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产业扎根戈壁 近36万亩戈壁农业带来了什么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生态地位突出,区位优势明显,但水资源紧缺问题一直存在。甘肃近年来努力发展特色戈壁生态节水农业,在开辟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节水新路的同时,也为当地人民带来致富“聚宝盆”。在戈壁滩上发展农业,究竟什么样?来自戈壁滩上的实践,也为未来蔬菜生产和高效农业的发展探索出了更多可能性。


    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地区光热资源充沛、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具有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等明显优势。近年来,甘肃立足河西走廊资源优势,通过开发戈壁沙漠等未利用土地资源,向戈壁要耕地、向节约要水源、向科技要产量、向光热要品质,充分利用大田种植节约的水资源,建设现代高效戈壁设施农业,实现了“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目前已建成戈壁设施农业近36万亩。


    在戈壁滩上发展农业,是否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干旱缺水地区,水资源如何保障?技术条件能否达到?经济效益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深入甘肃酒泉、张掖、武威等地,实地探访戈壁节水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


    生态产业扎根戈壁


    所谓戈壁农业,不是简单地在戈壁滩上开垦土地发展农业,要涉及光热水肥土壤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的配置。早在20世纪80年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了知识密集型沙产业理论。此后,河西走廊地区开始逐步探索在戈壁滩上发展设施农业。


    1999年,酒泉市就有无土栽培技术的探索实践。“当时在盐碱地上使用基质代替土壤,效果很好,因此我也有信心在戈壁滩上搞日光温室。”2009年,时任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农技推广站站长的闫生军在当地沙河村提出发展设施农业,却遇到了阻力,“想在耕地上建温室,但承包地不连片,村民意见也不统一,没办法集中发展”。


    无奈之下,闫生军动员村党支部在附近戈壁滩上建了50座日光温室,由村干部和4名党员带头建设了20多座。赶上当时菜价不错,1座温室收入1万多元——这50座日光温室,成为酒泉市戈壁生态农业发展的开端。


    随着甘肃持续研究、示范和推广,2017年,甘肃戈壁农业已经发展到5万亩。同年,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戈壁农业的概念,是指在戈壁滩、砂石地、盐碱地、沙化地、滩涂地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上,在符合国家有关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发展设施蔬菜及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同时提出了发展戈壁农业的原则和目标:坚持“科技支撑,生态优先”“适度规模,整体推进”“市场导向,突出效益”“政府扶持,多元投入”的原则,到2022年,在河西地区沙漠戈壁新建3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


    “戈壁农业借助品种改良、节水引水、光热控制、基质调配等现代科学技术,成功改造、模拟、创造、重构作物生长环境,突破了传统农业对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高度依赖,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但是,并非所有戈壁滩都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李向东表示。


    数据显示,从未利用土地资源看,甘肃河西五市绿洲边缘及沿黄灌区现有可开发利用的戈壁沙漠和盐碱地等未利用地资源160万亩。从水资源看,目前河西五市及沿黄灌区可用于农业灌溉的水资源总量为64亿立方米,按照戈壁设施农业单茬亩用水量400立方米计算,依靠大田高效节水节约的水资源,还可新增戈壁设施农业约125万亩。


    “如果在戈壁深处盲目发展,一方面会对戈壁生态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保障也跟不上。因此,戈壁农业发展的范围通常是在戈壁与绿洲的接合地带。”李向东告诉记者,目前甘肃已发展的近36万亩戈壁农业中,用水全部来自大田节水,是在没有新增用水指标前提下实现的。


    算好生态账,再算经济账。“在戈壁日光温室中,全部采用膜下滴灌、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亩均用水量较大田节约了40%以上。”酒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生军说,以种植番茄为例,1座日光温室棚平均收入可达6万元,相当于大田生产效益的近20倍,每立方米水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大田耕作的近12倍。按照年产量分析,新建1亩地的戈壁日光温室相当于增加了3到5亩耕地,既缓解了粮菜争地问题,又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坚守耕地红线。


    集成式技术做支撑


    范立德是肃州区总寨镇戈壁农业最早的参与者之一,也是10多年来戈壁农业技术发展的见证者。


    2009年,范立德就开始承包戈壁滩上新建的日光温室种植蔬菜。当时的棚体结构是砖墙,只有6分地,成本是7万元左右,基本上全靠人工种植,“现在一座棚面积1.2亩,采用钢架装配式棚体结构,建设速度快,而且光照充足、保温性好,易于形成棚内小气候,特别是大跨度无柱结构,空间宽敞,适合机械化作业,可大幅提升种植效率”。如今范立德已经种植的28座温室中,大部分采用了先进的智能设施。“用水肥一体化设施、智慧管理系统可精准测算作物水肥需求,产量能提高20%到30%,水肥投入节约15%。”范立德说,十年前一座日光温室需要2人管理,现在一个人可以管3座;旧日光温室每座平均纯收入1.2万元左右,新型温室可达2.5万元到3万元。


    今年2月,范立德在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又收购了28座旧温室改造升级,每座投入7万元左右安装新型智能化设备,目前已经完工,开始移苗种植。


    戈壁农业作为设施农业发展的新业态,突破了传统农业种植的环境,从棚体结构、基质环境到种苗培育、水肥供给、采收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新技术支撑。在甘肃的戈壁农业园区中,记者就看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位于肃州区东洞镇的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于2019年开园,通过引进以色列等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开展高效节水及循环利用设备制造、农业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等方面的产业发展和技术示范,目前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戈壁农业技术体系。


    “绿色生态产业园与中国农科院、甘肃农大等科研院所开展交流合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25项,申请国家专利12项,系统总结了适合西北寒旱地区的戈壁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为甘肃丝路寒旱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交流、成果展示、试验示范的平台。”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赵栋梁说。


    为推动戈壁生态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2019年,酒泉市成立了戈壁生态农业研究院,挂靠在酒泉市农科院。几年来,他们围绕相关重点环节每年开展试验研究40余项,研究总结制定了戈壁生态设施农业22项栽培技术规程。“针对不同应用范围,我们开展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酒泉市农科院副院长米兴旺告诉记者,经研究总结,适宜酒泉戈壁生态设施农业推广的日光温室结构为跨度10米、长度80米、后墙高3.1米、脊高4.9米;研究总结出的11种基质配方中,槽式栽培模式以中端、低端基质为主,轻简化栽培模式以高端基质为主;还研究总结了主要蔬菜槽式栽培模式下的需水、需肥规律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等。


    戈壁设施农业全部采用基质无土栽培,一般可重复使用5年以上。据测算,每亩戈壁日光温室所需基质相当于消耗掉80立方米到100立方米的农作物秸秆或畜禽粪便,如果30万亩戈壁农业所需基质全部在当地就近生产,可消耗掉3000万立方米农业废弃物,实现了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原材料主要是尾菜、菌渣、秸秆和动物粪便,这在农村地区取之不尽。”苏海是肃州区康多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年他到酒泉创业时,以生产有机肥为主。随着戈壁农业的发展,企业主营业务扩展到应用于无土栽培的基质生产。“目前企业产能饱和,每年可生产各类基质50多万立方米,主要供应周边地区戈壁农业。就近生产供应也大大降低了戈壁农业基质成本,以前用外省基质,一立方米要800元,就地取材生产的基质,一立方米只要300元。”他告诉记者。


    园区化模式探新路


    戈壁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明显,但也面临一个最大的难题:缺钱。


    戈壁荒滩一直是农业发展的真空地带,所有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从零开始。发展戈壁农业尤其是日光温室投资大、成本高,配套建设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和无土栽培、自动卷帘、水肥一体等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谁来投?


