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胜客回应原神联动活动致排队火爆:调整营业模式

    中新网8月30日电(中新财经左雨晴)8月29日,必胜客与原神联动活动排队火爆引发关注,并登上微博热搜。30日,中新财经探访必胜客(工体北路店)时发现,该门店已暂时关闭。

    工作人员告诉中新财经,为配合疫情防控,目前北京七家主题店已全部暂停线下营业,只提供外卖服务,具体开业时间未知,想要参与活动可到周边普通门店及官方APP点餐核销套餐券并兑换周边。





    必胜客(工体北路店)现场。左雨晴摄


    必胜客官方向中新财经表示,为避免现场人员聚集,必胜客已做了充分准备,但消费者的热情远超预期。

    对此,必胜客称,将根据主题餐厅现场实际情况不断做出优化,例如主动调整营业模式和时间,防止人员聚集,部分主题餐厅暂时仅提供外送服务;继续增派人力,维持现场秩序并提醒大家做好自身防护,并引导消费者通过“企业微信”了解预约排队的相关信息,错峰体验。此外,主题餐厅限定的原神海报也将增印,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完)

    2022-08-31
  • 五部门:通过5-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

    中新网8月29日电据工信部网站29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计划》提出,通过5-8年时间,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保障电网输配效率明显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及示范应用不断加快,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基本满足适应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能力累计超过2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供给能力不断提高,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备满足12亿千瓦以上装机需求,核电装备满足7000万千瓦装机需求。(中新财经)

    2022-08-30
  • 元宇宙催化,VR/AR迎来新一轮热潮

    中新社北京8月28日电(记者刘育英)随着多款新品的密集发布,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中国本土VR/AR产业链加速成熟。



    今年夏天,中国市场已经有多款VR/AR产品发布。7月25日创维发布PancakeVR一体机;8月18日联想拯救者VR一体机VR700开启预售;本周,中国消费级AR眼镜品牌Nreal发布两款AR眼镜,从形态看,这两款眼镜外形接近墨镜,NrealAir仅重79克;字节跳动旗下的Pico将于9月在全球同步发布Pico4/Pico4Pro新品。

    VR/AR正迎来新一轮热潮。据IDC数据显示,2021年VR头戴式显示器的全球出货量达1095万台,突破年出货1000万台的行业拐点,今年一季度VR头显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241.6%。

    中国VR/AR市场也在升温。市场研究咨询公司捷孚凯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VR市场零售额突破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1%,头戴式显示器销售均价由早期的千元以下拉升至1740元左右。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本月表示,中国VR产业发展迅速,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应用创新生态持续壮大。例如在终端硬件环节,国内厂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各类VR、AR终端产品不断推出,体积、重量、续航、散热等指标持续优化。

    内容方面的短板也在突破。例如,视频网站爱奇艺不仅推出VR头显设备,还与Nreal合作发布第一款定制版AR应用,可以为用户带来沉浸式观影体验。字节跳动收购了VR设备商Pico,并围绕游戏、健身等领域布局VR。

    VR/AR是进入元宇宙的重要端口,也是XR的具体形式。所谓XR(ExtendedReality),指的是扩展现实技术,包括VR、AR及MR等多种形式,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真实与虚拟结合、可人机交互的环境。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元宇宙强调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和交互。沉浸式体验是元宇宙的基本特征之一,元宇宙的实现必然依托于VR/AR技术。

    陈英介绍,VR/AR目前主要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商贸创意等领域,不断催生出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

    不过目前仍处于VR/AR发展的早期。Nreal公司创始人兼CEO徐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VR核心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而AR在几个核心模块还没有完全形成供应链的模块化供应。从整个产业链看,VR已经过了技术相对难的阶段,后续还会有持续的计算迭代,目前更多卡在内容端。

    VR/AR作为新一代消费终端产品,恰是中国企业的创业机遇。徐驰表示,相比十五年前的智能手机,VR/AR的普及意味着平台的更迭,中国有更好的机会去参与引领。

    一方面,VR/AR产业的发展得到政策支持。在中国“十四五”规划中,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已被列入数字经济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正在孕育广阔的市场空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海南等地纷纷出台政策,建设元宇宙产业园区,设立母基金,引进人才与相关企业,扶持元宇宙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而VR/AR是元宇宙产业的重点之一。

