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大国有行齐发公告披露今年支持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情况

    10月16日晚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银行齐发公告,披露了今年支持实体经济和前三季度信贷投放情况。


    根据公告披露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六大国有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超9.5万亿元,其中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加2.2万亿元,建行人民币贷款增加2.1万亿元,中行客户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农行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交行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6444亿元,邮储银行客户贷款总额增加6977.7亿元。


    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净增加2.2万亿元


    工行在《关于发挥大行支柱作用加大投融资投放力度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公告》表示,积极发挥投融资总量、结构、节奏和定价管理功能,通过贷款、债券投资、存量移位新增等手段,前三季度为实体经济新发放5万亿元以上投融资。


    工行称,高效传导宏观政策,出台系列举措和政策工具,加大资源配置和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总量快速增长。2022年9月末,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净增加2.2万亿元,保持同业领先,同比多增4573亿元。


    在服务重大项目方面,工行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基金投资项目配套融资、交通水利能源网络型基础设施等五大重点领域和“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营销,基建领域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逾6400亿元。同时优化以新制造、新服务、新基础及高技术客群为重点的公司信贷布局,制造业和绿色贷款余额、增量均排名市场首位。制造业贷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超过8100亿元,增幅37.5%;绿色贷款较年初增长约9500亿元,增幅34.0%。在服务科技创新方面,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1.6万亿元,增幅达到59.2%。在服务普惠金融方面,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普惠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量超4100亿元、增幅37.6%。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2万亿元,增加近6000亿元,增幅22.6%。


    建行:截至9月末人民币贷款较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


    建行《在关于加快信贷投放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公告》中表示,2022年以来,通过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成立信贷投放工作专班等举措,聚焦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投放,靠前、精准发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2年9月末,建行人民币贷款近2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2.1万亿元,同比多增近5200亿元。


    截至2022年9月末,建行人民币贷款近2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2.1万亿元,同比多增近人民币5200亿元。资源配置结构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贷款近人民币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人民币4200亿元,增幅22%;投向制造业的贷款人民币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5400亿元,增幅32%,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人民币5.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近人民币5800亿元,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绿色贷款近人民币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6300亿元,增幅32%,助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人民币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100亿元,有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农行: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


    农行在公告中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该行财务基本面总体稳健,资产规模实现较快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收入、利润等核心财务指标均取得新进步,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稳步提升。


    该行深入实施“三农”县域、绿色金融、数字经营三大战略,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新增贷款创同期历史新高。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全力做好粮食安全、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县域新增贷款超9000亿元。加大对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创企业、民营企业、普惠小微企业等金融支持,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2.2万亿元。


    中行:客户贷款较年初增加1.69万亿元


    中行在《关于支持实体经济行稳致远的公告》中表示,多措并举全面落实稳经济大盘要求,持续推进以境内商业银行为主体、全球化综合化为两翼的战略发展格局,坚持以科技、绿色、普惠、跨境、消费、财富、供应链和县域等“八大金融”重点领域为着力点,促进经济大盘恢复回稳的同时实现自身健康发展。


    中行表示,主动对接国家稳经济政策,制定实施支持实体经济的行动方案,出台了8个方面42条支持措施,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现,贷款总量实现较好增长,三季度末,客户贷款较年初增加1.69万亿元,达17.41万亿元,增长10.78%。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提高信贷审批与投放效率,支持受困主体纾困,三季度末,科技金融授信余额超过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以上,绿色信贷增长约36%,普惠贷款增长约35%,民营企业贷款增长约18%,境内制造业贷款增长约18%。


    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境内机构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约2.6万亿美元,市场份额稳居同业首位;境内机构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超7.6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交行: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6444亿元


    交行在《关于服务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公告》中表示,今年以来,今年前9个月,该行融资总量超过8000亿元。其中,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年末增加6444亿元,增幅10.63%,同比多增9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均超过境内人民币各项贷款总体增幅。全面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前9个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增量贷款占比超过60%。客户投向上,致力于通过数字化转型加快消费贷款产品创新与迭代,满足个人客户衣食住行医等场景需求,截至9月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5.18%。


    截至9月末,交行境内绿色信贷重点支持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清洁能源设施建设运营、能源系统高效运行等领域,绿色信贷余额超600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超25%。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款余额的客户数较上年末实现较快增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较上年末增长42.61%、科技金融授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35.62%。9月末境内行管理的个人金融资产(AUM,不含客户证券市值)超过4.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2%。


    邮储:客户贷款总额较上年末增加6977.7亿元


    邮储银行在《关于服务实体经济、推进特色化高质量发展的公告》中披露,截至三季度末,该行客户贷款总额达7.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977.70亿元,增长10.81%,同比多增426.75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23.77亿元,个人小额贷款余额1.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05.05亿元。


    邮储银行表示,今年以来,加快生态金融、产业金融、协同金融、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建设步伐,加速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生态银行,进一步推进“三农”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2022-10-18
  • 付费自习室下沉县城 从业者呼吁建立行业标准

    “你只管学习,其他的交给自习室”。当越来越多年轻人习惯了“花钱买自律”,付费自习室成了刚需。


    前不久,“河北一县城开办超10家共享自习室”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广泛讨论。在一二线城市经历了数轮激烈竞争,已经走出“风口”的付费自习室似乎在县城“起死回生”。不少网友喊话,没有付费自习室的地区快来“抄作业”。


    可是,“抄作业”真的这么简单吗?


