负监测点,根据时间节点聚焦不同监测主题,如今年6月聚焦基层半年总结材料等报送情况,定向监测并查处层层加码、文风不实等问题。自去年6月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区纪委监委发现疑似问题线索3条,发出整改督办单5份,谈话提醒3人,批评教育1人。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紧盯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巩固拓展基层减负成效。山东省胶州市纪委监委督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从体制机制、硬件设施等方面着手,确保“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落地见效。胶州市在市、镇(街道)两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市纪委监委安排工作人员驻点监督,现场跟踪窗口业务办理情况,重点关注审批服务事项办不成、办不好、办不快、多跑腿等问题,督促窗口单位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以数字化手段助力基层减负。浙江省义乌市纪委监委深化基层监督数字化改革,推动开发了“村务清廉钉办”这一集村级事务办公、监督、公开、治理于一体的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


    “过去了解各村村情村务和村干部履职情况,我们要花大量时间收集、统计报表,下去检查也要查阅不少台账。现在,我们通过‘村务清廉钉办’内置的‘数字驾驶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条村级事务的办理全过程,村干部履职动态一目了然。”义乌市大陈镇纪委书记冯卫义说,“村务清廉钉办”应用后,事项办理流程更加标准规范,而且实现了村级事项办理公开,有效规范了基层公权力运行,压实了经办人员责任,避免发生暗箱操作、选择性落实、权力寻租等问题,让群众办事更放心。

    2022-09-15
  •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推进社区医养融合 医疗+养老,加法这样做(推进医养结合 优化养老服务②)

    近年来,湖北武汉硚口区在资源、服务、技术三个方面发力,促进医养融合发展:扩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执业范围,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心理咨询等多样化的服务,研发各种居家安全监测智能设备……一系列举措,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需求。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面。午睡醒来后,家住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的70岁老人余延鑫半卧在床上,对着面前支架上的手机看新闻。康复技师何鑫举起他的右手手臂,向前进行牵拉,不一会儿,又为他按摩脚踝。


    “最近恢复得越来越好了。”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罗云在旁观察,嘱咐余延鑫的妻子柳冬梅:“要经常按摩,才能增强关节和肌肉力量。”


    近年来,为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需求,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在资源、服务和技术上加强融合、统筹布局、资源共享,运用信息化技术,分级分类开展“医疗+养老”相关服务。


    资源做加法——


    促进医养更好融合


    去年5月,余延鑫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往武汉市第一医院抢救。性命保住了,却留下后遗症:右侧偏瘫,右下肢无力,徒手肌力测试0级。


    “脑卒中治疗周期很长,要做好康复训练的准备。”出院前,医生的话让柳冬梅揪心不已。夫妻俩居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儿女不在身边。老伴连下床都困难,怎么去做复健?


    罗云从网格员那里得知消息,主动联系柳阿姨。“我们与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科合作成立了专家工作室,工作室医生长期驻点指导,可以在社区进行康复治疗。”罗云说,“从您家出发,步行不到10分钟。”


    柳阿姨既心动又忐忑:那里的条件,能满足失能老人的康养和复健需求吗?


    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罗浩介绍,长期以来,国家大力倡导医养融合,现实中,做好这件事却没那么容易——“医”由卫生机构负责,“养”的职能则在民政部门,“养老机构缺少专业的医生,而医疗机构又不具备养老资质。”罗浩说。


    怎样打破部门壁垒,让医和养真正结合在一起?罗浩提出一个设想: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执业范围扩大。很快,这个想法得到硚口区人民政府的支持。2021年4月,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上,业务范围一栏增加了“医养融合养老服务及康复服务”内容。


    走进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的适老化病房,入口处安装着无障碍防滑垫、紧急呼叫系统;卫生间配备了坐浴盆、扶手。不远处的复健室里,磁振热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按摩器等医疗设备摆放在病床旁……


    “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由硚口区民政局、卫健委与街道联合打造。”罗浩说,执业范围加注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拿到了区民政局的拨款。在武汉市,他们成了拥有“医养融合”牌照的政府公益性医疗机构。


    柳冬梅放心地让余延鑫住了下来。


    服务做加法——


    满足多样康养需求


    第二天,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科医师熊键为余延鑫进行会诊,每周查房一次。“刚入住时,老伴只能用鼻饲管饮食,熊医生经常提醒我注意补液、观察肺部情况,防止喝水呛咳。”柳冬梅说。