    另一方面,徐驰认为,中国企业有四个优势。一是供应链优势,无论汽车还是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硬件的制造基本在中国;二是随着过去十年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发展,中国的人才有了质和量的飞跃;三是市场规模优势;四是中国给创新企业的政策和扶持,能够让企业更快地把一些想法落地。

    陈英表示,总的来说,VR/AR技术和成本已经能够支撑大规模商用。未来中国可以从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推广应用几个方面加强布局。(完)

    2022-08-29
  • 稳链助企增动能 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势头

    1至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9%。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8%,比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较快恢复增长,制造业稳链强链成效显著。





    把工业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巩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记者注意到,8月份以来,工信部接连召开相关会议,研判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并围绕制造业强链补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等展开系列部署,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稳链强链:推动工业经济稳步恢复


    每天有超过1万套智能座舱下线,源源不断地运往多家整车厂;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重庆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交出了一份稳链“答卷”。“依靠重庆本地完备的产业发展生态,公司的市场将进一步打开,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将增长30%。”该公司董事长徐林浩说。


    这离不开重庆对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布局。当前重庆围绕新能源汽车等33条重点链加快补链、延链、强链。“迄今已引育一批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同时福特野马、吉利极星等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陆续落户,加快产品结构优化提升。”重庆市经信委汽车处负责人说,今年上半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13.8万辆,同比增长165.2%。


    产业链供应链是工业经济的命脉。今年以来,面对新一轮疫情对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影响,多地多部门接连部署,将保链稳链作为重心,以点带链、以链带面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1至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9%,工业经济较快恢复增长,制造业稳链强链成效显著。


    围绕巩固经济回升势头,连日来,工信部接连召开相关会议,明确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上下更大功夫,抓好一揽子稳工业政策落地见效。


    抓好重点医疗物资供需衔接,发挥重点行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作用,强化区域间、上下游行业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指导、保障企业稳定生产……着眼当前,系列举措将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


    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重点优势领域积极锻造长板,实施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链优化升级……立足长远,更多举措将不断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我们将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主动谋划、前瞻部署一批未来产业链,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姚珺说。


    纾困培优:持续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在山东,济南任通汽车配件厂主要为国内一家大型汽车集团供应配件。不久前,因配件供应量增加,企业急需扩大生产线,存在300万元的资金缺口。“关键时刻,政府部门召开的政、银、企对接座谈会,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任通汽车配件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座谈会后银行工作人员立即去厂房调研,在回去的路上就给了来电反馈,需要的300万元贷款基本没有问题,十个工作日就能解决。


    今年以来,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到加快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再到开展中小企业服务、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专项行动,各项举措持续发力,推动中小企业呈现企稳向好态势。


    工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7%、9.7%和1.5%。


    “现在中小企业需要更多精准性的政策落地见效,这是下半年重点要采取的措施。”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说。


    抓紧抓实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专项行动,精准服务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融资促进体系、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和迫切需要,系列措施将进一步展开。


    “要创造有利条件,改善企业效益,助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针对产业链供应链环节的弱势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强化纾困帮扶力度,广泛拓展需求空间,切实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难题,降低各类成本,优化发展生态,全面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纾困帮扶的同时,从部委到地方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从2022年到2025年,中央财政计划分三批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打造4000家至6000家“小灯塔”企业。河南、陕西、山东、上海等地加大财政金融保障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工信部表示,将加快落实《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今年新培育30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


    增强动能:加快布局新兴产业


    日前,伊莱特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全球最大锻环从济南章丘区发车。“作为全球最大的环轧钢环,伊莱特发运的核电支承环直径达到15.673米,不断冲击着核电锻件的最高制造难度。”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副总赵丽美说。