    尽管距离中国付费自习室“元年”2019年已经过去4年,不少从业者提醒,目前国内依旧是“二房东”模式的自习室行业,乍一看门槛低,但要在激烈竞争的行业市场中生存下去,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自习室真的能在县城“起死回生”吗


    这个国庆小长假,家住河北省任丘市下辖县城的张阳(化名),把时间用在了争分夺秒“刷题”上。10月下旬,她就要参加河北教师资格证考试了。张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去年年底县城里出现第一家付费自习室后,她就时常来自习室看书,今年决定冲刺考试,还办了半年卡。


    今年夏天,她发现新的自习室不断出现,“有的在居民楼里,有的在路边店铺,仿佛打通了县城的‘任督二脉’,但条件、设施都差不多,前来学习的不仅有备考一族,周末和假期也会有初高中生组团学习”。


    已在研究生考试中成功“上岸”的王心瑶是河南省卫辉市人,去年备考时也选择了当地一家自习室。有学习氛围、费用低廉和环境整洁是她的选择标准。但在她看来,县城的付费自习室市场已经饱和了,竞争激烈后也“卷”起来了,“前两天我还刷到自习室老板正在朋友圈做推广,基础设施改进了不少,还降低了价格”。


    记者采访发现,与一二线城市的付费自习室不同,四五线城市及县城的自习室用户多为回乡考研、考公的年轻人,但人数远不及大城市。因其学习的目的性强,他们对自习室的设施条件、服务等要求并不高:离家近、基础设施完善、干净整洁,区域划分为安静自习区、出声背书区、用餐休息区等,可自由选择。基于这样的需求,很多自习室甚至开在了居民楼里。


    老家在山西运城市垣曲县的00后大学生高永凯,去年寒假期间也在家乡办了两周的自习室学习卡,“县城里有两家自习室,我选择离家近的一家,体验感很不错”。据他了解,自习室的桌椅都是之前教培机构关闭后留下的,简单装修后就投入使用了。他算了一笔账:月卡是每人198元,有50人办卡的话就是近1万元,除去低成本,“感觉算是无本万利的生意”。


    但实际上,即便县城的水电、房租和人力成本再低,一旦深入便会发现,运营一家自习室所需的精力和管理成本很高。王心瑶所选自习室的老板杨柔远坦言,虽然现在县城中新增了很多自习室,但很少有人将运营自习室作为主业,就县城而言,单靠自习室盈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杨柔远是一家考试辅导机构的招生老师,有学生通过他报名辅导课程后,他会免费提供自习室学习位,“只是作为自己主营业务的补充”。为了降低成本,他并没有聘请专职管理员,室内卫生都是自己打扫,所谓的服务只是在看到学生开小差或者饮食不健康时提醒一下。最近,他又用自己的房子新开了一间自习室,“希望能把第一间自习室的租金挣回来”。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付费自习室相关企业3600余家。其中,近5年,付费自习室相关企业复合增长率达到73%;从企业性质来看,84.2%的相关企业属于个体工商户。对于个体商户而言,即使是“自助式”的运营模式,需要介入的地方也很多。


    “自习室+”如何破题,还需思考和探索


    社交平台上,有运营者总结了自习室行业现状:围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拼命想进来。一边是看到县城再起“风口”的尝鲜者,一边是想要拼命减少损失的退出者,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以预收会员费为主,模式单一的付费自习室确实无法吸引更多用户来埋单了。


    那么,该如何不断提升自习室体验,寻找“自习室+”模式新增长点?尽管在安徽省淮北市开办自习室已两年多,这仍是困扰高钰和合伙人的一大难题。


    近一年,因自习室开在商圈写字楼附近,租金不断上涨,高钰也计划进行第二次涨价。在他们周围,自习室“闭店潮”已经出现。“这一行业利润很小,环境、自身运营和房租上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自习室开不下去,很多同行问我要不要接手他们的桌椅等设备”。他坦言,每月的房租、水电、管理员工资等成本要支出1.5万元左右,“现在也只能把成本赚回来”。


    在他看来,虽然因为考研、考证等刚需人群的大量存在,自习室并不缺消费者,“但如果不能开辟新的盈利点,每次都靠涨价维持运营,也不是长久之计。”


    刚开店时,高钰与合伙人也想着探索差异化运营,比如卖周边文具、考试资料或“自习室+社群”运营。但尝试下来,却没有成功。“卖水性笔、草稿纸等文具用品,虽然有些效果,但利润依旧很低”。


    趁着新兴行业兴起,荣富国和合伙人共同创办的北京飞跃岛自习室“起起伏伏”。如今,门店不再扩张,荣富国把精力放在了专心打磨唯一门店的体验感升级上。


    他们也尝试过联合考研辅导、海外留学培训等机构合作,向自习室里的年轻人销售课程。但他们发现,绝大多数人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来到自习室只是为了安安静静、按部就班地学习,他们是在为‘结果’付费,并不需要此类服务”。


    “自习室+”模式如何破题,远没有从业者想象得那么简单。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


    目前,中国付费自习室存在盈利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客流稳定性差等发展问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与国外成熟的付费自习室模式相比,中国的付费自习室市场尚未成熟,用户对付费自习室的消费仍处于教育市场早期阶段,虽然消费者对付费自习模式认可,但是未来去尝试的态度仍十分暧昧。细分化、跨界化、共享化、智能化、社区化、规范化或将成为中国付费自习室的未来发展趋势。


    最近,荣富国正在尝试与一些大型物业公司进行合作,“他们可以提供各地的闲置空间,既合理利用了资源,也有利于自习室品牌进入更多城市”。不过他认为,进入新城市市场时,不能一股脑儿地追“风口”,“市场的容量有多大,当地消费人群的消费力,自己的资金情况、团队运营能力等都需要认真调研和思考。快速进入很容易,但后期客群的获取和利润回报却跟不上,最终只能关门”。


    不过,在他看来,消费者已经从一开始追逐网红门店,转向了追求自习室的用心运营,“网红经济退潮,用户是来学习的。如果只是营造网红店氛围而想着快速获利,也将成为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关店后遭受损失的还是用户”。


    让杨柔远感到头疼的是,卫辉市刚出现自习室时,一个座位的租赁价格还是每月300元,设施只包括折叠桌和硬板凳,“仅两年时间,在配备了专用自习桌和更多设备后,行业的无序竞争却把价格打到了每月100元以下”。


