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疫保供,金恪在行动

    金恪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支援抗疫一线,奋力实现“抗疫复产两不误”;并在物资供应、民生保障等“战线”发挥了作用,展现了“金恪力量”与“金恪担当”。


    吉林卓远农业





    金恪集团旗下吉林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保障生产的同时,全力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加强管理,保障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期间,安排39名员工留守农业基地继续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信息摸排、办公场所消毒杀菌、出入测量体温等日常工作,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强化防护,确保职工健康。积极引导职工科学开展日常疫情防控,推送防疫知识,及时了解职工需求,发放口罩、测温枪、酒精、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通过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举措,鼓舞了士气,提升了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爱心捐赠,助力疫情防控。在做好企业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做好县域内蔬菜供应保障,多次向防疫情控一线捐赠的新鲜菜品。


    罄玉酒庄





    金恪集团旗下新疆罄玉酒庄自疫情以来专设疫情防控管理人员,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严防疫情发生,罄玉酒庄加强防控力度,从内部做起,严格履行防控职责。


    疫情防控以来,罄玉酒庄召开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会,按周进行职工全员进行核酸检测,安排专人每日进行两次消毒杀菌,并要求全天佩戴口罩。


    为严防疫情,罄玉酒庄全体人员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确保自身健康和客人健康。在酒庄设置了疫情监测登记点,要求所有来酒庄人员出示健康码并进行实名登记。积极储备防疫物资,专设防疫物资储备室,保障日常防疫需求。


    按要求配合落实管控措施,配合做好消毒等工作。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在酒庄内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金·首府





    金恪集团旗下金·首府科学规划归家动线,园区门口人脸识别无感通行,一梯一户直抵家门,全程与他人零接触更安全。


    天赐集团


    天赐未来城主动联系当地核酸检测机构,第一时间安排人员到未来城为全体员工进行核酸检测,并加强企业人员防疫意识的宣导,认真做好进商场人员体温、行程码的检查,为战胜疫情做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自疫情防控开展以来,天赐集团旗下假日阳光酒店始终严格遵守防疫要求开展系列防疫行动措施,将宾客的安全放在首位。完善酒店卫生条例,采用系列预防措施,致力于创造让宾客安心的居住场所和用餐环境。





    此外,天赐集团向东港市政府捐赠52万元抗疫物资,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之前,天赐集团已通过丹东市慈善总会捐款50万元用于支援丹东市的防疫工作,以及回馈家乡人民的支持厚爱。


    艳阳度假酒店


    在金恪集团旗下艳阳度假酒店基地,员工们提高清洁标准,严防死守病菌传播途径;落实人防措施,悉心守护每位客户的健康;设立关爱区域,用定心丸打消客户的安全顾虑。





    同时,员工们还主动请缨,化身志愿者,毅然承担起所在地区的抗疫后勤支持工作——测体温、消毒、送配餐、清理垃圾、送外卖,不分昼夜、没有停歇;他们积极联系客户,收集生活难题,第一时间解决各种需求;他们严格落实酒店防疫要求,努力为大家营造一个舒心安全的港湾。


    集团关爱


    疫情期间,集团心系每一个金恪人,在这个特殊时期,帮助大家共渡难关。在金恪员工响应疫情防控要求居家办公的日子里,集团领导始终牵挂着每一位员工及家属的生活及健康状况。公司领导多次以电话和微信的方式,第一时间慰问居家隔离员工,并进行配送需求情况统计,及时了解员工实际需求,为员工们送上食品、生活用品等,用心守护。

    2022-04-22
  • 继“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后 北京中科神州医院再获殊荣

    日前,为进一步完善企业诚信信用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整体形象,提高企业诚信自律、诚信经营、诚信服务意识,引导企业做强做优,切实构建诚实、守信、和谐市场环境,中国企业信用评估中心开展了“中国企业信用评估评选”活动。北京中科神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经过层层突围,最终成功入围,被评为“中国诚信无投诉企业。”