    在熊键的指导下,康复服务中心技师为余延鑫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康复方案。“上午是肌肉按摩,下午是针灸和运动训练。”柳冬梅说,经过医生和技师的精心照护,余延鑫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从康复服务中心出院后,柳冬梅与中心签订了“家庭床位”养老协议。罗云和何鑫每周两次上门随访,为余延鑫测量血压,按摩锻炼四肢,指导用药。


    “柳阿姨,余大爷现在已经可以坐起来了。我给他买了个手机支架,休息时可以看些视频节目,放松心情。”一次随访时,罗云发现,余延鑫虽然身体状况日渐改善,脾气却变得暴躁,常因生活琐事同妻子争吵。


    “研究表明,高龄老人是心理健康的高危人群。”罗浩说,以往对老人在医疗上的照护,更多着眼于身体层面。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社会交往活动减少、自理能力下降,加上慢性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精神和心理健康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为提升老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水平,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请了6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推出老年人心理咨询签约服务试点工作。


    从瘫痪到坐起,从易怒到开朗,余延鑫的治疗过程,让罗浩更加坚定社区医养融合的前景。


    目前,六角亭街道已与武汉市第一医院建立“社院合一”的医养融合服务体系。重症大病老人,社区开辟急诊绿色通道,由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老人病情稳定后,六角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针对性治疗,中心提供20张床位,方便老人长期康养;康复出院的老人,再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家庭床位+家庭医生”居家养老服务。


    “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卫,康复回社区。医疗、康复与养老无缝对接。”六角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黎说。


    技术做加法——


    破解养老痛点难点


    告别柳阿姨,罗云和何鑫来到荣东社区李保庭老人家中。李保庭全身瘫痪已十多年,1小时前,老人的妻子在微信小程序上预约了一份“家床查房”订单。


    把智能血压计佩戴到老人手腕,打开随身携带的电脑,几十秒后,结果出来了。“看,数值一直很稳定。”罗云指着屏幕上两条平滑的曲线说。


    在电脑系统里,老人们按照“行动自由度”被打上不同标签。经过家庭医生团队评估,李保庭属于完全或半失能失智老人,需要三级照料。“达到三级照料的老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他们免费安装安全感应器,同时派发智能手环等个人穿戴监测终端,照料力度比一、二级更大。”罗云说。


    这套系统由湖北新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技术负责人喻晓琳介绍,为了方便老年人使用,“删繁就简、适老速效”成为系统优化的方向。


    “社区医生告诉我们,老人如果突然发病,几乎来不及反应,难以发出求援信号。”喻晓琳说,单纯等待老人下达指令,无法解决养老痛点。


    一项数据引起了喻晓琳的关注:如果独居老人的家门长达15分钟还未关闭,很可能是因为出现了突发状况。为此,他们研发出门磁报警系统。


    找出痛点,用技术破题,系统里关于老人生活细节的暖心之举越来越多。烟感、燃气探测,水渍报警,红外人体感应等居家安全监测智能设备与系统实现数据交互,研发人员通过技术手段模拟各种使用场景,提高后台判断准确率。一经触发,社区人员立即收到信号,上门干预。


    罗浩认为,这些变被动为主动的养老服务,让传统医疗模式随之发生转变。


    “过去,家庭医生上门给老人量血压,频率与持续性较难保障。”罗浩说,居家远程监测系统中设计了慢性病管理服务,依托各种可穿戴设备,老人的体征数据实时上传,自动生成周期性监测曲线,为医护人员提供了精准、动态的个性化管理依据。


    截至目前,六角亭街道已提供约80张家庭床位。“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一批‘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有效的医疗、护理、康复和养老一体化服务。”硚口区卫健局局长张晋说。

    2022-09-14
  • 武川县:91名“名誉村主任”返乡创业

    “坝顶村乡村旅游项目按照果蔬采摘区、动物园区、餐饮住宿区、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划建设,目前项目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进入装修阶段,下一步,我们将协助赵喜才加快工程进度,争取尽快开业。”在返乡创业人员——“名誉村主任”赵喜才投资建设的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楼下,坝顶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德华介绍说。


    近年来,武川县委创新农村人才引进机制,由各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负责联络当地外出务工及工作的各方面人才贤士,以乡情为纽带,以“建设家乡、支持家乡”为主题,开展经常性的互访活动,把乡贤名士聘请为“名誉村主任”,激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家乡乡村振兴事业。县委政府“筑巢”,吸引各方面人才返乡创业。截至目前,全县已聘请91名“名誉村主任”。


