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链主”作用 助力制造业攀“高”登“绿”

    在包头西部陆港,一辆满载煤炭的集装箱新能源重卡缓缓地停靠在场站内,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一次数字甩箱作业。


    “我们联合G7物联科技在行业首创了‘新能源+散改集’电煤绿色运输模式。”北奔重汽创新研究院副总设计师张晓东介绍,与传统运输模式相比,甩箱运输不仅可以节约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和收益,还可以有效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在用车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油耗,开启绿色物流新业态。


    据介绍,采用“新能源+散改集”新模式后,陆港内煤炭物流运输效率提升约4倍,端到端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每年减少碳排放超50万吨。





    逐绿而行,向新出发。


    作为自治区唯一的专业汽车制造企业,近年来,北奔重汽深入践行国家“双碳”战略,充分发挥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将自身定位为“绿色物流运输方案解决提供商”,积极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为地方及国家经济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18年5月,北奔重汽正式启动新能源资质准入工作,并同步推进新能源产品研发工作,针对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合力攻关。


    2019年7月,北奔重汽向安钢集团首批交付18辆纯电动自卸车,打响进军新能源重卡行业的第一枪。


    2021年3月,北奔重汽首台套氢燃料电池重卡下线,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北奔重汽在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中再结硕果。


    2022年7月,北奔重汽举办“北奔奔马”子品牌发布暨巴音孟克集团千台新能源重卡首批发车仪式,标志着北奔重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迈向高端,挺进高地。关键时间节点勾勒出北奔重汽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奋进轨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我们制造业企业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指引,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北奔重汽科技委委员周亚伟说。


    2022年以来,北奔重汽面对各种不利因素,调结构、转方式、拓市场、谋发展,扎实推动产品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科技创新。2022年,北奔重汽新能源重卡钢铁行业销量第一,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增长92.82%,成为业内首家集成新能源重卡生态链、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的企业。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2023年新年伊始,北奔重汽连开五场商务年会,共斩获重卡订单3091台,为实现全年销售目标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北奔重汽将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散改集’创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持续在纯电、混合动力、氢燃料等新能源技术领域发力,逐步完善新能源产品系列。同时,加快完善企地融合机制和协同创新体系,布局氢能配套产业链,扎实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周亚伟说。(记者康丽娜)

    2023-03-17
  • 中国央行3月续作MLF“加量不加价” 专家称利好市场情绪

    中新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夏宾)中国央行15日发布消息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天央行开展4810亿元(人民币,下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考虑到有2000亿元MLF到期,央行本月通过MLF实现2810亿元净投放。此次续作MLF的中标利率为2.75%,已连续八个月保持不变。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中新社记者表示,本月央行“量增价平”续作MLF,符合市场预期,主要是央行适度加大长期限资金投放,继续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制造业等重点新兴领域的支持,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促进宽信用,增强内需恢复动力。近期同业存单利率有所上升,也增加了MLF吸引力。MLF增量释放积极稳增长信号,利好市场情绪。


    同时,从近期公布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金融数据看,国内经济活动趋势恢复,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需求整体理想,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反映目前利率水平处于合理区间。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认为,央行当日的操作既可补充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所需长期资金,又可熨平专项债前置发放对流动性的短期扰动,明确了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的政策导向。


    他预计,接下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宽裕,继续为宽信用营造有利环境,继续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继续为经济回稳向上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完)

    2023-03-16
  • 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份货物贸易涉外收支顺差259亿美元

    中新网3月15日电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众号15日消息,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3年2月份银行结售汇和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数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答记者问时表示,2月份货物贸易涉外收支顺差259亿美元,与2022年同期基本相当,仍保持较高规模。服务贸易逆差4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均略有回落,在跨境旅行支出有序恢复的同时,部分新兴服务业出口稳步增加。





    据王春英介绍,我国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2月份,银行结汇和售汇规模基本相当,企业、个人等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更趋平衡。春节开工后企业原材料进口和补库存增加,相关涉外支出有所上升,体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征。综合2023年前两个月情况看,非银行部门涉外收支顺差314亿美元,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开局良好,境内外汇市场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市场主体外汇交易行为保持理性。2月份,衡量结汇意愿的结汇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收入之比)为70.3%,环比提升8.9个百分点,显示市场主体呈现“逢高结汇”的理性交易模式,结汇意愿有所增强。衡量售汇意愿的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8.6%,环比基本持平,说明市场主体购汇意愿总体稳定。


    王春英还表示,货物贸易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2月份货物贸易涉外收支顺差259亿美元,与2022年同期基本相当,仍保持较高规模。服务贸易逆差43亿美元,环比和同比均略有回落,在跨境旅行支出有序恢复的同时,部分新兴服务业出口稳步增加。


    未来,我国外汇市场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当前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步伐有所加快,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持续回升,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稳定的基础更加坚实。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持续推进,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仍将吸引外资稳步投资境内市场。此外,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市场主体更加成熟、理性,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中新财经)

