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沙治沙 让沙海变绿洲
作者:郭成  来源:内蒙古日报  更新时间:2024-05-27
  5月23日,阿拉善左旗戈壁滩黄沙漫天,短时阵风达9级以上,最低能见度不足50米。24日,持续了一夜的沙尘暴刚退去,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临河运营维修段治沙桥隧车间主任张宏杰就带领清沙队伍在临河至策克铁路420公里清沙点迅速集结,加紧清理线路积沙。

  全长768公里的临策铁路东起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西至阿拉善盟中蒙边境策克口岸,穿越乌兰布和、亚马雷克、巴丹吉林三大沙漠,大部分地段全年降雨量不足50毫米,沿线有400公里处于无人区,沙害地段超65%。恶劣的自然环境给这里贴上了“气候干燥”“沙暴频繁”的标签。在漫漫黄沙中,风沙流遇到路基和轨道的阻挡常形成积沙,最严重的沙害路段积沙超过钢轨面1.5米,沙害成为这里最大的“敌人”。

  “我们就在沙害严重的风口路段搭起活动板房成立治沙点,顶着黄沙在线路上巡查。起风,就是命令。有时候一天清沙六七场,两天睡6个小时,人在前面清沙,火车跟着人跑,火车一过,轨道就又被埋了。”回忆起刚进线的情景,张宏杰打开了话匣子。今年52岁的张宏杰已经在这条“大漠铁路”中坚守了10余载。

  “清沙治标不治本,得想办法固沙、治沙、退沙。”张宏杰决心要把沙海变绿洲。高沙障防沙,低网格固沙,网格里种上柠条、梭梭、骆驼刺、红柳等耐旱的沙生植物,有效锁住沙地水分,形成区域性小生态,植被可以相互依偎地生长。这十几年来张宏杰带领治沙人探索出来的治沙秘籍,有效改善了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张宏杰带领治沙队伍累计种植灌木28万余株,人工造林151公顷,累计建成了固沙土工网格2672万平方米、阻沙高沙障1144公里,生态治沙达32.32公里。


责任编辑:程凯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