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机协同、“一网统管”助基层减负

    近日,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街道“一铺一档”管理平台显示:黄兴路上某一商铺的倾角传感监测设备监测到异常信息,预警内容为店招店牌松动。网格员朱名收到相关信息推送,随即前往现场核实。原来,黄兴路上新店主接手了一家小商铺,正在进行重新装修及店招更换,但店主尚未通过二维码自主申报商户变更信息和装修备案信息。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晓乐说,街道辖区是一个以居住为主的社区,除了两条大马路,都是小弄堂,汇聚了800多个小店,治理起来有较大难度。如今,在两条马路的小门店广告牌上,城运中心装上了倾角传感器,既能监测招牌倾斜角度防止坠落,又能根据传感器的情况判断小店有没有更换店主、及时更新业态信息。

    “以前需要一家家跑,现在店主二维码自行申报、传感器实时监测和市场监管信息及时比对,形成了‘三重核对’,大大减轻了网格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店主也很方便,防汛防台、垃圾分类等政策咨询服务可以通过轻应用统一推送给他们。”王晓乐说。

    街道办事处还将政务微信中有关沿街商户管理执法的内容进行汇总和赋分。相关管理部门在日常巡查中,及时记录商铺管理、处罚痕迹,通过后台的汇总分析,将每类问题扣分严重的商户形成重点名单,重点关注、重点整治。

    此前,控江路街道基层人员发现治理难题后,向上海市城运中心提出需求。上海市城运中心“一网统管”提供技术支持,于2021年初升级上线相关轻应用。

    在成立半年多的“一网统管”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这样的轻应用已有50多个,其中既有“防汛防台”等共性“需求包”,又有上述“一铺一档”这样的个性“工具箱”,通过人机协同,大大降低了基层人员的治理负担。

    “例如,针对一些老龄化社区,我们专门设计了独居老人‘四件套’‘六件套’,用门磁、燃气泄漏、烟感、红外感应、睡眠质量等多类传感器,让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实时关注到老人安全。”市域物联网运营中心运营方、中电科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波告诉记者,中心为城市生命体征提供实时感知数据,并推动物联数据与公共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第一批就有近百类超过510万个可共享数据的物联感知设备纳入共享和计算,每日产生数据超过3400万条,在市容管理、数字农业、水务管理等方面赋能城市运行管理。

    有了这样的城市“数字底座”,基层才有可能解决跨层级、跨部门的问题。过去,在控江路街道,停车一直是难解的大问题。如今,有了实时监测车位情况的轻应用,车主有停车需求,只需调用轻应用就能看到当前时段的停车位情况。“此前,仅靠街道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这么多数据同时调用推荐的。”王晓乐说。

    “一网统管”是上海首创的城市运行品牌,如今已向全国推广。“人机协同”的减负并非是“拍脑袋想当然”,而是瞄准解决“同类事项多头采集”“实时数据汇总难”“系统太多体验差”“无效采集负担重”等四大共性难题。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城运中心主任徐惠丽说:“为基层减负,要告别‘奶奶觉得我冷,所以才多穿衣’式的工作方法,‘一网统管’在使用黑科技时,会从基层需求出发,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工具箱’,而数字体征系统为城市全天候‘体检’,为城市安全有序共同护航。”

    2021-06-30
  • 市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中心投入运转 用心为民服务

    信网6月29日讯按照区委部署要求,市北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中心、区大数据局“一线工作组”正式组建并投入工作运转。工作组一班人迅速统一思想、捋清思路、制定措施,与镇江路街道群策群力、握指成拳、高效联动,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各类问题,助力创城取得实效。



    (来源:市北区委宣传部)

    迅速统一思想,发挥好“一线工作组”指挥棒

    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中心、区大数据局第一时间召开“一线工作组”专题调度会议,传达区委会议精神及相关要求,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职尽责,从思想上、心态上、作风上作出转变,扎根基层,主动发挥作用。工作组成立后,全体成员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全面落实“一线工作组”工作机制,不断夯实网格前沿阵地,锚定双城联创、疫情防控等当前重点工作发起全方位攻坚行动。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充分激发干部在一线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一线岗位中压担锻炼,增强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和实干高效的本领。