    付费自习室早已“遍地开花”,作为新兴业态,也迫切需要建立行业标准和进行监管引导。多位从业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的市场监管还仅存在于对公共场所的消防、防疫等的监管,如果开在县城的居民楼中,监管就无从谈起了。


    “比如自习室的装修材料是否环保,装修好后多久可以开始营业,目前都是运营者‘凭良心’做生意。”荣富国认为,专业机构、行业协会或政府组织等发力推进行业标准建立,将对引导行业良性、规范化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作用。


    但在当下,自习室能否摆脱“二房东”模式,还需要从业者再思考、再探索。

    2022-10-18
  • “儿童剧本杀”兴起:多为教培人转型,强调低门槛高收入 业内:投资多加考虑

    近日,一种新兴的儿童教育娱乐方式——儿童剧本杀进入大众视线。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许多教培机构和教培老师纷纷寻求转型,其中有部分教培人进入儿童剧本杀领域。


    目前,儿童剧本杀的流量阵地主要集中在抖音和小红书。在大多数儿童剧本杀品牌推广中,他们多强调该产业“轻资产、低门槛,收入高,不仅可以作为教培机构的消课方式,也可以作为线下儿童书店增强顾客体验的手段。”


    业内人士向红星新闻介绍,目前,儿童剧本杀是一种新兴产业,是教培行业的一个机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剧本的参差不齐、儿童的时间及自主消费力都有限,成为入局儿童剧本杀需要持续考虑和探索的问题。”


    儿童剧本杀兴起


    业内:不少教培机构加盟用以消课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持续推进,一种新兴的教育娱乐方式——儿童剧本杀进入大众的视线。


    早在2021年底,深圳市沙头街道办就在辖区内的社区和学校推广原创禁毒教育剧本《深渊》,并组织36名学生先行体验。据媒体报道,《深渊》是深圳第一部中小学生禁毒教育沉浸式剧本,通过时下喜闻乐见的剧本杀游戏形式,在悬疑和推理元素的基础上,融入揭示毒品严重危害性的教育意义。


    何为儿童剧本杀?儿童剧本杀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与成人剧本杀有何不同?北京一家儿童剧本杀品牌发行方负责人刘女士向红星新闻介绍,儿童剧本游戏是新兴的、面向6至14岁儿童的真人扮演游戏,以剧情为核心、围绕剧情开展。一般是通过7至10人的桌游形式,孩子们在2个小时内通过阅读属于自己的剧本,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在剧情中推理、体验和思考,寻找线索,推演真相。“与成人剧本杀不同的是,儿童剧本杀不会涉及血腥、暴力等内容。”


    刘女士介绍,“去年9月,教育剧本杀概念开始形成,带动了一些头部教育品牌入局。随后,市场陆续出现一些以教培转型为主的发行方。2022年初,儿童剧本杀开始在多个平台出现,涌现出多位博主推广营销,不少教培机构加盟用以消课。”


    例如,北京一家儿童剧本杀店公众号显示,该机构专注于“沉浸式亲子场景”,该店创始人在受访时曾提及,由于一场儿童剧游的时长在1~2小时,甚至还有半日游或者一日游项目,“不少家长会将剧游活动当作周末托管的新方式。”在其官方页面“师资力量”一栏,其中一位老师的简介是“曾任知名机构教培师,主管语文研发教学任务”。


    在该店商品详情页面,有对儿童剧本杀的内容分类介绍,囊括了中国历史、文学名著、成长童话和人文自然科学等。其中,在“中国古代历史系列”剧本中,标注着“寓教于乐”“游玩中收获知识”字样。在该评论区,许多网友介绍了对儿童剧本杀的体验感受:“超过10个小朋友参加的话,有点混乱吵闹。”“很多环节孩子玩得不亦乐乎……重要的是在游戏中穿插着各种历史知识,寓教于乐,锻炼了孩子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主打沉浸式教学概念


    多为教培人转型,选本是关键


    从事儿童剧本杀工作,成为许多教培人的转型选择。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随着双减政策的施行,许多教培机构和教培老师纷纷寻求转型,其中有部分教培人进入儿童剧本杀领域。


    由于进入时间较早,河南某儿童剧本杀品牌目前已跻身行业头部,各大平台粉丝超20万。该品牌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介绍,该文化品牌创办于2014年,原来是集办学、教材研发、产品推广、师资培训、教学管理及项目合作于一体的专业机构。旗下有教育、国学堂、托辅中心和儿童剧本杀等项目。“2021年,品牌结合教培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儿童剧本杀,引入沉浸式学习概念,希望通过结合剧本杀、桌游、话剧等形式,开创新的儿童教育娱乐模式。”


    儿童剧本杀也催生出许多新职业,如儿童剧本杀的剧本作者、品牌发行方和主持人。作为品牌发行方的刘女士,一般会与剧本作者合作,再将剧本售卖给线下儿童剧本杀体验店,后者的人员构成以儿童剧本杀主持人为主,剧本杀主持人负责每场带领儿童玩家推进整个游戏流程。


    刘女士透露,其目前合作的线下剧本杀馆中,有七八成是教培机构及教培从业者转型,其余是此前有类似经验的成人剧本杀从业者,和有图书资源支撑的儿童书店。


    在该负责人看来,教培人转型儿童剧本杀并不少见。“一般与儿童剧本配套有DM手册(主持人手册),手册更像是一种详细版的教案,教培机构老师更容易上手。在剧情开展过程中,教培机构老师也有着更为清晰的流程管理技能。”


    曾在教培行业就职多年,目前转做儿童剧本杀主持人的李女士告诉红星新闻,在她看来,“儿童剧本杀的运营逻辑、教育目标、交付服务等方式都和教育行业类似,只不过产品和方式不同。”


    目前,选本成为儿童剧本杀行业的关键。李女士介绍,市面上一般分为电子本和实体本,各有优势,一般是从剧本发行方处购买,“实体本基本上没有低于700元。”