    2023-03-16
  • 全国多地组织多场招聘会 多途径促进大学生求职就业

    眼下,正是用人单位招聘和大学生求职的旺季。各地各高校也抓住春季招聘黄金期,持续做好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在山东,今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81.17万人。为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近日,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山东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首场就业双选会举行,共有410余家用人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21000多个。在双选会上记者注意到,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不少单位都带来了优惠政策,比如山东东营市东营区教育局,今年就争取到60个直聘名额,毕业生通过面试,就能获得教师编制。


    线上线下多平台提供不间断就业服务


    而为了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在青岛理工大学,春季一开学,就推出就业套餐,连续多天举办招聘会。同时,利用就业平台等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提供不间断就业服务。


    新学期刚开学,青岛理工大学就连续三天举办招聘会。来自青岛、烟台、潍坊等地的230多家优质企业,吸引了众多毕业生前来应聘。





    青岛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牟永川:接下来,基本上每个月有一次大型的(招聘会),每个周基本都有各种各样的宣讲会。


    今年,青岛理工大学还将通过访企拓岗、直播荐才等一系列活动,为企业定向推荐优秀学生,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同时,利用智慧就业平台、微信公众号、QQ群等,每天分类按需为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提供24小时就业服务。


    “百校联动”首场招聘会提供岗位5万余个


    而在湖北,今年,湖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到59万人。为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近日,2023年湖北省“百校联动”校园招聘活动暨春季首场供需对接就业育人活动在华中科技大学启动。


    首场招聘会上,近500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用人单位中,湖北企业占比达到54%以上,很多来自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领域。记者看到,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出现了岗位多,求职人员也多的现象。


    武汉某科技有限公司姜鹤鸣:今年我们在这边也是有一百多个岗位的招聘需求,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几百份的简历,我们计划加大招聘力度。


    为了帮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更精准的对接,招聘会现场安排了政策宣讲、生涯发展体验和直播带岗等活动。华中科技大学还设置了专业教师一对一简历诊断、职场形象指导服务台,助力学生就业。


    湖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启红:我们将组织一系列的校园对接会,同时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就业创业的政策,对在鄂工作的毕业生给予了住房补贴、岗位求职补贴、就业创业补贴,来吸引大学生为湖北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功立业。


    此外,武汉大学日前也举行了2023届毕业生首场供需见面会,213家招聘企业按照测绘遥感、基建能源、生命健康等9大领域划分区域,超过800名的武大学子向心仪企业投递出简历。记者注意到,供需见面会现场还设置了“简历诊所”,给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精准求职辅导。


    拓宽就业渠道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而从今年年初起,江西省各高校也举行多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通过部署就业“暖心行动”,构建就业工作体系,今年井冈山大学继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持续推出“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向毕业生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截至目前,井冈山大学已经组织了数十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


    井冈山大学招生就业指导处处长欧阳凌:对企业进校来招聘都是有门槛的。对招聘企业各个方面进行了筛选,我们最终促进的不仅是充分就业,更希望学生能够高质量就业。


    江西吉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主渠道作用,学校已与26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协议式实习、订单班培养、现代学徒制实验班等多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实习+就业”的方式稳定就业,使他们的就业之路更加顺畅。


    吉安市某企业工作人员刘兹萍:目前我们第一批实习生大概300人左右,已经全部进入产线实习,有了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前期培养,他们现在在进入生产岗位包括技术岗位上,他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都非常强。

    2023-03-15
  • 新型职业兴起,社保、劳务合同……各项保障如何跟上?

    中新网北京3月12日电(刘欢)近年来,多种新型职业兴起。陪诊师、玩偶修复师、宠物保健师……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方式,还催生出一些新就业形态。


    工作时间、地点灵活,工作内容多样,新型职业在吸引不少人的同时,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与行业规范同样受到关注。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充分保障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资料图:3月1日,2023年北京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的首场线下招聘会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举办。(图文无关)中新社记者易海菲摄


    新就业形态,“新”在哪里?


    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新就业形态工作时间、地点灵活,自由度更高,一系列服务多借助互联网进行。从业者可以在线上实现与客户、公司等的远程实时沟通,打破了传统生产方式下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同时,随着社会对消费需求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新型职业的工作内容也呈现多样化。


    例如,养老、职业教育、冰雪运动等领域的民生需求催生新兴职业,推动了陪诊师、课程规划师、职业规划师、美妆教学师等职业出现。正在不断成熟的宠物产业链催生了宠物减肥师、宠物烘焙师、宠物保健师等职业。


    此外,年轻一代的小众爱好如潮玩等逐渐发展成为大众产业的同时,也使得潮玩设计师、玩偶修复师、涂鸦艺术家等职业开始活跃在互联网平台上。


    据统计,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2021年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约8400万人,灵活就业人员达2亿多人。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向晶向中新网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新技术的更新迭代下,新型职业的大量涌现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社会大众对于个性化服务需求的提升,也为新型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与传统职业相比,新就业形态的从业者工作的社交性与互动性更强,他们看重的是个人兴趣与就业满意度,他们所提供的的服务与商品也更加个性化。”向晶说。


    劳动关系、行业准入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京东云事业部总裁曹鹏表示,当前新就业形态群体用工关系界定尚不清晰,引发劳资纠纷、社保缴纳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