    (来源:市北区委宣传部)

    坚持实战思维,弹好“一线工作组”钢琴

    通过与镇江路街道搭建党建共同体,实现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有效提升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整体效能与活力。在实战中注重党建引领。工作组坚持在党建引领下,进一步建强动力主轴,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组织力提升执行力,不断夯实网格底板。多次走访调研网格党群服务站,了解网格运行机制,鼓励引导网格支部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带领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居民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生态圈,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走深走实。在实战中注重问题导向。工作组下沉过程中坚持主动作为,以居民实际需求为重点,梳理各项居民急难愁盼问题30余个,针对延吉路8号下水管道改造、自管楼院防盗门维修等问题,多次进行现场查看和指挥调度,逐一研究解决路径。针对居民代表反映的南口路88号荒地问题,下沉干部在认真倾听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多次实地勘察场地,拟改造为口袋公园提升辖区环境,目前已制定硬化绿化方案和改造效果图稳步推进中。在实战中注重数字治理。工作组坚持平台思维,不断深化数字建设、智慧建设赋能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更加精准高效。依托“党群e家”信息化平台,用好“吹哨报到”机制,打通线上治理“最后一公里”。坚持问心于民,问计于民,截止目前,共上报议题项目数109个,结案数105个。充分运用区级平台协调调度作用,调度责任部门履职尽责,切实攻克顽疾,将“党群e家”平台吹哨上来的金隅和府周边绿化维护不及时、荣和府周边保洁缺失等问题,通过“受理流转机制”全部纳入网格化平台,作为重点问题进行调度,利用两级平台“吹哨报到”工作机制,集各相关部门、汇多方力量彻底解决。在实战中注重舆论宣传。对一线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北仲二路36号白发老人铲除杂草等普通居民为“双城联创”作出的感人事迹,利用“党群e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平台开展大力宣传、树立典型,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报道普通市民和辖区企业为创城联创付出的辛勤汗水与传递的动人精神,形成街道居民积极互动的良好闭环,营造人人动手,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



    (来源:市北区委宣传部)

    调动多方资源,奏好“一线工作组”交响曲

    在下沉实战过程中,充分调动和挖掘社会力量参与和赋能基层治理,深化“红色合伙人”机制,助力创城取得实效。对于洮南路小学外墙需要美化的问题,工作组随即联系“红色合伙人”青蓝大数据公司,协商外墙美化项目,研究具体实施方案,最终确定安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文明实践、垃圾分类等宣传标语。对于北仲二小后面的小空地积存垃圾问题,工作组沟通物业公司主动给居民提供服务,同时适时对物业工作进行督查,加强区域环境维护。对于天赐良缘封闭小区的乱堆乱放、绿化带内保洁程度低、树木枯死等问题,专门会同街道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研究问题解决办法,约谈物业公司限期解决。对辖区存在的多处私拉乱扯、年久失修的弱电线,牵手区级“红色合伙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组建“青年突击队”,梳理辖区私拉乱扯、年久失修的弱电线,通过整合资源发挥“红色合伙人”力量,为创造高质量辖区环境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全面赋能。

    2021-06-29
  • 苏陕基层在线同上党课 党建互动赓续红色基因

    我苏网讯6月26日,在苏陕两地的泰州市海陵区森森社区与长武县西河村两个基层党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现场直播的创新模式,开展了一场“同心向党·海阔情长”的特殊主题党日学习活动。本次活动展现了深化苏陕协作背景下,双方基层党群代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融合发展的一次有效探索。