    当前新兴产业成为推动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韧性的重要新动能。工信部数据显示,1至7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0%、4.9%;软件业务收入达54560亿元,同比增长10.3%。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源于市场和政策双向发力。”付保宗说,一方面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型,庞大中高端内需市场潜力不断释放,成为拉动更高技术密集度、更高附加值新兴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多地多部门对新兴产业引导和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提高人才、技术、金融等要素供给水平,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环境,激发了企业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动力。


    加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更多政策利好将进一步释放。工信部将制定出台能源电子、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创新发展促进政策,加快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新技术应用场景创新,为新技术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创造条件。


    地方也纷纷加大项目部署和资金支持。重庆日前在2022智博会期间共签约重大招商项目70个,合同投资额2121亿元,涵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软件信息及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将进一步壮大智能产业。安徽出资500亿元设立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逐层撬动社会化资本,最终形成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


    “新兴产业正加快构筑工业经济新增长极。”付保宗说,下一步,要从扩需求、强供给、优生态等方面协同发力,充分利用财政货币政策激活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支持,补齐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和共性短板,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快新兴产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记者郭倩王志黄兴)

    2022-08-25
  • 创业板注册制满两年 共迎来355家上市公司

    2022年8月24日


    深市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满两年


    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


    截至2022年8月23日


    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共355家


    总市值超2.6万亿元


    近9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在注册制助力和重塑下


    创业板直接融资功能进一步发挥

    2022-08-24
  • 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成型 交通强国建设蹄疾步稳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人民至上、服务为本,加快推动运输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1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工程,迎来了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立体交通网络加速成型


    2019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特长公路隧道——米拉山隧道建成,林芝至拉萨高等级公路全线通车;2021年,拉萨至林芝铁路建成通车,复兴号驶入雪域高原;2021年,拉萨贡嘎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运,机场服务保障水平和运输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不只是西藏,10年来,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东北边陲到西南山区,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交通网络日益密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推进,人民群众的出行体验大幅改善。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擘画了我国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蓝图和美好愿景。


    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交通领域各部门各单位奋力拼搏,交通网络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铁路方面,10年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产里程5.2万公里。到2021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铁路覆盖了全国81%的县,高铁通达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民航方面,10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0亿元,特别是近两年连续超过千亿元,创历史新高。10年间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新增航线3000余条,航线总数达到5581条。我国旅客运输量已连续18年稳居全球前两位。


    水运方面,到2021年年底,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659个,基本形成了长三角、津冀、粤港澳等世界级的港口群。


    目前,我国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6轴7廊8通道”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初步形成。“2012年到2021年年底,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27圈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了95%。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0年来取得的成就,为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徐成光说。


    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服务支撑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运转,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加速了物流和经济流,不仅有力支撑保障了国内经济循环畅通,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动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今年上半年,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累计发送19.46亿吨,同比增加1.02亿吨、增长5.5%,日均货物发送量等多项指标创历史纪录。


    10年来,我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交通运输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


    以邮政业为例。“10年来,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980.9亿元增长至12642.3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2.9%。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长到1083亿件,是原来的19倍,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邮政快递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抗疫保供、保通保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作出了行业贡献。”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说。


    惠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6月16日,环塔克拉玛干铁路线的最后一块“拼图”——和若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南疆地区出疆距离缩短1000多公里,惠及上千万群众。


    10年来,交通发展始终着眼于人民至上,发展成果由广大群众共享。旅客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动车组列车承担铁路客运量比例达到约70%,“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为广大旅客享受美好旅行生活的真实写照。到2021年年底,有51个城市开通运营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比2012年增长了4.2倍。网约车目前已经覆盖了我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日均订单量约2100万单。27个省份开展了定制客运服务,人民群众“门到门”的出行服务得到了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谋长远,交通发展后劲十足。


    8月9日,世界首条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江西兴国举行竣工仪式,标志着世界首条永磁磁浮空轨试验线投入使用。这是针对不同交通出行需求,构建多层次、一体化、更便捷的交通网络的积极尝试,更是我国交通领域不断创新突破,积累发展后劲的写照。