    2017年,甘肃省出台意见明确提出:改革投融资机制,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产业投入格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构筑河西戈壁农业发展平台,发挥市场主体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记者见到梁宵时,他刚从一座日光温室里浇完水出来,两脚沾满泥土,一点也不像个老板。2019年,在新疆做工程项目的梁宵路过酒泉,看到当地大力发展戈壁农业,学农业经济管理的梁宵被这种新型农业模式吸引。“戈壁滩上无污染,光热条件好,种出的瓜菜品质高,销路肯定没问题。”看好新模式的发展前景,梁宵在酒泉成立了甘肃森乐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转型当起了“菜农”。让梁宵下定决心的还有这里的发展环境:园区化发展模式下,水电路配套完善、技术成熟,自己只需要投资日光温室建设资金。一座温室23万元建设成本,肃州区水投公司有6万元的参股,缓解了自己的资金压力。


    目前,梁宵在东洞镇戈壁农业园区投资建成的63座日光温室已经收获4茬番茄,每座温室平均每年有4万元纯利润。正在生长的这茬番茄还没上市就早早被南方客商全部预订。效益逐步显现,梁宵又扩大规模,新建的40座日光温室正在加紧建设。


    记者了解到,通过采取项目支持和招商引资双管齐下,酒泉市重点实施了肃州高标准戈壁生态农业园区试点项目,连续3年到位各级项目资金3.32亿元;市财政连续4年列支专项资金4000万元用于支持戈壁农业建设。同时积极外出招商引资,先后招引山东水发浩海集团有限公司、甘肃森乐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00多家企业和合作社,为戈壁生态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截至2021年底,酒泉市开工建设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园和示范点122个,万亩园区7个、千亩园区19个,以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为主的戈壁生态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4.3万亩,累计投入资金38.65亿元,有215家农业企业、368家专业合作社、1.6万多种植户参与戈壁生态农业建设。


    在张掖市甘州区,当地规划了明永滩有机蔬菜产业园、巴吉滩万亩花卉食用菌产业园、石岗墩滩万亩果蔬产业园3个万亩戈壁农业产业园。为鼓励企业投资,在戈壁农业开发建设中,甘州区农业企业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时缴纳的出让金,除上缴部分外,其余由区财政划转政府投融资平台,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该企业发展。同时,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对巴吉滩戈壁农业进行重点扶持。


    沿着张肃公路向西,在祁连山北麓的巴吉滩上,一座现代化“农业工厂”映入眼帘,这里是由福建客商投资建设的集研发、生产、加工、观光于一体的张掖市甘州区神农菇业戈壁食用菌产业园。在当地政策扶持下,该企业2019年开工建设,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下一步,公司将扩大海鲜菇、鹿茸菇两个张掖珍稀食用菌的市场份额,加快祁连山野生菌种扁麻菇的研发转化步伐,同时配套建设食用菌烘干、有机菌肥等生产线,不断延长产业链条。”甘肃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利说。


    2020年2月,武威市古浪县采取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及投入财政配套资金等方式,以县扶贫产业开发公司为投资主体,在沙漠边缘的富民新村和兴民新村地块上建设了1000座高标准日光温室。“我们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以工代训形式,吸纳周边村民就近就业的同时,培养农户的种植技术。”古浪县扶贫产业开发公司丝路寒旱农业项目负责人石鹏山说。


    “当前,甘肃正处在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优势特色产业的外部市场需求和内部提质增效动能持续强劲增长,为戈壁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李向东认为,在政策扶持上,可以考虑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在戈壁农业园区内,集中建设的高标准日光温室、智能化玻璃温室按照生产面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重点扶持,也可以对大型龙头企业建设生产车间、加工贮藏等设施给予贷款贴息。

    2022-11-01
  • 为什么有人不愿意交物业费 记者调查物业费难收问题

    物业服务“小问题”事关基层治理“大民生”。物业担负着城市居民的安全保护、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等重要责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居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物业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近年来,物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呈现易发多发趋势,有些业主不按时交纳物业费,有些物业公司无法提供优质服务,造成难以调和的局面,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为进一步解决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矛盾,探索多元治理体系,法治经纬版从今天起开设“关注物业那点事”专栏,刊发系列调查报道,敬请关注。


    从事多年物业服务工作,最让物业经理李兵头疼的是业主拖欠物业服务费这一问题。


    业主拖欠的原因并不复杂,大多是认为物业服务水平低,与其所付出的成本不相匹配。“付了钱,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服务,有时还要受气,而打官司,成本太高,唯一能做的就是不交物业费。”李兵供职的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区业主秦先生说。


    对于这种局面,李兵觉得就是个“死胡同”:“部分业主因不满意服务水平而不交费,物业管理公司就没有钱或者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强化服务,导致小区的物业服务质量下降,从而又导致更多业主不交费,最后的结果就是小区贬值。这是‘双输’。”


    但这个逻辑并没有得到业主的认同:“如果一个小区物业收费率不到一半,亏本经营,那物业管理公司为何还不退出呢?”


    似乎各说各有理的背后,一些业主坚决拒交物业服务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我们业主干了物业的活”


    “不是拖着不交,实在是有些物业不配收这个钱。”提起自家小区的物业,北京市丰台区某小区业主龚先生无奈地吐槽,“单元楼没有门禁,前不久一楼有住户家里被盗;家里要修个门,过来的物业师傅张口先要一两百元,态度极差。”


    龚先生认为,这样糟糕的物业服务,与他交的物业服务费根本不匹配,“小区业主群里说要炒掉物业换新的,但一直没有足够数量的业主来业主大会投票,于是很多人开始欠交物业费,结果物业就派人拿胶水把我们的门锁堵了,矛盾越来越严重”。


    “不配”的评价,龚先生认为并非自己信口开河,而是对比后的真实感受。8年前,他住在北五环某小区,享受过不错的物业服务,“进出小区时,门卫几乎都能面带微笑地问候,如果拿了比较重的东西,门卫还会主动帮忙拿。家里有东西需要维修时,只要一个电话,物业10分钟左右就会出现。”龚先生说。


    同样因认为服务费与服务水平不对等而拒交物业费的,还有来自河南省的李先生。


    李先生陪父母住在一个老小区,他发现小区的保洁从来不打扫绿化带,楼道卫生基本靠业主自己打扫,保洁常与业主吵架,认为自己工资低理所应当少付出;绿化带由于无人维护,蚊虫很多,最后不得不硬化;路灯、监控等损坏后,业主反复催促,物业极少回应,在此期间丢车丢物全由业主自己解决;近几年每到夏天暴雨过后,道路及地下室水深过膝,在业主群反映问题也迟迟得不到回复,甚至时常发生争吵,只能靠业主自己买抽水泵解决……


    “物业的活,我们业主自己都干了,为何要交这份‘冤枉钱’?”今年李先生自掏腰包为小区购买了防汛沙袋后,再一次明确自己不会交物业服务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业主拒交物业服务费的原因普遍是认为物业服务水平低,比如停放在小区的汽车车门被撬、物品丢失;停在小区内的电动车丢失;房屋漏水;下水管道不畅通……遇到这样一些事情,业主找物业服务公司得不到积极回应或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多年按时交纳换来不作为”


    还有一些受访的业主称其起初交过几年物业服务费,但多年按时交纳却换来物业不作为,“实在忍无可忍了”。


    “虽然物业公司的人都没见过,虽然家里被偷了没人管,虽然楼下的监控门都是业主自己筹资装的,虽然楼道灯坏了也是我自己换的,虽然物业因为和部分业主有矛盾直接把所有业主的水电停了……但自搬入小区,我还是按时交了4年物业费。”来自福建省泉州市的沈女士一口气说出了物业公司的种种不是。