    “坝顶村乡村旅游项目投资500余万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2000平方米、阳光大棚2000平方米,种植各类果树160亩,与村党支部共同打造了芍药花观赏园。项目直接带动13户村民参与产业发展,不仅帮助村民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也为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型。”坝顶村党支部副书记范斌说。


    包含赵喜才在内的91名“名誉村主任”,利用自己在外打拼多年积累的人脉和经验,在家乡广阔的天地大显身手。11名“名誉村主任”已经在家乡进行了投资,28名“名誉村主任”表达了强烈的返乡创业意愿,52名“名誉村主任”帮助家乡开展了产业指导、公益捐助、产品销售、信息传递等工作。


    “多亏杨书记主动找上我,给我介绍了村里这些年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目标,介绍了家乡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对返乡创业者的支持,这才让我下定决心回乡投资。”在外摸爬滚打10多年,目前已是国内某大型集团公司高管的赵喜才心怀感激地说。


    “坝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德华自己就是一位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他利用在外务工经商多年的经验,主动返乡创业,经过培养锻炼,已成为我们乡村党支部书记的佼佼者。”武川县大青山乡党委书记刘建业介绍:“杨德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牵头筹集资金,建设水浇地、修建自来水、建设砂石路,开办农家院、发展庭院种养殖,开发乡村旅游,创建易农购电子商务公司……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诚信和担当,树立了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多年来,武川县对投资创业的返乡成功人士,尽可能给予优惠政策,帮助项目建设落地,实施见效。对有能力、敢担当、作风实、品德高的农村党员队伍和致富带头人积极进行培养,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提升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富能力、领导能力。


    春潮涌动千帆竞,百舸争流恰逢时。在近百名“领头雁”的带领下,武川县乡村振兴事业新一轮真抓实干、大干快上的热潮已然形成!(内蒙古日报融媒体记者王雅静通讯员郭健君)

    2022-09-14
  • 多家旅游景区出现游乐设施设备安全事故 文旅部:加强旅游景区暑期安全管理工作

    人民网北京8月3日电(记者鲁婧)近日,多家旅游景区出现游乐设施设备安全事故,针对个别景区安全防范有漏洞、管理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景区暑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全国旅游景区引以为戒,推动旅游景区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加强设施设备检查维护,特别要做好玻璃栈道、室内冰雪冰雕等项目的安全管理,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当前,暑期、汛期、旅游高峰期“三期叠加”,旅游景区安全有序开放面临较大压力。《通知》指出,各地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全面开展督查检查,压紧压实旅游景区主体责任。

    《通知》指出,要积极运用大数据检索和网络预订平台数据,对旅游景区热点进行分析,及时对流量较大、安全风险较高的旅游景区加强提醒。指导旅游景区认真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制定精准防控配套保障预案,全面做好客流高峰应对。

    《通知》强调,要积极会同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大对旅游景区特种设备、消防设施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指导督促旅游景区对洪灾风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关键部位开展摸排巡查,消除风险隐患。推动旅游景区按照主管部门要求,加强设施设备检查维护,特别要做好玻璃栈道、室内冰雪冰雕等项目的安全管理。警惕旅游景区因设施设备闲置和员工流失带来的运营风险,对重新开放的旅游景区,务必严格检查设施设备运行状况。

    同时,《通知》指出,要加强安全提示,做好应急管理。提醒游客谨慎参与高风险项目,不擅自进入未开发、未对社会公众开放区域开展旅游活动,遵守相关安全管理规定。要广泛开展汛期及暑期旅游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涉旅安全应急知识,提高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和游客的安全意识。

    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全国A级旅游景区2022年度复核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尽快完成年度复核工作,结合复核工作任务督促A级旅游景区落实安全管理,对问题整改不力、安全管理不到位的A级旅游景区,要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并向社会发布。

    -0001-11-30
  • 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 山西长治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

    山西长治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任丽娜摄



    中新网长治9月7日电题: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山西长治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


    作者任丽娜赵雪岗


    山西省长治市,是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发之地。上世纪50年代初,申纪兰和李顺达携手创办了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继此涌现出全国最早的“十个老社”,开启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长治市先后承担了农村税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社会化服务等13项关键领域的全国改革试点工作,为全国贡献了弥足珍贵的“长治经验”。










    如今,随着长治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的成立,全市形成了“政府+协会+平台+合作社+农户”的工作架构,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新阶段。这是山西省委部署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以来,长治市在\"蹚出\"上下苦功,在\"新路\"上勇探索的具体实践。