    据了解,此次评选活动采用社会评论、行业参评、评委会评审的办法综合进行。在此次评比中,是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内部管理是否规范、管理团队是否团结、是否热心公益事业、社会形象是否良好、是否诚实全面履行合同、社会信用是否良好等作为其中重要的评判标准。而北京中科神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恰好证明了其多年来坚持“专业铸造品牌,创新驱动业务”的发展模式。在整合行业内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特聘专家和公司内部专业咨询顾问形成优秀的咨询团队的同时,依托对行业的独到理解和庞大的行业数据库,为客户提供具有前瞻性、创造性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现已赢得政府、医院、投资公司、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等不同类型客户的广泛好评,发展成为一家业内知名的医疗和养老行业的标杆企业。










    据北京中科神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其自成立至今始终专注于医疗产业服务,坚持“专业造福大众,创新精进服务”的宗旨,依托上游资源和自身能力,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专业的医疗咨询服务平台。

    据查询,北京中科神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22年初还被全国良好企业发展协会评选为“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2022-03-31
  • 银保监会: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 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产品

    人民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杜燕飞)“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主要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业养老计划试点正在抓紧筹备。”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日前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有序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鼓励和支持银行保险机构立足人民群众养老需求,推出更多元的养老金融产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9064万人,占13.5%,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第二支柱职业养老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保险体系。

    “在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中,相比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和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最滞后,迫切需要加快速度。”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养老保险机构是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的重要力量。日前,银保监会批复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开业,核准业务范围包括年金保险业务、人寿保险业务、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等。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是专业性的养老保险经营机构,将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我们鼓励该公司在业务经营、风险管控和管理机制制度方面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养老金融试点。”该新闻发言人介绍,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其将重点发展养老年金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以及商业养老计划等创新型养老金融业务,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

    该新闻发言人表示,2021年以来,银保监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决策部署,稳步推进商业养老金融发展,陆续启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总体来看,试点进展顺利,各方反映良好。

    具体来看,2021年6月,6家保险公司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截至2022年2月末,试点公司累计承保保单7.18万件,累计保费4.72亿元,其中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超过1.2万人。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投保简便、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等特点已逐渐为消费者所理解和接受,保险公司已初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在服务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该新闻发言人表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银保监会决定自2022年3月1日起将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并将养老保险公司纳入试点。

    2021年9月,4家理财子公司在武汉、成都、深圳、青岛四地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与一般理财产品相比,养老理财产品突出“稳健、长期、普惠”特征,更符合老百姓长期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特点。目前,已有多只试点产品顺利发售。

    “通过认真评估和总结经验,2022年3月1日起,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从‘四地四机构’扩大到‘十地十机构’,同时外资控股的贝莱德建信理财公司也加入试点,并将于近期推出相关产品。”该新闻发言人表示。

    该新闻发言人表示,银保监会近期推出了一系列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养老保险机构建设,鼓励其参与养老金融改革,进一步丰富养老金融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表示,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大力推进第三支柱养老保障,可以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要大力发展真正具有长期养老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专属养老保险,还有商业养老计划等,使消费者有多种选择。

    2022-03-28
  • 前2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37.9%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涨幅超七成

    商务部14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437亿元,同比增长37.9%。


    从行业看,前2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757亿元,同比增长24%。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3.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69.2%,高技术服务业增长74.9%。

    从来源地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7.8%和25.5%。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6.6%、74.9%和13%。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和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中国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依然不减,反映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同时,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引资增速远高于同期吸收外资整体增速,也表明中国市场对高质量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

    2022-03-15
  • 考古学家白云翔:为何要提出手工业考古?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孙自法)为什么要在考古学领域提出一个“手工业考古”的分支学科?手工业考古研究内容有哪些?如何推动相关研究?城市手工业考古有何独特之处?手工业考古对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能发挥什么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白云翔在中国考古学界率先提出手工业考古概念,并在10年前发表《手工业考古论要》专业论文,确立手工业考古是考古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很快在考古学界引起积极反响。他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详细解读手工业考古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发展设想。

    为什么要提出手工业考古?