    一次房屋外墙漏水事件,让沈女士彻底放弃了继续交物业服务费的想法。那一次,她与其他业主联系物业申请公共维修基金,但物业置若罔闻。“最开始的水渍只有一条缝那么大,后来客厅墙壁直接糊了一大片,大概有一个桌子那么大。楼下邻居实在受不了,决定自己找人补,结果补一个洞要1000元,而且工人说只补一层不补上面还是会漏水,不仅防水要重新做,墙也要重新刷。就这样,一次漏水耗时一年也没有解决。”沈女士说,其实解决起来并不难,只需要物业去申请公共维修基金雇工人来修理即可。


    来自四川省南充市的赵先生自从搬进现在的小区,在按时交纳一年物业费后,也选择了拒交,理由同样是物业不作为。


    “才装修完的房子,因为物业不负责任全毁了。”赵先生回忆道,住进新房大概一年左右,他发现厨房下水道附近有干涸的污水迹,怀疑下水道堵塞反水,便联系物业来修理。次日中午,物业检修人员到场,未经细致检查就说下水管道并未堵塞,污水是前几天楼下修理管道反上来的水,之后便匆匆离开。当天傍晚,下水道突然反出大量污水,致使屋内大部分地板、木门和墙面乳胶漆被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9000元,后经检修发现地下室下水管道确实被油垢堵塞。


    “我去找物业协商赔偿事宜,物业要么一再拖延,要么推卸责任,说不归他们管,这之后我就再没交过物业费,以后也不打算交。地下室属于公共区域,本就在他们的职责范围内,他们自己没发现管道堵塞就算了,找他们来检修也态度敷衍,根本没把业主当服务对象。”赵先生说。


    “难道物业看不见小区脏乱差吗”


    脏乱差的小区环境也是一些业主拒交物业服务费的重要原因。


    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的郭女士这样描述自家小区的环境:绿化带杂草丛生,很长时间没人修剪;没有停车位,车辆乱停乱放;废旧家具、纸板塑料、各种各样的废品几乎占据了整个公共车棚;垃圾满得从垃圾桶里溢出来,散落一地,发出恶臭,苍蝇在上面乱飞;小区沿街的餐饮店私自新建油烟管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噪声很大,影响休息。


    “楼内环境也不怎么样,楼梯间塞满了破衣烂鞋、瓜果蔬菜皮、饮料瓶子、桌子椅子等,我和物业反映多次,对方根本不管,还让我自己和其他住户协商。”在郭女士看来,“维护小区环境是物业最基本的职责,连这点都做不到,我为什么还要支付物业费?”


    来自江苏省苏州市的李女士则因为物业对公共设施管理不善而受过几次伤。“小区的消防栓玻璃一直破损,没人维修,我推电瓶车时不小心碰到,割伤了手,找物业解决,几次三番放我鸽子就算了,竟然还指着我说‘谁知道你是不是在别的地方弄伤的’,最后只能闹到公安派出所。”李女士回忆道。


    据李女士介绍,其所在小区每栋楼至少有十几户居民把电动车推上电梯,到自家所在的楼层楼道里充电;每天都有人在电梯里抽烟,从楼上扔东西、吐痰、弹烟灰;小区里很多人不牵绳遛狗,甚至有大型狗;每晚都有一大群大爷大妈聚集在一层或者地下车库里打牌、打麻将、跳广场舞;有人住在高层,在过道里搭花架、养鸟、放狗笼、搭违建;业主没有门禁卡进不了小区,但一转眼小区里到处贴着小广告……“这些事,我们看得见,难道物业就看不见吗?既然他们懒得管,那么物业费我也懒得交。”李女士愤愤不平地说。


    “业主需履行按时交物业费的义务”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19年公布的36个城市、148个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调查体验情况,物业服务实地体验评价得分65.14分,整体处于及格水平。从各个管理环节得分来看,设备设施管理得分84.70分,相对较高;环境管理得分64.89分,处于及格水平;秩序管理和客户服务管理相对较低,分别为59.35分和54.47分,处于不及格水平。


    “业主拒交物业服务费的原因主要包括对物业服务现状不满,或物业服务过程中出现人身、财产损失等矛盾。”北京市律师协会物业管理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包华说,但实际上,业主并不能以此为由拒交物业费。


    包华解释称,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七条,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需履行“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义务。因此,只有在未取得业主身份前或者失去业主身份后,才能不交纳物业服务费。


    此外,包华提出,对不动产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是不动产能够正常使用的前提和基础,有维护、管理就有成本。物业服务费是为了满足维护、管理成本能够及时支出而归集的费用,没有物业服务费,不动产设施设备就无法维护,更不能使用。业主的根本利益——房屋的使用权益就会受损。


    “业主拒交物业服务费,物业的维护、管理费用可能就会不足,服务水平就会降低,业主满意度也会随之下降,然后继续拒交物业服务费。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很难消除。”包华说。


    “物业服务是否达标大多可以量化”


    在包华看来,拒交物业服务费不仅无法化解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矛盾,还会导致矛盾升级。


    《2021中国物业服务调查报告》显示,68.38%的业主有过因物业管理失职造成损失的情况;78.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所居住的小区物业存在收费不合理的现象;91.31%的受访者想换掉自家的物业公司。社会对于取消物业公司的呼声越来越高。


    公开数据显示,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人民法院2017年至2022年7月共受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3308件,其中3227件均为物业服务管理公司起诉业主,占比达97.6%。经统计,物业公司追索物业服务费、公摊水电费、车位管理费等案件占全部案件数量的99%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研究所副教授陈幽泓告诉记者,根据物业服务协议,物业费是一个法律关系清晰的债务关系。业主以物业公司未能提供满意的物业服务为由拒交物业费,需举证因物业公司过错而给业主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否则一旦物业公司诉至法院,业主在很大程度上会败诉。


    北京律师王树德根据曾经承办因业主拒交物业费而导致的物业纠纷案件经验,向记者介绍称,多数物业纠纷起因是业主因为服务差而拒绝交纳物业费。业主在此类案件中是否拥有主动权,取决于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以及举证规则的合理运用,通过这些手段让法院认定物业公司服务确实不达标,那么物业公司就不能全额拿到物业费。另外,对于业主欠交物业费,不少物业公司都存在怠于追索,这样业主也可以援引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来对抗物业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让业主处于优势地位。


    在王树德看来,物业纠纷易发多发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数物业公司是前期物业公司,这些公司是开发商组建或指定的,并非严格按照公开招标或者竞聘方式产生,服务意识天生不足。随着业主的维权意识增强,当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有瑕疵或者其他不完善的地方时,业主常常用拒交物业费作为抗争方式。


    “业主的权利当然需要维护,但维护权利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不顾根本利益的维护只会导致权利进一步受损。”包华认为,物业服务本身具有事务繁杂、门类多元、持续不间断、不可储存等特点,因此评价物业服务是否合法、合规、合约、合理,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才能完成。


    “其实,物业服务是否达标大多是可以量化的,判断服务是否达标要对照当地同类型物业的服务标准以及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王树德说。(记者赵丽)

    2022-11-01
  • 抗衰新突破!八子补肾胶囊可调节表观遗传逆转整体衰老

    “如果生命时钟可以倒回或静止,那么意味着衰老也能实现延缓。”在国内国际多位科研工作者的持续探索中,抗衰老研究有了新进展。在10月28日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药店高峰论坛上,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抗衰老研究中心负责人侯云龙博士分享了最新抗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八子补肾胶囊能通过调节表观遗传逆转整体衰老,从而实现延缓衰老的目的。





