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盛开“振兴花”
作者:王官波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更新时间:2024-06-21
  走进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杨木林子镇前杨木林子村党群共富责任区的花卉种植大棚,只见数万株品种各异的非洲菊绚丽绽放,或红艳似火,或粉白如霞,或黄灿若金,美不胜收。花农们穿梭于花丛间,不时俯下身忙碌着。

  花农张耀正在采摘,他的动作迅速而轻柔,将一朵朵花形饱满、颜色鲜艳的非洲菊摘下。他说,非洲菊又叫扶郎花,花形与向日葵接近,花朵大而艳丽、颜色繁多,既可种植于公园等室外环境中,又可盆栽于室内或制作成花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前几年,我一直在种草莓,收益不高。去年,我和几个村民到前杨木林子村党委咨询,想看看有没有收益好、收益时间长的作物,村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迟刚帮我们谋划发展了非洲菊种植项目。非洲菊种植成本不高,管护要求较低,花期较长,每茬可种植四五年,收益显著。”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杨木林子镇充分发挥产业联合党委组织引领作用,积极谋划、深入开展“党群共同致富”活动,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花卉产业。此举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发挥产业效益,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花”色。

  迟刚介绍,前杨木林子村现有非洲菊种植大棚8座,产能较高,产值随市场情况波动,最高时每座大棚年产值近10万元。非洲菊虽对管护要求不高,但既不喜水又不能缺墒,在灌溉方面需要特别留意。前杨木林子村借鉴铁岭市其他区县的种植经验,从云南省引进了花苗,于2023年3月开始规模化种植非洲菊,同年8月即获丰收。如今,村里发展非洲菊产业初见成效,产出的花卉主要在铁岭市销售,未来计划进一步增加产能、拓宽销路。

  杨木林子镇党委书记李锐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摆在突出位置。杨木林子镇强化联农带农机制,把产业增值收益和就业岗位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让村集体“家底”厚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让农民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的成果。杨木林子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赋能、党群共富”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不断整合资源、开拓思路,让小小非洲菊成为了当地特色产业、富民产业。


责任编辑:程凯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