    10年来,交通运输科技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坚持创新引领,“复兴号”高铁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C919大飞机、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等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一批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运,标注了中国建造的新高度。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新能源公交车占城市公交的比例超过66%。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不断深入,智能船舶、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配送、自动化码头等加快发展,中国交通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凸显


    打开购物平台,江苏宿迁的花木、山东日照的干海鲜、湖南怀化的冰糖橙、陕西延安的苹果……全国各地的优质农副产品都可以在网上点击购买,这得益于交通领域的进步对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农村公路领域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7433亿元,其中用于贫困地区的投资就达5068亿元,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了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顾志峰表示,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年底的446.6万公里,10年净增了90多万公里,为农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也让广大农民“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愿望一步步变成现实。5万多个建制村通了公交车,邮政网络加速下沉,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有效服务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全力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初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实现内地与港澳间一小时通达,长三角地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加快建设,黄河流域跨区域大通道基本贯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


    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签署22项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72个双边和区域海运协定、131个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中欧班列、丝路海运、中欧陆海快线、空中丝绸之路极大便利了国际运输,“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国际道路运输合作范围拓展至19个国家,水路国际运输航线覆盖100多个国家,国内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定期航班通航44个国家的75个城市。


    “我们相继开通了蒙内、亚吉和中老铁路,持续推动境外铁路项目合作,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介绍,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5个城市,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点。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交通充分发挥了带动投资、拉动消费的积极作用,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目前全国规划建设了近80个临空经济区,其中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7个。通航业务保持了快速增长,业态不断丰富,年均飞行小时增速为12.5%,通航机场达到了339个,通用航空器达3045架,实名登记的无人机数量约83万架,年飞行小时达到了千万小时的量级。“通航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说。

    2022-08-23
  • 截至今年一季度 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万个

    记者从民政部获悉: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6万个、床位812.6万张。养老床位总数比2012年底的416.5万张翻了近1番。10年来,我国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正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供给更趋优化。



    养老服务供给不断加大。2012—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59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健全。在老年人福利救助保障方面,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综合补贴分别惠及3069.5万、447.9万、78.9万、70.2万老年人;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1419.9万名老年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371.7万名老年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

    养老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形式不断优化。近年来,民政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了为期4年的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指导各地围绕老年人需求创新服务形式,开展老年餐桌等服务,保障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探索设置家庭养老床位,满足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需求等。

    2022-08-22
  • 沪硅产业上半年净利润5506万同比降48% ROE降至0.42%

    沪硅产业(688126.SH)昨日晚间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46.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05.69万元,同比减少47.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512.17万元,上年同期为-7652.63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4亿元,同比增长234.29%。



    上半年,公司基本每股收益0.021元/股,同比减少5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42%,同比减少0.67个百分点。



    沪硅产业在半年报中称,由于2022年上半年公司下游半导体产品需求依然旺盛,同时公司产能进一步释放,特别是公司300mm半导体硅片产品的销量增长显著,因此收入同比增加了46.62%。

    随着收入的增加,公司的经营财务指标也同比有较大改善,其中: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实现盈利,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164.80万元。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受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新昇参与投资的聚源芯星产业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持有中芯国际股票)的公允价值波动及确认的政府补助金额的影响,较上年同期减少5023.47万元。

    2022-08-20
  • 摊煎饼、船舶除锈、下棋,今年机器人大会有这些新花样

    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18日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130余家企业携500余件机器人展品亮相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记者探馆发现,今年来参展的机器人又玩出了新花样,4万平方米的机器人展区热闹非常。本次大会以“共创共享共商共赢”为主题,为期四天,设置了论坛、博览会、大赛三大板块以及系列配套活动。





    新京报讯昨日,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拉开大幕,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序厅,备受瞩目的仿生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记者注意到,去年参会的“爱因斯坦”机器人今年再度亮相,它增加了自由起坐的新功能,还带来了“邓丽君”机器人等新朋友。


    仿生人形机器人随着歌声摆动腰身


    “爱因斯坦”机器人去年引起广泛关注。据参展商大连蒂艾斯科技公司(EX机器人)CEO李博阳介绍,今年,“爱因斯坦”机器人有了新突破,不仅可以自由起坐,手部和手指动作也更灵活。