    调节表观遗传可逆转整体衰老


    侯云龙在高峰论坛上指出,国际上认可的两大类型衰老标志一种是细胞老化,另外一个就是表观遗传改变。近十年来科学家们发现,表观遗传改变对于研究人类衰老这个课题不可或缺,并提出了表观遗传时钟(DNA甲基化时钟)的概念。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的生理年龄与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程度高度相关,DNA甲基化程度越小,测算出来的生理年龄越小,身体衰老程度越小。DNA甲基化时钟在预测自然寿命、疾病预后及全因死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对于我们知晓自身衰老程度、评价抗衰药物的效果至关重要。


    如此看来,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表观遗传时钟,通过改善DNA甲基化年龄,就可能实现延缓衰老的目的。


    据介绍,侯云龙及其研究团队研究发现,通过持续给药八子补肾两个月,能将60周龄的衰老小鼠(相当于人的50岁)逆转至40周龄(相当于人的37岁)。这项研究发现八子补肾可以降低自然衰老小鼠的DNA甲基化年龄,通过对甲基化的调节作用,可以代表甚至预测我们所谓的生理年龄和生物学年龄之间的差异,帮助恢复年轻状态,保持组织功能和延长寿命,实现科学抗衰。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八子补肾胶囊调节表观遗传逆转整体衰老,不仅在DNA甲基化时钟上得到了证实,而且在整体表型,如虚弱指数、测试肌耐力的悬挂实验、转棒实验、测试记忆力的巴恩斯迷宫实验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佐证。


    补肾填精从根本上延缓衰老


    古往今来,中医认为填补肾精是抗衰老、抗早衰的有效途径。侯云龙介绍,“气络学说指导八子补肾胶囊抗衰老研究项目”以气络学说精气神理论为指导,汲取两千年来补肾用药经验之精华,提出“肾精虚衰”是衰老根本、“元气亏虚”是衰老关键、“形神耗损”是衰老表现的衰老病机,确立补肾填精、燮理阴阳、温扶元气、充养形神的抗衰老治法。研究发现,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八子补肾胶囊具有改善整体衰老、系统衰老以及衰老所致老年性疾病的作用。


    多项实验研究证实,八子补肾胶囊具有防治整体衰老、系统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的特色优势。除了整体衰老,八子补肾胶囊被证实可提高老年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可逆转老年小鼠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提高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降低与衰老相关的炎症水平,可能调控人体器官衰老的共性机制,延缓衰老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抗衰老研究系统全面、科学严谨地展现了“理论-新药-实验-临床”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为中医药抗衰老研究做出了示范。目前,八子补肾胶囊对于整体衰老及多个系统的功能减退或相关疾病阶段性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多篇SCI国际核心期刊。在当前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老年性疾病早发高发的社会背景下,以八子补肾胶囊为代表的抗衰药物研究,对于促进有生命质量的长寿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0001-11-30
  • 全国报名人数首破千万 考证热的背后是教师热吗

    重庆9万余人参考教师资格证全国报名人数今年首破千万考证热的背后是教师热吗


    教师资格证是成为一名老师的敲门砖。10月29日,202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开考,重庆9万余名考生走进考场参考。据教育部消息,全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由2012年的17.2万人,跃升至2022年的1144.2万人,10年间翻了66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报考教师资格证?拿到教资证后他们都当上老师了吗?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报考人数首破千万800万是非师范生


    今年4月,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下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再次明确严把教师入口关,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强调教师必须取得相应教师资格,持教师资格证上岗任教。


    近几年,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热度持续攀升。据黑板洞察研究院数据统计,2016年,我国全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为260万人,2017年为310万人,到2018年激增至651万人。2019年这个数据再次增长,达880万人,2020年升至990万人。而2022年,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9月6日,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已由2012年的17.2万人、跃升至了2021年的1144.2万人,其中800万报名者是非师范生。


    大学毕业十年后,32岁的陈玉琳今年报名参加了教师资格证考试。“拿到教师资格证是走向教师岗位的入场券。”陈玉琳告诉记者,她本科学的是投资专业,毕业工作几年后主要在家带孩子,并自学了数学逻辑思维方面的知识,辅导孩子学习。“看到孩子的成长,有一种价值感。”在此期间,她逐渐爱上教书育人的感觉,希望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并为此报考教师资格证。


    “现在社会、家长都越来越重视教育,多个证多个就业选择。”学艺术专业的刘娜今年也报考了教师资格证,但并非是为了成为一名教师。“我大学是学艺术的,做过儿童美术兼职老师,但我不打算教画画,想先考教师资格证做就业备选。如果有机会进艺术培训机构从事运营方面的工作,我至少要了解教育教研的内容。”


    人数激增后竞争加大


    城区教师岗位招录比达161:1


    拿到教师资格证后,是否就意味着教师一职“高枕无忧”?多位受访者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从重庆某高校体育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小徐一直梦想成为学校的一名正式体育老师,她学习成绩不错,从6岁开始打乒乓球,考取了国家二级乒乓球运动员,2019年本科毕业后她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随后参加了重庆多所中小学校的公招考试,但屡战屡败,一直未能如愿。而在近几年的求职过程中,小徐也认识了不少和她一样想当老师的求职者。小徐说,随着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保障的逐渐提高,大部分拿到教师资格证的人都逐渐倾向于考取编制,但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成功考取编制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在一些城市,名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竞相涌入中小学,教师的入职门槛已在无形中被不断提高。


    记者注意到,在2022年重庆第一季度公开招聘工作中,渝中区教师招聘报名首日最高竞争比1:368。三天报名结束后,统计结果显示,渝中区2022年教育事业单位第一季度招录98人,最终报名人数15731人。报名人数是去年的两倍多,平均每个岗位就有161个人在报考。竞争最大的小学英语岗,竞争比为827:1。


    “竞争再激烈,每年也依旧有很多人去‘抢’。”小徐说,尽管城区的教师岗位报录比越来越高,但还是有许多人争相报考,甚至有人还专门花重金去培训机构里报班学习,“我自己目前参与经营了一家乒乓球俱乐部,收入也还不错,但我更希望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在此前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里曾提到,十年来,我国专任教师总数从2012年的1462.9万人增长到2021年的1844.4万人,增幅达26%。各级各类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从32.6%增长到70.3%,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超过50%,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从22.9万人增长到42.4万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从6.9万人增长到13.2万人。


    专家点评


    “考证热”不等于“教师热”


    “‘教资热’并不等同于‘从教热’,考取教师资格证也不等于今后就从事教师职业。”面对“教资热”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要理性看待教师资格证报考人数激增的现象。


    熊丙奇说,尽管目前有很多人选择报考教师,但就教师招聘和教师队伍建设来说,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发达城市与偏远山区的报考“冷热”不均,以及报考男女比例失衡,“这些都反映出,距把教师职业建设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还有很大的距离。”他同时表示,从越来越多的人报考教师资格证、走上教师岗来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完善教师队伍人才建设方面,确实是一件好事。


    “从多元就业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稳定’,是囿于当下就业形势的选择。”熊丙奇说,尽管考生报考的原因不一,但“教资热”这一现象也一定程度反映了教师岗位越来越受欢迎,以及近年来国家对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有关。此外,由于当下就业竞争压力大,很多毕业生或求职者为了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收入,挤破头想去考取编制,从就业的多样性和激发社会创新活力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弊端的。

    2022-10-31
  • “新职业”不新 “上门做饭”能否一直红下去?