    合智者,不以山海为远。《山海情》拉开了本次主题党日的序曲,两地的党员同志们从中感悟到30年来,从一个西部小乡村的故事中讲出了大中国的情怀。由森森社区党总支书记沈振明领学的《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使参会党员领悟到深化苏陕协作的必要性,增强了当代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西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宵领学的党史《红色传奇·忆征程》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那段峥嵘岁月,使得广大党员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促进苏陕特色文化交流。由森森社区表演的京剧《沙家浜》选段,字正腔圆,生动地演绎了阿庆嫂机智沉着,勇斗刁德一的光辉形象。西河村演绎的秦腔《红灯记》选段,既粗犷又朴实,将李铁梅痛说革命家史的形象深刻细腻地表现出来。枣园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郭倩现场表演的“同心向党·海阔情长”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的淋漓尽致,进一步拉近了两地党群的距离。广大党员通过两地特色文化交流,以传承红色基因为起点,到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制高点,在展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长武县枣园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作品中,进一步坚定苏陕两地基层党群的文化自信。






    2018年,对于森森社区和西河村都是难忘的一年。那一年他们风雨同舟,并肩作战。“空中对话”勾勒起两地党员从当初的单一协作,到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喜悦回忆。通过对话,双方党员代表为深化苏陕协作探索出行动的方向、共同学习对方在乡村振兴中工作思路,为构建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奉献各自的智慧。



    随着双方交流的不断深入,两地党员、党组织活力也在不断增强,“明礼724服务队”、“乾富祥果业”“大富豪公益志愿服务联盟”等社会团体纷纷加入,增强党建联动在深化苏陕协作的大框架下不断探索发展,充分激活党建联动在基层党组织中的生命力。

    (来源:江苏广电泰州中心站/沈骁薛苏阳通讯员/张永萍编辑/徐金吉)

    2021-06-28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丨让广大青年在乡村一线激扬青春——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青年人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综述

    “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人到乡村一线建功立业,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求“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通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队等形式筑牢基层党组织”,寄语大学生村官“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年人指明了在最基层扣好“第一粒扣子”的成才道路,为各级党组织确立了发挥组织优势引导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

    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注重发挥组织优势,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积极为青年人到乡村基层服务锻炼搭建舞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持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村官工作,让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广阔天地砥砺奋斗

    村民们说:“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就了不起。”

    为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央组织部将其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抓实抓细抓好,指导各地积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不断完善相关规划、政策、体制、机制,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与选调生工作相衔接。

    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53.7万名。他们发挥特长优势、甘于吃苦奉献、主动干事创业,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作出积极贡献。

    一直以来,各地组织部门积极构建“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工作格局。

    ——坚持严管厚爱

    落实工作纪实、请销假、专项考核等制度,提供工作补助资金,办理人身保险。四川、内蒙古、福建等地建立导师帮带制,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指导。

    ——开展国情调研

    每年至少1次走遍全村农户,撰写村情要素综合报告和专题调研报告。湖南在今年村“两委”换届期间,动员到村任职选调生调研收集260多条建议,多数被纳入换届政策。

    ——注重实践锻炼

    安排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放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体经济项目、信访维稳等吃劲岗位锻炼。

    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在为群众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锻炼中增长工作本领,逐步成为培养年轻干部、优化队伍结构的“蓄水池”。

    据统计,全国服务期满流动的50.1万名大学生村官大部分留在基层,其中进入公务员队伍17.6万名,进入事业单位16.2万名,提拔为县处级、乡科级干部分别为227名、1.2万名。

    大学生村官中涌现出了身患重病、坚持工作的张广秀,扎根湘西农村助力脱贫、把乡村当创业舞台的耶鲁毕业生秦玥飞,到艾滋病重点村任职的清华硕士魏华伟等一批先进典型,激励着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精彩人生。

    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让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的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

    “青年干部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在2020年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驻村干部。

    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其中半数左右是年轻干部。他们与乡村干部一道,在脱贫主战场和抗疫最前线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级组织部门严格挑选人员,注重从政治素质好、敢于担当、不怕吃苦的年轻干部中选拔,引导各级机关舍得派出担当骨干和重点培养的年轻人;

    注重将年轻干部派往有巩固脱贫成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等任务的重点乡村;

    落实派出单位责任、项目、资金“三捆绑”,在工作经费、补贴津贴、评先树优、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保障倾斜,其中河南、贵州等地按每年每个村20至50万元的标准为第一书记安排专项帮扶经费,广东、甘肃等地对圆满完成帮扶任务、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第一书记提拔一级职务;