    北京法政安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高佳娜向中新网介绍说,新就业形态群体因其工作的灵活性与流动性,与用人单位、机构等签署的多为劳务合同,对于劳动关系的界定存在难点。


    她解释道,劳动关系双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关系的确定需要符合三个条件:


    一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是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


    三是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属于用人单位的业务组成部分。


    而具体劳动关系的裁定,还需要参照社保、工资、书面合同等多种情况综合考量双方是否有建立劳动关系的意图。


    高佳娜表示,对于新就业形态群体,目前出现较多的纠纷为工伤赔偿。因为这一类群体收入来源不稳定,出现因意外导致的工伤之后,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再通过劳动获取报酬。


    此外,新型职业行业准入规则也亟待明晰。向晶指出,传统职业技术认证,尤其是高端职业的技术认证往往与学历背景高度相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获取知识更容易,知识面也更宽,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职业技术认证与学历背景间的关联度。


    “新职业的技术认定要满足专业知识的同时,因其服务的个性化提升,需要增加消费者评价。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型职业的认定需要兼具技术技能标准和保障消费者权益。”向晶说。


    官方:支持零工市场建设,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指出,现行的有关制度和政策还不适应新就业形态的迅速发展,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同样需要关注。


    “一方面,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与相关平台之间没有确立传统的劳动关系,平台企业认为他们并非本企业的员工,不需要为其承担参保缴费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这类人员可以同时接受多家平台企业分派的业务。这就导致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与平台企业的关系比较复杂,不便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


    对此,他认为,需要改进社保经办管理办法,并适当将社会保险关系与劳动关系相对分离,即使不便明确平台企业与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双方也应分别承担参保缴费的责任,合理确定缴费费率和基数,以便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纳入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依法公平享有社会保障。


    3月4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界别提案——《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提案提出,应尽快构筑完备、精准的新就业形态社会支持制度体系及配套措施,适时修订完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加大现行社保制度改革力度,建立一套与互联网平台用工模式高度适配、灵活可行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日前也表示,将支持零工市场建设,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完)

    2023-03-13
  • 司富春代表:发挥农村电商体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时强调,电商不仅可以帮助群众脱贫,而且还能助推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来参加全国两会前,致公党河南省委主委、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司富春代表经过考察调研,整理了一份关于完善农村电商体系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在他眼中,要推动乡村振兴,数字技术是重要抓手。





    司富春代表告诉记者,近年来,电子商务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直播电商在农村加速普及,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农产品进城更方便,“新农人”电商创业就业持续升温,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越发强劲。而受限于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不足、产业融合较差等,以农村电商来推动县域产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村致富方面,还有一些突出问题尚待解决,尤其是物流体系不完善、缺少规模特色农产品导致网络销售创收能力弱等现象,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


    对此,司富春代表建议出台“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一揽子扶持政策,通过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农特产品区域品牌、拓宽农产品网络上行通道等方式,加快把农村电子商务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3-03-09
  • 岳建武委员:补链强链畅通物流循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年来,我们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更多经济增长动力源。同时提出,今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从事冷链物流业已有30年的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会长岳建武对此有着深切体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网越织越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国内大循环已越来越通畅”。





    岳建武委员认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首先体现为14亿多人口规模优势,这是一个巨大市场。其次是地域广阔优势,即由于海拔、气候等不同自然条件带来的巨大差异,形成了不同产品在不同地域之间流通的需求。岳建武委员举例说,高原夏菜是利用西北高原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但以前只端上当地人的餐桌,销量十分有限。现在,不仅销往东南沿海,还出口东南亚。


    未来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畅通大循环?岳建武委员建议,应瞄准薄弱环节进一步补链强链,“‘菜园子’与‘菜篮子’之间的链条很长、环节很多,哪个环节‘掉链子’,就要补上、加固。而且要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财政资金扶持不能撒胡椒面。”


    在不同发展阶段,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不同,还需找准发力点。“比如高原夏菜产业发展之初,迫切要解决种子问题。现阶段则应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让它们真正发挥好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连接带动作用。”岳建武委员说。(贺浪莎)

    2023-03-08
  • 农业农村部:全国春耕备肥有序推进!粮食主产省化肥到位进度超80%

    农业农村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省、市、县三级化肥下摆到位率分别为69.5%、62.5%、62.1%,均快于去年同期。其中江苏、浙江、重庆等地春耕用肥已全面到位;辽宁、安徽、山东、湖南等粮食主产省化肥到位进度超八成;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东北地区主产省区农时偏晚,到位进度五成左右。总的来看,主要化肥品种供应稳定,能够满足春耕用肥需要。(央视财经)

    2023-03-07
  • 用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守护“银发族”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对“如何养老”这一人民群众的关切事进行了科学长远的规划。


    如何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怎样提升养老服务,让更多老年人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今年全国两会上,养老问题得到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我们邀请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集团董事长安庭委员,江苏省南通市常青乐龄老年护理院护理员李楠楠代表为推动社会养老服务工作建言献策。


    社区家庭联动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家庭日趋小型化、居家社区养老发展相对滞后等原因,使家庭养老的压力日益增大。在鲁晓明委员看来,当前迫切需要供给大规模、便捷普惠的高质量养老服务,托举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用更优质的养老服务守护“银发族”