    李女士总结,目前,儿童剧本杀剧本的题材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如英语、历史、文学等,或取材于一些课本课文,由于寓教于乐,家长更容易接受,也较好推广;第二类是逻辑推理类,年龄大的孩子较感兴趣,对年龄限制较高,一般会穿插一些化学和物理实验中的逻辑推理,整体更接近成人剧本杀。


    “第三类是财商类的沙盘游戏,类似于《大富翁》,模拟财商身份做一些财经领域的判断,目前比较受欢迎。因为相对较复杂,需要我们DM(主持人)非常熟悉流程,才能帮助孩子阅读,提取关键信息。”


    李女士介绍,此前在教培行业的工作经验也让她能迅速适应和掌握流程。一些难度较高的剧本也会通过视频的形式,或老师口述的形式让儿童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和阶段任务。


    业内人士:


    生命周期有限,投资需多加考虑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儿童剧本杀的流量阵地主要集中在抖音和小红书。在抖音搜索“儿童剧本杀”,相关话题已有800多万次播放;在小红书搜索“儿童剧本杀”,相关笔记篇数达2万+。其中,有不少是儿童剧本杀品牌发布的招募帖子。他们通过分析加盟创业的优势,吸引加盟商入伙。评论区内,也有不少网友心动,纷纷留言“求加盟”。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内容都在强调儿童剧本杀轻资产、低门槛、收入高,不仅可以作为教培机构的消课方式,也可以作为线下儿童书店增强顾客体验的手段。“目前是蓝海市场,关于儿童剧本杀的市场竞争较缓……全新的儿童文化娱乐赛道将打开儿童教学娱乐的新局面。”某儿童剧本杀品牌在视频中介绍。


    据大多数品牌的统计方式,儿童剧本杀每场按10人计算,每人出场费100元,“单场即可营收过千,资金回笼快”。每场2个小时,如果按一天工作十小时计算,每天可进行5场,营收可达5000元。


    红星新闻记者以合作者方式咨询某儿童剧本杀品牌的加盟事宜,对方表示,目前有两种合作方式:第一种是剧本一次性交付,共18套实体儿童剧本,市场价格是3999元。第二种是全年定制,包括实体精装单本10本,并有100多套剧本持续每季度更新,市场价是19800元。


    在全年定制方案中,品牌方还会提供相应的剧本配套支持,如开本培训、配套剧本服道化和项目推广运营课程等。该品牌方还介绍,儿童剧本杀是轻资产模式,可以选择在已有教培场地开业运营,也可以选择在儿童书店场地的多余空间开本,“加盟后,其盈利方式与教培的算法一致”。


    儿童剧本杀是否真如宣传中所说的,是未来教培的新出路?某品牌教培运营顾问金先生向红星新闻透露,由于目前儿童剧本杀是一种新兴产业,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本子乱,“许多剧本发行方不是儿童教育出身,剧本质量难免参差不齐,很多本子虽然标榜自主研发、独家发行,但不少还是互相抄来抄去的。”


    此外,很多儿童剧本杀只是套用了成人剧本杀模式,更适合儿童的剧本杀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一个很大的缺陷是,在实操中,很多主体是儿童,有些年龄小的孩子读不懂,年龄大的觉得无聊。一般而言,三年级以上的儿童才最适合,否则游戏过程很容易处于迷茫状态。”金先生介绍。


    在金先生看来,儿童剧本杀新兴、流行且小众,确实是教培行业的一个机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儿童的时间和自主消费力有限,少儿客群段的市场空间相对成人剧本杀较小。其次,儿童剧本杀属性更偏向娱乐生活类,“娱乐产品和教育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需求强度的差异,目前儿童剧本杀需求并不是很强烈。”


    据其调研,目前,儿童剧本杀的项目品类生命周期有限,不论是产品成绩,还是产品延续性,都是有一定限制,“因此投资者需多考虑儿童剧本杀的盈利模式和产品结构问题。”

    2022-10-17
  • 中国兴趣消费潮流涌动 年轻人月支出占比近三成

    中新社长沙10月15日电(张雪盈)“我每年在兴趣消费上的支出约为5000元(人民币,下同),既有联名款的洗发水、牙膏等生活用品,也有徽章、卡片等小型摆件,基本遵循按需购买的原则。”“95后”徐鑫(化名)说。


    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12年的16510元增加18618元,累计名义增长112.8%。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IP联名、宠物周边、潮服潮玩、香熏游艺……“兴趣消费”几乎涵盖了所有能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消费品,具有迭代速度快、附加价值高、文化性强等特点。


    2022年9月,艾媒咨询针对中国“90后”“00后”等一批新青年消费群体进行研究,发布了《2022年中国兴趣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研究显示,近两年来,“兴趣消费”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七成以上消费者的主要消费诉求为社交需求,蕴含着社交、悦己等情感属性的兴趣消费平均月支出占比为27.6%。


    在22岁的棉花娃娃收集爱好者陈盈盈眼中,兴趣消费是年轻消费群体自身情绪、意识和个性的一种表达。“兴趣消费只有0次和无数次。”自2019年初次购买,陈盈盈现已拥有15只棉花娃娃。“父母认为娃娃占空间,但就像老一辈喜欢集邮、集票,收集棉花娃娃也只是我‘悦己’的一种手段。”


    得益于兴趣消费的蓬勃发展,26岁的向荣还“小赚”了一笔。“大多数联名款都是一次性发售,部分‘入坑’较晚的玩家为收集全套周边产品,便会从‘前人’手上高价购买。”


    以2020年《偶像梦幻祭》与日本人气品牌主题店animatecafe进行的联动为例,活动期间,消费者购买售价在330元左右的蛋糕,即可获赠随机周边;如今想单独收购则需要花费5000元到30000元不等。