    白云翔介绍说,作为近代工业革命之前加工制造业和矿业等各种传统工业的总称,古代手工业也即“前工业时期的工业”,它和农业共同构成人类诞生后整个古代社会两大主要社会生产领域。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通常包括遗物和遗迹两大类,而遗物绝大多数又是手工业生产的制品或者是与手工业活动直接有关的物品,同时,考古学又是从古物(实际上就是古代手工业的制品)的寻找和研究为发端。因此,近代考古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跟古代手工业尤其是手工业制品的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白云翔指出,在近代考古学中,与古代手工业相关的研究是考古学与之俱生的课题,但“手工业考古”却是一个全新的命题。“这样一个命题并使之逐渐成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无论对于考古学学科的不断完善还是考古学最终目标的逐步实现,乃至对于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都应当是必要的”。

    他认为,“手工业考古”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时代背景。迄今的考古学研究及其成果,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与古代手工业有着某些关联。之所以提出“手工业考古”的命题并讨论其相关理论和方法问题,是祈望建立手工业考古的体系,推进古代手工业的系统性考古学研究,以进一步完善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促进考古学的繁荣和发展。

    手工业考古有哪些主要门类?

    白云翔表示,手工业考古首先是古代手工业各个门类的考古学研究,而古代手工业是一个门类众多的产业系统。

    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中国史前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手工业根据生产内容并结合产品用途,大致可分为石器、铁器工业,木器、骨角蚌器、金银器、皮革、服装、油料等加工业,陶瓷烧造业、青铜冶铸业、钱币铸造业和漆器、玻璃、火药、文具、车船等制造业,以及纺织业、制盐业、酿造业、制糖业、制茶业、造纸业、印刷业、编织业、采矿业共25个大的门类,有些门类还可分为若干小的门类,也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不同的门类划分。

    其中,石器工业是史前时代最重要的手工业门类,历史时期的玉器加工、石器具制作和石雕等石作手工业也属于这一大的门类。

    陶瓷烧造业既包括史前时代陶器的烧造、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烧造,更包括汉代以后历代陶器和瓷器的烧造;既包括日用陶瓷的烧造,也包括砖瓦等建筑陶瓷材料的烧造。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经久不衰的一个手工业门类,尤其是东周以后的砖瓦烧造业、魏晋以后的瓷器烧造业,更是规模庞大的一种产业。

    白云翔指出,手工业生产的分类并非绝对,各门类之间有密切联系,如青铜冶铸业、铁器工业等与采矿业有着直接的联系,纺织业与服装加工业直接关联等。各种手工业与其他产业之间也有密切联系,如酿造业、制糖业、制茶业、编织业等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车船制造业与交通运输、钱币铸造业与商业都有密切联系。

    同时,古代的加工制造活动还有许多,如粮食加工、食品加工、豆腐加工、印染等,但它们或者作为其他产业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存在,或者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手工业,因此未单列为手工业的一个门类。此外,手工业的分类往往因研究视角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根据产品用途不同而进行的“兵器制造业”“农具制造业”“副食品加工业”的分类等。

    手工业考古研究内容是什么?

    白云翔说,古代手工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系统,手工业考古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研究系统。手工业考古是从古代手工业各个门类的研究出发,而古代手工业门类众多,各门类之间从原材料、生产技术到生产方式、产品及其流通和应用等各方面也多有差异。

    从总体上看,手工业考古主要包括原材料研究、生产工具和生产设施研究、工艺技术和生产流程研究、产品研究、产品流通和应用研究、生产者研究、生产经营方式研究、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研究、社会经济研究、社会文化研究等10方面内容。

    白云翔强调,就手工业考古的研究实践来说,手工业考古可以是一个手工业门类、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区手工业的研究,也可以是一种手工业的某一方面的研究,乃至某一作坊、某种工艺、某种产品的个案研究。就整个手工业考古而言,应当是各种手工业各个方面的系统研究,即使是进行非常微观的个案研究也应当具有手工业考古的系统思维和宏观视野。

    手工业考古研究如何开展?

