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肥,眼看着一网网螃蟹打捞上岸,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牧民老满笑得合不拢嘴。
9月7日,穿过一条长长的沙漠公路,记者一行走进库布其沙漠腹地,见证了老满家的“沙漠螃蟹”喜获丰收。一只只拳头大小的螃蟹,50元1斤,不到一个星期,老满家就卖了5000多斤。
老满名叫那仁满达呼,他家有8800亩草牧场。说是草牧场,过去大多是沙窝子,干旱少雨是常态,牛羊都吃不饱。
10年前,老满是个靠打工维持生活的牧民,家里总共养了不到20头牛,一年的收入也就几万元。而现在,他家的牛已经达到700余头,一头牛平均可以卖1万元,收入那是翻番地涨。
改变,是近几年的事,得从杭锦旗引黄河凌水进沙漠讲起。
初秋的杭锦旗有些微凉,站在高处远眺库布其沿黄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与平日里看到的沙漠不同,站在这里,你很难将眼前的景象与寸草不生的沙漠联系起来,大大小小的湖泊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沙漠腹地。
“过去里边是沙害,外边是水害,现在是用水治了沙,还把沙漠腹地变成了宝地。”同行的杭锦旗水利局三级调研员杨永茂说道。
据杨永茂介绍,黄河流经杭锦旗全长249公里,是全国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每年黄河过境水量约310亿立方米,要经历流凌封冻和开河流凌两个过程,凌期长达120天,凌汛期平均槽蓄水量在14亿立方米左右。特别是春季开河期间,这一带防凌压力巨大,不仅威胁防洪大堤,还会引发凌汛灾害,影响到黄河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而就在比邻黄河的库布其沙漠,因为缺少水资源,原有湖泊萎缩,草场沙化,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群众陷入了无法生存的困境,被迫进行生态移民搬迁,出现了“沙进人退”的恶性局面。
一方面,大量的水资源白白浪费,一方面,紧邻黄河的库布其沙漠水资源匮乏,生态保护难题重重。
为什么不把黄河凌水引到沙漠中呢?
有了这个大胆的构想,2013年,杭锦旗邀请权威部门专家到实地勘察。经过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的方案总体可行。经过20多天的奋战,黄河分凌引水获得了成功。
2018年,当地政府争取到6524万元水利项目中央补助资金,完善了将部分黄河水引入库布其沙漠低洼地的水利设施连通功能,形成从黄河引水、自流经过库布其沙漠、再退还黄河的水循环格局。库布其沙漠“水生态”就此形成。
慢慢地,曾经“吃人”的沙漠变为“生命的栖息地”,20多种植物扎根生长,10多种水鸟栖息翱翔。
水草肥美的草原是牧民向往的理想牧场,但老满却说,他的致富“绿洲”在沙漠腹地。(记者宋爽)
责任编辑:延菁菁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8629 6259