    此次它还带来了新朋友——讲解电磁学知识的仿生机器人“法拉第”和深情款款演唱的“邓丽君”仿生人形机器人。“邓丽君”机器人抓紧话筒,随着歌声韵律摆动腰身。“这是团队的新突破。”李博阳说,之前的仿生人形机器人下肢保持固定姿态,此次团队对机器人进行调整,使其在保持平衡的状态下得以活动腰部和下肢,姿态看起来更自然。


    仿生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涉及后续运营和维护,目前适合放置在科技馆中进行研学和教育,避免公众触碰导致其精密的仪器受到损坏。今后,这些机器人将陆续投向其他社会场景中,比如老人陪护、企业前台、政务服务、商业活动等。


    面部表情捕捉机器人以真人为原型


    记者看到,一款面部表情捕捉机器人十分灵动,它的面前有一款屏幕,屏幕面前的观众做出摇头、挤眼、吐舌表情时,这款机器人能立即进行模仿。有意思的是,机器人身旁的工程师和它长得一模一样。


    工程师西尔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是以他为原型进行研发、制造,机器人的皮肤质感和一颦一笑与真人无异,能将喜怒哀乐等多种表情做到极致。这款机器人可应用于智慧教育等场景。


    今年仍有一位炫酷的机械姬参展,几个机械臂将它的胳膊、大腿一一组装,为观众展示颇具未来感的场景。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机械臂可以对大的部件进行组装,但电机安装调试等细节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完成。


    机器狗


    “小狗”用于陪伴“大狗”参与消防赈灾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E馆,一群可爱的“机器狗”在整点准时开始群体舞蹈,吸引来不少观赏的目光。


    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消费级的“小狗”则主要用于陪伴、教育和娱乐等场景,而工业级的“大狗”能应用在消防、电力等较大的活动中。“比如我们的机器人曾参加过国家举办的大型消防赈灾演习,它能流畅行走于砖堆里,探测里面的情况。它具备防尘防水功能,能在水下1.2米处行走。”


    在场上有工作人员操纵着通体黑色的“机器狗”与人互动。据悉,这是宇树科技全球率先推出的工业级机器狗B1,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领域,以及特定的安防巡检、勘测探索、公共救援、警用排爆侦测、医疗防疫陪护等重磅行业级全场景中。它拥有超大的负载能力,最大行走负重80公斤,并且可以轻松爬楼梯并穿越崎岖的地形,能够适应废墟、铁轨等诸多复杂地形、天气的高机动性和灵活性,能够替代人类在许多特殊或高危环境中完成工作。此外,这款机器人还可搭载各种外设,像气体传感、温度传感、5G组网、红外云台、3D雷达等。


    核酸采样机器人


    30秒钟完成一个核酸采样全过程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个核酸采样亭。走近一瞧,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全自动核酸采样机器人。


    现场的技术人员熊健强给记者演示了完整的采样过程。先将旁边的一次性咬口器插入玻璃正中间的卡槽,再将舌头置于压板下方咬住咬口器,点击启动按钮机器人就可以进行采样。坐在亭子中的机器人拿起采样棉签准确地伸入被采样者的咽喉处,左右两边各滑动两下,核酸采样便完成了。


    “机器人的末端是集成的力控装置,在机器人拿着棉签儿去给人采样的时候,它是有反馈感知的。它可以用很轻的力去完成这个采样的动作。整个过程不到30秒钟就可以完成一个人的采样。”熊健强介绍,这样就可以极大缓解核酸采样人员人数不足的问题,在节约采样时间的同时也能保证采样现场不被细菌污染。


    “我们在上海的一些地区已经投放了这个机器人,它可以24小时工作。过程中使用到的咬口器也是可以循环利用,在回收后进行统一的消毒灭菌处理,节约资源不浪费。”熊健强说。


    软体机器人


    “抓手”轻取牙签放盒中


    软体机器人是通过研究柔性材质气动变形机理,通过模仿人手,将智能自动化引入传统机械抓手难以适用的食品分拣、多品类综合包装领域的机器人。


    在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展柜前,可以转动的果蔬分选抓手分别抓取到机台上荔枝、葡萄、圣女果这三种水果和牙签、纸巾,再放入机器前的一次性餐盒中,由此就完成一次取材过程。周边的观众都对机器人特别的“抓手”好奇不已,“是如何做到如此轻柔地拾取东西并且不伤物体的呢?”