    2月12日,山东郓城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魏金兰老人(右二)一起包饺子。新华社发


    在广大社区,一个个改造后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养老提供了重要支撑。“建议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原有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基础上,结合实际提供医、护、药、康、养卫生健康服务。”鲁晓明委员表示,通过建立老年人卫生健康平台与民政数据衔接制度、下设住宅区医疗服务站等,能对入驻老人进行医疗、养老不同路径的动态转换服务,实现社区养老精准化。


    鲁晓明委员认为,系统协调至关重要。他建议,加强医联体“一盘棋”运作,通过畅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的双向转诊、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物业的联合医养、建设布局社区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等,推进居家社区养老规模化。


    加强系统统筹,还要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通过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在手机政务App建设养老板块,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鲁晓明委员表示。


    加大“银发族”文旅产品供给助力“老有所乐”


    如何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以“文化养老”增加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是安庭委员一直关注思考的问题。


    “多年来,我们成功策划和举办千余场文化活动,创作上演了如话剧《上甘岭》《德龄与慈禧》等备受观众好评的文艺作品。我们发现,老年人对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题材的文化产品兴趣浓厚。我在湖北、江西、安徽等地调研时也发现,当地农村举办节庆活动时,常常会邀请黄梅戏剧团表演经典剧目,许多老年人来看戏,其乐融融。”安庭委员说。


    安庭委员认为,当下,老年人文旅消费在整体消费活动中的占比不高,存在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的现象。文旅供给侧对老龄群体消费有针对性的供给仍然不够。


    今年全国两会,安庭委员带来了关于“充分开发‘银发经济文旅消费时段’”的提案,希望文旅行业抓住“银发经济”的机遇,不断丰富和提升老年人的公共文化服务。他建议,影剧院、博物馆、体育场馆、商场等城市文化消费场所,在工作日非黄金时段安排“银发群体”消费时段,可提供适宜老年人的文旅消费服务。


    “加大老年文化建设政策保障力度,加强服务老年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文旅、医疗、法律、科技等多部门、多行业可以合作联动,让老年人平安、健康、多渠道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安庭委员说。


    加强养老人才培养建设爱老敬老专业队伍


    生命健康是老年人最关心也最需要的保障,医养结合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融为一体,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大势所趋。


    90后的李楠楠代表,已经扎根养老服务行业一线11年了。医养结合需要从业者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经长期调研,李楠楠代表发现,制约养老服务提升的一大问题是人才短缺,招人难、留人难。“目前,针对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短缺问题的社会支持还不够,医护人员职称晋升通道不畅、工资薪酬偏低,普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李楠楠代表说。


    今年全国两会,李楠楠代表带来了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职称评价体系建设和完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议。她呼吁,打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人员职业晋升通道,新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人员职称评审专业目录,科学制定符合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的职称评审标准。同时,完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激励机制,鼓励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我们都会有变老的一天,善待老年人就是善待自己。”在李楠楠代表看来,养老事业是服务“夕阳红”的朝阳事业。“我刚进护理院时,院里几乎都是退休护士。这几年,护理院来了一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工作人员年龄结构有所改善,专业性和收入也有所提高。让年轻的专业力量进入养老护理行业,看得清职业发展前景,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不断壮大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提供更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2023-03-06
  • 培厚拔尖人才生长土壤 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本版今起推出栏目“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聚焦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评价、支持等环节的制度和实践创新,呈现亮点、发现痛点、问诊难点,探寻基础研究高水平人才发展之道。


    ——编者


    “在交流、学习中,我充分领略了数学之美。”不久前,四川大学数学学院2019级拔尖班学生牛睿杰参加了中国数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论坛,很有感触。


    “对于数学研究的兴趣,源于高中时‘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的引领。到了大学,得益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拔尖计划’),我进入最喜欢的专业学习,一步步深入数学世界,踏上研究之路。”牛睿杰说,未来将深扎基础数学领域。


    像牛睿杰一样,热爱并致力于在基础研究领域探索、学习、创新的青少年还有很多。如何打通他们的成才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中起着主力军作用,而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则事关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激发。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应该在哪些方面持续发力?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高校。


    求解人才培养的“算法”


    实现基础学科人才全过程、链条式培养


    “物理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前不久,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邵立晶在北大“博雅云讲坛”上向同学们抛出问题。


    在他看来,基础物理研究的进步,将促进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我们从事的研究,尝试在人类的知识边界上作出开拓。”邵立晶于2005年考入北大,先后完成了本科和博士阶段的学习。“物理学院的本科教育注重思维的培养和视野的开拓。在良师的启迪与熏陶下,我对物理产生了矢志不渝的热爱。”邵立晶说。如今,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希望培养更多投身基础物理研究的人才。


    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基础学科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力量。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加强基础研究和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是主动应对国际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


    采访中,多名高校负责人谈道,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具有周期长、投入高、见效慢等特点,在人才选拔、分类指导培养等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近年来,围绕选拔、培养、评价、使用、保障等,相关部门持续探索、汇聚合力。