    ……

    年轻的驻村干部们劲头十足,他们坐到贫困户家炕头,谈心交心挖穷根,把精准扶贫的路线图细化为每家每户的施工图;跑到各个单位争取项目、申请资金,修路、建桥、安路灯,让村里富起来、美起来;迈进带货直播间吆喝扶贫产品,在帮群众打开销路的同时,自己也成为网红;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储备优秀青年人才,健全“四议两公开”制度,让党组织作用强起来。

    近期,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推动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明确将年轻干部作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主要来源之一。

    意见一出,村民群众和驻村干部的心都“踏实了”。村民们说:“驻村干部就像自家人。”驻村干部说:“抓在手上的许多事可以接着干了。”……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让脱贫群众彻底摆脱贫困,仍需驻村干部们接续奋斗。

    “我们要学习发扬黄文秀的拼搏奉献精神,继续把新时代长征路走下去。”接替黄文秀到广西百色百坭村驻村的第一书记杨杰兴说。

    为村级组织补充新鲜血液,让每一名优秀农村青年都有回报家乡的机会

    村党组织领导村级各项工作和社会治理,是青年人到村工作的承接平台和管理主体,也急需青年人积极参与,带来新理念、新知识、新创造。

    当前,各地多措并举、优化方式、分类施策,不断充实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中的年轻力量。

    ——结合村级换届“回引一批”

    在2020年开始的村“两委”换届中,每个村级班子中原则上有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各地采取开座谈会、发倡议书、亲友登门拜访等方式,发动本乡本土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务工经商人员、退役军人等回村。

    其中,浙江在村级换届中回引全日制大学生2.1万人,70%的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招揽一批”

    各地用好产业振兴的政策红利,兴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创办专业合作社,筑巢引凤,吸引青年人到村创业。

    青海选派2200名大学生到农村服务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项目,实现了“整村规划有智囊、产业技术有顾问、村社财务有能手、产品销售有达人、村内发展有后备”。

    ——聚焦本乡本土“储备一批”

    当前,各地结合开展定点帮扶、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等工作,发现、培养优秀青年,充实优化村级组织后备人才。

    云南、河北等地建立青年人“岗位在乡村、培养由市县乡负责”机制,对因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等导致入党困难的,安排到乡镇机关、协会党组织发展。

    ——立足基层岗位“培养一批”

    对看准的、有发展潜力的,舍得下功夫、下本钱加以培养。例如,江苏实施“定制村官”培育,委托农林院校定向培养全日制专科生,毕业后回到生源地所在的乡村工作。一系列举措给予优秀农村青年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回家干事创业的机会,坚定了他们扎根农村的信心决心。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50.3万个行政村的党组织书记中,35岁以下的有4万多人。

    湖南的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较换届前下降6.1岁,河南下降5.6岁。每个村还都储备了1至2名年轻人,作为村干部后备人才……今年,完成村“两委”换届的许多省区市,村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今年换届好几名大学生回村当了书记,我是二十几年老乡镇,这在以往想都不敢想,他们有激情、有能力、视野宽、办事积极,老百姓呼度赞(很高兴)呐!”提起现在的年轻村干部,青海的一位乡镇书记情不自禁地用当地土话夸赞起来。

    打造乡村招才引智项目,让青年人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到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

    “我们只要踏踏实实在村里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交给组织。”自2018年起,天津首创招录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以完善的管理保障政策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

    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半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全部补选进村党组织班子;继续在村任职满半年、表现优秀的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任职满1年、表现特别优秀的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并纳入事业编制管理;乡镇补充公务员,优先从他们中招录……目前,天津已累计从全国招聘3000多名大学生。他们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服务农民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天津外,北京、山西、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湖南、重庆、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市纷纷借鉴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制度设计,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专干”“乡村振兴协理员”等项目,每年吸引上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加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三支一扶”、教育部的特岗教师、共青团中央的西部计划等,每年通过基层选派项目到村的高校毕业生超过13万人,青年人投身乡村振兴的渠道愈加宽广。