    记者发现,基于兴趣消费潮,年轻人的消费行为正与社交形成深度捆绑。“我喜欢盲盒,在为抽中自己属意的盲盒而感到惊喜的同时,也会因处理重复盲盒感到困扰。”拥有247个盲盒的陈婧表示,在盲盒交换与买卖过程中,社交的产生几乎是必然的;而与同好进行交流,无疑也增强了自身与品牌间的黏性。


    在兴趣消费的影响下,线下消费场景也在不断创新,气味图书馆、POPMART城市旗舰店、APEDEMOD色彩概念店等与多元兴趣文化进行创新融合的线下体验店,正悄然成为年轻人打卡的“心头好”,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我喜欢和人交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线下体验店,让我们在近距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时,也能有机会认识更多同好,拓展自己的社交圈。”陈婧憧憬道。(完)

    2022-10-17
  • 长庆油田连续十年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



    青石峁气田勘探钻井现场。路毅摄

    中新网西安10月14日电(记者阿琳娜)记者14日从长庆油田获悉,截至12日,长庆油田今年年产油气当量达5010.83万吨,其中原油2009.16万吨,天然气376.71亿立方米,连续十年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

    据介绍,2012年长庆油田跃居中国第一大油气田,2013年油气产量首次突破5000万吨,2020年油气产量攀升到6041万吨,建成中国首个年产油气6000万吨特大型油气田。

    2022年,长庆油田继续集中精力做强做优主营业务。在资源勘探上,优化“风险、规模、效益”勘探布局,加快资源转化节奏,油气探明储量继续保持高峰增长势头,资源勘探创近年最好成绩。

    油气开发方面,长庆油田突出方案、层系、井型“三优化”,加快效益储量动用,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天然气快速上产。非常规油气开发获得新突破,页岩油日产突破6500吨大关,中国陆上最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连续十年生产天然气超200亿立方米。



    长庆油田大力推行光伏发电。王永强摄

    同时,强化老油气田高效稳产,推进精细注水降递减、老井产能恢复及提高采收率“三大工程”;强化气藏剩余储量动用对策研究,推行气井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开发技术政策,气田综合递减率进一步降低。

    在油气产量稳步提升的同时,长庆油田加快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开展姬塬油田、苏里格气田两个绿色低碳先导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CCUS/CCS产业示范基地,稳步实施风光互补、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构建多能互补、清洁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同时,长庆油田高质量推进苏里格天然气深度处理总厂、储气库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优化国家能源结构、确保冬季高峰供气提供重要支撑。

    2022-10-15
  • 江苏:纯电动货轮驶入内河带来产业与生态发展新空间

    新华社南京10月13日电(记者杨绍功)没有发动机震耳欲聋的轰鸣,没有烟囱冒出呛人的黑烟,只在船尾多了3个集装箱大小的电池,载有数十个集装箱的电动船舶就能在长江和运河里破浪前行。


    这是近日投入运营的江苏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航行的场景。业内认为,这艘纯电动货轮的顺利投运,不仅能让内河航运更环保,还将带来船舶行业发展的新空间。





    10月10日,江苏首艘120标箱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从太仓港驶出。(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江远百合”号按内河绿色船舶规范最高等级标准建造,载重量为1632吨,最大箱位数是120个标准集装箱。其电动系统接入3个锂电池集装箱,整船锂电池容量共计4620千瓦时,满电续航里程可达220公里。


    “江远百合”号船尾的3个集装箱电源设计为“即插即拔”换电模式,初期该船在太仓港进行换电,以后可以在航线上的水上服务区充换电,单次换电仅需20分钟。


    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晁阳说,“江远百合”号将固定投入太仓港至京杭运河苏州工业园区港80公里航段的运营,初期密度为每周2班,预计每年可减少约50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作为水运大省,江苏航道里程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全省货运周转量的62%通过水路实现。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局长宋国森表示,预计到2025年,江苏将投运超过17艘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形成6条“零碳”集装箱航线。


    据统计,江苏有内河船舶2.8万艘,其中95%以上的内河船舶使用中小型柴油机作为船舶推进主动力,存在较大的清洁能源改造使用空间。江苏将在苏南运河、苏北运河全面推广纯电动集装箱船舶,同时在长江上与沿江省市共同布局建设船舶充换电站。


    高载重量纯电动货轮能够下水,得益于关键技术的突破。无锡赛思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为“江远百合”号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公司总经理乌云翔说,近年来,我国船舶动力系统及关键装备的自主化程度不断提升,让中国的货轮更加绿色智能。


    纯电动货轮的常态化投运也给造船产业带来新风口。泰州泰船重工装备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公司更倾向于接单、建造新能源船只,已有多艘新能源船舶在建。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该公司计划于今年12月开工建设一艘配备36个箱式电源、电池容量达5.76万千瓦时的纯电动货轮。


    作为造船大省,江苏正积极寻求船舶产业的转型升级。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蒋志勇说,纯电动集装箱船的应用,有利于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绿色智能船舶设计、建造、航运企业,实现配套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022-10-14
  • 中国经济一线见闻丨广东三水:做强“水经济”

    20世纪80年代,全国知名的“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中的“珠江水”,就是指佛山三水出产的饮料。中国第一罐运动饮料“健力宝”和中国第一罐果汁饮料“强力芒果汁”都在此诞生,三水也被誉为“中国饮料之都”。





    如今,佛山市三水区依托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的水资源优势,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做强“水经济”。





    该区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水都基地”集聚了百威、红牛、可口可乐、屈臣氏、健力宝等饮料食品及相关企业152家,产业链覆盖饮料食品制造、包装、研发创意等各环节。





    “水都基地”年工业总产值从最初的9.53亿元,一路飙升至2021年的520亿元。2022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49.64亿元,创税5.07亿元。

    2022-10-14
  • 商务部:1-8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9375.6亿元 同比增长20.4%