    如何实现人才全过程、链条式培养?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辛兵介绍,2013年,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启动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10年来,已培养7000多名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探索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培养基础学科创新后备人才的模式。


    如何让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介绍,2020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启动实施“强基计划”,着力选拔一批“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进行专门培养。项目实施3年来,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


    同时,为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打破原有培养定式,“拔尖计划”稳步推进。据了解,“拔尖计划”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进入2.0阶段,目前依托77所高水平大学建设了288个基础理科、基础医科、基础文科领域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近年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取得成效,但也受到一些因素制约。如何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结构和体系,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回答的重要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说。


    探索教学改革的“乘法”


    创新科教协同、导师制、本硕博衔接等培养模式


    推进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需要创新拔尖学生选拔机制、本硕博衔接培养机制、国际交流合作机制、长周期评价机制等。记者采访获悉,各高校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求解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算法”。


    新学期伊始,清华大学行健书院2020级本科生何育航正在车辆与运载学院特种动力团队从事飞行汽车的控制研究。行健书院是清华大学落实“强基计划”推出的实体书院之一,力求探索强化基础、科教协同、导师制、本硕博衔接等新型培养模式。


    “高中起,我便对飞行汽车有浓厚兴趣。很幸运,大一时,我遇到了对应研究方向的导师。”在何育航看来,书院“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师生“从游”模式对学习有很大帮助。此外,在“一人一策”个性化培养方案下,何育航还可以自主设计课程安排,在强化数学、力学等基础学科素养的同时,在导师指导下将个人培养计划与未来科研方向紧密结合,“如今,我的未来规划逐渐清晰,理想也更加坚定。”


    “培养创新人才,要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禀赋,坚定学生的学术志趣。”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说。


    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基础研究,多所高校将学科交叉、科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022年,在第二届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提问与猜想”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生物医学科学方向(基础医学基地)学生樊继纲的项目“开发端到端的AI加速变构药物设计方法学”获得了特等奖。


    “致远学院与医学院为我们提供了交叉学科研究的优质平台。我自主申报了多个本科生科研项目,并有机会参与国际顶尖实验室的科研实习。”樊继纲说,自己大二时就进入实验室,跟随两位导师开展科研探索。


    采访中,也有高校负责人谈道,在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中,还有一些问题仍待探索,比如,在一些培养基地,高水平名师师资相对不足;小班研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的比例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与顶尖大学相比,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支撑平台尚有差距等。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拟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围绕加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关键要素建设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科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示范区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数字化建设、加强机制创新和条件保障等重点工作深化改革。


    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2月上旬,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科先进院实验学校迎来了“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的中小学科学教师。校园里丰富的科学元素,吸引了老师们的目光:智慧庭院里设有智能化浇灌与光伏系统、鱼菜共生系统,便于开设智慧种植、生物环境等特色课程;智能制造实验室里,学生们可以开展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实验。


    “我们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真实的实验情境,让孩子们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科学素养。”参观学习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科学教师兰天也说。


    人才培养是系统工程。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需要加强不同学段的衔接协同,特别要注重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协同配合。“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科学素养形成的决定性阶段,科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说。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需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打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课后服务”板块的科普教育专栏,学生们能上“科学公开课”、漫游各地科技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教育资源等政策措施已逐步落地。据介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总课时占比增至8%—10%。教育部还联合中科院开展“院士专家科普教育公开课”,为师生、家长提供优质线上科普教育资源。“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等,则有助于提升中小学教师开展科学教育的实践能力。


    此外,还需统筹校内外资源。辛兵介绍,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组织实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多渠道为中小学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下一步,还将发展壮大专家队伍,汇聚线上线下优质科教资源,开展科技辅导员培训等。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指导各地各中小学广泛开展课内外科普教育活动,切实提升科学教育质量,着手研制中小学科学教育亟须的装备标准,切实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等。(人民日报)

    2023-03-02
  • 灵活就业规模达2亿 年轻人在尝试哪些新岗位?

    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促进就业任务处于重要位置。随着数字经济发展及消费转型,新经济业态拓宽了当下年轻人的灵活就业渠道。这几年,我国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动能,让每个普通人都有上进的机会,把他们的特长和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据中国政府网数据显示(2021),我国灵活就业规模已达到2亿多,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不仅解了社会民生的燃眉之急,也激发了市场活力与创造力。同时,专家也建议,工商、公安、消协等部门应根据新的经济发展就业形势,逐步采取完善政策,加强对新兴经济模式的监督和管理,给这些从业者及消费者“系上安全带”。





    上门做饭、喂猫、遛狗服务成为就业新潮流


    00后的榛仔曾是一家餐饮公司的运营总监,疫情期间,他尝试给朋友做饭,将相关内容发送到网络平台后,两个月收获了7000个粉丝,也开启了“上门代厨”这一新兴职业。目前,他在广东专门做上门代厨,主要做西餐和粤菜,据透露生意好的时候,月收入可以过万。榛仔称,他上门代厨的收费标准是4个家常菜198元,烹饪复杂的菜需加收费用,筹办家宴则是688元起,菜单会提前与顾客沟通。