    “如果你没有时间做饭,我帮你做。”最近,国内类似的上门做饭、私厨到家等服务突然火爆起来。


    在成都,“95后”姑娘张要红就是其中一员。两个月前,她利用业余时间兼职“上门做饭”,如今已拥有了一个自己的团队。在她看来,这一行业还有很大潜在市场,当下的“火”是必然的。


    事实上,这种看似的“新职业”并不新。早在几年前,国内多个城市就已开始出现“厨师上门”、“钟点阿姨上门做饭”等服务。当下,亦有多个生活服务类平台提供类似服务。


    专家表示,受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影响,“上门做饭”有着一定的市场空间,也反映出社会对于灵活就业的认可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但相关服务安全和法律关系也不容忽视,政府部门以及服务提供商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信用体系建设。


    现象:


    兼职做饭,一单能挣100元


    26岁的张要红是一名兼职“上门做饭”的提供者。两个月前,她无意看到“上门做饭”的信息后,就翻出了之前的美食照片并发出帖子:成都上门做饭,66元四个菜。没多久,她就接到了第一单。


    让她想不到的是,询价下单的客户多了起来。由于是兼职,她只有下班后处理,有一段时间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


    于是,她组建了团队并注册了营业执照。目前,包含兼职人员在内,团队已有几十名成员。


    10月23日,张要红调整了收费标准,四个菜88元、六个菜128元、10个菜208元。此外,还推出了多类套餐及包月服务。


    张要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做一单能挣100元,算上交通、买菜、做饭的时间,一个人一天可接一到两单;若做兼职,每月有2000元左右收入,全职可挣到4000多元。


    张要红的“上门做饭”服务引起了一些短视频博主的关注,这也为她带来了更多流量。现在,团队平均每天能接到10单业务。


    对此,张要红称,当下一些年轻人不会或不想做饭;一些青年夫妇工作和家庭压力较大,下班后不想下厨;加上一些宴请聚会可能人员较多,做饭相对麻烦,而“上门做饭”服务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市场有需要,加上灵活的运营模式,火是必然的。”


    调查:


    “新职业”不新,有商家亏损离场


    记者调查到,除了散户外,一些家政平台也推出了类似的服务。


    “天鹅到家”家政平台提供的“做饭钟点工”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以做饭为主。购买形式为套餐服务,有3次、10次、30次等,价格360元起,按次付费、随时预约。该平台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做饭钟点工”是平台去年推出的,目前以次数套餐形式销售。使用时,用户可根据各自需求预约,订单匹配成功后即可按照预约时间享受上门服务。


    “好慷在家”家政平台也推出了类似服务,内容有做饭、保洁,每次4小时,以套餐模式销售,有1次、3次、25次等多种套餐可选择。记者注意到,该平台单次套餐价格259元/次。


    此外,在自如家服也有半天保姆服务,服务内容为3-4小时做饭和区域保洁,也有以套餐形式销售。


    事实上,“上门做饭”并不新鲜。多年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出现了“厨师上门”、“钟点阿姨上门做饭”等服务。在成都,2016年底,一个提供上门厨师服务的O2O网约厨师平台上线。不过,该平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只坚持了一年半”。究其原因,吴先生称,运营成本太高,各项支出与“跑单量”出现了较大差距。当时还曾试图调整方向,但由于销售问题,没有找到好的渠道,在自投资金难以支撑、风投资金不足以继续运营的情况下,最终放弃。


    不过,吴先生认为,“上门做饭”有市场,“特别是疫情后,市场中有很多好资源可以挖掘,提供更好的服务品质。”吴先生说。


    质疑:


    安全咋保障?厨师须持健康证


    “这样的团队有健康证吗?”“安全问题怎么办?”……不过,对“上门做饭”的质疑声也随之出现。


    “如果你觉得会做饭就要来做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张要红说,其考核主要分为线上资料审核和线下厨艺考核,线上需提交健康证、菜品图等基础资料审核,然后现场面试厨艺操作,试吃评分。


    据介绍,目前主要招聘有一定厨艺专业基础的或有餐饮相关经历可以达到厨师水平的人员。在食品方面,需要客人自备或者委托代买,而代买要去正规市场,会有小票对应,尽可能保证安全。另外,做菜中,顾客可现场监督。


    在人员的培训和劳动关系方面,张要红指出更多是口头协议,但团队已向中介平台方向发展,主要提供资源渠道,下一步将走向更加规范化、流程化、合法化的运营。


    “天鹅到家”平台方称,劳动者需通过专业的餐饮技能和保洁技能考核之后才可上门服务。同时,平台还与劳动者签订合作协议,由平台统一派单安排,并为用户和劳动者双方提供保险保障,以此保证服务的稳定性和服务品质。


    专家:


    应加强人员培训和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分析称,受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影响,“上门做饭”的出现有着一定市场空间,这也反映出社会对于灵活就业的认可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洪勇表示,随着资本的关注和消费者习惯的培养,“上门做饭”有着很好的前景。但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对从业人员信用体系的建设。


    西华大学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于代松教授认为,随着服务和行业的发展,相关主管部门可以走在前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政策引领和前瞻性的引导,市民之间也需要提高彼此的文明水平,整体规则和契约意识。


    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施鑫律师指出:第一、安全性问题需要特别重视。由于上门服务涉及到隐私、人身等诸多安全性问题,建议平台设置预先审核制度。例如事先审查“上门厨师”的工作年限、工作记录、健康证明、是否有行政刑事处罚记录等,另外消费者在提供服务时也有好坏评价、安全警告等消费体验权利,对服务人员的服务信用有所影响。第二、合同内容需要进一步明确,合同的履行也需进一步保障。下单即是签订合同的过程,下单前双方对各事项要达成充分共识,才会避免消费时发生纠纷。


    成都商报

    2022-10-31
  • 中国平安前三季度归母营运利润稳健增长3.8%

    香港、上海,2022年10月26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平安\"或\"集团\",股份代码:香港联合交易所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今日公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间业绩。


    2022年第三季度,国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全球资本市场持续震荡;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持续显现,居民消费恢复仍存挑战,对公司长期保障型保险业务有一定影响。面对诸多挑战,中国平安坚定不移地推动寿险业务高质量改革转型,持续巩固综合金融优势,构建“管理式医疗模式”,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消费体验。2022年前三季度,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232.88亿元,同比增长3.8%;年化营运ROE为19.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4.63亿元,同比下降6.3%。


    2022年前三季度集团经营业绩亮点:


    1.营运利润保持稳健增长。得益于“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布局,公司整体经营业绩表现稳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232.88亿元,同比增长3.8%,年化营运ROE达19.9%。


    2.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持续稳健发展。截至9月末,公司个人客户数近2.28亿,较年初增长2.6%,客均合同数较年初增长1.7%至2.96个。个人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不断提升,有近40%的个人客户同时持有多家子公司合同。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持续推进“渠道+产品”改革,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超22%,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864.86亿元,同比增长17.4%;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2,220.24亿元,同比增长11.4%,综合成本率保持在97.9%的良好水平;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7%至1,382.65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25.8%至366.59亿元,截至2022年9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03%,拨备覆盖率290.27%,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较好水平。


    3.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持续推进。公司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通过打造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将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赋能金融主业。截至2022年9月末,集团有超1.46亿个人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约1,644万寿险客户体验过“保险+健康管理”服务,整体满意度达99%。


    4.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金融主业。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AI坐席服务量超19.6亿次,在客服总量中占比达82%;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约2,747亿元,同比增长46%。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6,544项,累计达44,964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5.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综合运用保险资金、银行信贷及资产管理等金融资源,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绿色投融资规模约3,198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约1,842亿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中国平安旗下保险业务累计理赔案件超55,860万件,理赔金额达15,068亿元;平安\"三村工程\"项目累计投入近500亿元资金帮扶乡村产业发展。