    落一子而满盘活


    “项目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是农村集体经济的致富新密码。我们将村与村之间的资源、人才、市场与技术等优势资源有效整合,通过‘公司+乡镇联合总社+村级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7日,长治市潞城区潞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清对记者说。


    2022年,潞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依托“熬脑”大葱品牌优势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集大葱育苗、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其中,核心区域大葱种植面积6000余亩,辐射带动有机大葱种植面积达10000余亩。


    潞城区的变化,凝聚着长治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期待——理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体系,形成乡村发展合力,实现发展动能叠加。


    2022年,长治市委出台《全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重点任务清单(2022年)》,成立了长治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和发展协会,12个县区和62个乡镇也成立了平台公司,形成系统工作矩阵,通过项目融资、股权投资、委托经营等方式,推动资源资产化、资金高效化、收益多元化,打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合拳。


    这样的机制创新,落一子而满盘活。


    数据显示,2021年,长治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明显增强,总收入16.21亿元,村均66万元。


    变一招鲜为招招鲜


    7日,长治市丰州镇兴盛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红星对记者表示,“小米乡村e镇项目的建设,让村里的小米通过电商变成‘金米’,山货变身‘香饽饽’,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云’动力。”


    兴盛垴村作为培育小米乡村e镇的核心区,依托驻地企业太行沃土产业园,通过搭建“村企联建”平台,集聚发展一批精品民宿、农家乐、“百谷园”等项目,整合特色农产品向乡村e镇集中,打造成电子商务集聚高地,让更多村民跳出传统销售,走上电商路。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理念和思维的迭代,引领长治市突破传统路径,打开“三农”全面发展的窗口。如今,长治市已探索形成资源开发利用型、产业发展带动型、生产生活服务型、物业经济租赁型、文旅融合引领型、联合发展创新型6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多元的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长治市涌现出一批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典型村:潞城区神泉村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沁县走马岭村建设休闲度假村,增加村集体收入30万元;屯留区西街村通过租赁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年租金355万元……


    长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秦志云表示,6种经营模式,不能照搬照抄,最要紧的是找准与当地“三农”发展特色相契合的突破口和发展路径。


    政策集成振兴乡村


    9月6日,在长治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上,总投资约10亿元的15个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内容涵盖中药材、乡村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加快了全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步伐。


    这是长治市借助政策集成优势,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跑出的加速度。


    据了解,长治市通过全面梳理各类政策,让工商社会资本、土地、人才、科技等要素汇入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洼池,20.4亿元社会资本注入3572个村集体经济项目,5246名致富能手、返乡人员等进入村“两委”班子,1356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和工作,激活农村发展潜能。


    此外,长治市建立了集体组织运营、帮扶带动、考核激励、分类施策等体制机制来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政策由“散”到“聚”集成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的长治乡村大地,活力奔涌,农村集体经济在这里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展现出乡村振兴新图景。(完)

    2022-08-26
  • 人工智能加速医药健康发展 AI产业北京一路领先

    近年来,随着数据、算力的快速积累及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向医疗健康、生活服务和药物研发等传统行业渗透融合,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2022中关村论坛开幕前夕,北京青年报记者实地探访了科亚医疗科技、北京旷世科技和博雅辑因(北京)科技等高精尖产业的代表企业,为大众详解北京一系列科技创新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发展成果。





    创新项目投入临床


    已服务4000余名患者


    科亚医疗成立于2016年1月,是中国AI医疗器械三类证首证企业,也是目前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中国NMPA、美国FDA、欧盟CE三重认证产品的人工智能医疗国际领先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拥有顶级行业专家160余人。


    “过去,医生要判断一位患者是否患有阻塞性冠心病,究竟应该做心脏支架、搭桥手术还是更适合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往往需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检查来术前确定。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需要住院后,进入导管室,从患者桡动脉穿刺插入各种器械到心脏冠脉,在射线下进行,这个检查一方面存在一定风险,一方面成本高昂,一台冠脉造影手术需要花费5000元左右。而现在,在安贞医院,该项检查仅通过CT影像就能辅助医生做出相应判断,患者也只需为这项检查花费不到2000元。现在利用我们这套人工智能的系统,通过拍CT,就可以分析全,不仅为患者减轻了创伤疼痛,而且费用也从原先的20000多元下降到不到2000元,不到原来的1/10。”科亚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8月,由安贞-科亚医企联合实验室引入的重磅创新项目——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深脉分数DVFFR)正式在北京安贞医院投入临床使用。这项技术在安贞医院已经服务了4254名患者,共有1000余人次避免了冠脉造影检查,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约为2000万元”。