    河河之前是线下教育机构的一名老师,目前在抖音拥有4.8万关注者。其视频内容多围绕他提供的“上门做饭”服务。与榛仔不同,他的上门做饭服务主要是为了自媒体内容拍摄。“失业那会儿,报了厨师班学厨艺,又尝试做自媒体内容。”河河将自己定义为带货类博主,他通过视频引流带货已能达到月入5万至10万的水平,其中95%是带货佣金所得,5%是视频流量分成等。


    “上门喂猫一个小时50元,比放宠物店安全。”在北京工作的毛毛则还有一个兼职——就是上门喂猫,包含喂粮、换水、清理排泄物、陪玩十分钟。而另一位上门遛狗师小乐,自己也养宠物,“小型犬一天遛两次,收费30元”,找她的客人多是小区邻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上门代厨、上门喂猫为代表的“点对点”上门服务新业态开始成为人们追求效率与便利的新潮流,许多人也从中获得了灵活就业的新门路。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促进就业任务处于重要位置。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等七部门也联合开展促就业“国聘行动”,面向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集中发布优质就业岗位。


    灵活就业人群壮大,相关政策推出积极引导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提供上门喂猫遛狗服务的从业者,有兼职也有全职,有的本身就是宠物主,利用闲暇时间上门为客户提供宠物服务,把兴趣和赚钱需求相结合,其中部分个体经营者已月入过万。


    从事这些上门服务的灵活就业岗位,虽比普通上班族少了些条条框框,但也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每天上午9点起床,11点到顾客家,做完中午一单,下午4点左右赶到另一个顾客家做晚餐。有时还有宵夜单,回家已经凌晨2点。”据榛仔介绍,自由职业并不意味着轻松,工作时间甚至更长。他还认为,这些行业在早期需要情怀和资本的支撑,但情怀和赚钱扯上关系,又容易被“扼杀”。


    河河也直言,目前自媒体号虽比较赚钱,很多年轻人向往做“网红”,但他也经历了“养号”阶段,几经失败,直到去年粉丝量才慢慢起来。目前,河河通过自媒体账号获得的收入已近50万。谈到“上门经济”如何才能在就业市场上顺利走下去?榛仔称,也许需要资本的进入,进行专业化的统筹规模化的运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散漫发展。


    灵活就业已成为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随着在线新经济等互联网新业态蓬勃发展,灵活就业群体加速壮大。这种壮大同时引发思考如何通过立法,有效发挥灵活就业对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的积极作用?上海近期在灵活就业方面推出相关政策进行积极引导。


    2月25日,《上海市就业促进条例》(下称“条例”)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3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方式的支持力度,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优化灵活就业环境,强化政策服务供给,清理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创造更多灵活就业机会”。《条例》还从灵活就业服务、灵活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等方面细化保障措施;再者,针对新就业形态,明确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等内容;同时,《条例》建立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数字经济创造新职业,各部门应加强监管


    灵活就业新业态在年轻人群体中并不是新鲜事,数据显示近九成毕业生愿意从事灵活就业。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目前的年轻人对灵活用工、副业的接受度都比较高。


    艾瑞咨询研报显示,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中长期持续存在,高校毕业生规模年年创下新高,这些因素叠加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同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职业,各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密集出台,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网络招聘平台加紧探索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招聘各个环节的应用,提升招聘效率和求职体验。


    林凡也提到,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工具的进化将带来新职业新工种,从而出现新的劳动关系。相比于传统雇佣关系对“稳定”的追求,新型的雇佣关系更加“灵活”。公司与员工可能不再有直接的雇佣关系,而是通过第三方平台连接彼此,形成三方的合作关系。员工受雇于平台,平台服务于公司。在平台上,员工可以在公司之间拥有多元化的选择,公司可以更高效、低成本地调整人力资源。


    他还称,未来,公司业务中短时间的项目,人才的招募、团队的组建将有赖于平台来完成。而元宇宙办公的应用,也使得劳动力资源的选择可以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这进一步增加了弹性雇佣关系产生的可能性。


    但以上门经济为代表的灵活就业新业态中存有的部分隐患和问题也需引起重视。榛仔特别提到,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消费者都需要注意安全,上门做饭时,他会刻意跟女性顾客保持社交距离,同时,菜品等均由客户自行购入,以避免食品安全纠纷。


    北京京师事务所律师许浩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上门经济是新的经济模式,既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又为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免除了出行的不变;此外节约商家的门店租赁成本,还增加就业机会,提供了就业岗位。但从消费者角度,仍需注意一些问题,一是安全问题;二是上门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如果发生纠纷如何处理。许浩建议,如果上门服务涉及平台,提供上门服务的平台应要履行审核义务,并建立服务水平评价体系。他还强调,工商、公安、消协等部门要根据新的经济发展就业形势,加强对新兴经济模式的监督和管理,既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合法权益又能引导新的经济模式合法经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程子姣)

    2023-03-01
  • 专家建议:建立新职业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外卖快递小哥大多三四十岁且大部分无法参加城镇职工保险专家建议