    记者了解到,这款机器人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末端的抓手,夹具连接表面包覆聚四氟乙烯涂层,使夹具具有抗腐蚀能力、良好的疏水性、不粘性和耐磨性。“末端的部位是用硅胶做的,可以抓一些软的、易碎的、形状不规则的物品。我们展示的主要是果蔬分享平台的一个演示方案。这些不同种类的水果它都可以通过变换抓手进行抓取。大小也可以根据我们的型号进行改变。我们内部还有一个固定的支架,它也可以调节间距。气压的话,内部有个小的控制器可以进行调节。”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技术负责人石勇说。


    此外,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林涛介绍,该公司大部分软体机器人都基于仿生学的原理。“它对异型物体的适应性非常强,在抓取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损害。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灵活多变,可以使用不同的组合,最多一款接头实现5到7种同时工作。它很防水并且符合食品级标准,这是大家可以放心的。”


    下棋机器人


    使用者可以体验真实博弈感


    在下棋机器人的演示现场,一名小朋友正在和机器人进行一场象棋大战。旁边的观众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小小的象棋桌,像极了小区健身器材旁一群大爷指导着下象棋的热烈现场。小朋友思索许久,将己方的“炮”越过对方的“士”吃掉对方的“象”,机器人则转动滑轨,底部吸盘吸起象棋用“马”吃掉了小朋友的“炮”。


    “以前没见过这样子的机器人,感觉很有意思,可以真实地对打,都不用下载那些小游戏来过象棋瘾了。”一旁围观的一名观众说。


    据悉,这是全球第一款以实物象棋进行博弈的象棋机器人,于今年6月在国内首发。进化者小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经理刘帅说,这款机器人通过实物象棋的方式,能够给观众很好的体验。机器人的整体算法由该公司自主研发。


    “这款机器人吸收了传统的象棋棋谱,从最开始立项,到算法的研发过程中,我们请了很多国内大师级人物来进行调教和学习,所以整体的博弈感受是非常接近真人的。”刘帅介绍,每颗棋子的内部都装有特定的芯片,机器人可以精准定位到棋子的地点实现取棋、换棋的动作。


    冰壶机器人


    机器人陪冰壶运动员练发球和击打


    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A馆,一款滑雪六足机器人稳稳地驰骋在旱地雪场上,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是世界上首款可以模仿人类蹬踏、支撑滑行、旋转冰壶的机器人。由于现场没有冰面,场地不够滑,机器人无法推动沉重的冰壶,但它还是展示了动作要领。


    机器人的两条后腿找到起踏器的位置,瞄准目标后蹬踏向前,同时两条前腿负责抓握旋转冰壶,进行击打。机器人的机械臂上设有摄像头,在瞄准时可以升降。


    上海交通大学教师陈先宝介绍,冰壶机器人重达40多公斤,“研发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使其自主进行运动规划和视觉精准瞄准。冰壶赛道长40多米,冰壶直径大约为30厘米,击壶的角度偏差是非常小的。机器人通过两条腿后蹬的方式击打,角度偏差为0.1度,这对机器人的控制是非常难的。”除了方向,在投壶时,机器人也要掌握精准的力度。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壶比赛现场,这款机器人曾做现场展示,连续击打7次,每次都准确命中目标。未来,它可以作为冰壶运动员训练的陪练,进行发球和击打,也可以作为冰壶运动投掷技术研究平台,通过自主训练获取冰壶运动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研究冰壶在冰面运动规律,并为运动员比赛提供技术支撑和策略。


