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共体之“通”破解看病之“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更新时间:2023-05-23

  3月29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签约共建紧密型医联体,两地两家医院牵手“联姻”,共同推动医联体发展,力求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更完善的医疗服务。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的有力抓手,是构建新型卫生医疗服务体系的“牛鼻子”。

  近日,2023中国县域医共体大会暨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学术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医院协会医共体分会主办、郑州市卫健委承办,以“完善农村医卫服务体系助推健康中国建设”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县域医共体建设相关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分享,探讨破解医共体建设难题。

  县域医共体试点区县增至827个

  什么是医共体?它和“医联体”有何关系?

  “2015年和2017年国务院分别对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作出顶层设计。”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管理中心主任刘德培介绍,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组建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在边远贫困地区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

  换言之,医共体是医联体的4种模式之一,是指在县域内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的紧密型医联体,实现管理统一、服务同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2019年,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经过几年探索,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医共体是要把各级医疗机构打造成服务共同体、管理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以此提高基层的服务能力,增强基层的服务品牌吸引力,从而真正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有序就诊格局。”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梁万年表示,医共体建设是要通过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分级诊疗,这一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变成“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也就是对医共体内部各医疗机构的人、财、物、事等进行统一管理。

  “经过数年的建设发展,医共体建设成效明显。”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运行评价处处长胡同宇说,当前,医疗服务回流县域、下沉基层效果进一步显现;县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患者就医负担减轻,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医保打包付费促进基金下沉作用明显。2021年,全国县域医共体试点区县从754个增加至827个,634个区县符合紧密型标准,占比76.7%。目前,河南、河北、山西等18个省份全面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

  今年达到紧密型标准的县力争不低于60%

  胡同宇介绍,县域医共体建设有4个特点:从建立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入手,探索人、财、物的统一和集中管理;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探索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等;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强资源集约配置,推动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融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引导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利益共享机制有待完善。”胡同宇介绍,尽管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提升、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设了更多新项目和技术,但基层医保资金占比在降低,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未随着服务量占比的提高而提高。现阶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医共体改革建设中获益较少,与“强县域”相比,“强基层”任重道远。

  作为三明医改的推动者,福建省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詹积富认为,政府须承担办医责任,转变理念,建设管理并监督医院;须建设县、乡、村人财物一体化的健康管护组织;须彻底斩断药品耗材灰色利益链条,把医保基金从仅用于治病上升到健康;须实行工资总额核定下的全员岗位年薪制,建立健康效益考核评价监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患者越多,医务人员收入越高”到“群众越健康,医务人员收入越高”的转变。

  如何建立好县域中医医疗卫生共同体?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刘保延建议,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守正创新、传承精华;转变研究范式,构建新型的研究体系、管理机制、价值观、评价方法;通过数字化转型,借助信息化手段处理好医共体的复杂问题和个体化问题。

  “2023年基层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之一,便是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由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胡同宇介绍,以省为单位部署开展,今年的目标是达到紧密型标准的县(市)比例不低于60%。

  河南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实现全覆盖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医疗服务需求大省。”河南省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张若石表示,河南一方面着力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共同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医学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疗中心建设;另一方面,高质量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整合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河南省卫健委体改处处长王耀平介绍,2022年6月底,河南省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实现全覆盖,103个县市组建的179个县域医共体全部开始实质性运行。

  在郑州市金水区凤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金水区以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为抓手,重新整合以区总医院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目前已经逐步演变形成了以区总医院为核心、附属3区2院为补充、21个中心和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延伸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

  “以前每次看病都要到市里大医院,来回路上折腾不说,儿女们还耽误工作。而今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和大医院一样的医生、一样的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在凤凰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李先生在就诊现场说。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是医疗卫生体系的系统重塑,是医疗卫生治理方式和治理体系的优化,需要管理者、参与者转变观念,也考验着政府的认识、责任和决心。构建‘县级强、乡村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优质高效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协作协同、久久为功。”胡同宇表示,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需要省级推动、市级统筹协调、县级实施、医共体及时反馈,注重从治疗转向健康管理,从单个机构转向县域共同发展,从卫生行业管理转向多部门治理。(记者王美华)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1696号 蒙ICP备1600104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