    白云翔指出,古代手工业门类众多,手工业考古研究的内容复杂,因此,手工业考古最基本的方法无疑是近代考古学的方法,但同时还必须跟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尤其是多学科合作,并且还需要多种视野。

    他具体分析称,作为手工业考古中的考古学基本研究,一方面是通过田野考古获取有关手工业的遗迹、遗物和其他信息,另一方面是运用考古地层学、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法等基本方法,对各种实物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解释。

    就手工业考古的田野考古来说,除了从聚落、城址、窖藏和墓葬等各种文化遗存中获得大量的手工业产品外,最重要的是各种手工业作坊遗址(或工场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包括城址和聚落址中的有关手工业遗迹。

    白云翔提出,手工业考古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但由于古代手工业门类众多,手工业研究内容广泛,不仅涉及到原材料、工艺技术等有关自然科学技术领域,而且涉及到生产、商品交换等社会经济领域,还涉及到社会组织结构、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等领域,这就要求手工业考古在以考古发掘和研究为基础的同时,必须与相关学科有机结合,包括与文献史学、现代科技、科技史学、人类学、模拟实验研究等结合。

    此外,手工业考古研究涉及领域众多,并且这些领域又相互关联,这就要求在研究的实践中以考古学研究为基础并加强多学科合作的同时,还应具有生态环境学、科学技术史、社会生产、社会经济、社会文明、文化交流等广阔的研究视野。

    他强调,手工业考古不能仅仅局限于手工业生产本身,而要将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一个“产业系统”和一种“文化因子”进行研究,并由此出发更广泛、更深入地探讨手工业与人、手工业与自然环境、手工业与科学技术、手工业与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手工业与社会形态演进、手工业与古代文明的关系,进而探求手工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规律。

    为何单提城市手工业考古?

    在提出并确立手工业考古这一考古学分支学科基础上,白云翔近期基于当今的时代背景并结合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态势,又单独提出“城市手工业考古”的命题,这是为什么?

    他说,任何一座城市都离不开经济生活,而古代城市的经济生活主要是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尤其是在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历史背景之下,手工业更是城市经济生活的主要构成要素。毫无疑问,手工业考古是城市考古的题中应有之义,并且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白云翔指出,城市手工业考古是指古代城址范围内外(包括城址本体及其近郊范围在内)手工业遗存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从各地城市考古的实践来看,历代城址考古中都发现有手工业遗存。手工业是古代城市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手工业遗存是古代城址的重要物质文化遗存,手工业遗存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是城市考古的基本任务之一。

    就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产业布局或手工业的空间分布来看,尽管时代不同和产业不同而分布特点有所不同,并且同一手工业门类的作坊遗址往往在各地都有所发现,但又常见两种类型的集中分布区即“产业集聚地”:一种是以原材料产地为中心的集中分布区,即以原材料产地为纽带形成的产业集聚地;另一种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集中分布地,即以城市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地。很显然,城市是古代手工业的重要产业集聚地。

    更为重要的是,古代城市中的手工业不仅门类多样,而且往往是当时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以及高端物品制作生产集中地。例如,在春秋至秦汉时期,铁器工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并且是支柱性产业,东周列国都城、秦汉都城以及郡县治城内外,往往集中发现有铁工场址;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钱币铸造业,更是集中在都城内外或郡县治城之中。因此,城市手工业考古对于研究当时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手工业,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他表示,古代城市中手工业不仅门类多样,而且更重要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手工业的集聚地,在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手工业是当时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代表和“缩影”,城市手工业遗存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无疑是手工业考古的重点之一。

    城市手工业考古既是城市考古的一部分,又是手工业考古的重点之一,其研究对象是古代城市的手工业,产业结构及其变迁、产业布局及其与城市布局结构的关联和变迁、生产经营方式研究即手工业生产的性质和所有制问题,这些都是城市手工业考古的要点,“供应链”和“产业链”,则是城市手工业考古中的两个重要视角。

    白云翔总结认为,城市手工业考古作为城市考古和手工业考古的交叉研究领域,既是深化城市考古的需要,也是推进手工业考古的需要。在中国城市考古取得长足进展、手工业考古方兴未艾的今天,城市手工业考古的提出和不断推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积极意义,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完)

    2022-03-14
  • 24地计划“推动企业上市” 七省166家企业蓄势待发

    随着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加速推进,今年以来,多地在推动优质企业上市方面,给出了更为具体的量化指标。