    目前,通过各种渠道下沉到乡村工作的青年人,广泛分布在乡镇机关、村级组织和教育、农技、医疗、畜牧等各类基层服务岗位上,发挥着年纪轻、知识新、闯劲足的优势,为基层注入了新生力量,为乡村凝聚着创新活力。

    “如果没有组织提供的机会,我几乎是不可能到基层工作的,是组织让我的青春与祖国伟大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他们说,未来要继续贡献青年人的光和热,更好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如今,广大青年正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书写着精彩人生华章。

    2021-06-25
  • “共享花园”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浙江在线6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王波通讯员张程豪王倩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日前,伴随着陈婆渡小区“共享花园”里居民们朗朗的诵读声,一堂丰富多彩的党史学习教育课拉开了帷幕。谁能想到,这个人见人爱的“共享花园”,曾经是一处人人避之的卫生死角。

    陈婆渡小区位于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是个建成已有16年的拆迁安置小区,由4个自然村700多拆迁户组成。绿地上种菜、杂物成堆……和众多老旧小区一样,过去,居民侵占公共绿地的行为曾经屡禁不止。社区曾多次组织清理,可每过一段时间,这些问题又卷土重来。

    在一次“居民说事”上,热心居民提出“共享花园”的概念,让大家眼前一亮。爱好花花草草的64岁居民杨维荣率先“开荒”,将家中的花草搬到楼下公共绿地。

    既然居民喜欢种养花草,何不借此发动大家一起治理这些卫生死角?很快,社区发动志愿者对空地进行集中整治,在小区腾出6块公共绿地,招募“花匠”共建“共享花园”。居民们纷纷报名应聘“花匠”,首批6块绿地被秒抢一空。

    “共享花园”推出后,让爱种花的居民实现了田园梦,也提升了居民的文明素养。陈婆渡社区副主任赵蕾说,此后,乱扔垃圾、腾地种菜的现象再无出现,居民们以花为媒,美美与共。社区还组建了由35位居民组成的“花匠”专家团,帮扶这些认领“共享花园”的居民,还救助居民送来的濒临枯萎的花草。

    玫红色的三角梅、橘红色的石榴花、盆景、假山、喷泉……目前,整个小区已有10个“共享花园”,总面积超1200平方米,几百种植物相映成趣,成了小区的“植物园”。昔日破旧的小区变成了“花园”,也成为其他社区学习的榜样。

    “齐心协力把小区空地打造成‘共享花园’,不仅增强了居民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也让大家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首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不仅积极参与“共享花园”建设,还从“花匠”变成了社区的平安宣传员、邻里互助员和文明劝导员。而从“共享花园”衍生出的“花园议事厅”更成为小区居民共商共议的平台,小区里一些难题在花园美景中迎刃而解,构建共建共享共商共治社区生活圈,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动能。而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这些“花匠”中的老党员、老干部又组成“红色宣讲团”,在“共享花园”讲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2021-06-24
  • 【中国气象局】我国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稳步提升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中国气象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和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将防灾减灾作为气象工作的战略重点,高度重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和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


    聚焦风险源头管控,气象部门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努力实现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举部门之力深入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去年,气象部门已集中研发和推广基于“云+端”架构的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信息收集系统,并于去年12月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与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查系统的对接,形成全国各地气象部门共用一个规范、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的工作格局。在试点建设方面,全面完成北京房山和山东日照岚山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大会战”,取得一批普查技术成果和工作经验。


    在复杂交织的灾害链条中,气象因子往往处于最前端,扮演着“导火索”角色,自然灾害的防、抗、救均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为筑牢安全发展基础,气象部门加快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推进无缝隙、智能化的多灾种预报预测业务,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以数值模式为基础、以资料同化应用技术和数值预报解释应用技术为支撑的客观化精准化气象灾害预报。同时,气象部门以全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为基础、区划为支撑,全面评估我国气象灾害风险、承灾体脆弱性和综合减灾能力,开展区域多灾种并发群发、灾害链特征分析,形成全国气象灾害防治区划和建议措施。