    同日,平安集团董事会决议聘任张智淳出任公司首席财务官(财务负责人),相关任职资格待监管核准。姚波不再兼任该职务,继续担任中国平安执行董事、联席首席执行官及常务副总经理。公告显示,张智淳于1998年加入平安,曾在平安集团、产险历任财务、企划及投资等相关业务负责人,具备优秀的财务、企划和精算专业能力,丰富的从业履历及经营管理经验。


    寿险改革持续深化,产险、银行、资管等业务稳健发展


    寿险改革稳步推进,效果逐步显现。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寿险行业仍面临诸多内外部发展考验。面对重重挑战,平安寿险坚守价值导向,稳步推进\"渠道+产品\"的改革,推动多渠道并行发展,持续迭代升级专业化产品及服务。2022年前三季度,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864.86亿元,同比增长17.4%;新业务价值258.48亿元,同比下降26.6%。若去年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采用去年年底假设及方法重述,2022年前三季度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18.9%。业务品质持续改善,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


    渠道方面,平安寿险实施代理人队伍分层精细化经营,推动高质量转型,截至2022年9月末,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队伍产能持续提升,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超22%。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人力中\"优+\"占比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钻石队伍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8倍。数字营业部改革稳步推进,年底面向全国营业部改革推广。平安寿险与平安银行深化融合,银保新优才队伍坚持严选增优,引入高学历精英队伍,目前已招募超1,000人,超9成拥有本科学历;银保化产品体系持续完善,三季度推出\"御享年年\"增额终身寿新产品备受市场认可。平安寿险社区网格化模式已在25个城市进行网格试点,已组建超4,000人的高素质精英队伍,试点\"孤儿单\"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提升超17个百分点。结合下沉市场的保险消费场景,平安寿险持续探索下沉渠道创新发展模式。


    产品方面,平安寿险以\"打造有温度的保险\"为理念,从客户需求出发,加大有竞争力的产品供给,并依托集团医疗健康生态圈,通过\"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三大核心服务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保险+健康管理\"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已服务约1,644万客户,整体服务满意度99%。\"保险+居家养老\"方面,平安整合内外部服务商为客户提供\"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管家专心\"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截至2022年9月30日,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32个城市。\"保险+高端养老\"方面,平安提供\"尊贵生活、尊享服务、尊严照护\"服务,以满足中国高品质养老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致力于开拓高品质养老服务市场。首个颐年城社区蛇口项目于7月25日顺利举办奠基仪式,全面启动施工。


    平安产险保费规模稳健增长,业务品质保持良好。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达2,220.24亿元,同比增长11.4%;得益于良好的业务管理与风险筛选能力,前三季度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保持在97.9%的良好水平。平安产险加强科技应用,驱动经营服务线上化。\"平安好车主\"APP作为中国最大的用车服务APP,注册用户数突破1.66亿,累计绑车车辆突破1亿。平安产险行业首创车险理赔视频查勘,平均耗时仅需5分钟。通过各类线上化理赔方式,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产险车险一小时内赔付案件量占比达93.2%。


    银行经营业绩稳健增长,资产质量保持平稳。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82.65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净利润366.59亿元,同比增长25.8%,净息差2.77%,较去年同期下降0.04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9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03%,较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90.27%,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较好水平。银行持续推动零售转型深化,通过科技手段为广泛大众客群提供专业金融服务,促进消费,推动普惠金融;对公业务持续做精做强,围绕制造业、专精特新、新基建等战略产业,从产业链、供应链入手,将金融资源高效注入实体经济运行中。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35,325.60亿元,较年初增长11.0%;零售客户数12,421.15万户,较年初增长5.1%,其中财富客户123.41万户,较年初增长12.2%;对公客户数59.28万户,较年初增长16.1%;企业贷款余额12,974.61亿元,较年初增长12.5%。


    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资产配置持续优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不断完善。2022年前三季度,本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投资收益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有所承压。年化净投资收益率为4.2%,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2.7%。公司以负债为驱动,以偿付能力为核心指标,致力于创造穿越宏观经济周期的稳定的投资收益,以满足负债需求。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4.2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6%。


    医疗健康生态圈加速布局,打造价值增长新引擎


    医疗健康生态圈战略持续推进。平安创新推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代表支付方,整合与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市场供应方,通过打造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提供覆盖健康、慢病、疾病、养老的一站式服务,让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


    从支付方,有效协同保险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研发相关产品,截至2022年9月末,累计付费个人客户数近1亿。同时,平安持续推进企业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前三季度覆盖企业客户超4.7万家,服务企业员工数超2,000万。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1,100亿元。


    从服务方,在线上,平安健康通过专属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医疗健康服务,串联\"到线、到店、到家\"服务网络,涵盖咨询、诊断、诊疗、服务全流程,实现7×24小时秒级管理,平安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在线下,平安通过布局综合医院、体检中心、影像中心等业务板块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将北大医疗下属5家综合医院、6家专科医疗机构等优质资源融入现有的医疗健康生态。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已布局14家健康管理中心。此外,平安积极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提供线上和线下的\"三到\"网络服务,覆盖健康管理、亚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慢病管理、养老管理等五大场景。截至2022年9月末,在国内,平安自有医生团队与外部签约医生的人数超5万人,合作医院数超1万家。在海外,平安的合作网络已经覆盖全球16个国家,超1,000家海外医疗机构。


    平安健康作为集团\"管理式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多年医疗健康管理经验的沉淀和数据库,优质的管理平台和技术,庞大的个人用户和企业客户生态圈客群基础,以及丰富的全场景优质服务资源,以家庭医生为关键抓手,依托O2O服务网络,提供涵盖健康、亚健康、疾病、慢病及养老管理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专业、全面、高品质、一站式的健康管理服务。


    核心技术能力持续深化,赋能金融主业。截至2022年9月末,公司科技专利申请数较年初增加6,544项,累计达44,964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占比近94%、PCT及境外专利申请数累计达9,333项。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AI坐席服务量超19.6亿次,在客服总量中占比达82%;AI坐席驱动产品销售规模约2,747亿元,同比增长46%。


    陆金所控股是中国领先的科技驱动型个人金融服务平台之一。在零售信贷领域,陆金所控股通过打造\"聚合模式\"的个人借款服务平台,高效连接借款人和金融资源,充分发挥银行、信托和保险等金融资源的优势力量,共同为小微企业主提供简便、快捷的借款服务。在财富管理领域,陆金所控股与金融产品提供商进行深度合作,并依托科技能力搭建智能经营体系,运用AI技术实现客户与产品的智能匹配,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金融壹账通是面向金融机构的商业科技服务提供商,向客户提供\"横向一体化、纵向全覆盖\"的整合产品,包括数字化银行、数字化保险和提供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服务的加马平台。金融壹账通积极推动金融服务生态数字化转型,为政府、监管和企业用户提供贸易、供应链、数据安全、风险管理等相关科技服务。


    汽车之家是中国领先的汽车互联网服务平台,致力于建立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汽车生态圈,围绕整个汽车生命周期,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及服务。汽车之家持续推动\"生态化\"战略升级,全方位服务消费者、主机厂和汽车生态各类参与者。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工作。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累计投入逾5.9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覆盖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建项目,护航\"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规划;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约3,198亿元,绿色银行类业务规模约1,842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环境类可持续保险产品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1,105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持续加大,经济总体恢复回稳。展望未来,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金融保险与医疗健康行业蓬勃发展。中国平安表示,公司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时刻铭记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着力点,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继续探索金融普惠创新,全力维护经济金融安全,持续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踔厉奋进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国网)

