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29日电题:水处理专家扎根内蒙古科技换回碧水清流
作者奥蓝
“水资源是内蒙古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高效利用,使水资源循环并降低使用成本,是我们的目标。”日前,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一湖两海’水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刘崎峰是其中“湖泊点源污染物深度消减及资源化技术集成与实验示范”专题的负责人,研究如何减量资源化企业排进湖海的污水。
“河湖治理不是简单的污水治理,它还包括生态保护。目前,与生态修复、水资源调配等团队联合开展水环境系统修复是我们团队新的探索。”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中北方地区的“水塔”“林网”“挡沙墙”和“碳汇库”,也是煤炭、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富集区。这里分布着不少资源密集型企业。
刘崎峰是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些年来,他一直在为这类企业排出的高难度工业废水研究处理办法。“简单地说,就是为企业排放的污水做净化,使其达到二次利用标准,提高资源利用率。”
2008年,内蒙古大学成立环境与资源学院,刚在韩国完成博士后的刘崎峰经人才引进成为该院的首批教师。自此,他扎根祖国北疆,将科研精力集中于高难度工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
十余年来,刘崎峰将所擅长的光催化高级氧化与硫酸根自由基氧化、臭氧催化氧化相结合,开辟出双催化体系污水处理法。相较以往体系单一的污水处理方式,对含盐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率可提升20%以上。
“在提高处理效率的同时,降成本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之一。”刘崎峰告诉记者,高成本会影响企业污水治理的积极性。污水处理越到最后最难,往往浓水实现零排放的费用会占到总费用的一半甚至更高。“我们主要通过改进处理工艺、设计更高效的催化剂和提高资源回用率等方式来降低废水处理成本。”
资源密集型企业中,制药、煤化工等化工企业向来是污水“大户”,也是刘崎峰团队的重点关注对象。这些年来,团队足迹遍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等化工企业聚集区。
刘崎峰团队还形成了一套水污染科研流程:分析化验水质参数、深入调研各类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室开展小规模实验、与企业合作开展中试实验。失败、取得一些进展、再失败、再探索……回忆起这些年的种种,刘崎峰历历在目。“整个过程投入很大、周期很长。”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悉,团队还联合内蒙古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开发出一整套化工企业污水零排放梯级膜浓缩废水处理工艺路线(REIZ),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石化联合会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联合组织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刘崎峰还是内蒙古自治区环保产业协会副秘书长,为大宗固废、高难度废水治理、智慧环保、乡村环境技术等多个协会下辖中心提供支持;同时,他还主持参与内蒙古自治区环保产业“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项目。
“我们做的既是科学、也是产业。我挺自豪的。”刘崎峰告诉记者,对于像内蒙古这样资源密集型企业数量多、且“绿色欠账”还不少的地区,若没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就不可能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企业有需求、政府有需求,我们正好能出一分力。”(完)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