    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建设落地实施的根本在基层,同时基层也是应急管理的薄弱环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已实现所有县(区)覆盖,全国乡镇自动气象站也实现全覆盖,70.8万名气象信息员奔走在乡村一线,持续开展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的实地检查和评定工作,999个社区被评为2020年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成效初显,应急能力稳步提升。


    5月8日至14日,为期7天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在全国火热展开。连日来,各地气象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在线访谈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2021-05-17
  • 天津交响乐团把音乐党课送给基层企业职工

    新华网天津5月13日电(记者周润健)近日,天津交响乐团携音乐党课《共圆中国梦·还是这条路》走进天士力控股集团,以“讲解+交响合唱音乐会”的形式为职工们再现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岁月。





    ↑国家一级指挥、天津交响乐团团长董俊杰在演出中执棒。(天津交响乐团供图)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3月,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委党校主办,天津交响乐团承办的音乐党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式启动,得到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之后,天津交响乐团以这堂音乐党课的成功经验为基础,结合自身演出条件和基层一线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丰富音乐党课的内容形式,将其打造成适合乐团奔赴基层讲解演出的“行走的音乐党课”。





    ↑歌唱家曾乙演唱歌曲《南湖的船党的摇篮》。(天津交响乐团供图)


    天士力控股集团是音乐党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支持单位之一。本堂音乐党课《共圆中国梦·还是这条路》分为“开天辟地探索之路”“改天换地发展之路”“翻天覆地幸福之路”“创新奋进图腾之路”和“共圆中国梦还是这条路”五个篇章。其间以讲解和管弦乐演奏、独唱、二重唱、合唱等不同形式,为职工们带来了《红旗颂》《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保卫黄河》《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的中国心》《江山》《小康时光》《不忘初心》等红色旋律,并上演了天士力集团组歌《大健康颂》、诗朗诵《奋进吧,天士力》、原创歌曲《共享大健康》等精彩节目。





    ↑歌唱家马芮演唱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天津交响乐团供图)


    这堂音乐党课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伴随着讲解和演出的推进,职工们深刻而生动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也更加体会到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职工们说,这堂音乐党课既有知识性、艺术性,又给大家以启迪。音乐党课指挥、天津交响乐团团长董俊杰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天交将音乐党课带到多个基层单位,受到党员群众的热烈欢迎,演出团队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精益求精,将更加生动、更加感人的音乐党课送到基层,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完)

    2021-05-17
  • 湖南株洲开展禁毒宣传下基层活动

    图为禁毒专干向群众发放禁毒宣传单。中国禁毒网发


    中国禁毒网讯为持续筑牢拒毒防线,5月12日,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下东街道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开展禁毒宣传下基层活动。


    活动中,禁毒专干通过发放禁毒宣传单、张贴禁毒宣传海报等方式,向来往群众讲解毒品种类、危害及禁毒相关法律政策。同时,禁毒专干呼吁群众要坚定抵御毒品侵害的决心,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2021-05-17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湖北襄阳:“红色驿站”暖人心

    新华社武汉5月14日电题:湖北襄阳:“红色驿站”暖人心


    新华社记者侯文坤


    “这个小红房子真好,冷了可以取暖,热了可以纳凉,渴了有水喝,累了能歇歇……”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47岁的环卫工人张梅群欢喜地说。


    她所说的“小红房子”是一个由小区门卫室改造而成的“红色驿站”,室内设有沙发桌椅、书籍、充电插座、饮水机、雨伞架等,为环卫工人、户外工作者和过往市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驿站”标识牌上,标注着各种免费服务项目。


    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襄阳市中心城区206个社区把小区活动室、闲置老房子和开发商的配建房改造成“红色驿站”558个,计划到2023年,全市将建成各类“红色驿站”1525个。每个“红色驿站”里,不仅有社区工作人员,“双报到”党员、社区律师、社区医生也会定期上岗,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社区把繁华地段的3间临街门面改建成‘红色驿站’,不仅给居民带来了方便,也给我们党员开展活动提供了阵地。”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车城社区党员李冬云说,居民可以在这里歇歇脚,看看党建宣传资料。到了周末,社区党委便联合包保或共建单位,组织在职党员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免费义诊等服务。