    中新网10月12日电据商务部网站12日消息,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介绍2022年1-8月服务贸易发展情况。2022年1-8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9375.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0.4%;其中服务出口19082.4亿元,增长23.1%;进口20293.2亿元,增长17.9%。服务出口增幅大于进口5.2个百分点,带动服务贸易逆差下降29.5%至1210.8亿元。8月当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437.9亿元,同比增长17.6%。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稳定增长。1-8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6432.7亿元,增长11.4%。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9297.9亿元,增长15.7%;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24%、18.4%。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7134.8亿元,增长6.2%;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64.4%。


    旅行服务进出口保持增长。1-8月,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5426.6亿元,增长7.1%。剔除旅行服务,1-8月我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2.8%,其中出口增长24.5%,进口增长20.8%;与2019年同期相比,服务进出口增长51.9%,其中出口增长67.8%,进口增长36.1%。(中新财经)

    2022-10-13
  • 10年来全国新设“四新经济”企业2545.4万户

    本报北京10月12日讯(记者佘颖)市场监管总局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643万户。从发展趋势看,新设数字经济企业发展迅速,占比由2012年的6.3%提至今年的15.3%。从细分行业看,“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占比较高,分别为50%和41.6%,数字赋能趋势加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新设“四新经济”企业2545.4万户,占全国新设企业的41.7%,且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占比较高,分别为24.5%、19.5%和19%。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导向的“四新经济”企业增速高于同期企业总体增长水平,成为市场经济的新增长点。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专利授权情况看,截至8月底,全国拥有专利的企业有113.3万户,授权专利共1551.2万件,分别是2012年的7.4倍和9.7倍。其中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33.3万户,授权发明专利225.5万件,分别是2012年的8.2倍和11.1倍。授权专利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达52.5%和21.3%,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10-13
  • 迎寒潮 增运力——山西煤炭运输保供见闻

    北风呼啸中,10月11日7时57分,在山西省南部的侯马北站,35003次货运列车鸣笛开车。这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迎寒潮、增运力,保障煤炭运输新增开的列车。





    整装待发的运煤列车。(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10月11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以此为契机,加大电煤运输力度,优化货运列车开行,增加了货运列车班次,以满足全国多地冬季采暖发电用煤需求。


    据悉,此次运行图调整后,太原局集团公司管内“西煤东运”的主动脉大秦线每日继续开行重载运煤列车87对,石太线等线路新增开货运列车14对,年货运能力增加1000万吨左右。同时,他们还积极优化列车开行结构,每天组织开行大宗货物直达列车108列,重点保障秋冬季煤炭运输。


    在石太线上的寿阳站信号楼里,副站长胡瑞军不时打电话沟通着空车到达、电煤装车等业务。“这次调图我们站从每天发车13列增加到15列至16列,我们必须盯紧装车、发车等各个环节,保证把新增的运力用好,让各次列车以最高效率运转。”他说。而在谈话间,又有一列满载电煤的货运列车发车向东驶去。


    记者见到太原局集团公司运输部副主任于海军时,他正紧盯着办公室的电脑,分析调图后的列车实际运行情况。他说,这次调图,太原局集团公司着重增加了货运列车开行,以保障寒潮之下的电煤供应。


    “山西省是全国的煤炭主产区,我们要抓好煤炭运输工作,确保煤炭装得上车、运得出去,全力保障全国多地的发电、取暖用煤需求。”于海军说。

    2022-10-12
  • 安全还是流量,网红景点的转型途径在哪里?

    在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下,越来越多的目的地被包装为“网红景点”走向台前,而挑战也如影随形。


    据文旅部最新披露的数据,2022年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受疫情影响,国内游客出游半径大幅缩短,周边游热度不断攀高,“挖掘身边的景点”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硬需求,也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


    出游半径大幅缩短,游客热衷于网红景点打卡


    这个十一黄金周,摄影爱好者小李专门去网红景点(即景点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从而受到追捧)拍照。早在假期前,小李便被小红书上各式各样的七孔桥花海旅游笔记“种草”(即看到感兴趣的景点介绍便将其列入出行目标中)。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七孔桥花海一直是北京热门打卡地,连绵成片的紫菀美不胜收,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小李兴冲冲地挑好日子,约上朋友结伴前往。


    不料,到了实地后,小李却发现紫菀的面积并不如预期中大,另因日前下雨,紫菀花已落了不少。加之游客数量众多,小李的实际体验并不如“种草”笔记中的梦幻氛围。在回程时,小李更是堵车堵到“心累”:“来时路上一小时,回去时两个半小时,节假日人真的太多了。”而在到家后,小李才从其他笔记中得知,今年紫菀的面积也不如往年。


    如同小李一样,近年来热衷于网红景点打卡的游客正在日益增加,“翻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受疫情影响,国内游客出游半径大幅缩短,周边游、省内游热度不断攀高。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2021)》,国庆假期游客平均出游距离从2020年的213公里下降到2021年的141.3公里;游客目的地平均游憩半径从2020年的14.2公里收缩到2021年的13.1公里。


    其中,靠近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景区客流增长趋势明显,而面向中远程旅游市场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型旅游景区接待人次和综合旅游收入下降明显。近距离的都市休闲游、近郊乡村游等周边游的兴起使得社区公园、城市公园、郊野公园、主题公园、古镇村落等贴近日常生活的景区景点日益成为老百姓的首选。报告提出,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景区是旅游的核心载体;而小康旅游时代,旅游景区则有可能是包含所有生活内容的吸引物。


    “挖掘身边的景点”成为硬需求和“流量密码”


    在此背景下,“挖掘身边的景点”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硬需求,也成为了新的“流量密码”。一些足够好看的照片和视频,配合以生动的介绍,再借助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包装成“网红”的景点层出不穷,并左右着大量用户的出行决策。2019年,旅游出行相关内容成为小红书增速最快的品类。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度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小红书以63.7%的占比成为用户最常用的在线旅游出行决策平台;抖音位居第二,占比56.5%。