    注射机械臂


    机械臂助农能摘果子还能给牲畜打针


    展台上一只硅胶小猪在奔跑,后面一个“铁针管”瞄准它的臀部,随时准备出击。非常喜感的一幕在机器人大会上上演。在助力农业发展上,机械臂不仅能摘果子,还能给牲畜注射疫苗。


    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应用研发部工程师孟庆远介绍,目前人工给猪注射疫苗比较耗费人力,思灵机器人Diana7机械臂运用了视觉跟随技术,通过末端相机识别猪臀部上的特征确定注射点,并进行运动跟随,如果符合注射条件,机械臂的末端会主动接触到猪的臀部上。此时猪在围栏中活动,会传给机械臂末端力量,算法可以通过检测力进行跟随,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高压气体为猪接种疫苗。


    据悉,这款机械臂在研发设计阶段,未来有望运用在农场中。


    煎饼机器人


    倒面糊、抹酱料三分钟做出热煎饼


    将面糊倒在煎饼台上、匀速摊薄厚均匀的煎饼、涂抹酱料、撒葱花香菜、翻折成一个四四方方的煎饼、装袋。这样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正是由煎饼机器人完成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煎饼机器人前围着不少观众。三分钟左右,人们便拿上了热气腾腾的煎饼。


    这款食品加工类机器人能自行完成上浆制饼、摊制鸡蛋、自动翻面、定制添加、自动折饼、自动包装等功能。这款机器人应用了视觉识别技术、模型建立技术和多传感器,制作一套煎饼的时间大概为三分钟,和人工差不多。不过在高峰期时,机器人可以加快自己的速度。今年,这款产品预计投放市场200台到500台,明年预计投放5000台左右。


    船舶除锈机器人


    替代人力除锈除漆安全环保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B馆,一种吸附在墙面垂直攀爬和下降的机器人引来多位参观者驻足。据北京史河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水射流清理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替代人力对船舶内外表面进行清洗、除锈等作业。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船舶需要清理表面的锈蚀和油漆,传统的清理方式主要是人工搭配高架车和其他清理设备,耗费的成本较高,且人在清理时会受到反作用力,容易造成伤亡。


    据介绍,这款机器人采用永磁型爬壁机器人底盘,不同于需要通电才能有磁力的电磁。机器人搭载了超高压水射流等系统执行前端和真空回收盘,能够在除锈的过程中实现污水回收。


    “这种船舶除锈机器人能节省人力,安全环保。清理时船上的油漆落入海中会污染海水,这种机器人清理过程中甚至不会在船体上留下一点水迹。”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史河科技船舶除锈机器人已服务包括中船、中远、招商系统内的30余家大型修造船厂,出货量超过200台套,完成作业面积超7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超300艘十万吨级以上货轮除锈作业,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

    2022-08-19
  • 家装行业系统科学规范管理是大势

    推进装修装饰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是广大消费者实现避坑的根本。总体而言,装修装饰行业准入缺乏明确的制度要求,服务标准也尚不明确。系统科学的规范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拥有一套房子,开启了安居乐业的起点。再根据自己的心意对房屋内部进行装修装饰,则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更丰富更现实的向往。这几年,反复的疫情让人们有更长时间与自己的房子共处,不少人将提升居住品质提上家庭议事日程。媒体报道,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过后曾出现了一波改善热潮,一些家庭希望置换面积更大一点的房子,让居住空间更开阔,还有很多人选择将略显老旧的房屋装修装饰翻新。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之下,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热衷买更多的房子投资,而是把资金用于改善自住房屋。除了以小换大或换到地段更适合生活需求的区域,还有人选择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家居环境的升级改造。


    你曾有过怎样的装修经历?人们对于装修行业的吐槽不绝于耳:这里的“猫腻”有点多。网上流传着不少装修避坑指南,帮助你在和装修工长打交道时更少入坑。即使选择了规模稍大的装修公司,法律工作者们还是不得不指导广大消费者避开装修合同上的陷阱。