    如近日广州市发布的《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称,广州将实施上市挂牌“科创领头羊”工程,争取5年内推动不少于60家科技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而在此之前,广东省于去年10月份发布的《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曾明确,力争到2025年,新增上市科技型企业200家。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对于地方,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从而实现产业调整、区域发展和新经济增长等多重目标。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注意到,共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明确提出,要推动企业上市。其中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海南省、陕西省等还提出了今年的量化指标。

    具体来看,今年浙江省力争新增上市公司70家,安徽省力争新增上市企业30家,江西省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2家,河南省拟新增上市企业20户左右,湖北省拟新增上市企业20家,海南省力争新增上市公司1家至2家,陕西省拟新增上市企业12家。也就是说,仅上述七省份,今年就有望培育出166家新晋上市企业。

    在张立超看来,当前各地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一方面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另一方面,借力资本市场的融资供给、成本补偿和风险分担功能,提升金融资源供给与实体融资需求的适配性,能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低成本的长期资金,激发企业创新意愿。

    除了推动企业上市外,“专精特新企业”同样成为今年各地“两会”上的关键词。其中,北京市提出,要“全力支持新三板改革,用好北京证券交易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培育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辽宁省提出,“实施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计划,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

    钜融资产投资部总监王雷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海外经验来看,传统制造业强国均有一大批“小巨人”企业,他们在细分行业竞争优势突出、技术全球领先,占领细分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对于我国来说,培养“专精特新”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谓恰逢其时。其中,资本市场无疑能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融资渠道,助其完善公司治理,便于扩大企业影响力。

    据记者梳理,除北京市和辽宁省外,今年还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明确表态,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其中,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了具体的数量指标。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等新兴产业代表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和未来。由于现代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普遍长且复杂,产业链中的很多节点具有科技含量和研发投入高、需求规模不大但稳定、相关企业经营业绩良好等特征,而这也容易催生一批专业发展、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不管是从自主可控还是效率提升的角度,中国都需要培育、也有条件培育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涵盖产业链重要节点的科技企业。

    在袁华明看来,中国经济体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趋势是“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而产业政策和包括注册制在内的资本市场改革,则为国内“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催化剂。各地加大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有望改善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状况。(杜雨萌)

    2022-02-21
  • 国家发改委: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

    本报北京2月17日电(记者于灵歌)今天,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情况。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副司长常铁威表示,下一步将牵头研究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在城乡居民普遍增收的基础上,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有必要选取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先行示范,浙江富裕程度高、均衡性强,具备条件。”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司长哈增友表示。

    常铁威表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深入抓好贯彻落实,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迈进。重点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扎实推动浙江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发挥好对全国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路径,国家发改委将推动制定出台《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为主要方向,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深入谋划好促进共同富裕的顶层设计。牵头研究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聚焦重点群体精准施策,在城乡居民普遍增收的基础上,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跨入中等收入行列。研究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一方面,必须明确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另一方面,需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推进共同富裕。”哈增友谈及共同富裕时表示,对于各地党委政府,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是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重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同时要切实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这里面很重要的是为全体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同时要靠制度搭建公平公正的干事创业平台,使每个人都有通过不懈奋斗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

    2022-02-18
  • 十二部门印发意见 鼓励民营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

    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中国银保监会、全国工商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退役军人事务部就业创业司负责人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推动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吸纳新增就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退役军人事务部在大力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中,深化推进“权威推荐+自主选择”的企业就业合作模式,得到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大量优先就业岗位。

    据退役军人事务部就业创业司负责人介绍,为引导和鼓励更多民营企业积极招用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事务部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先后赴内蒙古、黑龙江、广东、甘肃等14个省(区、市)调研,收集近270家民营企业和退役军人个体工商户约600条有益建议。2021年4月,退役军人事务部与全国工商联签署部际合作协议,决定共同研究出台政策文件,为积极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的民营企业提供一定支持,回应他们的所盼所需。在这一背景下,退役军人事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意见》。