    同时,网红景点的定义也日渐宽泛,从西安、重庆等城市,到阿那亚、超级文和友等项目,甚至某棵位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长相奇特的树,都能成为“网红”打卡点。目前在小红书平台上搜索“打卡地”,相关笔记已超过152万篇;抖音的“网红景点打卡”话题,已达76.6亿次播放。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张金山表示:“当前诸多网红景点,更多的是适应网友追逐和热捧的一类潮流型、时尚型、小众化的景点或者新奇事物,在短期内通过抖音、小红书、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宣传平台迅速吸引外界关注,并成为网友的热捧地和打卡地。”


    游客热捧之下,景点的“网红效应”也不容小觑。据公开报道,今年3月,济南石崮寨景区一座塑像因被指酷似运动员武大靖走红,周末客流一度迅速增至7倍;8月,因一位女艺人此前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山区看日出的照片,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同款”日出,致使当地政府对部分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在运营过程中,景区也日益注重网络口碑“发酵”。例如不久前,游客小吴在小红书上看到了北京一家去年开业的网红公园。在实地打卡结束准备离开之际,公园的工作人员特意叮嘱她,希望她在小红书、微博和抖音发布照片和视频后,可以“艾特”一下园区进行互动。


    -存在问题


    网红营销产业链:大博主出场费达几十万元


    网红效应也是一把“双刃剑”。去年10月,小红书“滤镜景点”相关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外界热烈讨论。网友纷纷分享自己被笔记中的照片所吸引前往景点打卡,实际到了之后却发现与照片相去甚远的经历。


    随后,小红书公开致歉,承认存在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并表示已经启动了一系列运营活动,鼓励小红书发布者做有用而非美化的分享;在大家搜索某个景点的时候,也会提供更丰富的搜索联想词,对“避坑”等内容作更多展示;还会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之类的产品,便于用户获取更多元的信息。


    网红营销也同样成为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据一位相关从业者透露,品牌方往往会通过“铺量”,即找很多素人博主去发布信息,营造一种“这里很美”、“这个东西很好用”的环境。在找到博主后,品牌方会提供合作注意事项、拍摄重点等。如果是线下探店,品牌方还会安排工作人员配合。最后,博主发布内容需经品牌方审核,确认没有问题后才可发布。


    “这些博主的价格因人而异,特别小的博主例如只有几千、一万粉丝的,送张门票或者花几百元请,他们就可能会愿意去。粉丝几十万甚至百万的大博主,出场费可以开到几十万元。”上述从业者表示。


    此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也在调查中发现,为做营销推广,社交平台账号买卖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据一位某平台账号买卖人员介绍,他所售卖账号为活粉账号,且很多为未实名账号。在价格明细中,万粉左右的账号多在3000元或以下,2万粉丝以上的账号价格开始上涨,19万粉丝的账号价格高达7.5万元。这些卖家还推出了“探店类”“美妆类”“男性博主”等细分账号标签,并提供各种涨粉建议、下拉词、SEO等服务。


    网红带火未开发的“生地”,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网红景点的安全问题也亟待解决。今年8月,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附近突发山洪,造成多人伤亡,而事发地正是一处“野生”网红打卡地。去年7月,突降暴雨山洪冲毁下山道路,90名前往江西武宁严阳山网红点“牛鼻孔”打卡游玩的驴友被困,经过6个多小时营救后终于被转移至安全地点。


    随着露营热的蔓延,进一步加剧了游客前往未开发、无人管理的“野生”景区体验大自然的行为,进而造成安全隐患。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实地探访中看到,北京一处河边成为了今年暑期小红书、美团等平台的北京露营热门“打卡点”,而这处地点并非经过开发和管理的景区,不仅没有公共厕所、垃圾桶和防护设施等,也没有管理人员和救生员,安全问题难以保障。但依然有不少人在此露营、玩桨板,网络平台上还可看到有不少家长让儿童直接下水玩耍的游记。此外,大量游客的到来也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遗留的垃圾也让当地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影响。而在露营地推荐中,“小众”“无人”“没人管”均为热门关键词。


    张金山表示:“网红天然具有探索未知、推荐新奇的特征,在网红的引导推介下,那些郊野的、未开发的,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场景、地区被发掘出来,在网红的带动下,成为热门打卡地。这些被网红带火的地区,一开始就是未开发的’生地’,缺乏正规化管理,因此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解决方案


    文旅部发布方案,加强对私设景点监管


    针对网红景点乱象,相关部门也开始着手整治,私设“景点”成为主要对象之一。9月,文旅部发布《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宣布于今年9月至11月开展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方案,私设“景点”整治的对象为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在一定的场所或区域,违规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违规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的行为,主要包括无照经营,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未经许可,擅自收取门票费用的行为;私自建设旅游设施,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无证经营高风险旅游项目,存在旅游安全隐患的行为等。方案要求,各地要对照整治范围,对辖区内私设“景点”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并根据排查摸底结果,立即依法依规开展整改等。


    针对无人管理、开发和经营的“野生”景点,各地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管理。例如此前北京郊区的一处“网红”废弃矿坑以及前述河流沿岸的露营,已由当地采取措施,组织安保人员进行管理和游客劝离。


    而在“十一”黄金周到来之前,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水务局等五部门发布联合倡议,呼吁游客合法合规选择露营区域、高度关注露营安全等。此外,北京延庆区还对纳入区文旅局行业管理、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10余家景区发布《延庆区景区帐篷露营管理指引(试行)》,成为北京首个景区帐篷露营管理指引。


    景区及时转型创新,不断跟进游客旅游新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关情况也反映了如今不断高涨的出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供给之间存在很大的缺口和矛盾。“现有的正规景区基于规范和安全的管理要求,难以提供满足高涨露营需求的场地。在此情况下,有必要鼓励连锁性露营经营企业的发展,鼓励正规景区提供适应游客露营需求的场地,鼓励村落、乡镇发展乡村露营休闲项目,增加有安全管理的露营场地数量,最大化地弥合露营需求与露营安全之间的错位。”张金山表示。