    消费者遇到的第一大痛点或许就是被装修公司要求增加项目,合同之外的增项有的是合理的,有的与装修人员前期的设计不合理、测量不仔细有关,还有的则属于恶意增项。为了促成销售,有的装修公司或者装修队伍少报或漏报施工面积,或在合同中故意不写或者少写一些关键项目,都是为了把初期整体预算降低,等开工后再增加报价。还有的装修公司私自给消费者做增项,并告知这个项目是一定要做的,以达到多收费用的目的。面对增项问题,消费者应该提前问清楚后续是否会有,并要求装修人员把增项控制在一定范围,如果超出太多,就要警惕是否被“套路”了。另外,应该要求装修的变更或增项需要业主签字同意方能进行。


    装修逾期问题也很常见。贝壳研究院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家庭有一半都遇到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装修的问题。造成逾期的原因除了装修产品、材料未能及时到位外,有很多是因为装修公司的管理水平以及工艺水平不足,或者需要返工等。装修已经完成了大半,即便逾期,很多消费者也只能无奈等待。在签订合同时,消费者应与装修队伍商定好完工时间,规定因为装修公司的因素导致逾期的,需要其负赔偿责任。


    现在很多装修都是整包的形式,一些装修材料或者用品也是由装修公司提供。这时,消费者需要尽量与装修公司确定品牌,避免装修方以约定的材料无货、替换成类似商品的办法以次充好。


    装修合同还须防止“文字游戏”。比如装修方可能提出各种部品长度不足整数的以整数计算,超过整数米的按延米计算。照此约定,比如3.2米的长度,会按4米计算工费,这无疑会增加费用。应避免类似的模糊计算办法,并把双方商定好的算法写进合同。


    你也许和我一样,对家具建材市场门口“改水改电”“刷大白”等招牌旁边招揽生意的装修工身影并不陌生。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家装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装饰装修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涌现出一些较为知名的品牌装饰装修企业。但总体而言,装饰装修行业呈现“大行业、小企业”的特点,行业的分散性较强。装修公司大多是地方企业,甚至绝大多数装修工程都是由工长带着小施工队完成,连锁家装企业的数量占比仅为10%左右。


    装修装饰行业目前尚存在集中度低、供应链冗长、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推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是广大消费者实现避坑的根本。应加大对行业的引导和规范力度。从事家装行业的很多是小微企业或个体劳动者,处于缺少组织、一盘散沙的状态,给行业规范和市场监管带来一定难度,也是造成市场乱象的根源。我们观察到,一些城市出台了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但总体而言,装饰装修行业准入缺乏明确的制度要求,服务标准也尚不明晰。因此,整个行业系统科学的规范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亢舒)

    2022-08-18
  • 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2022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激励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为守护人民健康不懈奋斗,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2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

    丁仁彧、马文义、许润三、孙宁、张静、周行涛、胡敏华、高琪、管向东、潘凤等10名个人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流调专家队光荣入选。他们有的悬壶济世,为中医药事业奉献一生;有的数次出征,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有的潜心钻研,为消除疟疾作出重要贡献;有的躬身前行,呵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有的润物无声,坚守数十年为患者点燃心灯;有的扎根边疆、守护高原村寨群众健康;还有的激扬青春,在追梦奋斗中展现青年医者担当……他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矢志不渝维护人民健康,生动展现了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的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深刻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许多医疗卫生工作者表示,要以“最美医生”为榜样,恪守医德医风医道,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切实担当作为,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8-17
  • 中汽协:7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45.5万辆和242万辆

    中新网8月15日电据“中汽协会数据”微信公号15日消息,2022年7月,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进一步生效,汽车产销保持快速增长。








    图自中汽协会数据微信公号


    2022年7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45.5万辆和242万辆,环比下降1.8%和3.3%,同比增长31.5%和29.7%,增速均高于上月。2022年1-7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457.1万辆和1447.7万辆,产量同比增长0.8%,销量下降2.0%,与1-6月相比,产量增速由负转正,销量降幅继续收窄。


    2022年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产销量分别达到61.7万辆和59.3万辆,环比增长4.5%和下降0.6%,同比增长均为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4.5%、略高于上月。2022年1-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27.9万辆和319.4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2.1%。(中新财经)

    2022-08-16

  • 首 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