    各具特色的“红色驿站”犹如一股股暖流荡漾在襄阳各处。一杯茶、一把椅子、4名医护人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陈营社区依托附近医院资源,将义诊设在“红色驿站”;一把伞、一把椅子、一张服务卡……襄城区王府口社区在“红色驿站”加载各种“微服务”;公共事务协商室、邻里纠纷调解台、倾听民声连心屋……樊城区红光社区“红色驿站”以民为本抓实服务。


    “红色驿站”是襄阳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延伸“为群众办实事”的触角,让服务成为基层党建最靓底色的一个缩影。


    “如果群众的期盼是‘需求侧’,那党员干部和基层党组织就是为群众办实事的‘供给侧’,我们紧扣这两端的优化升级,目标就是让党建工作活起来,组织强起来,群众乐起来。”襄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海梅介绍说,近年来,襄阳市聚焦中心城区社区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一中心多站点”阵地服务体系,通过“红色驿站”将服务群众窗口前移;聚力营商环境改善,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党员干部下沉生产一线,“贴身服务”企业解决融资、建设、要素保障、市场开拓等痛点、堵点和断点问题;聚能乡村振兴组织保障,推动乡村党校和基层干部学院建设,分类分批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参加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基层党组织要想充分发挥作用,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襄阳市县两级持续投入资金,推动了78所乡村党校建设。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还专门聘请40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讲师,深入一线、走进田间宣讲政策。”王海梅说,近5年来全市累计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94场1.4万余人次、党员干部180余场2.4万余人次,培训了279名派聘书记和152名驻村第一书记,培训内容涉及乡村振兴工作的政策理论、党史教育、警示教育,以及农业产业发展等业务专题,以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贴近工作实际的培训给自己充了电,让我打开了眼界,也学到了工作方法,感觉干劲更足了,给群众谋幸福的思路也更宽、更清晰了。”刚刚参加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的襄城区尹集乡肖冲村党支部书记肖国斌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本领,既让党员干部收获了荣誉感和归属感,也让群众、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之间贴得更近、靠得更紧。

    2021-05-17
  • 浙江临海:青年金融法律工作者兼职基层团干部

    近日,临海市东塍镇新上任的兼职团委副书记娄依龙在镇青少年服务中心开设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普法讲座,身为浙江回浦法律事务所的专职律师,他用丰富的法律经验和生动的案例为20余名重点青少年普及法律知识,助力该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娄依龙是临海市兼职基层团干部中的一员。为解决共青团基层组织力量薄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近日,团台州市委联合市司法局、市银保监分局联合推出“双百双服务”培养工程——遴选百名金融工作者、百名法律工作者到基层兼职团干部,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5月12日,台州市“双百双服务”兼职团干部任职大会在临海举办。


    此前,团临海市委已先行对接司法、银保监等部门,拓宽团干部的选拔渠道,构建“8+4+N”清单式工作法,优化基层团干部的专业结构,62位青年金融、法律工作者分赴临海各镇(街道)团组织兼职基层团干部,助推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


    这也是共青团党史学习教育“我为青年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的具体实践。这些青年金融、法律工作者兼职基层团干部后,将围绕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从推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现代化产业园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青年“双创”等方面开展金融服务;通过“农村创业伙伴计划”,加大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创新创业青年培育;并从农村综合治理入手,组织环保志愿服务,推进公益诉讼等。同时,将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实施关爱帮扶行动,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普法宣传、青少年警示教育等,为犯罪预防及涉案的未成年人提供包括法律咨询、社会援助、心理疏导等服务。(邵越)

    2021-05-17
  • 山东科技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对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为了进一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树牢为民办实事的宗旨意识,5月14日下午,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机关党总支办公室党支部、工会财资党支部全体党员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杆石桥街道乐山小区社区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副校长兼济南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孙鹤汀、校区党工委副书记贾长响参加活动。