    建立新职业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调查动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突破发展,以数据驱动、平台支撑和线上线下协同为特征的新业态呈现爆发式增长。新业态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推动了新就业形态的发展,成为我国就业增长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新业态从业者。


    社科文献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6):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职业青年发展状况》披露,“80后”“90后”是新职业群体的主流人群,但由于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的捆绑,绝大部分新职业从业者无法参加所在地城镇职工保险,他们的社会保障处于不足状态。


    这一问题给新业态从业者带来了哪些影响?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本报记者陈磊


    立春后的北京,天仍然黑得很早。2月16日19时左右,河南人王晓飞(化名)已经穿戴好代驾装备,骑着折叠电动自行车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饭店的门口等待接单。


    今年40岁的王晓飞入行5年有余,目前固定在某代驾平台接单,“我的责任是把喝酒的车主安全送回家”,但随着年龄增长且经常熬夜开车,他越来越担心自己某一天会“突发急病或者出现意外”。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王晓飞没有参加北京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因为他没有与任何公司建立劳动合同,仅有的保障是在老家参加了城乡居民保险和自己购买的商业意外保险,而后者的保障力度远不及前者。


    王晓飞只是我国庞大的新职业群体的一个缩影。根据社科文献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No.6):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职业青年发展状况》(以下简称《青年发展蓝皮书》),绝大部分新职业从业者无法参加所在地城镇职工保险,他们的社会保障处于不足状态,尤其是从业人员发生“事故”后的保障问题。


    多位专家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完善新职业从业者社会保障制度,放宽职业身份、就业区域等限制条件,方便新职业从业者以个人身份参保;建立新职业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探索政府支持、新业态企业和劳动者共担责任的保险模式。


    青年群体成为主流


    渴望建立劳动关系


    2017年下半年,适逢多个代驾平台“铺市场”招司机,王晓飞经人介绍,成为一家平台的代驾司机。


    当时,除了订单本身的收入之外,王晓飞还能获得平台对代驾司机的奖励,一个月轻松挣七八千元,多的时候还能挣上万元。哪怕现在收入有所减少,他仍然认为从事代驾“这项工作还行,比较自由,但要想多挣钱,就要多接单”。


    他一般下午5点左右上线接单,接单高峰期是22时至24时,之后陆陆续续干到次日凌晨四五点钟回家休息。


    杨晗(化名)今年35岁,是一名在北京兼职开网约车的司机。他的日程是,早上6点多开始接单,之后紧锣密鼓赶在晚高峰之前收工。据他观察,只有少数网约车司机选择晚高峰后结束一天的工作,而多数司机会再干两三个小时。


    杨晗最怕堵车,刚过完元宵节的那一个星期,“一天能赚上千元(流水——记者注)”。近段时间开始堵车,他的收入下降不少。


    今年30岁出头的文先生是河北人,已经在北京打工近10年,目前是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负责北京市朝阳区两栋写字楼和一个居民小区的快递业务。通常,他平均每天送快递百余件。


    2月16日10时许,记者在朝阳区一栋写字楼前的广场见到文先生,他正从快递车上卸下快递码在一辆小推车上。在未来的两个小时内,他要把近50个快件送到客户手上。面前的这栋写字楼有20多层,分布着数十家公司。他按照楼层码好快递件,楼层高的在上面,楼层低的在下面。快递件很多,他一趟拉不完,一天从站点到工作区域得来回两三趟甚至三四趟。


    这是一个庞大的新职业群体。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对北京市新职业从业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以下简称问卷调查)显示,生活服务业是新职业群体的聚集地,“80后”“90后”成为新职业群体主流人群。新职业所依存的新业态平台存在多种用工方式,既有传统的、直接雇佣的劳动合同制用工,也有劳务派遣用工,更多的是加盟、代理、外包、众包等其他方式用工。“工作时间灵活,比较自由”是新职业群体选择从事新业态工作的最主要原因,占比为27.6%。


    从与所在平台的合同或协议签订情况来看,新职业从业者中有27.5%签订了劳动合同,8.4%签订了劳务派遣,23%签订的是劳务合作协议等其他民事协议,还有25.6%“什么也没签”,其他受访者属于“签了,但不知道签的是什么”或“不清楚签没签”。这说明“平台上的新职业从业者多数未被纳入传统劳动关系范畴”。


    问卷调查的另一项结果是,46.4%的被调查者只在一个平台工作;36.3%的人从平台上获得的收入是其个人主要收入。在未与平台签订劳动合同的人中,有68.7%的人愿意与所在平台签订劳动合同、遵守固定工作时间并接受平台管理。数据说明,部分领域的新职业人群出现专职化趋势,一批基于共享平台的专职司机、骑手、网络主播等开始涌现,他们对平台有较高的经济依赖性,对正式的、稳定的劳动关系有较强需求。


    社会保险问题突出


    制度创新亟待突破


    去年9月的一个晚上,王晓飞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附近接到一个代驾订单,终点是海淀区。车主喝多了,他的朋友告诉王晓飞,按照导航走就行。


    王晓飞启动汽车开往目的地,行至北京市三环路和平东桥的高架桥时,车主突然说要下车。王晓飞对车主说,这是高架桥,很危险,不能停车更不能下车。车主嘟囔着说,“危险跟你没关系”,突然伸手拽方向盘,把他吓了一跳。他赶紧扶稳方向盘,另一只手拦着车主,劝他坐好。