    目前,各地相关的旅游开发也在不断跟进游客新的旅游需求。例如杭州近年有一批“网红矿洞”出圈,现已由当地进行开发并配备了游乐设施。北京“小众”冰瀑景点瓜草地景区也于今年开发建设,并配备有安保人员管理。此外,越来越多的博主也在打卡地推荐中加入了安全提示。


    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景区也应及时转型、创新发展。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表示,适应疫后消费环境的文旅产品主要分为优秀旅游目的地项目和短时短途、高频、日常化的近郊产品两类。“疫情影响下,跑量为主的大众旅游向高客单价的小众度假转变,已是必然趋势。优秀旅游目的地类产品主要满足高收入人群的‘替代性消费’,很容易获得高知名度,或者说所谓的‘网红’项目,所以能有很高的溢价和盈利能力,典型的比如复星旅文旗下的三亚亚特兰蒂斯,这类文旅项目的特征就是大投资、落位准、独特性强、对标国际。”周鸣岐表示,“近郊产品主要是满足疫情常态化后,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大城市居民的短时短途度假需求,主要特征包括交通便捷,驱车1-3小时可达;特色住宿,即与当地风貌结合的酒店设计;有丰富的内容体验和亲子互动,以及结合主题设计的游乐项目等。”

    2022-10-12
  • 铁路事业发展稳步前行

    “十年前,我怎么也想不到回趟家只需要4个多小时!”家乡在黑龙江哈尔滨的王女士自2008年上大学起就长期居住在北京,据她回忆,每当假期来临,她都要提前去火车站排队买票,再坐13个小时的卧铺才能回到哈尔滨。“现在只需在手机上买张票,早上出发还能赶上吃爸妈做的午饭,高铁真的是太便捷了!”


    王女士道出了众多旅客的心声。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林海雪原到江南水乡,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高铁已覆盖全国94.9%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化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成果,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舒适便捷的交通方式,更深刻影响和带动了城市格局、人口布局、经济版图的积极变化,促进了国家现代化进程。


    打造中国高铁亮丽名片


    9月27日,连接楚汉、中原、巴蜀三大文化区的郑渝高铁迎来全线开通运营“百天”纪念日。这一百天里,重庆出发、到达客流呈现“双向持续高峰”特点,客流量均超过200万人次,鄂西神农架景区更是迎来数十万人次“高铁游客”。


    自高铁投入运营以来,日均发送旅客由2008年的35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645.9万人次,年均增长30.3%,“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为广大旅客享受美好旅行生活的真实写照。铁路通,百业兴。高铁建设带动沿线崛起一条条新型城镇带、产业聚集带、经济繁荣带,一条条延伸的钢铁大动脉化身发展引擎。


    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四纵四横”高铁网中最长“一横”沪昆高铁、世界首条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大家庭”持续扩容,年均投产3300公里以上。其中,老少边及脱贫地区建成高铁2.4万公里、占同期全国高铁投产里程的79.4%。


    截至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时速300公里至350公里的高铁运营里程1.57万公里,占比39%;时速200公里至250公里的高铁运营里程2.44万公里,占比61%。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高铁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的国家,树起了世界高铁商业化运营标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


    十年来,铁路建设用工规模大、产业链条长、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等优势持续发挥,不断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便利沿线百姓出行等潜能有序释放。


    创新驱动持续领跑世界


    回溯过往,虽然我国高铁发展比发达国家晚40多年,但经过几代铁路人接续奋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变化。回望中国高铁发展进程,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成功,是一座重要里程碑。


    2012年,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发工作启动。铁路部门强化创新主体和领军作用,产学研用相结合,围绕转向架、牵引传动、制动、网络控制、轮轴及整车设计等开展全面攻关,实现了关键技术和部件重要突破,完成了总体技术条件制定及方案设计评审。


    2017年6月26日,两列复兴号动车组率先从京沪高铁两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宣告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一个崭新时代。同年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中国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标杆。


    从“追赶”到“领跑”,中国高铁实现了完美超越。据悉,复兴号采用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如今,复兴号家族正在不断壮大,已形成系列化产品,能够适应高原、高寒、湿热、风沙等多种运行环境需求。与此同时,北斗导航、5G、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也在高铁得到成功应用。


    目前,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工程之一的CR450科技创新工程全面展开。2022年4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领先新型复兴号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创造了明线相对交会时速870公里世界纪录。中国铁路将集中力量破解CR450科技创新工程涉及的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继续巩固扩大我国高铁领跑优势。


    搭建互联互通连心桥


    霍尔果斯是新疆最大的陆路与铁路综合性口岸。2017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亚欧跨境货运班列启动后,经霍尔果斯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发展迅速,由2017年的31列增长到2021年的2710列,年均增长206%,增幅位居主要口岸首位。


    阿拉山口国境站运营管理科助理工程师张斌说,新疆铁路双口岸通行班列固定线路达57条,通达亚欧19个国家和地区,运输货物品类包含了服装百货、电子产品、机械配件等200余种。


    与此同时,同为内陆城市的河南郑州也搭上了中欧班列的“快车”。据悉,中欧班列(郑州)相继开行至汉堡、慕尼黑、莫斯科等地的十几条线路,每周平均往来25个班次。依托中欧班列,信阳毛尖、南阳香菇、商丘棉花等河南特产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郑州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白俄罗斯牛奶、法国红酒等进口商品。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6万列,运输货物516万标箱,辐射国内102座城市,通达欧洲24个国家195个城市。2016年至2021年,中欧班列年运输货值由80亿美元提升至749亿美元,增长了9倍,在中欧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从1.5%提高到8%。


    近两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运、空运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了运送抗疫物资,国铁集团采取优先承运、优先装车、优先挂运等措施,确保应运尽运,推动中欧班列挑起陆路运输大梁。

    2022-10-11

  • 首 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