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申海英:阳信洋湖的鼓子秧歌是保存得非常原汁原味的
作者:张峰  来源:名城早报  更新时间:2024-01-19
本报记者  张峰

  18日上午,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扭起秧歌过大年”山东省系列活动启动仪式阳信鼓子秧歌展演在洋湖乡秧歌人家旅游风景区举办。



外地来展演的鼓子秧歌



本地鼓子秧歌


  春节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是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契机。举办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有利于传承弘扬乡村特色民俗文化,展现新时代农村崭新风貌;有利于唱响喜庆祥和、昂扬向上的主旋律,提振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有利于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活跃城乡文化旅游市场;有利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次活动以“家家挂红灯,户户贴春联,村村有好戏—回村过大年”为主题,以民俗文化展示体验为重点,着力营造喜庆氛围,繁荣乡村文化,展现乡村风貌,激发乡村活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挤不进现场的观众



带着孩子来观看


  之所以选择在洋湖乡举办,是因为这里是鼓子秧歌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阳信鼓子秧歌起源于阳信县洋湖乡,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三大鼓子秧歌之一。最早,人们把它称为“打鼓子”,也叫“大鼓子秧歌”,或叫“跑秧歌”,清朝乾隆年间叫“武秧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普遍称之为“鼓子秧歌。”阳信鼓子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1月,洋湖乡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外国友人品尝山东馒头



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福字充满兴趣


  阳信鼓子秧歌在演出中主要有伞、鼓、棒、花四种角色。在演出中,“伞”是指挥变化各种场面队形的领头人,一般来说,几名头伞中位于右侧的那一名为领伞,由他示意其他头伞相互配合指挥全场的变化。“鼓”是秧歌队的主体表演角色,人数最多且由男性青壮年扮演。表演者左手持直径约25厘米,宽约8厘米的圆鼓,右手持鼓棒,表演中可自由反转,击打左右两面。表演者扮相犹如戏曲中的勇士,扎英雄巾,英俊潇洒。“棒”为古武士打扮,双手各持约50厘米长的木棒;“花”则是古代舞女装饰,右手持扇,左手持彩绸,人数可多可少。据了解,阳信鼓子秧歌与古代军事息息相连,从道具和伴奏乐器的运用上也都有充分地体现。“伞”是古代帝王贵族出巡时用的“华盖”演变而来,“鼓”是盾牌演变而来,“鼓槌”是短刀或矛演变而来,“棒”是鞭演变而来。伴奏乐器由大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钹等打击乐器组成。大鼓是秧歌队的核心乐器,摆放在演出场地“非南即北”的位置,秧歌队面向大鼓表演,与鼓互动,鼓点节奏操控着整个秧歌队的阵法和步法。

  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申海英介绍,山东鼓子秧歌国家级非遗项目有三个,分别是商河、济阳和阳信。她说,商河和济阳的秧歌走得比较远,阳信洋湖的鼓子秧歌是保存得非常原汁原味的,当地政府为鼓子秧歌的传承、发展、保护做了大量工作。今天这个活动非常圆满,因为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群众打心眼里热爱鼓子秧歌,它的艺术感染力是舞台舞蹈无法比拟的,这就是高手在民间,真正的艺术在民间。


责任编辑:程凯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V:mingchengzaobao)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