    此次出台《意见》,是立足退役军人工作实际,结合民营企业发展需求,在相关政策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融合创新,从“公共政策优先”“其他群体涵盖”“特殊阶段延续”“社会资源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突破”5个层面,研究制定政策文件,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招用退役军人,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推动退役军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据就业创业司负责人介绍,《意见》共4个方面10项内容。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强调要充分认识促进退役军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意义和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尊重、关爱退役军人,为促进退役军人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加强项目扶持、优化供地保障、降低要素成本、强化金融支持、落实税收优惠等6方面,针对性缓解民营企业在用人、用地、融资、税费等方面的压力,为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达到一定比例的民营企业提供优待。

    三是完善相关机制建设,通过健全常态化沟通机制、完善荣誉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和荣誉激励,提升民营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的持续性和积极性。

    四是加强服务宣传工作,从持续优化服务、加强典型宣传和引导方面,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为促进退役军人就业营造浓厚氛围。

    提出多项创新措施

    就业创业司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台的《意见》提出多项创新措施。例如,为助力民营企业解决经营场地问题,提出在弹性年期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等供地方式中,优先支持退役军人创业企业和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达一定比例的民营企业发展,到期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续约;为降低企业要素成本,提出按规定适当降低相关水、电、租金等费用,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降低生产成本;为解决企业缺少大型合作项目问题,首次明确在军队系统更新完善有关供应商目录时,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和退役军人创办的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就业人数多的企业,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入围;为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作用,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技术创新,提出优先支持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带动退役军人转型提升,等等。

    同时,考虑到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在提出指导性意见的同时,也鼓励各地结合地区实际科学设定标准,通过一些具体举措,推动拥军爱军的民营企业和有就业需求的退役军人实现“双赢”。

    对于《意见》中,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达到一定比例具体指什么?就业创业司负责人表示,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达到一定比例是指参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若有修订以最新标准为准),小微型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以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为准,下同)占总职工数20%以上;中型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占总职工数10%以上;大型企业招用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占总职工数的5%以上;职工人数超过4000人的大型企业,自主就业退役军人职工数达到200人以上的,可视同“达到一定比例”。各地可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调整比例。

    2022-01-27
  • 重大项目投资超2000亿元 上海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

    2022年上海市计划完成20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投资,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来稳定经济发展。18日,记者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这一消息。


    为积极扩大高质量有效投资,上海制定了《2022年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提出了全力落实重大项目年度投资目标、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加大计划新开工项目协调力度、加大重点项目储备等措施。

    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朱剑豪说,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要求,2022年上半年,上海将力争完成重大项目投资1000亿元以上。其中,一季度计划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二季度计划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

    2022年,上海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说,上海将加快推进一批事关城市长远发展和安全保障的港区、航道、铁路、轨交、水利、地下管线等工程。

    工业投资是支撑未来产出的重要动力。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说,上海正谋划新一轮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包括创新工作机制、优化行政审批、创新支持方式、加强投融资保障等举措,激发企业技术改造动力和活力。

    “政策措施”还聚焦上海发展新空间,提出推进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高标准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措施。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说,临港新片区2022年将确保土地供应强度不减,为好项目留足发展空间,加强政府财力资金引导,稳住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基本盘。(杨有宗)

    2022-01-19
  • 资本市场助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升级

    科技部官网1月13日公布的《关于营造更好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升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为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服务、金融服务等,支持形成与北交所、深交所、上交所等证券交易机构的协同机制,拓展融资渠道。


    《通知》提出,到“十四五”末,形成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制度体系,营造全社会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环境氛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新增20万家。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资金周转不畅、创新能力不足两方面困难。科技部的新举措,旨在多部门多层面形成帮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合力,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当前困难,有助于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助力企业脱困发展。

    事实上,为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金解决方案,早在2004年,科技部火炬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就已共同发起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19年科技部印发《关于新时期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为优质企业进入新三板、科创板上市融资提供便捷通道。

    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1月8日在第二十六届(2022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新三板成立以来,累计服务挂牌公司13000多家,汇聚了7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4日,北交所上市公司83家,合计IPO募资规模181.9亿元,其中,16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计IPO募资规模33.8亿元;截至今年1月14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382家,合计IPO募资规模5247.7亿元,其中,中小企业上市公司239家,占比62.6%,合计IPO募资规模2325.5亿元,占比44.3%。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科技型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特别是随着我国“十百千万”创新型中小企业梯度培养计划的确定,建议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真实评估自身财务标准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对应的资本市场,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四板和新三板,再力争在京沪深三个交易所上市,助力企业梯度型快速发展壮大。