    在乐山小区社区,党员们实地参观了“方寸间”智安便民服务站、“红色庭院”党建大厅、社区“筑梦书屋”、政治生活馆、社区综治中心、“一心一议”协商民主议事厅等地,详细观摩了区域化党建、社区党史学习教育、网格化管理志愿服务、居民议事等工作开展情况。





    观摩学习结束后,党员们集中开展了疫苗接种知识宣传和现场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为积极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社区人居环境贡献了智力,为和谐文明社区的建设注入了活力。





    此次活动不仅加强了与社区党支部的学习与交流,更丰富了教工党支部党员教育形式,党员们深刻感受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要有感情、有思路、有方法才能接地气、入人心、办实事,才能真正树牢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建校70周年注入了精神动因和奋进力量。(孙雪琳王小杰)

    2021-05-17
  • 西藏高校教授专家走进昌都 “送教”进基层

    图为西藏大学教授马海林为昌都市多家企业授课。赵朗摄


    连日来,西藏大学“2021年度科技活动周”科普下乡活动走进昌都,深入职业学校、企业、高中开展科普讲座。


    在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下,活动由西藏大学心理学、物理学等领域的6名教授组成了宣讲团。





    图为西藏大学教授宁长春为中学生授课。赵朗摄


    通过昌都市总工会,西藏大学教授马海林为当地多家企业分享《压力与压力管理》课程。课程首先通过15分钟的测试了解了听课人员的自身压力情况,解析了被大家忽略掉的压力造成的身体反应症状,结合压力情况,教授了缓解压力的不同方法。


    他介绍,虽然不在内地一线城市,偏远地区的职场白领同样面临工作、生活的种种压力,这些很容易被忽视。所以通过此次讲座,让大家认清自身压力,如何用科学方法缓解压力。





    图为西藏大学教授李昊为中学生授课。赵朗摄


    在昌都市第五高级中学,西藏大学教授宁长春、李昊先后向学生们分享了《去星空的尽头》《记忆与学习的秘密》。在宁长春看来,科普工作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保持对科学的单纯兴趣,保持好奇心。


    在讲座中,李昊讲授了从高原认知研究领域,如何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如何长期储存、学习应该怎么复习等等,也提醒学生碎片化信息不利于长期记忆深度加工,比如经常刷抖音等。





    图为企业工作人员参加讲座。赵朗摄


    他说,基于高原认知研究,发现在西藏生活的人群认知功能的记忆受到缺氧影响,他希望学生们在缺氧环境下能够运用更科学的方法改善提升学习记忆力。


    昌都市第五高级中学副校长吴晓龙表示,该校去年9月成立,仅有高一年级,此次活动是高校教授专家首次走进该校,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堂外的科学知识,开拓了视野,更是通过与大学教师的近距离接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图为昌都市第五高级中学学生参加授课。赵朗摄


    此次活动,宣讲团还走进昌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即西藏自治区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并与该孵化器负责人刘江友就前期达成的科技成果转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等事宜进行了深入沟通。宣讲团还指导当地企业规划发展,并表示可以搭桥引线,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于企业发展,促进高校产学研联动发展,服务西藏地方发展需求。


    据悉,此次活动是西藏大学首次走出拉萨,到偏远基层开展科普活动,这也是西藏大学社会服务的进一步拓展。





    图为昌都市第五高级中学全体学生参加授课。赵朗摄


    西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西藏大学科协秘书长蔡秀清表示,科普进昌都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昌都仅是西藏大学科普活动的第一站,是学习党史、"三更教育"中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今后还将走进西藏其他市地,践行高校学者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通过科普加强基层人民爱党爱国爱科学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


    宣讲团的各位教授也一致表示,下一步,活动将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普的结合,走进更偏远的地方,让科研教师走出书斋,将科普带进草原、带进青稞地,让广大牧区民众也享受到现代化的科普服务,同时将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据悉,此次活动是在西藏大学党委的领导下,由西藏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昌都市科技局、昌都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昌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昌都市总工会、昌都市第五高级中学、西藏大学宇宙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西藏自治区心理学会、西藏自治区物理学会共同参与。(记者赵朗)

    2021-05-17

  • 首 页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