    2022-10-28
  • 为健康筑基 为生活添彩 全民健身事业跃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民健身蓬勃开展,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从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到惠及万家的生活风尚,全民健身已融入大众生活。


    秋意渐浓,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一片飞盘运动专用场地内灯火通明,爱好者灵动的身影、挥洒的热情,映射出追求健康的时代潮流——正是无数活跃在神州大地的健身者,共同构筑起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民健身蓬勃开展,2014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这让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更加清晰,也必将有力推动全民健身更上层楼。


    全民健身融入大众生活


    体育是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最根本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4亿,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逾九成。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将达到38.5%。


    从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到惠及万家的生活风尚,全民健身已融入大众生活。


    今年6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健美协会等指导的《2021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健身会员和健身人口渗透率呈现连续5年增长的态势,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健身会员达到7513万人,相比2020年增长了6.89%,健身人口渗透率也从2017年的3.46%增长至2021年的5.37%。


    引导群众科学健身,是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各级体育部门研究规范各类健身方式方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将科学健身理念与方法送到群众身边,同时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培养,基层体育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底,获得技术等级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70万人。


    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完成修订。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介绍,这次新修订的体育法将原第二章“社会体育”章名修改为“全民健身”,明确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公民参加健身活动,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如今,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从运动中收获了健康和快乐。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体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运动场地建到百姓身边


    位于赣州市崇义县的阳明山健身步道曲折蜿蜒,沿途绿意盎然,已经成为江西省著名的健身“打卡地”,每天在此锻炼的市民络绎不绝。近年来,崇义县在对口支援单位国家体育总局的帮扶下,建设改造了一批公共体育场馆、社区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等,“10分钟健身圈”已基本形成。


    健身去哪儿?广大群众的所盼所想,成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突破口。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有的把城市的边角地块改造成居民健身的“金角银边”,有的打通服务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将体育场地建到群众身边……


    截至2021年底,全国体育场地共有397.1万个;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34.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政府要在提供更多场地的同时引导项目发展,让更多人都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丁东说。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五棵松体育中心、国家体育馆、首都体育馆……一批冬奥场馆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闭幕之后面向公众开放,发挥新的效用。“冰丝带”工作人员表示,未来这里将着力打造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冰雪运动中心,成为群众体验冬季运动项目的新地标。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文件还从8个方面提出29项政策措施。


    让群众能就近享受更优质的健身场地供给,除了扩大增量,还要盘活存量,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力度。2022年财政部下达补助资金10.8亿元,用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面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体育场馆双向开放,将有效缓解群众健身需求与场馆资源供给不匹配的问题。


    线上健身拓展新空间


    家住重庆市杨家坪的市民王珂近日开始尝试线上健身,他看重的是这种健身方式的灵活性,“对上班族来说,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去健身房并不容易。”王珂说,由于工作时间不太固定,之前办过的健身卡都过期了。“线上健身的兴起,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王珂说,不同于健身房健身,参与线上健身后,还能观看回放,进而发现自身的问题。


    丁东表示,近年来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普遍提升,大家的健身习惯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习惯了通过各类运动健身平台居家锻炼、在线打卡,用户对平台的依赖度越来越高,项目垂类划分也越来越细。这些平台正在发挥着传统的线下体育组织、俱乐部社团的作用,聚合人群、组织活动、提供交流分享的渠道。


    截至9月中旬,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众体育部等部门联合发起的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共组织了100余项赛事活动,共有39个全国体育单项协会、10个运动管理中心、10个省市、50余家互联网平台参与,直接参与人数达1363万多人,各赛事累计点击量超15.2亿次。


    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鼓励发展“互联网+健身”和“物联网+健身”模式,增加运动产品及服务资源,优化线上线下健身互动,增加家庭健身场景及在线健身活动。


    人人参与体育,体育造福人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中国体育正展开一幅更加壮阔的时代画卷。(陈晨曦赵雨佳)

    2022-10-28
  • 人与血管同寿,保护血管就能延缓衰老

    衰老,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接受,但又无法拒绝的人生历程。如何让衰老来得更晚一些呢?医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人与血管同寿。血管决定着人体的健康,血管越强,寿命越长。不过由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工作压力,血管的衰老从30岁以后就开始加速了。因此,拒绝衰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从保护血管开始。


    血管是人体中的一个大系统


    人体的任何一个组织器官都离不开血液的滋养,而血管则是运送血液的通道,对人体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可以说是一个大系统,遍布全身,从大血管、四通八达的中小血管,一直逐级细化到微血管。其中心脏主动脉最为粗大,直径可达3厘米,像网络一样密布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最为细小,最小处直径仅为10微米,约相当于一根头发的十分之一粗细。血管系统既是血液运行的通道,也是血液与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的血管都保持着忙碌的状态。各组织器官中的微血管迎来鲜红色的动脉血,一面将血液中的氧气、能量留给组织器官,另一面将组织器官生理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载入血液,让血液变成暗红色的静脉血汇入到主静脉中;静脉血最终流入肺部的微血管,在那里与代谢废物分离,并加载氧气,又变成红色的动脉血,经由主动脉回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微血管中。血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就这样周而复始地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血管衰老会引发衰老性疾病


    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人与血管共衰老得到越来越多研究结果的证实,血管衰老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大量研究发现,血管衰老可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又可加速血管衰老,随着年龄的增加,高血压患者血管衰老情况更为严重,表现为血管僵硬度增加,弹性变差;血管衰老还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进入更年期的女性,绝经以后,血管衰老加速,血管内很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碍血液在血管中正常运行,严重者甚至完全堵塞血管,导致冠心病、心梗、脑梗等衰老性疾病的发生。





    女性雌激素缺乏是导致血管变“老”的主因


    女性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大幅下降,这往往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引发高血脂,甚至肥胖的发生,同时高血压也往往会伴随着肥胖而出现。


    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因为血压升高以后会导致血液对血管内皮的冲击力加大,时间长了就会引发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细。血管内皮是血管壁的最内层,它与血液直接接触,作为“天然屏障”,内皮的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启动因素。内皮损伤以后,血液中的脂质和血小板就会聚集、沉积于损伤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比血压正常的人群要高出3~4倍,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腔狭窄又会加重高血压,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二者之间互为影响、互为加重。


    高血脂患者血管中增高的血脂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原材料”,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使得绝经后的女性血管内更容易出现粥样硬化斑块。


    保持血管年轻需干预血管斑块形成


    绝经后,女性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呢?从中医学角度看,肾精亏虚是造成雌激素分泌下降的主要原因,补充肾精就可以促进雌激素分泌,不仅让血管年轻,还可以让人变得年轻,精力充沛,红光满面。八子补肾胶囊就是一个具有这种功能的药物。南京中医药大学黄丹博士关于“八子补肾胶囊干预绝经后动脉粥样硬化理论探讨与作用机制”研究,结合实验动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整体、组织、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上研究了八子补肾胶囊与雌激素膜受体结合,抑制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发现八子补肾胶囊可以补充雌激素,激活雌激素受体,系统调节血清代谢物谱紊乱,阻断血管炎症反应,减轻炎症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如果斑块已经形成,在服用八子补肾胶囊的同时,还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同服通心络胶囊。通心络胶囊缩小斑块、稳定斑块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国内医学专家的一致认可。


    绝经后的妇女大都因雌激素下降而受到身体整体变化的困扰,皮肤粗糙了、乳房塌陷了、情绪急躁了、身体爱出汗了、衰老加速了……其实这都是雌激素下降的结果。最为关键的是,血管老化越来越重,这是高血压、冠心病、心梗、脑梗发病的关键因素,早用药、早预防,更年期用八子补肾胶囊,让血管年轻不再是梦想。