    “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采取措施,建议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直接融资机会,降低对信贷资金的依赖。”刘兴国表示,同时,应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增加针对中小企业的非抵押非质押贷款比重,并合理增加中长期贷款占比。同时,需要政府、资产评估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共同采取措施,降低中小企业资产评估费率和贷款担保费率。此外,加强《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落实情况督查,确保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其他大型企业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降低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占比,加快货款回收。(包兴安)

    2022-01-17
  • 加速数字化转型 多地推进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1月12日,南京召开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部署推进会,提出要持续营造金融科技创新生态的“南京特色”。截至目前,南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获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去年3月份,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正式启动,北京率先开展试点工作,成果突出。《证券日报》记者独家获悉,首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多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两个项目已应用于多家券商。

    业内专家认为,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是一项有价值、有必要的举措。通过创新试点,不仅能挖掘金融科技在降本增效方面的作用,还可以摸清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提高监管服务质效。创新试点需要遵循当地实际情况,把握好创新与风控的平衡,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多个试点项目

    有序推进中

    近一年来,首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据北京证监局官网信息,2021年3月初,北京证监局发布通知,称证监会决定在北京地区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工作,根据试点工作安排,组织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项目征集;11月份,北京证监局、北京金融监管局公布了首批拟纳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16个项目名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2月末,上述16个项目正式启动试点。

    据悉,首批纳入试点的16个项目中,牵头申报单位包括4家市场核心机构、4家证券公司、5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信用评级机构以及1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运营机构,联合申报单位包括多家市场核心机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银行及科技企业;技术应用涉及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云原生、信创等复合交叉技术应用;业务场景包含了智能投顾、智能运营、智能交易、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资本市场各类业务领域。

    《证券日报》记者从多家参与试点项目的公司获悉,试点项目优势突出,创下多个“首次”,目前正稳步推进且已有两个项目应用于多家券商。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申报了“基于隐私计算的债券估值体系建设项目”。该公司董事、中诚信指数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毛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了项目进展:“目前,该项目进入需求分析和开发阶段。近期开展了几次项目研讨会,从实际业务场景出发,有序推进项目落地实施。”

    “这是国内估值领域首次运用隐私计算方法,实现多元化数据的‘可用而不可见’。”毛赛表示,该项目将中诚信集团长期积累的信用分析能力用于估值领域,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估债券价格,建立多样化的债券估值体系建设。

    北京共识数信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联合申报单位,参与了“基于区块链和隐私保护技术的行业风险数据共享平台项目”“基于区块链的证券业务电子签约与存证服务平台”两个项目。

    “目前,上述两个项目正在平稳有序推进中,现已应用于多家券商。共享平台已应用于4家券商,服务平台也应用于财通证券等多个券商,未来这两个平台有望推广到全行业应用。”共识数信董事长王毛路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

    “共享平台将多方安全技术用于金融数据共享,是首个获得监管部门认可且以试点方式进行行业级示范的相关应用。”王毛路表示,后期将扩展至更多机构及业务场景,以促进行业数据共享生态建设,强化证券公司合规风控能力,保障证券行业金融安全。

    在王毛路看来,服务平台服务于私募管理人、托管人、代销机构等多个主体,满足监管部门的业务适当性要求和合规流程,同时用穿透的方式实现实时监管报送,开创了区块链技术为监管赋能的新组织方式。

    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有助于摸清潜在风险点

    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持续扩容,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浪潮席卷下,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既满足市场需求,又顺应行业转型升级趋势。随着金融科技赋能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将为实体经济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普惠性。”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照生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科技人才集中的重点城市进行创新试点,是一项非常有价值、有必要的举措。”王毛路表示,“很多新技术带来业务服务和组织形式的变化,使得监管对象趋于复杂化,增加了监管难度。同时,通过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的方式可以摸清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提高监管服务能力和效率。”

    “金融科技创新试点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金融科技稳妥发展,起到业务创新、降本增效的作用,增强资本市场领域的创新活力。”毛赛认为,隐私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资本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融合,推动资本市场主体数字化转型。

    蒋照生认为,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应在依法合规、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基本前提下,按照各地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好服务地方监管、促进特色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的内涵,着力打造创新型资本市场发展样本。(邢萌)

    2022-01-14
  • “虚拟人”会抢走我们的“饭碗”吗?