    “我惊出了一身冷汗。”王晓飞至今后怕,随着年龄增长,加上经常熬夜开车,身体出状况的风险与日俱增,反应能力也在下降,“假如开车时突发疾病或者遇到其他意外情况,都不知道会怎样”。


    他在老家参加了当地的城乡居民保险,本身看病的报销比例就不高,到北京之后没有找到固定工作,不能参加北京的城镇职工保险,从事代驾后自行购买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但看病就医并不方便。


    王晓飞解释说,到北京的医疗机构看病,如果参加北京的城镇职工医保,即使看门诊,在起付线之上,报销比例在70%;2万元及以上的,由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支付60%,上不封顶。如果到医院住院治疗,在起付线之上,除了就诊报销比例在85%以上之外,年度累计报销限额在50万元。而老家的城乡居民医保,在起付线以上,门诊看病报销比例只有50%,年度报销有上限;住院报销比例为75%。


    有无工伤待遇,对代驾司机而言,差别更为巨大。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因公受伤的待遇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等,治疗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如果因公致残的,还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杨晗以前倒是参加了北京的城镇职工保险,但辞职开网约车后,因为没有北京市户籍,“自己缴不了社保”,只能购买商业保险。


    问卷调查显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给新职业从业者带来更高的职业伤害风险。例如,4.4%的被调查者“经常”在工作中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伤害;28%的外卖骑手表示送餐中经历过交通事故。


    从参保状况看,超过85%的被调查者“有保险”,只有7.1%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任何保险”,其他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是否有保险”。


    “有保险”的群体中,仅19.1%参加了北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13.1%参加了北京市城乡居民保险,其他被调查者或自行购买商业保险,或参加其他省市城镇职工或居民保险,或通过平台购买商业保险。


    这种现状的背后,是新职业群体就业形式灵活、用工关系复杂多元的问题。部分新职业,如网约车司机、众包快递员、外卖员等,与平台企业之间用工方式特殊,难以按照现行有关标准认定双方为劳动关系,难以纳入现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调整范围,“新职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凸显”。


    课题组分析,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社会保险问题,尤其是从业人员发生“事故”后的保障问题。从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体系看,新职业群体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城镇职工保险或城乡居民保险,在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然而,我国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建立在传统的标准劳动关系基础上,多数新职业群体难以被纳入其中,因此仅能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但一些地方的户籍限制,又将他们挡在了所在地城镇职工社保制度之外。在此制度设计下,不仅平台企业没有法定缴纳义务,新职业从业者也没有缴纳途径,这成为他们参加城镇职工社保的障碍。这都亟须创新新职业群体的社会保险政策体系。


    建职业伤害保障制


    创新保险三方担责


    针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保障困境,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政策方面作出探索。


    2021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作出多项制度安排,其中包括“各地要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等。


    随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督促平台及第三方合作单位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支持其他外卖送餐员参加社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等。


    2021年11月,交通运输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特别是引导和支持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网约车驾驶员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对此,《青年发展蓝皮书》认为,新职业群体获得充分社会保障的前提是劳动用工,因此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针对新业态企业不同劳动用工形式予以分类规范。


    课题组完成的分报告《新职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建议,对于使用直接雇用或是劳务派遣等传统用工形式的,纳入传统劳动关系范畴进行规制;对于新业态企业采用加盟、代理、劳务外包等形式的,应督促其加强对合作用人单位用工方面的审核和规范,赋予其承担必要监管和连带赔偿责任的义务;对于新业态企业“平台+个人”等新型用工形式,应引导鼓励其与劳动者签订民事协议,合理约定双方在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义务。


    因此,亟待完善新职业从业者社会保障制度,放宽职业身份、就业区域等限制条件,方便新职业从业者以个人身份参保。同时,探索以外卖、网约车等劳动密集型的典型新职业群体劳动者为参保重点,建立新职业从业者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探索政府支持、新业态企业和劳动者共担责任的保险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近日表示,2023年,人社部门将继续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落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


    “还要总结当前个别新业态企业针对新职业从业者提供商业保险的典型经验,鼓励和引导平台企业采用商业保险等形式,为劳动者提供医疗、意外伤害等保障,作为新职业从业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有效补充。”课题组呼吁。


    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室副主任王天玉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规范性文件,在规制新业态中的平台用工新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种比较折中的、兼顾新业态企业发展和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治理途径,特别是形成劳动行为三分法(劳动关系、民事关系、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的情形)治理框架,为新业态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奠定了基础。


    在王天玉看来,下一步,需要在当前形成的共识基础上,针对新业态从业者面临的最突出的社会保险问题,渐进式探索解决方案,先解决“无”的问题(比如解决职业伤害),再考虑“有”之后如何完善制度。“还要跳出用‘硬’法‘一刀切’解决问题的思维窠臼,探索用‘软’法寻求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平台企业的支持和参与,完善新职业从业者的社会保障。”(法治日报)

    2023-02-28

  • 首 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