    -0001-11-30
  • 商务部: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同比增长12.9%

    中新网10月26日电商务部10月26日消息,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3794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执行额94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2.6%。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7824亿元,执行额55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9.7%。以美元计算,前三季度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124亿美元,执行额145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15.3%。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207亿美元,执行额84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2%和12.3%。(中新财经)

    2022-10-27
  • 中国信通院:1-8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75亿部

    中新网10月26日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8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897.9万部,同比下降21.9%,其中,5G手机1426.8万部,同比下降19.3%,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5.2%。


    2022年1-8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75亿部,同比下降22.9%,其中,5G手机出货量1.38亿部,同比下降17.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8.9%。(中新财经)





    图自中国信通院微信公号

    2022-10-27
  • 促进重大项目落地 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经验综述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稳住经济大盘的内在要求,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方位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依法依规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努力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企业获得感。


    审批“瘦身”,打造投资建设“高速通道”


    精简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管理方式……广东省持续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以重大项目审批提质增效为抓手,力促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1个工作日内取得用地审批、用地规划许可、红线图、不动产权证等文件,6个月完成厂房封顶,14个月实现投产——2021年,宁德时代在广东省肇庆市投资120亿元的瑞庆时代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实现“先建后验、直接落地”。


    宁德时代项目建设提档加速,是广东省探索项目审批承诺制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广东省运用“承诺函”容缺受理项目审批要件,要求承诺限期补齐后即可办理,优化审批时序,推动审批事项协同加快办理。


    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需。在深圳市,社会投资领域率先推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核准延期“秒报秒批一体化”智慧应用,从事项申报至审查审批结果自动生成仅需6秒。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今年5月广东省成立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通过集中联合办公、并联审批,限期解决“堵点”问题。广东省还修订了关于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的实施办法,规定备案机关在项目单位提交备案信息后24小时内,及时告知项目单位予以补正或纠正,逾期未告知的视为备案完成。


    办法修订出台后,今年1至8月广东省企业备案项目数量和新开工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和20%。


    目前,广东省加大对地级市放权力度,新增核准项目28项,涉及用地用林用海审批审核事项41项,并将污染防治技术成熟、管理要求完善、环境风险可控的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即接即办,加大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


    打通梗阻、畅通循环,“放管服”改革是激发企业活力的利器。江苏省聚焦重大项目全过程、产业发展全链条,强化部门协作和上下联动,努力实现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达效。


    在泰州市,重大项目审批跟踪督办系统对全市所有在批重大项目实施入库管理,15个主要审批节点责任部门、审批流程、结果信息全程公开,系统对超期审批事项、30天无进展项目发起自动预警,全市重大项目审批总周期从原先189天压缩至98天。


    时间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江苏省推行“纳入即保供”“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竣工即交付”,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


    今年5月,投资超5亿元的思榕科技工业园投资发展(苏州)有限公司通过昆山市重大项目“一网通办服务平台”申报建筑面积超9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厂房项目,实现项目开工“五证齐发”。国庆节前后,南通市优睿半导体项目、海四达储能科技锂电池一期项目等4个超亿元级科创重大项目密集完成“五证”办理,实现“拿地即开工”。


    据介绍,江苏省对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符合产业条件、完成区域评估且具备施工许可必备条件的重大项目,落实强化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和项目储备制度,确定项目开工前所需具备的建设条件和管控要求,形成建设条件清单,统一交付建设单位。


    截至目前,江苏省“拿地即开工”项目超过600个,从土地挂牌出让到签订出让合同平均35个工作日,从土地挂牌出让结束到完成开工前各项审批办证的时间,普遍在5个工作日以内。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企业就能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工夫跑审批。截至今年8月底,江苏省重大项目开工率达86.1%,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完成投资率79.5%,快于序时进度12.8个百分点。


    数据共享,数字化改革激发投资活力


    创新打造“有效投资e本账”投资综合管理应用,实行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和业务协同……浙江省发挥数字化改革先行优势,实现投资项目审批“极简无感”、服务监管“精准高效”,企业获得感强烈。


    用“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杭州市重塑工业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凡政府部门产生的数据一律不需要企业填报或上传,核心事项的申报材料由111件精简为28件,项目备案填写字段数量减少90%以上。


    项目落地见效,关键在于要素的精准匹配和有力保障。台州市黄岩区爱玛电动车产业园项目通过智慧选址、在线督办征地拆迁和用地审批进度,100天内完成从项目招引到土地出让的流程,比原计划提前近1年。


    “融项通”数字化应用平台致力于提升项目和金融机构的对接效率。在审批项目的同时,通过系统同步将有融资需求的项目信息脱敏后分发到银行,银行主动对接项目,双向共享项目审批、建设时序、资金需求、信贷政策等信息。功能上线不到80天,成功促成77个项目签约授信,累计授信314.79亿元。


    以算力换人力,浙江省还创设了“重大项目推进”应用场景,集成空间地理、卫星遥感、现场视频、用工用电等多维数据,实现对项目进度的精准管理和智能预警。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省924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596亿元,投资完成率达89.7%。


    据了解,浙江省将持续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联合办理,推动企业从备案完成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领的平均间隔时间从53天缩减至1天。


    优化流程,刷新项目落地“加速度”


    怎样优化项目建设审批流程,破解审批环节多、流程繁、门槛高等难题?山东省采取联审联办、分段办理等措施,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所需立项、用地、规划、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等前期手续,简化办理流程,最大程度缩短办理时限。


    在土地划拨出让期间,山东省通过提前介入、容缺审查、告知承诺、并联审批等方式,推行建设项目“一件事”主题服务,为企业提供审批“集成套餐”,大幅压减项目从拿地到开工时间。


    8月19日,总投资7.5亿元的山东临工重机新能源矿山成套设备数字化工厂项目同日取得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济宁市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等11个审批事项合并办理,变“开工那些事”为“开工一件事”。


    项目审批“网上办”,实现审批“零跑腿”。山东省建立施工图信息管理系统,将消防、人防、技防和水电气暖信等技术审查并入联合施工图审查,审查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


    济南市推行全过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建设工程档案在线移交,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数字化”审批。烟台市开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手通”App,同类型材料实现系统内部流转,项目审批材料压减60%以上、时限压缩三分之一以上。


    项目审批“承诺办”,实现办事“零耗时”。山东省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对缴纳保证金、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环节实行告知承诺,限期补办相关手续,有效压缩项目审批时限。


    据了解,下一步,山东省将全力抓好2300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投资8500亿元以上,并会同相关行业部门遴选一批能在四季度开工或亟须办理前期手续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各项前期工作办理,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同时,周密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启动2023年重点项目研究储备工作。

    2022-10-26
  • 横琴出台措施支持金融企业落户

    新华社广州10月25日电(记者魏蒙)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25日印发《促进金融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旨在鼓励优质金融类企业在横琴集聚创新发展,引导金融企业实质性运营,深化琴澳金融合作。办法将于11月7日正式生效。


    据介绍,这是该区揭牌以来的首个综合性金融扶持政策,其政策适用对象包含了持牌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私募投资基金以及经认定的其他类金融机构等金融业态。


    为多维度鼓励琴澳开展金融合作,该扶持办法还规定,符合条件的澳门金融企业,可按相关扶持标准的1.2倍执行,如落户扶持最高可获6000万元。同时,为搭建琴澳两地金融人才交流平台,对与澳门同业共同举办论坛、专题培训等金融人才交流活动的该区金融机构、金融行业协会、金融类社会组织等,给予每场最高10万元扶持资金。

    2022-10-26

  • 首 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