    最近,虚拟人刷屏了!比如演唱会上和周深合唱的“邓丽君”、登上某综艺节目的“爱加”、出演短剧两个月内吸粉800多万的“柳夜熙”等,各行各业都在推出虚拟人。未来,虚拟人的应用场景、商业化潜力有哪些?在职场上,它会跟人类“抢饭碗”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徐兢

    虚拟“邓丽君”惊艳跨年演唱会

    当前,虚拟人风头正劲,借助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哔哩哔哩等不约而同地将虚拟人元素融入跨年晚会的契机,该概念在资本市场掀起新一轮浪潮。

    2021年12月31日晚,在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上,通过虚拟技术,歌手周深与“邓丽君”同台合唱了《小城故事》,“邓丽君”的逼真程度令人惊叹。据了解,邓丽君“复活”是整合了全球领先的面部捕捉、动作捕捉及顶级特效技术,采用了融合机器学习加持下的高阶渲染系统“MystiqueLive”,该技术曾应用于电影《复仇者联盟》系列中。而虚拟人“邓丽君”背后技术提供方数字王国1月3日大涨25%。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近一周虚拟人相关问题被提及141次,占近一年互动量的24.6%。

    此前,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有个“虚拟人”一夜爆红。“虚拟美妆达人”柳夜熙上线不到一个月,仅凭两条视频圈粉超500万,妆容“出圈”引发真人美妆博主争相秀仿妆。扬子晚报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柳夜熙共上线了6条视频作品,粉丝超过832万,网友评论称“拍出了电影的质感”,且剧情有连贯性,大大增加了粉丝的粘性。网友问的最多的便是:“柳夜熙是真人吗?”

    “虚拟人”分偶像型和实用型

    2021年以来,虚拟人关注度显著提升,商业化潜力初显。相关上市公司也开启“造人运动”。

    芒果超媒推出了虚拟主持人“YAOYAO”,蓝色光标发布首个数字虚拟人“苏小妹”,浙文互联合资公司推出国风虚拟IP“君若锦”。

    从功能区分,虚拟人主要分为偶像型和实用型,前者核心在于其背后IP的价值和衍生能力,而后者核心在于技术能力。

    品牌代言成为偶像型虚拟人最重要的商业变现手段。以AYAYI为例,仅面世半年就已经与娇兰、天猫、安慕希、保时捷等知名品牌合作。

    直播及网红也成为虚拟IP的重点发展市场,代表IP包括美国主播CodeMiko、中国抖音网红阿喜、B站虚拟up主鹿鸣、日本虚拟模特Imma等。网友对此评论称,“大概最大的优势是人设稳定吧!”

    “虚拟人”产业进入加速期

    这么多虚拟偶像出现,会有粉丝买单吗?据了解,虚拟偶像变现的方式主要包含平台会员费、直播打赏、品牌代言,以及舞台出场费等。

    这些不吃不喝、不会“翻车”的虚拟偶像,成本也不低。虽然现在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已超20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2700亿元,但拥有832万粉丝的柳夜熙,都还没盈利,还处于烧钱造势吸粉的阶段。

    虚拟人可以全年无休,在职场上会不会对真人造成“威胁”?对此,资讯公司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显示,目前市场正处于前期培育阶段,虚拟主播和虚拟偶像是目前的市场热点。报告认为,“人”是虚拟数字人的核心因素,高度拟人化为用户带来的亲切感、关怀感与沉浸感是多数消费者的核心使用动力。能否提供足够自然逼真的相处体验,将成为虚拟数字人在各个场景中取代真人,完成语音交互方式升级的重要标准。

    2022-01-13

  • 首 页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尾 页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