    安贞-科亚医企联合实验室主要在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医学影像分析、手术机器人、精准医学、临床辅助诊疗、病理辅助诊断、肿瘤早筛与诊疗等临床应用领域开展创新研究。


    AI为园区建立“大脑”


    提升综合管理效率


    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旷视科技”位于海淀区西三旗的“金隅智造工场”。这里原本是一个闲置的老旧家具厂。


    旷视与金隅集团达成合作,以“一园一策”为主要原则,着手实施金隅智造工场进一步的智慧化升级工作。


    目前,在员工们看不见的领域,旷视为金隅智造工场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园区大脑,管理着园区运转的方方面面。这个园区大脑实现了包括能源能耗、综合安防内容、停车餐饮等多方面的16大子系统对接,AI摄像机实时查看园区的信息,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可设定告警规则并自动触发告知相关人员。而这些信息,会被一张大屏3D可视化还原园区内的场景,做到一张大屏统管整个园区。


    统一的管理,带来的是园区整体效能的提升。在效率提升方面,AI摄像机实时查看园区的信息,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可设定告警规则并自动触发告知相关人员。


    在旷视科技的展厅内,还展示了包括面向消费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三大核心场景提供历经验证的AIoT产品和解决方案。最引人注意的是,用户可以直接刷脸通过楼宇闸机,同步实现测温、扫码、查验核酸疫苗、口罩佩戴、身份核验门禁等功能,这是旷视自研的旷视神行防疫卫士,用户可刷脸、刷身份证或者扫二维码验证进入场所。这套系统测温精度佳,支持核酸超期提醒,并且支持数十万人的数据存储,一分钟最多60人极速通行。


    旷视总裁付英波告诉北青报记者:“旷视是中关村科技创新企业之一,和中关村论坛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这是一场前沿科技云集的国际交流合作盛会,对所有科创企业来说,中关村论坛都是一个绝佳的展示自身能力和实力,近距离接触全球最高精尖的科技成果,拓宽创新视野,促进产业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他同时透露,旷视今年将深入、全面地参与中关村论坛的多个板块。


    地中海贫血有了创新疗法


    基因编辑或可治愈患者


    博雅辑因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编辑技术转化的、处于临床阶段的全球性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研发针对难以根治的遗传病和癌症的创新疗法。博雅辑因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北京,办公地点分布于广州、上海以及美国大波士顿地区,公司科学创始人为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


    “人类基因组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对,那么当某一个地方的基因坏了,我们怎么去修复它?就比如这些患有β地中海贫血症的患者,他们的父母身上可能各有一个坏了的血红蛋白基因,所以父母基本没事,但是他们结婚后,有1/4的机会生下了一个这样的孩子,重型患者如果不进行任何治疗的话,可能只有5年的生命。”博雅辑因CEO魏东博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有了基因编辑这样的技术,我们就可以把患者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移出来,因为我们知道他的基因在哪坏了,修了之后再把它放回去,这样的话,他重组的血液系统就会是好的,可以让这个患者一次性治愈,这个就是我们的目标。”


    2021年1月,博雅辑因的针对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疗法产品“ET-01”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基因编辑疗法在研产品。目前ET-01的多中心I期临床试验正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开展,并已完成所有患者入组。


    目前,博雅辑因基于四大治疗平台,公司产品管线覆盖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复发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视神经退行性眼科疾病和复发难治性晚期结直肠癌、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领域。还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北京协和医院等国内外领先机构达成了研究合作,推进创新疗法的开发。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多项发展指标全国领先


    北京作为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已形成基本完整的产业链条,正在快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数量、AI学者数量、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量、AI相关企业数量、AI领域融资总额及融资事件数量等多项发展指标全国领先。


    整体来看,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逐渐成为首都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年人工智能产值规模将达2070亿元,同比增长11%;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产值规模预计约2270亿元,同比增长9.7%。


    北京建设了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数量领跑全国;人工智能领域学者数量超4000人,占全国的28%。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人才超4万人,占全国的60%,AI学者数量、AI产业人才、创业人才等多维度均为全国第一,AI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超过1600家,占国内人工智能企业总量的28%,居全国首位。


    此外,北京人工智能领域投资持续保持全国领先。2021年全年,北京人工智能融资事件359起,同比增长25%;融资总额1577亿元,同比增长48%,创历史新高,继续位居全国之首。文并摄/本报记者温婧统筹/池海波

    2022-09-10

  • 首 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